登陆注册
14074800000002

第2章 商周 春秋 战国时期

第一节 商周时期

早期氏族社会,由于各个氏族集团间发展不平衡,部落之间常会发生战争。战争的目的,大抵是为了保护或扩展本部落利益,反抗侵略或是为了掠夺对方的土地、资源、财产、人口等,这种原始氏族间的战争极其野蛮。起初生产力低下,无法养活多余人口,同时过多的外来人口也会影响本族安全,战争中的俘虏便全被杀掉,“坠命亡氏,踣(bó)其国家”(《左传》襄十一年范宣子),意为:君死族灭,倾覆其国。便是那时的行为写照。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俘虏的使用价值,觉得将他们变为奴隶更为可取,使“男为人臣,女为人妾”,令男子专门从事各种生产,女子则用来传宗接代。久之社会起了变化,出现了专门从事劳作的被奴役者和脱离生产的坐食者,以至有学者认为,正是在使用和奴役俘虏的基础上,产生了奴隶制度。

那时的战争,要动员整个部落的人参与,被征服部落的人都会沦为俘虏,进而成为奴隶。一个氏族被征服,就会产生种族奴隶。商代即已有这种种族奴隶,纣王曾征服东夷的广大部落,史书有“受(商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尚书·泰誓》)的记载,纣使夷人成为种族奴隶。周征服商,又把殷人降为种族奴隶,如“殷民六族”“殷民七族”都是殷之遗民。“怀姓九宗”原是殷的种族奴隶,以后就成了周的种族奴隶。

由于缺乏史料,难以详尽描述那时的情景,但商代大量杀死俘虏的情况在甲骨卜辞中也有记录,如记载一次杀死2656人的卜片(《卜辞通纂·后》);有的俘虏被直接杀戮,有的则被用作祭祀的牺牲。郭沫若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曾根据《书经》记载,分析了当时殷人在快被征服时的担忧,“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商书·微子》),意思是:亡国之后,我们可能人人要遭屠戮,想当奴隶都办不到。可见商代杀死俘虏是很平常的事。周公为了安抚殷人,说:我们现在并不杀你们,还让你们种田筑屋,你们应该感恩怀德(《周书·多士》)。不杀俘虏已经是恩惠了。到周代,俘虏已不是被简单杀掉,而是使其成为奴隶,所以周人在亡国时的担忧,主要是怕成为奴隶,如《诗经·小雅·正月篇》中“民之无辜,并其臣仆”,意为:我们有何罪过,却要当他们的奴隶。商周各自在亡国之际,其人民的担忧不同,表现了两个时代俘虏境遇的差异。以上也可说明,俘虏的命运、境遇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商周社会的奴隶主要来源于俘虏,周代彝器中的铭文都有很详细的记录,如《周公簋》《大克鼎》之类。为了彻底征服和威吓对方,这些俘虏被大量屠杀后,余下的便沦为奴隶。所以说,奴隶的命运就是这些战俘的命运。奴隶的生命和人身权利毫无保障,被随意杀死、致残、用作祭祀的牺牲、殉葬、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等。奴隶的地位也是异常卑贱的,可以用作抵债、买卖,连牛马都不如,即使到了汉代,奴隶贩卖的价格也还不如马贵。

为了治服奴隶的反抗,统治者使用很多刑罚。在《周易》中,关于刑罚的记载至少有九处,刑具有桎梏、徽墨、监狱等。这些被刑之人,一是要做祭祀的人牲,一是要做奴隶。作为人牲的,自然是在祭祀时被任意宰割,在其他仪式中也会被使用,如出征祭旗、祝捷庆典等,都会宰杀人牲,以示庄重;作为奴隶的,要防止他们反抗,也为便于识别,便施以肉刑,这些刑罚非常残酷,常常故意致人伤残。《周易》记载的肉刑即有剠(黥)、劓、刖等。剠是在脸上刺字;劓是割去鼻子;刖是砍掉脚。此外,还有残忍的盲目,即眇刑,刺瞎俘虏的一只眼睛,叫眇一目。按郭老说法,他在解释“民”为奴隶时,分析说:“民字均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古时民盲通训,我疑古人以敌囚为民时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征。”又在文中说:“俘虏愚憨而暴戾者,初则杀戮之,或以之为人牲,继进则利用其生产价值,盲其一目以服苦役,因而名之曰民。”[1]“臣”本意也是男性战俘、奴隶,不过是恭顺敏从,便留其双目,以目别之。

我国使用人殉祭祀的时间很久,不仅商周,春秋战国年间也有。殷商时期,祭祀使用人殉非常普遍,这在考古中已有大量发现。关于殷墟的发掘,在安阳小屯、侯家庄发掘的殷王宫殿、陵墓中,都发现大量活人被埋于地下,做阴间的护卫。一墓的殉葬者多至三四百人,最多者竟有至千人的。从殷墟殉葬者中,我们可以知道,除极少数是近亲外,绝大多数是沦为奴隶的俘虏。如果是自己氏族部落的成员,不可能用这么多人来为自己牺牲,现抓俘虏也不可能,当然用的是奴隶。周代的殉葬情景,墨子在《节葬篇》中也有“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之说。

俘虏作为奴隶,平时要做苦工、服徭役,战时也是要出征的,《诗经》中便有这样的歌谣:“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邶风·击鼓》)意为:鼓声阵阵,积极练兵,我宁愿种田在漕邑筑城,也不想去打仗。还有:“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唐风·鸨羽》)王事即是征战的事情。意为:大雁展翅,落于栎树,征战之事没个完,不能种田,父母生活靠谁啊?老天爷,何时才能安居!

当然,奴隶也会进行反抗,争取改变自身命运。最为著名的便是商周牧野之战。关于此战,史籍并无详尽记载,但据一些零星史料对照,可知那是一场周以少胜多的战例,而且商师大败,即是由于奴隶的阵前起义。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还有庸、蜀、羌、髳、微、纑、彭、濮八个少数民族伐纣。纣王先前刚平定了东南夷,抓获的夷人俘虏就有几十万上百万之多,他把这些人编入军队,统率七十万大军与武王对垒。纣王或许是令那些夷人奴隶在前面打头阵,史载:“纣师虽重,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叛纣。”[2]“前徒倒戈攻于后”的应该就是这些夷人奴隶,正如郭老所言,古人的民族性是极强的,本民族的人绝不会对本族倒戈,帮助异族杀自己人。

奴隶反抗的事情也是连绵不断,殷人亡国后也多次反抗。周公平定叛乱后,加倍镇压,将殷人整个迁到洛邑,大兴土木,令其劳作不休,还严刑峻法,并三番五次恫吓他们:“尔乃迪屡不静……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周书·多方》)简单意思就是:你们不识王法,屡次造反,我才来告诫你们,不听我的便要杀你们,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我总要把你们杀个灭族灭种,不是我周家不和平,是你们自作自受!当然,周公也笼络他们,表示:“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周书·多方》)意为:你们从此好生在洛邑种田,老天爷会可怜你们,我周家也会赏赐你们,把你们提拔起来,给你们大官做。当然,鉴于当时周的势力较弱,武王灭商之后,并非一味镇压,而是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如封纣子武庚治殷,安抚殷民,分封诸夏后裔,安抚中原夏族诸侯等。

总之,无论是悲惨地死去,还是屈辱地生存,作为奴隶的命运都是可悲的。

第二节 春秋时期

一、宋襄公的“仁义道德”

宋襄公想做中原霸主,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率军与楚国在泓水交战,由于不谙军事,使用其“仁义道德”理念指导战争,结果大败。楚军渡泓水之际,宋大司马公孙固建议襄公乘楚军半渡而击之,襄公不听;楚军渡河完毕,列阵之时,太宰子鱼又建议乘其立足未稳而击之,襄公亦不采纳。曰:“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意思是:“君子不再创已经负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人。自古用兵,敌军处于狭窄艰危之地,就不要进攻。我虽是被亡商朝的后裔,也不攻击还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子鱼反驳说:“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同上)“二毛”指头发斑白的人。意为:“主公不懂战争。强敌处于不利地形,又没摆好阵势,正是天赐良机。即使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面临强敌,即便是老年人,也要俘虏他,哪管他头发斑白啊!我们教育士兵败降可耻、奋勇作战,就是为了多杀敌,怎能对受伤未死的人就不再打击了呢?若爱惜已受伤的敌人,就不如不伤害他;若爱惜老年的敌人,就不如干脆向他投降。”

宋襄公的想法,常为古今军事家嘲笑,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也说:我们不要宋襄公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可见他的那一套用来打仗是不行的。但宋襄公的思想行为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只不过不能因时运用,在战争中他的这种“仁义道德”并非毫无思想价值,最终也会产生一些结果。

周初分封诸国,社会大体稳定,遵从其治。春秋时期周王朝逐渐衰落,只维持着表面统治,诸侯国之间进入了你争我夺的战乱时期,所以孟子有“春秋无义战”的说法。即便如此,诸侯间的战争,也要表面沿袭过去规制,打着维护周天子的旗号,制造战争借口,讲究师出有名。毫无理由地发动战争,表面道义上也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宋襄公说自己虽是亡商之后,但也愿意遵从周制,按照礼制规范作战。要想争霸,就要维护正统尊严,自封仁义之师,宋襄公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其实春秋间此类情况并不少见,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中,楚共王眼睛中箭负伤,楚军动摇,晋将郤至率军击楚之精锐,“三遇楚王而趋避之”,并不俘获他,楚王赠之以弓,郤至不受,转而追击郑军。周灵王九年(前563年),晋悼公伐郑,郑国恰好有尉止氏等五族作乱,杀三卿而劫郑伯,郑国好不容易平定内乱,新君即位。晋悼公为示宽大,不因郑之内乱而用兵,遂不进攻,而郑即与晋和。欧洲中世纪奉行“骑士精神”,这种类似宋襄公,下了战表,两军光明正大,列阵而击的情况,不乏其例。

突袭、偷袭都是十分有效的作战手段,甚至可以赢得关键战斗的胜利,但未必能决定战争胜负。这跟战争性质有关,将那种“仁义道德”理念引进战争,会对战争性质是否正义、进步产生一定影响。宋襄公“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的思想,可说是有文献记载以来,开创后世宽待俘虏政策之滥觞。这种有关战争伦理的思想,多少可算是人性的一种进步。

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宋襄公与诸侯在盂(今安徽霍邱)会盟,为衣裳之会。为防楚国不轨,太宰子鱼建议以兵车戒备,襄公则以“仁义”诚信为由,不带兵马。及会盟,楚兵衣内多露铠甲,襄公始知为楚所欺,在会盟地成了楚国俘虏。楚成王执宋襄公,随即围攻宋都,因宋已有戒备,久攻不下。几个月后,羞辱了宋襄公,楚国把他放了回去。尽管这样,在翌年的宋楚泓水之战中,宋襄公还是那样对待楚军,也实在是够固执的。楚国当然有道义上的损失,从此“楚人不义”的说法便在中原诸侯中传开。

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率先冲入敌阵,腿部中箭,公子荡及护卫全部战死,士兵死伤甚重。不久,晋国公子重耳(后晋文公)流亡过宋,宋襄公在战败负伤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厚待重耳,馈赠了二十乘马车的礼物,对落难的重耳表现了仁义之举。由于箭伤甚笃,襄公于次年病殁。去世五年后,楚围攻宋都,宋考虑到当年关系,向晋求救。晋国大将先轸建议:“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晋文公也有报答当年恩惠之意,决定救宋。遂率兵东渡,与楚军对垒,最后酿成春秋时期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大败楚军。

司马迁评论说:“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指出他虽然在战争中失败,但君子依旧赞美他,原因就是当时中国已经缺少礼义之举了,而宋襄公还能坚持礼让,实在难得。宋襄公以一小国之君想当中原霸主,不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下功夫,不顾谋略,还在信守周初诸侯争执时的办法,只是运用道德力量,认为不义之兵不能胜过“仁义之师”,实在是误认了时代和对象。

宋襄公把过去氏族公社间械斗遵循的原则用到了战争中,那种原始的“仁义”理念即在人们群殴中也有体现:多人打一个,是为不仁;挥刀对拳头,肯定不义;用奸用诈,即为不仁不义。由是即使晋文公在稍后的城濮之战时,对这个问题也有所考虑。凯旋班师后,赏功以狐偃为首,先轸次之。众将不解,问:“城濮之战,都使用先轸计谋,何以如此?”文公说:“城濮之战,狐偃要我守信,先对楚军退避三舍;先轸告我抓住战机,以取胜为重。我用先轸之计获胜。先轸胜敌者是一时之利,而狐偃守信者为万世之功,岂能将一时之利加于万世之功上呢?所以狐偃先之。”可见那时对于“仁义”的考虑,还是有重要地位的。

更有当代学者认为,所谓战争中“不擒二毛”的规矩体现了一种敬老精神,将尊重老人的道德置于具体战争的胜负之上,这种理念不也是很崇高吗?战争固然要争胜负,但我们也必须清楚,世界上一定要有超越战争胜负之上的价值理念。否则,一切靠暴力说话,社会岂不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丛林?[3]

斯人已去,留下的故事值得我们思索。历史上很多战争,残酷对待被俘被囚人员,不论老幼,肆意侮辱、随意折磨,每念至此,难道不让人们怀念宋襄公的“仁义道德”吗?

二、大胆使用“兵败被俘”之将的秦穆公

秦穆公图霸中原,苦于没有机会。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根据翟泉之会约定,秦晋共袭郑国。郑国老臣烛之武缒城而下,晓之以理,说退秦军。秦遂与郑结盟,派大夫杞子等三人留戍于郑。二十四年(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又得杞子之报:“我已掌管郑北门之防务,若潜师来袭,郑国可得也。”抓住这个时机,秦穆公便想出兵,蹇(jiǎn)叔劝说:“劳师以袭远,不易成功。我军越千里以袭人,郑必知之。我军劳而力竭,欲攻敌人之有备,实无成功之望。”穆公不以为然,遂拜百里奚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与白乙丙三人为将,领兵而东。发兵之际,百里奚、蹇叔哭之,穆公怒问:“何也?”答曰:“臣老,恐不见吾子,故哭耳。”二十五年(前627年)春,秦军行抵滑国(今河南偃师)境,遇郑商人弦高以牛十二头犒师,知郑已有备,袭郑难于成功,遂灭滑国班师。春夏之交,秦军回程行抵渑池地区。

晋国正处于去冬晋文公去世之国丧中,尚未发葬。得知秦军情况,先轸建议晋襄公:“秦穆公不听蹇叔等人忠告,以贪婪兴师,是天赐我击敌良机,天之所与不可失,贪婪之敌不可纵,违天不祥,纵敌生患,必击秦军。”也有人认为,秦穆公有恩于先君晋文公,今击其军,无以对先君。先轸曰:“秦今不哀吾丧而兴兵伐吾同姓,是秦先无礼于我,何能顾及过去之惠,吾闻:一日纵敌,将为数世之患。吾人为后世子孙谋,当无愧于先君也。”晋襄公遂墨绖督军,以先轸为将,发兵击秦军。三月末,秦军进入殽函地区(今河南陕县东),由于抢掠滑国子女玉帛,车辆载重,行李增多,队伍拉长,行动迟缓。晋军则埋伏于殽谷与函谷两侧山上。四月初,秦军进入山谷中狭地中伏,晋师大破秦军,使无一人脱逃,并俘虏孟明视三将及大批士兵。

返回晋都,晋襄公以俘馘献于文公之殡宫,准备用来为文公下葬。所谓“俘馘”,“俘”是指俘虏;“馘”则是割取敌人死尸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这一传统延续很久。眼看一场战俘屠杀在所难免,晋文公夫人,是秦穆公女儿,晋襄公嫡母。得知此情,亲自来为秦国三名囚将求情说:“都是此三人造成秦晋两家失和,穆公对他们恨之入骨,请把这三人放回,让秦君烹了他们解恨。你又何必屈尊惩罚他们呢?”襄公应允,便放了他们。先轸得知,大为不满,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隳(huī)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襄公听了十分后悔,忙派阳处父去追回他们。追至河边,三将已上船,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襄公名义赠送给孟明视。孟在船上叩首说:“承蒙晋君宽宏大量,不用我们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秦国受死。虽死,也不会忘记这次战败;如秦君按晋君好意赦免我们,三年后一定回来拜谢晋君好意。”

三将回国后,秦穆公身着白衣到郊区迎接,对着三人哭诉:“我不听百里奚、蹇叔劝告,使你们蒙受了屈辱,你们没有罪,一定要尽心雪耻。”又说:“这是我的错,尔等何罪?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就抹杀别人的功劳。”随即恢复三人官职,愈加厚待他们。且重用孟明视,使其专任军事,此后,秦军逐渐强盛。

秦穆公还使用外交手段,为联合楚国,他释放了(前635年)攻打鄀国(今河南内乡县西北)时俘获的楚军将领斗克。周襄王二十七年(前625年),孟明视再次统军伐晋,欲报殽败之仇。秦军与晋师战于彭衙(今陕西澄县西北),复大败,秦军被晋人耻笑为“谢恩之兵”。这次秦军虽没上次败得那么惨,可孟明视却比上次更感惭愧,直觉无地自容。他自己上了囚车,希望穆公治罪。当年底,晋军报复,取秦地注及彭衙而还。穆公不为所动,照旧任用孟明视。他知道各种阅历对一个将军的重要。孟明视变得老练成熟,他发愤图强,修明政事,善待百姓;将所有家产和俸禄捐献出来,送给阵亡将士家属;认真练兵,待机复仇。次年夏,秦第三次伐晋,穆公亲自统军,还用孟明视为将。孟精选士卒,渡河焚舟,决心不胜即死。秦军很快攻取晋国的王官(今山西闻喜县西)和郊地(今山西永济县东虞乡境内)。晋人避其锋锐,不敢出战。秦军遂从茅津渡过黄河,重赴殽山,埋葬了三年前在那里阵亡将士的遗骸,祭祀三日后返回。此役奠定了秦穆公后来成为西戎霸主的地位。

对于孟明视等战败被俘将领重新使用,表明秦穆公的宽宏大度。他能认识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体谅下属,容忍他们的几次失利,并给以支持和信任,使败军之将,重新奋勇。这种态度和度量是穆公最终成功的保证,也是做大事的领导者应有的重要品质。

三、楚庄王不筑“京观”

所谓京观,“京”是人工筑起的高丘,“观”为阙、牌坊之形。“京观”指将俘虏全部杀死,将尸体堆在大路旁,覆土夯实,做成坊阙之形,也叫“武军”。当然做京观使用的也有很多本来就是敌军阵亡者的尸体。这样做是为了昭示子孙,炫耀武功,震慑敌人。这种做法,在春秋时期即存在。《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了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中,楚军大胜。战后,楚国大臣潘党问楚庄王:“大王何不筑武军,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王不同意,说:“非尔所知也。止戈为武。国家使用武力有七德,是为了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这样才能让子孙知道使用武力的意义。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我们只能造一间灵堂,告慰先君事成而已。武非吾功也。古时明君讨伐罪人,取其首恶筑成京观,以为大戮,用来警告。这些晋军都是为国家尽忠效命而已,有什么罪呢?怎能拿他们来做京观?”遂下令妥善安葬晋军阵亡者,祭于黄河,拜祖先而去。

楚庄王不筑京观的做法,确实在古代战争中闪烁着人性光辉。但在以后的战乱时期,那种屠杀战俘、修筑京观、炫耀武力的野蛮行为时有发生,有时甚至成为战胜者沿袭的陋习。

四、被俘为囚九年的智罃

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春,楚庄王兴兵伐郑,郑力战不支,郑襄公肉袒牵羊以降楚。两个月后,救援的晋军赶到。晋军统帅荀林父了解到郑已降楚,郑襄公之弟子良为质于楚,且楚三军正驻于郑地的情况,便召集诸将商讨对策。荀林父认为郑既已降,不如待楚军南归后,再行伐郑,这样既可避免与楚军作战,又可控制郑国。这一意见得到大多数人赞同,然而中军副帅先豰(hù)反对。他是先轸之子,十分骄横,说:“威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丈夫也;为三军之帅,而非丈夫,不足以与谋,诸子能为,我不为也。”竟率所部,径自渡河南进。下军大夫荀首说:“豰军必危,违令而行,豰司其咎。”但司马韩厥则向荀林父建议说:“先豰偏师陷敌,如果失利,应由元帅承担罪责,不如全军跟进,战而不胜,罪责由大家分担。”荀林父听此建议,遂被迫令全军在衡雍(今河南原武县西)渡黄河,选择邲地(衡雍西南)驻军,自西向东按上中下三军排列,与楚军对峙。由此开始晋楚邲之战。

楚庄王本拟南归,不想与晋军作战,但大臣伍参说:“荀林父新主中军,号令不行,军中分歧,战之必胜。”楚王遂与令尹孙叔敖挥师北进。晋军的两个将领魏锜、赵旃(□)因与荀林父有私怨,以和谈为名,擅自出动向楚军挑战。荀林父担心二人有失,便派侄儿荀罃(即智罃,荀首因功被封于“智”,后以此为氏)前去追回二人,实际晋军并未做好大战准备。魏、赵二人的行为,激怒了楚庄王,下令楚军迎击。孙叔敖说:“宁我迫人,无使人迫我。兵法云:先人有夺人之心。迫之也。”楚军随即猛攻晋军。智罃正遇楚军先锋,被楚公子生擒。荀林父忽见前方楚军汹涌而至,又后阻黄河,时值黄昏,措手不及,便仓皇下令全军北渡逃遁,甚至发出“先渡者赏”的命令。由于没有组织,晋军一片慌乱,中下军毫无秩序涌向黄河岸边。除中军大夫赵婴齐所部因有准备先行渡河外,其余溃不成军,跳入河中,争抢渡船,蚁附船缘,船上人挥刀乱砍,以至断指断臂落满船舱,溺河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晋军混乱渡河之际,发生一段精彩故事。下军大夫荀首登舟时,忽然不见其子荀罃,部下报告,才知其已为楚军所掳。荀首大怒,重又登岸,召集所部亲族,向敌反攻,意欲夺回其子。荀首冲入楚军,射死楚将连尹襄老,又射倒公子穀臣,一并掳回,作为日后换俘之用。荀首此举虽为其子,却掩护了晋军渡河,楚军也因此没有过度追击。

周定王十九年(前588年),邲战九年后,晋人想用楚公子穀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换回荀罃。此时,荀首已担任晋国中军副帅,成为晋国重要的实力派人物,所以楚人答应交换。放行前,楚共王与荀罃有一段对话。共王问罃:“你恨我吗?”罃答:“两国交战,臣下不才,成了俘虏。您的手下没有杀我取血涂鼓,让我回晋受罚,这已是大王的恩惠了。臣下确实无能,又敢怨恨谁呢?”王问:“那么感谢我吗?”罃答:“两国都为自己国家着想,解除百姓痛苦,各抑怨恨相互谅解,双方释放俘虏,建立友好关系。两国友好之事,我没有参与,又感谢谁呢?”王说:“你回到晋国,拿什么报答我呢?”罃答:“臣下无所谓怨恨,君王也不受人恩德。既无怨恨,又无恩德,不知要报答什么?”楚王说:“尽管如此,你也要把想法告诉我。”罃答:“托大王的福,被囚之臣能把这副骨头带回晋国。如晋君杀了我,我死也不朽;如晋君按大王好意赦免了我,把我交给他手下大臣荀首,荀首把我杀死在宗庙里,我亦死而不朽。如能不死,让我继承先人职位,处理要事,带领军队管理边疆时,即使遇上您的将帅,也不敢回避,一定竭力死战,绝无二心,以尽为臣之礼,这就是我能报答大王的。”楚王叹道:“不可与晋争锋。”于是隆重礼待荀罃,放他回国。

荀罃作为俘虏,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的想法,不卑不亢,其言行代表当时统治阶层里较为高尚的价值观,为各国统治者所能接受和认可,毕竟维护国家利益是爱国的基本内容。楚共王从王道考虑,自然希望自己的臣下也能如此,所以并未责难,并在听后略表敬意。

智罃(即荀罃)回国后,又经历了几起内乱,先是栾书、郤锜两家诬陷、屠杀赵氏;接着晋麻隧之战破秦,鄢陵之战又大败楚军;随后国内出现了栾郤之乱,栾书弑君,杀死了晋厉公。周简王十三年(前573年),智罃从雒邑迎晋悼公即位。十四岁的悼公很有抱负,在大臣辅佐下开始修复国内士卿动乱造成的创伤,积极复兴霸业。智罃逐渐受到重视,开始一展身手。他成为晋八卿之一,担任上军将,后来又任中军元帅,做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如听取建议,在郑地虎牢筑城,作为进取中原的跳板。联鲁制齐策略的实施。针对楚国,采用“三分四军轮回作战”的战术。攻取偪阳。臣服郑国。最后辅佐悼公,恢复了晋国霸业。

智罃成熟老练、机智果敢,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也是悼公恢复霸业的第一功臣。智罃成为春秋史上有名的乱世雄才、治世能臣,其心智品德的成长,不能不说和他年轻时被俘为囚九年的精神历练有些关系。

五、出于争俘的成语“上下其手”

成语“上下其手”是串通作弊、歪曲事实的意思。它来自于这样一段史实。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楚伐郑。五月,楚军围攻城麇(jūn),郑将皇颉驻守于此,出城迎战,兵败,被穿封戌俘虏。这时王子围前来争功,二人相持不下,便请伯州犁来裁决。伯州犁说:“让我们来问问这个俘虏吧。”于是,让俘虏站着,伯州犁说:“所争的,是您这位君子,还有什么不明白呢?”伯州犁对皇颉暗示,举起手说:“这位是王子围,是我们国君尊贵的弟弟。”然后又放下手说:“这个是穿封戌,是方城外的县官。是谁抓住了你?”皇颉说:“我遇上王子围,打败了。”穿封戌听罢大怒,抽出兵器去追王子围,没有追上。楚军带着皇颉班师了。以后主使别人串通作假捣鬼,常被说成“上下其手”。要说穿封戌,最应该追杀的首先是伯州犁,因为这种裁决是蓄意搞鬼。而郑将皇颉公然说谎也该被重处。

第三节 战国时期

名将白起与战争暴行

白起(?~前257年),郿(今陕西眉县)人,战国后期名将,事秦昭王,知兵善战,每攻必克。但他的军事才能却是和大肆屠戮诛杀战俘的残暴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他是史上明确记载肆意大批阬杀战俘的第一人。

身经百战,建功立业

白起几乎参加了昭王时期秦争夺中原,开疆拓土的所有战争,为尔后奠定统一六国的基础立了大功。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秦进军宜阳。白起初为左庶长(中级军官),带兵攻打韩之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韩僖王命公孙喜为将,率韩魏联军驰援新城。穰侯魏冉为秦相,他举荐白起为左更,率军于伊阙(今洛阳龙门)攻打韩魏联军。白起大胆以主力绕出联军后方,将联军压迫到伊阙山狭隘处聚歼。是役斩杀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擒其将公孙喜,拔韩地五城。伊阙之战后,韩魏一蹶不振,秦势力进入中原,秦昭王开始自称西帝。白起因功迁为国尉。

这之后数年间,白起的军事才能得以广泛施展。他伐魏、击赵、征楚,为秦开疆拓土,被授武安君,一路因军功升为统军大将。随着经历战争增多,白起对待敌军的手段也日渐残忍。

秦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秦大举伐魏,分三路围攻魏都大梁(今开封市),秦相魏冉亲率中路大军,北路由客卿胡阳统领,南路由白起率击楚之兵而进。其间,韩、齐相继派兵援魏,都被击败。赵国援兵则与魏联合,进攻华阳(今河南郑县)。白起与胡阳南北夹击,大破联军,斩杀十三万人。魏将芒卯败逃,三将被俘。这时白起已经屡杀降卒,他接着与赵将贾偃大战,贾不支北退。白起追至黄河边,将二万赵国降卒沉于黄河。四十三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陉城(今山西曲沃西北),斩首五万。而后,又取韩南阳(今山西沁县)、野王(今河南博爱县),接连略取韩地。

长平阬俘,恶行昭著

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军夺取韩上党(今山西晋城),上党军民投降赵国。此时,赵使廉颇为将,统率三十万大军进驻长平,加上原上党军民共四十五万人,与秦军对峙。秦军先突袭赵前哨,斩一裨将及四尉,略有小胜。赵军凭太行险阨,据垒坚守,两军相持四月有余。其间秦军先锋攻陷赵前垒两座,又斩杀二尉。但廉颇为将老辣,只是坚守待机,消耗秦军。

此时赵王责怪赵军屡有损失,廉颇胆怯惧战。秦相范雎则使人携千金赴赵施反间计,扬言:“廉颇好说,即将降秦,秦兵只怕赵奢之子赵括。”赵王中计,不听蔺相如等人劝阻,执意用赵括为将。赵括母亲深知其子,得知后赶紧上书赵王,请勿用括。她说:“昔者其父留言,括只善夸夸其谈,若用括,必破赵军。”又说:“其父为将时,躬亲尊敬的老师有十余人,朋友有几百人。他把大王宗室赏赐之物,全部送给军吏和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而今括为将,军吏无人敢仰视他;大王赏给他的金帛,全都归藏于家,购买田宅。大王认为他能和其父相比吗?”赵王说:“吾意已决,不要说了。”括母说:“如有意外,请勿连累我。”

秦王得知赵括为将后,立即暗中遣白起为上将军,统领秦军,并传令军中有敢泄露此消息者斩。赵括至军,出兵击秦。白起佯败而走,据垒不出。赵兵乘胜攻打秦军壁垒,此时秦军张开两翼,发出两支奇兵。一支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一支五千骑兵,隔开赵军壁垒。赵军被分割,粮道也断。白起出轻兵击之,赵军即溃,只好筑垒待援。秦王得知,马上征发国内十五岁以上男子,悉数来到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阻绝赵的救兵和粮草。赵军无粮,向齐国求借,齐王不允。当年九月,赵卒绝粮四十六天,饥饿难耐,先是杀战马充饥,最后竟暗地里杀食自己的战友。赵括无奈,决定分四队突围,他亲率精锐搏战,竟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卒全部投降秦军。

白起此时却暗地谋划说:“秦克上党后,上党百姓不愿降秦却归赵。赵卒反复无常,一定要把他们杀光,以绝后患。”白起用计安稳赵降卒,将他们哄入长平关附近一个名为“杀谷”的深谷中,堵住谷口两端,预先埋伏的秦军齐出,箭射火烧,土石俱下,将四十万手无寸铁的降卒全部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名年少者回去报信。此役秦军前后斩首俘虏共四十五万人。消息传回赵国,举国震惊,人们痛哭不止。赵王因括母有言在先,也没有为难她。想来当时情景,一定十分惨烈,史书上仅有“流血成川,沸声若雷”八个字记载。阬杀四十万赵国降卒的事件,成为战国时期,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大规模屠杀战俘的惨案。

3.将帅君臣失和,矜持被杀。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秦军分两路继续攻赵,取皮牢(今河北武安县),定太原;白起则率军围攻邯郸。赵王恐惧,请苏秦之弟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范雎以求和。苏代劝范雎说:“武安君(白起)前擒赵括,今围邯郸,如灭赵秦王得天下,武安君必为三公。他为秦拔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溢于此。其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今亡赵,赵民不愿为秦民,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君无所得。不如让赵割地求和,无以为武安君之功。”范雎很以为然,便以秦兵疲惫、亟待休养为由,请求秦王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王同意,遂于正月罢兵。白起本欲趁势扫平赵国,闻知此事,遂与范雎结隙。

当年九月,秦再次发兵攻赵,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随行。第二年正月,秦将王陵围攻邯郸,不顺利,昭王发兵增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依然不克。白起病愈,此时昭王欲以白起代替王陵。白起说:“邯郸并不好攻,且诸侯救兵将至。秦虽破赵长平军,但也死伤过半,国内空虚。现在远隔河山取人国都,赵为内应,诸侯攻于外,秦军必败,事不可行矣。”昭王亲自下令不赴,使范雎去请,白起依然坚辞不就,继续称病。他是否对上次无故撤兵心存芥蒂,也未可知。

昭王使王龁(hé)代替王陵为将,至八九月间,依然不能拔城。此时楚春申君与魏公子带兵数十万击秦,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此事说:“大王当初不信我言,现在怎样?”昭王闻此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仍称病不起。昭王遂免去白起官职,将他降为士兵,迁往阴密(今甘肃灵台西),由于白起有病,未能成行。三个月间,诸侯不断进攻,秦军几次败退,使者日日告急。昭王痛恨白起屡次抗命,派人遣出,不得留在咸阳城内。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到杜邮(在今咸阳市内)时,昭王余恨未消,与范雎等群臣商议:“白起出城还是怏怏不服,口中有话,恐其作乱。”遂派使者赐剑,令白起自裁。白起引剑自刭前说:“我何罪于天,而至于此。”沉思良久,大约是回顾了一生行为,说:“我也该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可见,长平阬卒的暴行,在白起心中也留下了阴影,令其终生难忘。

虽为一代名将,司马迁赞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但其心险恶阴暗。当时白起副将司马靳,也参与策划了长平阬卒事件。他和白起一起被赐死杜邮,这也应验了那句“杀降不祥”的古语。

白起死于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秦人认为他死非其罪,多表怜惜,乡邑地方都祭祀他。只是后人提到白起,无不联想到四十万赵国降卒,这些人难道不抵白起之冤吗?三国时魏人何晏曾从对秦国得失的角度评论过白起“善战拙胜”的行为,他说:白起诈而阬赵降卒四十万,岂止是残暴?以后也难以再得其志。“天下见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众,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众肯服,何城肯下乎?”即从战略得失讲,阬俘行为好像一时加强了秦取天下的力量,反而更坚定了赵国及诸侯拼死抵抗,绝不投降的决心。仗打胜了却使军队气势受损,没完成战略计划。白起之所以不敢再战邯郸,忌讳前事,愧对赵卒,担忧诸侯救兵拼命,也是一个因素。白起善战但不善取胜。长平之事,也给秦声誉带来极大损失。“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4]

后来秦攻邯郸果然失败,史家也认为:虽有白起长平之胜,还是无补王龁邯郸之败。

注释

[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275页。

[2]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第四》,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25页。

[3]郑连根:《济南时报》,2011年7月4日。

[4]司马迁:《史记·卷73·白起王翦列传》集解,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2331页。

同类推荐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抽个美女打江山

    抽个美女打江山

    周少瑜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古代,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美女抽奖系统,专抽前世历史上留名的美女。“啥?苏妲己?虽然很漂亮是没错,可我现在就是个小山贼诶,满打满算也就五个人,这抽出来不是遭人抢么!哪里守的住!”“哎呀,缺领兵打仗的人才呀,系统,历史上到底有花木兰没有,抽一个出来给我呗。”书友群686957753。答案就是书名,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来。
  • 敦煌文化寻绎

    敦煌文化寻绎

    这是一本文化普及的知识读本。本书观照黄沙漫漫的西部世界,深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带领读者欣赏绚丽多姿的敦煌壁画,浏览浩如烟海的敦煌文书,回顾五味成杂的敦煌学史。从而使读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在对敦煌文化起始、辉煌及衰落的重读中表达出对中华文化的深切关怀和文化反思。
  • 雪落大唐

    雪落大唐

    现代青年楚方偶然来到了大唐,还不等他好好打量这个时代,却迎面撞上了安史之乱。盛世转瞬化成飞灰,百姓命如草芥,铁蹄即将淹没这个昔日的无敌帝国。面对这场影响了整个华夏历史走向的战争,他又将何去何从?
  • 败家子的逍遥人生

    败家子的逍遥人生

    方休很郁闷,魂穿古代纨绔公子哥。本以为可以舒舒服服的蒙混度日。却不想被皇帝看中,选为驸马。为了不做驸马,只好不断败家。没想到败成了最大的权臣!————————————————————注:日常、轻松(架空历史,博君一笑,切勿较真)。
热门推荐
  • 普通高中生的战斗与日常

    普通高中生的战斗与日常

    为了保护世界的和平为了打败入侵的异世界人他使用着名为“唤醒”的特殊能力高中生徐拓掠与异世界人的战斗就此开始他是过着无聊日常的普通高中生也是守护这个世界的最强高中生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给年轻人的寓言

    给年轻人的寓言

    《给年轻人的寓言》是编者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寓言海洋中,精心撷取的几朵美丽的浪花,希望对年轻人能产生智慧的启迪。《给年轻人的寓言》在编写过程中,并没有满足于仅仅作简单的汇总工作,而是尽量以一个年轻人的身份和视角对寓言进行了解读。对内涵相当丰富的寓言进行解读,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理解。因此,希望各位青年读者能在阅读的同时充分动用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在欣赏寓言的同时,充分领略生活的真谛。
  • 静静聆听故事

    静静聆听故事

    纵使成了王者,也终究有败落的一天,事事皆心,不如意。悲伤,笼罩心头······故事小短片,每一篇不长,可以较快看完(悲剧为主,如要喜乐的,以后看情况可能会加)
  • Wildfire

    Wildfi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作为一本主要为农民工群体编写的维权工具书,作者本着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力求在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为农民工提供权益保护的有效帮助。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广大农民工朋友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能够学会维护权益的各种方法,在面对各种不法侵害时能够据理力争,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 恶魔超正义

    恶魔超正义

    星空王庭女王:“色狼哥哥别跑!今天你必须要跟我结婚!”黑色炼金术士:“达令,快试试我刚调配的魅药九三八号!”黄铜要塞新任矮人王:“少年仔,你跟偶女儿到底是是咋回事情?!”精灵王庭冠军武士:“宿敌呦!来决斗吧!”被大票传奇追逐的那人,冲向了已退休的吸血鬼领主丹尼尔·冯·莫卡维的城堡:“小白,吾家中过不下去了,快快随吾再去冒险哇呀呀呀……”仆人们看向丹尼尔,发现领主眼角有翔划过。然后他一咬牙,拿起一个药瓶直接灌了下去。紧接着露出吃错药的表情,对着众人跑远的方向喊:“队长莫慌,小白在此哇呀呀呀……”仆人捡起药瓶看了一下。只见上写着三个大字:脑残片这是一个神经病,带着一群神经病,把多元宇宙玩的神经病了的故事。书友群:160901212
  • 与你漫步听风声

    与你漫步听风声

    【校园甜宠,双洁,1v1,】言绅在遇到阮芷之前,还不觉得自己有多差劲,但是在遇到阮芷之后,发现自己啥啥都比不过这个小家伙!?~?论学习,自己喜欢的小家伙竟然是数学国际竞赛的一等奖!论声音,自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获得配音界的大神级别,竟然被小家伙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拿到了!论家世,小家伙是京市阮家的小公主,而自己是家道中落,从京市搬到海城的言家子孙!活了17年的人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差劲~(众人看着某个集团的总裁:哦,没看出来!要是说你差劲的话,那我们就啥也不是→_→)【改了一下简介,嘻嘻,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初恋故事,有欢喜,有逗趣,有矛盾,但,很甜的文!】PS:作者是个小萌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慢慢改进中,不喜勿喷,但是会吸取大家的建议,实在看不下去,那就绕道走吧,你好,我好,大家好!over!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情商(EQ),心理学上指人的情绪品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管理自我,调控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孩子的创造力。觉察、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与周围人相处的能力,都与之相关。可以说,情商是一种洞察人生价值的悟性;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一种生活智慧。通俗而言。情商就是指心理素质,指一个人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行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