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38000000008

第8章 寻访鄱阳渔鼓

文字里的鄱阳令我兴致勃勃。那是民间艺术的鱼米之乡。它是雍容华美的,又是古朴深邃的,如脱胎漆器;它是率真放达的,又是清新悠扬的,如鄱湖渔歌;它是苍凉粗犷的,又是温婉醇厚的,如鄱阳渔鼓。

作为江西道情的一支,我想像鄱阳渔鼓应有波光粼粼、熏风阵阵、白帆点点,应有漂在湖上的草洲,掠过水面的河豚,追逐飞舟的江鸥。因为,它一定伴着安泊在码头边的樯桅,沉醉在酒馆茶肆里的漕工,和被夜晚从湖里捕捞上来的渔人,它是他们的桨和舵,酒和茶,生命中的抚慰和欢乐。

我要去访问鄱阳渔鼓。却不是为了自己的想像,而是为了一个叫人感伤又惊奇的故事——

我的同事小李,为调查民间艺术资源事,去到鄱阳。看罢脱胎漆器,又要寻访鄱阳渔鼓。四下探问,大多浑然不知,偶有恍然忆起。唯一让人欣慰的告知是,可能还有个传人,不过,他是个盲人,已经好些年不见其踪影了,或许不在世了吧?

小李是鄱阳人,与亲戚聊着寻访的结果,挺灰心的。亲戚沉吟片刻,道:他要真是个盲人,那就好办了!

——如何?

——跑到大街上随便找个盲人一问,不就知道了吗?他们之间相互都认识。

原来,在一个黑黢黢的世界里,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各自高擎心灯,让对方辨识,为彼此照明。

此法果然奏效。亲戚上了趟街,立马就把那位盲艺人的住址带回来了。小李按照那条线索,很快就找到了他家。他不过年近花甲,却有好几年没再出门了,既然流行歌曲横行于世,想来他也是知音难觅,无奈得很。

可是,这位艺人并非鄱阳渔鼓的传人;

他倾尽一生演唱的是鄱阳鼓书。

我的寻访不曾开始,便可料知结果。那么,我就把寻访当作一次追忆和缅怀吧。

渔鼓,亦称道情,曾普遍活跃于江西各地,形式大致相同,曲调则因方言、语音不同而形成多种风格。我朦胧记得,儿时似曾相识,它是被一个年轻女子竖抱在臂弯里的竹筒,它是那个女人击筒伴奏的歌声。我记得她身后藏着个小女孩,那才是属于她的明亮的眼睛。当年真该问问,她是随远方的火车流落到我的小城,还是走信江来自鄱阳。她在铁路边的宿舍区挨家挨户唱着,后来,不知道那双天真的大眼睛把她带向了何方。

此刻,我从鄱阳几位朋友的口中,追寻着关于渔鼓的蛛丝马迹。言谈之中,历史如雾,一群群,一团团,在浩淼的湖面上奔走,鄱阳古城时隐时现,明明灭灭闪烁其间的是一些词语和诗句,比如“舟车四达,商贾辐辏”,比如“十里长街半边商,万家灯火不夜天”。樯帆之间,酒旗之下,楚骚遗风、吴越旧习、中原古韵顺水随舟而来,在此登岸靠港,自是交汇混杂,相互影响;就像在南戏和弋阳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腔,与乱弹、徽剧、秦腔、昆曲等皮黄声腔熔融糅合形成了饶河戏一样,想必南北的民间说唱艺术也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的码头,它们交相辉映,共生共荣。

烟波之中,渔鼓的讯息微弱得时断时续。我仅仅得知,鄱阳渔鼓主要活跃在鄱北一带,演唱渔鼓用以伴奏的道情筒,筒底蒙以河豚皮的护心皮,蒙时,鱼皮是湿的,干后绷紧,击打便发出清脆的响声。我知道,流传在南北各地的道情,其道情筒一般蒙的是猪皮羊皮,鄱阳渔鼓的渔区特色也体现在击乐器上了;而它唱腔的特色在于,吸收了当地的鼓书、山歌、渔歌及民歌小调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曲调富于变化。传统曲目以长篇为主,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放后,出现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七十年代,由当地的曲艺家陈先贤作词、作曲家黄河九作曲创作的《莲子情》等两个节目,先后在《海峡之声》电台播出。当年,黄老师还用那种宽宽的老式磁带录了音,如今磁带尚存,可惜却找不到能够放音的录放机了。看来,黑色幽默有时也是生活的本真。

两位老师回忆着渔鼓,很自然地想到一个叫“牛子”的盲艺人。这个名字也在年轻人的唇边跳了一下,也许它触动了年轻人的童年记忆?若然,那么,“牛子”就是一个被集体记忆湮没在深处的神秘名字了。

牛子已作古多年。牛子姓周,没有人知道他还有否别的大名尊号。但陈、黄二位老师仍能你一言我一语地勾勒出他的音容笑貌。周牛子个头在一米六五左右,稍胖,大脸盘,天门饱满;声音中气足,但可能不太注意保养嗓子,演唱时嗓音有些沙哑,“像老化的磁带一样”,唱高腔时感觉要好些;牛子应变能力、记忆力很强,能通过声音来认人,哪怕人们有意变声逗他,他也能分辨得出来。

早年,牛子卖艺谋生的所在,是鄱阳县城东门头的会仙楼茶馆。每天上午、晚上各一场,每场一二小时,他演唱的内容有封神演义、施公案、彭公案,等等。

我寻访着鄱阳渔鼓,不知不觉,却又叩响了鼓书的门儿——朋友们领着去找牛子的传人,没想到,这位盲艺人恰恰正是我的同事先前访问过的那位鼓书艺人。看来,牛子是十八般技艺样样皆通,这也是和鄱阳渔鼓融汇鼓书旋律的唱腔特色相吻合的。

他叫徐安主,是牛子的大弟子,十一岁时就跟着牛子学鼓书,十四岁时进了县赣剧团的曲艺队,学拉小赣胡、吹笛子。听说这个曲艺队是特意为集合散落城乡的民间艺人而成立的,当年牛子也进去了,从徐先生的年龄判断,其时当在六十年代初期。

徐先生听说我的来意,立即进了里屋,打开了录放机。原来,他已录下了自己执云板、敲圆鼓伴奏的演唱——

一人一马一杆枪/两个不和动刀枪/三气周瑜芦花荡/四郎失落在藩邦/伍子胥大骂昭关过/六郎镇守在山关/七擒孟获诸葛亮/八仙跳海老龙王/九反中原四太子/十面埋伏楚霸王……

这是鼓书的鼓板头,仿佛戏曲正本前的“跳加官”。我听不懂词,便盯着徐先生瞧,忽然觉得人们描述的牛子倒是活像了他,也是那样的个头、体态,也是那样的脸盘、表情,也是那样的中气和嗓音!

徐先生的妻子也是一位盲艺人。让我惊讶的是,徐先生腕上竟戴着手表,而他们的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厅堂里挂着壁钟,里屋有一台电视机,门口还悬着一只鸟笼子。这一切全都属于明亮的眼睛!

录放机里,徐先生在唱各色人等的苦乐哀愁了。作为盲人的民间艺人更需要某些特异的生存能力,比如记忆力,一般的鼓书文本,他们听一遍就必须强记住,复杂的,至多容你再听一两遍。然而,一旦唱起自己的生活,却是豁达得很,那乐观里甚至不无浪漫——

小小鼓儿圆纠纠/出在苏杭并二州/说书人将钱买到手/供(jiong)家养眷度春秋/白天把它当战马/晚上把它当枕头/千里不带柴和米/万里不带点灯油/吃饭穿衣找它要/五湖四海凭我游……

从前须“买到手”的才艺,现在可是滞销了。我的同事曾问过他收没收徒弟,他不无揶揄地说,而今收徒弟岂不要给人家付工资?离开徐家后,我总在猜他养鸟的目的。哦,对了,笼中的一对翠鸟,不会是他最后的听众吧,或者,能够鹦鹉学舌的关门弟子?

一阵怅然之后,我还是感激这次寻访之旅。这是一次精神还乡,乡土的生活和艺术渐渐地隐退于记忆之中,但这记忆也足以激活我们的想像。我为今后只能通过想像来领略的民间艺术感动不已。

我感动于陈老师学唱的搬运号子、排工号子和成为黄老师创作素材的插秧号子。那是承载着生活重负的身体之歌,那是伴随着劳动节奏的生命吟唱;

我感动于串堂。那种走村串户、坐堂清唱的表演形式,十分灵活,一伙文场,一伙武场,仅需十来个演员就可以让老百姓过足戏瘾。它把饶河戏请出了祠堂、剧场,使之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我感动于徘河。陈老师描述的徘河,发生在一个个意境优美的夏夜。那时,江湖边还没有圩堤;那时,指的是现在的老人还是少年的时候。没有圩堤的水边,漫漶的夜也没有圩堤,只有船如阵、桅如林,影影幢幢一座水之城、月之城,一叶叶轻舟载着唱小曲的民间艺人,流连在水月的街巷,徘徊于船家的庭院。所谓“徘河”,就是因此得名的吧?徐先生的妻子就是唱小曲的,我想,当年那穿过桅林、披着月光登上岸去的歌声里,一定有她的妙曼,她的甜润;

我感动于鄱湖渔歌。最动听的渔歌总是伴着桨声欸乃,唱在半夜时分。那时,夜捕的渔人离开夜深人静的湖岸,追着月光水色,划向万籁无声的迷蒙处。大约也只有此时此刻,渔人才是湖的主人、夜的主人、自己的主人,他们会很放肆地唱起来。我想像那自由的歌声一定会撩醒某座岛上的宿鸟,一定会追赶着游鱼在湖上撒欢儿,得意极了,那歌声甚至会跳进波光里裸泳。

说到夜捕,陈老师给我介绍了一种叫渔卡的渔具。那是用毛竹桠削成的竹针,使用时扭弯套上芦苇管,插入饵料。鱼儿咬钩,竹针便绷直了,撑在鱼嘴里,谁让它贪嘴呢。传说姜太公直钩钓直鱼,用的正是这种很人性化的渔卡;而渔人夜捕,就是把“贪鱼”打捞进舱。莫非,夜半的渔歌因此才无愧无悔、无拘无束?

七十二岁的作曲家黄老师陶醉在夜捕的渔歌声中,而我陶醉在自己的想像之中。黄老师鼓舞着我的想像,他很确定地说:等到秋天你来,肯定听得到。

陈老师插话强调道:要有望月。

不必问为什么了,从今天起,我等着一个有望月的秋夜。

同类推荐
  •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魏晋风骨化沉香

    魏晋风骨化沉香

    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
  • 我的米白时代

    我的米白时代

    米白之思(1997——2009)本书选取了季老在米寿(88岁)和白寿(99岁)之间的一些散文作品,记录了他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内容涉及故乡行、在病中、读书写作、人生意义、公德教育等多个维度,百年回眸,老年谈老,千禧感言,迎新怀旧,笑着走……一位阅尽世间风云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看法都在此书中,拿起放下见,尽显大师智慧;淡然平实中,实乃煞戏前的真正高潮。
  •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它有关一个家庭,更确切地说,有关一个女孩。面对夺走她声音的怪兽,他们没有言弃,没有灰心。
  • 消失的乡村

    消失的乡村

    在故乡,有人问我,你为何离开这土地,我脱口而出,是血液,那血液要从这泥土上夺路而出,谁也拦不住。他用心灵记录故乡,经历过沧桑,懂得了简单的美与张力,也懂了自己内心的安妥才是正道。
热门推荐
  • 靓女的生活艺术

    靓女的生活艺术

    美女,一般解释为容貌美丽的女子。黍匀营养专家提出的营养学上的美女定义,是从脸蛋比例、体质指数、健康指标和发育程度等方面进行要求,更倾重于一种健康的标准。要想成一个让人眼光一闪的靓女,就感快来买这本书来学习吧,看完这本书,也许下一个靓女就是你。
  • 阴阳师 第1卷

    阴阳师 第1卷

    日本平安时代,世界明暗未分,人鬼妖杂相共处。阴阳师安倍晴明,白衣飘飘,儒雅不羁;武士源博雅腰悬长刀,淳朴耿直。平安京异事频发,妖魅为祸,迷雾重重。看安倍晴明与源博雅,如何洞悉人心之咒,解决一桩桩动人心弦的诡奇事件!
  •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确认新闻事业体制和隶属关系等因素的法律地位,建立业务组织、管理体系,划定新闻从业人员在法律上的职责关系,调节和监督新闻传播行为的指向,解决新闻机构间的纠纷,规定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后果特别是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以及规定和保障新闻工作程序。在本书的论述及分析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到这伦理与法规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深刻内涵。
  • 魔尊仙妃

    魔尊仙妃

    本文男女1V1,穿书+系统+宠虐+群穿她名清晚,厨界传奇。别人苦读,但她不同。她无双亲,自学厨艺,名动全球。世人皆道少女轻狂,不知本安良。她宫仄雪,低级王朝皇女,毫无天赋。爹爹失踪,母帝重病。性子清淡,与世无争。谁知自家臣子,个个反天。丞相谋害,香消玉陨。她,身患绝症。她,受尽凌辱。命运弄人,她成了她。素清晚即为宫仄雪,宫仄雪即为素清晚。放眼这污浊世间,争名夺利,渺茫人海之中,一石定情(女主:【手动划掉】你妹的一石定情!),那双清澈眼眸,竟成了他永生永世心中不灭的牵绊。一路风雨,跌跌撞撞。前世今生,爱恨离合。纠缠不清,那又何妨。“雪儿,有你在,便是本尊永恒的信仰。”
  • 三分诗集

    三分诗集

    浮沉如梦,素尺临窗,你是繁华中于我最深沉的思念,你是银河里若隐若现的云烟,你是冥冥华灯下的零零眼眸,你是蔼蔼雾凇里的点点星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浅浅心思,唯恐忘却。来吧,来吧,和三分一起走完这场诗词的历程,邂逅纸页另一端的你……
  • 其实我没那么爱你

    其实我没那么爱你

    "被算计,被扫地出门,一夕之间,我落入污泥,从此沦为笑柄。“韩铭言,我不怕受到多少伤害,我只怕你不信我。”“你知道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背叛!”他鄙夷的言语,冷酷的眼神,一次次将我推开。爱人的心如双刃的剑,刺伤我一分,他自伤八千。若干年后,我穿千万婚纱要嫁给豪门做千亿媳妇,他却哭着跪在我面前求我原谅。我冷冷的笑,“我等这一天等了太久,韩铭言你给我滚!”峰回路转,这次轮到我远远的甩开他,一血当年的耻辱……"
  • 将军大人很傲娇

    将军大人很傲娇

    海外归来在家待业的单身狗郝瑟,自从网购了一个木雕之后,生活就开始不太对劲了…… 脑袋空空的花瓶美人vs心黑手狠的千年老鬼
  • 桃色撩人:妖孽神君领回家

    桃色撩人:妖孽神君领回家

    同样是眼睛一闭一睁的穿越了,别人是醒来在床上,我醒来是在天上!别人晕车、晕船、晕飞机,我晕云!别人穿越来都是天赋异禀,大开金手指,我是不能修炼的废柴!能修炼了,却是见鬼的炉鼎体质!好不容易,遇到心目中的男神,想要来场修仙恋,突然一个妖孽跳出来说:“炉鼎,你被本君承包了!”
  • 颐希为贵

    颐希为贵

    【1V1】世间最为尊贵的神凰,在沉寂了千万年后,终得涅槃重生。神女为希,在完成创世大帝嘱托的过程中,与天界太子颐恒展开了一段你追我赶的爱情角逐。凰希:“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我的?”颐恒:“见到你的第一眼时。”凰希:“我那时还骂过你……”颐恒:“我知道。”凰希:……神凰降世,一枕万年,大梦无边……本文反转颇多,欢迎书友们踊跃跳坑,入股不亏!
  • 一枝白梅进墙来

    一枝白梅进墙来

    “我烧得糊涂,你要是要报答我的恩情,我现在也是说不出来的,就算说出来,我日后也是要反悔的。”眼前的小姑娘粉嫩的脸蛋红扑扑的,她吸了一下鼻涕,狠狠说道。“日后反悔也不要紧,你现在先说一个。”小男孩皱了皱眉头,稚嫩的脸上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有一丝坚决之色。“那你给我一支白梅花吧。”还没退烧的她揉了揉眼睛,仿佛有几分困意,心不在焉道。“这里本就不生白梅。”小男孩眉头皱得更紧。“那你改日再给我吧。”她眯眼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