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3100000001

第1章

来源:《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年第12期

栏目: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

作者简介

鲁娃,女,祖籍山东,原系《温州日报》记者、编辑,上世纪九十年代移居法国。之前发表出版一系列纪实文学和两部长篇小说,曾获青年文学奖、报告文学奖、浙江省文学艺术奖。其后中断写作十余年。2006年开始在《小说月报原创版》《人民文学》《收获》《芳草》《江南》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及散文多篇,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小说月报》选载,并先后出版、发表长篇小说《女儿的四季歌谣》《欲望之桨》。现为《温州都市报》海外通讯专栏作家。

克莱贝尔太太的三个儿子分别从纽约、慕尼黑还有巴黎的蒙马特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后,都在约定时间赶回家来。之前,是同一个女人打他们手机报的死讯,电话里语调平淡,听不出什么感情色彩,声音也很陌生。

母亲浅褐色的大房子在暮色中像座颓败的古堡。门虚掩着,一碰就开,保罗、马丁、夏利三个兄弟鱼贯而入,登上楼梯,再走过有些狭窄的长廊,停在母亲卧室门口。长廊左右,另有三扇漆成银灰的门紧挨着,那是兄弟仨先前住的房间,陈设仍以原始状态保留着。他们原是可以进去看一眼,把手里或轻或重的行李搁下,稍稍喘口气的。但谁都没有这么做,径直走了过去。顶灯在地毯上剪出他们重叠的影子。事实上,这个坐落在巴黎西郊维瑞奈的家早已不属于兄弟几个,即便最迟离开的老三夏利,至少也有六七年不登门了。他们甚至连母亲的面目都淡漠了,只记得曾经是美艳的。而这美艳,也终于在对峙和疏离中褪色。

克莱贝尔太太仰面躺在床上,双手合在腹部,竖领裹住瘦骨嶙峋的脖颈。床是深红色的,很宽,松软的席梦思把她的身体托起来,像一枚轻巧的落叶。她竟然穿了一身剪裁得体的丝质旗袍,旗袍是与深红同样沉郁的墨绿,隐约着条纹,盘了黑色的蝴蝶扣,看起来气息偃然,以至于伤怀的情致也变得东方乃至中国。

这种莫名其妙的刻意让她的法国儿子面面相觑,母亲怎会穿了如此奇怪的中国裙子?记忆中,她与遥远的中国并无瓜葛。然而,就算奇怪也是出于礼貌,并无一人真要去追究。毕竟儿子与母亲之间,只剩了礼貌。

房间大得无边,摆了许多家具还是显出空旷,显出清冷。虽然暖气片噗噗地散发着热量,踏了长绒地毯走向床前的儿子们还是感受到脚下的阴冷之气一股股蹿上来。窗帷半合半开,有花园里的暮色流泻进来,栖在人的额角,眼眉,唇廓,终究罩不住半边脸,就摇曳着转向别处,在空气里流淌。屋里很暗,却没人想到开灯,仿佛心里边都畏惧光明似的。

便在黑暗里沉默。兄弟几个相互打量,像是多少有些庆幸他们热闹了一生的母亲终于安静下来。父亲死后,母亲的床上不乏男人,心却是空的。脸上化了淡妆的克莱贝尔太太抿着唇,微阖双眼,一副百事百了的率性,真是活倦了的意思。算起来,克莱贝尔太太七十有五,死在这个年岁也不枉来世一场,只可惜她终身树敌,从来不肯与别人达成默契,所以即便把日子过得殚精竭虑,终是郁郁寡欢。

三个儿子都不喜欢他们的母亲。母亲从小就对他们充满敌意,恨胜过爱。所以,悲痛很稀淡,也变成了礼貌。

不知谁嘘了口气,把笼罩的情绪僵局破开一道缝隙。有人揿亮了灯,偌大的房间煌煌然亮堂起来。三个儿子依次吻了克莱贝尔太太冰凉的额头,感觉到清爽洁净的气味扑面而来,再掉头环视整个房间,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像是前几分钟里还有人走动。便猜测他们进来之前这幢阴森的房里一直有人守着,陪伴了母亲的死。

自然想到那个打电话的女人。陌生女人。

老三夏利说,她为什么要躲开呢?

老大叫保罗。老二叫马丁。他们同样不解,难道,只是不想接受我们的谢意?

电话铃响,先是楼下客厅,然后卧室床头柜上的分机也蜂鸣起来。保罗愣了愣,拿起话筒去听。是经纪人打来的电话,请兄弟三人在克莱贝尔太太葬礼之后去经纪事务所听候遗嘱宣读,时间是下周一。

同类推荐
  • 牌局人生(中国好小说)

    牌局人生(中国好小说)

    柳蓝是一个智商情商都高的女人,学生时喜欢上现在的丈夫吴溪,以聪明的手段,坚韧的毅力将吴溪收入裙下。人到中年,工作家庭都稳定,却突遇丈夫明目张胆地出轨,好似不甘心自己一切尽在妻子掌握,要向聪明的柳蓝挑战。人生如牌局。摸到一手烂牌,要想赢,总得尽全力打好啊。聪明的柳蓝于是沉着冷静地应对身边人的流言,面对丈夫不哭不闹不问责,对小三不骂不打不愤慨,她不按常理出牌,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轻轻松松地挽回了丈夫。
  • 犯罪心理档案(全4册)

    犯罪心理档案(全4册)

    犯罪心理学专家带领的刑侦精英队伍与高智商反社会连环杀手狭路相逢,谁引导谁?谁操纵谁?谁战胜谁?专业!烧脑!紧张!这是一部深度剖析犯罪心理、囊括了几乎所有犯罪元素的惊悚之书:一连串神秘莫测的死亡,一系列诡异老练的犯罪手法。真凶以伪善之名隐藏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眠共餐。善与恶的殊死角逐后面,是深不可测的人性。由韩印、顾菲菲、杜英雄、艾小美、吴国庆等刑侦精英组成的团队,穷尽毕生所学,孜孜不倦地与一个又一个变态心理杀手展开缠斗。他们通过微表情解读,识破犯罪分子的谎言;通过行为证据分析,洞悉犯罪分子的心理动机;通过犯罪侧写,还原犯罪现场,让罪犯无处遁形。
  • 少年侠(守卫者系列1)

    少年侠(守卫者系列1)

    本书讲述刘秀、张布、朱甫和班骠四个结义兄弟,合力推翻了暴君的统治,但在朝廷奸臣的奸计挑拨下反目为仇,只有皇帝刘秀活到了最后。五年后,刘秀的次子刘阳私自出宫,途中遇上土匪,幸而被同龄少女张小龙出手相救……
  • 双刃利剑:克隆卷

    双刃利剑:克隆卷

    人类克隆技术是对人类尊严的挑战。每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克隆人是对供体的复制,这将损害人类的尊严,破坏人类的独特性。这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 一不小心,红了眼睛

    一不小心,红了眼睛

    2月8日晚上11点半,承阳路深夜,风忽地泼了。昏黄的街灯,如一只只疲倦的萤火虫,把夜衬得越发黑。远处居民区传来稀稀落落的爆竹声,就像日本料理,一碟一盏,精巧细致,星星点点,却总不尽兴。打开车门,寒风迎面袭来,猝不及防撞入心肺。她倒抽一口气。风掠过炮仗纸、枯叶,打着旋儿在半空中飘舞。挥过飞扬的灰尘,把车门碰上,防盗锁嗡嗡叫着。清脆的高跟鞋声,回响在便道上,略显凌乱。心头浮现起好几个醉鬼的段子,尝试了一下“之”字的走法,拍拍通红的脸,她咯咯笑起来。蹲下身,借着手中诺基亚N95的亮光,她解开特制大锁,刷地拉开卷闸,推开玻璃大门。
热门推荐
  • 龙川略志

    龙川略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粒微尘

    半粒微尘

    后来才发现,我是半粒微尘,你也是,而我们,就是一粒光尘
  • 列国纷争传

    列国纷争传

    随着世界大环境的变革和汉民族生力的逐步复兴以及各个国家的纷争。年青的刘轩带领着他华汉国的子民将何去何从,合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之间又将会上演那些丰富多彩的故事...
  • 极道荒帝

    极道荒帝

    外敌入侵,秩序崩塌,天下动荡。这是一个朝不保夕的时代,这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这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看秦武阳如何凭借非凡机缘、过人毅力一步步闯出拓印自己标志的天地。御外敌,呕心沥血;战群雄,威名远扬;挫天骄,热血激昂……然,踏上巅峰,才发现这只是故事的开端。为命运,义无反顾踏上前途未卜的征途……
  • 太上说中斗大魁掌算伏魔神咒经

    太上说中斗大魁掌算伏魔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

    本书是斯特凡松《天堂与地狱》三部曲的第一部,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博塔里·拉特斯文学奖。一场大风雪,一个男孩的三天三夜,一百年前那个古老迷人的冰岛世界。男孩和他的伙伴,热爱阅读的巴尔特,跟着捕鳕鱼的船队出海。临行前,巴尔特因诵读弥尔顿《失乐园》的诗句太入迷,忘了带防水服,结果中途遭遇大风雪,冻死在船上。带着巨大的悲痛和迷茫,男孩当晚出发,在大雪纷飞的海边谷地艰难跋涉了两天两夜,代替朋友去咖啡馆还书。他已决定,等把书还掉,就与朋友以死相聚。一本有关生命中那些宏大课题的永恒之书,以天堂般的诗意写就的人生现实。
  • 归去来(中国好小说)

    归去来(中国好小说)

    方楠竹是一所县城高中的教导主任,他挺享受小县城波澜不惊的安逸生活。可他那位生长在县城的妻子向往大都市的繁华生活,不顾丈夫的反对执意辞去了小城中的稳定工作,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楠竹无法理解妻子的做法,试图挣扎反抗,但夫妻二人两地分居的日子实在不好受。坚持了一段时间,方楠竹最终为了家庭团圆,不得不考公务员去和妻子相聚。在城市车水马龙的街头疲于奔命,在逼仄狭窄的空间里应付上有老下有小的紧张生活,方楠竹身心俱疲,不禁常想念家乡。但事已至此,他也在慢慢适应城市生活中悟出了自己的人生真谛。
  • 最富有的“流浪汉”:诺贝尔

    最富有的“流浪汉”:诺贝尔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瑞典发明家诺贝尔的一生。少年时代的诺贝尔勤奋好学,成年后致力于发明事业,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达纳炸药、炸胶,此外,还获得了350多项其他技术发明专利。诺贝尔一生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但他通过设立诺贝尔奖基金,把这笔财富无私地献给了促进世界和平、科学、文学发展的事业。近百年来,诺贝尔奖金对世界科学、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搞定邻家小妹

    搞定邻家小妹

    缘分来了,谁也挡不住,与你相知相识,此生之幸,今生有你,足矣
  • 跟李叔同学修心,跟南怀瑾悟处世

    跟李叔同学修心,跟南怀瑾悟处世

    本书分“跟李叔同学修心”和“跟南怀瑾悟处世”两篇。李叔同教诲我们在尘世中要时常低下头,审视自身,关注久被遗忘的真实性灵。而南怀瑾却叮嘱我们要在繁华中抬头环视,寻觅最和谐的应事接物之道,以使灵魂得到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