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300000017

第17章 三纲五常:中国古典伦理政治之规范化和运筹准则(4)

其三,封建国家承认父权对社会基层组织的控制,从而体现皇权、父权、族权的联手统治。在广大农村,宗族家族长是编外官吏,代表宗族、家族向国家纳税、当差,其管理权既来源于封建国家的授权,更自然地来源于血缘亲属伦理关系的当然性。如果说父权、族权是皇权的延伸,皇权则依赖父权、族权代行其最高权力。较小自然村落的宗族组织是社会基层准政权组织,是封建国家政权的分支础石。强宗豪族掌控的较大村落宗族家族组织,左右地方或国家的政局,有的甚至可以同中央政府抗衡。中央政府一般只能对其安抚而不能无视其政治能量。因此,封建国家承认父权对社会基层组织的控制,既是客观需要,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朝廷对分散各处的社会基层组织力所难及。

2.三纲五常在封建国家立法司法中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立法司法活动并重视修法的国家,二十四史每部史都详述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形成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博大宏深的中华法系。中华法系卓尔不群、特立独行之处是它构建了一种以三纲五常论理指导的宗法伦理法,贯穿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五种宗法伦理、宗法道德精神,法律保护伦理关系、倡导宗法道德。对此,我们从立法目的、如何维护纲常、法制制裁破坏纲常犯罪、纲常对司法实践的影响简论其要。

其一,中国古代王朝立法的目的即为了维护三纲五常的社会政治秩序。夏商周三代立法即担承着双重使命:调节君主为首的宗法贵族集团的内部矛盾,压迫族内贫民和族外奴隶。尤其严惩“不孝不悌不友”《尚书·康诰》。的伦理关系混乱之罪。秦汉以后,封建王朝都把维护三纲五常作为立法的根本目的。秦朝虽然一任法家,但秦律仍规定体现儒家思想的维护三纲五常的内容,如“为人君则怀,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慈,为人子则孝……君怀臣忠,父慈子孝,政之本也”《云梦秦简·为吏之道》。

汉代立法更自觉地以儒家三纲五常论理为指导,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置入法律成为法律规范。其时盛行“引经决狱”,把儒家《公羊春秋传》之经看做有法律条文权威一样的执法量刑依据。儒学大师董仲舒参与法律制定,董居家应对朝议之问,“对皆明法”《汉书·董仲舒传》。唐代立法更明文规定法律“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入罪,在《唐律疏议》中清晰可见其充分体现。

中国古代近代之交的清末,为应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巨大变化,开始制定新法工作。但清帝明令修新法不准违背纲常名教,他在《修改新刑律不可变革义关伦常各条之谕》中说:“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中外各国礼教不同,故刑法亦因之而异,中国素重纲常,故于干犯名义之条,立法特为严重。良以三纲五常,阐自唐虞,圣帝明王,兢兢保守,实为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今寰害大通,国际每多交涉,固不宜墨守故常,致失通变宜民之意,但只可采彼之长,益我之短,凡我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庶以维天理民彝于不敝,该大臣务本此意,以为修改宗旨,是为至要。”故宫博物院藏《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清帝这个上谕虽然也声称“采彼之长,益我之短”,但坚持维护三纲五常的修法宗旨,不得“变革”。足见传统纲常论对订立法律影响之深重。

其二,中国古代法律充斥维护三纲五常的内容。其突出表现是法律规定的“八议”法制:议亲(皇帝亲属)、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朝廷认可的贤德之人)、议能(有大才能者)、议功(有大功勋者)、议官(职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议勤(有大勤苦者)、议宾(国宾)。八议之制初见《周礼·秋官·小司寇》,执法时考虑八种人的特殊身份给予照顾,是封建特权在法律上的反映,其要害是维护纲常中的君权和父权。这八种人享有特殊照顾的法律不平等特权,从《唐律疏议》中可见其具体的减、免、赎刑的规定。

中国古代法律维护三纲五常的内容很多,由于纲常论理重视父子伦理关系,将伦理关系视为政治关系的基础,特别侧重保护伦理关系。为此,法律具体规定依丧服表示伦理关系亲疏远近定罪,亲属相隐,相互包庇,如孔子所言:“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存留养亲,死刑犯因父母年事已高需子女赡养而免死,迁就复仇,为报父仇而杀人免死,等等。

需要指出,中国古代法对三纲五常的维护除以国法规定外,还表现为在国法之外并在国法的支持下容忍家法、宗族法的存在和适用,主要以家法、宗族法保障父家长的特权:父家长直接主宰子女的财产、婚姻,可以任意教训、责打乃至杀死子女。家法、宗族法是父家长主宰妻子、子女的暴力工具,其对妻、子、女的迫害无人性可言,有的野蛮残酷至极。

其三,中国古代法律严厉惩处悖逆、破坏三纲五常的行为,其法条之多,量刑之重,实属无理、罕见。突出表现为法律规定的“十恶”重罪:谋反(颠覆皇朝统治)、谋大逆(破坏皇家宗庙、陵墓、宫阙)、谋叛(叛国投敌)、恶逆(谋杀、殴打尊亲属,丈夫尊、近亲属)、不道(杀死一家三口及肢解被害人)、大不敬(盗窃御用物品)、不孝(对直系亲属有忤逆言行)、不睦(谋杀或出卖近亲属、殴打或控告丈夫或尊亲属)、不义(杀害本地及五品以上官长、夫死不举丧、守丧期作乐或改嫁)、内乱(近亲属间不正当性关系)。十恶重罪直接破坏三纲五常政治、伦理关系秩序,因此,严加惩处且不赦。《唐律疏议》申明:“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

中国古代法为维护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严厉惩处不孝、压制妇女。中国古人视不孝为罪恶之根:“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五刑章》。如此视不孝之罪,法律乃多定惩治不孝条款。如《唐律疏议》所列不孝罪名有:告言诅詈视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对父母、祖父母供养有缺,居父母丧时身自嫁娶,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丧,诈称祖父母、父母死,等等。上述行为顶多是一般过错,之所以量为重罪,源自法律要维护纲常之故。为维护夫为妻纲这一名教教条,法律多规定压制、歧视甚至迫害妇女的条款。从《唐律》至《大清律》都沿用《大戴礼记·本命》中针对妇女的“七去”之说作为强制性法律规定: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去,为其绝世也;淫去,为其乱族也;妒去,为其乱家也;有恶疾去,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去,为其离亲也;窃盗去,为其反义也。七去是强化夫权、压制迫害妇女的无理法条,为维护三纲将妇女推向悲惨境地,对妇女无仁义礼智信可言。

其四,中国古代法制中受三纲五常论理影响还处处表现在为三纲五常张目的司法实践上。中国古代府州县级行政首长同时也是该审级最高司法官员,他在执法过程中一般偏向上者、尊者,至于在下者、卑者,即使有理也无法倾诉。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认为:“凡有狱讼,必下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而后听其曲直之辞。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虽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一等。”《朱文公文集》卷十四《戊申延和奏劄一》。此种情形直至明代也无所改变。即便清官海瑞也以存纲常之体为由为朱熹所言之行状。海瑞坦言:“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宁屈小民,以存体(纲常)也。”《海瑞集·兴革条例》。

封建时代的一些府州县官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强词夺理,不顾是非曲直,不依法律而依道德规范定人罪名,从而增强了封建法制的不公正不平等性。如清代知县袁枚在审理一家兄弟三人在父死七日后为争夺遗产而诉讼时,一怒之下,断兄弟三人于父尸未寒时便挥戈涉讼,无颜以对父于地下,对宗族于人间,治以“不孝”之罪。如此以情代法、以德代法,既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理。既然身份上尊卑不平等,法律适用上必定不平等。纲常论理影响司法实践可谓极其彰烈。

3.三纲五常论理在文化教育举措中的影响

同类推荐
  • 美的哲学

    美的哲学

    本书并不局囿于美学学科内部的研究范式探讨“美”的本质与现象,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高屋建瓴地阐发。通过剖析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人的生存状态,作者将艺术视为一种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文化形式,一种历史的“见证”,表达了作者在“思”、“史”、“诗”相统一的哲学视角下独特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并且呼吁让生活充满美和诗意。《美的哲学(重订本)》角度新颖,视野宏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本书主要以孔子及其《论语》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通俗易懂,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当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读孔子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走进孔子的世界,才能从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提取出对我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智慧。
  •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复兴孔子 继往开来:你所需要的哲学思维与修炼

    复兴孔子 继往开来:你所需要的哲学思维与修炼

    本书致力于说明“孔子哲学传统”作为基础哲学,乃是人性之根、社会之本。“仁者,人也”,“人能弘道”是作者确立的孔子哲学的核心。作者尝试脱离中国与西方二分、中体与西用二分的思维方式,摆脱近世以来自西方传入的意识形态纠结,不落入历史限制中来考虑人类走向现代化之前景,而转而依据扎根于人的理性之本性的哲学,以确立道德的预告的人类史,并以之揭示一种向公义及永久和平而趋的现代化之原型。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其弊端也在不断显现,金融风暴、核能威胁、环境污染、资源争夺、恐怖活动……奠基于“纯然个体主义”、“放于利而行”的错误原则之上的思想,时至今日显见已百孔千疮。
热门推荐
  • 庶女重生手札

    庶女重生手札

    凌吟珂,大辰国富可敌国的黄商之女,本该荣华富贵,养尊处优;嫡母的陷害让母亲带着未出世的胞弟撞柱而亡,她从天之骄子跌落云端,父亲的忽视让她举步维艰,受尽苦楚。他血脉尊贵,却与她同病相怜,他跟她说“阿珂,我永远不会背叛你!”,她助他成为九五之尊,却在他登上那尊贵的位置后却被他狠狠地捅了一刀!她恨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却不想得上天垂帘让她重活一世;当人生重新来过,一切扑朔迷离;那个大辰国最尊贵的男人频繁出现在她的视线之中;他翻山越岭只为让她得父亲赏识,他送来金银只为解她燃眉之急,他教她为人之道,授她训人之法,她迷茫、困惑;爱恨情仇,前世今生,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
  • 红妆素裹,倾城女知县

    红妆素裹,倾城女知县

    新文《重生嫡女,辣手皇后》火热开坑!请猛戳。*他不知道该如何唤醒沉睡的她,然后倾其一生去告诉她,其实这个睨视天下的狂傲男人,只爱她。*她是闻名国内的美貌法官,一朝穿越成了名动天下的倾国知县。清明端方间英姿飒爽,一心只为百姓谋福,却不料款款回身间,那满身清冷便无端欠下诸多情债。他身世莫测,邪魅纨绔却内敛深沉,覆尽天下,只博一笑,是怎样的疯狂?他驰骋天下,傲然冷冽却如火炽热,运筹帷幄,肆意纵横,是怎样的狂傲?迈过烽烟弥漫,看过花落花开,此生执手之人,除你以外,不作他想!
  • 大明乘风录

    大明乘风录

    大明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沉迷于炼丹长生之术,朝堂之上,江湖之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怀着不同目的粉末登场,为名,为利,为权,也有的只是为了坚持心中的正义。
  • 综穿之逍遥

    综穿之逍遥

    一个普通女人在各种影视动漫小说中的旅程,简介无能。
  • 洪荒只紫霞圣人

    洪荒只紫霞圣人

    洪荒大世界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几乎所有的生灵就没有一个是人形状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妖怪或者其他什么一些生灵修炼成人形的,当然也有什么先天之气化为人形的,不管什么样的生灵都需要先化形,也就是称为人体。
  • 男神每天都在发糖

    男神每天都在发糖

    重生前,她以为是爱人的人,对她痛下杀手,她以为是仇人的人,为她报仇,跟她一起死。重生后,她只想要他,所以她死缠烂打搬进他家,喝酒装醉粘着他,每天用尽套路,就想把他拐回家。开始的时候,他宠她、疼她、只对她温柔,但就是不肯承认他爱她。后来她换了一个套路,按照他说的,把他当哥哥,跟他保持距离。然后顾总画风突变:“除了我,你不能抱任何人!”“除了我,你不能跟任何人传绯闻!”“除了我,你不能爱上任何人!”#论白切黑小白兔套路顾总的一万种方式#顾总:我媳妇儿软萌可爱世界第一甜。系统:呵呵,情人眼里出西施。晚晚:你说什么?系统:没什么,没什么,说你美若天仙、心地善良。系统:我太难了QAQ(1v1撒糖不要钱、爽文、系统)
  • 医心帖

    医心帖

    刘希彦所著的《医心帖》所收散文,提倡快乐生活。作者写理想的生活、事业、快乐,还写了应该爱自己、养生的误区、读《红楼梦》的心得,并用诗意笔触写了菊花、梅花、蔷薇、海棠等等大自然的美好景物。作者从生活中的快乐与误区,大自然的奇妙和多姿多彩领悟人生的道理。作者秉承简单即快乐的观点,提倡亲近自然,让生命慢下来,随时随地享受触手可及的快乐。
  • 领主在上

    领主在上

    兽人咆哮,恶魔肆虐,来自外界的入侵让原有的秩序崩溃。高高在上的精灵低下了头,翱翔天空的巨龙折断双翼,蝼蚁般的人类却在一次次痛苦的洗礼中崛起。这大乱之世罗杰不但要争,还要争得光芒万丈。
  • 剩女的梦幻庄园

    剩女的梦幻庄园

    跨过三十岁的大关,孟真童鞋成为一枚金光闪闪的剩女爱情的不顺,事业的一事无成让她对生活近乎麻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城市的边缘得到一栋农家小院母亲留给她的玉镯也给她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剩女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咱也去种地,咱也去养狗,让平淡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女猪比较宅,胸无大志。
  • 社会常识全知道

    社会常识全知道

    什么是社会常识?“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曾说:“社会常识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中必须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知识,对于一个人而言,社会常识往往比知识更重要。”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社会常识,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自然也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