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600000029

第29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性论思想(4)

道教心性思想的特质,实际上是将作为终极实在的本体之“道”纳入主体之“心”中,也就是把本体内在化。“心为道之器宇”《云笈七签》卷九十四。,“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十七。“道以心得之”,“道之无根,以心为根”《云笈七签》卷三十五、卷六十四。由于本体之“道”和主体之“心”的结合,于是此“心”也开始具有本体色彩。“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十七。“道”、“心”异名同谓,所谓“不废道心”、“精研道心”、“咸生无上道心”《云笈七签》卷三十五、卷四十七、卷六十四。,“道外无心,心外无道,即心即道也”《大道论·分别章》,《道藏》第22册,第899页。,“心等于道,道能于心,即道是心,即心是道,心之与道,一性而然”《三论元旨》,《道藏》第22册,第909页。这样一来,修道也就变成了修心。“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十七。在“道性论”中对“心”的认识被提到新的高度,由于本体之“心”是依赖主体之心而存在的,只有主体之心清净无染,本体之“心”才会在心中呈现,所谓“万品所起,莫过于心”《云笈七签》卷八十九,引《洞神诫身保命篇》。在此思想基础上,王玄览说:“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若得无心定,无生亦无灭。”《玄珠录》卷下,《道藏》第23册,第629页。杜光庭讲:“圣人清净,理性光明,慧心外无所因,内无所滞。”《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五十,《道藏》第14册,第566页。司马承祯认为:“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坐忘论·收心》,《道藏》第22册,第892—893页。

道教心性思想对于主体之“心”的认识,仍然恪守了老子“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和庄子“坐忘”、“心斋”等直观体悟的认识方法。

“心”、“性”是《庄子》中的重要概念,陈鼓应先生研究说:“纵览《庄子》全书,约有一百八十次左右谈及‘心’,可知庄子重视的程度。归纳来看,庄子谈‘心’可分三类:一类是客观描述,如前引《在宥》篇及《列御寇》篇言‘心’即是;一类是负面分析,如见于庄子《天地》篇中的‘机心’、‘贼心’等即是;第三类是正面提升,如‘心斋’等即是。”陈鼓应:《老庄新论》第2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庄子》对“性”及相关概念的定义是,“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庄子·庚桑楚》)“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庄子·天地》)庄子继承了老子哲学本源-本体论,认为人和万物的本根是“道”,所得之于道以生者是“德”,德在人和万物之形体方面表现为“性”。庄子又称人的本性为“性命之情”(《庄子·徐无鬼》)。《庄子·骈拇》特别指出“任其性命之情”,“不失其性命之情”。庄子对“心”、“性”的认识,继承了老子“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五十一章》)的“常自然”思想,也就是顺应人和万物的天性、自然本性。

在探究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上,心性论是可以与人性论相提并论的。与儒家人性论“性善”、“性恶”、“(性)善恶混”诸说相比,道家人性论可称之为无善无恶的自然人性论。道教将此超越善恶之“性”与先天本然之“炁”结合,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性命”学说。《真诰》卷五《甄命授·第一》云:“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故道有大归,是为素真。故非道无以成真,非真无以成道。道不成,其素安可见乎?是以为大归也。见而谓之妙,成而谓之道,用而谓之性。性与道之体,体好至道,道使之然也。此说人体自然,与道炁合,所以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修道谓教。今以道教使性成真,则同于道矣。”(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第16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道教哲学认为“气”和“心”有关联,二者互相影响、相互生成。所谓“心之动息莫不是炁”,“气者心之主”,“今言心为气马,但意到则气到(按:这里的“意”与“心”同义)”《云笈七签》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八十八。同时,“神”、“精神”、“性”等称谓又可以代替“心”。所谓“气为神母”,“精神以气为乘舆”《云笈七签》卷五十九、卷八十七。“气”和“神”的关系是“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太平经圣君秘旨》,《道藏》第24册,第599页。而“气之绝累即是神”、“气中有气是我神”《云笈七签》卷四十九、卷五十八。,又说明气和神之间是可以相通并相互影响的。“气之所在,神随所生。神在气即还,神去气即散……气亦成神,神亦成气。”《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引《元气论》。“气”与“神”可合二为一,“不知炁者不可与言神”《云笈七签》卷八十八。,“神之与气,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云笈七签》卷六十注。在此思想基础上,《洞渊集》云:“元始天尊者,即天地之精,极道之祖炁也。本生乎自然,消即为炁,息即为神。”《洞渊集》卷一,《道藏》第23册,第835页。说明本体之“心”也可以称之为“神”。

道教心性思想中的“心神”观念,可以理解为形神关系认识论的延伸。道教对于形神关系的典型论述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太史公司马谈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劳则竭,形大劳则毙。……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只有和“气”结合才能表示生命的存在,《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说:“生之所赖,唯神与气。神气之在人身,为四体之命。人不可须臾无气,不可俯仰失神。……气之与神,常相随而行。”

道教哲学把“道”、“气”、“心”联系在一起,使具有实在性特质的“气”和内在性特质的“心”、“性”统归于一身,“形气者为性之府,形气败则性无所存。性无所存,于我何有?远于仙道一也”《云笈七签》卷九三《神仙可学论》。强调“道”在人身,神仙实有、“与道合真”莫向外求,成仙最终要以人身个体为本位,追求个体生命的永恒性。所谓“伺命在我,何求于天”严遵:《老子指归》卷六,第99页,中华书局,1994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抱朴子内篇·黄白》,《龟甲文》。“我命在我,不属天地”《西升经》卷下《我命章》,《道藏》第11册,第507页。,“我命在我,长生自致”《云笈七签》卷一一四,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必须通过自我修炼战胜个体生命的终极极限,才能超拔到与宇宙本体——真实之“自然”、永恒之“道”合一的境界。在此思想背景下,“神仙可学”便是顺理成章的了,唐代道教学者吴筠专门撰《神仙可学论》阐述这一观点。“道教把本性和元气论结合起来,是道教区别于佛教的特点,也是道教的优点。”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第40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

受大乘佛教思想影响,早期道教灵宝派由对肉体成仙真实性的怀疑提出“道”无心论。《本行宿缘经》说:“夫道何谓哉?以无心而应众生。”“道以无心宗,一切作福田。立功无定主,本愿各由人。虚己应众生,注心莫不均。大圣弘至教,亦由雨降天。高陵靡不周,常卑故成渊。海为百川王,是能舍龙鳞。万劫保制用,岂但在厥年?奉戒不暂停,世世善结缘。精思念大乘,会当体道真。”将“道”等同于“无心”,“以无心而应众生”。《本际经》的作者之一刘进喜说:“百姓者,众人之总称也。然圣人无心,有感斯应,应随物感,故以百姓为心,既无心应,亦无不应。”《老子·第四十九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07页。“为无为,修道业也;事无事,见道相;味无味,达道理。”《老子·第六十三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24页。“有为则政烦,无为则事简,简则易从,烦则难治,六情难治,由其一心之有为。”《老子·第七十五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35页。这是对“无心”说的继承、发挥。

其实,“无心”之说亦源自庄子,《庄子·天地》说:“无心得而鬼神服”,《庄子·知北游》说:“无心而不可与谋”等。“无心”之说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命题之一,王弼说:“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老子》第三十八章注。这里的“无”也就是“道”。郭象在《庄子注·逍遥游注》中也讲到“无心”。由此可见,中古道教在借鉴吸收佛教思想进行理论建构的同时,必返观道家哲学原典寻觅理论依据。

《本际经》的“道性论”恪守了道家与道教传统学说,“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命题,在《道性品》中有“云何识真本,道性自然因”的重要问题,表达了道性“皆与自然同”思想。“能否说自然是因位的道性?能否说自然是道性之因?”“《本际经》超越于一般的因果观,不以自然为道性之因。这等于说,不把老子的‘道法自然’一语解释为‘道’效法于自然,而是把‘道法自然’理解为‘道’的法则体现为自然”。“《本际经》认为‘自然’不是因位的‘道性’,而把‘自然’看成‘道性’的同一”。“这也是《本际经》的道性论所显示的不同于佛教佛性论的最富特色的地方。由上可见,《本际经》的道性论可概括为‘自然——真空论’,此论又与《本际经》之本体论相关。”姜伯勤:《论敦煌〈本际经〉的道性论》,《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辑,第2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道教的心性思想将“心”分为“欲心”和“善心”两个层面,赋予“心”具有弃恶向善的功能,作为众生修道的理论根据。《本际经》的作者之一刘进喜说:“贪欲无厌谓甚爱,欲甚丧身故云大费。”《老子·第四十四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03页。“保养真性,不轻染欲,自爱也。谦卑静退,先物后己,不自贵也。”《老子·第七十二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232页。《云笈七签》卷八十九《诸真语论》中说:“善恶所起,本于心。心法不住,攀援是用。所缘者名曰境界,能缘者名之曰心。故万品所起,莫过于心。”天台慧思说:“此心即是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复名法身,又称如来藏,亦号法界,复名法性。……问曰:云何名为自性清净心耶?答曰:此心无始以来虽为无明染法所覆,而性净无改,故名为净。何以故?无明染法,本来与心相离故。云何为离?谓以无明体是无法,有即非有。以非有故,无可与心相应。故言离也。既无无明染法与之相应,故名性净。中实本觉,故名为心。故言自性清净心也。”《大乘止观法门》卷一,《大正藏》第46册,第641页。天台慧思对于“自性清净心”的界定,明显带有《老子》“清净无为”之道的意蕴,可视为佛教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现形式。由此亦可说明,道教心性思想的理论建构与佛教中国化思想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佛学心性论,是水乳交融的。

成玄英说:“心,神也。气,身也。物情颠倒,触类生迷,岂知万境皆空,宁识一身是幻;既而以神使形,驱驰劳役,是以生死之业日日强盛也。”《老子·第五十五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489页。李荣说:“夫生我者神,杀我者心,我杀由心,心为死地。若能灰心息虑,不构有为,无死地也。”《老子·第五十章》注,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630页。成玄英和李荣将“心”、“神”对举,此“心”相当于“欲心”、“染心”,而“神”则相当于“道心”,此神也是对心体的另一种诠释。

可见,道性论与道教心性学说都强调“损情去欲”,这既是修道理论的基础,也是对河上公注本“去六情”、“损情去欲”作为养生先决条件的继承发挥《老子河上公章句》认为:“得道之人,损情去欲,五内清净,至于虚极”(六十章);“治身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十一章);“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就能无所不施,无所不为”(四十八章);“除情去欲,守中和,就是知道要之门户”(一章)。

《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道藏》未收,据唐武周时僧人玄嶷《甄正论》中称:“自唐以来……道士李荣又造《洗浴经》,以对《温室经》。”(按:《温室经》即《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大正藏》第52册,第569页。)玄嶷和李荣为同时代人,其说当有所据,可知《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当为李荣所造无疑另据陈国符先生指出:“按《道藏阙经目录》卷上著录《洞玄灵宝妙本清净沐浴身心经》,又《云笈七签》卷四十一引《沐浴身心经》,洗疑当作沐,或即此书。”(《道藏源流考》上册,207页,中华书局,1963年。)。

《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云:“天尊告诸四众:‘汝等身心本地清净,实相不动,始终恒一,犹如虚空,去来无碍。但以倒想,随业受行,积邪伪尘,聚贪痴垢,欲恶染性,秽浊缠身。譬如明珠,恒埋粪壤,历劫隐蔽,不显珠光。将来众生,迷真道本,造颠倒业,种邪伪根,埋智慧珠,增烦恼垢,堕生死海,溺贪爱流,驱驰五欲,处魔怨境,烦恼结缚,身心臭秽,随业流转,三恶五道,荫盖正性,沉没玄珠,医本光明,亦复如是。汝等四众,以本分力,汲道性水,采无为香,调智慧汤,居清净室”,又云“复以净观,重修内心邪或烦恼,……内外既净,住法身心,常居道场,断邪伪垢,是名法水洗浴身心。”《中华道藏》第六册,第86页、87页。《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继承了《本际经》的“道性”思想,“汝等四众,以本身力,汲道性水”,表明众生皆有道性。

《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又说:“将来众生,迷失道本。”李荣注《西升经》“道自然”句云:“自然者,内无自性,外绝因,待清虚玄寂,莫测所由,名曰自然,不可以自他分其内外,不可以有无定其形质,不可以阴阳定其气象,不可以因缘究其根叶。所谓虚无,自然之大道也。”《西升经集注》卷一,《道藏》第14册,568页。李荣认为作为万物本源的“道”是虚寂,它超越时空和现象界,无形无相,不可言说不可认知。“虚无者,道体也。言尹生思极虚无之体,穷本际之源也。”“有生即具身口意,身口意生从何而得,必由于道,以为元首。”“高天厚地,人伦物类,大小智愚,无有自耳,独化一切,皆本虚无,俱从道生。”“至本空寂,名曰虚无。……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故知虚无者,此即道之根本。”《西升经集注》卷四,《道藏》第14册,第570页、572页、573页、586页。李荣“虚无为道本”的道本论不同于同时代成玄英的“无本”道体论,成为唐初道教义学理论转型的一个信号。

如何引导众生与虚寂之道合一,是《洗浴身心经》最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李荣借鉴《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编造了通过洗身和修心两个步骤,使众生洗去身心的痴垢达到身心清净。《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说:“凡诸行道,入静烧香,为己及人,请谢罪福,皆当沐浴,荡涤身心。过此,每月一浴,是其常法。然诸天帝王,敕其男女,依法清净,作五种香水,广开净室,散花烧香,行道礼拜,持斋奉戒,讲说经文,每至年终上八,集仙真圣天中男女,洗濯身形,将劝众生,回向正道,出生死烦劳,汝等宜依此法。至是八日,劝诸男女,及以国王大臣宰辅,天下人民,作法香水,悬诸幡盖,建斋行道,忏悔礼拜,讲诵此经,入清净室,正念安坐。先观身心垢秽,聚积无量邪或,不净尘劳,共成我身,内外贪痴,粗细不净,生老无常,众苦结缚,三业障道,六尘覆心,弥天云翳日月光明。作是观己,了了分明,以法香水,先从首面、皮肤、四肢、五体、六根、九窍,次第灌洗,悉令清净。”《中华道藏》第六册,第86页、87页。李荣将《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以七物(七物指燃火、净水、渗豆、苏膏、淳灰、杨枝、内衣)洗浴改为以五种香(五种香是:白芷,能去三尸;桃皮,能避邪气;柏叶,能降真仙;零陵,能集圣灵;青木香,能消秽召真)洗浴“三业”、“六尘”。“外清净已,复以净观熏修内心邪或、烦恼、妄想、执计、贪嗔、痴垢、普令清净。”通过修心使神形合一,进入清虚之境。

§§§第四节“道性”思想的理论嬗变——《本际经》之外的道性论

同类推荐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搜集了上百篇拥有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生、事业起到正面积极影响的故事。分为几个大类,有生活中的好习惯、职场上的好习惯、社交中的好习惯等等。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给予读者以指引,特别是对青少年读者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

    小说以1924年至1925年这一历史时段和名城巴黎为背景,讲述美国青年杰克·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负重伤,失去性能力,他与美貌女子勃莱特·阿什莱情投意合,但因为阿什莱不能接受没有性爱的婚姻,巴恩斯只能眼睁睁地让她成为他人的未婚妻,甚至撮合她跟别的男人幽会。两人和几个朋友一起去西班牙看斗牛,勃莱特·阿什莱对年轻的斗牛士罗梅罗一见倾心,但当罗梅罗向她求婚时,她又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年龄的差距使她“不想做一个糟蹋年轻人前程的坏女人”。最终,她回到巴恩斯身边,然而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海明威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必得贴近身心,贴近灵魂,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热门推荐
  • 坏蛋之身不由己

    坏蛋之身不由己

    曾是叱咤风云的知名人物,为何退出生死争斗的漩涡?为何游遍世间,而不放弃身边兄弟之情?他的人生将会充满怎样的神奇色彩?他的价值观将如何改变?尽请期待坏蛋之身不由己,不一样的主角,同样令人激情澎湃的故事……
  • 官打捉贼

    官打捉贼

    马要,马要,马要。刘军标连着喊了三声,我都没有答应,我把头低着在看一本小画书。这本小画书就是刘军标的,中午我用一粒水果糖的代价,把这本小画书换过来看,时间是一下午,吃过夜饭到队里晒场上集合的时候就要还给他。可我刚把小画书带回家,我妈就要我送茶筒到地里去,说是我爸忘了带水。我翘着嘴半天不愿挪步子,我妈一巴掌拍到我的光背上,说喊你吃跑得比兔子还快,叫你做事比死蛇都懒。我赶紧把小画书甩到桌子上,拎起茶筒就出了门。我知道,再磨叽一下,光背上就不再是巴掌了,很可能就是笤帚把子。
  • 浴火重生之明珠璀璨

    浴火重生之明珠璀璨

    【腹黑女主,扮猪吃老虎的爽文】前世孤女明珠烈火焚身之际,却见无情之人顿悟内心爱意后的失魂落魄,哼!为时已晚!明珠浴火重生十三岁,发誓报仇,可亲人各个阴险狠辣,舅舅身居丞相高位,舅母娘家更是一门威震一方的将帅之才,渣男是封王皇子,没背景没援手的明珠孤军奋战,扮柔弱扮无辜只为活命,还要谋尽心思,借刀杀人离间计连环计,计计将劣势顺势逆转,一点点瓦解仇人们强大的官场和姻亲势力,明珠挣扎在黑暗边缘,竭力保护自己的善念,最终与惊才艳绝的一代战神,成就一段甜宠爱情佳话。
  • 逃出香巴拉

    逃出香巴拉

    为了追一个逃兵,他们身陷危险!不论是南极冰盖下的古文明,还是沉入海底的城市,似乎都在昭示着不远的将来,世界将会陷进一个充满不可思议的恐怖的时代。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狼牙特战队

    狼牙特战队

    狼牙刀锋,丛林战神,铁血柔情,谁与争锋。败,也要对手肢残体裂。胜,就要傲气冲天!看一个新兵蛋子的兵王传奇,为战友报仇,为知己义无反顾,为国家抛洒热血,一把飞刀,一把钢枪,一身好功夫,一腔热血,一段奇遇,看新兵蛋子王峰怎样从一个新兵一步一步的成长为众人仰慕的兵王,如何成为站在世界最高峰的兵王。新兵连的遭遇,集训队的苦练,任务中的磨练,知己的患难与共,真挚的战友之情,他们是热血的战友兄弟,他们更是敌人眼中冷血而令人恐怖的狼牙特战队。
  • 星云叹

    星云叹

    古言版:史书记载:晟朝天兴二十二年,狄国公有一女嫁于轩琅亲王为正妃。时过三年,天兴帝崩,天下起五王之乱,轩琅王妃牺牲于此役,轩琅王悲。……天鼎五年,帝驾访江南,历时五月,携一民女进宫,直晋皇贵妃……未尽四年,病逝,未留子嗣,其帝哀,命其以皇后之礼制封葬于皇陵,不予立碑,以无名氏之冢殁于此地。其妃生时得帝盛宠,死时却不得其谥,不予其碑,怪哉,此乃千古之谜!(写不下了,完整版详见作品相关)白话文剧透:别的星球跑到我们地球来的人被叫做外星人,同样我们跑到别的星球去也被叫做外星人,这里讲的就是公元三千多年,地球人作为外星人成长为一国之后的故事。Ps:我的皇后是外星人(坑深,但能铲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 湖光山色(茅奖作品)

    湖光山色(茅奖作品)

    小说以曾进城打工的乡村女青年楚暖暖为主人公,讲述了她回到家乡楚王庄之后不断开拓进取、进而带领全村创业的故事。暖暖是一个“公主”式的乡村姑娘,她几乎是楚王庄所有男青年的共同梦想。村主任詹石磴的弟弟詹石梯自认为暖暖非他莫属,但暖暖却以决绝的方式嫁给了贫穷的青年旷开田,并因此与横行乡里的村主任詹石磴结下仇怨。从此,这个见过世面、性格倔强、心气甚高的女性,开始了她漫长艰辛的人生道路。小说结构严密,充满悲情和暖意,作家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