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600000028

第28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性论思想(3)

但是,既然《道性品》已经说了“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那么,就会面临无法自圆其说“若是道身不从因生,自然有者,一切众生不修道者,应皆成道。”如同《道体论》中说“问曰:若物各是道,而各各自足,何须修进?答曰:体无各各,物有各各,故须修学。”《道藏》第22册,第883页。《本际经·开演秘密藏品》特别提出:“正道非从因生,亦非无因,体非是果,亦非非果,非常非非常,非灭非非灭。”“如是身者,住无所住,无所不住,是名正道真实之身”。《净土品》强调说明:“毕竟真空,无想无染,离一切著。大智人者,舫喻天尊圆满大智,船喻大士上德之人,所经迅流是诸行法,亦是无名,亦名道性。是名究竟、毕竟二土因无因义,方便、业报二土因者”,“如是诸法,谓诸众圣教化凡夫所行,名之习业。施教造业,二而无二,所谓一种,是发无上自然道意。如是正因,最为根本”。这也就同时说明了本经为何要一再强调,以中道观认识、理解“道”、“道体”、“道性”“毕竟真空”的重要性。

《本际经·付嘱品》本来说:“法本无言,亦无文字”,但是以《本际经》为代表的“新”道经,还是具体诠释了“自然”的思想内容。《本际经·道性品》云:“无造无作,名曰无为。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曰自然。悟此真性,名曰悟道,了了照见,成无上道。一切众生皆应得悟,但以烦恼之所覆蔽,不得显了,有理存焉,必当得故。理而未形,名之为性。三世天尊断诸结习,永不生故;真实显现,即名道果。”《道教义枢·道意义》云:“自然之名,义可两属。一者,当因即是自然,谓任业自然,非他使也。二者,果名自然,谓自然正道,以化济为意,能发此愿,与果相扶,因受果名,言自然也。”《道教义枢·自然义》说:“自然者,本无自性。……此则无自无他,无物无我。……示因缘者,强名自然。假设为教,故自是不自之自,然是不然之然。不然之然,无所不然。不自之自,无所不自。无所不自,故他亦成自。无所不然,故他亦成然。他既成然,亦是他然。然则他之称然,亦是不然之然。然之成他,亦是不他之他。不他之他,无所不他,故自亦成他。不然之然,亦无所不然,故自亦成然,是则自之与他,俱有然义。……故《本际经》云:是世间法,及出世法,皆假施设,悉是因缘,开方便道,为化众生,强立名字耳。”

“自然”体义包含了两层思想,首先,将“自然”视为和“道”等同的根本之“理体”,由于“道”牵涉到道性和众生性的问题,所以,需要在“道(道体)”之上再预设一个根本“理(体)”。如同“月映万川”,水中之月和天上之月本为一体,但是水月还需天上之月烘托。这不仅是玄学“本体论”中本末、体用的关系,还是一与多、静与动的关系。王弼哲学将此四种关系概括为“崇本息末”、“以无为用”、“一以治多”、“以静制动”,彼此之间又是互涉的。“一以治多”也可以称为“以寡统众”和“执一统众”。“自然”寂然不动,“道(道体)”感而遂通,“自然”是“道(道体)”之本,是最高的本体,是“理之极”。其次,“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然”实际讲的是“自性”,和玄学又有关联。郭象说:“凡所谓天,皆明不为而自然。”“言自然则自然矣,人安能有此自然哉!自然者,故曰‘性’。”《南华真经注疏》第398页,成玄英疏:“夫自然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自然耳,不为也,岂是能有之哉!若谓所有,则非自然也。故知自然者,性也,非人有之矣。”意思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自性;“自性”是自然而然,是自生的。“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则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夫天地万物,变化日新,与时俱往,何物萌之哉?自然而然耳!”“言其自生。”“自然生我,我自然生。故自然者,即我之自然。”《南华真经注疏》,第26页、28页。汤一介先生研究认为,“自然”范畴在郭象的哲学体系中至少有五点相互联系的涵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既有“必然”又有“偶然”的意思(《郭象与魏晋玄学》第237—24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自生”不假外缘,否认事物有生成者与主宰者,因此是“无待”的。既然万物都有“自性”,是“自足其性”、自然而然的“本性”,那么“任性自为”就是“无造无作,名曰无为”,即顺应自然本性的“自为”。“道性”既是“本有”也是“始有”,“道性”是道体于众生“本性”的自然显现,众生性也就是“自性”,所以也可以说道性就是众生的自性。“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自然亦是道,道亦是自然;“性”即“理”,“理”即“性”。

而《道教义枢·自然义》则和传统道教所讲又见不同,它进一步以佛教因缘假合说为底蕴,借鉴中观辩证方法,汲取了《中论》、《观因缘品》、《观作者品》、《观有无品》的思想内容,重新阐释了“自然”。 “自然”便成为无自性、无作者、无对待的假设,意在凸显《本际经》把“自然”看作“为化众生”因缘和合而开的“方便道”之本义。诠释了“自然”,也就解决了“道”与“自然”之间因果逻辑的矛盾。

接着,道教思想家们又赋予“因果”以道教之义。《本际经·道性品》云:“果未显故,强名为因,因之与果,毕竟无二,亦非不二。若知诸法本性清净,妄想故生,妄想故灭,此生灭故,性无生无灭。了达此者,归根复命,反未生也。仙真下圣所不见知,上圣之人少能知见,亦不明了,去始远故。唯得道果,洞照始终,道眼具足,乃能明见,以明见故,名一切智,无上尊也。”《道教义枢·因果义》云:“因有五名,因缘行业根也。因者因起,亦是因倚。召果为用,亲而能生。缘者助业得果,疏业能生。”“又因果体义者,凡有二义。一明出世因果体者。因以空解为体,……果者以一切智为体。……此之因果,与道德名。二明世间因果体者。……若缘俱以色心为体,覆其正体,唯是心法。故《灵宝经》云:善恶报应,正由心耳。……欲引迷俗,求于真解,故说迷心是苦,解心是乐。故《定志经》云:欲者全是想耳。想悉是空。既是空想,即为无乐。”《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更是说:“夫自然者,性之质也;因缘者,性之用也。因缘以修之,自然以成之。”《道藏》第24册,第721页。

《本际经》、《道教义枢》进一步把佛教“因果”、“因缘”诠释包装成了道教的“因果”体义,突出“心”、“性”在世间因果体义中的作用,这也是联结“道性”和“众生性”的关键枢纽,故“道性”亦可称“心法”。“道性”、“众生性”皆是“性空”,“道性”为因“众生性”是果。“道”与“道性”、“道性”和“众生性”如同“道”“德”体用的关系。《道教义枢·境智义》:“说道正性者。以众生本性,非是有无,毕竟清净,是真道性。”亦如《道体论》有云:“学道者,即汝自学也。”《道藏》第22册,第884页。也就是《本际经·道性品》所说“归根复命,反未生也”。

《本际经》卷五《证实品》着重指出:“人我不除,妄生分别。生分别故,封著有为无为,亦有为亦无为,非有为非无为等法。著有为者,以无为为非,以有为为是;著无为者,以有为为非,无为为是;著亦有为亦无为者,以非有为非无为为非,以亦有为亦无为为是;著非有为非无为者,以亦有为亦无为为非,以非有为非无为为是。……子等妄作如此分别,妄起是非,是名邪见”,“自见自是之过者,不谓以行恶为是,以行善为非也。但行善者本以破恶,恶既已除,善亦无善”,“道本来非是有为无为、亦有为亦无为,非有为非无为之法。经中所说有为无为等,此是圣人权便治病之言,何有空实”?“且为善之内自有多途,或作有见,或作无见。作有见者,便谓道是有为之法。作无见者,便谓道是无为之法。然一切万物,山河石壁,现有形碍,至人体解,犹尚不见是有是无,何况于道而得是有是无耶?道若是有,有则不关于无;道若是无,无则不关于有。如此隔碍,何名为道?乃至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法,是妄生分别。”

这里一再强调“妄生分别”,但又始终不愿和盘托出“妄生分别”之体为何,似乎再次暗示了《本际经》意欲突破传统道教“道”“气”组合,将“道”与“心”挂搭的意向。

《本际经》道性论中心思想是要解释说明为什么“诸法清净,一相平等,本无净秽优劣之别”,而清净本然的道体、道性屈光折射的众生及现象世界却会有善恶、净秽、优劣之别。《本际经》道性清净烦恼所覆的观点,与佛教“心性本净,客尘所染”的理路基本吻合。《开演秘密藏品》说:“言本身者,即是道性清净之心,能为一切世间出世法之根本故,故名为本。如是真性非心不心,非色不色。无缘虑故,非无常故,故言非心;能生心故,无不知故,亦名为心。无所碍故,故名非色;能生色故,道眼见故,亦名为色。是清净心具足一切无量功德,智慧成就,常住自在,湛然安乐。但为烦恼所覆蔽,故未得显了,故名为性。若修方便,断诸烦恼,鄣法尽故,显现明了,故名本身。如此身者,本自有之,非今造故,故名为本。本非有性,非三世摄,方便说故,非非三世。本来有故,名为过去。一切众生必定当得,故名未来。十方大圣今以得故,故名现在。虽复说有三世差别,体不动故,常住无变。”既借鉴了大乘佛教中观般若学的思辨方法解释道体、道性,在《老子》“清净无为”的立场上又汲取了佛教“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理论特质。

在《开演秘密藏品》中又借“神本”的概念与定义,强调突出了道体与心体的结合。

综合《本际经》关于道性与心性的论述,用染净说使道教传统的“两半”旧义变成了染净、善恶等两半新义。传统的“道炁(气)”论是“两半”新说的理论依据,修道也就是断除欲染出离三界,归根返本回复清净无为的道性、回复众生先天本具的清虚之气。既恪守了传统道教根本信条,又扬弃了外丹学的修道成仙理念。进而,道性与心性也是一对“两半”,修道证果“两半成一”。阐释了人是如何背离“道”,又通过修习终成道果双向逆反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道教大乘“今教”是如何借鉴佛教义理改造小乘“昔教”的。

§§§第三节道教“心性”思想源流

道教心性思想究其实质是道体论在众生“心性”层面的延伸,这就决定了道教心性思想仍以“道”为核心范畴,代表了对“道”的诠释由“道炁(气)”、“道理”向“道心”的转化。所以,也可以说在对众生“心性”的认知与诠释这一点上,道性论与道教心性思想是水乳交融的。

道教心性思想的发展成熟固然受到了佛性论的影响、启发,但在核心范畴、思想内容等方面,却与佛性论有显著不同。

原始道教本身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关于心性的认识和心性思想,只是在具体修炼方法上有存想之说,《老子河上公注》、《太平经》等早期道经中已有历观五脏、存思身神的论述。河上公云:“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卷一“成象第六”,中华书局,1997年。《太平经钞》戊部亦云:“入室思存,五官转移,随阴阳孟仲季为兄弟,应气而动,顺四时五行天道变化以为常矣。失气则死,有气则生,万物随之,人道为雄。故立五官,随气而兴,天道因气飞为雄。真人积气,聚神明,故道终常独行,万民失气故死。”王明:《太平经合校》第309页,中华书局,1997年。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则详述了存思老君、存思己身形体、五脏等方法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2007年。《云笈七签》卷四十二至卷四十四更详列了各种存思之法。《黄庭经》集魏晋之际道教内观存神方术之大成,继承汉代纬书和早期道教人身各部位皆有神之说,结合古代医学关于脏腑、经络、精气理论,着重阐发了存思身神、固精守气的理论和方法。思存养真是南北朝以前道教主要的养神方法之一,尤为上清派所重。《本际经》卷二《付嘱品》:“云何念师?”“师者父也,我若无师,不能得道,是故应当远近随逐,心眼观想,恒在目前,不替须臾,无他杂想,是名念师。又当正念一切得道大圣众真,通是师宝,皆能训我,是良福田,系念归依,心心相续,邪念不起,是名念师。”道教非常重视师承,强调修道必须有“师”传授,不提倡“自学成才”。这段话一方面强调了“师”之重要性,另一方面心存念想“念师”之法,亦可看作是一种存思修炼方法。

在“万古丹经王”——东汉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中,使用“情性”表示“金华元精”的能量。如说:“阳乃往和,情性自然。”陈全林:《周易参同契注译》第10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陈全林:《周易参同契注译》第14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又如:“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渐成大,情性纯。却归一,还本原。善爱敬,如君臣。”陈全林:《周易参同契注译》第146页、15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此“情性”还不具备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人性论、心性论中“情”、“性”概念的涵义。

早期道教“存思”、“存想”等重视内省体验的修炼方法,成为道教思想界能够借鉴、吸纳、融会心性观念和心性思想的认识基础。

东晋时期《太极左仙公请问经》等古灵宝经把“道”与“心”联系,对“道”、“心”关系的阐述,成为北周时期问世的《升玄内教经》“内教”之说的思想渊源。《太极左仙公请问经》提出的“道为无心”命题,突出了“心”在道教修炼中的作用。《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中载“礼经咒”:“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天人同其愿,飘渺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轮升。”见《道藏》第34册,第628页。《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即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的《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亦属“元始旧经”,其云:“天地运转,如车之轮。人之生灭,如影随形,故难终也。气气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心则神也,行非我有也。天尊告曰:凡建功德,无大无小,无高无下,其功等耳。轻重报应,由人心也。心行不怠,苦而不退,此功难称,德亦难名。”《道藏》第6册,883-884页。但此时的“心”、“性”、“神”三个概念反映出的仅是心性修养和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还不是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范畴。

东晋末年随着《涅槃经》的传入,中国佛学的思想主题逐渐转向对心性的探讨,突出对“心”在成佛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与认识。涅槃学的核心命题是“佛性论”,“心为正因佛性”是其思想主流。东晋郗超《奉法要》中称“心为种本,行为其地,报为果实”《弘明集》卷十三,《大正藏》第52册,第88页。,强调“心”是造成善恶报应的基础。《维摩诘所说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大正藏》第14册,第538页。,突出了“心”在解脱中的重要意义。

此时,心性问题也成为道教思想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洞真太上隐书经》说:“仙者心学,心诚则成仙;道者内求,内密则道来。”《无上秘要》卷四十二引,《道藏》第25册,第140页。《洞玄灵宝定观经》云:“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洞玄灵宝定观经注》称:“证得此心,故名灵宝。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道藏》第6册,第497页。由此可见,道教修道论与儒家心性论穷理尽性和佛教修行实践中定慧等持观念的结合,将道教对于人心本性和万物本体的认识统一起来,试图从人的内在本性探究成仙的根源与依据,由此建构起道教心性思想体系。

同类推荐
  • 让一切光源都熄灭:沙鸥诗集

    让一切光源都熄灭:沙鸥诗集

    沙鸥1939年即已开始诗歌创作,但在一生的最后九年间,却放弃了一直采用的八行体诗,创作了大量的现代诗,共七百余首。本书所收就是从这一部分诗作中精选而成。“写作不可趋‘新’,而作品未必不能常新。”这些诗虽然写在将近三十年前,如今读来却毫无隔阂之感,而且会深感契合共鸣,能获得今天的读者尤其是年青读者的欢迎。它们真正地跨越了时间,具有强大而新鲜的生命力。这些诗想象瑰丽,构思奇特,意境深远,沉郁顿挫,堪称中国新诗史上真正的传世之作。有雨季情诗、给你、失恋者、一个花荫中的女人、寻人记、哑弦、无限江山七辑。诗人用自己奇崛的想象和冷峻的用词,构建了一个深挚郁热、幽美奇逸的文学世界。
  • 当代皖籍寓言作家作品精粹

    当代皖籍寓言作家作品精粹

    本书选收当代皖籍寓言作家的精品力作,包括李先轶的《燕子的家教》,方崇智的《试人石》,马成润的《魔镜》等作品,根据题材内容不同,分为《微雕高手》《海的沉思》《物种抉择》三辑,通过一篇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哲理,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商丘调查

    商丘调查

    商丘经济调查的报告文学。王昕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过长篇小说《天下苍生》、《漂二代》等5部、中篇小说集《是非人生》等3部、散文报告文学集《我们新三届》等7部,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长篇小说被列为国家对外重点推广项目,在美国出版发行。
  • 巴黎之悟

    巴黎之悟

    本书被称为巴黎版的《在路上》,为凯鲁亚克后期的作品。小说以半自传体的风格、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作者去巴黎和布列塔尼探寻家族历史的十日之旅。从蒙帕纳斯黑帮酒吧里风韵不存的法国女人到与作者同名的陌生法国“贵族”,旅程中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令凯鲁亚克深深着迷,他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垮掉的一代”眼中最高境界的人生体验:“顿悟”。全书秉承了凯鲁亚克一贯的写作风格,用天马行空的联想和充满激情的笔触写出了独特的旅行感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所向往的明天

    所向往的明天

    拥有魔女冷静性格的姐姐秦玲担起一家之主,与弟弟秦欢在生活中遇见有趣的事情,在遇到生活中的波澜秦玲用自己的智商解决问题的故事。本文以轻松悬疑恋情为主。
  • 每一天都活得热气腾腾

    每一天都活得热气腾腾

    这是一本写给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的姑娘,一个人也可以像一支队伍,从心底里不害怕,不怀疑。不向生活认怂,不怕别人的冷眼和同情,唤醒女孩子内心天不怕地不怕的倔强。作者通过一个个故事和鲜明的观点,诉说一个简单到我们都忽略的道理:未来需要靠现在一步步走,唯有将现当下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才能到达你想要的未来。
  • 队列之末I:有的人没有

    队列之末I:有的人没有

    《有的人没有》克里斯托弗是个信仰骑士时代的传统道德的贵族绅士,正直隐忍,洁身自好。而西尔维亚是个典型的交际花,有着众多情人的她过着终日纸醉金迷的生活。然而意外的怀孕让她不得不为了挽救名声,嫁给了保守的克里斯托弗。婚后枯燥无味的生活和丈夫的冷漠隐忍都让西尔维亚抓狂,她开始用尽一切手段来刺激克里斯托弗。西尔维亚与旧情人私奔成了二人矛盾的开始,然而两人的宗教信仰都不允许其离婚。就这样,这段勉强维持的婚姻让两个人陷入了无尽的折磨中。意外的机会克里斯托弗认识了思想激进,学识深厚的现代女性瓦伦仃,进一步的接触让这两个看似不同世界的人相爱了,可世俗的羁绊却阻挠着两人对这段感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西尔维亚也意识到了婚姻的危机,开始收敛自己的生活努力的挽救婚姻,向丈夫示好。一战的到来,克里斯托弗参军让这段三角关系爱情面临考验和抉择。
  • 武啸山河动

    武啸山河动

    武之一道,进则生,退则死!武者!逆阴阳,求长生,打破枷锁,争一世逍遥!
  • 快穿系统太子殿下勿扰

    快穿系统太子殿下勿扰

    初安被自己爷爷赶出来,阴差阳错被人交换了身份,成为皇家时空公司底层的小职员。拿到的,是最辣鸡的系统,做的,是最简单的任务。但是,谁让安安小少女玛丽苏本苏,身后时时有变态大苍蝇记挂着把她叼走!大苍蝇·皇太子:“安安哪里都好,就是太招苍蝇!”呵呵,你也是苍蝇之一!系统985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梗死一大波任务者的女主光环,女配光环在小少女的无敌美颜下弱爆了!还有,小少女不是小可怜吗??为什么变成了大富佬??〔懵逼〕〔懵逼〕
  • 宁静中的沉实

    宁静中的沉实

    受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影响,中国散文开始将目光投向“历史”,于是从“历史深处”发掘文化的内蕴,成为散文家的集体意识和无意识。从一个方面讲,这是有价值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它也带来一个问题,即作家对于时代的忽略、盲目甚至麻木。也就是说,历史成为一个很大的磁石,它将散文家都吸走了,从而导致了作家之于当下时代的“缺席”和“冷漠”状态。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的中国散文对“历史”渐渐疏远,而将目光投向现实,尤其对于时代有了穿透力。
  • 至尊盛宠:逆天九王妃

    至尊盛宠:逆天九王妃

    连晨,21世纪的王牌特工,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她魂穿异世,成为了“他”。冷酷淡漠的九王爷,邪魅古怪的宗主大人,心狠手辣的大皇子,各色美男齐齐围聚在她身边,她却是不屑一顾。她是女帝转世之身,手握九大神器,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她逆天而行的脚步,任何人想取笑她,侮辱她,她会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且看王牌特工如何傲视天下,笑看苍穹。
  • 斗罗之迪迦

    斗罗之迪迦

    没错,古迪穿越了。穿越的地方正是前世被小说作者写烂的斗罗大陆!然而这个世界却远没有古迪想象的那么简单。谜一样的剧情,被玩坏的主角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当重生者,穿越者,来自主神空间的无限者,纷纷降临到这个世界,更有无数异世界的大佬屏蔽天道他又该如何面对?在这个没有老爷爷,也没有金手指的世界里古迪握着神光棒,势必要苟出一片天。直到有一天他苟不动了……PS:本书前期剧毒,请警慎阅读。本书又名奥特曼带王者吊打斗罗,王者英雄之间不得不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