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81

第81章 重"禅"与重"性"

——对太虚法师"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一点思考

太虚法师(1889-1947),中国近代著名僧人、佛教领袖。太虚法师长期在上海一带从事佛教弘法事业,1947年病逝于上海玉佛禅寺。太虚法师与玉佛禅寺有着特殊因缘。在太虚法师圆寂60周年之际,上海玉佛禅寺"为了纪念太虚法师的胜行功德,弘扬人间佛教思想,探索佛教应对现代化的经验",特举办"纪念太虚法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是有特殊意义的。笔者近日阅读太虚法师的论著《中国佛学》(《中国佛学》,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89。),对书中提出的"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论断,深有启发。太虚法师的论断也推动了我进一步思考中国佛教的特点,思考的结果是,认为中国佛学的特质禅是建立在中国佛学重性,即重人的自性,重自性有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重自性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特点,可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这篇小文提出这一看法,一是为了推动太虚法师思想的开拓研究,二是为了向同行讨教,以求获得正确的结论。下面拟先简述太虚法师对"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论证,次述中国佛教重禅定与重自性的关系,再述中国佛教重自性的文化意义。

一、太虚法师对"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论证太虚

法师《中国佛学》共设五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为第二章。第二章全文占全书篇幅一半多,是全书论述的重点。本章又设六节,依次分别论述"略叙因缘"和禅自东汉以来,迄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太虚法师认为,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较,如南洋地区佛法之特质在律仪,日本佛教的特点则在于闻慧及通俗应用,而中国佛教特质是重禅。太虚法师从三方面论证"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立论。一是概念的界说。太虚法师指出,从中国佛教历史研究角度看,中国佛学有其特殊面目与系统,由此进而确定"中国佛学"概念。(参见太虚:《中国佛学》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以下凡引自该章的引文、论说,均不另注明出处。)具有特殊面目与系统的中国佛学有其特殊素质,这个特质就是"禅"。太虚法师又对禅做了界说,指出禅是静虑之意,即在静定中观察思虑。禅也就是指戒定或定慧之"定",比禅宗之禅的意义宽广。所以,禅不一定指禅宗,当然禅宗也包括在内。二是历史的描述。太虚法师先述"依教修心禅",指出依教理修观的禅有安般禅、五门禅、念佛禅和实相禅。次述"悟心成佛禅",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书中着重叙述从达摩到慧能的禅法。三论"超佛祖师禅",这是超佛而唯以祖师之意为中心的禅,着重分述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两系的禅法。四论"越祖分灯禅",指越祖的五宗分传禅灯,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与法眼五宗禅法。最后五论"宋元明清禅"。中国禅的历史演变,生生不绝,未曾中断,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构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内容、中国佛学的重要特质。三是因缘的说明。太虚法师认为,中国佛学的特质之所以在禅的因缘有两条:一是"梵僧的化风"。梵僧教化风度仪态端肃、风度渊默、显扬神妙、探索密奥。"当这些梵僧来华时,中国文化已经发达很高,他们从端严寂默之中显其无穷之神功妙智,使瞻仰者起一种高深莫测而极欲探索之心。这在达摩来华后,亦即以此成为禅宗的风化,学人皆从禅中去考究,探索其秘奥,遂即成为中国佛学之特质在禅。"二是"华士之时尚"。"华士"即中国士大夫,思想玄要、言语隽朴、品行恬逸、生活简俭,"同时乐于山洞崖窟,过其简单生活,禅静修养;遇有访求参问者,为示简要而切于实际之要旨。如此适于士人习俗之风尚,遂养成中国佛学在禅之特质"。太虚法师认为,中国佛学之特质在禅的原因,就是这两个方面。

二、重禅的思想信仰基础是重自性中国

佛教特质为什么是禅?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太虚法师从外来佛教僧侣的教化风度和中国士大夫的习俗时尚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佛教特质在禅"的原因,也就是强调禅这个中国佛学的特质是外来佛教僧侣教化与本土知识界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我们以为太虚大师的说法是深刻的。我们也认为,作为佛教修持实践方式的禅,决定于它所依赖的信仰价值取向。所以,还有必要追问:是什么信仰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佛教重禅修?在中国禅修的深处,其信仰思想基础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我们以为重自性是奠定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内在信仰和思想基础,而唐以后中国佛教的主流禅宗的思想正生动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载,禅宗五祖弘忍欲付衣法给慧能,叫慧能夜半入丈室,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并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在这里,慧能把宇宙和人生问题都归结为自性,并揭示了自性具有的本原的性质与功能。慧能认为人的自性具足成佛智能。他说:"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自性生有般若智能。又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还说:"自性具足三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三身指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自性具足三种佛身,自性即是佛身,自性即是佛。由此众生与佛的区隔只在于自性的迷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慧能对人的自性的肯定,是对人的生命本质的肯定,是对人的心性本体和人生实践主体的肯定,这种肯定为人的修持成佛提供了理论基石和内在基础。禅宗就是以用禅修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原为主旨和特色的宗派。自性是成佛的本源,禅修是开悟自性即成佛的方法。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决定了相应的参禅修持方式。戒、定、慧"三学"是印度佛教的修学纲要,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三者缺一不可。慧能认为,佛教通常讲的戒定慧,只是适应素质低下的人,对于上等素质的人来说,成佛是悟自性。他说:"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惠。……汝师戒定惠,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惠,劝上人,得悟自性,亦不立戒定惠。"(敦煌本《坛经》,[41]。)"定",此指坐禅以保持内心不乱。"惠",古同"慧"。慧能一方面把戒定慧归结为自性,一方面又强调以悟自性取代戒定慧。悟自性是直指心性,顿然开悟,这是内在的直觉,内在的觉悟,内在的超越,内在的解脱。自性的内在开悟,不是通过遵守戒律和学习义理所能达到的。因此,既不需要外在的严峻戒律的约束,也不需要外在的文字义理的指导。慧能的禅法也不是那种一味坐禅的修定,而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同上书,[17]。)为禅修方法。这种法门是"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住者,为人本性"(同上书,[17]。)。无相、无念、无住是悟见人的本性即自性的参究法门,这种建立在自性开悟基础上的禅法是对传统禅法的新创造、新发展。

基于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中国佛学特质在禅"是建立在中国佛学重自性的思想信仰基础上的。

三、中国佛教重自性特点的文化意义如果

说,"中国佛学特质在禅"是奠立在重自性思想信仰基础上的说法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我们还可逻辑地推论出这样的论断:重自性也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佛教自性与印度佛教自性在内涵上的重要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出了中国佛教重自性的深厚的文化意义。禅宗主张修持应以自性为枢纽,而自性的内涵是一种"本觉性"。慧能说:"自色身中……自有本觉性。"(敦煌本《坛经》,[21]。)本觉就是一个人先天本来具有的觉悟、智能。华严禅师宗密更以此表示中印佛教心性思想空与不空(有)的区别。他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以"性""空"对举的角度,把佛教区分为空宗和性宗两宗,并分析了两宗的十种异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出两宗"性"字的意义不同:空宗的心性指空寂而言,性宗的心性则"不但空寂,而乃自然常知"(《大正藏》卷48,406页。)。又说:"空宗以诸法无性为性,性宗以灵明常住不空之体为性。"(《大正藏》卷48,406页。)宗密认为,印度佛教空宗的心性是不觉的、无知的,是以诸法无性为性的,而中国佛教性宗的心性是本觉的、有知的,是以灵明常住不空之体为性的,宗密所说的心性具有现实灵知不空之体的思想,实为隋唐时代中国化佛教宗派天台、华严和禅诸宗所共有,并构成为这些宗派的理论基础。上述慧能和宗密的引文,表明中印两国佛教在心性思想上的两个区别:一是性净与性觉的分殊。(参见吕澂:《试论中国佛学有关心性的基本思想》,见《吕澂佛学论著选集》卷3,1413~1424页,济南,齐鲁书社,1991。)印度佛教心性思想的主流是心性本净说,认为心性本来是寂静、明净、寂灭的,和躁动不安的烦恼不是同类的。心性虽为烦恼客尘覆蔽,但其明净本性是不变的。而中国佛教则提出了性觉说,强调众生本来具有觉悟性,具有成佛智能。本净说着重就伦理、心理方面立论,本觉说则从智能、智能方面立论;在修持实践上本净说导致偏于伦理道德修持,本觉说则趋于返本归源,见性成佛。二是性空与性不空(有)的不同。慧能和宗密都尊奉般若空宗思想,慧能因听弘忍讲说《金刚经》而开悟,宗密承认心性有空寂的一面,但更强调心性也有自然常知的一面,并据此实际上不太赞成空宗的诸法无性说,而主张性有灵明常住不空之体。也就是说,主张诸法有性说和心性有不空之体说。应当承认,这是一种性有说,是与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说有所不同的。中国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提出"良知"、"良能"说。(参见《孟子·尽心上》。)良知指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和认识本能,良能指先天具备的实现天赋道德观念的能力。此说影响久远。中国哲学主流思想都不仅主张一切现象是实有的,还认为现象与本性、本质是统一的、一致的,排斥那种把现象与本性、本质对立起来,视现象是有而本性为空的观点。中国固有思想传统和思维方式是否会对中国佛教学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呢?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性净与性觉、性空与性有的对立,是中印两国佛教在心性思想上的重大区别。包含性觉和性有说,尤其是性有说的自性说是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的核心理论,在探讨中国佛教特点方面有着突出的意义。中印佛教心性思想的区别凸显出中印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印度是宗教国家,重视未来,关注来世的命运;中国是人文国家,重视现实,关注人格的提升。这种根本性的文化差异如何折射为两国佛教在心性论上的思想不同,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同类推荐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却是众多文学书、哲学书和历史书的智慧之源。《圣经》原典的庄严神圣常使人望而生畏,而那些纷繁的人物、漫长的历史进程也令初学者难以理清头绪。但经过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这本《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更多人感受到了《圣经》的无穷魅力。
  •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二卷: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二卷: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第十二卷是对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分国别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分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学语言研究、历史考古研究、哲学宗教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社会学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七个系列,选收范围包括专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工具书等。
  • 人间有花香:自觉

    人间有花香:自觉

    本书分为人间有花香、最好的供养、识人之要等三卷,主要谈什么是受欢迎的人,以及个人的修身进德方法,最后重点考察如何识人与鉴别人的优劣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热门推荐
  • 狂野未婚夫

    狂野未婚夫

    最后的意识停留在飘飞的痛楚中,如飞沫般飘洒的鲜血,浸湿了白色的单衣,痛,尖锐而痛狂!没有力气再挣扎,只感觉身体在麻痹中冰冷下去,李思棋痛苦的瞪大双眼,她出车祸了,在回家的路上,她午夜的路上,她亲吻了一淌未班车。惊恐的尖叫声,乘客乱作一团。眼前一片的空白,李思棋不甘心的瞪大眼,却也只能死不瞑目的断了气!冰冷,黑暗,无止无尽的痛楚,像是刀割在肉里,痛的她死去活来,活来又仿佛……
  • 鸿钧之师

    鸿钧之师

    大道之下,谁为最终强者?大道发劫,可有人能力挽狂澜?道不公,吾以手中青锋反之:圣人无耻,吾以青铲拍之。我就要看,这天这地,是否圣人终能不死不灭,是否命运终能高高为主。
  • 末世重生:君少掌心宠

    末世重生:君少掌心宠

    前世她被渣男与无情家人舍弃,一朝重生她要站在这个充满杀戮,血腥世界的顶端,肆意妄为的活着。然而却中了别人的道,随手抓来陌生男人解决问题,却招来一只狼。“女人,招惹了我,以后你只能跟我姓。”一直惦记她的某狼笑眯眯开口。且看重生后的顾玖如何翻云覆雨,走上人生巅峰,与爱人携手相伴。【男强女强、绝宠+爽文、1V1】
  • 中华上下五千年(卷一、卷二)

    中华上下五千年(卷一、卷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历史的征途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本书力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严肃的史实改编为数百个生动的小故事,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来展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 重生八零之食神农妻有点甜

    重生八零之食神农妻有点甜

    孟总不喜欢女人,他觉得忒麻烦。遇见衿年之后,呃…瞬间打脸。时不时瞅一瞅,嗯,我媳妇儿真顺眼。明里暗里帮帮忙,嗯,我媳妇儿需要我。衿年明确表示,谁是你媳妇儿,谁需要你帮忙?孟总抿了抿嘴,装没听见。找准时机制造个偶遇露露脸,回把回的来个白马王子出场方式撩拨撩拨。受欺负了?没事,有他在,分分钟给解决了。情敌出现?呵呵,跟他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媳妇创业?服从媳妇的领导方针政策,一切行动跟媳妇走!衿年觉得,这辈子她要翻身农奴把歌唱。可是…现实啪啪打脸。没关系,把脸挣回来!孤儿寡母无人护,自家亲戚还欺负。不存在,干他姥姥的!好在身为他们村村花儿,一张天然无公害的傻脸,还算是招人待见。智商不够,手艺来凑。于是乎…衿年冲鸭!做美食开连锁进军国际!发家致富一条龙!赚钱赚钱赚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一个平凡又琐碎的浪漫故事,抒写一个努力不会被辜负的年代,衿年说,她的成长感谢她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 薄少追妻套路深

    薄少追妻套路深

    六年前,因一场误会,梁熙与自己暗恋已久的男人在一起。六年后,男人因为想羞辱她而娶了她,她却因为爱他而嫁给他。无数次的卑微,只换来越来越多的屈辱。梁熙终于意识到,这不是她想要的爱情。当她转身离开,他才恍然发现,原来,他早已爱她入骨。他发誓,他一定要追她回来,宠她一生一世。
  • 离婚不打折

    离婚不打折

    “对不起,是我犯贱招惹了她碰了她,是我对不起你。”“可是现在,我真的不爱你了,我要的只是她…所以…”男人狠狠的闭了下眼,却是转身打开了那个曾经伴着他们夫妻几年的房门,薄薄的唇微抿,清冷的音透着他无情背后的决绝——“请你离开吧,她就在里面…”她就在…里面…透过他的背影,柳夏夏看到一个女人影影绰绰的身影。睡在她的卧室,睡在她几年前经心挑选的婚床!她的老公,他的青眉…午夜十二点,柳夏夏被前夫赶出了家门。游荡在午夜十二点的街头,她泪如雨下,三年的相恋终究是抵不了回过头来的青眉。叶秋,她是你的新鲜旧情人,而我是你的什么?*“夏夏…别走…你回来,咱们…复婚。”男人桃花眼里一往情深,专注而痴迷。啪。手里的镜子摔在大理石地板上。清脆的声响过后,镜面摔的四分八裂惨不忍睹。碎了的,不止是镜子,还有人心。柳夏夏慢慢的笑,笑的清冷而妖娆,“叶秋,你能让这镜子完好如初吗?”*“对不起叶哥哥,都怪我,都怪我没保住咱们的宝宝…”流泪流下来,哭的梨花带雨的女人缓缓的垂下了头,掩去眸子里的算计,别怪我柳夏夏,要怪就怪你自己吧,谁让你都离婚了还霸占着叶哥哥心里的位置呢。“柳夏夏,是我对不起你有什么你冲我来,你就这么狠心到连个孩子都不放过?”男人怒目而向,眼里是恐怖的赤红,眼神如刀。女人缓缓的笑,“叶秋,你真让我觉得恶心。”两道眼神在空中交汇——男人怒极女人戏谑而不屑…。。。。。。好友苹果儿的文:《重生--极品村姑》:迷恋的现代新文:梟妻:
  • 绝世至尊

    绝世至尊

    啸傲天宇唯我狂尊,男儿流血不流泪,绝世强者的生存之道便是逆天而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悍妻当家:抓个纨绔来种田

    悍妻当家:抓个纨绔来种田

    【推荐种田新文《农门福妻巧当家》】“媳妇,糖吃腻了,我要吃肉!”田芯抽出一根竹条,笑眯了眼,“行啊,竹片炒臀肉,怎么样?”田芯又穿越了,无糖的世界,贫穷的生活,以及一屋子的奇葩亲人,她什么也没怕过。无糖,我造!没钱,我挣!奇葩,我收拾!迟早带着全家老小奔小康,迎富贵。只是,那个半路收留的纨绔,说好的回头给个大腿抱就好了,怎么就赖在他们家不走了?赶不走就算了,还非要娶她娶她娶她!“媳妇,说好的苟富贵勿相忘,从来时起,我就再没想忘掉你。”齁甜的甜宠文,温馨向,喜欢的宝宝请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