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14

第14章 试论中国佛教之特点(5)

3.融摄佛教各宗派的理论和信仰。中国佛教的融摄性,还表现在唐以后各个宗派之间互相融摄的倾向,愈来愈显著,愈来愈紧密。大体上先是禅教互相融摄,其次是其他各宗分别与净土的合一,再次是以禅净合一为中心的各派大融合。不少名僧成为兼修各宗学说于一身的人物,从而逐步失去了过去特定宗派的本色。率先大力消除禅教对立,宣扬禅教一致的是唐代宗密。宗密既是华严宗五祖,又是禅宗荷泽神会的四传弟子。他认为佛内心的意向和佛言说的教义是完全一致的;又说,一部大藏经论只有三种言教,禅门修行也只有三宗,而这三教三宗也是相应相合的。三种教是密意依性说相教(相当于唯识宗)、密意破相显性教(相当于三论宗)和显示真心即性教(相当于华严宗)。三种宗是息妄修心宗(指神秀等北宗禅师)、泯绝无寄宗(指牛头宗)和直显心性宗(指洪州、荷泽等宗)。上述三教和三宗依次配对,互相融摄,从而论定"三教三宗是一味法"。宋代禅宗法眼宗人延寿(904-975),对于禅宗学人空疏不通教理、指鹿为马的现象深感不安。他继承和发展宗密的禅教统一的思想,强调"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宗镜录》卷1。),明确宣扬禅教并重的观点。他还召集当时唯识宗、华严宗和天台宗三家学者"分居博览,互相疑质",最后以禅理为准,统一各家学说,编定《宗镜录》100卷,南宋以来影响颇大。佛教天台、华严诸宗,本来都各有自家的观行法门,到了宋代,很多宗师常联系净土信仰而提倡念佛的修行,禅宗人也主张禅净双修,净土法门实际上成为各宗的共同信仰。由于宋代以来禅净两宗最为流行,提倡禅净双修兼及其他宗派成为佛教思想发展的主流。也以明代四高僧为例,袾宏不仅是净土宗的大师,也是华严宗的名僧,同时对禅学的造诣也很深。他认为各宗不是对立的,"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普劝念佛往生净土》。)。他主张各宗同唱,归趣净土。真可,并无专一的师承,思想学说不拘一宗一派。他所订的《礼佛仪式》(见《紫柏尊者别集》卷4。),除发愿礼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外,还教人礼拜西天东土历代传宗判教并翻传秘密章句诸祖,这是调和诸宗思想的实际表现。德清,曾专心净土,又因恢复禅宗祖庭曹溪,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他还继承华严宗的遗绪,竭力倡导禅净一致,致意于华严。他把禅、净和华严诸宗加以融通,对坐禅、念佛提出新见,认为"禅乃心之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坐之可拘"(《答许鉴湖锦衣》,见《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15。)。他说:"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乡,又何必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示优婆塞结社念佛》,见《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2。)这实际上是以本心来统摄各宗。智旭的思想,是结合禅教律而会归净土。他认为天台宗理论和修行应当遍摄禅、律、净土、唯识诸宗,同时又用唯识解天台教义,即在理论上融会性相两宗;他认为念佛即禅观,即在实践上主张禅净合一。他主张禅、教、律三学统一,并以净土摄一切佛教。智旭说:"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别觅自心,为此则终日参禅、看教、学律,皆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间矣。"(《法语三》,见《灵峰宗论》卷二之三。)把禅、教、律三学摄归于一念,这是智旭思想的特色,也是后期佛教趋于诸宗合一的历史演变的典型表现。

(三)简易性中国

佛教的一些宗派,如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等都是烦琐的经院哲学,体系庞大博杂,论证繁复琐碎,论述艰涩枝蔓。其中唯识宗流传数十年即趋衰落,天台、华严两宗由于在理论上都以说心为主,在宗教实践上都情况不同地讲顿悟,剔除了印度佛教那种繁杂的宗教修行方法,而比唯识宗流传久远。中国佛教中真正延绵不绝的是在印度都没有成宗的禅宗和净土宗,尤其是禅宗,更是唐代以后佛教的主流,禅宗实际上是唐以后中国佛教的代名词。禅宗和净土宗的共同点是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易性。虽然禅宗的简易性是建立在深刻的理论基础上,即抓住成佛的理论核心予以直接明快的阐述,并相应地提倡一套简易的修行方法,而净土宗的简易性则是建立在简单的肤浅的信仰基础上的,但是简易毕竟是这两宗的共同性。所以,简易性也成为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的重要特点。以下分三点做简要的说明。

1."见性成佛"。禅宗主旨是强调精神的领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宗旨以净性和自悟为理论前提。慧能认为"佛性常清净",而且是人人共有的。佛性就是人的本性。同时,人人都具有先天的菩提智慧(即所谓成佛智慧),能够觉悟本性而成为佛。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为佛就是因为迷惑,即对自身的本性没有觉悟,如果信仰佛教,坚持修证,一旦妄念俱灭,真智显露,就会内外明彻,悟识本心,而成就佛道。慧能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敦煌本《坛经》。)"拨开云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慧能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只是因为迷悟而有先后不同,从而和印度早期小乘佛教仅承认释迦牟尼佛不同,也和后来印度大乘佛教有宗认为有一部分人不能成佛的主张有别,带有一种浓厚的中国化色彩。慧能禅宗是把心外的佛变成心内的佛,从而否定有外在的佛;是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或者说是把平常人提高到与佛相等的地位,体现了人与佛仅是迷悟不同,实是平等的思想。这种理论虽具有鲜明的神秘直觉体验的性质,但它明快简易,与中国传统思想吻合,无疑是既适应专制社会上层统治者追求来世继续享福的心愿,也适应下层民众要求摆脱现实苦难的渴望,因而得到广泛的流传。

2."顿悟成佛"。佛教认为成佛在于"悟",而悟有两种方式,一是渐,一是顿。渐悟是指须经长期修习才能达到佛教的觉悟。顿悟则是指无须长期修习,一旦把握佛教"真理",就可突然觉悟。东晋南朝时竺道生曾首唱顿悟说。慧能禅宗在道生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了顿悟说。它宣扬只要一念觉悟,刹那间即可成佛;它还强调不立文字,即无须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骤然顿悟,带有更加神秘的直观性。慧能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敦煌本《坛经》。)这完全否定印度佛教那一套声闻、缘觉、菩萨等修行的阶梯层次,否定旷劫不息的累世修行,是一种高度快速成佛法。再次,禅宗不仅迎合中国的传统思想,也照应中国的风俗习惯。禅宗按理本来是必须坐禅的,但后来甚至连坐禅也省免了,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担水斫柴无非妙道"。一举一动都不离道场,不管是用心用情,都会归于性海,成就佛道;日常劳动生活就是可以顿悟成佛的妙道。禅宗的这种顿悟说,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佛教的简易性特征。

3."易行道"和"称名念佛"。北魏昙鸾(476-542)是净土宗的先驱,他曾在《往生论注》中创立难行、易行二道说,认为在所谓无佛之世,世风混浊,只靠"自力",没有"他力"(佛的本愿力)的扶持,修行成佛犹如陆路步行,十分痛苦,名为难行道。反之,乘着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往生净土,犹如水路乘船,非常快乐,名为易行道。后来唐代道绰(562-645)继承昙鸾的净土思想,把佛的教法分为圣道、净土二门。宣扬离圣人久远,理深解微,圣道门不是一般众生所能悟证的,只有净土门简要易行,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能往生净土。道绰弟子善导(613-681)是净土宗的真正创始人,他提倡以念佛为内因,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念佛法门原有三种,一是称名念佛,即口称佛的名号,如称南无阿弥陀佛,诵念不已。二是观想念佛,即专心观佛的美好相貌和所居佛土的庄严景象。三是实相念佛,即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昙鸾倡导的念佛包括上述三种,经过道绰到善导,转为侧重称名一门,主张日念佛号七万、十万声。以为如此一心机械地反复念诵佛的称号,念念不舍,就可凭借阿弥陀佛本愿的他力,往生佛国。这种净土法门以其简易方便而流行于中国古代的穷乡僻壤、大小城镇,为缺乏文化而有信仰的平民大众所普遍奉行。

总之,佛教来自印度,在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从中国佛教的这些特点,我们大略可以看出外来佛教民族化的几个规律性现象。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从宗教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来观察,在外部,与中国传统的思想存在差异和对立,在内部,佛教各派各种学说之间也存在分歧和矛盾,每一宗派自身,还需要从教理和修行两方面,尽量适应文化落后的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的信仰特点。大约两千年来的中国佛教历史表明,佛教一传入中国,就与传统的宗教迷信、道教方术相调和,随后又依附于魏晋玄学,在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创立者也是这样那样地吸取中国传统思想来构筑本宗思想体系。入宋以后,佛教势力日趋衰微,各宗更是着力于会通儒释,鼓吹三教同源,借调和儒、道思想,以维护自身的生存。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的调和是一直继续不断的,而且是愈来愈全面,愈来愈强烈,以致愈来愈失去原来印度佛教的本色,而几乎归属于儒家,成为儒化的佛教了。再者,印度佛教大小乘经典一起传入中国,迄至南北朝为止,各派别之间基本上是和平共处,平行阐扬。在隋唐时代,各宗"唯我独尊",带有鲜明的宗派性、排他性,但是又都通过判教的方式,融摄其他宗派的经典和学说,在理论上构成不同的高下层次体系。宋以后,为了协调内部,避免内耗,各宗更是强调彼此互相融摄,和谐一致。唐代中期成立的禅宗和净土宗,教理和修行方法都非常简易,可以适应广大民众的习惯和需要,因此获得久远的流传。中国佛教正是沿着对外的调和、对内的融摄和自身的趋于简易三大轨道演变的,这实际上构成了中国佛教思想发展的基本面貌,并由此表现出典型中国佛教的特色。

佛教不是一成不变的信仰和思想,中国佛教在形态、方法和理论系统上都存在着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特点,这种变化植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来源于民族的心理意识、思想方法和风俗习惯。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儒家正统思想的长期宣传、教育、熏陶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潜在的民族心理意识,以及以德育抗衡宗教的人本观念,具有对外来思想的转化的力量。因此,佛教各宗派的流传兴衰,往往与是否适应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直接相关,一般说来,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适应得少的宗派,很快趋于衰落,而适应性愈大的宗派,则能较持久地兴盛不衰。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过程,也是不断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吸取和改造的过程。佛教是一个博大庞杂的思想系统,包含了若干复杂的思想要素,其中有一些要素是可以脱离原来的系统,经过改造而容纳到别的思想系统中去的。外来佛教的某些思想因素为中国传统思想所摄取,一是有其独特之处,二是适应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轨迹。同时也应当提到的是,如天台宗和华严宗都建立了具有庞大架构的系统哲学,这种构筑庞大规模的哲学体系的做法,是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这对后来的朱熹一派理学体系的构成,也是有启迪作用的;而禅宗思想对于后来陆王心学一派的影响,更是非常明显的。

同类推荐
  •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有五章内容:第一章阐释伊斯兰教人权传统的特色;第二章着重讲述《古兰经》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教导;第三章借助非穆斯林在穆斯林社会中的生活经历,深入阐释前述第二章的人权原则和教导;第四章专门讲述穆斯林传统社会的变迁;第五章重点论述代表性的国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包括摘选的伊斯兰传统相关人权的一手资料、穆斯林世界一些重要思想家和活动家的传纪概略等内容。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本书从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教育史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唐代士大夫与佛教的种种关系、士大夫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士大夫奉佛的方式和原因等问题,所得结论多为人所未言,纠正了一些习焉不察的流行说法。
  • 佛海中的摆渡

    佛海中的摆渡

    我们经常听到或读到,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从客观上来说,外在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因为心灵的修行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所以一旦心灵产生了变化,世界的一切也随之改变。可以那么说,世上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性,心灵的修为是至高无上的。佛陀教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切都在改变。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热门推荐
  • 权力的秘符

    权力的秘符

    山居1927年8月,专司为蒋介石筹饷的“苏沪财政委员会”解散,陈光甫总算喘了一口气。蒋下野约一星期后,财委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对外宣称,这个临时机构的全部卷宗账目移交国民政府财政部,其全部职能和若干未尽事宜,也都转交到了财政部。陈光甫明白,财委会只是政府结构未臻完备时的一个过渡机构,而自己,也未始不是过渡年代里的一个过渡人物。现在财委会已作鸟兽散,能够这般安全着陆,全身而退,在他看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革命事业方兴未艾,回头的潮水总是要卷走一些人,想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曾经急火流星般的心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 我的老爹是神仙

    我的老爹是神仙

    在22世纪,你要是说你要修仙,成神别人都会觉得你是个傻子,可是呢,道方却生活在一个修仙者的家族里……
  • 原罪——扭曲世界

    原罪——扭曲世界

    这是个畸形的世界,一切位面天生就带着罪孽。至于生存在位面中的无数生命,很遗憾,越是强大的个体就越看不到希望,或许弱小反而是种幸福。但生命总要成长的,未来又在何方?
  • 灵枢经脉翼

    灵枢经脉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早选寓长安二首

    春早选寓长安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炎炽穹苍

    炎炽穹苍

    这是一个三界同修的时代,凡人修真,神魔修圣,都只为争天地河山,夺万物定乾坤。一个凡人为情为义,误闯这大神话时代,上一世在三界无数强者面前他被视为蝼蚁,眼睁睁看着至亲至爱相继死别却无能为力,这一世在觉醒之血与邪尊残魂的帮助下他如涅槃重生,定要炎炽穹苍。她是天界圣女,杀伐果断,万神敬仰,周身不沾一粒尘埃,却为了他一次次对抗天命,弑神杀佛。这一切只因一次下凡历劫,让他们相遇,结为凡间夫妻。看轩子夜如何从一个凡人转变成一代邪尊,与一众生死之交抗衡三界势力,又如何为一世情缘踏碎凌霄。一切的一切是天命的掌控还是上古的阴谋?
  • 明末攘夷志

    明末攘夷志

    纷争乱世,人间荼毒。“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一年,流风凛冽,素雪飘零,陈迹悠悠醒转。“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智的国人应当从自己丰厚的历史遗产中汲取教益,把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 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

    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

    从没有法律史如此搞笑、穿越、惊悚、悬疑、无厘头;从没有故事蕴含如此丰富而真切的法律史知识;可以读得非常开心,彻底松弛大脑,跟着剧情爆笑和傻乐;可以看得非常睿智——高速运转大脑,随时把握情节与隐喻!
  • 名门暖婚之权爷追妻攻略

    名门暖婚之权爷追妻攻略

    宋风晚被交往一年的未婚夫甩了,凭空冒出的私生女还要破坏她的家庭。某日醉酒,扬言要追到前任未婚夫最怕的人——傅家三爷。角落里,有人轻笑,“傅三,这丫头胆大包天,说要追你?”某人眸色沉沉,“眼光不错。”后来前男友搂着大肚子的小三和她耀武扬威。某人信步而来,两人乖巧叫声,“三叔。”傅沉看向身边的宋风晚,“叫三婶。”【理想型篇】婚前某次采访记者:“宋小姐择偶标准是什么?”宋风晚:“多金帅气有魅力。”某人点头,他都有。记者:“有具体的标准么?”宋风晚:“比我大三岁左右,个子不要太高,温暖,爱笑。”某人腹诽,他一样都不占,年纪身高不能改,那他多笑笑。某公司众人凌乱,心惊肉跳。“求三爷别笑,我们害怕!”婚后采访记者:“貌似三爷不符合你的理想型标准。”她笑道:“但他符合我对另一半的所有幻想。”**众人眼里的傅三爷:面慈心狠。宋风晚眼里的他:很苏很撩的老男人。众人:咱们认识的可能不是一个人。**月初出品,坑品保证,欢迎大家跳坑。
  • 你可以说不

    你可以说不

    马登的成功励志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响全球成千上万年轻人的命运。《你可以说不:这辈子绝不这样过》精选马登最经典的成功理论,指导年轻人勇于对命运说不,做自己命运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