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8600000003

第3章 生死心理战

——21天

这里所说的“他与她”和“他与他”,指的是中几友好医院中国医疗队队员专家曹广和内镜专家吴素萍,以及该医院的几方医生盖思姆与女护士长苏玛。

他们四人是好朋友、好同事,几乎每天都在一起上下班,即使下班后,曹广还总被盖思姆拉出去喝酒。两人的友情属于“哥们”式的,尽管一中一几两个国家、不同肤色,但盖思姆可不是一般的非洲人,他在中国留学十年,是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的博士。作为中几医院的普外主任,盖思姆属于几内亚少有的高端专家。这个年轻人性格开朗,不拘小节,中文又说得好,极有人缘,与中国医疗队队员们关系更不一般。其性格与曹广相近,两人又分别担任医院的普外科主任、副主任,所以2012年8月,曹广到科纳克里的这所医院后,两人亲如兄弟,形影不离。

曹广在中国医疗队里,是“帅哥”一级的人物,加上医术高超,自然容易获得非洲大妈的喜欢。几方女护士长苏玛最喜欢他,经常在他面前念叨自己女儿如何漂亮、性感。曹广一听,吓得双手高举,“不,饶了我吧”。苏玛双手叉腰,“气急败坏”地指着“逃亡”而去的曹广,说:“你不能看不起我女儿!她是个黑珍珠,非洲最好的黑珍珠!”

有人告诉苏玛:“曹大夫有妻子了。”

苏玛满不在乎地立即回应道:“这不是问题,我们这里的男人可以娶很多妻子,娶得越多,证明你越有地位。”

于是中国医疗队队员们私下里常拿曹广大夫开玩笑:“为了搞好中几两国关系,你可不能得罪苏玛哟!”

只有这个时候,平时啥都不放在心上的曹广才会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吴素萍则不一样,她是属于那种稳重型的女性,只要她一站在那儿,那些再捣蛋和调皮的病号,也会乖乖地“听之任之”。别说是病号,就是那些同样调皮捣蛋的几方医生,只要“吴大夫”在场,他们一定会规矩得多。

“盖达先生,你今天的脸色看上去很不好哟!”就在17日上午,吴素萍与胃镜大夫盖达一起工作时,发现对方体力不佳、精神萎靡,便问。

“几小时之前,医院接诊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患者,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所以今天感觉特别疲劳……”盖达医生有气无力地回答。

“那今天你多歇歇,有事我来做。”吴素萍关切道。像往常一样,她温馨地去帮助盖达戴好防护手套、整理衣服。

事后,中国医疗队和吴素萍都知道:盖达说的接诊的那个使他非常疲劳的患者正是医院第一个,也是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出现的第一例“埃博拉”患者,而且患者第二天就死亡,又造成三名家人死亡。更可怕的是,盖达不日也出现了发热、呕吐,并很快也确诊是“埃博拉”病毒感染。

与盖达大夫一直在一起工作的吴素萍大夫成了“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重大嫌疑人”!

与此同时,年轻的普外科主任盖思姆大夫也突然转为发热、呕吐……

“盖思姆,你今天怎么啦?无精打采的。”周一,即23日那天,在手术室里与盖思姆一起工作的曹广,看着反应异常的“哥们”,问。

“没事。”盖思姆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这一天盖思姆大夫显得无精打采。

“兄弟,千万别为一点小事烦心啊!机会以后有的是,我来帮你协调。明白吗?”曹广以为盖思姆还在为别人顶替他去北京培训的事生气,便如此安慰道。盖思姆苦笑了一下,没有作声。

但到了周二,盖思姆步盖达后尘,也倒下了,并且在两天后,与盖达一样,同被确诊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真是晴天霹雳!

“今天是周二,我们全体队员没有上班,老大(指医疗队队长孔晴宇)和罗丽去了交班。没想到上午又说普外科收了一个类似的患者,看来在他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前,我们还是不要去医院了。目前病毒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是不是还要大流行也都不得而知……自己目前感觉还好,但晚上的体温到了36.9℃,头也有点儿沉,哎,希望没事……”这是曹广在2014年3月25日晚写下的日记。

这一夜其实曹广没有睡好,第二天一早,他赶紧先测体温,再偷偷地观察了一下自己的粪便:有些发黑,但感觉好像没有便血。身为医生,他心里有些忐忑,“观察观察再说吧!”

这一天是几内亚官方公布“埃博拉”疫情的第三天。几内亚卫生部门向全世界宣布,截至3月26日,全国共发现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者88例,死亡63例。

死亡率相当高啊!几内亚政府对如此严重又无法抑制与防治的“埃博拉”病毒传染疫情束手无策,已经向世界卫生组织求助。与此同时,设在科纳克里城里唯一一所可以检测“埃博拉”病毒标本的东卡医院则忙得喘不过气来,作为技术支持的法国里昂医疗机构迅速向科纳克里派出一个流动化验站,帮助检测“埃博拉”。在当时,能够检测“埃博拉”这样特异的传染病毒,必须是具有四级病毒检测设备的实验室,而在世界上仅有几个国家有这种设备,法国是其中之一。我们中国在当时尚属这种四级病毒检测实验室的在建国。有了检测标本才能确诊是否是“埃博拉”,有了检测结果方可实施隔离与救治措施。然而,当疫情如狂风骤雨般从天而降时,依靠检测标本结果出来后再采取对应的办法,恐怕早已失去抑制“埃博拉”病毒传播的最好机会。

中国医疗队正是处在如此危急的时刻。偏偏在此刻,自己队伍里有两名医生与“埃博拉”患者“亲密接触”过。怎么办?

一旦确诊,后果不堪设想。彼此又都是医生,谁都清楚结果。

曹广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让自己击垮自己!更不能让队友们担心!”怀着这样的心情,所以尽管当晚没有睡好,第二天一早,他仍然装出一副啥事都没有的样子,休息时照旧拿着乒乓球拍去准备打球。

但这回孔晴宇没有放任他:“老曹,你去哪儿呀?”

“噢,是老大啊,我去打球!”曹广回头一看是孔晴宇,回答道。平时队员们都称呼孔晴宇为“老大”,是一种纯粹的尊敬和昵称。

“现在跟你说件事。”“老大”今天神情凝重,“你是专家,不用跟你绕圈子了。现在我们13亿中国人中,你离‘埃博拉’最近,所以要对你实施隔离……”

“没问题。行!”曹广早已料到似的,应了一声后,扭头朝乒乓球室跑。

“哎哎,老曹你回来!”

“怎么啦?”

孔晴宇隔着曹广有两三米远,招招手,口气变了:“你不能乱跑了。现在就隔离!”

曹广一愣,立即佯装轻松地说:“好好,我服从、服从。”说着,又调皮地上前要去握“老大”的手。

“别别,从现在开始,你可不要随便跟人握手什么的……”孔晴宇认真地说。

“这么无情?”曹广半真半假地盯着自己的老同事、老队友、中国医疗队的“老大”,想寻找答案。

孔晴宇忍不住笑了,他太了解这位得力干将和老友的性格了。然而此刻,孔晴宇作为远离祖国万里之外的中国医疗队队长,他的责任重如泰山,绝不希望自己的队员出现任何损失。孔晴宇想起了两年前他带这支队伍离开北京时,曹广的妻子丁汶曾悄悄地跟他说过一句话:“孔头,曹广这人啥事不放心上,你对他管严点,我可把他交给你了!”是啊,18个队员,他们的家人几乎都悄悄地跟孔晴宇说过这样的话。在几内亚的日子里,孔晴宇几乎每天都在心上扛着这18个家庭的重托,千小心、万注意。偏偏现在遇上了要命的“埃博拉”!偏偏又让曹广这家伙赶上了!想到这里,孔晴宇眼里有些发潮。

“哎,放心,我回自己的房间!”倒是曹广用胳膊肘捅了捅孔晴宇。已经远出十几米的他,回头又添一句:“再见,亲爱的老大——我没接触你,是用胳膊肘跟你招呼的。”

战友的身影消失了。孔晴宇站在原地良久。

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位需要马上隔离的中国医疗队女队员吴素萍。

“吴素萍可不像曹广那么啥都不当回事,她又是一个女同志,平时就极为胆小。我记得有一年回国探亲的途中,我们一起在巴黎机场转机,因为一同走的人先上了摆渡巴士,吴素萍晚了一步,当时我就看她脸色煞白。这么个胆小的人,现在我们要向她宣布怀疑她是严重的‘埃博拉’病毒感染疑似者,那还不吓瘫她呀!我一想,不行,绝不能光我一个人去向她宣布,得找个人,找个女同志,这样一旦吴素萍出现啥情况,好有人去扶她起来呀!”孔晴宇回忆当初的情景。

但事情完全出乎意料。当孔晴宇带着队上全副武装的女干部刘小丽一同去向吴素萍宣布隔离命令时,想象立马会瘫下或哭出来的吴素萍竟然极其平静地对孔晴宇说:“队长你放心,我一定服从隔离,马上就去。”说着,轻轻地转过身子,朝自己的宿舍走去,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

望着队友纤弱但又无比坚强的身影渐渐远去,铁骨铮铮的孔晴宇在那一刻双眼湿润了……

接下去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天、每时,我都在关注着他俩的身体情况,要求他们一天报告五次以上的体温测试结果。而两人的体温报告在当时既是我们医疗队上最重要的报告,也是我驻几内亚大使馆向北京方面报告的重要情报,它牵动着祖国人民对我们身处非洲大陆的数十支医疗队的关注与关心。我们真不敢有一丝马虎和闪失。”孔晴宇说,在曹广和吴素萍被隔离的日子里,一日三餐,他和刘小丽几乎天天都是亲自给隔离者送餐。“一是让他们放下紧张情绪,二是监督他们按要求保养身体、蓄存体力,这从医学角度讲非常重要。没有强健的身体,不可能抵御像‘埃博拉’病毒这类高强度病毒的侵袭。”孔晴宇小心翼翼地观察、分析自己战友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哪怕是说话的语气和腔调,更不用说直接决定是否确诊“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体温了。

“那些日子,几内亚在熬煎,我们所在的医院在熬煎,我们两位被隔离的队友在熬煎,我们医疗队的全体队员也跟着在熬煎。”孔晴宇说。

这是与死神较量的煎熬,这是意志和情感的熬煎,非亲历者无法体验也无法想象。

隔离者曹广在到几内亚工作后就开始有了记日记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一段“隔离日记”差点成了他的“遗书”。我们不妨选些内容,看看我医疗队队员用生命抗击“埃博拉”的真实心路——

2014年3月27日

今天周四,自己感觉不错,昨天睡觉还好,早上体温36.1℃。三餐都还有胃口,大小便正常。头稍微有点迷糊,似乎也是正常感觉,下午还打乒乓球,体力如常。不过下午收到坏消息,Gassimou和Gaolie还有我们科里的护士被隔离观察,而且Gassimou还有些不舒服,Gaolie也被东卡医院留观。我也只好隔离观察。

中方人员已经通知严禁去往中几友好医院。如有突发高烧、头痛等疑似症状,请在采取严格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将患者送往东卡医院进行排查,不要直接送去医疗队驻地。严格控制当地人进入中方人员生活驻地。关键是科纳克里那个死亡病人我曾经接触过,好在接触很少,这还让我感觉好点儿。今天晚上队委会开会,正式决定将我隔离观察,哎,在这里还要经历一次传染病,真是麻烦。好在今天我还没有什么不舒服,希望自己能安全渡过观察期。

2014年3月28日

今天天气很好,也是我正式隔离观察的第一天。先回顾一下新闻:根据几内亚新闻网的最新消息,科纳克里地区确诊4例“埃博拉”感染患者,目前在东卡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当地记者联系了几内亚卫生部长黑密·拉玛(Rémy lama),他给出如下解释:这4例患者来自同一个家庭,他们的哥哥3月18日病逝,根据当地风俗,他们把哥哥带回老家村落安葬,村落的名字叫作Dinguiraye。在葬礼结束后,其中一人表现出了一些“埃博拉”的症状,于是他来到科纳克里就诊,医生给他做了化验,结果为阳性,被确诊为“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第二天该病人死亡……哎呀,那个死亡的病人就是我查体的病人,好在只是翻动了一下他的眼皮,没有更多的接触。不过,之后跟Gassimou接触了好几天,病房也每天都去,所以在昨晚正式接到确诊通知后,我也被要求安全隔离观察,队里也作了相关部署。首先改变帮厨制度,全部由其他五名队委担当,我的饭由队长送来。外出严格控制,周末外出购物限定地点。门诊看病暂停,医疗队作为疫区暂时关闭。医疗和生活物资严格管理,减少浪费及交叉感染。今天我给Gaolie打电话,他说他在吉贝医院,感觉乏力,Gassimou、Naite、madamu和Camara也在这里隔离观察,似乎还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症状,但都有乏力、头痛等症状,还要继续观察。我今天感觉还好,头略痛,但似乎以前也会有这种感觉,体力、体温都没有问题。早上体温36.6℃。既然隔离,就好好休息,我把钥匙也交给了队长,买菜也暂定为车昊和老大两个人。上午我把家里好好擦了两遍,也是好久没擦地了,正好用消毒粉清洗一下。早上我吃的牛奶、鸡蛋,老大还给我拿了一个大花卷,但我没吃,喂鸡了。下午走走路,看看盘,也挺无聊。休息吧,终于没人找我干活了,好好清闲几天……

几内亚新闻网最新消息:截至3月27日,几内亚共发现103例疑似病例,死亡66例。几政府显然已经清楚如此突发而高死亡的“埃博拉”病毒传染将对整个国家的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危险,但仅凭自己的能力,只能就地待毙。

疫情显然势不可挡。

2014年3月29日

今天是周六。早上体温36.2℃,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据说Gassimou他们几个的病情也有所缓解,但愿老天保佑吧。不过今天那个胃镜室的大夫报告阳性,完了,我估计Gassimou也危险了,我也没准了。今天晚上体温36.9℃,头有点沉,但没什么其他不适。

再观察看看吧。今天已经宣布吴老师和我一起隔离观察,看看吧。

他们几个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

3月28日,几政府宣布,全国共有111名疑似患者,死亡70例。

2014年3月30日

今天是周日。自己感觉良好,早上没有不适。饮食大便都正常。据说Gassimou他们几个的症状也有所好转,看来问题不大了。那个胃镜室的医生已经转到东卡医院就诊,希望也没有事情。目前距离接触患者已经13天,希望没有事情。现在也没有什么自己可做的,等着就行了。下午高参还打了电话给我,问了一下我的情况,如实说吧,也应该没什么事情……

今天我吃的也还不错,中午大虾、菜花、豆角、米饭,晚上吃的炸鸡翅、扒尖椒、炒芹菜、馒头。水果今天吃了一块菠萝、一个苹果、两个香蕉、两个橙子。喝掉两瓶水。要说也不少了。这一天我在外面活动了两次,做做自己编的广播操,挺好。

2014年3月31日,隔离的曹广大夫感觉依然不错,日记中这样说:“大小便也都正常。希望没事吧。”但外面的情况则越来越不妙。疫情暴发以来,几内亚总统第一次在国家电视台(RTG)晚上8点30分的《新闻节目》中发表讲话,对死难者表示哀悼,也对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给予几内亚的帮助表示了感谢,并宣布自“埃博拉”疫情暴发至此日,全几内亚共有116例患者,其中72人死亡。这说明,几内亚的疫情已十分严重,到了全国动员的地步。

这一天,曹广在手机里收到了中国驻几内亚使馆参赞高铁峰激动人心的短讯:亲爱的同志们,同胞们:大家好,天佑我中华儿女健康平安!同胞们,战友们,不怕!加油!在一起,在一起,我们同舟共济!在一起,在一起,我们坚持到底!在一起,在一起,我们共渡难关!在一起,在一起,我们奔向胜利!亲爱的同志们,同胞们:一声声平安报来,一颗颗悬着的困乏的心慢慢平静下来,一股股暖流温暖全身。团结就是力量,大家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眼下的危难,坚持,不怕,我们的心在一起,共同期待胜利的曙光。人不经事不长大,年轻的小伙子们、姑娘们,磨难让大家更加坚强,艰苦的环境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

看了高铁峰参赞并不太“艺术”的短信,曹广微微一笑,内心泛起阵阵激动之情。他感到并不孤独,他知道身后有伟大的祖国,有13亿亲人。需要补充一句的是:当时曹广和吴素萍的体温报告,连国内的计生委领导都是知道的。远在万里之外的祖国每天也在关注这两位专家的身体,显然既是对他俩的关心,也是对整个突如其来的疫情的高度重视。中国吃过“非典”的亏,再不能吃比“非典”更厉害的“埃博拉”病毒的侵袭的亏了。

曹广想到自己的家,内心显然无法平静。两年前赴非洲时,家里人就不怎么赞成,但这是国家的任务,“国际主义义务”,最后还是同当医生的老岳父开口才把家里的“矛盾”化解掉。此次几内亚疫情暴发,曹广当然不能瞒着妻子丁汶。“你也是医生,该知道它的严重性。不过你无论如何不能透露给我父母,他们哪能扛得住嘛!”小两口在电话和短信里一直为如何向老人“保密”密谋了好些细节。妻子丁汶是中医院的大夫,当年“非典”时与曹广一起奋战在第一线,颇有经验。尽管如此,她仍担心远在非洲的丈夫。

“不管有多困难,你必须第一时间、原原本本地把情况告诉我!听到没有?求求你了……”异常坚强的她,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哭泣起来,乞求丈夫。

“没事。我说没事就是没事嘛!”曹广嘴里说得依旧轻松,但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

“那种在生与死门槛上等待‘判决’的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事后,他这样对我说。

我们再来看他当时原汁原味的“日记”:

2014年4月2日

今天早上起来感觉如常,身体还是挺轻松,测体温36.2℃,不过一会儿就会升到36.4℃,下午就都在36.7℃。每天都差不多。昨天姥姥他们肯定坐卧不安了,给丁汶打了好几个电话,也是担心得要命。我老娘就没敢告诉她,还让我注意别乱摸病人呢,呵呵,还好她不知道,要不然得给老娘急坏了。这段隔离的日子让我感触很多,昨天安贞医院跟我们视频,以后如果能记着我曾为医院担当过这么一件事,也就可以了。再多的要求又有什么用呢?好在我有心疼我的老婆,还有老姐和老娘,这就足够了。哥们儿的问候也不少,这就可以了。这件事也告诉我:对人,尤其是对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无论你对他多关注或者多不关注,他可能都不会在意,但他的心里会特别感激你的关注,至少我是这样。希望我自己能平安渡过此难,这件事对我将来的处事也会大有帮助。还有今天最坏的消息就是我的搭档Gassimou昨天晚上突然死亡了,消息让我非常震惊,这个消息我不敢告诉自己的家人,不希望他们再担心了。生死有命吧……但Gassimou的死让我很疑虑,怎么他这么快就没了呢?难道真是思想负担过重造成的?前几天听说他不吃东西,还拔针头,真的是故意的?不是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可我有些不相信,他是医生,是一个见惯生死的人,怎么会这么脆弱?希望我的好搭档能在安拉那里得到安息。唉,这个工作狂还有好多想法没有实现,真替他惋惜。

盖思姆的去世,对整个中几友好医院来说是个特别沉重的打击,对中方医疗队的冲击也是空前的,这是因为盖思姆不仅平时人缘好,而且医术在几内亚也是一流的,像他这样有中国留学背景的医学专家,非洲太需要了!盖思姆与中国医疗队的关系自不用说,有此人的存在,中国医疗队等于有了通往非洲人民和患者的一条坚实的桥梁,不用任何担心。

“他是工作狂,平时不知道休息,不知道保护自己。2011年从中国留学回国后,就立志要为自己的同胞服务。在我们中几友好医院,他是几方中工作表现最让人敬佩的一个,有时做手术,一天甚至几天不见他休息。这回不幸传染上了‘埃博拉’,宣布隔离后,盖思姆一直不相信,也不愿意,情绪十分抵触,甚至有同事帮他注射,竟然被他拔掉针管。他说他相信自己不会被感染,最要命的是他已经感染后仍然坚持要上班给病人看病。盖思姆很情绪化,平时也有这个毛病。可这回他遇上的是无法遏制的‘埃博拉’病毒,他因此丧失了宝贵的年轻生命。”孔晴宇院长讲起盖思姆时,非常动情与沉重,“我记得非常清楚。3月27日对盖思姆隔离后,他就非常抵触,一个上午都在跟医院的人吵吵嚷嚷。我最后见他,是在这天中午。那时我正陪人民日报两个记者采访医院几方院长卡马拉先生,这时已经被宣布隔离的盖思姆突然破门而入,很情绪化地责问院长为什么不让他工作。我赶紧举手,示意我们现在有事,可否一会儿再说。盖思姆平时对我和我们中国医疗队专家十分尊重,他看了我一眼,就退出去关上了门。我朝他挥了挥手。没想到这是我最后一次与盖思姆挥手。4月1日下午2点47分盖思姆被‘埃博拉’病毒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他不该走。安拉会在另一个世界保护他的……”医院内的许多病号都为盖思姆的去世感到惋惜,纷纷为他祈祷。

几内亚的“埃博拉”疫情继续蔓延,且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周边国家甚至采取宣布关闭与几内亚的陆路边境和停飞航班的措施。更多国家先后也宣布了禁止自己的公民到几内亚旅游,据传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也在考虑限制公民到几内亚旅游……总之,几内亚成了一个恐怖之地,谁也不想在此刻接近它。

截至4月2日,几内亚全境感染“埃博拉”病毒137例,86人死亡。

4月3日的疫情更加严峻,疑似人数和死亡人数每天都在增长。到4月4日,首都科纳克里的感染人数发生了质的变化,死亡人数也有大的上升。值得关注的是,几内亚邻国利比里亚也已经出现了七名“埃博拉”死亡者。另一个邻国马里也报告说发现三例疑似“埃博拉”感染者。

“几内亚必须举国行动起来!”“几内亚必须对这场致命的瘟疫负起责任!”非洲兄弟们开始紧张和愤怒起来,并将矛头指向“埃博拉”发源国。公平地说,不是几内亚不努力,而是它实在太穷、太落后,一个国家找不出几十个医生。像中几友好医院这样的一流医院,在“埃博拉”病毒袭击的第一时间,盖思姆等一批优秀的几籍医疗专家,都是冲锋在第一线,而且多半牺牲在拯救同胞的岗位上,其精神令人敬佩。他们中间多数还都是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在这场意外的病毒侵袭中,他们死得悲壮,也死得格外令人惋惜。

在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几内亚政府确实也没少下力气。一方面他们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加大预防的宣传力度,落实各项预防措施,要求本国民众避免加工和食用野生动物,疫区居民减少流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死亡,死者尸首一律就地处理;同时保持镇定,不信谣,不传谣,配合政府和国际组织做好疾病控制。首都科纳克里市还号召市民自4月5日至6月5日的三个月内,每逢周六举行全市卫生大扫除,清除垃圾,减少疾病传播。想通过“人民战争”来遏制疫情。几内亚机场也安装了体温检测仪,所有旅客出发时须填写健康表。检测体温超过38℃的旅客将被带到隔离诊室;旅客与病毒感染者有过接触的,接受抽血检测;检测为阳性的,将被送往东卡医院隔离。所有这些做法,让人联想起当年中国“非典”时期我们所采取的一项项措施。而这,其实就是孔晴宇他们中国医疗队一直在帮助当地卫生机构和政府部门所出的点子与招数。“当年在‘非典’时我们就这么做,管用。”中国专家们的经验给了几内亚同行最有效的帮助。

然而,此刻的“埃博拉”病毒如同一个吃人的幽灵,借着人类束手无策的机会,从几内亚向外扩张,并且形成越来越强大的态势,等待向人类发起更大规模的绝杀……

就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身处暴风骤雨中心的中几友好医院的两位在生死门槛等待“判决”的中国医生,迎来了他们的分界岭——21天隔离观察期的最后时间。

“明天,明天,他们就到隔离21天的期限了!”孔晴宇的脸上终于露出久未见到的笑意。

“明天就是21天了!这是他的第二个生命诞生日,我们要给他过生日!”北京,曹广家,妻子丁汶这一天是最兴高采烈的一个,她特意从街上买了一个超大蛋糕。拿回家后,儿子奇怪地问:“妈,今天是什么日子?我的生日还没到,你的生日好像也不是呀?为什么买这么大的生日蛋糕?”丁汶一下抱住儿子,在他颊上狂吻了一口,说:“今天是你爸爸的生日!我们一起为他庆祝!”

“不对呀,爸爸的生日不是今天!”儿子摇头。

丁汶又捧起儿子的脸,认真地告诉他:“你爸爸在非洲差点被可恨的‘埃博拉’夺走生命……但现在他已经没事了,明天他就可以从隔离室出来了!所以今晚我们全家要为他庆祝获得新生!”

“妈——你别吓唬我啊!”12岁的儿子一听这个,突然大哭起来,“学校的同学们都说,‘埃博拉’是魔鬼,谁得了谁就要死的呀!爸爸是得了‘埃博拉’呀?啊,爸爸现在咋样了?快让我跟爸爸说话,让我跟他说话……”

“好儿子,你爸爸已经没事了!”任凭妈妈如何解释,儿子抢过手机,一定要立即跟远在万里之外的爸爸通话。

久别的父子俩终于远隔重洋通上了话——

“爸爸,你咋样了?你还好吗?你咋不告诉我,你……”儿子一边哭一边说。

“没事,没事,爸爸挺好的,啥都没事!你听,我不是很好吗?别哭了,别哭了!你不是常说爸爸是到非洲履行国际主义去了,像白求恩一样伟大吗?爸爸现在有点像白求恩了!你应该高兴,应该在同学面前显摆显摆!”

“嗯。爸爸你早点回家啊!”儿子许久才止住哭泣,并告诉爸爸,“我和妈妈,还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全家都在给你点蜡烛,祝你生日快乐!”

“谢谢儿子……”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电脑视频里,曹广清晰地看到全家人聚在大蛋糕前,一起为他唱生日祝福歌。那一幕,让曹广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谢谢。谢谢你们,谢谢……”

下面是他解除隔离当天的日记:

2014年4月7日

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是一个好日子。到今天为止,我距离接触那名患者已经满21天,最长隔离观察期已到。这21天,本人没有发热,身体也无特殊不适,看来那个病人对我的威胁已经差不多没有了。今天的心情也因为第一个21天结束而感到非常愉快。自己真的已经躲过一劫,天空都显得格外晴朗。坏消息又来了,昨天病情通报上,我们吉贝医院那名隔离的放射科医生去世了,这是我们医院第三名医护人员因此死亡,而且都和同一位患者有关。他可能是在为患者做检查时感染了病毒。哎,人的生命要说也真是脆弱,这个病人据我所知至少已经造成8人死亡,多么可怕的病毒。安拉保佑他们吧!在这21天里,我失去了两名和我朝夕相处的同事,每当想起他们,还是让我感到难过,甚至依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前几天还在一起工作说笑,今天就已经阴阳两隔,而夺取他们生命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工作岗位,那个让我们为它不断努力进取的地方。这是不是有点太不公平了呢?……

队友能平安无事地从隔离室健康地走出来,这对援助几内亚的中国医疗队来说,无疑是一个伟大胜利。孔晴宇和另外的队员,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们的队友曹广和吴素萍。其实所谓的“最高礼仪”,就是孔晴宇要求的“所有队员必须穿上最漂亮的衣服”,除此以外就是一顿外加了几道菜的美餐和一个热烈的拥抱——这时的拥抱,意味着他们彼此不再担心有“埃博拉”的危险,证明他们又一起站在同一条与“埃博拉”决战的火线上……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不知谁在此时大声念起了毛泽东的一句经典的话。于是在整个中国医疗队的小会议室里,一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口号声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医疗队不惧“埃博拉”,他们会永远以友好的中国人民名义,与兄弟的非洲人民站在一起,直到击退“埃博拉”!

我们每天生活在平静而安逸的日子里,无法想象出当时远在非洲疫情风口浪尖的孔晴宇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也想象不出曹广和吴素萍他们那种被死神拥抱了几十天又平安回到现实的心境是怎样的,但这些人的体会是切肤和刻骨铭心的。

自己的队员从死神那里庆幸地回来,可还有一个个往日每天战斗、生活在一起的几籍医生却被夺走了宝贵生命。

“与盖思姆同样被夺去生命的神经内科主任西业卡也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医生,他是我们中几友好医院的工会负责人,能言善辩,思维敏捷。西业卡特别爱喝中国绿茶,经常到我这里‘蹭’点绿茶。他在我们的延边医学院留学过,说一口中国北方口音的普通话,对我们中国的人情世故也了然于心,所以中国医疗队队员们特别喜欢他。西业卡本人并没有直接接触医院接治的一、二、三号‘埃博拉’病毒患者,但他在医院连续几位医生感染后全身心投入对他们的抢救,结果也不幸被感染上了病毒。他是在盖思姆去世后的第十天突发严重症状,五天后便死亡,他是又一位眼睁睁地从我们面前离开的几内亚好医生、一条战壕里的战友。西业卡才45岁,得病前他还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我有没有绿茶了,还没等我给他送去茶叶,他就再没有机会跟我聊上几句,一起品一杯飘香的绿茶……”孔晴宇不无感慨地回忆起这些他所熟悉的一个个中几友好医院的几方医生,脸上充满伤感。

是的,我知道这个中几友好医院在第一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出现之后,有六名医务工作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这,仅仅是几内亚暴发“埃博拉”病毒疫情所带来的灾难的开始,即使像中几友好医院,残酷的战斗同样也是刚刚拉开序幕——

按照预定的计划,中国援非医疗队分期分批从国内抽调各个医院相关人员组成并且不能出现“空档”,也就是说,不管被援助国发生了什么情况,除了政府与政府之间另有“紧急协商”,后一个中国医疗队必须及时来接班。

接替孔晴宇他们的新一支援助几内亚的医疗队是北京友谊医院的医生和专家,领队的是该院副院长王振常。

采访王振常时,他的开场白就带着几分“悲壮”:“如果说孔晴宇他们的团队在几内亚与‘埃博拉’是一场遭遇战,打得很意外,也很惨烈。那么我们北京友谊医院派出的医疗队则在几内亚与‘埃博拉’进行了一场肉搏战、持久战……”

可不。王振常和他的医疗队是2014年8月16日到的几内亚。那个时候,整个西非完全处于一片混乱状态,“埃博拉”疫情已经失控,全世界都因“埃博拉”和超高死亡率而惊恐。

“其实在我们出国前一个来月时,就已经听到非洲那边的中国人、中资企业都在往回撤。因此我们友谊医院这个援非医疗队由原来动员大家‘不怕苦’,变成了激励队员们要‘不怕死’了!”王振常说。

是啊,一字之差,完全是两种结局与命运。再苦,也是咬咬牙能够过去了。死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人都固有一死,但真轮到让谁去经历“死”,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更何况,此回远足非洲去为他国他人之死,何其唐突与意外!

这就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对非洲兄弟与非洲国家的那份特殊友谊了。

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国和中国人民一定是与非洲和非洲兄弟站在一起的。尽管“埃博拉”疫情前所未有的严重与高死亡率,中国援助了非洲几十年的医疗队不能中断,绝对不能中断,尤其是在此刻——“埃博拉”疯狂袭击的2014年夏季。

“原来我们医疗队共去19个队员,后来作了临时调整,先去了10个,加配其他部门的3名应急专家随队前往。其余9人是在10月24日到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与我们汇合的。”王振常介绍,“出发之前,我们全队每个队员都写了遗书,是做了死的准备的。”

医疗队所有的人员都是第一次到几内亚。队员林海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几内亚地处赤道附近、大西洋的东岸,几乎从未有过台风、地震,也鲜有其他的自然灾害,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都十分优越,但由于经济不发达、国家落后,城市几乎没有规划和管理。在科纳克里,一点儿都找不到国家首都的感觉。市里少有高楼大厦和像样的现代化社区,大量简陋的棚户,路边开放的排水沟流淌着污水,城市到处倾倒堆积着垃圾,道路破旧,坑洼不平。路上跑着大量欧美运来的本该报废的汽车,车体残破,很多没有大灯、后视镜,甚至车窗玻璃也残缺不全、粘贴着塑料布,但只要还能动就会在街上奔驰。交通状况要用“可怕”来形容,其拥堵更甚于北京。这里的人生活虽然贫困,却有着难以理解的幸福感。大多数人似乎整天也没啥工作,聚集在街边无所事事,也感受不到一点点的压力,脸上洋溢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喜悦。这是几内亚给我最初的感受。”

“谁没有家人亲人嘛!在我们到了几内亚后,没几天就到中秋节了。队员们白天忙碌一整天后,晚上大伙围在一起,躺在地上,遥望明月,一边聊,一边说,聊着聊着,说着说着,全都哭了起来。这份思念祖国、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苦,只有身临‘埃博拉’死亡边缘其境方能真切体味。想起那一幕,我今天依然会眼睛发湿……”王振常忍不住拭泪。

友谊医院的医疗队员们可谓是真正的“中国友谊使者”。面对越来越猖獗的“埃博拉”,非洲本地人节节败退,别国人员纷纷后撤,唯有王振常他们这些中国医疗队队员们必须还得向前冲。“我们不像后来去的应急医疗队那样,根本不能穿防护服,就普通的口罩、手套。几内亚全是黑人,他们爱跟你拥抱,我们不能表现出不热情、不友好,这就很麻烦,很危险,但你丝毫不能退缩嘛!所以我们可以说是用身体作为盾牌在跟‘埃博拉’决战的!”王振常介绍道,“我们到那里的任务,基本上三大块:一是负责他们国家的总统保健;二是为中资企业人员看病;三是为国家提供埃博拉病毒传染疫情情报与分析。这三项任务都很艰巨,在‘埃博拉’暴发期,总统府的安全都成问题。最直接的工作是为中资企业和中方人员看病治病,这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自己的同胞,在那里有的是帮助几内亚建设,有的是在做生意,不管哪一种性质的人,都是我们的同胞,他们的生命安危全由我们来负责,这个任务极其繁重,也相当艰巨复杂。比如我们要负责的那个叫凯乐塔水电站工地上,中方人员就达500多人,工人们本来在那里干活很辛苦,现在又轮到了‘埃博拉’病毒疫情袭击,还有其他多种热带传染病,他们有病有灾,我们不帮他们还能有活路吗?为了这些同胞,我们每天要来回开五六个小时的路程,一到就得跟工人和当地非洲黑人混在一起,你不清楚谁可能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因此去一次,就可能是一次赴汤蹈火,但我们全队人员没有一个后退的……”王振常的每一段叙述,都一往情深。

“我们自己病了,发高烧了,一下子也不能诊断到底是普通热烧还是‘埃博拉’病毒传染时,我们的心、我们的魂,都不知丢了多少回……”王振常一次次痛苦地低下头颅,声音低得抽丝似的,却如阵阵洪钟般在我胸膛振荡。

“可我们在那里整整一年半时间里,何止仅仅做这些。”他说,“大伙儿一定记着自己的身份:我们是中国医疗队,是北京友谊医院派出的中国友谊使者,我们既然来到了非洲,我们就该为非洲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播下友谊的种子。所以只要有空隙时间,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出去为当地学校、为百姓服务。看到上学的孩子缺衣少学习用品,我们就捐款为他们添置衣物书包,还给孩子们盖了一个食堂。我们医疗队的党员同志还捐款去慰问那些不幸被‘埃博拉’病毒传染而身亡的中几友好医院的几方医务人员的家属,其中有孔院长他们面前提到的盖思姆妻子。当时盖思姆的妻子刚刚生下盖思姆的遗腹子,见我们如此真诚地帮助她一家,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叫‘中国医生好’‘中国好’。”

友谊医院派出的在几内亚的这支医疗队,他们在几乎无援的条件下,在几内亚“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日子里,孤军作战,为当地培训抗击“埃博拉”专业防护人员1600多人,而这1600多人后来在几内亚抗击“埃博拉”的整个疫情战斗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

“这是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王振常的脸上有了笑容。他说:“到了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整个一年中,我们这支医疗队在当地是非常出名了。我们每到一处,那里的百姓,不管男女老少,都像待亲人一样对我们。用他们的话说,只要看到穿中国五星红旗背心的人来了,他们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了希望、有了保障,他们称我们中国医疗队是他们的‘保护神’!”

转眼一年半时间,中国医疗队在几内亚的日子让19位北京友谊医院的医务人员格外感到难舍。与“埃博拉”的一场生死持久战,不仅没有吓倒他们,反而与这个国家、这片土地发生了特殊感情——

想想刚来时这里“埃博拉”疫情正烈,现在虽未消灭但已渐趋尾声。我们已没有了初来时的惶惶不安,习惯了在疫区坦然的生活。没有了初来几内亚的陌生与新奇,渐渐地习惯了援非的生活。这里依旧落后脏乱,但我们却开始欣赏当地人们的乐观与无忧。一片小小的空地,甚至是在车辆穿梭的街头,年轻人们也能忘我的追逐他们喜爱的足球;一点音乐的节奏,就会有人扭动起来,哪怕是烈日下、大街旁,也无法阻挡他们内心对生活的激情。在当地人的眼里,中国人都是富翁,他们会向你要这要那,清凉油、食物乃至美元。这里人对中国人大都很友好,路上常有黑人用蹩脚的中文“你好,你好”的打招呼,也经常会见到我们就竖起大指说:“中国,好!”在这里生活能充分地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市中心最大的建筑议会大厦“人民宫”是中国60年代援建的;几内亚国家电视台“RTG”是中国援建的;中国承建的几内亚最大的水电站——凯乐塔水电站近期已经竣工发电,这完全改变了几内亚电力供应的格局;还有更多的难以胜数的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都是中国建设的……

队里的才子林海又拿起笔如此描述道。

队长王振常则有更多的感慨与自豪:他的医疗队一直坚持到世界卫生组织于2015年底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解除之日。“这可不容易啊!没有一个医疗队是经历这么长时间的,我们是唯一一支跟‘埃博拉’打了一年半持久战的医疗队,独一无二。几内亚总统亲自邀请我们医疗队员到‘人民宫’给我们授荣誉勋章,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是的,历史应当记下这个医疗队。

但,我们应该知道,有关抗击“埃博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王振常他们用肉盾牌与“埃博拉”厮杀正酣时,邻国塞拉利昂的疫情简直不可收拾!最惨烈的是塞拉利昂的医务人员,此刻几乎全军覆灭,而这中间的一半医生里,多数是到中国留过学的优秀医生……

塞拉利昂怎么啦?

同类推荐
  •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本书为绿色散文阅读丛书中的一本,为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散文新作合集,本册为全套书中的人物卷,书中用细腻的笔法描摹了作者在幼时及青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作者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的文章不胜枚举,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本丛书包括:1.《一枕河山》2.《蜜色黄昏》3.《水碗倒映整个天空》4.《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含辛茹苦》5.《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 欧美文学评论选(20世纪)

    欧美文学评论选(20世纪)

    《欧美文学评论选:古代至18世纪》是为高等院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提供的辅助教材。选文以对于欧美经典作家作品的评论为主,按照时代、国别和作家生年的顺序排列,分为三卷,第1卷为古代至18世纪,第2卷为19世纪,第3卷为20世纪。全书的着眼点在于为广大学生提高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的水平提供具体切实的参照。
  • 鲁迅的鼻子

    鲁迅的鼻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高价买草、有这样一位总经理、防盗绝招、我的朋友杨金远、吹牛的雅与俗、致北京交警一把手、我是这样变俗的、作序与穿超短裙、南湖公园、妈祖作证:钓鱼岛自古是我们的、春天的期待、我们的想象力有多大等。
  • 人生处处是青山

    人生处处是青山

    近两三年来,宁夏化工厂、宁夏水泥厂、青铜峡铝厂、大武口电厂、太西洗煤厂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工地,雨后春笋般的崛起了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高塔、广厦。它们雄姿勃勃,耸入云天,骄傲地展示着自身的价值,郑重地向人民报告着它们的建设者们——青年突击队的光辉业绩。
  • 安康诗词集成

    安康诗词集成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当代诗词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中华诗词学会启动了编辑出版发行《中华诗词文库》、《当代中华诗词集成》这两项浩大的工程,精选自1840年以来的优秀诗词作品,这是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繁荣诗词创作的重大举措。安康市诗词学会即从2013年开始着手这项工作,选入了178名作者近千首作品,分上下两卷,上卷为1840年至1949年9月30日期间的作品,下卷为1949年10月1日至2014年期间的作品,大体将1840年以来安康的的优秀诗词作品收录在内。
热门推荐
  • 淡定

    淡定

    每个人在命运面前都是那般渺小,面对沧海桑田的巨变,谁都无能为,既不能掌控,更不能预知祸福,既然如此不如保持一种淡定的心态,积极面对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只有这样才会少点烦恼,多点幸福。不管我们是谁,扮演着怎样的人生角色,都避免不了遭受各种各样的不幸。父母的离去,婚姻的破裂,事业上的失败,疾病的困扰……命运就是这样,在给予我们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会夹杂着凄风苦雨。人生充满变数,不要去过分地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在最失意的时候,要学会冷静,等时间来消除消极的情绪。在最得意的时候,要学会内敛和谦虚,修身养性才能有所作为。
  •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行邪皇

    五行邪皇

    “一个尿尿被电到穿越的男人,一个运气差到极点的屌丝,看他在修仙界如何装逼,如何搞笑,精彩尽在《五行邪皇》!”
  • 倾言盛夏

    倾言盛夏

    【一对一绝世宠文】有些人的一次就是一生。她,京华大学校花,工商管理系学霸。他,Y.G神秘的CEO,最年轻的匿名漫画家。那年盛夏,他求学归来,打算进军娱乐圈,却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她变成了他的私人助理。某日,某表哥问道:“真看上了?”“嗯!”言墨慵懒的语气里透着异常的坚定……“卿卿,要不要喝酸奶?”“卿卿,你要对我负责。”……对于言墨来说,这辈子最幸运的事莫过于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我回来了,你还是单身!
  • 佳人把盏问长安

    佳人把盏问长安

    民国初年,二十岁的姚长安嫁进曹公馆。新婚丈夫曹春霖因身患脏病,害得姚长安从新婚之夜起就苦守活寡!倔强的长安不甘心运命的安排,提出离婚,却遭到曹家和娘家的反对。春霖和长安各自离家出走。长安偶遇军阀卢懋琦以及年轻商人赵沐阳。两个帅浪的年轻男人都对长安一见倾心。长安陷入情网,深深不能自拔。军阀混战,曹家遭劫。在关键时刻,懋琦和长安拯救了曹家,赢得曹家族人的敬重!长安发誓,一定要让曹家振兴!她毅然选择和春霖经营珠宝生意!在经商方面,她和春霖历经艰辛困苦,在懋琦和沐阳的暗中帮助之下,终于创立曹氏珠宝品牌,打入欧洲市场!在感情方面,她周旋于春霖,懋琦和沐阳之间,倍受精致情感的虐炼。
  • 神州轶闻录系列:武林拾趣

    神州轶闻录系列:武林拾趣

    本书作者是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物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台湾《世界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轶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本书是神州轶闻录中的一本,生动披露鲜为人知的文豪文坛史事。
  • 义勇

    义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病娇请从良

    病娇请从良

    神经病君陌莫名其妙地重生了,打算和自家弟弟君凉同学好好培养感情,能不发疯就不发疯~君陌×君凉大森林×小安安萧哑×君邱排雷:1、陌神是女扮男装,谢谢。2、本文是披着病娇复仇皮的搞笑微虐超甜文。3、上帝视角4、本文三无(无文笔,无提纲,无存稿)5、作者学生,第一次正式写文。
  • 宠冠天下:将门商女

    宠冠天下:将门商女

    医学院博士生,意外穿越到架空时代。记忆时有时无,虽然贵为郡主,奈何身上秘密太多,只能蜗居在将军府做个受人欺负的私生女。只想安安稳稳赚点小钱,发点小财,有个院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奈何,一不小心,生意做大了,势力也渐涨了,一路披荆斩棘,站上人生巅峰。
  • 说话说到位

    说话说到位

    说话很难,难就难在说话太容易。这并不矛盾。薛维的话可以张嘴就来,骂人的话可以脱口而出,吹牛也用不着上税,实在自己一个人寂寞还可能自言自语。但在这人声鼎沸的世界里,让人们挑着听你的声音就不太容易了,再让人为你的话而鼓掌喝彩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使尽全力去喊未必让人震惊,一声叹息却让人心潮澎湃;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常有鼾声相伴、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指不定就能换来掌声雷动。看来说话确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