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上帝的创造,都会有晶莹的一面。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智。而如海子这般大智大勇大才之人,不耽于力,不止于心,不持于技,在洗碗水般的生活中,疯狂地思索、疯狂地写作的人绝无仅有。
时间之门慢慢合上,我的心好沉重,又觉得好缥缈。海子是一个诗歌英雄,一个神话。从春说到冬,从黄说到绿。他漂泊而短暂的一生,绘着一幅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图!他是一朵真正的百合,一朵叫“海子”的百合,他改变了世界的颜色,时间为之芬芳,世界为之芬芳!
2008年5月6日
)第六节 天地一根骨——太史公
一直以来对你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因你的存在让历史有血有肉而不再苍白,因你的存在让历史变得如此清晰而有了生的活力,也仅仅局限在欣赏你秉性的坚强。今天再读《报任安书》,渐觉得人间的所有正气和真气,所有的大气和骨气都聚集于此,令天地为之炫目。
此书信思路纵横开阔,气势跌宕起伏,言辞真切感人,后人评说:“慷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又直与《离骚》对垒。”这是好友任安要执行腰斩之际,而你自己受腐刑之后所写的血泪之书。
“姜尚五百年后有孔子,孔子五百年后至今无一人。”这就是你的抱负,你要做一个真正的史官,要做一个让历史复活的史官,这就是你的理想。你秉承父志,拿起了泰山般的史笔,用透彻的视角来书写历史,你用客观的史学家的观点来替李陵解释,而此时你的理想尚未实现,在历史长河中搏风击浪的你站在高处俯瞰历史,你忘记了家天下而刚愎自用的汉武帝的存在,你被打入死牢。
死寂而阴冷的监狱没有风,长发遮盖了你的眼神。“刑不上士大夫”这是你最熟悉的,你想效屈原而去,成就士大夫的英明。你站起来手扶铁槛,深邃的眼神让黑暗划出一道光亮,顿时电闪雷鸣,黑夜给了你一双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你想到了“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你一甩长发,坚定的眼神在燃烧着整个黑暗的天空。你毅然选择了苟活,选择了“就极刑而无愠色”的豪放。
向晚,当四周灰,白天已经远去,一切都无望地陷于黑暗的包围之中,一道惊雷闪烁,天空燃起了火烧云。你毅然执笔,惊天骇地。
被后人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诞生了,这部巨著成为历史的天空永远的一根骨。先生,你的正气你的真气,你的大气你的骨气,让历史的天空燃起了永久的火烧云,它孤独,然而超绝。像是对历史的一个微笑,也像是对历史的一个问候,既有理性的哲思,又有感性的情思,它使人性最美好的意义得以象征性的呈现,由是永远令人神往——
白云苍狗。当许许多多事在眼前幻变着经过,我心里也不禁说道:“是的,一朵火烧云就是一分火种,历史有此已足够!”
2009年10月12日
)第七节 敏感的庄子
庄子,一个天才卓绝而敏感聪明的智者,你压根就没想到要当什么哲学家、思想家甚至文学家。没有,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经世报国之志,你也不例外,只是在窃国者诸侯,窃钩者诛的春秋无义战的时代,你彻底地失望了。你无奈,你也彷徨,你也矛盾。敏感的你有了无端崖之辞,有了满纸荒唐之言。你的大鹏、你的蟪蛄、你的鼹鼠、你的螳臂、你的河伯、你的大大的栎树、大大的葫芦——在这些或大或小的世界里,你寄托着你的情思。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你用你持竿不顾的思想,鼓盆而歌的生死观讲述着一个个荒谬的故事,讲述着你的辛酸。别人都说你在避世,都说你提倡的是无为,那是他们没有读懂你啊,庄子!你的死就是生,你的鲲的沉潜化而为鹏的高飞,和儒家的“不知生焉知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何其相似!
是的,我敬重孔子,我却更喜欢你,喜欢你追求心灵自由的崇高境界,喜欢你用这样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假若说儒家是官府哄抬高的,那么庄子,你却凭着自己的魅力幽幽独放异彩。你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响彻寰宇。我深深知道,你并不是说不要树立功业,不要弘扬名声,而是说,我们要为做事而做事,不要为出名而做事;要为苍生而工作,不要为求官而工作。这又与儒家的“实至名归”一脉相承啊!
你把《逍遥游》放在首篇,而你却一点点不逍遥,你在尘世有着无限的凄楚和痛苦,你有着不尽的绝望和苦闷。追求自由是你终生的理想啊,庄子,我读懂了你!
庄子,因着你的敏感,所以在黑暗而浑浊的社会,你用血和泪追寻着自由之歌;也因着你的敏感,世人总误读你与儒家相悖,不怀经世报国之志甚至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只有用心走进你时,才会发现你彻心彻肺的疼痛,声嘶力竭的呐喊,只是因为你爱这个世界太甚!
今天,我再次读着您,深深地爱着您——
)第八节 千古不朽祭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那是在少年时期的一个懵懂之夏,幽幽朗诵,内心泛起一丝莫名的悸痛。课上看着老师神情严肃地讲解《正气歌》,年少无知的自己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现在我已为人师,读着《指南录后序》,一个不朽的生命,穿越七百年的隧道顶立着,令我的心开始狂跳不已。
他出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当“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时,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不爱其身,毅然奔赴敌营。
在敌营的斗争,逃亡的九死一生,后在五坡岭被执,押往北营,他明白舍生取义,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笔,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路上他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
于是,他就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在元军大营中,留梦炎,就是元人打出的第一张“王牌”。天祥转过身去,只给他一个冷背。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所谓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岂知这种“奶”里缺乏钙质,他们的骨头永远不得发育。此辈精神侏儒,哪里识得文天祥的“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哪里配闻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九岁的小皇帝赵显是元军派来劝降的第二张王牌,无效之后,接着又是忽必烈们,看看这些说辞:“整个江山都已姓元不姓宋了,你一个文天祥,还倔强个什么?”这当口,只要文天祥的膝盖稍微那么一弯,立马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奈何,奈何他的膝盖天生就不会向敌人弯曲。恼羞成怒的元人歇斯底里地狂吼:“文天祥!你一味想死,我偏不叫你就死!我要囚禁你,让你求死不能,求生不得!”
漫长的囚禁生涯就这样开始了。身陷囹圄,他受尽折磨,但始终信念不改。“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句誓言表明了他对南宋王朝坚如磐石的忠心。虽王朝已易姓,文天祥深深痛苦而失望;但“城郭人民半已非”这份无尽绵长的心痛,永远充斥着他的心间。
公元1281年夏末的一个晚上。那天,牢房里苦热难耐,天祥无法入睡,他翻身坐起,点起案上的油灯,信手抽出几篇诗稿吟哦。渐渐地,他忘记了酷热,忘记了弥漫在周围的恶气浊气,仿佛又回到了“夜夜梦伊吕”的少年时代,又成了青年及第、雄心万丈的状元郎,又在上书直谏、痛斥奸佞,倡言改革,又在洒血攘袂,出生入死,慷慨悲歌……这时,天空中亮起了金鞭形的闪电,随后又传来了隐隐的雷声,天祥的心旌突然分外摇动起来。他一跃而起,摊开纸墨,提起笔,悬腕直书: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啊啊,古今的无穷雄文宝典,在这儿都要黯然失色。这不是寻常诗文,这是中华民族的慷慨呼啸。民族精魂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常常要推出一些人来为社会立言。有时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艰”,有时它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而益显其明;前朝仁人因了这支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而脊梁愈挺。
他怀揣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文字从容就义。七百年的历史,《正气歌》成为镶嵌在天空永远的文字。
天祥的字“文山”,今天也成了山冈的名字,可谓山人合一。今天再读《正气歌》,再读《指南录后序》,胸中竖起的是一座山岳,是一种激荡不已电闪雷鸣的呼啸。
文天祥以君降臣不降的信条和不肯搁置的生命擎起了一座山峰,那是一座南宋王朝许多人无法企及的精神珠峰!那也是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他竖起的一根立柱,是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
2012年2月14日
)第九节 心中偏爱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说:“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读到这儿,我不禁十万分的神往,好想和林先生击掌会心一笑。由古至今,令人崇敬赞叹的人物何其多,但让人从内心生发出喜爱亲近的人,何其之少!
初接触苏轼,是因为他的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当时就被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的豪迈所折服,心想这一定是一位满腹才情却历尽人世沧桑,阅尽人生百味的大文豪!
后来,读到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才触摸到他的心灵深处的颤动。“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尘满面,鬓如霜……”是这位才子独守的凄凉。
原来侠骨从来都不缺少柔肠,沧桑是因袭着血气方刚的悲壮!
黄州给了苏轼惊喜和震动,苏轼也让历史记住了黄州,而“乌台诗案”却为二者扯上了一根线,这线说不清是红色还是灰色,但我们却因此而领略更多苏轼的情怀,虽然这其中凸显着许多的苍凉。
他太出色、太响亮,而封建的中国不多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却保持着嫉妒贤能的惯性,所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口口相传、代代怀念;所以诸葛先生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所以唐太宗和魏征被传为千古佳话……
苏东坡因诗被舒禀、李定、李宜之和沈括等人告发而遭官府逮捕。苏东坡开始很不在意。有人偷偷告诉他,他的诗被检举揭发了,他先是一怔,后来还潇洒地说,“看来我的诗给皇帝看到是不用犯愁了”。随着事态的发展,风声越来越紧。1076年7月28日,朝廷派人到湖州州衙来逮捕苏东坡,他事先得到风声,立即不知所措。文人终究是文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从气势汹汹的样子看,估计会处死。他害怕了,躲在后屋里不敢出来。后来还是躲不过,终“被差人用绳子捆扎了”,“像驱赶鸡犬一样上路了。家人赶来,号啕大哭,湖州城的市民也在路边流泪”。
余秋雨以极其沉重、哀怜、惋惜和深爱的心情说:“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走来。苏东坡被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读到这儿,我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涌了出来,在余秋雨书页的空白处凄然写上,“我的心在滴血滴血——”。
苏东坡曾经活得那样洒脱而快活,他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曾经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了朋友活着。而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苏轼在黄州寄出的一封封致友人的书信也没有丝毫的回音。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他在黄州作了深刻的极其真诚的自我剖析,这种剖析使他大彻大悟使他更显成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这是秋雨先生对成熟的理解,也是对苏轼黄州洗礼之后的一种深刻的解读和敬仰!对于成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时候我们甚至认为成熟未必是一件可喜的事儿,而我却认为在成熟的背后依然保持着一份真、一份美、一份可爱是分外令人欣慰的,而苏轼恰好就是这样的典型。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是后人给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完美总结,而一位诗人的思想是经得起任何妒忌和波折的,愈波折愈硬朗,愈沧桑愈厚重。
读苏轼,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份深刻,体会到一种思想上的坚硬和执著,读出他性情中的侠骨柔肠,读出他的血气方刚,体会他的沧桑,体会他的悲壮……姑且以三苏祠之一联作为我心中对他总的评价吧:
公本不羁才,恨当年知遇难逢,浪迹黄州惠州儋州杭州,销磨许多经济;
我生频吊古,叹此日名流空望,游心诗集文集词集赋集,越发无限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