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1100000005

第5章 香莲

纪实文学

山不太高,但凸起得青绿丰满;河不太宽,但清澈得透明而又蜿蜒。蜿蜒到远处的沟缝里,便隐含着无限的诱惑,好像成熟女人胸部那美不胜言的凹陷。

香莲,此时坐在门前的矮凳上,用一副圆圆的竹撑子把一块细白布绷紧,然后就在上面一针一线地绣花。她不绣鸳鸯戏水,也不绣喜鹊登梅,她绣的是荷塘里的并蒂红莲。她从小就喜欢莲花,名字也叫香莲。她出生那年,父母是看门前池塘里盛开的莲花而给她取的这个名字。待到香莲深闺长成,果然人如其名,出落得亭亭玉立,肤如凝脂,十分娇艳可人,是远近出名的美人儿。

在核桃树的浓荫底下,香莲久久地注视着池塘里的莲花,一只绿色的蜻蜓轻盈地在一朵盛开的红莲前上下翻飞,欲飞又还。终于,它落在了莲花上,细长的屁股却一翘一翘的。香莲禁不住嫣然一笑,脸颊上立刻就显现出两个浅浅的酒窝。香莲就地取材,她要用写实的风格,把红的花、绿的叶和发亮的蜻蜓一起绣到雪白的绣花布上。虽说她绣不出蜻蜓不住翘动的身体,但只要绣出它的轻盈,也就算十分生动了。

哥哥从生产队收工回来,一看见妹妹坐在门前一副招惹人的模样就来气儿。农村人最见不得女人倚门而立的样子。于是就黑着脸训斥道:“做针线活不正儿八经在屋里做,坐在门外干什么?”香莲一见哥哥那不中看的脸,立即就收起一对好看的酒窝,一转身把个脊背正对着哥哥,仍旧不理不睬地勾着头绣她的红莲。母亲听到儿子的吼声,急忙在老蓝布围裙上蹭着湿淋淋的双手走出来数落道:“她坐那儿咋啦?碍着你啥事啦!我看你就是不待见你妹子,她在家吃你一碗饭心里就下不去?”儿子愤怒地刚说了个“你”字,见自己的老婆又是摆手又是挤眼的,只好长叹一声:“都是让你给惯的!”说完便荷锄进到院子里不吱声了。

要说这香莲也真让全家人伤透了脑筋。父亲去世得早,打小母亲就娇惯着她,好吃好喝好穿养活着,还不让下地干活。家里穷得叮当响,只靠“鸡屁股银行”换点儿油盐。一个妇女一年可挣两千多个工分,但老娘愣是由着她不参加集体劳动,整天穿得花里胡哨的不是走街串巷赶集,就是在家里做针线活。香莲不但模样长得俏,而且还心灵手巧,针线活做得是百里挑一,远村近舍没有哪个姑娘媳妇能比得上。特别是香莲纳的鞋底和做出的黑灯芯绒方口布鞋,真是周周正正,有模有样,跟街上供销社商店里卖的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但话又说回来,针线活再好既不当吃也不当喝,农村人只要身不露皮、脚不露趾就行,整天泥里水里,就是有好衣好鞋也没有好穿戴,更何况眼下连肚子也填不饱,哪里来那么多穷讲究!

这些还都是小事,更可气的是香莲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也不知错了哪根筋,非要把她许配给邻村一户姓徐的人家。香莲又哭又闹死活不从,但老娘贪图徐家的三间大瓦房,一意孤行,硬着心肠看着徐家用一辆张着席棚的牛车把女儿娶了过去。香莲看似柔弱,实则内存刚强,临出嫁的前天晚上,她偷偷地把贴身的上下衣服,用针线密匝匝地缝在了一起。新婚之夜,在她的奋力反抗下,新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折腾了一宿也没有把她的裤子扒下来。好不容易挨过三天回门,她就再也不登婆家的门了。害得媒人和新女婿三天两头往家里跑,又是说和又是苦苦哀求,但香莲不为所动,坚决不到徐家生活。出了这等丑事,十里八乡传得沸沸扬扬,村里人也指指戳戳,说短道长,弄得全家人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接下来,香莲又提出了离婚。婆家在鸡飞蛋打的情况下,为争一口气,坚决不同意离婚。公社管离婚的干部老是磨磨唧唧,调解了一次又一次,总也调解不成。每次到公社去调解,人们便闻风而动,像看猴戏一样撵着看。新中国成立才十来多年,离婚在人们眼中是件极丑陋的事,人们说是去看离婚,实际看什么不言自明,还有围观的人们起哄说的那些话,更是下流无耻可恶至极!但香莲却不管不顾,依然一次次地去公社要求离婚。徐家人抱定烂麻绳也要沤过铁曲链的决心,就是不离,还到处散布香莲作风不正,已经和人好上了的谣言。

无独有偶,这时又传来了公社管离婚的干部也要同自己的老婆离婚的消息。好像要印证这一传说一样,那干部还时不时地骑着锃光瓦亮的永久牌自行车到村子里来,也不知道有什么公干,一来就到支书家里,掏出四两粮票两毛钱落脚吃饭。香莲一听说公社干部到村,便慌张地前去相见,说是去要求尽快离婚,其中还有其他什么含义,谁也说不清楚。那干部穿着外贴四个兜的蓝卡其上衣,左胸前的小兜子里插着两支带“鼻子”的钢笔,胡须剃得溜净,满面放着红光。一见到香莲便热情异常,连连让座。香莲也不坐,只是倚着门框,两颊飞满红云说她离婚的事。那干部一边打着哈哈,一边笑容可掬地说:“别急别急,再调调,再调调。”香莲哀怨地说:“还别急呢,都两年多了,你能把人熬死!”那干部就撇着腔说:“离婚是件大事,不能马虎,真要夫妻没有感情了,而且分居多年,政府是会准许你们离婚的。”看着香莲不满意的表情,他趁机又用商量的口气说:“你要是还有啥想法,隔天你到公社去,咱们再详细谈谈?”香莲说:“行。”

第二天,香莲就收拾得干净利落地去了公社,下半晌才回到家来,具体谈得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于是,人们就猜想又传说的,把她哥哥气得牙根直痒痒。

不过,最终徐家还是妥协了,毕竟就这样耗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数年坚持耗尽的不仅是香莲的青春,徐家也同样备受煎熬。眼看着儿子年龄越来越大,再这样无谓地耽误下去,要想再娶就不那么容易了。香莲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那张渴望已久的离婚证书。当公社管离婚的干部在离婚证书上盖上大红印章,斯斯文文地从骑缝线上把下半截离婚证书扯下来时,香莲掩住自己狂跳的心,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过了霜降,农事已毕,赶集的人越来越多,街市开始熙攘起来。这天,香莲也精心梳洗打扮了一番,随着人们到街上去赶集。先看了供销社的布匹商店,又进到百货商店,顺便浏览了街面上的小摊小贩,正欲折身走进一家街中心的缝纫店时,突然莫名其妙地被挤进了汹涌的人群,任她怎么挣扎也难以脱逃。身前身后的十几个年轻人,紧贴着她的身体大呼小叫,明明是他们在故意制造拥挤,却又大声嚷嚷着:“挤啥哩,挤啥哩,看把我的筐子都挤扁了!”一边趁势用手在她的奶子上、后臀部不停地抓挠。香莲只觉得自己就快要窒息了,却无能为力,只能像一叶扁舟在人流中忽东忽西地漂移。特别令她难以忍受的是紧贴在她身后的一个男人,把她的脊梁都捂出汗来了,却仍用一只手高高地举着一个筐遮住半个脸,煞有介事地大呼小叫,推波助澜。村里去赶集的人实在看不下去,就冲进人群抓住香莲的一只胳膊生生把她强拽了出来。好心的叔伯禁不住劝她:“女子家家的,没事来街上瞎逛啥?”谁知满脸汗水的香莲并不领情,白了他一眼,恼道:“你管我来街上干啥哩!”受戗的叔伯只好自埋自怨:“好好好,算我多话行不行!”

俗话说,女大不中留。自打发生了这件事后,香莲的老母亲有了赶紧把女儿嫁出去的想法。但是看了很多家,香莲依旧推三阻四,不是说人长得太黑,就是嫌家里太穷,填房有孩子的誓死不嫁,反正总是没有如意的,出嫁的事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耽搁了下来。门前池塘里的荷叶绿了又枯,枯了又绿;灼灼的莲花红了又谢,谢了又开,眼见得细细的纹路悄悄地爬上了香莲的眼角。核桃树下依旧坐着香莲,她依旧是不急不忙,面含笑意,深情地凝望着碧绿的池塘、清澈的小河和蜿蜒到远处的沟壑。已经年迈的母亲看着女儿的样子,不住地伤心垂泪:我的娇娇女儿啊,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庄户人家的门儿不愿进,有工作的又找不到,长此下去在家里扎老女坟不成!

直到有一天,一个在白水市工作的亲戚回来探亲,听了香莲母亲的哭诉,便试试摸摸地说:“白水市一家大企业里有一个人,先前曾经是北京一家大报社里的总编,因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这里烧锅炉,早已妻离子散,现今一个人生活,绝对是个好人。就是岁数比香莲大许多,而且又是个右派,不知道合不合适?”香莲的母亲大睁着昏花的老眼,无从应答。在一旁静听的香莲想了想说:“行,先见见人再说吧。”第二天香莲就打点行装,随着那亲戚去了白水城。

谁知,这一看竟成了香莲的一世姻缘。也许是右派分子虽历经磨难却气度不凡的样子,抑或是他挥动大锨时仍蕴含着知识分子的斯文打动了香莲,反正一见面香莲没有意见。于是,俩人就在单位草草举行了个简单的仪式,娘家也没有人送,仅仅置办一桌酒席,请锅炉班里的几个工友喝了一场酒,就算结婚了。

婚后夫唱妇随,相敬如宾,锅炉工充满汗渍和煤灰的工作服有人及时洗涤,下班回来就有热饭菜,一间十几平方米的住室收拾得干净整洁,日子过得倒也充实甜蜜。家里人既把个包袱甩了出去,又觉得香莲找个又老又有政治问题的右派,也不算啥光彩事,平素便极少往来。村里人反倒认为,这桩婚事虽说不上十分完美,但香莲毕竟是跳出了庄户门,在大城市生活,再不吃黑面窝窝头了,倒也算嫁得不错。从此,便没有了闲言碎语乱磕牙。甚至,年轻人在生产队干活时闲抬杠,也都以香莲为榜样,反唇相讥对方“你恁中,你咋不跟人家香莲一样,去吃那掰掰泡泡(白馍掰成块泡在稀饭碗里吃)哩?”

原以为,事情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不承想没过两年,竟然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政治巨变。香莲的丈夫被平反昭雪,马上调回北京原单位工作。一时间全家人欢喜不尽,一齐搭车到白水市去送行。看着市委宣传部欢送的热烈场面,香莲母亲喜极而泣,拉着女儿的手有诉不尽的牵挂,说不完的叮嘱。她的哥哥只是机械地搀着老娘,木呆呆站在一旁。一声汽笛,车轮铿锵,随着列车的渐渐离去,母亲对女儿绵绵不尽的思念也被带向了远方。

2010年11月29日

于梨园

同类推荐
  • 一茬一茬的月光

    一茬一茬的月光

    月光也是冰凉的啊,它穿越时空,一层一层地落在尘埃之上,落在我和父亲身后的路上。
  • 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

    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

    华夏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本书旨在普及国民的文学常识,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文学素养、增加国学知识,系统地汇编了课本内外的文学常识,从上古时代的神话到先秦诸子散文,从两汉辞赋到魏晋风骨,从大唐盛世到元代戏曲、杂剧和明清小说,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在扩展阅读的同时,又可作为辅助国学学习。
  •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是当代著名作家朱鸿的一部关于关中和西安的历史文化散文集,2009年2月由三秦出版社隆重推出。全书约20万字,共收录36篇文章,分为两辑,其一是《关中踏梦》,其二是《长安论》。
  • 小小说纵横谈(增订本)

    小小说纵横谈(增订本)

    小小说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是门户鼎立的小说四家族。但是,对小小说的关注和重视,是显然相对不够甚至欠缺的。对此,有茅盾先生1959年赞扬“一鸣惊人的小小说”的启迪,本书就对已引人注目的文学体裁——小小说的内部规律和外部关系,作了认真的追溯源流,考察中外,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概括和总结,对小小说在小说形态上新体例的形成,从比较中做了系统的论述,分类科学,见解精到,并选有古今中外小小说作品45篇作为附录,以供读者阅读时的比较研究。对这本开荒之作,著名学者李希凡作序说:“这大概还是小小说论著中的一个创举”。
  • 原乡

    原乡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本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杨素筠的一部书写藏族、羌族人文与风光的精品散文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漫步在嘉绒四季、故土嘉绒、云水之间、我听见记忆在生长。杨素筠用充满诗情的语言,描述了川西北阿坝州这片大地上神秘的部族传统、古老的石碉房、纯朴的当地人以及美丽的四季风光。杨素筠擅长把自己对故土的深爱之情,融入到她笔下的山水、乡村、民俗等中。本书文字清新,感情真挚,是一部书写藏族、羌族人文与风光的难得的精品之作。
热门推荐
  • 吏学指南

    吏学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撞破江湖

    撞破江湖

    前世叫娄非凡的他是不折不扣的屌丝一包宅男纸巾让他魂穿异界在这里,他是被人遗忘的二公子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他因一场婚姻,他遇上了一个壮丽而凶险的江湖......
  • 女王!快跑

    女王!快跑

    死缠烂打篇小末末:病人受伤多长时间了。夜魔王:从出生到现在。小末末:检查结果是什么。夜魔王:相思病!小末末:解铃还须系铃人。夜魔王:媳妇儿户口本在这,我们结婚吧!(期待脸!)宝宝篇某宝:妈咪我们不要爸爸了,爸爸不让我和你睡,我们私奔吧。私奔路上,夜魔王:来人,大的抓起来,小的送人。
  • 瑜拾柒

    瑜拾柒

    拾柒,十七,天使还是恶魔,希望还是毁灭,未完待续
  • 小说课

    小说课

    该书为散文随笔。由名家学者为大众撰写的一套介绍国内外文学和文化“大家”及其著作的导读性通识读物。讲述作家和作品的故事,帮助大众了解和汲取古今中外文学成果中的内涵和智慧。本选题采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语言力求浅显易懂,雅俗共赏,兼具通俗性与文学性,符合普通大众的文化需要。本书为著名作家毕飞宇对《红楼梦》、《水浒》、《项链》等作品的精到解读。
  • The Circus Boys in Dixie Land

    The Circus Boys in Dixie 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最强无良道人

    都市最强无良道人

    杜月生是个奇宝宝,年芳二十,在这个异能翻飞的世界,他竟然扯出了一条修仙的路子,让身为都市异能大佬的老爹老妈操碎了心,因为他修的仙简直太过无良,而他本人更是无良,一块板砖行天下,历尽风尘,在万千青春少男少女的诅咒中扬帆远航。
  • 偷闲庐诗话

    偷闲庐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历史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但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本书为你讲述中国历代帝王的故事。
  • 任正非:工程师要有一点商人的味道

    任正非:工程师要有一点商人的味道

    任正非认为,即使是身在工程师这个岗位,也要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