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1100000002

第2章 纪信故里考

散文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为了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争为历史名人考证身世,出巨资修建名人故里等工程。这样的争战此起彼伏,从炎帝故里之争到老子故里之争,再到曹雪芹、诸葛亮、李白、赵云故里之争,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得一塌糊涂。

近年来,关于纪信的故里之争又硝烟四起,四川西充、甘肃天水、山西赵城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时使人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其实,还有一些地方由于当地政府并没有炒热这一主题,或因地域狭小、知名度不高而未进入史学家的视线,亦不为世人所知晓。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纪家河就是一例。笔者从人文的角度出发,试对纪家河纪信故里之说进行粗浅的考证。

一、关于纪信

纪信(?—公元前204年),是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重要将领之一。《史记》和《汉书》对他都有记载,但均无对其出生地的记载。据《汉书》记载,“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纪信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由于史书均不载籍,这便成了后世的一个未解之谜。目前,最可能为纪信故里的地方是四川的西充县,另外,甘肃天水市和山西临汾地区的赵城镇也有可能是纪信的故里。

二、关于镇平纪家河和纪信墓

纪家河村位于镇平县城西北约19公里处,隶属于高丘镇。该村东依老虎山,西与东尖坡相望。芦苇河在村旁弯了一道漂亮的弯,然后从村西南一个金门锁钥的红砂岩壁形成的隘口飞泻而出。现在,纪家河村中早已无纪姓人家,代之以刘姓80余户300多人居住于此,所以当地人常以“家河”简称此村。据镇平县民政局历时十年编修的《镇平县地名志》记载:“明初,原纪姓临河居住,故名。清康熙年间,刘进忠一家由山西省洪洞县喷水河迁此居住,无纪姓,沿旧称。”由此可见,纪姓人是在明初,最迟不晚于明中期就在芦苇河边居住了。看一看镇平的历史,就知道此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值得相信。

镇平经历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官军同农民军之间、农民军同农民军之间互相攻伐,历时17年之久,使中原一带赤地千里,几无人烟。明初的“靖康之难”,南争北夺,使镇平人民遭受了数年蹂躏。明末,李自成带领农民军在宛属大地上进行了长达10年的战争,其间更兼灾疫频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全县有521户2943人,但到永乐十年(1412年)时,全县却只有461户3168人。时隔21年,全县却减少了80户,人口仅增加225人,可见“靖康之乱”对镇平乃至南阳人口的重创。到了清朝的顺治十四年(1657年),全县仅剩下可怜的257户1865人。在35年后的康熙年间,刘进忠一家才从山西洪洞县喷水河迁来。此地早已无纪姓人的存在,唯剩青山夕照,一湾清水潺潺流过,傍着高大的纪信墓诉说着无言的历史。

笔者追寻纪姓人最后的下落,村里一位80多岁的离休老人刘体仁先生说,他小时候听村上的老年人说起过,不知何年何月前,纪姓人家只剩下一个孤独老人无法生活,他只好到西山(马山口以西)的大山中去找他的另一族了,其间曾经回来到纪信墓祭祀过,从此再也没有了纪姓人的踪迹。

由此基本可以确定,从秦末到清康熙年间近二千年的岁月长河中,纪家河的纪姓人不可能在此地一直生存。

纪信墓位于纪家河村以北约1公里处。背倚东尖坡东麓延伸下来的一道山脊,面对老虎山的主峰,芦苇河从脚下环绕而过。整个墓区约18亩,右前方是一座后世修建的奶奶庙,墓址靠左后的位置是近年善男信女们集资修建的纪公庙。纪公庙内勉强可容三人站立,纪信的塑像头戴王冠,着黄袍,另有小鬼、判官和书童左右站立。门前的一堆碎石上斜躺着半截石碑残片,擦去泥土隐约可见其上书“镇邑显佑囗城隍纪公大……汉王刘邦两雄相争抗衡……荥阳汉王不能脱身公言囗……带士卒五百人出东门且曰……爵至惠帝时谓替王上死功莫……立碑以彰其灵惜坟墓前无……勅封镇邑显……皇运光绪二十……”字样。

历史上真正的纪信墓实际规模比较宏大,据刘满仁先生遗文的记载:墓高六七米,周长三十余米,墓前有明代所立碑记,两侧有石狮石猴,两石猴蹲于石柱之上。石柱高丈余,呈方柱形,前、内两侧各刻有对联,其内侧一联为:“史瘗梅岭 文殉燕山 纪公气踵娇女秀,孔曰成仁 孟云取义 将军堪称丑父风。”墓东南侧有一菩萨堂,小庙一间,乡人称之为奶奶庙。庙内有金神一座,左右有十八罗汉排列,塑像神情毕肖,端庄大方,一人一姿,各具神态。在1958年修建高丘水库时,纪信墓已遭到严重破坏,墓前的两个汉白玉石柱被拆去铺桥修路,整个墓区的建筑大都被破坏掉了。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纪信墓被彻底破坏,刘体仁老先生当时正值壮年,又是村里当时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之一,他在扼腕痛惜的同时,又为自己不能阻止这种疯狂的行为而自责。所以当墓刚一扒开,他便只身进入墓室察看。该墓为南北向,全部为青砖砌就,东西宽七尺,南北长八尺多。青砖在砌墓前均经过仔细打磨,所以砌工显得特别的好。每层砖的灰缝平直如细线,表面光净整洁。墓内有三副棺的遗迹,其他一概无存,他推测此墓乃为纪信的衣冠冢。至今已60多岁的刘体仁老先生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课外活动,老师让学生们到纪信墓去搬运青砖的情景。

三、纪信故里考

如前所述,西充、天水、赵城等地都在说自己是纪信的故乡,而且言之凿凿,那么就让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它们的依据,再作判断。

首先,四川西充认为: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全国后,便于第二年将纪信家乡从阆中分出,汉高祖御赐“安汉”,属充国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唐皇又将纪信家乡从南充市析出,新置西充县。后人立庙以祀。宋时,纪信被追封为“忠佑安汉公”。元时,纪信被封为“辅德显忠康济王”。明时,他被封为“忠烈侯”。宋果州太守杨济书刻“忠义之邦”四字于南充城西金泉山,但在具体地址上却有木角乡黄桷垭和紫岩乡纪公庙村以及关文镇扶龙村之说,且汉高祖御赐“安汉”并不见史载,不能使人信服。

西充在文化与经济联姻上做得十分到位,不惜斥巨资在市内修建了大规模的纪信广场。广场占地120亩,绿化景观面积40余亩,水面景观面积27亩。“纪信救主”群雕用4000余立方米青石,近30吨青铜和石料精刻而成,长95米,高9米。除此之外,更值得称赞的是,西充县人陈继泽有感于纪信以身救主、毅然赴死的英雄气概,于2006年12月出版了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汉将军纪信传奇》,为自己家乡的英雄讴歌。

但是,他们在一门心思叙说纪信是西充人的同时,不知道是否想过自古“蜀道难于上青天”。2000年前秦时的四川更是交通闭塞,路途险阻,乃一片蛮荒之地。纪信要想随刘邦起义造反,只有三条道可走:一是走旱路翻越大巴山自汉中、咸阳东进,越过黄河天险才能来到中原腹地刘邦的军中。二是沿水路顺长江而下,在荆襄一带越汉水北上,经宛、洛而到达刘邦帐下。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走这两条路何其难哉!三是在四月刘邦任汉王退守南郑的一个月中,纪信投入刘邦门下,但至五月汉王复从故道攻打雍王章邯时,仅一个月的时间,纪信就被提拔为将军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况且,早在前一年十二月的鸿门宴上,“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由史料可见,接应刘邦自霸上出逃的将领中就有纪信,显然,纪信跟随沛公是在汉王烧栈道入南郑之前,且已有些年月,是个老兵了。

其次,是甘肃天水市。天水城隍庙最初为成纪县衙治所,明初改为纪信祠。2004年,天水市在对城隍庙大殿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在大殿西面墙壁上发现了一组珍贵的明代壁画。以表现城隍出巡情景的这组壁画,面积约25平方米。从壁画上“天启五年三月初三□张登”的字样来看,这组壁画应该是明代的文化遗存,因而它也从一个侧面再次证明了天水城隍庙也就是纪信祠。其实这种论断步入了误区:一是天水市(原成纪县)虽然是与山西平阳郡(今临汾市)齐名的纪姓较大的郡望,但这里的许多家族都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来的,天水的纪姓亦应来自山西;二是天水城隍庙当时是成纪县衙,明初改为纪信祠,与当地纪姓人迁入天水的时间相符。人在迁移到遥远的外地时,为了不致数典忘祖,给本姓氏打上一个特别明显的社会标记,把皇封的先祖就地祭祀起来,应是人之常情。

最后再说说山西临汾的赵城。《辞源》纪信条下写道:“纪信,?—前204年,汉赵城人。”赵城又在哪里呢?《辞海》地理分册“赵城”条下云:“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西南……明宣德年间移治赵城镇。1954年与洪洞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改名洪洞县。”另外,纪姓的郡望是平阳郡。古代的平阳即今山西临汾西,恰与赵城在今洪洞县赵城镇西南的地理位置吻合。还有,李剑平在《中国神话人物辞典》中说纪信是成化人。成化在今洪洞县赵城镇东,与前述赵城的地理位置大致不差。

辨析至此,应当说,历史上的纪信是今山西临汾人比较靠谱。但在河南荥阳广武镇孝义堡重修的纪信庙碑刻中,却明确地镌刻着纪信为现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原纪国国都)人,可山东纪台镇方面截至目前承认并公开宣传的历史名人却只有公孙弘、东方朔、安致远三人,并没有纪信。

书归正传,最后该议一下河南镇平县纪家河是否为纪信的故乡了。其实,从以上论述中就可以看出事情的端倪:纪家河的纪姓人来自明初山西,和甘肃天水明初的纪姓移民改县衙为城隍庙祭祀自己的祖先的行为如出一辙,纪家河是纪信的故乡一说即不能成立。只不过纪家河人比天水的纪姓后人做得更好,他们不但建有纪信墓、纪信庙,还有一个城隍庙村,该村也有一座城隍庙。《镇平文史资料》中介绍:镇平城隍庙建于元朝世祖至元年间,当时的城隍供奉何人,民无考究。至明时,纪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纪家河后,认县城隍为同宗人纪信。每年农历三月初,纪家河男女群众来到县城,为城隍夫妇的塑像换衣帽鞋袜。由于城隍的神胎内安有机关,每当换衣帽时,城隍能站起相迎,以示礼仪。从天水、纪家河两地做法大致相同这点来看,当初的山西移民洒泪临行时,赵城纪家家族内可能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被迫迁徙出去的纪姓人家,不管到了全国何地居住,都要为纪信立庙祭祀。

由于镇平县城的城隍级别很高(一说镇平的城隍为都城隍,但不见籍考),邻县的南阳、南召、邓县、新野、内乡(含今西峡)信众,更有较远的平顶山鲁山、湖北省光化县等地的信众,都会在每年的三月中下旬镇平城隍庙会时前来朝拜,县城街道为之阻塞。

假设纪信真是纪家河村人,沛公经宛入关时“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匝”,迫南阳郡守投降,然后一路西行,攻析(今河南省西峡县)拔郦(今河南省内乡县),出武关直达咸阳,“所过毋得卤掠,秦民喜”。队伍正好从纪家河附近经过(镇平在秦时未设县治,故无战),倒还真给了纪信追随汉王打天下的绝佳机遇。不过,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可假设。

但是,有一点的确令人称奇:1990年前后,在距纪信墓西南不到200米的一个小山洼里,农民开山炸石时发现了一座古墓,因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当时并没有向上级文管部门报告。据在现场的人说,死者身穿盔甲,系一武将。盔甲的皮质部分和尸骨已完全腐朽,唯有铜质护心镜仍清晰可辨。随葬品被炸药炸得粉碎,人们并不去留意那些粗砂烂罐,唯记得墓内有汉朝的五铢钱。当地稍有文化的人就可以确定,这是一座真正的汉代古墓,可惜这些珍贵的地下文物早已不复存在。当然,不见实物也就无法研究推断该墓为何时的墓葬。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纪信主动替汉王赴死,义烈千秋,但西汉王朝建立之后,因纪信无传无籍,所以后人也看不到刘邦对纪信有何追封。《史记》和《汉书》对荥阳之战纪信替死过程的描述也仅有寥寥数语,一笔带过,给后人带来无尽的猜想和叹息。

行文至此,权将诗人徐钧悼念纪信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束:

诳楚言降乐受烹,

重围得脱汉基成。

论封无爵死无传,

幸有唐碑为发明。

2014年5月14日

于镇平梨园

同类推荐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茶话人生

    茶话人生

    茶, 是中国的特产,中国人喜欢喝茶。中国喝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俗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最重要的七件物品,茶就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国人对茶的看重。茶,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从日常饮食到养生保健、从品茶论道到以茶修身,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虽然日本也有茶道,但茶的真髓,从骨子里散发着中华文明的味道。
  • 大题小作

    大题小作

    内容正如书名《大题小作》所表达的意义,这是一本题目较为广大,言说较少的随笔集。正是作者主动采用了这种趋重就轻的,说大而言小的笔法,更显笔者论述之精辟。作者从文革到文学的跳跃式思维和不拘一格的阐述与表达,让我们看到一代大家的真实,同样也看到在世风日下的现在,同样是有人在思考,且是作着切肤而深刻的冷眼旁观式的理性思考。
  • 邹韬奋作品集(1935-1936)

    邹韬奋作品集(1935-1936)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并非完整的人物传记,而是重在介绍可供读者借鉴的大师成才之路;《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也不是普及大师们所掌握的艰深难懂的知识,而是描绘他们那令人景仰的品格风范。这是一位数学家写的一本散文集,讲述了12位科学与教育大师的真实而又鲜为人知的美丽人生。他们都是卓有贡献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今人正在享用他们的科学文化成果,应该认识并且走近他们。《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的主人公个个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却也曾经历坎坷。他们之中有作者的师长、朋友。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饱含深情,更兼美的文笔。文章写得感人肺腑,每篇故事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与普适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无论为人师者或莘莘学子,都将在阅读《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时获得乐趣与激励。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国的故事7:共和之国

    美国的故事7:共和之国

    毕蓝老师留美二十余年,从看到美国到看透美国,以细腻、真诚、幽默的文笔,自2010年起开始在博客上写美国,从“五月花号”开始写起,时至今日,依然持续更新中。网友评价她的美国史“简明而不简单,严谨而不严肃”。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来听毕蓝老师给你讲讲美国的故事……从1809年到1826年,从“第二次独立战争”到“门罗主义”,随着第一代“国父”们陆续离世,独立50年的美国将何去何从……
  • 风筝

    风筝

    孙学军,男,1970年出生,吉林四平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写作,相继在《作家》《诗刊》《星星》《诗歌》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诗歌、评论三百余篇(首)。近年致力于小说创作,有部分小说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选载。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供职于吉林省四平市公安局宣传处。每个周日的下午,彭宇的姥姥都要到小姨家去照顾小表弟木木。小姨是市中心医院的护士,平时倒班,赶上周日不倒班的时候,还要到社区诊所去做兼职。小姨父是交通局下属的道桥施工公司的技术员,一年四季跟着工程跑,很少有在家的时候,照顾孩子的事根本指不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脉纹师

    脉纹师

    痕星镇,小少年。吃饭喝水打杂赚钱,平淡的生活中暗藏杀机,少年能否全身而退劈出一线生机?你们与人交流算得了什么?而我却可以和动植物谈心说地。你们是脉纹师精通脉纹灵阵算得了什么?而我却能以身化道随心所欲。
  • 续传灯录

    续传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热血传奇之异世全职高手

    热血传奇之异世全职高手

    这是一个拿着木剑从边界村杀鸡开始的热血传奇。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哥写的不是书,是情怀。哥怀念的不是游戏,是哥回不去的青春和越走越远的兄弟。仅以此书怀念当初网吧抽烟包宿砍传奇的峥嵘岁月和随着传奇一起逝去的我的热血青春。我想再年轻一次。我想再砍一次传奇。
  • 仙国演义

    仙国演义

    林尘穿越到了仙源大陆,成了武国的唯一皇子,在这个世界上,仅仅靠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够,最强的、是整个仙国的力量!看林尘如何带领武国成为盛世王朝,成就千古一帝!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上次你说你叫啥来着?”“赵信。”“你跟我回咸阳,管吃管住管妞!”“去秦国搞毛?”“灭了六国呗!”“那你,我该怎么称呼?”“叫我阿政。我罩着你。”“可以,很溜。”……邯郸少年菊花信跟着基友阿政去了秦国。历史从而改写。当然,秦始皇还是那个秦始皇。“大秦却绝不可以二世而亡!”赵信发誓道。
  • 盖上南楼遮太阳

    盖上南楼遮太阳

    “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初次相见,他看着她说着这句话,她心中也有些动容,可这一切终究是幻梦。当梦醒,只有那一湾红水在流淌,流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