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66700000004

第4章 套在女人皮中的男人——爱德华·西奥多·盖因

据FBI的研究,如果连环杀手的母亲是霸道的,而且对孩子控制得十分严格,那么孩子就无法实现性别认同(对自己性别的正确认识)。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他在3岁左右时就可以识别出自己的性别,并且知道自己的性别是稳定的,有了正确的性别认同之后,儿童就会喜欢和同性儿童一起玩耍,会自然而然地遵从内在的性别角色要求来控制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自己的性别。

1957年11月16日,这天是星期六,一个名叫弗兰克的副警长像往年一样去参加家乡的猎鹿活动,这是弗兰克最喜欢的活动。那天的天气不错,镇上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这个活动。活动结束后,弗兰克便去看望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伯妮斯·沃顿是一家五金店的女主人,镇上的人会从这家店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务农工具等。弗兰克发现五金店不仅没有开门,而且还没有开灯。颇感意外的弗兰克打开了店门,当他进入房间时,发现地上有一摊血,一直延伸到后门。深感不妙的弗兰克立刻报警了。

警察赶到后,立刻对案发现场进行了勘查。警察通过并不混乱的现场推断出,这里应该没有发生过搏斗。后来,警察发现收银机不见了,于是就把这起案件定性为抢劫案。但弗兰克认为母亲凶多吉少,应该已经被害。弗兰克还告诉警察,他觉得一个名叫爱德华·西奥多·盖因的男子比较可疑。因为不久前,盖因曾到店里询问过防冻剂的价格,还再三询问弗兰克是否去参加猎鹿活动。弗兰克认为,那天盖因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买防冻剂,而是为了确认自己是否在猎鹿活动当天在店里。

这下,盖因就成了最有嫌疑的人。于是警方便包围了盖因居住的农场,并且从柴房进入到房间内。刚进入房间时,警察就觉得房梁上好像吊着一个东西。由于猎鹿活动刚结束,所以警察认为那可能是盖因猎获的猎物,但实际上盖因当天并未参加狩猎活动。当警察打开手电筒时,却发现吊着的是一具人的尸体,这具尸体明显被人专门处理过,没有头部,从阴部切开一直到胸部,内脏被掏干净了,看起来就好像一件人皮衣服。这具尸体就是弗兰克的母亲。

意识到不对头后,警察们立刻对盖因的家进行了地毯式的搜查。搜查的结果不仅让人震惊,更让人恶心,甚至已经超越了人类心理承受的极限。盖因的房间十分杂乱,还伴随着一股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当警方走进盖因的卧室后,看见了地狱般的可怖景象:盖因把死人的头骨作为装饰品镶嵌在床柱上。炉子上的平底锅上正放着一颗新鲜的心脏,应该是被害人沃顿夫人的。沃顿夫人的头颅则被装在一个麻布口袋里,不仅双眼紧闭,而且耳窝处已经被穿上了钩子。除了沃顿夫人被肢解的尸体之外,还有许多被精心处理过的尸体,眼前的景象更像是另类的行为艺术。

警察发现了一个怪异的汤碗,这个汤碗是用一个头盖骨的上半部分制作而成。除此之外,警察还发现了许多用人皮制作的家具和装饰物,例如灯罩、纸篓、座椅扶手等都是用人皮做的。当警察打开盖因的衣柜时,发现了一件用人皮做的大衣,胸前还有一副女性的乳腺。后来盖因交代说,他经常在夜晚穿着这件人皮大衣散步,并且还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女人。

当一名警察打开厨房门后,发现了一张人皮面具,并且认出这就是被害的玛丽·赫甘。玛丽是一位中年妇女,盖因是在普兰菲尔德酒吧认识她的。盖因之所以选择向玛丽下手,是因为玛丽与盖因已经过世的母亲长得十分相像,但两人的性格却南辕北辙。后来盖因就开枪打死了玛丽,并且把玛丽的尸体带回了农场。盖因曾经告诉过一个人,他杀死了一个人并且把尸体吊在家中。但对方根本不相信,认为盖因在吹牛皮,因为在人们的眼中,盖因是个性格温顺的老实人,根本不可能有胆子杀人。

就在警察还没有从震惊中缓过神儿来时,盖因回家了。当盖因看到家中的警察后,居然对警察说,他根本不知道五金店的命案。警察也没多说,直接把盖因铐走了。经过一番审讯后,盖因交代了自己杀死玛丽和沃顿夫人的事实。但是警察对盖因的这些交代根本就不满意,因为盖因的家中有许多人的尸体零件,而这些残尸显然不可能只是两个被害人的。可是盖因却说,他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都记不清楚了,因为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大多处于恍惚的精神状态。警察相信了盖因的解释,毕竟盖因的精神状态确实显得不正常。

相对于其他连环杀手,盖因所谋害的人数量很少,但是他所犯下的毁尸、食人和恋尸癖等罪行却引起了记者们的兴趣。盖因的案件经过报道后,立刻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且还激发了犯罪专家的兴趣,这些专家纷纷对盖因展开研究。盖因所居住的小镇也因此成为一个旅游胜地,许多对盖因案件感兴趣的人纷纷前来参观盖因的家,但镇上的人却觉得盖因的家是个魔窟,便一把火烧掉了盖因的家。

在当地,盖因有个外号,叫“老好人艾德”(盖因的小名叫艾德)。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盖因虽然行为有些怪异,但是却让人很放心,有许多家长甚至把孩子交给盖因看管,镇上的很多孩子也喜欢找盖因玩。盖因案件发生后,警察还特意去调查当地的孩子,询问他们是否遭受过盖因的威胁,或是盖因向他们做过奇怪的事情,但都遭到了否认。不过有的家长却说,他们曾听孩子说过,在盖因的家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面具和萎缩的头颅。不过当时家长并未重视,只认为这是小孩子的胡言乱语罢了,没承想居然是真的。

盖因在杀害玛丽和沃顿夫人之前,一直把尸体作为自己作案的对象,总是想着法子去盗墓。至于盖因后来为什么朝着活人下手,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死人已经无法满足盖因,所以盖因才选择朝活人下手。另一种说法认为,盖因从来没有想过杀人,他想要的只是尸体,但后来天气变冷了,挖掘尸体变得困难起来了,所以便只好杀死活人。

那么,盖因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这还得从盖因的幼年经历说起,在盖因的人生中有一个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人便是盖因的母亲奥古斯特。奥古斯特是个狂热的宗教信徒,对道德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并且让自己的孩子相信“女人就是魔鬼”,禁止孩子发生婚前性行为,如果一个女人值得你和她发生关系,那么她也适合结婚。后来奥古斯特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发誓,要终身保持处男的身份。对于母亲的这些教诲,盖因一直牢记在心,直到临死前还是一名处男。

父亲这个角色在盖因的生命中被大大弱化了,因为奥古斯塔告诉盖因,他的父亲乔治是个无用的人,是个失败的男人,无法为盖因创造美好的未来。但同时,父亲对于盖因来说也是个恐怖的存在,因为乔治会打他。有一次,盖因在外面受到了其他孩子的欺负,跑回家向父亲哭诉。父亲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痛打了盖因一顿。从那以后,盖因再也不信任父亲,并且把对父亲的这份依赖统统转嫁到母亲的身上,对母亲更加依赖。

奥古斯特认为城市中的人都是不道德的,便把家搬到了一个小镇上,为了保持孩子道德的纯洁性,奥古斯特把家安在了人烟稀少的一个农场之中。除此之外,奥古斯特还不让盖因和其他孩子玩耍。

盖因还有一个哥哥名叫亨利,亨利不仅比盖因大两岁,而且更有主见,对母亲的教育方式十分不满,甚至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亨利看来,盖因对母亲的那份过分依赖之情也是不正常的。亨利的这种反抗应该算得上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但却给盖因带来了不小的苦恼。在盖因的心中,母亲是不可侵犯的存在,而亨利则是疼爱他的哥哥。但是这两个人却发生了争执,盖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支持谁。

后来,盖因一家人所居住的农场附近的沼泽发生了一场大火,盖因和亨利都参与了救火,但亨利却意外死亡了。警方通过调查后认为,亨利的死不是一个意外,盖因应该负有责任。因为盖因在报警时告诉警察,他在扑灭大火后找不到亨利了。但当警察赶到后却发现盖因就停留在亨利的尸体旁。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后,警察排除了盖因的嫌疑。盖因虽然获得了无罪释放,但却遭到了镇上人们的怀疑,人们认为亨利就是被盖因杀死的,因为亨利触犯了奥古斯特的权威。

1940年,盖因的父亲乔治死了。奥古斯特告诉盖因,乔治是死于他的软弱,他死后一定会下地狱。实际上,乔治是因为肺炎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盖因开始打工贴补家用。盖因还做过为他人带小孩的工作,他对于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在盖因的心中,小孩子比较容易沟通。

1945年奥古斯特的死亡,让盖因彻底陷入了痛苦和孤独之中。在奥古斯特死后,盖因便把母亲的卧室和起居室都用木板封存起来,保持着母亲生前的模样。在警察因为沃顿夫人的死调查盖因的家时,就发现了这个被木板钉起来的房间。警察本以为能从这里发现更多尸体,但当警察把木板去掉后,却被眼前一尘不染的景象震惊了,因为眼前的屋子和盖因的房间比起来真是云泥之别。

奥古斯特是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而且非常霸道,强制要求孩子像她一样生活。所以当奥古斯特去世后,盖因首先感觉到的是解脱,因为再也不会有人管他了。但是盖因很快就变得无所适从了,因为他从小被母亲禁止接触外人,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显得十分笨拙。不过盖因不久就找到了感情的寄托,那就是读书。

因为母亲的关系,盖因从小就不善于和他人交往,在学校也是个孤独的存在。当母亲发现盖因或亨利有新的朋友时,就会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于是盖因就开始从读书中寻找安慰,但盖因只对两类书籍有兴趣,即人体解剖和德国纳粹的人体试验。在母亲去世后,盖因又喜欢上了一类书籍,即盗墓方面的。

有了理论指导后,盖因就想付诸实际行动了。但是在试验开始之前,他还得去寻找一些材料,也就是尸体。于是盖因开始了盗墓,寻找令自己满意的尸体。盖因选择的第一块墓地就是母亲奥古斯特的,盖因把母亲的尸体从墓穴中挖出来,并放在了家中。之后,盖因开始在各处寻找目标,但是他只对一些特定的墓地下手,死者是中年妇女,而且得是新鲜的尸体。盖因交代过,他曾经在墓地旁边手淫过,但却不会和尸体发生性关系,因为盖因觉得那些尸体很臭。

盖因为了能找到新鲜的尸体,还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因为报纸上有时会刊登讣告,通过讣告盖因就可以得知哪里有新鲜的尸体。据说有一次,盖因还邀请了一位邻居一同前去,但那位邻居是一个智障。盖因的这种行为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沃顿夫人案件之后,盖因的种种行迹才被暴露。

【犯罪心理分析】

盖因为什么对中年女性的尸体如此着迷?他为什么要做一件人皮大衣以及人皮面具?对于盖因这些匪夷所思的行为,FBI犯罪心理专家给出了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盖因自己想变成一个女性。盖因曾经想做变性手术,但因为价格昂贵,再加上风险比较大,所以盖因便只能用“真材实料”来把自己伪装成一位女性。据FBI的研究,如果连环杀手的母亲是霸道的,而且对孩子控制得十分严格,那么孩子就无法实现性别认同(对自己性别的正确认识)。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他在3岁左右时就可以识别出自己的性别,并且知道自己的性别是稳定的,有了正确的性别认同之后,儿童就会喜欢和同性儿童一起玩耍,会自然而然地遵从内在的性别角色要求来控制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自己的性别。盖因是个男性,但是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女性在他心目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他会对自己的男性角色感到厌恶和愤怒。所以当盖因穿上人皮大衣后,就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名女性,从而获得一种心理满足。

在盖因被捕以后,警察很快就取得了他的信任,他诚实地交代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告诉警方那些人皮制品的各种用法。盖因极力否认他曾与尸体性交。他穿上了人皮大衣,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一名女性。盖因表示,每当月圆之夜时,他就会穿上人皮大衣,戴上人皮面具,然后敲着人皮鼓。对于这种行为,盖因认为是放纵的。

第二种说法是盖因在用这种方式怀念母亲。每当盖因穿上人皮大衣后,就会觉得母亲好像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他可以继续依赖母亲,他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复制了一个母亲。当然,这种想法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接受的。在审讯过程中,盖因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却表现得像个孩子,尤其是他对母亲的依赖,让警方更加觉得盖因的心智是不成熟的。盖因表示,他之所以会杀掉玛丽和沃顿夫人,是因为这两个人和母亲长得很相像。但是盖因也表示,虽然她们很像母亲,但在他的心目中,母亲是最特别的,没有人能取代。每当警方提到盖因的母亲时,盖因就会表现得很伤心,有时甚至会哭泣。

最终盖因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在精神病院,盖因被评为模范病人,他不仅很喜欢医院安排给自己的手工劳动,而且每次都能超额完成。当医生发现盖因对无线电报十分有兴趣后,就向医院申请,让盖因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购买了一台无线电报机。最终盖因死于癌症,在死前,盖因表示如果他能出院,一定会去环游世界。盖因死后被安葬在自己母亲墓地的后面,这样他就可以永远和母亲在一起了。

对于盖因的种种恐怖和怪异的行为,专家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专家认为,盖因并不是性虐待狂,而是个性掠夺者。盖因的杀人行为并不是杀人欲望引起的,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或许这也是他相对其他连环杀手杀人数量少的原因所在。有不少连环杀手杀人时是为了寻求力量和控制权,但盖因显然并不是这样。盖因杀人和盗尸实际上就是在寻找不同的零件,然后用这些零件拼凑出一个母亲来,再把自己套进去,他就会变成奥古斯特。

在盖因的心目中,母亲奥古斯特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拥有绝对的权力。所以盖因想要变成女人,想要变成奥古斯特。在盖因的犯罪行为中,奥古斯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她改变对盖因的教育方式,那么或许盖因的人生就会变得不一样。据说,奥古斯特一直想要个女孩,因为她已经有一个儿子了,但是盖因仍然是个男孩。

不论怎么说,奥古斯特都是盖因生命中的唯一,是他的依赖,也是他的信仰,甚至在盖因的心目中,奥古斯特就是永生的。所以盖因才会不停地拼凑出一个奥古斯特,甚至想变成奥古斯特。

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盖因是憎恨奥古斯特的,这份憎恨就连盖因自己也没有发现。盖因之所以选择中年妇女以及和母亲相貌相似的玛丽和沃顿夫人下手,就是源于对母亲的憎恨。因为杀人和肢解尸体都是充满憎恨的行为。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著名犯罪心理学家约翰·道格拉斯在得知盖因的案件后,也进行了一番研究,最终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盖因的案子主要涉及了两起谋杀,从这两个谋杀场景中我注意到,虽然凶手把尸体移走了,但并未做出任何善后的行动,例如擦干净地板上的血迹,或是在杀人后藏起来。在沃顿夫人的被害现场,有许多血迹,这说明被害人已经当场死亡,但警方却并未发现尸体,那么凶手为什么移走尸体?通常的解释是,移走尸体可以避免警方的追查。但这种解释显然不适用于盖因的案件。如果凶手移走尸体是有其他原因,那么凶手很有可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最终盖因被诊断为慢性精神障碍。后来盖因便成为许多影视剧的原型人物,例如希区柯克的《惊魂记》、托马斯·哈里斯的《沉默的羔羊》等电影中的恐怖杀手的形象都取材于盖因。但不同的是,这些电影中的连环杀手一般是非常凶狠的形象,攻击性很强。但盖因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温和的老实人。

虽然奥古斯特应该为盖因的犯罪行为负责,但这也不能全怪在奥古斯特的身上。盖因的哥哥亨利虽然也接受了一样的教育,但他却可以及时地意识到盖因对母亲的依赖不对,并且反抗母亲的霸道。《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也是个对母亲十分依赖的人,他父亲在他出生前就不幸去世了,从此之后,对亚当·斯密的教养重担就完全落到了母亲玛格丽特的身上。亚当·斯密的性格和盖因也比较相似,都不善于人际交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甚至还有抑郁症的倾向。在母亲去世后,亚当·斯密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而无法自拔,他的健康状况也开始恶化,6年后便去世了。

同类推荐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 自控力(实操篇)

    自控力(实操篇)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Ph.D.),是斯坦福大学广获赞誉的心理学家。她结合心理学、神经学、经济学的新成果,在斯坦福大学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心理学课程,将《自控力科学》变成学生称之为“能够改变一生”的课程。基于该课程,她写作《自控力》,告诉人们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自控力为何如此重要。
  • 心理学中的智慧

    心理学中的智慧

    心理学是打开他人心理之门的一把钥匙,懂得心理学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能够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而不会唐突地贸然触犯他人。心理学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大家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体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利用。当然,我们不要求自己成为专业的心理学家,但是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了解别人,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使自己获得成功。
  • 实用心理学漫谈

    实用心理学漫谈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一书告诉人们,梦是愿望的满足,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在满足愿望的过程中,又会有一种审查机制,这种审查机制使得有些梦不能直接表达出来,需要通过伪装才能表达。或许是曲折的,间或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梦中的情景仿佛一幕现代派风格的荒诞剧或者一个最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一样。那么弗洛伊德具体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有什么样的梦例可以佐证?本书《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将一一为您解答。文聘元教授以简明流畅的语言来解读弗洛伊德的解梦大法。此外,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弗洛伊德及其思想,我们还附加了对弗洛伊德生平及其思想的简述,相信读者们读过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弗洛伊德关于梦的思想,也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梦。
热门推荐
  • 人笙后半生

    人笙后半生

    江笙从未想过嫁给他是一种幸福,不,是地狱。傅先生,我只求你放过我。从爸妈死去的那一刻起,她不过来就是一条被遗弃的“野狗”,连肚子里的孩子都被他喊“野种”,不过他还是如期娶她进傅家,如此,噩梦也来了……傅恒,你从来就不信我……孩子是你的。
  • 往后余生四季是你

    往后余生四季是你

    初见,她软声叫他七哥哥,明澈的双眸在他的心里留下了痕迹。那年,她七岁,他十二岁。后来,他一直站在她的身后,看着她,希望她一转头就可以见到他,知道那一年,她的18岁的成年生日宴上,她问他,寒哥哥喜欢什么样的女孩。那年,她十八岁,他二十三岁。他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跟着他大哥进了娱乐圈,看着她隐瞒自己是慕家人的身份,看着她在片场里跟男演员笑成一团,看着她挽着别的男人的手臂出现在新剧开拍仪式上,看着她,看着她...他化身Zephyr——她喜欢这条路,他陪她走。那年,她十九岁,他二十四岁。“嫁给我。”“好。”那年,她二十一岁,他二十六岁。现在是几点?是慕朝冬和季钧离的起点。
  • 妈咪快跑,爹地来了!

    妈咪快跑,爹地来了!

    产房里沈佳暖含恨生下一对龙凤胎,负气接受陌生男子的帮助,带着女儿从他的世界逃离。四年后——初次见面,小奶包对小正太冒着爱心眼:“帅葛葛,我想嫁给你,你可以娶我吗?”小正太腹黑的笑:“好,我可以娶你,但你要先跟我回家见未来的公公。”被美色诱惑的小奶包狂点头:“好呀!”看着未来的‘公公’,小奶包迷糊的眨着葡萄眼,“葛葛,这个公公和我妈咪手机里的男人好像呀!妈咪总是看着他哭,我问妈咪是不是这个人屎了她才哭的?妈咪说是!”闻言,向来淡漠衿贵的男人脸立即一黑,比吃了翔还难看……说他死了?看来需要‘身体力行’的向她证明他还活着的事实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英雄也无赖

    英雄也无赖

    叶寒,一个办丧事的小道士,一个无赖个性的人…他如何进入武者世界,成为强者。
  • 异世炼狱修罗

    异世炼狱修罗

    杀手修罗重异世重生,化身成龙.修罗完本大鬼新书仙擎,小小书童以一只灵虫,玩转修仙世界!一步步走上封仙之路.巨灵神,以力破仙!
  • 穿越之悠悠东逝水

    穿越之悠悠东逝水

    魔女与魔女不同,感情亦与感情不同,虽在它们都在同一条时间长河中悄然流过,最后却都归于宁静的大海,湮没在万千滴海水中...大海,就这样,在本书中代表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爱情谁不想拥有?只是魔女活的太久了,他们都活的太久了,生命中充斥了太多的功利与谎言,竟忘了爱情也有甜的一面。成为神,开心吗...还是,后悔了....这本就是无法挽回的事情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叶思芬说金瓶梅

    叶思芬说金瓶梅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 超次元遗迹

    超次元遗迹

    某年某月某日,人类某分之为了对抗外星文明研发出进化的遗迹超次元开始运作。无数少年少女陷入沉睡,强制拉入梦中类似游戏的世界。在那里他与她相遇了,曾作为同伴共同战斗,也曾作为敌人互相敌对。但是他与她感情却越来越复杂。
  • 墨染相思君知否

    墨染相思君知否

    陌忆清在小时候见到淳于染,就喜欢上了她想一直和他在一起,那怕他不喜欢自己,不管如何都要去尝试,喜欢就是喜欢了淳于染其实初见陌忆清,也是放在心上了,可他是太子,感情不由人,他只能远离她,但是还是谁也不能伤害他放在心底的小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