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46700000014

第14章 受活(14)

单眼说:“在受活待着倒是不遭辱,不遭辱可我二十九岁了,二十九了我连媳妇都找不到,你说我能不去吗。”

茅枝婆又到瘫媳妇家里了,说:

“你不能不去吗?”

瘫媳妇说:“不去我在受活穷死呀!”

茅枝婆说:“别忘了你是咋样瘫的呀,别忘了你是咋样来的受活庄。”

瘫媳妇说:“记住哩,就是记住我才不能不跟着上边的人出门呢。”

茅枝婆又去了十三岁的小儿麻痹家里了。

茅枝婆说:“孩娃才过了十三呀。”

人家爹娘说:“再长几年他的脚就穿不进瓶里啦。不小啦,该让他出门闯荡了。”

茅枝婆说:“不能拿着孩娃的缺残去让人看呀。”

人家爹娘说:“你不让人看这你让人看啥呀?”

茅枝婆就从小儿麻痹的家里出来了。庄子里是愈加的安静呢。西去的日头把满庄酷夏新生的树叶都照得红亮了,像树叶也会发光一样儿。庙客房在这日头的光亮里,静静坐落着,如了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一模样,有了年头了,有了岁数了,啥儿也不消去言说声张呢,就那么静静看着也就行呢。高老的苍柏树,把影子拖着铺在庄街上,将那亮堂的庄街染黑了半截儿。茅枝婆走路没有先前快捷了,没有先前快捷她却比先前瘸得更加鲜明哩。起原先,在脸上凝着的硬硬的冷黄疏淡了,变成了漂浮不定的灰,她像被人抽了筋骨样,软软地拄着她的拐杖走,慢慢地,拖着脚步,有一缕白发散在她的黄额上。到了庙客房的门口儿,立下来,望了望,她就进去了。

县长正在端着大茶杯子喝他的水,秘书正在叠着他帮县长洗的裤衩和褂子,叠着往县长的行李箱里装。县长说:“那裤衩让我收拾吧。”秘书说:“哪能呢,又不脏,就是做蒸馍的笼布也不脏。”县长就让秘书收拾了,一脸的安详和喜悦,望着秘书,像一个父亲看着他的孩娃长大了,能帮他干活了,可以坐在那儿悠悠闲闲指指派派孩娃了。县长喝着水,想起了啥儿样,回头瞟一眼正墙上挂着的那张他的像,又对秘书说:

“摘下来吧,不合适。”

秘书说:“留着吧,没啥儿不合适。”

县长说:“要留下来你把它往下挪一点,我咋能和人家并头齐肩呢。”

秘书就爬到那像下的桌子上,把县长的像摘下来,朝下挪了半筷儿高,使县长的头顶在毛主席像的肩膀上。秘书说:“这样行了吧。”县长看了看:“可以再往上挪一点。”秘书就又往上挪去了,让县长的像只比毛主席的像低出半头儿,才在那像的四角按着图钉儿。这当儿,茅枝婆出现在了庙客房正屋门口了,立在那,默言着,望着县长,没了十天前在梁上雪地见他时的那种不屑了,没了那种娘在儿娃面前的威严了。倒像有事要求了孩娃、又怕孩娃不应的一个可怜老人了,像怕孩娃会突然起身动手打她样,怯怯的,恹弱着,如若不是夹了拐杖就会倒下般。县长看见了茅枝婆,就像十天前茅枝婆起初看见了他,一脸的不屑不耐烦,也就依是坐在屋里桌边上,端着水杯子,并不喝,却又不言不动呢,只那么瞟着和盯着,像没有看见一模样。

“你真的要办那残人出演团?”

“是绝术表演团。明儿就走了,先到县城演,海报都让人在县里四处张贴了。”

“你要毁了受活庄儿呢。”

县长就笑了:

“毁啥呀,我让受活庄立马就家家盖楼瓦雪片哩,让所有的残缺人都有花不完的钱,过天堂的日子呢。”

茅枝婆说:

“你要不把受活人领走,我可以跪下给你磕个头。”

县长就笑了:

“我不欠人磕头。等我把列宁的遗体买回来,谁见我都会磕头呢。”

茅枝婆说:

“你把受活人留在庄落里,我可以把你的像挂在我家屋里正堂上,谁的像也不挂,就挂你柳县长一个人的像。还可以每天早晚都进香。”

县长又笑了,淡淡地说:“我知道你从让受活人入社[1]那天起,都想让受活人把你每天上香敬着哩,可你一辈子却最对不起受活人,没让受活人过上好日子。我和你不一样,我为受活人是不图人上香敬着哩。我不图名利呢。我就图受活人心里念我就行了。我知道你因为腿瘸,预报天气准,其实哩,你也可以到那团里演一个预报天气的啥儿节目哩,你去了,我让你每月拿那团里最多的钱,比别人多出一半、一倍也行呢。”

话到这,县长望着茅枝婆,就像望着他在规劝他的一个姑女儿,像他说的话,入了人的心肺了,能把人从那岸劝到这岸上,于是呢,脸上就漾荡了很厚很厚的红亮和快活。望着柳县长,茅枝婆不言声儿了,她像被县长在脸上掴了几个耳光样,忽然间脸上有了一满全的青紫色,像是她很想像十天前那样把她的拐杖在他面前舞起来,挥挥打打的,可她青紫着脸,真的要试着在他面前舞划她的拐杖时,她的身子却没有一早先的稳扎了,没等她把拐杖挪离脚地儿,突然的,突然突然的,她人就像一捆草样一冷猛地倒下了。不是像一根椽木样,一冷猛地重重倒下的,是像一捆草样飘飘无力地倒下了。倒下来,她就一脸不歇地抽搐和拧扭,嘴角上挂了白沫了,吐着白沫,还面对着天空嘶嘶哑哑地哭着只有她、只有受活人才能一明二晓地唤:

“是我对不起受活呀,我让受活人入社啦——是我对不起受活呀,我让受活人入社啦——”

茅枝婆像是有了羊角风。在庙客房门口的蛾儿看见外婆一捆草样倒下来,先还要往庙客房里跑,一脚踏进来,却又立马抽了回去了。往她家里跑去了。跑着大叫着:

“娘!娘!快点吧,快点吧,我婆不中啦——”

“快点吧,快点吧,我婆不中啦——”

庄人们就朝着庙客房这儿跑来了。菊梅和她的姑女们也都朝着庙客房这儿跑来了。整个受活都是了洪涝汪汪的脚步了。

絮言:

[1]入社:这是一个只有受活人才明白的历史用语的简称,是独属于受活的一段历史故事。

第五节 絮言——入社

说起来,几十年前的己丑牛年里,这个世界上发生了天大的事。茅枝婆那时候还年轻,也才二十七八岁。二十七八岁,她已经做了石匠多年的媳妇。做了媳妇,未及生养,因此水嫩秀润,腿虽有些瘸,可也没有瘸到哪里去,慢些走路没人能看出她是一个残疾人。她是几十年前,石匠到耙耧山里给人洗磨时从半道捡回的一个大姑娘。没人知道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饿得柴柴瘦瘦,死死昏昏。石匠从深山二十几里把她背回庄,喂了水,灌了汤,过几年她就做了他的媳妇了。那个年景里,耙耧人从外边背回一个女的就做了自己媳妇是常有的事,没有什么可以惊奇的。可惊奇的是,这个叫茅枝的姑娘,人不是庄稼人的样,穿的却是庄户人家的家常服,可又长到十七岁,还不会种庄稼,不会缝衣裳,倒能认识不少的字。她是被石匠从路边救活过来的,那时石匠单身过了三十一周岁,将近比她大了十五岁,是合该立马和她成亲结婚的,可石匠因为大,茅枝因为小,却没有很快成亲过日子。她就在他家和他分开着住,那么长久地分铺安顿着。安顿着,却又常常透出要离开受活、走出耙耧的心。她是人在受活,心在耙耧外的世界飘浮着。飘浮却又没有最终一横心离开受活庄,都以为是因为石匠一家对她的好,究其实,倒不完全是这样。她是从小跟着母亲和红军走了千里万里的人,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有一夜,她和母亲睡在山洞里,忽然母亲就被几个男的红军抓走了,天亮时,和另两个红军一道被枪毙在了一条河边上。她是三天后才知道母亲是被一个她常叫伯伯的红军团长枪毙的,知道了母亲和那另外两个一叔一伯的红军是叛徒,说一个团几个月来总甩不掉敌人的围追和堵截,都是母亲和那叔、那伯告的密。因为她是叛徒的女儿,即使三天在洞里没吃饭,也没有哪个红军叔啊、伯的敢去给她送上半碗汤。可是到了第四天,有个红军营长把她从洞里抱出来,给了她一碗汤、三个煮鸡蛋,说她娘不是叛徒,叛徒是另外几个人,也都已经枪毙了,队伍已经可以安全地甩掉敌人,和中央红军会师了。说她母亲已经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她是烈士的后代,革命的后代,因此就成了最小的红军女战士。

就跟着队伍从四川的哪儿辗转着往西北的方向去,一年又一年,她长出成人样儿,能持枪打仗时,部队一到西北,就在一场恶战中被打散了,姐妹们各自离散,流落他乡。在那些跟着队伍的年月里,她是在惊惊恐恐中长大的,敌人的枪声和枪毙母亲的枪声总在她的睡梦里砰砰砰地响,就在这外人不知的惊恐里,她说要走着,却又一天一天留在了受活庄。留下来,却又总不忘记着走。日间里闲下来,她总是要到山脉的梁道上,碰到从山外进来的路人就问人家许多事,问外面的世界怎样了,仗还在打着吗?日本人到了山东到了河南没?而路过的人,也是多半不能告诉什么给她的。她也就终于明白,耙耧山脉在世间的偏僻,就像一块平常的碎小石头,被遗落在一条漫长的沟谷间;像一蓬儿草,生长在一大片的林地样。路过梁道的人,也都是对世事知之甚少的耙耧人。又三年两年,就这么一晃过去了,外面世界上,有关日本人长短的消息,也是今天传过来,明天传过去,并没有什么的确凿和一定。但因此,受活人也就慢慢知道了,她是跟着队伍走过的人。可是走过了,也就走过了,心里有了伤,身上有了疤,腿瘸了,落根在受活这地方,是连心思也不能走远的。还有那偏僻,连一丝革命的确凿消息也没有的偏僻,也就成了她要走却又留下来的最好理由。似乎也就只好让日子把那些往事全都掩埋着。受活有种不完的地,有吃不完的粮,她也就日渐习惯着,会了种地,会了缝衣,成了庄稼人。石匠有一个七十三岁的老瘫娘,她是受活年龄最大的人,最知道受活的来龙与去脉,关于受活的起源与传说,都是出自她的口。茅枝每天和她在一起,是开口合口都称她为奶的。庄里有人说,你让茅枝给你叫娘嘛。她就说,你就别操闲心了,该让茅枝给我叫啥我心里清白呢。人又说,让你孩娃去把她睡了去。她就冷眼盯着那个规劝她的人,说闲了就歇歇你的嘴,心咋就不长到肚里呢。

庄人们就愈加敬着了石匠的娘。

可庄人们以为茅枝永生都不会和石匠结婚时,有年冬天他们成亲了。后来庄人们才知道,是那年冬天石匠的娘有了病,临终时抱着茅枝尽了劲儿哭,哭着和茅枝说了很多话,茅枝也哭着和她说了很多话。后来几十年都没人知道她们说了啥,可是到末了,茅枝就答应和石匠结婚成亲了。

答应了,石匠娘就安安详详死去了。

那一夜,她就和石匠合了铺。

那一年她虚岁十九,他已经快到三十五岁了。

就那么过活着,择日子埋了石匠的娘,石匠就不再出门去洗磨,日日夜夜地守在家,守着她,种着地。茅枝呢,虽还时常打听一些外面世界上的事,比如人家说,日本人到了九都了,她的脸上会有一些惊白色。人家说日本人从城里到了乡下要粮食,见了孩娃们还给孩娃发些洋糖吃,她就会有一脸的狐疑色。关于外面的风雨和枪枪炮炮的事,她虽依然热爱地打听着,却从不再说要离开受活走了的话。

她是真的成了一个受活的人。石匠去犁地时她就牵着牛。石匠割麦时她就在石匠身后捆麦捆。石匠发烧了,她就到村里寻姜找葱给他熬汤喝。和家家户户都一样,虽都是有瞎、有聋的残缺户,可却扎扎实实地种地收割,忙秋忙夏,到季里,家里的粮食吃不完,菜也吃不掉,日子过得殷实而富足。世外的事和受活人的日子遥遥相隔着,如相距了十万八千里。除了庄里人到几十里外的镇上赶集买些油盐,捎回来一些亦真亦假的战事消息外,受活是和外面世界遥遥相隔着。

就这么一天一天隔着过去了。

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

春夏秋冬地过去了。

过了己丑牛年到了庚寅虎年,照着民国的日子算,到了民国三十九年哩。就是那一年,那一年的秋天时,茅枝去几十里外的街上赶了一次集。先前庄里赶集都是男人的事,是那些圆全的男人和不盲不瘸的男人们,把各家要卖的杂物挑出去,把要买的物杂挑回来。

可是这年秋,落叶满地时,茅枝去自己家田头摘柿子,就远远看见从山下路上爬来了一个人,她就在那柿树上问:

“喂,你知道外面世界啥样吗?”

那人抬头望着她:

“啥子啥样啊?”

她说日本人打到哪儿啦?

那人就惊着说日本人早就回家啦,他们乙酉鸡年从民国三十几年的八月投降至今都又过了五年啦,眼下连民国都没啦,四邻八村都已经入了合作社了呢。

那样几句平淡的话,树下的人不会想到它将给树上的人带来怎样内心的波澜和惊奇,不会想到一个人的和一个村庄的历史将从此翻开新的一页。他走了,她在树上遥望着耙耧山脉以外那隅开阔之处,秋天的白云在天空淡淡飘动着,日光如水洗了般明明亮亮,大地与万物,都在这明亮中发生着奇异的变幻与流动。就是在这变幻与流动中,茅枝最后望了一眼那穿中山服的人的背影儿,她从柿树上下来回家了。

来日,她一早就往镇上去赶集。从受活到那叫柏树子街,来回有一百多里路。所以她是在鸡叫头遍就起床,鸡叫二遍就上路,鸡叫三遍时,她已经独自在山脉上走了十几里。

到鸡叫四遍时,就下了耙耧山。

同类推荐
  • 上天眷顾笨小孩

    上天眷顾笨小孩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微阅读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代表微阅读。等车时,习惯拿出手机看新闻;走路时,喜欢戴上耳机“听”小说;陪老婆逛街,看电子书打发等待的时间。如果有这些行为,那说明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阅读”的忠实执行者了。《上天眷顾笨小孩》为“微阅读1+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临川柴子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上天眷顾笨小孩》收录了《阴谋家》、《端村往事》、《油布伞》、《铁皮屋》、《红土》、《出走》、《榜样》、《饯行在1985》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谁被推倒于地

    谁被推倒于地

    他们挑了个好日子,于中秋节当天上访。凌晨六点,天色刚亮之际,队伍就集结出发了,一共二十余辆车组成一支杂牌车队,其中有小面包车、小货车、轿车和皮卡。车况参差不齐,有的已破烂不堪,搭载人员大约二百余名,浩浩荡荡上路。他们精心选择路线,不走高速公路,避开可能碰到麻烦的收费站,从村道到县道,再走省道。车队没有受阻,两个多小时后轰隆轰隆进入市区,到达市政府机关大院。二十余部风尘仆仆的杂牌车辆在大院门外一字排开,乱哄哄大群人员下车聚集,一幕别开生面的中秋风景就此展开。
  • 留根和志军

    留根和志军

    你涉嫌多起诈骗案,现在,跟我们走吧。警察面无表情地说。警察们押着朱志军往外走。朱志军拼命地扭回头看着朱留根,走得磕磕绊绊的,像一个醉酒的人。展厅里的人都被这一幕弄得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警察和朱志军,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有人说,那不是那个少年英雄朱志军吗?他怎么了被警察干上了?有人说,嗨,我早从网上看到了,网上有人举报说他利用抗震英雄身份到处骗人钱财,骗了有几十万呢,看来这是真的确有其事了。
  • 圣诞故事集(狄更斯别集)

    圣诞故事集(狄更斯别集)

    从1843年到1848年间(1847年除外),狄更斯每年圣诞节发表一部中篇小说,共得五篇,集结出版后名为《圣诞故事集》。这些小说绝不仅仅是纯粹的应景式作品,它们集中表现了作者调和社会矛盾的梦想褐感伤失望的情绪。仅以其中最著名的《圣诞欢歌》为例,故事描写了一个吝啬的老商人再圣诞夜被三个幽灵带着遍览穷苦人的善意,狠心人的下场,于是从此变为慷慨仁爱之人。……《圣诞故事集》在英国深入人心,其中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许多评论家认为,它的出版,标志着狄更斯的创作进入了繁荣期。
  • 食色男女

    食色男女

    不要以为一切恩怨冰释了,我和陈凯应该和和美美过日子了,其实这种争吵和好,再争吵再和好,是我们生活的常态,生活惯性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他还是他,我还是我,他又开始迟回家,我又开始挖苦讽刺。我不会寻死了,上次也不是,陈凯在接下来的争吵中,已经毫不忌讳地把它作为笑柄,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他说我都用过了,下面也没啥花头了。为这种人,我会去死?那我就把自己活成笑话了。
热门推荐
  • 莫失莫忘

    莫失莫忘

    打动300000人的告别笔记,秋微销量与口碑齐赞之作。如何遇见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学会与亲人、挚爱告别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十年爱念,四次分离。这是一本关于告别的笔记,写给我们在心底日夜牵挂的人,没有好好说再见的人,还有生命里不能触碰的痛。写尽了温柔的、漫长的、闷声不响的、没有好好准备的告别。总有些人,虽已不在身旁,却给你力量。在绝望、无助、迷茫的日子里,是他们让我们没有放弃希望,不再孤独地行走,这也是他们离开的意义。爱是一生的修行,能安放好感情,就能安放好人生。我们离开了彼此,我们成全了爱。
  • 最佳婚配墨总轻点虐

    最佳婚配墨总轻点虐

    “墨总,咱商量呗?”她一脸讨好的说。“不行,结婚这事没得商量。”他好不犹豫,坚决的说。
  • 试炼你的信心

    试炼你的信心

    近年来,“信心”这个词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日渐增加,那么对我们而言,什么是信心呢?什么是凭信心生活呢?作者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帮助我们在疑惑中增强信心,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和试炼,让自己心中确据满满。
  • 趣味追踪计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追踪计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等我去江湖

    等我去江湖

    “你知道要去哪吗?”“那还用说,当然是去江湖了!”他转过身,学着小说里那些游侠儿的模样,抹了一下自己的鼻头。那个时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少年,终有一日,奔向了那个心向往之的世界,正是所谓: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这是一个不是主角的少年,将自己的经历活的像主角的故事。(主题曲:山海——草东没有派对)
  • 新编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手册

    新编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手册

    本书在新华社公开播发的稿件基础上选编而成,聚焦廉政建设主题,重点解读了八项规定、基层反腐、作风建设、廉政制度建设等廉政热点,权威客观,通读易懂,体例完备,可以作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参考资料。
  • 等待不如相爱

    等待不如相爱

    以前,唐言在粉丝眼里是个高冷的人。大明星苦追十年,他不回应;网红小姐姐倒在脚边,他不伸手;名门千金频频示好,他看不见。就是这样一个全世界都看不入眼的高冷男神,突然在某一天变成了二十四孝男友!粉丝震惊了,大明星哭晕了,网红小姐姐脚扭了,名门千金心碎了!!唐言这一生的耐心和浪漫都只给了一个人,这个人在年少时对他许下了永不相负的诺言,然后毫不留了的转身离开,从此他的世界失了色彩。他想了一万个不原谅她的理由,却在下一秒溃不成军,她义正言辞地说:唐言,我想你了。他知道,这辈子是真的栽了,那个女人,手里握了一把能扎进人心里的刀。海归高颜值女医生VS高冷CV界男神因为有你,我的世界终于色彩斑斓
  • 虎衔玉

    虎衔玉

    他不经劫难便轻松升仙,本是仙途坦荡,却碰到了喜欢的东西,一块小玉女,只觉得将她包在口中甚是窝心。谁知因这他抢夺这玉女被打下凡间历劫。一遭历练过后,前尘往事袭来,他当初怎么能算是抢夺?自天地初开,她便是他的伴生物,他若不放,谁也拿不走。
  • 决尘垢

    决尘垢

    三个年轻人,各自怀着自己的目的,踏上征途。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去走,命运究竟该如何掌握?爱恨纠葛,血雨腥风。如何从优柔寡断到纵横天下?各自选择的路不一样,结局却不尽相同。是历史的重演还是悠然一梦......
  • 末世大剑修

    末世大剑修

    失去约束的末世,对应的是失去约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