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800000009

第9章 火柴厂的春天

我是无法想像母亲家当年的富裕与壮观的。

其实也未必就很壮观,我想。所谓的壮观,只是比较于当时普遍的贫穷水平。母亲记得她家最热闹,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她的父亲创办了火柴厂。

那时候不叫火柴厂,叫洋火厂。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灯(电灯)、洋机(留声机)……一切跟现代文明有关的东西,都带上一个“洋”字。经营的这些产品,不是日本货,就是英国货。李玉楼要创办火柴厂,遭到了太多的反对和压力。没有人相信他可以成功。可以说,他的整个家庭都是反对的。首先他的父母就反对他这样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太冒险了。现在这样的家业,已经足够让他们过上非常富裕的生活了。不仅有田产,还有盐场和绸庄。为什么还要办火柴厂呢?办那样一个厂,会需要很多钱。

可是,李玉楼一旦下定了决心,别人就阻拦不了。毕竟,他的父母都老了。他们并不懂得经营。他们早就把家里的实际掌控权,交给他了。他们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李玉楼为了办起这个火柴厂,不得不把原来在盐场的股份,卖给其他人。

他是那个盐场的一个股东。

谁都知道,他这样做,其实是有很大损失的。

要办一个厂,当然是很不容易的。首先,就是要选址。母亲说,她的父亲用了半年的时候考察,最后选址在城北。然后就是请人设计,平整土地,然后开工,建筑厂房。那段时间,她的父亲几乎天天都盯在工地上。前前后后,一共又用了半年的时间。然后就是招工,还要从外面雇请师傅。

当年招工,真是盛况空前。火柴厂的围墙外面,挤满了人。甚至有人从一百多里地的地方赶来。有五、六十岁的,也有十几岁的。为了能得到一份工作,有人甚至跪下哀求。母亲说,招工的那些日子,她的父亲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

但是,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疲倦。

李玉楼对火柴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洋火厂开业的那天,庆祝的人和看热闹的人,是人山人海。母亲说,她们是从李家庄特地赶到县城里去了。李氏洋火厂,就在县城的城北,流沙河畔。那可能是当时县里最早的工厂了。县里的要人,像县长、国民党党部的书记、警察局长、商会的会长、法庭的庭长、民团的团长……都去庆贺了。当然,他们全家人也去了。整个李家庄,差不多都走空了。

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外祖父很风光。

洋火厂有十几间厂房,看上去很有规模。整个生产过程,当然也是复杂。开业那天,她的父亲向来宾介绍了整个运作情况。

首先是原料,必须是从外地购进。一般的木材是不行的,一定得是干燥松软的杨木。火柴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工制作细细的火柴棒。整个过程有十八道工序,锯木、剥皮、刨片、叠片(母亲说,那要叠得很高,一般要有60层)、切梗、烘干、理梗、排梗、蘸蜡、蘸药头、卸梗、刷磷……装盒、包封。烘干的工艺是很讲究的。母亲说,各个厂房里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房子里的工人是专门制梗,工人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把几米长的杨木锯成若干个50cm长的木头,再把它变成细细的火柴梗。另一个房子里,大多是女工,专门糊火柴盒。有两个厂房,一般人进不去的,母亲说,“一个是白药房,一个是磷房。”不要说外人了,连这两个车间(这是现代的说法)的人都不能互相走动。尤其是磷房的人,绝对不能去白药房。假如有一个人手上沾了一点点磷,到了白药房,接触到一点点的一种叫氯酸钾的东西,立即就会把手炸伤。

工厂里的生产热情,也传染到了乡下。母亲说她也糊过火柴盒。准确地说,是全家人都糊。也就是半年时间,一部分糊盒、包封的生产任务,转移到李家庄了。她说她的祖父是主动要求的,因为在县里的车间已经不够用了。而且,家里的女人们闲着也是闲着。母亲说,她的祖父是个很苛刻的人,恨不得家里没有一个吃闲饭的人,都变成赚钱的机器。他自己就是一个劳碌命。他通过不停地忙碌,来证明自己在家庭里的重要。即使他干不动了,他还要吆喝别人,恨不得一刻也不让人闲着。

他后来就被人形容成特别刻薄的地主。

地主总是可恶的。

因为有了火柴厂,所以,那年春天整个城里都飘散着硫磺、松香、氯酸钾和锑粉的混合味道。在厂里,能剌激得人流眼泪。在这样的气味中,年轻的母亲(那时候应该是个很年轻的小姑娘)有了一种特别的体验,又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她进了县城参观了火柴厂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李家庄,而是留在城里读书了。她的父亲对她到底要不要读书,一直是很犹豫的。母亲说,她特别想要读书。她的姐姐没有读书。她是一直想的。也正因为她的姐姐没有读,所以,她父亲犹豫再三,最后同意了她的要求。那个时候,在一个小县城里,能让女孩子读书的人家,还是非常少见的。在那个县中里读书的女孩子,本县只有不多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从周围的地方来的。因为那所县中,是附近五、六个县里唯一招收女学生的高级中学。那个县城虽然不怎么样,但县中却是名声在外,非常响亮。

如果不读书,母亲说,她就会要求到火柴厂里,那怕当一个工人。不是在李家庄糊火柴盒,而是到县城的厂里去。反正她是不愿意留在李家庄的。那时候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她有自己很独立的主意了。她不像她姐姐。她姐姐表面上很独立,但是,内心里却是没有坚定的主张。她的主张在内心里是矛盾的,纠缠不清的,犹豫的。可她就不一样了。她受哥哥李家文的影响更大一些。全家人对李家文都是有所埋怨的,但她却恨不起来。她在内心里很羡慕他,羡慕他可以独立走到很远的外面的世界去。

母亲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她也不喜欢那个家了。

她渴望到外面去。

她不再喜欢爷爷,也不再喜欢奶奶。除了自己的妈妈,还有平时并不经常看到的父亲,她想不起来谁还和她更亲热。而她的母亲,是个内心里很软弱的妇女。当时的农村妇女,或者都是那个样子。她们在家庭里没有什么地位。她们的地位取决于丈夫和儿子。她的丈夫是不用说的,已经把另外的半边床,让给了另一个年轻女人。岂止是她的半张床呢?她差不多是把整个床都让出去了。即使后来自己的丈夫再回李家庄,她也没有再和他同过床。所以,她的心思就全寄托在儿子们的身上。女儿们虽然亲,但是,却并不占有位置。

因为读书,母亲说,她的姐姐很妒忌她。

她的姐姐是个不幸的人。

母亲说,她的姐姐比她大好几岁,悄悄地和一个姓张的佃户家的儿子好上了。那个男的比她要大。谁也想不到,她会和那个小伙子好上。当然,这是不被允许的。谁都不会同意的,除了她自己。他们之间的地位太悬殊了。再怎么着,她也要嫁一户有个五、六亩良田的人家。家里人必须为了她一生的幸福而考虑。毕竟,在当地,李家是个大家族。一个大小姐,怎么可以下嫁呢!何况,她的父亲李玉楼在县里有个好朋友,姓柯的人家,也是开商铺的,他家有个年龄相仿的儿子。对方已经提过好几次了,只是李玉楼没有答应。

李玉楼没有答应,不是不同意,而是他在等时机。

即使是女儿,他还是要很谨慎地考虑。

他要为她的以后的幸福负责。

对于母亲的上学,她的姐姐可能一辈子(她的一辈子,其实也是非常短的)也忘不掉。她觉得家里人对她很不公平。她把她在恋爱上遭遇的挫折所产生的怨恨,全部转移到了读书这件事上。一直到她最后咽气,她也没能释怀。对这个家,她简直充满了怨恨。她不明白家里人为什么要那样制约她。她过得太不开心了,简直就没有一天是开心的。

母亲一提到她的姐姐,常常就不住地哀叹。她内心里很痛苦。她想:如果她不读书,也许她的姐姐心里会好受些。她的姐姐很抑郁,整天皱着眉头。母亲记忆里的姐姐,一直是脸白白的,身子细细的,无精打采的样子。她原来不是这样。但自从她喜欢上了那个小伙子,一切就都变了。

虽然母亲在整个事件中是无辜的,但是,她内心里一直很内疚。

那年春天,对母亲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就在参观了火柴厂不久,她第一次来了月经。鲜红的血,把她的衬裤都染红了。那阵势,把她吓坏了。她像所有第一次来了月经的女孩子一样,以为要死了。

是陈美莲告诉她,她已经是个长大了的女孩子了。

长大了,这是一个很鼓舞人的词汇。

这是一个奇迹。

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母亲说,她是学会用大人的眼光看世界了。她试着用成人的眼光,看自己,看家里人。她开始从李家庄,一个封闭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慢慢地,她开始懂得了许多大人间的复杂关系,也懂得了宽容与理解。

她很高兴自己真正长大了。

母亲说她的学习很好。

事实上,她是没有条件进那所中学读书的。在这之前,她在李家庄,在私塾里是跟着读过几册《百家姓》、《增广贤文》、《论语》的,后来上了村里的小学校,也读过新编的《识字》和《国文》。她是一个内心很聪慧的女孩子,许多东西,一教即会。她比许多男孩子要聪明。甚至,她比她的两个哥哥都要聪明。也正因为如此,她的父亲才让她继续到县里读书。

母亲说,她所以能进那个中学,也是因为她的父亲在本地,还算是个名人(尤其是在兴办了火柴厂后)。当然,校长也很开明,就让她进了预备班。

母亲当时很兴奋,--她当时也就是一个小姑娘。读书,对任何小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何况,是到县城里读书。最根本的,是母亲喜欢读书。书本让她觉得有趣。在那个年代,女孩子能读书识字,还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

她喜欢。

到了学校才知道,事实上,她们那个预备班是很好的。男女生并不在一起。女生和男生是分开的,女生是专门的班级。一直要到高年级,才会男生同班。母亲说,教她们的,是一个从南京来的师范毕业生,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实践者。母亲说,开学不到一个月,那位女老师就让她带领全体同学去参观火柴厂,并且在那里参加了集体手工劳动。她的父亲李玉楼也亲自出面接待了。

母亲说,从那年春天开始,她和陈美莲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贴近了。她们所以能拉近距离,大概除了因为她指导她的生理上的一些问题外,更主要的是陈美莲完全敞开了自己的心思。至少,我母亲认为陈美莲是敞开了。她几乎和她无话不谈。她发现,陈美莲并不像家里人说的那样可憎,--她是一个可怜的受过罪的女人。

她是一个不幸的人,直到遇上了李玉楼。

陈美莲一直想要个孩子,可是,在这个春天,她又一次流产。这次流产,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她简直不能承受,要垮掉了。她认为老天爷是在故意惩罚她,否则,她怎么会如此不幸呢?她知道,所有的人都在关注她的怀孕,甚至是她的敌人。为了肚里的孩子,她是多么的小心啊。不管是男是女,只要她能生下来,她才能真正算是李家的人。否则,她就一直是个“外妾”。她甚至想到过要吃素。有一阵子,她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要到庙里去,向菩萨们祷告。可是,菩萨硬是要夺走她的心头肉。在她都已经是三个月的时间,她在台阶上趔趄了一下(当时并没觉得什么,简直就像放屁那样简单),然而,到了晚上,就流了,血流了一地。这一次她算是明白了,她再也怀不上了。县里的一位老郎中也明确地告诉她,说她是胎位浅,如此再三,只怕这辈子再也不可能怀上了。

谁都知道她伤心欲绝。有什么事情,能比一个女人不能怀孕,更让她伤心的呢?怀孕对女人而言,应该是极其简单的事情,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但她没有这样的能力。这是会被人嘲笑的,是一种强烈的耻辱。

为了这事,她差不多病了有大半年。如果不是李玉楼再三安慰她,请了医生来治(不仅有中医,还有西医),也许她就一病不起,撒手黄泉,也未可知。

母亲说,她到县城里来,让陈美莲觉得不再孤独了。

陈美莲把她当女儿,更像当小妹妹。她在她面前经常提到的一个人,不是李玉楼,而是李家武。这是母亲没有想到的。但她当时也没往深处去想,以为只是她的一种爱心的抒发。和哥哥李家文不同的是,李家武选择去了北平念书,学的是桥梁专业。他说他想成为一名工程师,桥梁工程师。谁也想不到,他会选择这样的专业。他这样的决定,还是得到了家里人的大力支持。不管怎么说,他选择的是一个正经的学业,而且听上去前途不错。既然家里人从来没指望他继承发扬那份家业,他能自己找事做,就是最好的了。他走了,把陈美莲的半颗心带走了。陈美莲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喜欢他。喜欢他青春、干净的学生模样,黑黑的头发,白白的一张脸。也许是因为她过去的生命中,遇到的全是各种粗鄙的男人,而李家武这样文质彬彬的,就击中了她的内心,要了她的命。

李家武成了她的牵挂。

她知道他是明白她的意思的,同时,他也是有很多误会她的意思的。她怕他内心里看不起她。他后来对她很冷淡。她想对他解释,却发现她什么话也不好说。她有什么过份的吗?她只是有一次在雨天,让他打着伞,到张家园去。在路上,没人注意的时候,她拉了他的手。他当时并没有拒绝。她自己的心跳得很厉害,脸红烫得像喝过了烧酒。那种感觉是很异样的。她想起来,只有好多年前,她对着那个姓赵的小伙子,才有过。但过去所有的那些,都过去了。她现在很少想到姓赵的小伙子。不是她薄情,而是她实在不愿意去想。它就像一块影壁,时间长了,受着雨水的侵蚀,慢慢地生霉了,斑驳了……

李家武去北平读的时候,家里人是知道的。临行前,他是专门回了李家庄的。在家里只住了两天。母亲说,她的母亲一直哭。她放心不下。大儿子的离家出走,对她是个很大的打击。而且,她的父亲把他的叛逆,说成是她的因素(至少有她一部分,认为她作为一个母亲,平时对大儿子太娇纵了。而事实上谁都知道,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母亲的作用是非常小的。可是,李玉楼必须要找一个替罪羊)。现在小儿子也要走,怎么能让她舍得下?

母亲说,家里用了一辆马车,把哥哥李家武送到陈家渡。家里所有的亲眷差不多都去送了,除了在城里的李玉楼和陈美莲。母亲说,她也去送了,跟在马车的后面。那时候乍暖还寒,虽然隔三差五的会刮一些小南风,但大地上的绿色植物还很少。偶尔有一些泛了绿的植物,也都在风里瑟缩着。那天的天很蓝,万里无云。太阳虽然是明亮的,但却不热烈,就像是还没睡醒的样子,无精打采的。远远的黄河像一条被人遗弃的灰黄的布带子,在平原上蜿蜒着。一排大雁,鸣叫着,向某个不知名的地方飞去。

“你可以向父亲要求的,念书。”哥哥当时对她这样说。

“你要坚决要求,他可能就会同意了。现在女孩子读书很多的。读书不是坏事。”李家武说,“或者你可以让妈妈劝劝他。”

妈妈没有想到不久后,她真的就实现了这样的梦想。

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梦想。

而梦想能够实现,一定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

后来几十年过去了,母亲却一直记住了那年春天,和火柴厂联系在一起的春天。

从那个春天开始,李家有持续两年的大发达,是个鼎盛期。

李玉楼的事业达到了高峰。

乡下的各项收成都不错。那一年里,整个都是风调雨顺的,庄稼长得特别好。庄稼长得好,租子收得也就格外好。农户们也都是高兴的。既然多收了粮食,租子也就交得痛快。甚至,把陈年的欠账也都还清了。从内心里,他们还是感激东家,让他们租种了田,得到了粮食。雇佣们同样如此,他们的工钱也涨了,分到的份子粮也多了。而在城里的商铺,生意兴隆,无论是绸布庄,还是米店,或是杂货店。更重要的,是火柴厂的生意真好。虽然县城里已经有了电灯,但是只是很少有人家才用上。而且,洋火的用途是最广泛的。抽烟、烧灶、点香……没有了火柴,日子一天也过不下去。而他们家生产的火柴,很快就行销了全县。而且,都行销到了外县、外省……

李玉楼那两年里,完全扑在火柴厂上,忙得不可开交。

一忙,他连儿女的事都顾不上了……

同类推荐
  •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主要是叙述道家仙祖之道统以及主要事迹。故事是说东华帝君得道度钟离权,钟离权得道又度吕洞宾。《金莲仙史》是一本宗教小说。
  • 暗影

    暗影

    本书是一部情感励志类小说。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程灵燕的奋斗历程、情感历程,以及她不屈而悲情的一生。它既是一部人类奋斗的史诗,更是人类身处这个浮躁年代中,精神灵魂的“洗涤剂”。
  • 暗之血

    暗之血

    外面昏沉的日光从大牢天窗投射进来,洒在孙三肮脏不堪的脸颊上,孙三揉了揉眼皮,吐掉了嘴里含着的两根杂草,长长伸了个懒腰。这已经是他关入银霜城大牢的第四天了,或者是第五天,孙三自己也有点搞不清楚了,暗无天日的牢房总会让人遗忘许多东西。大牢独有的沉默缓慢的气氛令孙三窒息,旁边是同牢室的狱友,孙三记得他叫刀疤黄。刀疤黄哈欠连天,发现孙三在看他,刀疤黄靠近了些说:“这大牢快把人闷出鸟来了,孙三,再把你那个鬼故事说来听听。解解闷。”孙三身子一激灵,目光乍现惊惶不安的神情:“我再说一遍,不是鬼故事,那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幕……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恐怖场景!”
  • 葛亮小说集:七声+戏年+浣熊+谜鸦(共四册)

    葛亮小说集:七声+戏年+浣熊+谜鸦(共四册)

    葛亮小说集包括《七声》、《戏年》、《浣熊》和《谜鸦》共四册图书。
  • 或许再见

    或许再见

    二十三岁的徐布凡,在机场偶遇三年未见的曲嘉树,还有他心机重重的现任女友周语桐。原本以为这只是回国假期的一个短暂插曲,谁料从这以后,布凡不得不正视一个疼痛的事实。三年里,她从未忘记过他。无论布凡此后身边有多少男子近近远远,她在失去嘉树的那一刻,也注定丧失了再次爱上别人的能力。她和他的过去,魂牵梦绕的一直折磨着她。嘉树和语桐的婚礼将至,面对命运赐给她的一个机会,布凡必须做出选择。她好想问嘉树,如果重新来过,你还会不会再爱上我?
热门推荐
  • 我变成了影子

    我变成了影子

    杜奥因为一场车祸致死,而其灵魂穿越到星空大陆上……成为了精灵公主的影子。问他变成影子有什么用?除了能偷窥一下精灵公主外,找不到一点用处!正当他对前途茫然之时,一道冰冷的声音给他带来了希望。系统:“完成副本任务,可以用影子凝聚身体……”杜奥:“用谁的影子?”系统:“精灵公主……”杜奥顿时沉默不语,抱歉我收回带来希望的想法。(群:724649019)副本——《刀剑神域》已完结——《成龙历险记》已完结——《约会大作战》已完结
  • 天此

    天此

    被皇帝派去寻找龙魂草的乔玄在路上遇到的一切事改变了全部的格局
  • 命之轮盘

    命之轮盘

    方铭,是个普通的人,却做着一个不普通的梦。一天,他死了,来到了一个扑所迷离的世界。变强,是这里的法则,他,在这条路上该如何选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人物志一日一品

    人物志一日一品

    该书首先论述了人的才能的实质,提出从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九个方面的外在表现,并由外及内,再由内到外,来察知一个人内在的性格特征。该书认为人的素质以“中和”为最可贵,主张神必须平淡、精必须坚刚、筋必须劲精、骨必须植固、气必须清和、色必须愉悦、仪必须肃正、容必须端直、言必须缓和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才能的人。
  • 魂修

    魂修

    在一个遥远的大陆,居住着一群貌似地球人的人类。这块神奇的大陆叫子虚大陆。在这神奇的大陆上,普遍流传着一种修炼的功法,整个大陆也只有这一种功法,这种功法主要靠吸收天地灵气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此种流传甚广的功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吸收天地星辰之力,撼动宇宙无所不能,穿梭时空都是随心所欲的事。天地再无所限制了,不过那样的境界,从子虚大陆创世以来都从未曾出现,只是从上古流传下来的古书中代代相传。
  • 全球异种

    全球异种

    每个人体内都存在一个异种,你对自己又了解多少呢?各种五花八门的异种能力,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物斗争!
  • 腹黑竹马:拐个青梅当老婆

    腹黑竹马:拐个青梅当老婆

    7岁相遇;12岁相认;15相知;17互相暗恋却又小心翼翼的守护自己的感情。他是五大家族之首夜家长子,高冷帅气优秀;她是五大家族尹家小公主,活泼可爱,机智聪明,被五大家族捧在手心里。夜寒墨知道自己这辈子注定栽在尹亦曦手上,看着她笑,他也开心;看着她皱眉,他也不开心。他爱她入骨,势力滔天的他,却又胆小的不敢表达自己的心意;殊不知被他爱入骨的她,早已把一颗心给了他,只等他一句“我爱你。”有时候,我们爱的太骄傲,骄傲到认为对方会明白自己的心意;有时候,我们有太自卑,自卑到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爱。这是一个腹黑少爷和呆萌少女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身心健康。不喜勿喷,禁止转载。
  • 东隅已逝,哲彦非晚

    东隅已逝,哲彦非晚

    偷吃室友炸鸡被发现,还惊吓过度梗死了。魂魄穿越到农家女身上,被迫附送吃不饱+穿不暖+人人可欺套餐。她决定农女翻身把歌唱,打倒旧社会黑恶势力,目标是带着娘亲和妹妹暴富!等等,这位公子,她说的是暴富,不是“抱”富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