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800000027

第27章 母亲说

母亲说,毛主席去世时的悼念大会,选择在一个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摆放着白花和黑色的挽联。

悲伤就像潮水一样,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初中毕业,进入了高中。但是,我并没有上学,因为我生病了。弟弟也上初中了。姐姐进了国棉三厂,当了纺织女工。

“你们很幸运,”母亲说,“好与坏都是相对的,你姐姐差一点就也去插队。”

母亲这样的感慨是有道理的。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从开始时热血青年争着报告,到后来人们害怕下乡,时间并不长。姐姐差点就也下了乡,如果当时不是因为家庭成份。其实这就是因祸得福。我还记得当时的报纸上的评论是这样写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

号召下,近半年来,在全国出现了一个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广大知识青年,满怀革命豪情,奔向农村,奔向边疆,踏上了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康庄大道。他们这种革命行动,值得鼓励,值得称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家落户,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革命措施,是关系到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百年大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革命。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大战场,是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学校。知识青年在这个大战场和大学校中,可以向一小撮阶级敌人、农村资本主义势力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风俗冲锋陷阵,可以为彻底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大显身手,可以在思想革命化的大道上奋勇前进。总之,可以大有作为,而不是小有作为,更不是无所作为……

农村的天地的确是广阔的,但它同时也是贫穷的。知青们很快就厌倦了那里。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怀念城市。他们中的一些人,想方设法地回来。最先是一些有背景的子女们回城,没有关系的就想办法装病,留在城里。还有一些人,就送礼,争取回城的指标。一些女知青,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贞操。她们中的一些人的命运,就掌握在大队书记、公社书记的手里。即使不能回到原来生活过的大城市,至少也可以到当地的县里,或者市里。

高强是再不能回来了,他在当地结婚了。他插队到第三年的时候,就爱上了我的嫂子。嫂子就是当地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中等个头,有一张红红的脸。她粗手粗脚,有力气,做农活很有一套。她心直口快,想法简单,没有什么弯弯绕。据说,是她主动看上了哥哥高强。

对二哥高强来说,他下乡以后,就没有指望能回来。尤其是看到别人想方设法回城,他不但没有动同样的心思,相反,他更加地死心塌地的“扎根”了。以他那样的身份,他知道是没有机会回城的(其实最后是有的,他只是没有看到那一步)。他相信自己也没有可能爱上别的城市女知青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没机会被别人爱上。我后来更愿意相信,他是处于一种性饥渴状态。他跟别的知青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是有过那种经历的人。他和叶莉莉的关系,也在变淡。本来他们就不是正常的男女关系,相距那样远,当然是要断掉的。叶莉莉是个受不得冷清的女人。再说,她也未必把高强看得很认真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注定是短暂的。

我们一家在得知高强恋爱的消息后,并没有特别的反对。当然,主要是父母保持了出奇的冷静。我想,开始时母亲心里肯定会感觉有些意外。可是,她慢慢地冷静,并且接受了。她觉得,也许高强留在那里,一辈子生活在那里,未必就有什么不好。

“谁会想到呢?”母亲后来一直重复着这样的话,“谁也没有想到,后来会发生那样大的变化。”她这样说,我知道她其实是后悔了,为二哥高强惋惜。一旦成了农民,再回城,那就太难了。而且,从此他们母子是天各一方。长子从这个人世上消失了,次子又远在黑龙江,她感觉就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好不容易做出来的饭,都被人别人端走了。而且,有人是把雪白的大米饭,倒在了地上。她害怕后面的子女,也都像前面的一样,从她眼前消失。所以,姐姐进了纺织厂,对她是个很大的安慰。她相信她再也不会离开她了。

高强先是一年回来一次,后来是两年回来一次,再后来是三年回来一次。当他有了三个孩子以后,就很少回来了。光是路费,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的贫穷,让我们都感到难以想像。一段时间,我们全家给他寄钱、粮票(他在农村,居然要我们寄粮票)、布票。在我们眼里,他一家就像是难民。虽然我们生活得也不富裕,但是,我们总是很努力地接济他。母亲号召我们节省、节省、再节省。“我们省下一点,可以帮助你二哥一家。”母亲总是这样说。她对二哥一家的关心,甚于对家里所有的人。

我们一家印象最清楚的是,就在毛主席去世那一年,高强和妻子(其实是老婆,乡下人没有“妻子”这样的叫法)领着一个孩子,来到了城里。因为是回城,显然他还是用心修饰过的。但是,看上去他还是那样的邋遢。他完全是地道的农民的样子了。这样的变化,真的让人很难相信。“你真的变了,怎么会变化这么大?”母亲对他说。

二哥却只是憨憨地笑笑。

那笑容,完全是农民式的。

在悼念毛主席去世的那段日子里,全国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可是我发现,二哥和他的女人却在夜里偷偷地做爱。也许二哥并不想做,是二哥的女人想做。--她到了城里,在婆家的房间里的床上,想通过做爱来坐实自己的身份。那时候我们家里的空间很小,我和他们的床中间只是拉起了一道布帘子。他们的动静让我心惊肉跳。我真想对他们说:你们这是一种亵渎,是在犯罪!

我很不喜欢他们。

伟大的领袖去世了,他们居然还有心思操X,真让我感到恶心。

因为我是他的兄弟,很长时间我感觉自己都是有罪的!

母亲说,那一年人心惶惶的,唐山大地震,一下死了几十万人。许多人都是紧张的,但是,我却像没事的一样。

我为什么不紧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即使是知道唐山发生了程度非常严重的大地震,我也并不知道它真正的惨烈。报纸、电台,都努力地淡化。消息是被严密封锁的。官方在宣传防震避震。而关于地震的传言,却不胫而走,仿佛全国各地,都有地震发生。有两次,我们真的明显地感觉到了大地的摇晃。当然,并不激烈。最初的紧张过后,我和弟弟觉得地震变得好玩了,尤其是每天晚上在地上,放上倒立的酒瓶。组织上说,要是半夜里面突然被摔倒的酒瓶声惊醒,一定要第一时间往外冲,或者,躲在犄角旮旯的什么地方。要不,还可以钻在床底下、桌子底下。我记得有天晚上,那只酒瓶子被猫碰倒了,结果全家人吓得都从床上跳了起来。

事情真正有趣的是,后来我们都从家里搬了出来。大家在院子里有限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防震棚(篷),男女老少都挤在里面。我们家居然像过节一样地高兴。因为,我们是第一次感觉被大家所接纳了。

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感觉自己家虽然住在这个大杂院里,但其实是始终遭受到排斥的。当然,我们能够理解大家。谁愿意和有着一个坏分子和现行反革命的家庭接近呢?我们比瘟疫,更加地让人恐怖。我们从不敢和人发生争执,因为,不管如何,错误的一方一定是在我们。即使后来二哥高强插队了,我们仍然是不受待见的。但是,因为地震,大家接纳了我们。

因为受到了空前的待见,所以我们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贡献出来。我发现过去一些看上去很冷酷严肃的人,对我们家的态度还是相当友好的。他们并没有很明确的太排斥或者歧视我们的意思。我们感受过的,或者是把那种疏远放大了,夸张了。冷淡是一定的。我们自己进一步把它几何级地放大,感觉越发地强烈。

搭建地震棚,是热闹的,全民总动员。然后,我们在地震棚里住了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事实上,好多人在住了半个月后,看看根本没有什么动静,就回屋里住了。只有我们一家,几乎是坚持到了最后(当然,主要是母亲。我和弟弟也早回屋里了)。母亲并不愿意我们回到屋里,她说:既然政府号召我们住进地震棚,那就应该住下去,怎么能随便就撤离呢?我知道,她考虑的其实并不是安全问题,而是执行政府号召的态度问题。

她差不多像是赖在了地震棚里。

最后,人都走空了,她还在里面。那样子,多少有些可笑了。谁都知道,她一直住在里面,并不是为了安全,怕死,而是觉得她精神上有些不正常。只有我知道,她的精神是再正常不过的。甚至可以说,是太正常了,正常得可怕。

地震只过去几个月,谁也没有想到毛主席逝世了。开始时,是姐姐最先把这个消息带回来的。她神情慌张,很小声地说了这样消息。我们看到妈妈的脸色都变了。“不要胡说!”妈妈说。她当然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程度。如果是假的,这就是最大的反革命。--不仅仅是恶毒攻击了,分明是一种诅咒!那性质,比高枫要严重上十万倍。

但很快我们就感觉到了异样。

整个下午的空气有种特别的紧张,我们很强烈地感受到了。街上的人特别少,而且行色匆匆,谁也不敢久留,或者是悠闲地散步。大家碰面了,也不说话,彼此交流一下眼色,就又能赶紧闪开,就像是被烫了的一样。我们躲在家里,注视着外面的动静,连风声都很认真地去体会。很快,我们听到了半导体收音机里,传出的哀乐声。

我们的心,也跟着哀乐,一起往下沉。

当时我们的心里真是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毛主席会死。好好的,他怎么会去世呢?毛主席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英明、光荣、正确的领袖,他肯定不同于凡人。死,只是对一般民众才会发生的概念。他是神!现实世界里的神!我们虽然从来没有想到过他老人家会长命百岁,但也从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他的生命会终结。“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没有他的日子,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黑暗的。没有了阳光,我们还能生活么?

“我们会不会死?”弟弟那一天就这样问我。

我知道那不可能,可是又害怕有那样的可能。那个晚上,我们全家都没有说什么话。我们选择集体悲伤。悲伤,是唯一的表达,也是合适的表达。

那个晚上,母亲一夜没睡。她一直在扎白花。当我们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看到在我们家正屋的墙上,悬挂着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周围布置着黑色的绸布与白色的纸花。我们在画像前,一鞠躬,二鞠躬,再鞠躬。

一个巨人去了。

同时远行的,还有伴有他巨大身影的时代。

当然,我们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母亲说:“他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母亲说:“他把我们从旧社会带了过来。”

母亲说:“他是一个大救星!”

母亲说:“最初的那些年,虽然也很艰苦,但心情很好。”

我知道,她最怀念的还是刚解放的那段日子。然后,在上世纪的整个五十年代,她都是积极的,向上的。虽然她内心里有伤痛,但她更多的还是看到了光明。当时整个大的氛围就是这样。新社会了,每个人都是积极的,健康的,充满了对明天共产主义的向往,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去。

她很投入,也很努力。

可惜,这方面她说得不够多。我知道,人说到快乐,总是很难形容的。而人们善长说许多并无实际意义的事情,琐碎绵长,绘声绘色,津津有味。如果说到自己经历的磨难与痛苦,则会绵绵不绝。这是人类的通性。

但是,我仍能想像得出,最开始的那十多年,在她的整个人生里是醇厚的,甜美的,热烈的,就像一杯陈年的茅台美酒。她和父亲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很努力地工作,积极地表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多出一份力。同时,他们也很热烈地做爱,制造人口。人多力量大。这事于己,于社会,于国家,都是有害而无益的,何乐不为呢。

人口大爆发了。

我和弟弟都出生在那个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是多余的人。姐姐过去气急了,就经常批评我和弟弟,是“不该出生的人”。当然,那是她打击我们的方式。事实上,姐姐是过去最关照我们的人。

她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

姐姐后来嫁给了纺织厂的一个男工,一个小个子的机修工。对这桩婚姻,妈妈是极不满意的。高强的婚姻,让她后来很自责。她觉得她当时要是明确表示一点反对意见,也是好的。她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而对姐姐,她觉得她应该干预了。从自己后来对婚姻的感悟来说,她觉得有必要进行强制干预。

从内心来说,我们真的是不喜欢姐姐的男朋友(当然,现在就是姐夫了)。他只有初中文化。这个当然不是主要的。姐姐也只是读到了初中。事实上,姐姐是可以好好读书的。她在学习上很用功。而且,成绩也不错。相反,佟庭山是很不爱学习。他反感学习。他对文化人基本是持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臭老九”,是他后来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即使后来知识分子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切都“拨乱反正”了,他还是这样表示对我们这个家庭的不满。

佟庭山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但是却很爱打架。这很让人匪夷所思。他喜欢到大街上,找人斗狠。那样小的个头,居然也有打赢的时候。当然,他身上挂彩也是免不了的。总起来说,我觉得他输的次数要远远大于赢的次数。自然,从他嘴里出来的,都辉煌的战绩。可是,就算赢了又怎么样呢?在我们眼里,他真是愚蠢得可笑了。

作为一个男性机修工,在纺织厂里是有着得天独厚的觅偶条件的。纺织厂里有无数的漂亮女工。可是,我们的姐夫却一直找不到对象。许多女工都躲着他。后来我们想明白了,即使有喜欢那类打架斗狠男性的女工,也不会找他。因为比较起来,他实在算不上强悍。而喜欢老实的,喜欢文雅的,喜欢踏实的,喜欢能干的……好像都和他不沾边。而我们很难明白,姐姐为什么会喜欢他。如果时间再推后十几年,她还可能算得上典型,“挽救帮扶落后青年”。可是,在她和他恋爱的时候,没有这样的说法。

不但我们不能理解,邻居们也都不能理解。

但是,时间在不理解中迅速地就把事件后拉了,等你回过神来,一切都成为过去了。

几十年,不过就是一眨眼的事。

时间过得真好,这是所有人都会发出的感叹。

我们感同身受。

一场旷日持久的,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结束了(反右、“文革”、反击“右倾翻案风”、“批林批孔”,等等,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在这一过程中,母亲后来身体不好,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

而我和弟弟,在后来的日子里,分别考上了大学。

这是她过去怎么也不敢想的。

同类推荐
  • 心变(小说单行本)

    心变(小说单行本)

    《心变》以巴基斯坦为背景,这个国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很多礼节仪式都是匪夷所思的。飞机师辛开林在巴基斯坦的一次混乱中,死里逃生,并巧遇神秘人,答应替对方保管一个木箱,结果他一夜成巨富。三十多年后,为了物归原主,辛开林重返巴基斯坦,意外地寻回失落的自我,并解开种种疑团。故事中的锡克教徒敬拜一个沉睡的「神」,千方百计企图唤醒「他」,以求在宗教统治上有突破,故事的三个主人翁便穿插在这些情节中,带出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这篇小说主要描绘了主人公所在的西部落后村庄——田家屯里所发生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图景,主人公田华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年轻青年。他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起了村长的重任,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改变旧有观念过程中,培养新人,让村庄成为新农村建设典范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 爸爸爸

    爸爸爸

    《爸爸爸》为韩少功中短篇小说精读,也是他创作三十余年的名篇汇粹。其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他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韩少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神秘瑰奇的楚文化,使文本涂抹上浪漫谲异的色彩,重新展开了神境与人间的对话。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 望穿秋水

    望穿秋水

    本书是葛水平的代表作。《喊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05年度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本书故事,随着哑巴狂喊,喊出了人们心中的悲愤,为哑巴,为人的尊严,为不朽的生命的激情。小说震撼人心。本书包括《望穿秋水》《花开富贵》《连翘》《纸鸽子》《空山草马》等篇。
热门推荐
  • 送隐者一绝

    送隐者一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生之难圆

    超生之难圆

    “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声愤怒的呐喊,响彻云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一声带着笑意的调侃,在脑海中回荡。“起床搬砖了,富婆马上就来了,还不赶紧干活!”一道刺耳的骂声,再耳边缭绕。田江超猛然从床上坐起,迷迷糊糊睁开了眼睛,不知所措。癔症了两分钟,他左手拿开盖在大腿上的《如何让富婆赖上你》。探下身子,捡起地上的《悟空说》和《领袖语录》。穿上背心,顶着鸡窝头,踢拉上拖鞋,夹着编织袋,出了门,走向附近的商业步行街。
  • 穿越之富婆皇后

    穿越之富婆皇后

    恒:风流倜傥,后宫三千,却只终情于她,可是爱她却最后置她于死地晨:温柔多情,风度翩翩,但爱的不是她,而是身体以前的主人厚:浪荡公子,不可一世,戏弄她为快乐,却无意中爱上云:冷漠如冰,才子佳人,对她只能远观而不可近玩与男友分手两年的她因为地震带她进入不知名的古代,而她却成为皇上冷落三年的皇后.因她的到来获得皇上唯一的爱恋,却也是因为他深受情伤,她恨透了世间,为了报复,她建筑惊动全世界的城堡,享受富可敌国的财富.而她同时也获得各类帅哥的青昧...可她却并不快乐....感谢亲亲圣舞幽碟为非花做了MTV,大家去看看喔!?pstyle=0非花介绍自已的长篇:《古董女佣》反穿文,已完结,打折后仅需2.5元。《刀疤丑后》轻松小白,已完结,打折后仅需2.5元。《画骨》又一新作,后宫文,虐心虐肺
  • 草原有朵山丹花

    草原有朵山丹花

    总有一种磨难,终将成为人生中的巨大财富;总有一种经历,终将成为人生中的美好回忆!总有一种爱,终将与天长与地久与日月同辉;总有一种花,终将与风拼与雨搏与草原共荣!
  • West of the Moon
  • 独白者

    独白者

    心理学博士沈跃曾就职于世界知名心理学实用技术研究所,他是心理学实用技术方面的天才,在微表情、心理分析、心理学技术应用于商业推广等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他是测谎专家,更是心理分析大师,每一起复杂诡异的案件都在他专业的触角下拨开层层迷雾,暴露出真相背后血淋淋的人性;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内心敏感、脆弱,崇尚独立自由的人格;他是良师益友,时时处处散发出温情脉脉的人性光辉……全省首富阚四通在从分河返回省城的高速路上遭遇车祸死亡,案发现场离奇诡异,警方经过多方调查后毫无线索。作为心理学家,沈跃的调查思路和方式与警方完全不同。他认为,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进入死者生前的内心世界,从中去寻找答案才是最好的途径……
  • FIFA时代

    FIFA时代

    高吟只是一个普通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心中有梦,却被现实紧紧束缚。他想成为罗纳尔多那样的绿茵巨星,把脚下的足球变成一门艺术。命运向他递出了橄榄枝,让他踏上了圆梦之路,同时也误打误撞,揭开了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科幻体育,朋友们可以进来试一试。】
  • 我有一家超神网吧

    我有一家超神网吧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家网吧,普通区定价100元/小时,最贵的机器10000元/小时,并且网管规定,每人每天只能玩三小时,然而就算是这样……“网管我求你了,再给我加一钟吧,我偷我老婆的钱养你!”无数职业电竞选手鬼哭狼嚎恳求道。
  • 重生系统是我创造的

    重生系统是我创造的

    (本书系统不虐主,不强制任务,无惩罚,系统全心全意为主角服务!)系统:老大,这个任务您看行吗?周末:不行,换一个!系统:老大,做任务标准不用那么高,差不多就行了!周末:还能这样?周末重生回了18岁的时候,曾经写的一本小说中的系统和他绑定了。周末:我没有争霸的心,只想把曾经走过的十年重新走一遍,只是这个过程可以轻松、痛快一点!
  • 修己以敬

    修己以敬

    “修身”,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礼记·大学》就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此以后,“修身”之道成为历代思想家关注的重要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提出了很多闪光的思想。本书按照“立身修己”“励志勉学”“勤俭谦和”“忧乐生死”“去私从善”“情趣审美”六个类别,选取儒家、道家等相关论述,以及史书中对有关人物感人事迹的记述、文人别集中的有关文章、尺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