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800000017

第17章 大风暴的前夜2

天气越来越热了,南风一阵紧似一阵,布谷鸟整天在村口叫个不停,有些田块里的麦子已经熟得有点过了。母亲说,她的祖父急了,催着雇工们下地去收麦子。她的父亲却有些犹豫。也许,她的父亲已经预感到了什么。她记得那个早上,她的祖父让人早早就做了早饭,还准备了许多的干粮。让人在院子里套好了三辆牛车,以及几十把磨得锋利的镰刀,说去东滩割麦子。不仅男人们要去,家里的妇女们都要去。母亲说,她的姑姑和母亲们,都得去。这个时候,没有什么主人和雇工的区别。谁要敢不去,她祖父的那张嘴就要开骂了。他会骂得很难听,很恶毒。

母亲说,那天她也去了。虽然她不用亲自下地去割麦子,但是至少可以给干活的人递水送茶。她的父亲没有来。他是到外村有事去了。有什么事?没人知道。她的祖父也不知道。这对父子不讲话了。李玉楼是向他父亲说的,但是他却不理他。老人仍然在生气。他曾经气得病倒在床上,好多天不吃饭,也不说话。是布谷鸟一阵紧似一阵的叫声,把他从床上扯了起来。就在这天下午,她的祖父在地里吐了血。

血是黑的,看来是积郁在心里的。

众人赶紧七手八脚地把他搬到了牛车上,再拉回来。

母亲说,那天她很为她的爷爷担心。

爷爷病倒了,都不能站起来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在骂,骂他平时十分器重的儿子。在他的言语里,儿子李玉楼就是一个十足的恶魔,是前世的冤家对头,这世是专门来对付他的。他要把几代人辛苦经营的产业,完全地毁掉。他咳嗽得很厉害,可是他并不停止叫骂。整人李家庄的人(包括李家庄园和村子里的所有人)都知道李家老太爷,是被李玉楼气坏了。这是典型的“败家子”行为啊,谁能不气呢?

李玉楼走了,可是其他人心里很不安。

整个家里,像是真空了。

那时候,就全靠老三叔了。

母亲说,她的爷爷嚷着,要把她的父亲找回来。她的母亲也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只好请了张二先生和周相贵去寻找。她在心里也不抱指望的。但是,她必须要那样做。公公那样的叫骂,她心里也承受不住。虽然妯娌和姑子们都劝慰她,可祸毕竟是李玉楼惹下的。他是她的当家男人。另一方面,她又拜托老三叔和姑婶婶,照看好老太爷。因为老太爷在家里吵着,寻死觅活的,甚至说,他要和李玉楼断绝父子关系。

李玉楼已经是背上了不孝的恶名的。

奇怪的是,很多人都认为老太爷这下是快被气死了,躺在床上爬不起来了。这样一个年纪的老人,又气得吐了好几场血,谁得挺得住呢?可是,几天下来,他虽然不吃不喝,人明显瘦了,但是头发却变黑了。甚至有雇工说,晚上看到老太爷悄悄地走出来,就像一个幽灵,一点声音也没有,在院里转来转去,眼里放着绿光。这样的话,当然是下人们私下传的。母亲说,家里人听到了,只当是一种笑话。雇工的说话,怎么能当真呢?但是,他的白头发,逐渐变黑,倒是真的。

而收割还在进行。麦子不断地收上来,堆在院子外的一个晒场上,一垛一垛的,就像小山一样的高。母亲说,而她的父亲好几天也不见个人影。家里人牵挂他,担心他。母亲说,她那些天,天天望着村口。一个晚上,月亮半挂着,清亮清亮的,家里前院的那条大黑狗在狂叫,几个黑影进来了,然后就是一阵很大声地说话声。母亲说,当时她在那一大堆杂乱的声音中,听到有熟悉的声音。过了半袋烟的功夫,莫老黑来到后院,告诉她的母亲,说来的人是范守成,带着另外四个村里的人。他们说要找当家的谈谈。

“他们有什么事?”她母亲吃惊地问。

“他们也成立了农会,说要来谈谈分地的事。”

母亲说,她的母亲脸上现出了一些诧异,但很快就平静了,仿佛那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等她爸爸回来吧,分……是一定……会分的。至少,我们家那份田产,一定会分掉。……这一大家子意见不统一,这些……田产不全是我们的,他们也知道的。好多事……不由她爸爸……说了算。”

莫老黑安慰了几句,大意是这事也不用急,不能当真。莫老黑也是听了村里一些农户的议论的,他们对眼前的这个运动并不是特别积极,至少这里的人是这样。这里的大多数人是本份老实的,也很胆怯。他们有点想不明白,凭什么要从李家分得田地。他们也是世代住在这里的,眼见李家人是一点点地置下的产业,怎么可能说分就分呢?换了自己,一定也是非常不愿意的。如果李家人不愿意,他们可以动手去抢么?几辈子的交往了,如何舍得下这份脸皮。强抢,他们成了什么人了?但是,如果真的大势变了,均分成了一种公开而合理的选择,他们当然也是愿意接受的。谁会拒绝天下掉下的馅饼呢?所以,更多的人,是等待,是观望。

母亲说,那个晚上夜深人静,她母亲一直在哭。她觉得自己是那样的无助。她忽然发现自己是承受不了太多的重量的。她恐慌。在黑暗里,她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不幸的女人。丈夫不在身边,儿子们也不在身边。女儿们让她心烦,而儿子又让她牵挂,担惊受怕。家里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她是无所适从。她害怕得要死,感觉有更大的恐惧在向她袭来……

大家心里都是忐忑的。

等了好几天,母亲说,她的父亲终于回来了。他脸上的神情很不好,蓬头垢面的,胡子也是好长。他的样子很萎靡。他首先就去看望了他的父亲,在病榻前说了好半天。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总之说的肯定都是非常要紧的话。然后,他才告诉了妈妈。母亲说,她的妈妈沉默不语。她的表现就是一切由他做主。她只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人。然后,李玉楼又去找他的几个兄弟。其实是只有老三李玉贵和老六李玉石,老七李玉雷是个傻子。家里人基本对老七是视而不见的,母亲说,家里除了他的父母等几个少数人,别人都记不住他的大名。李玉雷,其实是个很好的名字。但是,再好的名字,对一个傻子来说,就不起什么作用。因为,人们一般会用一个更直接的名字称呼他,“七傻子”。

老三李玉贵和老六李玉石听了李玉楼当时那样说,开始都是激烈反对的。原来他们其实都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人,这个时候却蛮横得不行。尤其是他们的老婆,更是情绪激动。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甚至扬言,如果谁敢动他们的一寸土地,他们就要和谁拚命。他们不相信范守成那样的,敢来分地。他们见识过他,以为他不过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来有心闹事罢了,未必就一定动真格的。

母亲说,她的父亲最后就对他们说,这样也没关系,如果他们坚持,他们兄弟几个(连同李家的几个寡妇,自然,“七傻子”李玉雷也有份)就把现有的财产进行分割,平均分割,包括在县里的那些店铺财产。他把他这些天来,在外面的所见所闻,都对他们讲了。话说到这份上,他们都沉默了。先是那些无依无靠的寡妇,她们先是软了。她们所以服软,是她们自己没主张,而平时又是充分相信这个叔子的。她们相信他对事情的判断。

“如果真的是这样,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他们说,见寡妇们投降了,他们也松了口。他们愿意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如果事情真是那样的严重,谁愿意闹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呢。李玉楼从外面听来了很多的消息,都是关于土地改革的。有一些消息不仅是听来的,还被他亲眼证实了。他认识的一些地主们的田地,真的都被分了,还包括别的财产。那些财产,被称为“浮财”。有些人是比较开明的,主动站出来,配合当地新成立的农会工作,把所有的好地都拿了出来。有一些态度不好的,不肯配合的,则被愤怒的农民拉出来,一阵猛打。尤其是过去那些独霸一方,为富不仁的,终于让贫雇农们有了出一口恶气的机会。多少年来,一直受着剥削和压制,现在岂肯放过这样痛快淋漓的复仇!有的地主,被当地的农民们抓起来,打得皮开肉绽,直至活活打死。正所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地主家里的其他人,一样不会被放过。有女眷,有孩子,受了种种污辱和打骂的。

母亲说,听了他父亲的这些陈述,最后她的祖父也勉强同意了。他不但同意了,而且还从床上爬了起来,喝了一大碗桂圆银耳莲子羔。而且,众人看到,他一副神清气爽的样子,头发和胡子真的黑了不少。这真是一件奇事!她的父亲安慰她的祖父说,他们至少可以搬到县里去,把旧的店铺再收拾一下,以后就靠租金和绸店的生意过活。糊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除此,还能有什么法子呢?再说,他们想像农会的人,总还是要留一点田地给他们的,不可能一分地都不留。毕竟,这是他们祖辈一代代用汗水换来的,然后传下来的。他们相信公道,存天理。

不仅是这个家里的人统一了意见,祖父还叫来了族人,也就是他的叔伯兄弟们,以及他叔伯兄弟们的儿子们。他的这些叔伯兄弟们,也都是在村子里。这些人的家道都不太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破落了。但是,到底是有血缘的,所以呢,平素相对独立,而到了有大事的时候,还是会聚到一起,进行商量的。那个晚上,所有的本家叔伯兄弟们,全都聚集到了李家的那个大祠堂里。母亲也去了。按照家里的规矩,外人是不能进去的,而她作为一个女孩子家,也是不能轻易走进去的。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

母亲说,她不喜欢自家的祠堂,因为心里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平时她只是在白天,才会到这边里看看。通常也只是站在门外,看着外面的那两扇紧关着的大黑门。她知道,里面的大堂上,供着各位列祖列宗的牌位。

她不喜欢那些牌位。

那些牌位看上去有些阴森。

她所以会到祠堂来,是因为在那墙沿下,长了许多的菊花,开得特别的茂盛。金黄的、紫的、蓝的、白色,非常鲜艳。因为有着这些菊花,所以整个大院里,经常飘散着浓郁的香味。这种香味,有别于其它花香。它有一种药味。这药味,经常让她感觉有些恍惚。一恍惚,她就要去看看,顺便采几朵。而她去摘花时,得克服心里的一些障碍。她害怕靠祖宗们太近了。

母亲说,那个晚上,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一脸的沉重。祠堂的大厅里,油灯有些暗,看不清楚来的那些人脸上的表情。但是,她能感觉到在压抑的空气里,隐藏着一种外来的,贪婪的兴奋。那种兴奋虽然也是压抑着的,但是,它却像是风箱里的火苗,在短暂的停息后,随着呼气,会喷发出更大的热焰。显然,他们和那些贫雇农一样,也是渴望得到土地。

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

农民有了土地,就可以存活。没有土地,就什么也没有。母亲说,她其实是理解那些农民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既然他们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出来的。母亲说,她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她的祖父,巡视过李家的广大土地。从一早晨,她坐上牛车,能逛大半天,才能绕一圈。尤其是到了播种季节,或者收割季节,大片的田地里,全是人,忙忙碌碌。

母亲说,她是看过穷人的,到过一些佃户的家里。甚至,她看过一些本姓的李家,有的状况也不好。所以,对于分地,她是能理解的。分了地,也许他们一家可以回到县城里。这不是一件坏事情,她想。

那个晚上的家族会议,很顺利地得到取得了一致。所有的本家兄弟们,全是支持这一举动的。他们唯一有意见的,就是在分配上有不同。甚至,为了这个起了争执。他们认为应该把其中的大部分良田,分给本族的人。母亲说,她的父亲听了族人的那些争执,心里格外的凉。吵得最凶的,是他的一个伯父。这位伯父原来也是有相当的土地的,却是被自己挥霍掉了。抽大烟,赌钱,轧姘头,似乎坏事他没一样不会的。他的子女们,好像也没人走正路子,东飘西荡的,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穷得丁当想,也不肯种田。他们对这一房的人,其实内心里充满了羡慕与妒忌。现在,他们却想白白地再得一份凭空掉下的好处。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得,--既然可以给外人,他们这些血脉相连的,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他们还不如外人。”李玉楼后来这样对他的家人说,语调里充满了怨恨与哀伤。

母亲说,农会的人再次来了,和她的父亲谈了话。她的父亲没有一点的讨价还价,完全按照范守成他们的意思。范守成大体上对他还是客气的,说他可以按照实际人口,和所有的佃户一样,保留相应的土地。而且,保留的这些,差不多都是比较好的田块。

来的那些农会成员,大约有十几个。母亲说,她的父亲对此是感到了一种担忧。那十多个里,差不多都是本村的。他们都是当地穷得最彻底的男人。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和他有过冲突。来的人中,也有明显不是本村的。一看就是外地来的。他能猜到他们的身份。那一两个外地的陌生人,他们的态度倒是很和蔼。他们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一直不怎么说话。他们只是很安静地听着,脸上保持着适度的微笑。但是,母亲说,她的父亲能知道,至始至终,都是那两个陌生人在主导着谈判的大方向。最后,其中的一个是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大意就是赞扬李玉楼是个思想比较进步的有产者。这么多年来,在乡间有着比较好的声誉,尤其是对待贫雇工,以及佃户,是比较有分寸的。说到底,还是因为家里的孩子们是思想进步的青年(关于李家文和李家武,他们也是听说参加了革命,这就让他们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同样保持着一定的分寸),他们受着青年人的影响。他们称赞李玉楼是个开明的乡绅。

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家的田就都分了。

分得一干二净。

分地的那天,整个李家庄热闹非常,到处是敲锣打鼓的,还有人家放起了鞭炮。母亲说,只有他们一家人,心情格外地不舒服,包括家里的一些长工(他们都是多年的老伙计了)。他们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大家都是垂头丧气的,只有李玉楼,表面上还努力装出镇定的表情。母亲说,她的伯伯和叔叔内心里是怨恨的,恨她的父亲。可是,他们自己没主张,就把失地后的责任全归咎到她父亲身上,仿佛这分田,从头到尾只是他的主张。他们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们只看院子里,或者院外的二三里地外的地方。表面上,外面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人。

祖父一直不吭声,阴沉着脸,佝偻着腰,不断地咳嗽。

李家只保留了二十几亩地。

分地的那天下午,农会的人都来了。李玉楼拿出了过去所有的帐本和合约,悉数奉上。农会的一个干部(外地的,好像姓陆,大家都叫他“陆同志”)把那些账本什么的,都堆在了地上,然后一把火就烧了。那些纸片在烈焰中,成了一片黑色的蝴蝶,四处飘飞,洒落了一院子。直到第二天,整个院子里还飘散着纸臭味。

表面上看,一切都结束了。

雇工们也大多离去了。母亲说,有些人开始都不愿意走,是她的祖父和父亲再三劝他们。他们当中的有一些人,是分到了地的。另外一些老三叔、杨哑巴还有像小肖、三保子等等,他们本来就是没有根的,根本无家可归。自然,他们也没有分到地。如果他们不走,庄上如何养活他们呢?庄上已经什么什么土地了。仅有的土地,母亲说,她的父亲李玉楼和他的父亲认为,自家人就足够干的了。既然没了那么多的土地,余下的就自己种好了。

那一段日子,家里人尽管心里不是很安稳踏实,但是过得还算平静。家里先后接到过李家文和李家武的几次来信。李家文来信是充分肯定 了家里的分地行为,并且热切地号召妹妹走出去,投身到革命的洪流当中去。李家武只来过一封信,说他跟随着学校到了贵州,一切都还好。他想回来,可是到处是日本人的战场,交通都阻隔了。不管怎么说,他们在外,有音讯就好。平安,是最重要的。

乱世,需要的是活下来。

同类推荐
  • 区域经理

    区域经理

    雷子阴差阳错地踏进药行,不留神混成了一名区域经理。他肩扛六箱药品风尘仆仆扑地赶往嘉市,开始了他的医药代表生涯。头一张热脸,便贴在肖爱国的“冷屁股”上,让他的信心有所动摇。关键时刻,来自大连的徐立君给他上了宝贵的一课,令其醍醐灌顶。再经对方的热心引荐,他终于在“酒色”的帮衬下叩开了市医院的大门。他惊奇地发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圈子中。那些意想不到的权钱交易、情色交易,官与官的相互勾结,官与商的相互勾结,让他对天价药品的产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本书,为混迹药海二十余载的雷子的倾心力作,直逼当下社会现状之痛痒!
  • 母亲的花样年华

    母亲的花样年华

    再说说我自己吧。说起来有些奇怪,我母亲死后,我的“洁癖”慢慢地好起来了。我开始用一种不同的眼神去看那些我曾经以为都很肮脏的男人,我的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我被我们医院的男医生认为越来越好看了,他们毫无例外地怀疑我真正恋爱了。恋爱这个词让我想起了那个中学语文老师,在我的回忆中一切竟然都是那么温馨和美丽。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他再次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他向我道歉说自己太鲁莽。那时候,我穿着睡衣在我们宿舍楼下接受他的道歉,但是有点冷。他要脱下外衣,我摇摇头说,不要,你也冷。于是,我第一次主动地将头靠近了他敞开的怀里……
  • 命案中的语文生活

    命案中的语文生活

    高考结束,女儿赶忙估分。看她脸,拿下重点小菜一碟。然后填志愿。她把表格递我面前,想听我意见,我觉得还是由她自己来定夺最好。所以我离开,让女儿独立思考。反正还有好几天,时间来得及。高考后是中考,这个夹档我清闲。我在初中语文组任组长,不带班,趁着有空,我请假出门。手机当的一声,是短信:您还记得七年前的卫国小学吗?请先生本月二十九日夜十点半,准时返校,我愿在那里与您重温旧情。底下没留姓名,手机号陌生,会是谁呢?最初我猜,肯定是谁开玩笑。短信一旦让老婆看见,就算她相信我正经,可面对女人勾引,她会怎么办?这年头,给两口子之间造出几个不和谐的谣言,几乎是造谣者们惯常手法,毫无创意。
  • 落魂天

    落魂天

    《落魂天》是关仁山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集,集中收录了作者的近十篇中短篇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作者创作的雪莲湾海边乡村生活题材的作品,表现了农民对农村文化、农村乡土的执着坚守,代表作品有《落魂天》《风潮如诉》《海眼》等。这些作品深刻展现了农民、农村在时代变迁中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生活,贴近农村百姓生活、题材把握到位,思想深刻,具有较高的的文学价值。
  • 戆三爷的酒

    戆三爷的酒

    “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老吉老爹盘腿坐在凉床上,哼着苍凉的河南腔。凉床上一壶老酒,几碟卤菜。凉床摆在宽敞的大院子里,院子里满是酒糟的酱香。看远房侄儿钟癞子指挥伙计们出糟,吊酒,装缸……坐落在九畹溪深处的钟家嘴,突出于绿林碧海的唯一建筑,就是酿房的粗大烟囱,烟囱下面藏着那座庞大的酒窖。最令酒鬼陶醉的日子是酒窖开窖,窖藏了也不知多少年的陈年老酒,在密封的酒窖里散发着芳香,那酒味儿能飘到百十里外的武陵县城,叫满城尽皆翕动鼻孔。
热门推荐
  • 斑竹泪

    斑竹泪

    史纪下车后,对着老太太粲然一笑,接着感叹说,雨后空山寂,真好。老太太一个愣怔,咋是个孩子呢?漆交易双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握住史纪的手说,娘大清早就等,好半天了呢。史纪忙着自我介绍,有点自嘲说,爹读史多了,不过名字好记。接着说了半天《史记》的由来。老太太不关心年轻人解释的纪传体通史是个啥,也不关心司马迁是谁,只关心这个史纪跟那个《史记》有啥联系。史纪看到他的幽默没有得到回应,这才说,挖掘重大历史题材便是我的责任。
  • 世界上最成功的销售方法

    世界上最成功的销售方法

    在“销售”我的个人服务、想法以及产品的过程中,我使用了一种独特的销售流程。而且,我已经了解到了最有效的销售原则和销售方法。这些能够确保销售取得成功的原则和方法不仅在我自己大量的亲身经历中获得了检验,而且还在我众多的实验中得到了证明——这些实验是在成千上万的销售人员中展开的,作为一个行政主管,我有进行这些实验的特权。我们福特汽车公司设计了自己独特的销售流程,利用这种销售流程,福特公司的许多销售人员都从平庸的失败者变成了必然的成功者。
  • 白白从不从我

    白白从不从我

    都市大龄剩女的对自己的青春回忆,对爱情恐惧以及亲情的逃避的。。。。。
  • 天文常识悦读

    天文常识悦读

    本书介绍天文学常识的理念,将古今中外的天文知识融会贯通。书中收录了天文学史上的大量的重大发现,帮助我们了解天文知识;解说了从古至今所出现的天文现象,为我们驱除了心里的疑惑;搜罗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天文工具,让我们了解如何观测天体;囊括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著名天文学家,用他们的成就帮助我们拓展天文知识。
  • 红包萌宝:将军夫人有点狂

    红包萌宝:将军夫人有点狂

    苏晴雨不小心穿越了,还不小心嫁给了“侍卫”,只是这个侍卫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将军!“骗子,大骗子!这辈子都不理你了!”某个被关在房外的男人不得不求助小包子,他奶声奶气地喊着,“妈咪,我还想要个弟弟。”某男破门而入,伏在苏晴雨耳边,“为人父母得满足儿子的小愿望。”
  • 金口才成就一生

    金口才成就一生

    自古至今,语言充满着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它如一朵盛开的奇葩傲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永不凋零。在古战场上,口才好的人能够平息两国之间的纷争,化干戈为玉帛。充分印证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其实,语言的作用远远不只于此,正如汉代刘向在《说苑·善说》中所写:“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渐,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全身、安国、全性者也。”
  • 遇见最真的自己,唤醒灵性的那朵花

    遇见最真的自己,唤醒灵性的那朵花

    生命究竟为了什么?人类对生命的两大疑惑,一个是起源处,一个是归宿感。往往,我们以不停地行动来麻痹自己,想把这两个扑朔迷离的黑洞谜团抛诸脑后,不想来处也不想去处。生命呈现出奔跑跳跃的质感,却忽略了内心的定静。这是一本心灵治愈书,是都市心灵修行的指南。它将告诉我们,如何以定静的心思,拆穿世俗的幻相,赎回灵魂深处的力量。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情绪空洞得不到救赎而痛苦。如果,你还在为亲密关系的去向而忧心。如果,你在为选择或者得失而苦恼。那么,让我们收敛起浮躁,翻开这本灵修书。学会内省,学会定静,向宇宙的最高层赎回智慧和力量。找到真我,找到灵性。只要能够参悟灵修,我们就一定会找到那个心想事成的自己。
  • 修真极恶魔头

    修真极恶魔头

    本书凡人流、黑暗文。有的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他可以被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对不起,我什么都没给你留下。”弥留之际,枯瘦如柴却又因为肾衰竭四肢浮肿的母亲对韩林说道,“你不要怪我。我也没有办法,以后,你要自己一个人活了。对不起。”才十二岁的韩林安静地给母亲穿上寿衣,送去火化,埋在了后山。最后立木牌的那一刻,他还是没忍住哭了出来。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哭。(本书群号:974769468)
  • 清明无战事

    清明无战事

    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因协助美国教会转移战争孤儿,安如玉、夏樱桃、唐小顺和美国传教士保罗被日寇抓捕。唐家山开明乡绅唐汉宸,严正拒绝日寇的交涉条件,被俘人员惨遭侮辱杀害。反扫荡作战,我方缴获了日方成百盒骨灰。唐汉宸道义高标,力排众议,主导归还日方骨灰,迎回我方人员遗体,时间定在清明节,并约定这一天不起战事。不料日寇背信弃义,唐汉宸身背“抗日分子”的亡命旗坦然赴死。本书所要彰显的是,与日寇的言而无信相比,唐汉宸身上所葆有的华夏文明,形成了对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殊死抵抗——仁者无敌。
  • 咒神灭天

    咒神灭天

    一个背负着神秘使命的少年,却能逍遥自在的纵横在天地之间,无论是顶级的冷血杀手,还是落魄的亡国公主,亦或是风情万种的霹雳娇娃,无不拜倒在他的“纯洁”之下,最终谱写出一曲动人的赞歌!<br/>我纯洁,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