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600000006

第6章 去投军(5)

三个气喘吁吁的和尚,瞪眼看着他们,都长长地舒了口气。看了一会,花云和吴良把目光转向朱重八,那意思分明在说:咱们走吧。朱重八朝他们点点头,从地上捡起一把元兵的弯勾大刀,走近一个元兵身边,默默地看了一会,咬咬牙,提起他左耳,一刀割下,然后又这么一刀割下他的右耳,再走到另一个元兵身边……

花云和吴良呆呆地看着他们的师兄,将十二个元兵的耳朵,一只只割下来,一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朱重八割完二十四只元兵耳朵之后,用一根藤条窜了,来到他俩面前。他们还来不及发问,只听得朱重八说:

“走,我们投军去!”

三根香之后,朱重八拎着12对滴血的元人耳朵,带着他的两位师弟,出现在濠州城里。这年,朱重八刚满25岁,万般无奈中由一个吃斋的和尚,走去做一个挥刀杀人的军人。

从这以后,朱重八开始了他新的人生,仅仅十五年,就从一个士兵,走上皇帝的宝座,造就了一个中国皇帝史上的奇迹。

15、

一切果然如朱重八所料,他拎着的那12对滴血的元人耳朵,实在太引人嘱目。他进濠州的第一天,便得到元帅郭子兴的亲自接见。

郭元帅虽说算命出生,除喜结豪杰外,本人也是爽豪善斗的人,听说这有个和尚拎来12对血淋淋的元兵耳朵,不免心存几分佩服。

“去,将那个和尚给我带来。”郭子兴吩咐他的卫兵张正。

不一会张正便领着朱重八进来。郭子兴靠在帅椅上,斜眼打量着那12对滴血的耳朵,凝视了许久,这才把目光扫向朱重八身上:

身材虽不魁梧但也称得上高大,特别是那颗硕大的头颅,那块凸出阔卓的额头,以及尖削的下巴。这是张典型的倒三角形脸,这样的人无疑都相当聪慧。不过最让郭元帅常识的,还是朱重八那一身结实的肌肉和厚厚的嘴唇。“这身肌肉一定非常有力气,厚唇人心实忠勇”郭元帅心里一热,问道:

“你是皇觉寺来的?”

“正是。”

“叫什么名字?”

“朱重八。”

“朱重八,你兄弟还多啊,现在都在哪里?”

“他们,九年前就遭瘟疫去了。”

“哦,家里还有些什么?”

“没有,什么都没有。”

“这样?从今天起,你就跟着我,跟着我,到时候什么都会有。”

“这怎么成!”没等朱重八回话,旁边闪出郭元帅的次子郭天叙:“父帅,这和尚刚来,能有多大能耐?恐怕就会敲敲木鱼。”

“叙儿,你没听说他智杀十二元兵的事?”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和尚,你能胜了我手中这柄剑,便让你做我父帅的卫兵。”郭天叙说毕,挥剑直冲朱重八。

朱重八眼见剑快刺到胸前,也不躲避。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左脚倏地向郭天叙伸去,同时蹲腰蓦抬左手,翻起掌猛击郭天叙握剑的右腕,还同时出右掌击郭天叙的腰间,郭天叙顿时丢剑踉跄前倒。要不是朱重八紧前一步抓住他的左膀,肯定是撞在厅前的柱子上,绝对是头破血流,后果不堪。

“承让,承让。”朱重八双手作揖,对郭天叙冷然地一笑。郭天叙满脸羞愧,鼻子哼一声,恼怒地甩手走了。

“好,好,哈哈哈哈……”郭子兴大笑起来:“你不要理他,天叙就这脾气。你很有智谋,武功不错,又懂得谦让。朱重八,朱重八……这个名字,我给你重新取个名子好不好?”

“愿听元帅的。”朱重八不吭不卑地应道。

“元璋,你就叫朱元璋,可好?”

“感谢元帅赐名。”朱元璋开始对郭子兴有了一些好感,因为他自己也觉得这名字好。

“好名子,元璋,一块美丽洁白的玉。”随着两声鼓掌,孙德崖一阵风进来。他向郭子兴施礼后微微一笑,然后走到朱元璋面前。孙德崖肆意地托起朱元璋满是胡茬的下巴,将朱元璋那张坳黑粗糙的脸扭向众人,大声说:“哈哈!美玉,名符其实啊?”

众人哈哈大笑,就连郭子兴也忍不住笑了一声。从乞讨生活走过来的朱元璋,这么些年来,一直都受着他人的凌辱,并且在他人的凌辱中陪尽笑脸,以换得些许残羹冷炙,来保全自己生命的存活。可是近年来,由于自己的努力,已没有人再敢放肆地羞辱他了。而现在,刚进军营,竟受到上司的这般羞辱。

他刚刚杀死了十二个元兵,心里充满了自信,他相信凭了这十二对元兵的耳朵,投到军营之后,能受到相应的尊敬。没料到,似乎还要受乞讨时让人羞辱的罪。

真是可恨!他在心里说,气愤地暗提起一口气,将五指紧紧收拢,握成铁一样的拳头……

16、

郭子兴曾有鹰眼之称,朱元璋的动作,被他看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由得大喜。平日里因钱粮问题,他受够了孙德崖的气,真想让朱元璋来好好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副元帅,可一想到这次让孙德崖来的目的,立即改变了主意。他一手握了朱元璋刚攥起的铁拳,一手轻推孙德崖,说:

“好了,好了,别闹了。”将俩人分开后,郭子兴转身坐上帅椅,对朱元璋说:“你先去歇着,换换衣,我有事与孙副帅商议。”

朱元璋应声退出帅府,随人来到卫兵营,只见两位师弟已穿好一身新的军装欢天喜地地等在那儿。他翻弄着留给自己的那套军装,心里沉甸甸的,想到:

穿上这军装,便意味着要去替发给他这军装的人卖命。郭子兴、孙德涯,郭天叙这些人,值得自己去为他们卖命吗?想着刚才的情形,朱元璋不由得摇了摇头。

朱元璋信步走出营房,顺着条小径往前走,不觉来到一座小院门前,举目四望:远处有一座山。积习让他本能地要去攀登。可是,山在高高的城墙的外面。他突然分明地感觉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这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我现在能确保衣食无虞,却没了自由。这是不是值得?有了三年游僧的经历,相信我是不可能饿死在这个世上的。”朱元璋坐在院门前的一块大石头上,眺望远山,这么想着。

他知道,眼下在世人眼里,他朱元璋一文不名,或许是出于本能,他却异常地珍惜自己。“我并不比别的人差!”他常常对自己这么说:“如果有机会,我会做得比别人更好。”

朱元璋突然感觉到有位姑娘在朝他走过来,忙将目光从远山收回,姑娘已来到他的身边。脸稍微长了些,皮肤也稍微黑了些,但那双眼睛却透出万分的豁达与聪慧,使得朱元璋非常动心。

见朱元璋在注视她,而且心里也在想着关于她的一些事情,姑娘却没有丝毫的扭捏和害羞,更无半点恼怒,只是礼貌地一笑,也认真地打量着朱元璋,老朋友似地说:

“你刚才在郭元帅府里的事,我都知道。”朱元璋有些吃惊。

“你不要与天叙计较,他被他母亲给惯坏了。还有孙副帅,你更不值得去计较。唉!”姑娘竟然叹了口气:“你一定要尽力帮助郭元帅。”

“请问小姐,你是什么人?”

“我叫马秀英,与你一样,父母早亡,只身一人客居在这里。”

“哦,你怎么会客居在这里?你与郭元帅家是亲戚么?”

“不是的,家父生前曾与郭元帅是好朋友,家父过世,郭元帅就收养了我。”

“郭元帅真是大仁大义。姑娘请放心,我不会与少帅计较的,我一定会尽力效忠元帅。”

“我在这里替郭元帅感谢你。”

“姑娘快别这么说,我一个大头兵,能有多大能耐,怎消受得了你的感谢。”

“你能消受,我看人,没错。”姑娘自言自语地说:“大头兵……人这一生是讲不清的,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得连吃饭都是有顿没顿的。记得十二岁那年,家里突然富了,富得母亲只好拿钱去接济穷人。可没到三年,父母双双惨遭杀身之祸,我一下子变成举目无亲的孤儿……”姑娘讲到这里,有些伤感,眼圈红红的。

朱元璋正奇怪郭府怎么会有这般充满智慧,善解人意的女子,却原来她也有着痛苦的经历。顿时生出许多好感,他充满感情地说:“姑娘,你别伤心!”

相同的命运,对事物许多一致的看法,将这两位素味平身的男女突然拉得很近,他们似乎都有些说不完的话想说给对方听。

“你真棒,还没投军,手上就拎着敌人的12对耳朵。”马秀英充满敬意地说。

“你也知道……”

“知道,就因为这12对血淋淋的人耳,我才特意来看看,是个什么样的英雄……”

“小姐”丫环在唤她:“夫人让你回去。”

送走马秀英,在回营的路上,朱元璋想着马秀英谈到自己家境变迁的那段话。“那位马姑娘早先穷,后又富,可现在……她的义父郭元帅,早先不是个算命的先生么?”朱元璋这么想着,感到豁然开朗,心情非常舒畅。他大步走回兵营,拿出军装,脱了和尚衫,把军装穿在身上。没有镜子,他左顾右盼地自己瞧自己,虽看不清倒底怎么样,但分明地感到自己确实精神了许多。

他看看熟睡的兄弟们,合衣躺在床上,又想起马姑娘最后的那两个字“英雄”。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别人将这两个耀眼的字与自己联系在一起,而且还是位姑娘。“英雄!”他在心里重复着,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舒坦。

同类推荐
  • 身边的李保国

    身边的李保国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的追求。2016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李保国去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本书是李保国生前工作过的河北农业大学编写的作品,除收录了李保国个人事迹的介绍以及媒体相关报道外,所收录的“李保国印象”部分系首次披露。
  •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本书以杨宪益的丰富的一生为写作主线,着点于他留学欧洲的传奇经历、他让人羡慕的跨国爱恋、他等身的翻译作品、他作为诗人的才情、他身上的学者风范。全书一气呵成,个中章节娓娓道来。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弟子的事迹和思想,直接关系到布衣孔子及原始儒学的研究。原始儒学正是在孔子师徒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孔门弟子对阐发孔子的思想起着重大作用,同时又创造性地进行了发挥。他们的努力促成了先秦儒家八派的分化,使儒学成为一门显学,为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和百家争鸣准备了思想和文献条件。有的开启了先秦诸子别派,有的还直接演变成先秦别派的思想先驱。孔子师徒所提出和阐述的思想,以及师徒之间教与学的方法方式,许多都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对当今仍具有启示作用。本书对有据可查的孔门弟子逐一进行叙述,力图清理出他们各自的生平、对当时社会的贡献、对孔子学术思想的继承及创新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影响,希望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是“经营之神”!他是“日本式管理之父”!他是重振日本精神的著名企业家!他以富有人情味的管理赢得了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交口称赞!松下幸之助全传》从一个平民的角度,向读者深度剖析一个最真实的松下幸之助。作者从回忆松下幸之助的童年开始,讲述了他如何从学徒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家的完整过程。
热门推荐
  • 谐铎

    谐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海克斯心脏

    我的海克斯心脏

    新书《他来自虚空》已发。[英雄联盟同人]主角杰诺,英雄简介:祖安,在一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毒气泄露事故中。你救下了奥莉安娜,从此符文之地上不再有发条魔灵,而你的心脏衰竭,即将死亡。好在你抱紧卡蜜尔的大腿(雾),换上了海克斯心脏。泽三炮跑过来祸祸皮尔特沃夫,你逃到了比尔吉沃特,不然就会被吸干心脏能量。你搬到了救兵,和沙皇一起击败了泽三炮,然后他决定把曾曾曾曾……曾孙女嫁给你,为他延续血脉光复恕瑞玛,还威胁说不接受就把你飞升成狗头人。/doge你坐在逃婚前往暗影岛的船只上,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交流群:797552710
  • 艰难抉择

    艰难抉择

    1950年9月上旬的一天,桑杰土司刚刚喝过早茶,便独自一人待在客厅里抚摩着一把刀柄上镶着两颗绿宝石的腰刀,陷入沉思。40多年前土司的阿爷曾去拉萨朝圣,当时正值英帝国主义入侵西藏,西藏军民拼死抵抗,江孜保卫战打得十分惨烈。为了支援前线,他阿爷便将准备布施给三大寺的100两黄金的一半捐献出去。不久,英帝国主义入侵到拉萨,知道他阿爷是一个曾经支援过西藏军民抗英的康巴很有名望的大土司,便设局暗杀他。他阿爷凭着康巴人特有的勇猛,同几个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杀害,连遗体都被他们弄走,现场只留下了那柄用敌人鲜血染红了的腰刀。
  • 大宋苏轼

    大宋苏轼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过世于公元1101年,一生所系,大约是宋帝国最为辉煌的时代。其将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了新的强度。一方面,苏轼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满,另一方面,他好美食、好交友、好品茗、好游山林,用腼腆的力度感唱出时代的旋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种禅意玄思的人生感喟,是其意志对美的反映而取得的对痛苦和痛苦之智慧的胜利。本书通过对细节的追索,力图描绘出文学史上和历史书中没有记载过苏轼。通过求访苏轼的词、生活和情感,去想像和拼凑“清明上河图”般波澜壮阔的大宋。
  • 凸镜

    凸镜

    一生中应该就只能爱一次吧,注入全部的激情甚至生命。到头来发现原来,爱!不是那么回事。 倘若你把棱角磨削掉了,再来看这个摇摆的社会,这个金钱与权力浮夸于世的赤裸裸的现实中。那么渺小而又脆弱的爱又算什么? 也许当人的贪念结束的那刻,才能体会到爱。原本真的可以那么简单
  • 我真的没有钞能力

    我真的没有钞能力

    获得一张来自未来的内存卡,从此周叶有了钞能力。
  • 高中日常进行时

    高中日常进行时

    张骏高二分班后迎来了一位冷漠的同桌,说话只答“嗯。”然而在一天张骏贱兮兮的瞄着这位冷漠同桌说道:“想感受一下欧派。”他那冷漠如杀手的同桌没有意料中的“嗯”,而是第一次说了两个字。本文缘更。
  • 单读(11-15)

    单读(11-15)

    用全新的视角和文体看世界。中国青年一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中国公共社会中清新而令人尊敬的声音。本系列收录《单读》第11辑至第15辑,主题分别为联结/断裂、创造力之死、消失的作家、世界的水手、我们的黄金时代。
  • 李小龙和我的旧时光:半生修行,一生怀念

    李小龙和我的旧时光:半生修行,一生怀念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的伊丽莎白医院猝然离世,年仅33岁。他的去世带给香港乃至世界极大震动,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众说纷纭,甚嚣尘上。几天后,香港《新星日报》爆出猛料:李小龙死前昏迷处并非如之前报道的那样是在其自己家中,这位功夫巨星真正的死亡地点是香港著名女星丁珮的寓所内!一时间无数非议包围了这个26岁的女人……
  • 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

    近20年前余秋雨开始以长途旅行方式实地考察文化。它从国内走到国外,从中华文明走到了其他文明。这期间,他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作为考察中华文明的记录,以《千年一叹》作为考察伊斯兰文明的记录,以《行者无疆》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至此,余秋雨对人类历史的三大文明进行了完整的关注和记录。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感叹道:“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微笑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目光悠长,山河无恙。但这些年,却因过度的自满、自享而自闭,对世界对自己有不少时空错觉。”《行者无疆》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文80篇。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全新版的《行者无疆》经过余秋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增删,全新修订再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