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13600000003

第3章 讲理,出身名门正派的武功

世间万物都存在一个“理”。“理”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种规则,或是事物运行的一种规律,或是人与人约定俗成的一种规范。月球讲“理”,所以能围绕地球转,它若不讲“理”,就会发生大碰撞。人要讲“理”,你不讲“理”,“理”就会用它的方式来报复你。

俗话说得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良好的口才,首先要建立在讲理的基础之上。但“理”这个东西,一般看不见摸不着,人人都难免有困惑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来“说理”的人,或用确凿的事实、清晰的表达,来说明事理的必然,或用客观的理论、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事理的正确。

以理服人是口才当中最为“名门正派”的功夫,相当于武林当中的少林、蛾眉、武当等正门正派的“以德服人”,口才纵横术的第一招第一式,非此莫属。

梅法官的高超口才

“二战”结束后,盟国组成远东国际法庭,11个战胜国的法官组成的审判团将对日本战犯的恶行进行审判。

当庭长卫勃宣布法官的座次安排为“美国、英国、中国……”时,中国法官梅汝璈立即举手:“我不同意。”梅汝璈说:“我认为应该按日本受降书签字顺序安排法官座次。中国应该排在第二位,也就是说,美国之后,应该是中国。”卫勃笑了:“梅博士,我们是来审判战争罪犯的,为什么对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如此在意呢?”“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小。何况真理只有深浅,没有大小之分。”梅汝璈随即又虚晃一枪:“如果不按受降书签字顺序,我提议另一个最公平的方法,我们称体重,按体重大小决定座次。”在听到有人说法庭不是拳击场不需要按照体重排序时,梅汝璈说:“如果不按体重排座次,那么我认为唯一公平的就是按受降书签字顺序排名。我一点都不希望我们的国际法庭变成拳击场。”

外交无小事,一个座位次序问题会被赋予很深的涵义。在争取国家应得的尊严上,梅汝璈先是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按照受降书签字顺序安排法官座次才公平合理。如果不能,梅汝璈提出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公平方法:按照体重来排。当然,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之所以这样提议,一则暗示了按照受降书签字顺序安排的方法外,找不到更合适的方法了(只好按照体重),二则有缓和气氛之效用。梅汝璈的口才,可谓有理有据兼有节。

直接告诉他利害关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这首咏庐山的诗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处身其间的人,往往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人们经常会被情感、欲望以及种种错综复杂的事件蒙蔽了双眼,以致不能明白一些最简单的道理。要想用语言打动别人,就常常需要帮助对方拨开眼前的迷雾,拓宽狭隘的视野。这就不仅需要一个如簧之舌,还要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锐利眼光。

抓住问题的利害,条分缕析、一针见血,这样说出来的话就能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经典口才

卡耐基曾经租用纽约的一个饭店的会议室来举办讲座,每个季度需要使用20个晚上。但是刚租了一个季度,饭店就通知卡耐基:要求他付出比以前高3倍的租金。此时,讲座正办得红火,广告也已经在很多地方公布了,改换场地损失将是巨大的。看来,饭店也正是掌握了卡耐基生意红火、不愿意改换场地的心理,才敢漫天要价。

卡耐基非常不想换场地,同时也极其不想多付房租(特别是一下子涨了几倍)。怎么办呢?如果是你,会气愤,会发狂吗?

卡耐基很冷静。他找到饭店经理,对他说:“收到你的信,我有点吃惊,但是我没有理由怪你,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也可能会这么做的。你身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增加饭店收入。”接着,卡耐基话锋一转:“但是你也不能不仔细考虑一下增加租金后的利和弊。”说着,卡耐基很快拿出一张白纸,在纸的中间画上一条线,一边写上“利”,一边写上“弊”。

在“利”这边,他写上:会议室空下来。然后他说:“当然,你可以把会议室再租给别人开会或者举办讲座,这样你可以增加不少收入。但是,你得冒一定的风险,屋子不一定就能租出去。”他又拿笔在“弊”这边写:“我无法支付你所要求的高额租金,所以,您不仅不能从我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减少你的收入。这是第一点。还有一个坏处,我的讲座将会吸引不少受过教育、水准很高的人到你的饭店来。这对你们饭店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事实上,即使你花钱在报纸上做广告,也不一定像我的课程这样吸引这么多人来看你的饭店。”卡耐基写完,把纸递给饭店经理,恳切地说:“我希望您能好好考虑这件事的利和弊,然后告诉我您最后的决定。”

第二天,卡耐基就收到了饭店经理的电话,说租金只涨50%,而不是300%。卡耐基欣慰地接受了这个折中的结果。

歪嘴评论

俗话说:有理行遍天下。为什么?因为“理”是规范大家行为的一把尺子,一个人不讲理,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遭到其他人的唾弃、谴责与攻击。有理才会有利,而“趋利避害”是人之常理。因此,开门见山,直接告诉他人这样做的利、那样做的害,不失为一个可取的讲理方法。相信如果你是经理,也会这样做的。因为你也会被卡耐基所说服。而如果你是卡耐基,你会像他那么做吗?

有些人在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时,一开始就站错了队,他们总想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结果激起了被说服者的逆反心理。

在说服别人时,首先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利害关系,把对被说服者有利的因素一一陈述出来,这样,被说服者会认为你是诚心诚意地为他着想,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这时,他的心理防线便会逐渐松弛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很容易地实现说服目的。

说话时,如果只围绕自己的利益讲话,别人会怀疑你的动机,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经过现实生活的洗礼,人们善良的本性也可能会有所改变,嫉妒、怀疑便成了现代社会的“特产”,有些人在这种“风气”下,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务实,凡是触及自己利益的问题,都要仔细斟酌。在这种大趋势下,如果说话时不注意这一点,很可能招人非议。

人们在利益面前,很少有躲避心理,当你站在被说服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被说服者会认为你是在为他的利益着想。但是,如果直接说出来,他们往往会怀疑你的动机。因此,说服别人时要学会用利益去打动别人。利常在理中,利益清楚,理也就明白了。

我们说直接告诉别人利害关系,并非虚张声势的恐吓,或咄咄逼人的威胁。那种“如果你这样,我就要那样”的话,不是说理。恐吓与威胁,本身就是不讲理。说理要说得别人自己醒悟,心服口服。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手进攻郑国,三下五除二就兵临郑国国都,把郑国国都团团围住。瓮中之鳖的郑文公失去主意,求老臣烛之武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

晋文公和秦穆公虽然结成了同盟,但作为春秋时期的两位霸主,他们之间也免不了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要是郑国灭亡对您的国家有好处,我就不会为这件事来烦劳您。从地理位置上讲,您的国家和咱郑国之间还隔着一个晋国,郑国灭亡后您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是难于做到的吧?您灭掉郑国只会加强晋文公的实力。秦晋本来势力相当,这回晋文公实力的加强,就是您实力的削弱。如果您放弃灭亡郑国,作为您东进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多少有点好处。”

看秦穆公似乎有所动,烛之武继续添了一把柴:“再说,晋文公这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您曾经对他有恩,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构筑好了防御工事,这事您是知道的。晋文公今日东进灭郑国,他日必然会西上攻秦。您难道忘了晋国假途伐虢的教训了吗?”

秦穆公是何等人,一听自然就掂量出轻重了。秦晋两国都是强国,他们结成“秦晋之好”灭郑,都是无利不起早,奔利而去的。可是经烛之武一分析,秦穆公发现在灭郑这场杀戮中,自己非但得不到丝毫好处,还存在极大的隐患,而得到好处的全是晋文公。而如果不灭郑的话,秦郑友好,郑做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便能得到好处。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本来就做着没意思,更何况损人兼损己呢?于是,当即顿首称是,遂与郑文公结盟,又派遣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在郑国戍守,然后撤军返归。晋文公见失掉同盟国家,也就没有继续进攻郑国。

由此可见,将事情掰开揉碎,利弊各自分开,不需多言,其理自明。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说得虽有点残酷,但确也是人性的弱点。

用明显事实来支持自己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学家。不但文章出色,据说还是仪表堂堂、英俊不凡。当时的大夫登徒子,曾在楚襄王面前攻击文学侍从宋玉“好色”,襄王便把宋玉找来问话。

宋玉辩解说:“没有这回事。相反,好色的不是我,恰恰就是登徒子自己.”楚襄王问他有什么根据。宋玉就说自己有位邻家姑娘长得艳若天仙,没有一处不美。这位邻家姑娘,常常攀登墙头来偷看我,已经整整三年,我至今都没有搭理过她。

接着宋玉又说到登徒子,大意是:“至于登徒子,就和我截然不同了。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痉挛,嘴唇外翻、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的。这样的女人,登徒子却与之结为夫妻,已经同她生了五个孩子了。”

最后宋玉反问楚襄王:“您看,我们俩究竟谁才是好色之徒呢?”襄王听了,觉得似乎也有道理,也就算了。

这是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的故事。故事中,宋玉用两个事实的对比,明显得出了“谁才是好色之徒”的答案,让襄王不得不信服。我们在讲道理说服人时,要注意少用大道理,多借用事实与事例。讲大道理容易出现一种教训人的腔调,何况不少人从小到大听了很多的大道理,早就麻木甚至反感了。

历史的事实也可以用来作为说理的依据。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因此有所谓“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一说。

1937年10月11日,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在白宫同罗斯福进行了一次会谈。会谈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总统重视原子能的研究,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

萨克斯先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接着读了科学家们关于发现核裂变的备忘录,然而,总统对这些枯燥、深奥的科学论述不感兴趣。虽然萨克斯竭尽全力地劝说总统,但罗斯福在最后还是说了一句:“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似乎还为时过早。”

这一次的交谈,萨克斯失败了。

第二次,罗斯福邀请萨克斯共进早餐。萨克斯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决定再尝试一次。萨克斯知道总统虽不懂物理,但对历史却十分精通。

“英法战争期间,”萨克斯开始谈历史,“在欧洲大陆一往无前的拿破仑,在海战中却不顺利。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来到这位伟人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断,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并保证这样便可所向无敌,很快拿下英伦三岛。但是,拿破仑却想,船没有帆就不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他认为富尔顿是个疯子,把他赶了出去。历史学家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取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将会重写。”

萨克斯讲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他发现总统已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罗斯福平静地对萨克斯说:“你胜利了!”萨克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明白胜利一定会属于盟军。

引用史实可以借助史实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生动形象而且引人入胜,有助于人们从中得出结论。

身边的事实更是不可错过的有力证据。《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是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的著名演说。全文不到1000字,列举敌国侵略罪行不用贬词,宣布如此令人愤慨的事件竟不见激昂。演说有分析、有判断、有决定、有抨击、有号召,但所有这些,都建立于陈述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在这个演说发表的第二天,美国即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我们引用事实进行说理时,要注意事实与观点的一致性,切不可让事实与观点相游离或相违背。卡耐基指出,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站不住脚的。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在具体的情况下,一切事物都有它个别的情况。这就告诉我们,正面说理不但要引用事实,而且事实要典型,要具普遍意义。

有条有理,逻辑严密

《战国策》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姚贾面对韩非的诽谤,用有条有理、逻辑严密的言辞逐一辩白,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燕、赵、吴、楚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了大臣和宾客们商讨对策。秦王说:“目前四国已经结成联盟,对秦不利,我国目前正处于财力衰竭的状况,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纷纷逃到其他国家去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大臣、宾客们都默不作声。姚贾说:“我愿意出使四国,破坏他们的阴谋,阻止战争爆发。”

于是,秦王为姚贾准备了百辆车和千两黄金,并且,让他穿着自己的衣服,佩带自己的剑。于是,姚贾辞别秦王,拜访四国。姚贾此次出行,不但阻止了战事发生,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秦王对此非常满意,并封他为上卿。

韩非得知此事后,对秦王说:“姚贾用金银珠宝等贵重的礼品,出使荆、吴、燕、代等地,长达三年之久,这些国家未必是真心与秦合作。姚贾是想用大王的钱财,私自结交诸侯、权贵,请大王明察。再说,姚贾身分低微,只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有过偷盗的行为,虽然在赵国当过官,但是后来因种种原因被驱逐出境了,这样一个人,怎么能让他参与国家大事呢?”

秦王将姚贾叫来说:“我听说你私下里用秦国的财产,去结交各国诸侯、权贵,有这样的事吗?”

姚贾说:“有这样的事。”

秦王一听,顿时大怒:“那你还有什么面目来见我?”

经典口才

姚贾说:“昔日曾参孝敬父母,任何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伍子胥尽忠报主,每位诸侯都希望得到这样的臣子;贞女擅长女工,每一位男子都希望娶这样的女子为妻。我对大王忠心耿耿,可大王却不知道,如果我不把珠宝送给那四个国家的诸侯,怎么能让他们归顺秦国呢?大王再想想,如果我对大王不忠,那四个国家的国君又怎么能相信我呢?夏桀因听信谗言,而杀害了忠臣良将关龙逢,纣王因听信谗言,而杀了比干,结果国破身死。现在,大王又听信谗言,以后还会有忠臣为您出力吗?”

秦主说:“我听说你是魏都大梁一个看门人的儿子,而且有过偷盗行为,虽在赵国做过官,但最后却被赵国驱逐出来了。”

姚贾不卑不亢地说:“姜太公是一个被老婆驱赶出家门、连猪肉都卖不出去的齐人,在荆津时,即使做劳力都没有人雇佣,可最终却建立了丰功伟业。管仲只不过是齐国边界的一个小商贩,在南阳的时候非常贫穷,在鲁国时曾经被囚禁,最后却帮助齐桓公建立了霸业。百里奚只不过是虞国的一个乞丐,其身价只值五张羊皮,穆公任用他作为宰相,而使西戎各少数民族诚服。文公任用中山国的盗贼,而打了胜仗。这四位贤人,都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出身也并非高贵,甚至是曾被命运抛弃,可最终却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主要原因是得到了明主的重用。倘若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那样,谁还能心甘情愿为国效命呢?因此,英明的君主是不会计较臣子以往的过失、不会听信他人谗言的,他们只会考验臣子们的能力,然后加以重用。大凡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人,不会听信谣言,不会封赏没有功绩的人。这样,臣子们就不敢用虚名欺骗国君了。”

秦王说:“的确如此。”于是,保留了姚贾的职务。

歪嘴评论

综观姚贾的自我辩白,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我们在说理时,也要做到一件一件来、一条一条说,切不可东扯葫芦西扯叶,让人听了云里雾里。此外,不管引证了多少事实、典故,多少知识,都要纳入逻辑的轨道,才能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离开了逻辑规则,再生动的事例,再迷人的故事,你的听者都可能无动于衷。我们只有用逻辑的法则,把要表述的思想、事例、典故等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组成很有逻辑性的讲话,才能达到正面说理的目的。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运用逻辑方法进行说理的时候,不能够讲歪理,说反逻辑,也就是将非正确的说成是正确的。事实胜于雄辩,任何不正确的事情一旦放在光天化日之下,都会露出马脚的。没道理的话听者不服,有道理没有事实,道理无所依托,听者口服而心并不一定服。所以说理时要以事实为基础。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向人讲总结出来的一般原则,与介绍个性化的事例或实践经验相比,人们更容易接受后者。

数字具有超强的说服力

数字本身就是理性的,再无知的人、倔犟的人、狡辩的人,在数字理性的光辉下也只能服气。老婆说我这个月的钱花多了,怎么8000元工资用半个月就没有了,菜都没要你买过啊。是啊,8000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怎么半个月就没了?的确很有说服力。但且慢,我也有数字,买了一部手机2800元,周末全家去了康西草原,骑马带住农家乐花了小1000元,交了采暖费2800元,岳母生日寄了1000元,一共就7600元了,400块花在上班的中餐以及其他杂项上,不多吧?老婆只得承认的确不多。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世界里,我们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用的一切,几乎没有不涉及数字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数字或多或少会产生麻木或厌烦的感觉。这种感觉客观存在。所以,除非必要,我们不要老是背书似的说出数字。一长串的冷冰冰的数字,让别人听了感觉缺少了人情味。

在运用数字时,我们应该尽量给数字注入生命与活力,让其不那么僵硬。著名的民营企业家鲁冠球在记者问到万向集团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时,这样陈述:“搞企业,阿拉伯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万向集团30多年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奋斗10年添个‘零’。上世纪7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万元,员工的最高年收入为1万元;8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0万元,员工的最高年收入为10万元;9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00万元,员工的最高年收入超过了100万元。2001年,企业日创利润300万元,员工的最高年收人为303万元。如今万向的发展正处于二次创业攻坚战的第一阶段,下一个奋斗10年添个‘零’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收入1000万元。”

歪嘴评论

鲁冠球的话,比我们常见的一些企业家喜欢用的诸如“艰难”、“挑战”、“奋起”、“自强”、“展望”之类的空话,要实在得多。既有条理,又有内容,一目了然。他所列的数字,也因为有了“奋斗10年添个‘零”’这条主线,而不再那么枯燥僵硬。

让数字与你所面对的对象的联系更加密切,也是让数字“活”起来的一个方法。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你在会议上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开场白之一是这样的:“如果公司采纳我的这项提议,则每个月可以为公司节省开支35万元。”开场白之二是这样的:“如果公司采纳我的这项提议,则每个月可以为公司节省开支35万元,这笔钱若用在改善福利上,即使是只用50%,每月我们人均也可以增加800元。”前后两个对比,无疑后者更令人感到有吸引力,不枯燥。

事实胜于雄辩,而铁的数字下面是铁的事实。值得在此提醒读者的是:数字的说服力建立在真实与准确上。虚构、编造的数字,或许也可以满足你一时的说服,但信用一旦破产,恐怕以后说什么也没人相信了。而模糊的数字,什么“大约是××”、“我估计达到××”之类的话,其说服力要弱得多。因此,平常你不妨留心一些可能会用得着的数字,或者在与人谈论某件重要的事情前先搜集一些相关数字作为准备。这些数字来源越权威越好,你最好同时记住数字的来源,以便引用起来更有说服力。

理直气和,得理让人

道理操之在手,天下虽任你走,但你也不能横着走。否则,有理也会变成无理。春风化雨的态度、谆谆诱导的言辞,比强硬的“讲理”要令人容易接受得多。大部分人一陷身于是非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旦自己得了“理”便不饶人,咋咋呼呼,穷追不舍,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你施加的作用力太大,得到的反弹力也越大。我们自己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其实自己心里也觉得别人说得对,但就是接受不了对方的态度,因此死扛着就是不改。结果沟通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引起了单纯的口角之争,甚至从“嘴力”上升到“武力”,酿成悲剧的事都时有发生。

在一家西餐厅,一位顾客大声叫道:“小姐!你过来!你过来!”等服务员来到跟前,该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怒气冲冲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变质结块了,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员赔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新的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小姐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听了,若有所悟,有点尴尬地点了点头,说:“谢谢,实在不好意思。”

等那顾客走了,有人笑问服务员:“明明是他老土,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

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即使是最深刻的言论,如果说的时候态度粗暴、傲慢或者吵吵嚷嚷,即便是在辩论上面获得了胜利,在别人心目中也是难以留下好印象的。”著名的人际沟通专家卡耐基这样告诫那些“理直气壮”的人。

除非是事关国计民生之类的大是大非,我们有必要理直气壮外,生活中的事情大多属于一般性的问题,没必要那么剑拔弩张。理直气要和,得理需让人。经常得理不让人的人,被人们称之为“刺头”,说明这种人不受欢迎。他们习惯于斤斤计较,和他们打交道很困难,很少人愿意跟他们交朋友,都对他们躲得远远地。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认为自己占了理,他们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按照规矩办事。殊不知你有你的规矩,人有人的规矩。什么是规矩并不那么清楚。只有自己的规矩,经常看到的是别人的错。他们的错误之所以难以改正,也正因为自己认为有理。理,本来是疏解矛盾的原则,可是到了得理不让人那里,反而成了矛盾难解的原因。天下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理,只强调自己的理,反而使得矛盾难以解决。设身处地,寻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倒可以减少纠纷,增加合作的机会。

《菜根谭》中说:“锄奸杜佞,要放他一条生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所谓“狗急跳墙”,将对方紧追不舍的结果,必然招致对方不顾一切的反击,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做事如此,说话亦然。

“理”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人人都难免有困惑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来“说理”的人,或用确凿的事实、清晰的表达,来说明事理的必然,或用客观的理论、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事理的正确。

同类推荐
  • 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

    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

    本书把最经典的经营理念和生意心得挑选出来,用最浓缩的语言阐释,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说明,以达到启迪和激励当代青年人的目的。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生意的书,但更是一本教你如何做人的书。相信每一个深谙李嘉诚经商之道的人,都能赚到大钱,赚到开心钱。
  • 为什么那个笨蛋赚钱比我多

    为什么那个笨蛋赚钱比我多

    本书内容包括:为什么你那么聪明却不够有钱、是什么禁锢了你和你的财富、聪明陷阱之一:消磨掉你特立独行的精神力量、聪明陷阱之二:你革于并乐于做精明的贫穷者等15章。
  • 世界名人演讲(大全集)

    世界名人演讲(大全集)

    演讲是历史的记录、思想的结晶、艺术的杰作。各个时代的政界巨子、科学巨擘、思想先驱、艺术泰斗们给后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演讲名篇。那些华丽的文辞、工巧的布局、严谨的结构、严密的逻辑、完美的行文、恢宏的气势,都堪称演讲的典范。本书精选百余篇古今中外各界名人的演讲词,它们或激情澎湃、或慷慨陈词、或说理生动、或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思之余味无穷:产生强烈的共鸣。 
  • 快书写,慢思考

    快书写,慢思考

    《快书写,慢思考》是一本教你用自由书写解放头脑的创意思考书。每个人都会遇上大脑死机的时候!当逻辑思考无法帮你解决问题时,“自由书写”就是破解僵局的好方法──只需针对眼前的主题,以最快的速度不停书写,完全不要去管逻辑或用词是否正确。这样一来,大脑来不及整理你写出的东西,你便能专注于问题,得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想法。
  •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

    你为什么需要幽默沟通;用幽默改变自己的沟通心态;用幽默改变他人的沟通观念;创造人际和谐的幽默沟通术;赢得人心的幽默沟通术;增添乐趣的幽默沟通术;享受沟通,泰尔宣称:幽默只是外表,里面藏着温情,这是因为幽默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标志,是人性、人情的表现,是高尚品德的外化,其深层形态是崇高的和滑稽的奇异结合。语言是“伴随着温度”的东西,而幽默沟通术则是使语言“升温”,赢得人心的绝佳方式。
热门推荐
  • 浑途

    浑途

    浑途大地从来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的厮杀荒蛮之域
  • 公主病

    公主病

    这世上总有一个人,他治得了你的公主病,也能把你宠成真正的公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殿堂乐队

    重生之殿堂乐队

    新书《生活在港片世界》求支持!音乐制作人曹吾重生了,那些如雷贯耳的乐队通通不见了。不愿经典蒙尘,曹吾决定和儿时的乐队伙伴一起走向音乐圣殿。新书《生活在港片世界》已发布,求收藏,求票票!
  • 博物馆里的较量

    博物馆里的较量

    鲁文基收到一封来自伦敦的求救信,信里写到艾玛和老公柏克森在一次旅行中误听星际走私贩的消息被发现,走私犯想要杀人灭口,却只抓住了柏克森并将柏克森伪装成机器人。发消息给艾玛,要艾玛来救老公,艾玛情急之下给太空神探鲁文基教授发去了求助信。充满正义感的鲁文基教授带着助手梅丽,通过特殊的手段,在几百个机器人中分辨出柏克森将其救出,并将罪犯一网打尽。
  • 保险销售话术模板与应对技巧

    保险销售话术模板与应对技巧

    《保险销售话术模板与应对技巧》是作者多年实践总结出的保险销售话术要点。书中从开场话术、初次拜访的表达技巧话术、产品营销话术等8个角度描述保险销售工作不同的营销情景,并在每个情景下设计3~4个具体问题的对话模板,让保险销售员看过就能用,切实提高自身的营销手段和技巧。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价女仆

    天价女仆

    逃婚不成反被抓,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夏子儒机智自救,却不想早已经身陷情关。
  • 女主她只想安稳活着

    女主她只想安稳活着

    一朝事故,被迫穿书到刚看过的末世小说里。不是女主也就算了,还是个被女主弄死的小炮灰。本来以为有系统,结果系统也临时掉链子。好不容易抱个大腿,没想到金大腿居然黑化了??她只想在末世好好的活着,复仇什么的,跟她没关系啊?!
  • 我的古代文学解读

    我的古代文学解读

    张燕瑾,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戏曲理论荟萃、戏曲名篇名家解读、小说诗词曲品藻。书中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西厢记》等戏曲名篇有着深厚独到的见解。多数文章已经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过,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