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7100000066

第66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2)

由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提法,没有讲明计划和市场到底谁为主、谁为辅,1990年、1991年这两年理论界对计划为主还是市场为主的问题还在继续争论。由于理论认识上不一致,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计划取向,有的主张市场取向,争论一度非常激烈。199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从事经济工作的负责同志研究经济问题,7月4日召开了经济形势座谈会,邀请搞经济工作的老同志余秋里、吕东、袁宝华、康世恩、宋劭文等参加。7月16日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专门讨论经济问题。

9月13日至19日,江泽民主持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负责同志以及省、直辖市、自治区负责同志参加的经济工作座谈会,他要求与会人员"大家要齐心协力找到一条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化的路子"。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家研究经济体制问题。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邀请一些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和对策,出席会议的有薛暮桥、刘国光、苏星、吴树青、有林、袁木、许毅、吴敬琏等十多人。会上就改革应当"计划取向"还是"市场取向"发生了激烈争论。1991年10月到12月间,中央领导邀请一些经济学家讨论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从10月17日到12月14日,一共开了10次会。与会的大部分经济学家在发言中不约而同地用这种或那种方式强调了改革的市场方向。

1990年12月30日,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把"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作为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践取得的共识之一。李鹏就《建议》所作的说明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此相适应,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就是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和长处,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就在中央提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议的同时,邓小平在1990年12月24日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资本主义就没有控制,就那么自由?最惠国待遇也是控制嘛!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1990年12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上转达了邓小平的这个意见。杨尚昆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也传达了这个观点。到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讨论"八五"计划时,关于三种经济调配方式就有了明确的说法:重申要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此后,理论界逐渐倾向于不再把计划和市场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不再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的,而更多地把计划和市场看做是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所客观需要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这些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志。

"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在中国的改革面临着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南方谈话。他更加鲜明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样,党内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论,几经反复,逐渐有了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从而为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共中央非常重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将邓小平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作为中共中央1992年第二号文件下发全党,要求尽快逐级传达到全体党员。

3月9日、10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并强调要特别注意抓住改革和建设中牵动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思想和政策主张,并认真组织实施。

1992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十四大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要前进一步,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5月28日的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在十四大上要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作出新的论述,并决定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干部会议。之后,江泽民找经济学家刘国光谈了一次话。他说个人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并问刘国光的意见。刘国光说赞成,但同时又说,不提"有计划",这方面容易被人忽略,而"有计划"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是非常重要的。江泽民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从一开始就是有计划的,这在人们头脑里和认识上一直是很清楚的,不会因为提法上不出现'有计划'三个字,就发生了是不是取消了计划性的疑问。"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作《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的讲话,阐述了他对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思考,指出:"充分发展的商品经济,必然离不开充分发育的完善的市场机制。那种认为市场作用多了,就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和不正确的。"在这个讲话中,对建立新经济体制讨论中提出的"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意见,江泽民明确表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6月12日,江泽民去看邓小平。邓小平表示: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他说: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还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以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历程。

随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先后征求30个省区市和中央及国务院各部门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这标志着党内思想趋于统一。

1992年10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代表大会是中共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对全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江泽民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的重要谈话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强调:"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重大突破。

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议,同意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进《宪法》修正案的第七条中,这标志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被确定下来。

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和系统化,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规划,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阶段的标志。

《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上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表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具体化。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解决了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非凡历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个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同类推荐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力量最先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诞生和发展起来,虽然其中历经波折起伏,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之后更是进入低潮时期。但是经过共产党及其他社会主义力量数十年的反思、蛰伏与探索,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一部分,什么是西方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主要关注和探索哪些问题?西方国家共产党做出了什么样的理论创建和实践探索?有哪些类型的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西方社会主义及左翼力量做出了什么样的联合活动与斗争?西方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意义及发展趋势如何?本书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 党员手册

    党员手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帮助广大党员担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本书从党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党员如何以实际行动融入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并提出了要求,有助于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实际工作中校准航向、把握标准。
  • “一带一路”智库的国际化实践:蓝迪国际智库报告·2017(下册)

    “一带一路”智库的国际化实践:蓝迪国际智库报告·2017(下册)

    在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新型智库的大力支持下,蓝迪国际智库致力于打造整合资源的平台和网络,服务中央决策,支持中国企业,推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落实。本书总结了蓝迪国际智库在2015年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全书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蓝迪国际智库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建言献策发挥智库作用,以及推进国际合作,务实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目的是让世界对中国有更深入的认识,以推动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 梦想·机遇·改革

    梦想·机遇·改革

    本书是新华社2012年有关“战略机遇期”和“深化改革”两次调研的成果合集,由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同志主编。书稿阐述了“中国梦”、中国发展的机遇、面临的挑战和光明的前景等内容,导向正确,格调高昂,有较高的出版意义。 本书是新华社2012年有关“战略机遇期”和“深化改革”两次调研的成果合集,由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同志主编。书稿阐述了“中国梦”、中国发展的机遇、面临的挑战和光明的前景等内容,导向正确,格调高昂,有较高的出版意义。
热门推荐
  • 欧洲常识

    欧洲常识

    《欧洲常识》共分为12个章节,从地理、风俗物产、历史、旅游、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社会等12个方面,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欧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呈现出一个独具性格的欧洲以及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欧洲。
  •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 高考大作文

    高考大作文

    “生命语文”首倡者熊芳芳继引爆语文界媒体圈的《高考微作文》一书之后的又一力作。以灵感创意、审题立意、选材内容、构思章法、语言技巧、考场策略六个方面为基本构架,紧扣作文写作的要点和高考作文的脉络,用灵动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丰厚的文学底蕴、鲜活的时代气息,唤醒学生的写作潜能,突破写作瓶颈,提高作文得分能力。作者的阐述大开大合,舒卷自如,游刃有余,高屋建瓴;学生的文章文思泉涌,青春激荡,个性高扬,值得借鉴。本书手把手教你写作文,更帮助你发现自己,发现文学,发现人生;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更是中外文学精华荟萃的读本;探讨写作方法,更引导你发现文学创作审美规律;提供海量精彩原创,更注重发掘你内在创作潜质。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四大名捕震关东(全集)

    四大名捕震关东(全集)

    《四大名捕震关东》为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温瑞安的处女作。在这部书中,名震天下的“四大名捕”首次出场亮相。名捕冷血追杀恶徒,血战于黑森林中;名捕追命为救侠士,亡命于大漠荒野。喜爱四大名捕的朋友们,读罢此书,方有得窥全璧之感。无情、冷血、铁手、追命为追查要案远赴关东,与关东群雄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智慧与力量的较量。
  • 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

    自从前几天总经理肖汉墨在职代会上脱口说出“今后就是要精简合并卖地皮、变卖资产过日子”的话,职工群众就一片哗然。事后,再联系他当总经理这两年的所作所为、愤愤不平地说这是在吃祖宗的饭、砸兄弟的碗,非把百华公司这点后劲折腾没了不可。党委书记朱辉清楚,在召开职代会之前,研究今明两年工作思路的时候,大家二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可以振奋人心,在狠抓进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
  • 独家盛宠小娇妻

    独家盛宠小娇妻

    初次见面,她以为他喜欢的是男人。而他却将她按在怀里,在她耳边轻笑,“特意激怒我,想邀请我?”她眨了眨眼,迷蒙的水眸看着眼前的男人。“可是,大叔,你好像有点老。”于是,等她被男人死死的吃住,委屈的时候,她才知道,这个男人的确很老,是个货真价实的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