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7100000001

第1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1956年春节,曾为党的一大代表的董必武来到阔别30多年的一大会址,睹物思旧,不禁百感交集,他借用《庄子》中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并当场挥毫题词,写了"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八个雄健有力的大字。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形象而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地下党员。如今,9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拥有近8000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

恩格斯在晚年曾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很好地诠释了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与此同时,苏俄、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寻找革命的同盟军,帮助中国建党。在两方面的合力之下,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五四运动之前,至少有20年时间,也就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他们的著作,以及介绍他们思想的文字,就不时的以汉字形式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过程,从内容上说是一个从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到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逐步深化过程;从规模上说,是一个从只言片语介绍到文章摘编、著作翻译的深入过程;从人员上说,是一个从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再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过程;从传播者的主体上看,是一个从个人、社团再到政党的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当然,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从学理传入到行动指南,由单纯的理论研究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容上看,首先是由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学说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理论构成的科学的整体,它是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的革命和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任何理论的传播,都不可能完整地、一次性地为人们所接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体系的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传播者或接受者自身的立场和水平所限,对理论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一种新的理论的传入,往往是以能否医治社会的痼疾为前提,也唯有这样的理论,才能引起世人的关注,才有植根的土壤。

在20世纪的初年,最为中国人所渴求的,是寻找迅速改变中国黑暗社会的利器。中国人最早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介绍马克思和第一国际时提及的。1901年1月中国留学生在翻译日本有贺雄的《近世政治史》中说到"西方学者悯贫富之不等,而为雇工者往往受资本家之压制,遂有倡均贫富,制恒产之说,谓之社会主义"。1903年2月,马君武更刊文明谓"马克司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竞争为历史之钥"。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在介绍《共产党宣言》时也说:"而其要归,则在万国劳民团结,以行阶级斗争,固不易之说也。"

20世纪初,为什么很多阶级、阶层的人们热衷于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来进行社会革命呢?那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的贫困在逐步地加深,中国社会的黑暗在加剧,用上理论家的一句话说:被统治阶级已经不能再继续忍受下去,统治阶级也已经不能再继续统治下去了。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了中国人民以希望和成功的榜样,主张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路的声势渐起。这一时期,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最有代表性的***、陈独秀、李达等接受马克思主义,都是从主张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开始的。"这是马克思社会主义与别家空想的社会主义不同的要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规模上经历了从转引、摘编、翻译原著的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国人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一个基督教办的刊物《万国公报》发表《大同学》,多次提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后来又经由日本,通过一些留学生,介绍马克思的一些言论和著述。当然,这种介绍是零碎的、片断的。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需求迅速扩大,以***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做了大量的翻译、宣传等传播工作。***在《新青年》上编辑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北京的《晨报》副刊,广东的《中华新报》及《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都刊载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译著,报导有关十月革命和俄国的消息。重要的是,除报刊摘登、连载马恩著作外,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已开始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形,正如时人评论所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传播者的身份看,经历了从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再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知识分子的过程。在中国,最先接触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并不是共产主义者,甚至也不是社会主义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及无政府主义者,如康有为、梁启超、马君武、孙中山、朱执信、宋教仁、江亢虎,甚至外国传教士都曾介绍过社会主义学说。这些人译介马克思学说的目的大抵有两个,一是为了介绍新知识,传教士、部分留学生、维新派是为此;一是通过新思想的介绍,为他们自己的政治主张壮声势,革命派和无政府主义者是为此。不能说这些人的译介都有错误或歪曲,但是不全面,不系统,不甚准确,尤其是没有任何一派人决心接受马克思主义,奉之为真理,将其作为改造中国的工具,这一点却是可以断言的。

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和过去那些介绍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的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经过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以实践和印证,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可以仿效的榜样和途径。他们不仅在理论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他们接受的目的更是为了改造社会的需要,为了指导实践的需要。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曾大声地宣告:在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运动面前,"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地飞落在地。由今而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幼芽--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的中心人物是陈独秀,成员大半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

同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派遣维经斯基率代表团来华,代表团的成员有库兹涅佐娃、马马耶夫和翻译杨明斋。维经斯基在华化名吴(或伍)廷康,俄国人,1918年加入俄共。杨明斋是山东省平度县人,早年赴俄做工,并参加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后加入俄共。

维经斯基一行于4月间抵达北京,通过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两个俄籍教授,首先结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经过数次恳切的交谈,表示要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同月,***介绍维经斯基等人"到上海去见陈独秀,要陈独秀建党"。

维经斯基到达上海以后,首先会见陈独秀,又由陈独秀的介绍会见了当时宣传社会主义的《星期评论》编辑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以及研究系的报纸《时事新报》的负责人张东荪,他们举行了多次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除了上述的一些成员,还有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经过座谈了解中国革命情况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现状,商讨发起建立共产党的问题。据陈望道回忆:那时"大家住得很近(都在法租界),经常在一起,反复地谈,越谈越觉得有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必要"。于是在5月间便先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会的负责人是陈独秀,会员有沈雁冰、李达、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等。当时一度以社会主义为标榜的戴季陶和张东荪也参加过几次活动,但不久便退出了。

中共上海发起组由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5人于1920年6月成立。俞秀松说:"当时他(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1920年春,我们曾想成立中国共产党,但在第一次会议上我们之间未达成一致意见。这第一次努力未能成功。过了一段时间,在第二次会议上,我们宣布了我们党的存在(当然,我们党正式存在是在1921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的事情),并选举陈独秀为临时书记。"再依据俞秀松1920年6月19日的日记写明"存统这天晚上乘船赴日本",与施存统自述1920年6月20日去东京完全符合,由此推论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于1920年6月的20日之前。

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开会地点在陈独秀的住处--渔阳里2号。维经斯基在同年8月17日写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信里说:"我在这里逗留期间的工作成果是:在上海成立了革命局,由五人组成(四名中国革命者和我),下设三个部,即出版部、宣传部和组织部。"4名中国革命者,当中肯定有陈独秀,所谓革命局当指中共上海发起组。上海发起组会议"首次决议推陈独秀担任书记,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

同类推荐
  • 良好的政治秩序

    良好的政治秩序

    对于良好政治秩序的追求一直是人类社会最核心的诉求。好的政治秩序可以使生活在该秩序中的人过上一种好的生活,而不好的政治秩序则无法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 美国,谁做总统都一样?

    美国,谁做总统都一样?

    提起美国总统,人们的脑海里通常浮现的是一个至高无上、威力无边的形象。总统摇一摇,美国震一震,世界就是大海啸了。美国总统真有这么大的权力吗?美国总统在一国之中担当着什么角色?美国总统充其量不过是个“办公室主任”?他到底为金主还是为选民代言?总统真的统领三军吗?总统的地位其实也不稳,随时被监控着,选民不高兴,任职中途也能拉你下马。对不少美国人来说,美国总统,谁当都一样。
  •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本书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之作。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十余位经济学大家重新检视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道路,详细回顾和梳理40年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系统阐述了为什么改革开放被称为“伟大觉醒”“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和“必由之路”,进而从市场化改革、发展与转型、三农及城市化、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对外开放、专项改革等方面,深刻剖析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作了系统研究,为即将开启的新的改革探索积累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探讨下一个时期的改革之路。
  • 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九)(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

    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九)(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

    本书以“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三个国际性的议题,译介国外智库最新的文章论点,力图跟踪反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士、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知名智库对中国这一正在崛起的世界性领导力量的看法和认知,意在为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以及政策决策人员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将走向何处?
热门推荐
  • 回归乔斯

    回归乔斯

    【2011两岸文学PK大赛作品】求支持票票推荐评论。 这是一个现实的故事,校园的爱情,与社会的碰撞. 林子杰是一所二流专科的大学生,高考前天因为一个男孩子而 落榜。入学以后,她开始变得不像她。 一次偶然,她竟然学会了打架;并且有控制不了自己的感觉。 也就是在又一次的惹祸中,她认识了他——于雷雷。 并于他成为好朋友,可是,子杰心里有爱情的伤;当雷雷终于说 爱上她时,她却选择了逃避。 在下一个转角,又遇到了一个男孩;他会带她走向怎样的人生? 怀着惊恐与不安。。。 子杰走着每一步。。。 总有人会在人生的路上犯下错误,同样;也总有人,可以走出。 当他遇上她,也许,故事注定该怎样去结束。无论过程怎样,有爱的地方,还有什么不是天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势利者脸谱

    势利者脸谱

    《势利者脸谱》的出版,可以起到揭示势利、警醒世人的作用。势利,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非常顽固的弊病,是人性的一大弱点。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梅克庇斯·萨克雷,用幽默辛辣的语言,全面、透彻地描绘了各种各样势利者的嘴脸,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直到今天,在各个国家、各种群体中我们仍能看到各种各样势利者的身影。
  • 从当女仆开始的骑士道

    从当女仆开始的骑士道

    屠杀巨龙之后,骑士艾洛才发现真正恐怖的不是巨龙。他必须从救回来的四位公主之中选择一名作为婚约者,而他作为王子爱德华的代打,在斩杀巨龙之后,还要代替王子作为婚约者冒名顶替一段时间——在他选中艾琳公主后的第三天,他成为了公主的女仆菲莉丝。群:784869145目前没人,来就给管理
  • 黄昏重生

    黄昏重生

    这是一个关于活着的故事,那些人们如何活着,安德烈斯如何活着,多兰如何活着,安琪儿如何活着,阿萨斯如何活着,各大长老如何活着。安德烈斯面对着黄昏,族祭,天启,愤怒的内城族人诸神黄昏后的世界中,他在努力活着。希望书里的他们,告诉我,怎么活着。
  • 太子妃攻略

    太子妃攻略

    一支清平舞,让他寻了她多年。物尽人未见,踏破铁鞋才发现,她就在眼前。她说,清颜平命长风舞,最诉不尽事,相思苦。 当腹黑狠辣的太子开启甜宠模式,智商在线的太子妃该如何应对?敬请收看大型青春欢乐向不拖更小说《太子妃攻略》!
  • 遇见

    遇见

    本书是著名女作家毛尖的散文随笔精选集,包括她擅长的中外经典电影赏评、文化名人速写、读书笔记撷英、都市文化扫描等出彩作品。作者在中西学养、文化视野、优雅才调的复合背景下,品鉴文艺佳作,揭橥人物风采,分享阅读精髓,剖析世象人情,启迪人生要义。思想鲜活犀利,理趣充盈智性,文笔灵逸多端。正如香港著名文艺家刘绍铭评价的那样:“毛尖文字,乱石崩云,出人意表。俏皮、乖巧、风趣、幽默。经营意象,时见匠心。讽喻世情,软硬兼施。”堪称一部佳文荟萃、品质优异的作品集。
  • 逆道求仙

    逆道求仙

    人生本漫漫,何以修其心;千流万道走,我自本逍遥。
  • 意恐迟迟归

    意恐迟迟归

    铭诺硕士毕业后留校帮导师做项目,却接到了前男友苏晨的电话,在电话中,苏晨告诉铭诺,愿意与她重新开始,于是铭诺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方。可是苏晨却下落不明。在回来的飞机上,她遇到了中学时候的学弟肖屹,在他身上她看到了自己遗失的关于青春的一些印记。生活中闺蜜初霁也给了她温暖的照应。后来铭诺在一间琴行教小孩拉小提琴,期间认识了依朵的父亲林子岳,在一天天的接触中,林子岳慢慢喜欢上了铭诺,可是林子岳却有一段晦涩的过去,关于他的哥哥林子川,也关于他自杀的妻子潘芷君。相互了解后,铭诺包容了林子岳的过去,答应了他的求婚,可是苏晨却回来了,与他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像极了苏晨妹妹苏琳的女子——颜希。
  • 星罗万象传

    星罗万象传

    天下是一方英雄之地,也是纷争战乱的源。总有集四方豪杰至,欲要壮志逐鹿定中原。然其何为是非,又谁做功过好坏,自在清者明辨内。玉坐派秉以正义开路,侠行游走于天地间。一身正气肝胆,可应照日月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