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500000053

第53章 一“龙”十二“虎”,中国迎来新首富(1)

从2005年起的“全国百强县”前十位的榜上可以看到,苏州六县(市)均在其中,而当年的“小八子”昆山则雄居榜首,成为中国县级单位中的首富。

中国县级单位的“首富”是个什么概念?当然是钱多财力强呗!怎么个强法?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给我介绍时讲了几个全国“第一”:2007年,昆山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00亿元,这是全国县级单位中第一个突破这个数目的县(市);昆山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总量是苏州大市(含六个县级市及苏州城区)前五年的水平,毫无疑问昆山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是全江苏中的第一块“金牌子”。李源潮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正值全党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初始阶段和重要时期,有半年里他跑昆山多达6次。

党的十七大在京召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有一天参加江苏省代表团座谈会,省委书记梁保华发言后,轮到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发言,当他讲到城市化时,胡锦铸马上“逮”住他问:“国华,你们昆山的城市化程度到底多少?”张国华当时除了列举一串数据之外,说了一句:“在我们昆山,城市与乡村已经不容易分出来了,城乡之间已经看不见‘刀影’。”这个比喻让胡锦涛总书记很是赞赏,说:“现在一些城市发展很快,但城乡之间明显有‘刀影’,生活水平与环境建设完全两重天,昆山的城乡没有了‘刀影’,证明了昆山的城乡之间基本消灭了差距,这是一种标志,一种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景象。”

历史发展从来不会按“事后诸葛亮”的如意算盘前进的,因此也有了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同一时代中的差别,这种差别通常是天壤之别。可是当那些有心以昆山为师的人深入走进这片沸腾的热土时发现:昆山能高速地持续性发展,靠的不仅仅是搞好了一个开发区。

毫无疑问,昆山的开发区是昆山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当这个龙头舞动起来的时候,昆山呈现的是一片勃勃生机和光芒四射的活力。然而随着一波又一波投资热涌进开发区之后,昆山人清醒地意识到光有龙头的舞动并非一台最完美和激动人心的戏,只有龙腾虎跃时,昆山经济发展的这场“大戏”才能精彩纷呈。

这个思路在吴克铨任书记时就已经意识到,并且开始实施新的战略:以开发区为龙头,向开发区周边的乡镇全面辐射,以推进整个昆山区域经济的全面提升。而这样的思路被摆到决策和规划过程时,有人曾经怀疑是否可行。依据的理由是:不管是当年的自费开发区,还是现在已经批准的“国”字号开发区,它的起点是依托上海,面向全球进行招商和规划,这样的“巢”才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诸多海内外企业来昆山投资创业。如今要在“农田”里开唱与全球化接轨的“大戏”,恐难再成好事(当时昆山开发区周边多数仍是“鸡鸭成群”、“稻谷飘香”的农耕状态,有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虽然经过七八年苦心经营,老县城玉山镇与新城差不多美丽了,“乡下人”也开始洋了起来,可那些穿着西装的开发区干部们常常一不小心总是发现自己的裤腿上沾着泥土,难怪上海人有时讥讽昆山人说:你们的开发区是搞得不错,但有些龙困沙滩的味道,周边的水不浮动起来,这龙早晚会渴死的。

上海人的玩笑话倒是提醒了昆山人:要使开发区这条“龙”真正活起来,还得让它成长在波涛汹涌的大水之中。这“大水”就是整个昆山的发展环境氛围……

有人问吴克铨:“到底怎么个搞法?”

“老办法。当年我们办自费开发区时不也从水稻田的中央圈了一块地嘛!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诚心,把起点较高的规划与配套的设施跟上去。”这时的吴克铨,已像身经百战的元帅一样,指挥一场游击战从容自如。

“兵希不是搞出一些名堂了吗?去总结总结他们的经验。”他指示有关部门。

李全林后来接任昆山市委书记,他在请教吴克铨老书记时也提出了关于如何在开发区之上继续拓展昆山经济空间,吴克铨再次提到了“兵希模式”。

兵希是昆山下面的一个小镇,与开发区近邻。那天宣炳龙带着新任书记李全林到开发区转了一圈,俩人站在背面是生机勃勃的开发区和前面是一片宽阔的兵希之地,谈得很多,而且越谈思路越聚集到了一起:昆山发展不能仅仅在开发区之内,应当延伸到周边的“大昆山”。

“这步走好,我跟你都有饭吃了。”新书记李全林这一天特别高兴,说晚上一顿饭就由他请宣炳龙这个“大老板”。

是闻到了“风声”还是自觉意识在催化?反正那一年春节刚过,兵希镇党委一班人就坐在一起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镇党委书记胡寿萱把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摆到了全体党委委员面前:“兵希和开发区交错衔接,为何开发区能够轰轰烈烈‘地上长出黄金’,兵希却平平淡淡‘不见半点水声’,我们还是不是昆山了?”

讨论会上据说干部们先是沉默和脸红,继而是“出汗”,“要跟宣炳龙一拼!”

“好啊,你们有心跟我拼,昆山希望更大了!”宣炳龙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陆家开发王”了,他现在是名副其实的“昆山开发王”了,见有“小弟”跟他较劲,不仅不生气,反而喜气洋洋。当兵希的党委书记胡寿萱跟他来谈“合作”时,他很是高兴。宣炳龙想:我刚同李全林书记谈过,你们兵希现在有“自觉意愿”,这事有点“不谋而合”。

“怎么干?”胡寿萱讨教宣炳龙。

宣炳龙想了一想,说:“我们两家成立一个公司。”

“太好了。”胡寿萱拍手同意。他心想:你老宣的开发区是条大船,我们傍着你大船前进风险会小,成功把握更大。

宣炳龙心笑:你胡书记的兵希有广阔空间,我的开发区现在不缺项目,就缺地盘。

公司成立了。兵希派了镇工业公司经理黄钦兼任这个合作公司的经理。“他宣大人的开发区走的是自费开发的昆山之路,我们这个公司也这么干,所以我们公司不向镇要一分钱!”

“好嘛!”镇领导和宣炳龙都非常赞赏。

第一个项目引进的是珠海的一家企业。兵希只负责给人家盖厂房,再把这厂房租给人家,净赚了15万元。虽说小打小闹,但对一个乡镇来说,是第一次尝到了甜头。

“一百亩地小了一点。划你一千亩地吧!”胡寿萱代表镇党委把新规划的一个决定告诉了黄钦。年轻人异常兴奋,说我一定要把宣炳龙的经验学到手,让兵希也走出一条“小昆山之路”。

市里的李全林书记知道此事后,对兵希给予全力支持,结果又把兵希的规划改了一下:两平方公里。

年轻人简直激动得要哭了,保证道:“不干好,我就是阳澄湖里的乌龟!”

“小黄,你的指挥部设在哪儿呀?”李全林书记有一天来看兵希的小开发区,问黄钦。

“不好意思,书记,现在指挥部就我一个光杆司令,所以没有半间房子。”

市委书记笑了,内心在说:我现在有点像吴克铨老书记看当年的宣炳龙一样了……

黄钦真的拿宣炳龙当榜样,先把赚来的钱用于批租土地的资金来筑路,偏偏遇上了大雨,那路基被冲裂了,农民们看在眼里,议论是必然的,但心里还是很支持黄钦。镇党委书记胡寿萱知道后也带着干部群众来帮忙,抢修的战斗一直干到凌晨一点四十分……

“昆山之路”的成功就在于有路,有路的昆山才有黄金。黄钦这么自豪地说。有人调侃道:不是黄金,是你黄钦吧!

黄钦乐道:能把“黄钦”变成“黄金”是我的梦。

机会来了:1993年5月,新加坡家具工业与理事会投资考察团一行从中国的北方一直转到南方,最后到了昆山。这些新加坡人竟然事先并不知道有昆山这么个地方,是听了有人说昆山有个国家开发区才来的。那是一个下雨天,新加坡人在昆山的某个地方被泥泞小路困得有些摇头。说昆山是个农村,怎么可能是投资的好地方呢?

黄钦得知了,非常着急,好像丢了他面子似的。赶紧把客人请到了兵希。

这里不错嘛!新加坡客人走在兵希的那条崭新的公路上非常开心。“这里跟你们的昆山开发区基本差不多。”客人虽然说了不少赞赏兵希的话,但对于是否投资他们并没有表示。黄钦火速请出书记胡寿萱:“你得出面,不能让新加坡人跑了!”

胡寿萱其实心里比黄钦还紧张,他知道有宣炳龙的“大船”在旁边摆着,他的兵希小船能不能载上新加坡人其实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于是他赶到黄钦那儿,整整接待了客人两个多小时,然后是一顿午宴。令新加坡人大大吃惊的是:每桌饭菜才150元。比起其它地方一桌几千元上万元的“盛宴”,兵希人显得太小气了。然而这真是让新加坡感到了兵希人的一种实在。

“我们愿意在你们这儿投个项目。”新加坡人临走时这么说。

同类推荐
  • 崛起东汉当军阀

    崛起东汉当军阀

    更始帝元年,绿林好汉揭竿而起,攻破长安。王莽改制宣告失败,五帝六王并立于世,狼烟四起。内有军阀混战于野,外有匈奴环伺在侧。他,重生为一介饥民,朝不保夕。却凭一己之力,使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使大汉十三州归于统一!有人说他是怪人,不通礼法。有人说他是圣人,普度众生。更多人对他顶礼膜拜,奉为华夏千年未有之贤君…(望大家支持阅文正版!)
  • 异界之勇将无双

    异界之勇将无双

    平行空间,另一块大陆,兵法权谋的争斗,为皇朝霸权奠基一个空前的帝国,面对新兴燃起的烈阳国,其他老牌帝国将如何对待?本书将演义一场所谓的“纸上谈兵”,历史武将的诞生将给本书添加一个什么样的色彩呢?尽请关注。
  • 逐隋

    逐隋

    京杭大运河,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运河系统,它连接了从最北边的涿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到最南边的余杭,就是今天的杭州。它贯通了整个中国的水脉,极大的促进了河岸周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生长。但是“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大隋王朝,虽然是一个灿烂而独特的年代。不过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
  • 同治帝陵历史之谜

    同治帝陵历史之谜

    同治帝作为大清国短命的皇帝,却出生显贵,可是他天生厌学,最终他的皇权被生母慈禧皇太后掌管。19岁的同治帝得病死去,死因有争论。由于生前未建陵,他的生母以权为情打破“昭穆相建”的祖制为他在东陵建造了陵寝。建好的同治帝陵寝,规制虽然简单、规模简朴,可建筑质量却丝毫不含糊,号称“铜梁铁柱”;选陵风水繁复,可建陵的过程则是一招一式按照规定严格办理。笔者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通过实地考证和社会调查,结合当今史学研究成果,运用通俗、娴熟的笔触,向您讲述同治帝本人及其陵墓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史学十讲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史学十讲

    中国传统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认识这座宝库,以至怎样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全面阐述这个课题的专门著作。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多样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问题都做了概括性的讲解。
热门推荐
  • 惊世夜王妃

    惊世夜王妃

    她,21世纪的古武天才,王牌特工;她,月落大陆修灵世家的废柴小姐,天生痴傻。一块血色玉珏,让她成为了她!从此,修灵力,炼灵丹,驭万兽,风起云涌,精彩纷呈!
  • 非人芒斯特

    非人芒斯特

    消灭最后一个自己,获得转世重来的机会。无尽深渊、寄生文明、进化文明、笼中之脑、小丑游戏……世界很荒诞,我也很奇怪。自定义标签——日更万,人品保障。暗黑爱好者的狂欢!
  • 诗家天子王昌龄

    诗家天子王昌龄

    内容简介一个王龙标,引来两个龙标县,两个龙标县尉,两座芙蓉楼,更有两座“龙标书院”……谁真谁假,打了千年官司,双方谁也不输,都是赢家。原来,双方都由于这千年官司,导致天下扬名,大沾了名人的光。王昌龄,王龙标,“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中原文化巨人,大唐诗坛巨星,居然活跃在湘黔边陲。原来,诗坛盛名,不等于仕途上的大红大紫。只因过于豪放倜傥,“不拘小节”,遭来一贬再贬,终于踏上当年三闾大夫的路,经武陵,过五溪,来到“五溪蛮地”的腹地,以一个小小芝麻官身份,谈不上开天辟地,却可以说是在这里播种,点火。从此,中原先进文化的火种在这里点燃,大唐最繁盛时期的先进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让我们沿着一千三百年以前的古驿道,进入那山野闾巷的青色石板路,去仔细寻找这位古代文化巨人的足迹……
  • 十里清风不如你

    十里清风不如你

    你看见的他不是那个他,推开了窗还是看不见他,关上窗便是再不可见他。奈何桥头的那碗汤究竟该不该喝?她记得但他忘了,又同真的忘了有什么区别?三生三世,她始终痴心。可三生三世,她终究是错付。几番轮回,她对他眷恋依旧。而他始终注视着的前方到底是何人在那?当她的魂魄飘渡至忘川河畔,他才猛然惊觉,原来这漫漫三生中始终有一朵小白莲追随着他,不离不弃,至死方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欠青春一个高考

    我欠青春一个高考

    我知道,背后很多人都说我错了,我轻轻一笑,留下一道背影,或许,世上本没对错,仅有自己的认知。
  • 来自阿尔的姑娘

    来自阿尔的姑娘

    在永恒与死亡间风餐露宿的灵魂最终在女孩清澈无暇的双眸间获得自由
  • 现在十方千五百佛名并杂佛同号

    现在十方千五百佛名并杂佛同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星途:权少溺宠腹黑女神

    盛世星途:权少溺宠腹黑女神

    她是清冷矜贵的豪门养女,意外惨死后,她是依旧是某少的心头宝。情话八级,妻控十级,好吧,冷情女神也招架不住了……
  • 政道与商道

    政道与商道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这套绝学正是挣扎起伏在官场之中的人应该学习的。胡雪岩从一个仰人鼻息的钱庄伙计,变成富甲东南的商界巨擘,头戴红顶翎身穿黄马褂,大福大贵,天下无人能比。他自有一套从商绝学,这正是在商海之中苦苦拼搏之人应该掌握的。《政道与商道》通过分析曾国藩与胡雪岩的从政、从商经历,总结出他们的官场绝学、从商经要,全面地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和秘诀,对于有建功立业志向的读者来说将大有益处。
  • 无上寰宇

    无上寰宇

    被青梅竹马卷跑了家里的钱,而老母也气得住院,自已在公司也处处受人排挤。却意外踏入修仙世界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凭着坚强的毅力与韧劲,他完成了任务,结果出乎意料。死亡还是生存,我命由我不由天,且看大神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