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34

第34章 在港台 (4)

林语堂的红学研究,走的是以考证为主的路子,而且把重心放在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及其成书情形和文本评价上。林语堂做这样的学术选择,多少有一些兴趣至上的意思。因为围绕《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及其艺术成败问题,自清代以来的红学界,一向见仁见智,各有所持。林语堂在《平心论高鹗》等文中强调:《红楼梦》后四十回不可能是高鹗所续,而是他在曹雪芹残稿的基础上修补而成;高鹗的功劳和成就不在曹雪芹之下,而在他之上云云,这一说法固然可以开阔人们的思路,但是想作为学术定论,无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林语堂对红学的贡献主要是,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中,表现出小说家特有的对艺术感觉和创作经验的注重,以及企图将这一切融入文学考证,用于解决《红楼梦》的作者问题。

3.整理语言文字

从1966年起,林语堂发表了《整理汉字草案》、《整理汉字的宗旨与范围》、《再论整理汉字的重要性》等文章,大力提倡整理汉字。在《整理汉字草案》中提出了六点意见:(1)去重复累赘的字;(2)或体字取其简便者用之;(3)加偏旁部首之字,应用者留之可省者一律淘汰;(4)古事古物名称不在今日行文范围者皆应删去;(5)音义相同相近的字,酌量合并;(6)笔画太繁者,须另想办法。他还在《整理汉字的宗旨与范围》一文中提出了五点意见:(1)不造新字;(2)不走极端;(3)不务求古;(4)去芜存菁;(5)统一字形。林语堂对于台湾的汉字改革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我国今后进一步实行汉字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林语堂定居台湾后,就着手编了一部简明的字典,他认为康熙字典的部首编排零乱,与现代人的需要,相离太远。林语堂说:"五十年前我就反对它!"

事实也正是这样:半个世纪之前,林语堂已立志要做一番他自喻为"自有其乐,寻发真理,如牛羊在山坡上遨游觅食"的编字典工作。20世纪30年代,他便请三哥林憾庐和长海戈编一部像《牛津简明字典》一样的中文词典。初稿编成后,由于中日战争,文稿毁于兵火,60册的稿子,只剩下林语堂带到美国的13册。

4.编纂《林语堂当代汉英辞典》

1965年底,林语堂夫妇到香港探亲时,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卓敏谈到他的抱负--编纂一部适应现代需要的汉英词典。因为当时只有两种汉英词典在国际间流行通用。一是1892年翟里斯(Herbert A.Giles)编的《汉英词典》,以及1932年麦氏(R.H.Mathews)编的《麦氏汉英大辞典》。而这两部字典已经不足以应付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林语堂所提出的编汉英词典的计划,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赞助。1967年春,林语堂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教授,主持词典的编纂工作。在台北,有一个编写小组,承担资料的收集、查核、抄写等。

虽说香港中文大学赞助词典的编纂工作,但实际上香港中文大学的预算中并没有为林语堂提供编字典的经费,所以就只有寻求校外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功夫不负有心人,林语堂的计划终于获得太古轮船有限公司、利希慎置业有限公司和星采报业有限公司各捐港币10万元。原计划三年完成,但因工作量太大,后来不得不延期为五年。其后,金山轮船公司和《读者文摘》也给予赞助。

词典编纂小组的办公地点在台北市双城街,工作人员有马骥伸、黄肇珩,他们担任收集资料、查核等工作,后来增加了陈石孚,此外还有秘书陈守荆、抄写施佩英参加。

林语堂拟出词典的蓝图--编辑体例的概念,然后交给马骥伸、黄肇珩,要他们从实施的角度仔细研究,提出意见,帮助他完成正式的设计。

词典的检字方法是根据林语堂发明的"明快打字机"所用的"上下行检字法"修订而成,并采用他当年参与制定的"改良罗马字拼音"法。在体例方面,他深受牛津简明字典和汪怡国语词典的影响。

工作人员帮林语堂选择中文单字和词句,加以注释,写在单张的稿纸上面,并依国语注音符号的次序排列起来。然后把稿子交给林语堂,由他审定再译成英文,稿纸的右边留有空白,以备他起笔之用。每天七八个,甚至十一二个小时,林语堂都在书桌前伏案工作,写出每个字和每个词句的英文意义。

就这样,林语堂用了五年的时间,费尽心血,终于完成了英汉词典的编纂工作,书名定为《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Lin Yutang'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此词典于197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正式出版,全书正文1450页,附录及说明270页,共1720页,可谓一部巨型辞书。

此书完成后,林语堂还想编一部《国语字典》,仍用"上下形检字法",但由于年迈力衰,没有实现。

《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是中国有史以来由中国学者编纂的第一部最完美的汉英词典,是林语堂在辞书领域作出的一个重要贡献。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卓敏在"前言"里指出:"没有一部词典敢夸称是十全十美的,这一部自不例外,但我们深信它将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汉英词典。"美国《纽约时报》也称它是"世界两大语系沟通上的里程碑"。这部词典可以说是林语堂晚年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五、活跃在国际文坛

1968年6月18日至20日,林语堂参加了在汉城举办的国际大学校长协会第二届大会,这次大会由5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大学校长及学术界人士出席。林语堂能够出席这次大会的原因,主要是他曾在1954年至1955年担任过新加坡南洋大学的首任校长。受到大会邀请,林语堂随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王世杰等一起赴会。这次大会有三个议题,一是东西文化如何调和,以增进人类的真正和平;二是大学教育应如何配合国家的需要;三是大学生参加社会运动问题。每一个议题事先约定一位主讲人。6月18日上午开幕式之后,林语堂在这次大会上作了《促进东西文化的融合》的演讲,时间长达四十分钟。演讲中主要阐述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处:(一)中国人的思考以直觉的洞察力及对实体的全面反映为优先,西方人以分析的逻辑思考为优先。(二)中国人以感觉作为实体不可分的一部分;对于事物的看法,不像西洋人专说理由,而多兼顾感觉,有时且将感觉置于理由之上。西方哲学家常假定事物是静止不动的,并将之分割为若干部分,以便于试验或求证。(三)中国哲学的"道"相当于西洋哲学的"真理",但含义比"真理"广阔些。林语堂主张东西文化融合,将有利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1969年9月,罗家伦患病住院,12月逝世。林语堂是继罗家伦之后,被推选为国际笔会台湾分会的会长。

国际笔会是当前世界上的一个最大的作家组织,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唯一的一个国际作家组织。目前在世界的99个国家里成立了141个分会,约有15000多名会员。国际笔会成立于1921年。它的发起人是英国女作家道森·司各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所造成的"浩劫",促使许多作家寻求避免同样历史悲剧的道路,他们觉得作家应该组织起来,为保卫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精神财富而作出共同的努力。笔会就是在这样一种指导精神下出现的。"笔会"是英文Pen这个字的意译。它原是有Poets(诗人)、Essayists(散文家)和Novelists(小说家)三个字的头一个字母所组成。实际上它现在还包括文学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和编辑。

按照国际笔会的章程,有一定成就的、"在文学创作的某一特殊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人数在20名以上,只要承认"国际笔会宪章"上所规定的精神并承担它所规定的义务,就可以成立一个"中心",即分会。这个"中心"可以向国际笔会申请入会,只要以多数票数通过,即可成为国际笔会的会员。国际笔会自称是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作家的组织,主张创作自由,反对沙文主义和极端主义。它的总部现设在伦敦,第一任主席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我国曾翻译出版过他的三部曲《福赛特家史》。国际笔会一成立,法国许多有名的作家就立即响应。这些作家之中有纪德、瓦莱里、茹尔·罗曼、加因、克勒米欧和阿维林。这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加入笔会,也相应地提高了笔会的威望。这样,笔会就以英、法作家为核心,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

在当时国际笔会信纸上所印的荣誉会员名单中,有英国的托马斯·哈代、爱尔兰的叶芝、比利时的梅特林克、丹麦的尼克索、法国的罗曼·罗兰、印度的泰戈尔、挪威的汉姆生、苏联的高尔基和瑞典的拉格洛夫。从荣誉会员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国际笔会的性质及其所吸引作家的范围。

国际笔会的历届主席,同样包括各种不同流派和不同信仰及政治倾向的作家。他们除高尔斯华绥外,有英国作家威尔斯、法国小说家茹尔·罗曼、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剧作家亚瑟·米勒、法国作家埃马努埃尔、德国作家伯尔、英国评论家和编辑普里奇特、秘鲁作家略萨和1979年新选出的瑞典作家韦斯特贝里。

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于1930年11月6日在上海成立,推举蔡元培为会长,叶恭绰、徐志摩、郑振铎、邵洵美、戈公振、郭有守等人为理事。其实,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的筹备更早一些。1930年5月12日,由蔡元培、胡适、叶恭绰、杨杏佛、谢寿康、徐志摩、林语堂、邵洵美、郑振铎、郭有守、唐瞍庐、戈公振等人发起,在上海华安大厦召开了成立中国笔会的筹备会议,可以看出,林语堂是国际笔会中国分会最早的筹备人之一。从1933年2月17日,在上海接待萧伯纳以后,中国笔会的会务工作就停顿了,直到1935年,英国作家H·C·威尔斯接替高尔斯华绥出任国际笔会会长,伦敦总部函询中国笔会活动情况,中国笔会才在1935年3月22日召开会员大会,改选理事会。

新的理事会由十一人组成,主要有:蔡元培、邵洵美、林语堂、曾虚白、宋春舫、弗里茨夫人、柯柏成、傅东华、黎照寰、李青崖、全增嘏。林语堂是中国笔会的骨干分子,他不仅积极参加了1933年2月17日以笔会名义组织的欢迎幽默大师萧伯纳来沪的"迎萧"活动,而且,还在1939年5月9日在美国举行的国际笔会第十七届大会上,代表中国笔会发言,谴责德国***蔑视人类,剥夺人权,呼吁维护人类的自由与和平。1947年以后,中国笔会由于种种原因就不在以组织的名义参加国际笔会的活动了。1957年,国际笔会准备在东京召开第二十九届大会,经陈西滢提议,台湾作家才重新建立了组织,推举张道藩为会长,恢复了与国际笔会的联系。林语堂是继蔡元培、张道藩和罗家伦之后任笔会会长的。

1969年9月,国际笔会第三十六届大会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蒙敦(Monton)召开,在台湾的林语堂、马星野,在伦敦的陈西滢和在巴黎的苏秀法女士参加了大会。

1970年6月,亚洲作家第三次大会在台北举行,林语堂积极筹备和主持了这次大会,使这次大会办得有声有色。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亚太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家一百三十多人。国际笔会秘书长柯威尔,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出席了这届会议并发表了演讲。日本代表佐藤亮一就翻译问题发言,这位翻译过一百本书的名教授曾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等作品译为日文,他赞美林语堂的作品"优美绝伦"。他说,他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为同情书中主角的悲惨命运而泪随笔下。这次会议讨论的题目有:《民族文学的发展》、《今日小说的地位》、《现代的诗与散文》、《现代社会的戏剧》、《大众传播工作的利用与滥用》、《亚洲文字间的翻译》、《亚洲作家当前遭遇的问题》等。川端康成在会上发表了《源氏物语与芭蕉》的演说。林语堂忙于组织和主持会议,没有发表演说,在闭幕式上总结发言时强调了作家对世界的责任。亚洲作家笔会第一届在马尼拉,第二届在曼谷,这次台北举行的是第三届,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同类推荐
  • 班超传

    班超传

    这是一本传记体小说。班超是个豪强世家子弟,少有大志,誓效张骞立功异域,但在年过不惑之前,一直混迹市井,籍籍无名,借给人抄书写信维持一家生计。后来得到世交显亲侯窦固的破格超拔,参军出使西域,一跃成为中华历史上难出其右的纵横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其出类拔萃的军事指挥才能、成熟的政治见解和艺术的领导能力,使他在缺乏庙堂持续支持的情况下,南征北战20年,稳定建设10年,逐步驱逐了匈奴势力,恢复了西汉时期朝廷对西域36国的统治,重新建设并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中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讲述了,亚伯拉罕·林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第16任美国总统,首位美国共和党员总统,也是历史上首名遇刺身亡的总统。其与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了一个由8位英国和国际顶尖的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在最伟大的总统排名中,林肯名列第一。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离乱的时代,演绎着一曲人世悲歌;火热的青春,谱写着一段爱情传奇。——它的主人公,名叫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有着惊采绝艳的才华,也有着坎坷流离的爱情,无论是她的文还是她的情,都是值得后人一再品味、一再忆及的传奇。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热门推荐
  • 重生豪门之霸宠娇妻

    重生豪门之霸宠娇妻

    天堂什么样?地狱什么样?墨伊根本就不用想,脱口就能说个三天三夜,实在是她自己每天就生活在这冰火两重天之中。狡猾的狐狸男,要打造什么精品女人,既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得能文能武,人前装贵妇,床上成荡妇,简直是无耻加八级。第一次见面,墨伊瞪他一眼,扬长而去。第二次见面,墨伊踹他一脚,撒腿就跑。第三次见面,墨伊刚伸手,小胳膊小腿登时就失了自由。本文男女主身心纯洁,一对一,甜宠无度,作者码文,为图读者一乐,具体情节,请末深究。
  • 我在大唐当猎头

    我在大唐当猎头

    生活融入了想象就可以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职业增添了想象就有无限的可能。
  • 流浪陨石

    流浪陨石

    死后成为一颗星际陨石,陆尘带着对亲人、对地球的怀念,踏上了流浪宇宙之旅!他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在荒芜里见证奇迹,在与无数神奇的生物文明和天体文明的交锋中,不断吸收星际物质,慢慢从一颗小小的陨石进化为星石、小行星、行星、恒星……书友群:【677576440】 新书【重生成剑:我竟然可以收剑仆】发布了,请大家多多支持!
  • 网游之剑侠封魔录

    网游之剑侠封魔录

    以剑之名,封魔世界!天地四海,荡气回肠!以游戏之名,塑千古剑侠!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枭雄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枭雄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小小巴黎书店

    小小巴黎书店

    佩塞纳河上,巴黎岸边,那艘停靠了21年的书船突然起航了。书船主人佩尔杜先生有口皆碑,他独自经营着这家叫“水上文学药房”的书店,自称“文学药剂师”。他与人为善,又个性执拗,会通过眼睛、耳朵和直觉,辨别出每一个灵魂所欠缺的东西,再把自己视为“解药”的书卖给对方。他以书为药,相信唯有文学才能治愈人心。
  • 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

    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

    本书是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翘楚、行业领袖人物、国家高层智囊的集体传记,通过他们的口述,重现了他们的成长与创业历程,并以此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人精神气质的重塑,以及时代变局下,中国社会不同寻常的发展轨迹和成长逻辑。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国大时代成就了他们的辉煌,而他们也以自己勇气和创造力,引领和改变着这个时代。作为站在中国各个行业最顶端的人,在本书中,他们也分享了相关领域最前沿,而且是最富前瞻性的真知灼见与相关资讯,有助于广大读者准确把握行业的脉搏和走向,理性看待中国社会的真实状貌,探索未来的发展与转型之路。
  • 如何渡难关:智慧

    如何渡难关:智慧

    本书分为思想津梁、退一步想、智慧之喻、教导后学四卷,重点讲述佛家的慈忍精神,而且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列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事物的两面、去除而后有、小不可轻、藏的大用等等。这些智慧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人们确实能增进生活信心和转化困境的勇气。
  • 名门盛婚:慕少的小娇妻

    名门盛婚:慕少的小娇妻

    什么?被壁咚了?苏韵晚一脸蒙圈的顶着十万个为什么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持美行凶无节操无下限求亲亲要抱抱的慕泽易。这是想干嘛?“我醉了。”慕泽易说的一脸理直气壮。“然后呢?”“扶我回房。”好嘛,孔子说过,看到老奶奶都要扶一把,更别说是帅哥了。只是等等,这是什么情况,不是醉了吗,不是走不了路吗,不是需要人扶吗?圈圈叉叉个大爷,怎么画风不太对啊,这这这……这是要闹哪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柔牙(中)

    柔牙(中)

    四雷村不过是种植香料的御供豪农而已,为什么会用武官家的标志呢?虽然看不见,栉叶却能感觉出两位异国人的疑惑:“那是因为我们的先祖盘瓠是最骁勇的武士。”直到目前为止,栉叶讲述的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甚至连兰波对此都有所听闻——据说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就有不少奉犬神“龙期”“盘王”为祖先,并为自身是剿灭叛贼的勇猛神兽与坚守诺言的可敬公主的后人而骄傲。“如果你们是畲人或瑶民的一支,那就不必再费力讲述这么著名的图腾传说了。”所罗门凝视着栉叶家主低声说道,这一瞬间兰波不禁有些迷惑——这位除了美人和美食之外诸事不问的友人,是什么时候留心过神话传说的?自己对此好像完全没有印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