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30

第30章 在海外(二) (4)

鉴于五十年代初期新加坡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执委会对南大校长的人选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必须是新加坡当局可以接受的;二、既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国民党员;必须具有国际声望而又为南洋人士所崇仰者。当年南大执委会聘请校长,他们首先想到了胡适和梅贻琦。胡适以提倡白话文著称,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已名满天下,1953年他在台北的国民党政府服务,批评共产党的言论极其激烈。南大执委会去函试探他来星办学的意愿,但是他没有回信。梅贻琦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十七年,他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一段时期侨居海外,1955年去了台湾创办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若论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可与胡适并提。南大执委会写信给他,他也回信婉拒了。

胡、梅两人对此不感兴趣,或许有其他方面原因的考虑,都没有答应南大执委会的邀请,南大执委会才考虑接触林语堂。林语堂当时在国际文坛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并不以学者身份或办大学教育著称。他办教育行政的最高履历,乃曾任厦门大学文科学长。他在任内曾经成功邀请到当时几位重要作者和教授(包括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这也许是南大执委会赏识他的一点。

有了上两回没有被理睬和被拒绝的经验,这一次陈六使改变了邀请方式。他委托亲信连瀛洲亲自上门拜会在纽约定居的林语堂,以展示对校长的尊重和聘请的诚意。林语堂亦极为高兴,提出了出任校长的几项条件:一、大学行政由他"完全负责";二、大学要有"极其纯正的非政治目标";三、大学教员享有绝对的思想自由。南大"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应该成为第一流的大学"。这是他1926年的前车之鉴,因为那年他在担任厦门大学文科学长之时,何尝不雄心勃勃,可是因为手中没有财力和实权,眼看着鲁迅等人被挤走,自己爱莫能助,连自己也不得不离开厦大,所以,他才有如此要求。

林语堂在美国生活得顺风顺水,为什么答应来南大呢?其原因可能是:第一、那时他移居美国已经二十余年,"他非常渴望变更他二十五年旅美生活方式,回到东方去"。第二、或许他被"侨胞"和陈六使的办学诚意所感动。第三、他认为在文化荒漠的南洋,有传播和维护中华文化的必要。

1954年2月13日,南洋大学执委会召开第三次会议,正式任命林语堂为校长。

1954年8月20日,林语堂由美起程来星(新加坡),先乘机前往英国考察大学教育与物色人才,然后于9月1日离英飞往意大利,在罗马两周后又赴埃及开罗。9月30日由开罗直接飞新加坡。10月2日下午4点10分,林语堂抵达新加坡机场,同行的还有林语堂夫人,二女儿和女婿,三女儿及两位外孙。受到南大执委会主席陈六使、执委高德根、连瀛洲、黄奕欢、陈锡九等人和侨界代表200余人的热烈欢迎。在离美赴新加坡之前,记者问林语堂有何感想,林语堂不无幽默地说,因为南洋天气热,不需要结领带(林语堂一贯痛恨结领带,认为领带束缚脖子,曾斥之为"狗领带")。

第二天,林语堂在中华商会召开会议。以南洋大学校长的身份当众宣布了办学的两大宗旨和八大方针。两大宗旨是:一、学生必学贯中西,所学能有用;二、除文、商两学院外,设理工学院,使人人有一技之长。八大方针是:一、提倡电化教育;二、成人教育;三、设奖学金;四、行导师制;五、创设大学出版部;六、提倡学术研究;七、与英美大学成立交换教授方法;八、男女学生兼收。在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曾批评过现代大学的教育制度,把美国的哥伦比亚等名校的教育弊端暴露无遗。现在,他想把南大办成一流大学,而他推出的治校方针,无疑是把南洋大学当成了自己改革教育制度的试验基地。因此,他采取的用人制度是"内不避亲","外不避贤"。他亲自选定的工作班子是:文学院院长是熊式一;理学院院长是胡博渊(前国立交通大学校长);先修班主任是黎东方;图书馆馆长是严文郁;大学建筑师是杨介眉;会计师是林国荣;文学院教授查理士达夫。后来引起争议性的,其实是林语堂雇佣家人和亲人在南大担任重要职位。如女婿黎明被委任大学行政秘书(相当于大学副校长的职权),女儿太乙为校长秘书,而侄儿林国荣为会计师。在别人看来,林语堂这是"任人唯亲"。

南洋大学执委会对林语堂是很敬重的,给予了优厚的待遇。林语堂月薪3000元,年薪36000元,办公费6000元,学校供给汽车一部,司机仆人各一名,房屋一座,有冷气和避声设备,客厅可容纳数百人。

六、别了,"南大"

林语堂到达新加坡开始治理校务,与南大执委会之间发生了几项较大的分歧,其中最早的分歧表面上是校舍建筑工程。事实上,林语堂和南大执委会之间,真正的严重分歧在于:一是办学理念,即南大究竟应该是一所怎样的大学?二是校长和董事会的职权问题。应该说,在办一所怎样的大学的议题上,林语堂与南大筹备委员在表面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骨子内却没有共识。他们对大学功能和目的的认知不同,对办一流大学的执著和用心也有很大的距离。

1953年南大筹备委员会所发表的创立南洋大学的宗旨是:(一)为华校中学毕业生广开深造之门;(二)为华文中学培植师资;(三)为新加坡造就人才;(四)为适应人口增加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同时指出,南大以历史背景与特殊环境,除了具备国际著名大学一般宗旨外,还有两大特色:(一)沟通东西文化;(二)发展马来西亚文化。事实上,南大宗旨的社会性比其学术性更为重要。前四项是重点,而国际一流大学云云,则是较次要的。况且,以当时新马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来说,此项目的只能是一项长远的目标,而非急时的需要。林语堂对当时南大的创校宗旨没有太深厚的了解。"把南洋大学办成亚洲东南亚第一学府"成了林语堂心目中的唯一目标。

南大创办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解决当时新马华校毕业生升学的问题。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华文高中毕业生升学的目的地。南大欲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云云,显然并不是主轴。至于研究院、学术研究工作云云,即使实现,也恐怕是以后的事。然而林语堂却太执著太认真了,坚持要落实此一宏愿。

林语堂和大学执委会的纠纷根源,不只是较抽象的大学理念上的分歧,更主要的是大学董事会和校长职权划分之争。董事会和校长权职的分开,是一个源自于西方的管理模式。权利制衡和专业分工都是关键,但用在华人社会创办的组织,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南大的组织是在1953年5月5日依照《公司法》,并经新加坡商业注册批准,以"南洋大学有限公司"之名成立的。显然,创办人只能把南大当做一个商业企业来管理。在这个议题上陈六使是个关键人物。陈六使虽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经济奇才,但是他的行政能力和管理哲学,并不是完美无瑕。南大执委会一直"干扰"、"侵犯"校长行政权。他们本身的任务是筹足经费,至于如何经营这笔费用,是在校长行政权的范畴里,他们是不许过问的。林语堂认为南大董事会犯了两个相关的错误:第一、他们没有筹足经费;第二、他们在核准经费上"越权"。

双方冲突的真正导火线,是林语堂提出的大学预算案。1954年11月初,南大执委会请林语堂拟定办校预算,林语堂提交给陈六使的包括有开办费和经常费概算,总额是五百六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元八角九分。南大新加坡执委会准备于1955年2月17日开会讨论,但是在2月14日却公开了这个预算,华文报章对此也大篇幅地报道。林语堂不满这种讨论方式,在2月17日的会议上,主席陈六使认为预算案数目实在庞大,说实在无能力承担。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林语堂和南大执委会缺乏沟通。第二、"执委会和校长间职权分配"存在重大分歧。

鉴于陈六使的态度,3月28日,林语堂与他推举的十一名教职员提出总辞职。对此,南洋大学执委会没有挽留之意,立即表示同意,并很快发表声明,发给林语堂一行人派遣费。遣散费总数共达三十万五千二百零三元,连同四月份薪金,总数高达三十二万四千余元。林语堂及各教授所得的遣散费,是按照聘约所规定年限的薪额一半,外加归返原地川资预算。林语堂的聘约为五年,即领两年半薪金,他的遣散费计二十一个月的月薪(四月份不计)六万三千元,外加川资九千二百四十一元五角,共七万二千余元。另外文学院院长熊式一、理工学院院长胡博渊、行政秘书黎明、校长秘书林太乙、校外部主任黎东方、建筑工程主任杨介眉及其夫人施惠兰、文学院教授查理士达夫、讲师王佐及其夫人图书馆管理员陈秀锦等,都是三年聘约。杨介眉夫妇领得四万余元,王佐夫妇原居马六甲,其后赴美求学。但其遣散费与外地来星者同等待遇,而且得到回美盘缠四千余元,共领得三万余元。担任校长秘书的林太乙,据校长所提的概算案是月薪六百元,后来以月薪八百元计算。陈六使自己开了三十万五千二百零三元的支票给执委会,这笔相当于十万美元的遣散费完全由他个人承担。

这次校长与校执委会的分歧,除了上面提到的办学理念不同、"任人唯亲"问题、学校设计问题、资金问题、权限之争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校执委会大部分认为林语堂不能"勤勉"和节俭,甚至还有政治倾向问题,如林语堂在签字时用"民国某年某月某日"的字样,认为林语堂有明显的"亲蒋"倾向等。

在南洋大学因预算问题引起的风波中,林语堂家人精神紧张,怕有人暗算,从东海岸的寓所迁到国泰饭店的五楼居住。妻子、女儿也不习惯南洋的生活,吵着要回美国。林语堂自己也不想留在新加坡。

1955年4月17日,下午1点20分,林语堂及妻女离开新加坡,陈六使和全体执委会均到机场送行,场面相当热烈。林语堂一行到科伦坡休息几天后,便飞往法国南部的戛纳。

从1954年10月2日到新加坡,1955年4月17日离开,前后共六个月,林语堂短暂的南洋大学经历,给自己或他人留下了值得总结的教训。

林语堂和陈六使是两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陈六使,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乡人。父亲以务农捕鱼为生,家贫,念完集美小学,1916年(19岁)过番,到新加坡白手创业,他先后在陈嘉庚属下的橡胶公司工作,后成立自己的公司--益和树胶公司,分行遍布于马来亚、东印度、暹罗和越南等地港口,为星马最大规模之树胶输出商。他热心公益,多次被推举为中华总商会正副会长、中华树胶公会主席及树胶公会主席、南洋商报董事主席,福建会馆主席等重要职位。1950年呼吁创办华文大学,不果。三年后重新号召提倡成立南大,出钱出力最多,为南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林语堂和陈六使,生活于同一个时代,但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经验、价值认知和政治立场都有极大的差异。林语堂的思想、性格、爱好和志趣等都可以说是多面向的,也是充满矛盾的。在《八十自述》里,他说自己是"一团矛盾"。郁达夫说他"生性憨直,浑朴天真"。陈六使自认读书不多,心灵旨趣平民化,但却是一位经营奇才。一生的奋斗与追求,都与商业和教育分不开,是"经济则成大业,教育则立大本"的热心母语教育的商界领袖。因此,他们都走不进彼此的世界。

相对于当时保守、半封闭的新马华人社会,林语堂的思想是开放的。陈平原说:"林语堂缺乏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也没有佛家苦海慈航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心,倒是道家任自然、求安逸、享受每一刻的时光是性之所近,真正了然于心。"这论点应该是正确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林语堂是一位先行者,无论是他的文化思维或办学理念,都远远走在当时新马时代的前端。他虽无蔡元培"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高度,但是相对于新马华人,他确有前瞻视野。他亦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但是却无驾驭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是一位不识时务者。在短短几个月里他发觉情况离他的想象太远,但是却没有快速调整、适应,仍然坚持那股憨直脾气。他断然辞职,算是当机立断,曾自白曰:"本人是一大阻碍,因为南大可以没有林语堂,但不能无陈六使。"说得相当磊落。无论如何,做南大校长的日子实为他一生中的一个挫折,在创作上也是一片空白。南大后的林语堂,却一切如故,那段日子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计划和创作。

同类推荐
  • 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本书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曾国藩传记。面对横扫大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白手起家创建湘军,于重重危难中摸索出治军之策、战阵之法,以其韬略智慧历时11年终获胜利。之后,在直隶总督任上他主持处理了影响深远的天津教案,并且力主整肃朝政,选拔新型官员,倡导洋务运动。黑尔博士采用近200种亲历者资料,着眼晚清民政、军事的颓败大局,生动讲述了曾国藩出将入相的非凡一生。
  •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活跃一时并有相当影响的作家,他的一生很短暂,但却给世人留下了《再别康桥》等传世之作。白落梅以独特的语言、冷静的视角,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拥有复杂感情经历的传奇诗人,带你发现一个真性情的徐志摩。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 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 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 。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 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中国近现代才女唯美三传(共3册)

    中国近现代才女唯美三传(共3册)

    本套书共三册,分别为《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嫡女重生:帝后无双

    嫡女重生:帝后无双

    【正文已完】相府嫡女燕无双被夫君和庶妹联手设计致死,熊熊烈火中,她泣血起誓,若有来世,定让这对渣男贱女血债血偿!惊艳重生,她要颠覆一切!父亲薄情,那就让他身败名裂!庶妹阴毒,那就让她们狗咬狗!渣男装深情,那就让他尝尝什么叫锥心之痛……这一世,她掌握自己的命运,守护好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与心爱之人共同谱写一段锦绣华章!百里霈:双儿,纵然江山如画,亦抵过不你唇边笑!燕无双:阿霈,前世债,今生偿,这辈子,我赖定你!【男主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无小三】【披着重生复仇文的小言情,不喜勿入!】
  •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首先应该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长大成人,然后才是成绩、成才、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少年时期健全人格的培养正是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因此,家长不能本末倒置,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成长过程中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子实例,旨在告诉家长,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希望家长能在阅读中得到启迪,掌握智慧育子的方法,从而更懂得如何去关爱自己的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
  • 锦慕年华

    锦慕年华

    弱肉强食的大都市,三大集团呈三足鼎立之势。一场浴血奋战,他屹立商界之巅。没有亲人.没有爱人的他,没有软肋,她的出现,让他宁愿背弃世界。三年的相依为命换来牵扯半生的执念,心有相思千千结,劫劫都因你而起。但愿执子之手,细数半世春华秋实。繁华落尽,与子白首.....
  • 凤枕蔷歌

    凤枕蔷歌

    江湖传说,他嗜血成性,杀人成瘾,却死在爱徒剑下,回归之日便是寻仇之时。乱世之中,刀光剑影,尔虞我诈,她始终伴他左右,为他出生入死,只想嫁他为妻,一朝决裂,万劫不复。他心思缜密,步步为营,算计一切,笼络人心,最终得到了,却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 ABC谋杀案

    ABC谋杀案

    “那就让我们看看,聪明的波洛先生到底有多聪明。”化名ABC的连环杀人狂按照列车时刻表的字母顺序,一步步实施杀人计划。他狂妄地向波洛发出挑战书,整个英国因此陷入恐慌。A:安德沃尔,B:贝克斯希尔,C:彻斯顿……每成功犯下一条命案,凶手就更为自信,而波洛,似乎总是迟到了一步。
  • 丁大宝的艳事生涯

    丁大宝的艳事生涯

    丁大宝对村长老婆吴桃花很有好感,老婆贾平平口无遮拦的玩笑更是激起了丁大宝的心思。丁大宝勾引上了吴桃花,村长丁东明察觉后要求吴桃花一起给丁大宝下了套子,事情捅开到全村,丁大宝被扣上强奸未遂的帽子,为给吴桃花治精神病闹得倾家荡产。吴桃花却是不愿再被丁东明摆布,挑明自己真看上了丁大宝,狡猾过头的村长在打击中疯掉了……
  • 降魔笔录

    降魔笔录

    一次偶然被雷击中,却又安然无恙只是昏睡了一天的冯一川,开始能听到一些常人听不见的声音。紧接着路边摊的一次偶遇,他看到了两个奇怪人,听到了一段似乎要对某人不利的对话,权衡再三之后,冯一川热心肠的决定去给人报信。一切,就从他走进那座富豪庄园时,慢慢开始了……
  • 萌妻养成记

    萌妻养成记

    当一个内心有点小邪恶却看起来纯良无害的小女子,遇到一个霸道冷情的大男子,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他,霸道冷情,七岁的时候就告诉妈妈,家里只准有他一个,不许再弄个妹妹出来!他,在洛氏说一不二,案子不完美?不睡觉也得给我改出来,管你是兄弟还是美女!他,是地产界的神话,只要他看中的地,一定升值;只要是洛氏的楼盘,都排队疯抢;她,一个被他收养回来的小孤女。她说:“思哲哥哥,我一个人睡不着!”于是,他只能任她象八脚章鱼一样搂着他睡觉;这一搂,就是十年!她说:“思哲哥哥是我的,我不许那女人勾引你!”于是,他只能任由他带回的女人被她欺负;有意见?我咬你!她说:“思哲哥哥,老师说晓晓长大了,不能和哥哥一起睡觉了!”他终于爆发了:“哪个老师说的,让她来找思哲哥哥,晓晓和思哲哥哥永远都可以睡在一起!”而她的眼底,却闪过一丝狡谒的笑意。于是,这个自以为是的小女子,以为是自己的霸道吓跑了他身边的莺莺燕燕,一直为自己能独霸思哲哥哥而暗暗自得着;殊不知,这个狡猾的男子,早运用一切手段,扫清了围在她身边的花花草草,让她的身边一直只有自己,并理所当然的霸占着这个小女子的一切;在两个人的较量中,到底是她赢了他的心?还是他赢了她的身?推荐袁雨的新文(古言宠文,超画面感)《绝宠四小姐》推荐朋友的好文:洗心斋《恶魔老公的独宠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萌妻养成记》
  • 恰似流年江湖

    恰似流年江湖

    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从今天起,你就叫流年!
  • 倒春寒之江城纪事

    倒春寒之江城纪事

    在这个春天与你邂逅,却不知缘分开始于十几年前。心外科专家韩冰因一场临时的手术回国,在机场与夏春擦身而过,却不想缘分就此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