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600000044

第44章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的长效机制 (2)

在减灾资金投入中,要特别重视科技赈灾投入。发达国家大都重视利用基础研究成果,积极发展与防灾减灾相关的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如改进防灾减灾工程设计,研究并改善生命线工程结构特性;利用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发布警示信息;研究用于监测、试验、通信、搜寻和抢险等的工程系统;加强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开发灾后环境系统恢复方法;研究用于自然灾害的精确经济分析方法,开发评价减灾措施成本及效益的工具、估计灾后重建费用的方法和有效减灾的决策系统;大力改进灾害风险评估等。为此,发达国家提供了持续、充足的经费投入,为新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保证。

要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科技防灾减灾工作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切实解决防灾减灾工作的所需资金,保证防灾减灾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要将防灾减灾科技发展所需投入纳入国家和地方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提高赈灾科技这一公共产品的产出和供给能力,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要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以税收、金融、贸易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一方面,对积极进行减灾科技研发的区域内企业,地方政府应适当降低其各种费用支出的负担,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可以投入到减灾技术创新中。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采购中,要在一定条件下对自主开发的减灾科技产品给予优先采购权,有目的地增加对减灾技术的引导,以激励企业R&D投资和实现产业化的积极性。

还要建设好区域内的各种资本市场,畅通各种投资渠道,发挥好风险投资、技术交易、融资担保等社会化中介机构群体作用,激活和提升科技赈灾投入的效率,形成"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模式,为更多减灾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经费支持。

8.5建设团队

科技赈灾的顺利实现关键在高科技人才。在长时期内都要把科技赈灾人才问题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认真考虑,在科技赈灾发展战略制定中应该把人才队伍特别是科研团队的建设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统筹考虑人才队伍的合理布局、结构的科学规划、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相应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赈灾发展需求相适应。

应该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跨区域专家组成的高层次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团队创新建设。特别要重视以团队攻关科技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稳定支持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灾害科学技术的研究队伍。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鼓励跨区域组建团队,并加强团队之间的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加快赈灾技术的研发。

制定和出台鼓励科技创新有关政策,保障科研人员各类待遇,营造和谐宽松的科研工作环境。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8.6完善平台

无论是加大科技赈灾投入还是建设团队,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平台和技术平台来加以实现。

完善组织平台即充分利用现有减灾科研机构资源,实现减灾科技资源的整合。要在互相尊重、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各级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有关防灾减灾科学技术的合作,建立全国性的减灾科学体系,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减灾队伍。

完善技术平台即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的硬件支撑设备,实现共建共享。我国迄今尚无跨区域减灾科技平台,导致一些减灾科技设施建设重复,不能发挥资源整合的效果。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全面建设环境信息系统,实施全时环境监测预报,是防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通过高投入来对环境信息开展系统的搜集和监控,改善有可能引发灾害的环境,防灾减灾的难度将会很大。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减灾技术条件,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建立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的能力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建立起集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于一体的立体网络体系,并全时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3S技术,建设覆盖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国家和地方的减灾技术开放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流的野外观测台站和研究基地,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利用现代新技术,建设一流的科研环境。

8.7加强创新

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领域中,"创新理论"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所提出。熊彼特在1912年以德文发表、1934年出版英文版的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中,第一次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从而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换言之,他是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发展之中,其本质特征就是运动和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生活中本身所发生的非连续性变化与运动,是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这种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力量就是"创新"。在熊彼特眼中,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比率,也就是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一般把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科技创新,并作为科技进步的主体内容。科技创新是:"①科技知识的创新;②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③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既然科技是以'知识为本',那么在科技创新中知识创新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和泉源。人们可以看到,①科学技术创新的进程,或创新路径的选择;②科技创新的势态,例如是渐进的或是跃进的,是小范围内的或是大面积的;③科技创新的性质,例如是一般工业技术创新,还是信息技术创新和高科技创新。以上三者,从根本上均取决于科技知识的状况和水平。"

在科技赈灾中强调创新,首先就是科学创新。科学创新可以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认知。要加强我国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研究,更加关注地球系统整体行为及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持续管理及环境健康,深入系统地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动力学过程及岩石圈与地球深部圈层的相互作用,地球表层系统空间格局与演化机制及各要素相互作用机理,人类活动的空间规律及生态环境效应,深刻认识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为科学预测与预防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要针对突发性灾害、渐变性灾害、环境灾害等不同类型的灾害,系统深入地开展研究,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水土流失、干旱等危害大、破坏性强、影响面广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其孕育、发生、发展、演变和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认识灾种之间、灾害与生态环境、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提供决策支撑。

其次,技术创新可以直接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对防灾减灾提出不同的需求,需要发展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与设备。要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定位和网络通信等技术,研发相关关键防控技术与定量监测技术,建立综合监测体系,及时捕捉各种异常现象的发生,严密跟踪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变化趋势。加强灾害的预测预报,重点围绕对我国危害重大的气象、地质、地震等灾害,研发相关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和手段,发展新型预测预报模型,开展灾害模拟及对策研究,提高我国对重大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加强防灾减灾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新材料、空间技术等,开发防灾减灾新装备和新产品。围绕灾后重建,发展基于自然科学技术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系统解决方案,建立灾情评估方法、风险评估体系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支持灾区的重建评估与规划、受灾人群防疫与心理治疗、生态环境恢复等。

应该看到,21世纪,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发展体现出两大趋向:一是自然科学中相关学科的深入与综合;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在交叉领域的开拓与交融。在科技赈灾中加强创新即要加强对灾害形成机制、发展规律研究的减灾科学,更要侧重对灾害进行防御的减灾技术与工程,特别是为防灾减灾管理与决策科学化服务的信息监测、处理与分析系统,将成为新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

为此,要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特别要通过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模式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实际上,在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天气后,科技部即提出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的情况,在已有安排的基础上,加大中低纬度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测、地质灾害防治、保障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等重大生命线抗灾工程、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在2008年国家科技计划中重点支持。地方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结合地方需求,在安排地方科技项目时对防灾减灾给予重点支持,为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通过加强防灾减灾创新源头能力建设,拓宽人才队伍的深造培养途径,增强防灾减灾科研持续创新后劲,保 障区域减灾事业的持续发展。

同类推荐
  •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编著者丁邦昕、魏克。《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以平实,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飞机问世以来100多年间,国际上23位政要,名流驾机飞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丘吉尔、布什父子、阿萨德,魏茨曼,穆巴拉克、侯赛因,加加林,普京,他信,查尔斯,安德鲁,威廉和哈里王子……有的是职业飞行员,沿着从军,从政之路扶摇直上,或改行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有的出于对飞行的爱好,历经千难万险,终身挚爱未曾改变;有的则是兴致所致偶尔为之,一飞冲天,轰动一时。
  •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乔·萨特——波音747总设计师,当之无愧的“747之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波音747从立项、研制、试飞直至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是第一次披露。747飞机的诞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乔凭借他的洞察力、正直、勇气,带领他的项目组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研制出了堪称工业界奇迹的747飞机。本书故事跌宕起伏,语言生动风趣,既可给航空业内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业外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 宋代矿冶业研究

    宋代矿冶业研究

    主要内容:北宋时期,特别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矿冶业生产发展迅速,与当时较为合理的经营方式,开采政策、收买政策等密切相关,从而为中国古代矿冶业开发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宋徽宗以后直至南宋高宗时期,总的趋势呈现出停滞或徘徊的状态。造成这一局面,与宋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发生逆转,导致过度的剥削矿冶业经营者和生产者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狂妃来袭:丑颜王爷我要了

    狂妃来袭:丑颜王爷我要了

    杀手之王穿越而来,怎可继续受尽屈辱!皇帝赐婚又怎样,生父算计姨娘庶妹心狠又怎样?沦为丑颜王爷未婚妻,她嗤笑:“夫君如此美如天仙,不知世人是被猪油蒙了眼吗?”“女人,嫁于我之后,你还以为有能力逃离我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生如梦全凭演技

    人生如梦全凭演技

    在爱与恨的交织中,她/他又会这怎样选择。
  • 庶女当谋

    庶女当谋

    拥有神秘身世的张如雪,身负血煞之命,却阴差阳错被京城一位大官的妾室收养。一入深宅,暗潮汹涌,步步惊心……当她登上凤位,却早已众叛亲离。正所谓,高处不胜寒……
  • 给企业注入军魂

    给企业注入军魂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都引入了军队的管理思想,在中国,联想、华为、万科等企业都由复员军人创建。本书就此讲述了如何用军魂塑造企业文化、将治军之道运用于企业管理、培养组织成员军人般的工作作风、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执行力等问题。
  • 我的整蛊系统停不下来

    我的整蛊系统停不下来

    “系统新任务,在太爷爷的寿礼盒里拉泡屎。”“系统新任务,在老王的葬礼上唱一首喜歌。”“系统新任务,在河边偷走沐浴的城主女儿衣服。”“系统新任务,在新婚夜代替北尊圣子入洞房。……周大海获得了一个“整蛊系统”,完成任务就有奖励,完成不了就会送命。大海最先是抗拒的,越往后面他越发现,只要一天不接个任务,他就浑身难受。系统请不要停啊……
  • 密会

    密会

    如果说安部公房的《箱男》是“偷窥者的小说”,那么《密会》就是“窃听者的小说”。一个夏天的黎明,救护车来到家中,带走了妻子。为了找出妻子,“我”潜入封闭式的巨大医院。那里的副院长因“人类关系神经症”而成为性无能者。为了治疗,副院长在医院内外安装了近二百五十个窃听装置。一直无法获知妻子下落的我,却和装上他人下半身的副院长马儿以及他的秘书溶骨症少女等人物有了交往。为了把溶骨症少女从副院长的控制下救出,“我”被人穷追不舍,没有安身之处。因为知道副院长能听到,“我”开始对着窃听器呼喊,承认自己已成为患者……小说以一种独特的手法向读者剖析弱者与权力的关系,揭示人类现代社会的特质。
  • 农业园艺知识篇(上)(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农业园艺知识篇(上)(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本书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理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向青少年即全面又具有重点的介绍了宇宙、太空、地理、数、理、化、交通、能源、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学科、大角度、大范围的基础知识。
  • 风倒梧桐记

    风倒梧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史鉴录(新—南北朝)

    史鉴录(新—南北朝)

    《史鉴录》丛书共五册,从夏朝到清朝近四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拣选了数百则经典历史故事和与之相应的上千位历史风云人物,尝试帮助读者丰富自己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知层面。这套丛书严格尊重历史事实,文字中正平和而不失趣味性,是老少皆宜的历史普及读物。
  • 开局一只戒

    开局一只戒

    一场流星雨,小屌丝回到十年前从头再来。曾经失去的一切,绝对不会再次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