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0700000030

第30章 限制增长的社会和生态因素(4)

有人说,下一场战争争夺的不是石油(石油引发的战争已经不止一次),而是水。虽然不会爆发太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为了争夺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已经爆发过小规模冲突了,比如苏丹和乍得爆发的达尔富尔冲突,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也在边境靠近奥莫河谷的地方发生了交火。一些大型水电工程也可能挑起冲突,虽然水电工程可以生产清洁的能源,却剥夺了下游人民的水资源。由此引发的地区局势紧张时有发生,缅甸密松伊洛瓦底江上数十亿的大坝项目被叫停,印度支那地区,湄公河上的大坝建设项目也被叫停。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一方面,供水问题需要战略性的规划,另一方面,必须通过跨国协议提前进行调控。

绝大多数人都向往长期、显著的经济增长,半个世纪之后,世界生产总值很可能会是如今的四倍。到那时候还会有足够的原材料、能源、粮食吗?如果那时候地球上的人口又多了二十亿,人类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吗?毕竟,新增的人口数量和两百年前地球人口的总量差不多。

半个世纪前,要人类创造85万亿的收入简直是天方夜谭,如今我们却可以享受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带来的满足感(当然,有些人能享受,而有些人却没有享受,因为他们总觉得收入还不够高)。半个世纪前之所以不能实现,是因为那时候的技术无法满足生产活动对原材料需求,当时就算能创造这么大的价值,对环境的破坏也会比现在严重得多。缓解生产和消费带来的能源和原料供给紧张的状况,是现代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避免被难以逾越的障碍困住,我们必须在能源和原材料技术方面迅速取得进展。

众所周知,在世纪之交,原材料供给紧张的状况尤为突出。如果全球人均产值能达到北美的水平,我们所需要的资源将会是地球上所有可用资源的三倍。2000年,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40,000美元,世界人口刚超过60亿。如果所有人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都和美国人相似,大家在生产过程中就需要等量的原材料数额。地球上的资源只是所需全部资源的三分之一,我们还有三分之二的缺口,或者再多两个地球的资源才够。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那时候的全球生产总值应该是240万亿美元。如果十年前由于财务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我们无法达到这样的产值,那么再过几十年,我们能创造出这么高的产值吗?如果未来全球产值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在一定的前提下这种构想是有可能实现的,到2053年全球生产总值会达到240万亿美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缓解原材料供给的状况呢?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我们无法创造出这么高的产值。我们需要依靠资源节约型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精简机构、培养可持续的使用自然资源习惯,来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和原材料,还要竭尽所能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范围。否则的话,我们倒是无须担心自己被垃圾埋葬,因为在垃圾覆盖地球之前,资源就会耗尽,垃圾都无从而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经济必须进一步放缓。

将来有可能发现新的资源,而且这种假设并不是空想。其实人类一直在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只是和大家预想的不同的是,新能源大部分情况并不是进步带来的,而是可利用的资源其实比我们正在使用的资源多。非洲大陆总共有55个国家,其中50个国家在进行石油开采和相关科研项目。从北极到东南亚,再到南美,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资源储备。此外,很多以前难以提炼的石油和天然气,也因为技术的进步变成了可能。其他原材料和能源一样,能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那么,这就是解决资源危机的途径吗?将来供给真的能供上需求,我们的恐慌是多余的吗?

确实没必要恐慌,但是精打细算是必须的。不管怎么说,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备是有限的。即使地质勘探能探测到更多的矿藏,但是这并不代表地球上的资源增加了,只是被我们发现得变多了而已。即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探测到的原材料储备量会越来越大,可供使用的新资源也会增加,但是肯定不可能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不可再生的资源,将来肯定会有开采量下降的一天。

以最重要的原材料石油为例,石油和另外两种矿物燃料天然气和煤炭,占世界能源供应的87%。运输、供暖和电力生产都需要能源,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这些能源一直最廉价的。核能只占世界能源供应的5%,2011年日本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之后,大家对开发核能的热情急剧下降。剩下的8%,是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水、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其实占比非常低。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再过五十年,矿物燃料仍然是人类使用最多的能源。

如果石油供应不规律,如今的经济根本无法正常运行。石油消耗量正在不断上升。在过去的三十年,由于自主经济体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导致全球的石油消耗量急剧上升。直到前几年,这种趋势才逐渐放缓,由于世界经济衰退,2009年的石油消耗量甚至有所下降。自1983年以来,每天的石油产量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已经从当时的5600万桶增加到了现在的9000万桶(每桶为42美制加仑,或约等于159升)。石油消耗的增速其实比产出增速慢得多。可以说是技术进步缓解了能源供给紧张的状况。据估计,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用于生产创收的能源消耗已经下降了10%。将来下降的比例会更大。

石油会被我们耗尽吗?这种担忧时常会涌上我们的心头。有些人预测,我们马上就会走到供给持续低于需求的转折点,这种言论是否准确呢?不用说,这两种观点,一定有一个是正确的,但并不是唯一正确的,因为还有很多观点可供我们选择。当然,那些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就不包括在内了,因为在几年前或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认为到此时我们的石油应该已经耗尽了。其中部分“专家”其实并不是真的估计错误,而是刻意夸大其词,提出这种灾难性的预测是为了推动市场价格上涨,这种言论背后都是有组织支撑的,这些组织得利,石油买家和消费者只能吃亏。但是,很明显石油终将枯竭,石油的价格一定会上涨,而且从过去到现在已经上涨不少了。

关于未来的预测出现了分歧。原因有很多。道达尔公司是全球四大石油公司之一,该公司高层表示,过不了几年,石油就会供不应求,但是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可以推迟出现这种状况的时间。当然,过不了几年肯定是夸张了,他是想通过这种说法要各方加大投资继续发展石油行业,尤其是多给他自己的项目拨点款。根据不同分析师的预测,石油供不应求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可能是十年后,也可能是二十年或三十年之后。

为大型石油企业效力的人,常常会表示,用不了多长时间石油供应就会出现缺口,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抬高自己所售商品的价格。奇怪的是,可再生资源行业本应是石油业的竞争对手,竟然也赞同这种观点,他们当然不会是为了提高石油价格,主要是为了让公共财政为替代能源的研发多拨些资金。美国、中国和欧盟都不例外。那么,谁会表示相反的意见,认为资源短时间内部会耗尽呢?主要是政治家,为了稳定公众的情绪,会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源是充足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此事态度非常乐观的专家,尤其是那些不加批判地相信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力量会解决所有问题的人。

我们已经知道,预测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问题上,我们设定了两个假设前提,一是人类会发现新能源,并且新能源可以为人类所用,二是人类对资源的消耗量会发生变化。对于第一个假设,技术和政治方面都不能有障碍,资源储备要可以被开采、使用才行。我们都觉得地球上还存在一定量的资源储备,只是不知道储量多少。我们甚至知道某些地方一定有,却无法获得,因为开采技术还有待提高。还有一种情况是,从技术角度来讲,可以提取,但是以目前的石油价格无利可图。有些地方虽然有储备,但是贸然开采可能引发巨大的环境灾难,因此只能有限度地进行开采。阿拉伯半岛石油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廉,但是我们购买中东石油时价格并不低,主要是该地区政治风险太大,将来这一地区的石油价格还会上涨,甚至会高到离谱。因此,在对石油产量进行预测的同时,也要对石油价格做出一些假设。价格取决于很多因素,因此我们要设定一些限制条件。

对于第二个假设,大家一致认同:生产所需能源供给紧张的情况会有所缓解。换句话说,单位产量所需的石油或其他能源会越来越少。因此,每创造出一万亿世界生产总值,就需要消耗数十亿桶石油,将来再创造等量的产值,消耗的石油量会越来越少。那么到底能少多少呢?没有定数,只能视情况而定。技术进步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只是具体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们还不得而知。在给出假设的时候,很多因素只能靠猜测,猜错的情况在所难免。

有时,我们提出的假设和政策法规的目标是相同的。有些自主市场完全没有政府干预,有些市场国家会出手干预。自主市场导致美国常见的一种警车被全面淘汰了,想看这种车型只能去古巴,因为古巴的时间就像是停滞的。这种老式警车的原装发动机每百公里耗油30升。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要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到2025年主干线每公里耗油4.3升的目标(也就是说每美制加仑平均要走54.5英里),制造商们还有十多年的时间可以改进自己的产品。因此,为了保证公共利益,政府会出台措施刺激技术进步,进而强制市场做出调整。

如果石油耗尽,我们还有页岩气可用,但是开采页岩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没关系,我们还有煤炭,以目前探明的煤炭储备,足以维持数百年的消耗。但是,煤炭燃烧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污染大气,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对环境的造成的破坏更严重,因此人们还是倾向于使用其他能源材料替代煤炭。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煤炭储备都很丰富,比如中国、澳大利亚、波兰、南非,也包括美国,因此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的重要地位还无法被取代。以现在的技术,我们已经可以制取煤基合成油,每桶合成油的成本是70美元。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不严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同时使用两种能源材料。这样一来,人们对原油的需求就会降低,对煤炭的需求就会增加。石油价格会不断上涨的预测,也会因此无法继续发挥煽动作用。如果石油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我们就会用合成油部分替代天然石油。

假设越多,不确定性就会增加。变量越多,可能出现的结果就越多。大家预测所谓的“能量峰值”应该是个范围,指的是传统能源储量的最大量,尤其是石油,到达峰值之后,能源储备只会降低不会再增加。部分极端的预测认为,“能量峰值”出现的时间范围是2015年(荒谬)到22世纪(可能)。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只有部分地区达到了“能量峰值”。例如,得克萨斯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石油工业出现了极大的繁荣,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石油储量开始减少。部分储备已经耗尽。得克萨斯的石油业者可以到美国各地甚至海外继续开采石油,先去海岸,海岸开采光了,还可以去深海,但是人类把地球资源耗尽,还能去哪呢?

将来,能量峰值一定会出现,除非探测到的可用储备持续增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紧张状况大幅减缓,也就是能源产出持续增加,能源消耗持续下降。但是这种假设完全不现实。这一领域的权威和专家还是提出了建议方案。

在第一份关于这个问题的报告《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发表四十年之后,作者之一乔根·兰德斯再次对世界经济的变化做出了全面的预测,这次的预测还是以四十年为期。他对生产和生产耗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推测,还对这些问题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假设。他认为,从2040年开始,全球的能源消耗量会下降。这种观点过于乐观。不可否认,也有人认同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非物质服务带来的收入比重越来越高,这些行业对能源的消耗是非常低的。经济正在向轻型经济转型,原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创造的价值越来越低。不过,这并不足以使能源消耗的绝对数量在短短三十年之后就开始下降。个案当然会不断出现。但是整体状况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巨变,不过,总有一天还是会发生的。

我们已经注意到,北美、日本和欧洲这三大能源消耗主体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实在是太慢了。到2020年还有六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欧盟在2007年春季制定的“20-20-20”目标,看来是难以实现了。这个计划包括三个目标:

(1)与1990年相比,削减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达到20%(2005年为8.5%左右,2010年为12.4%);

(3)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改善技术和组织结构,减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居民日常中,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

同类推荐
  •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本书以谷歌退出中国风波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谷歌的全球战略以及它与美国政府、股东、用户之间的微妙关系。谷歌的特殊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和美国其它大企业一样,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国际市场上又往往能够代表美国,推广美国的思维和文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谷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力量、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这就让谷歌和政府之间有了一种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本书试图揭开这些微妙的关系,让读者看到谷歌一些“不听话”举动背后的真正原因。
  • 从利率失效到汇率失效

    从利率失效到汇率失效

    看待美国,我们必须摘去先入为主、冷战思维、机械思维的有色眼镜。从欧美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凯恩斯教导了我们什么使得现在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四两拨千斤——金融的杠杆。今日中美的经济博弈,不是货币战争,而是中美虚拟经济中杠杆汇率的讨论。什么是流动性陷井与汇率失效?中国应该怎么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事实上,一个好的、全球的现代货币体系,是一个双赢的或多赢的结果。
  • 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过去相比简直是飞跃一般的进步,但是人们却“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政府机构年年精简,但是却不断地变得更加臃肿;很多个人的小公司渐渐地发展成了巨人,而有些巨人般的大企业却在不知不觉间轰然倒地……这都是为什么呢?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为你解答了本书生活工作中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本书没有刻意追求经济学严谨的逻辑性,而是通过寻常百姓的饮食起居、开销用度、求职谋生、投资办店等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和真实案例,将以往“高深”的经济学的原理变为浅显的生活常识。
  • 经济学的陷阱全集

    经济学的陷阱全集

    是馅饼还是陷阱?陷阱布阵处处玄机为我们展现最真实的经济生活,圈套连环招招奇谋为我们提供最智慧的经济法则。认识了馅饼或者陷阱背后的经济学,我们最终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和判断,才能更好地行走于社会。本书教会你看透经济学的真实面目,分清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 新自由主义评析

    新自由主义评析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流派、代表人物各有哪些?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又是什么?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是如何蔓延的,其效果如何?肇始于美国的国际性金融危机是否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本书生动地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对我们对于新自由主义应采取的科学态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论述和分析,读来如上了一堂趣味盎然的人文课,融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于一炉,值得一睹为快!
热门推荐
  • 梦回异兽之都

    梦回异兽之都

    苏沫瑾转学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拉普顿大学,拥有了独特的异能,一步步寻找自己身世的真相,搅翻了异兽界与人类的和平,成为了异兽界的霸主。
  • 舞台哲理

    舞台哲理

    《舞台哲理》浓缩了余秋雨有关戏剧理论的学术精品,余秋雨是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和《戏剧审美心理学》,都是大陆戏剧理论界的找鼎之作。翻开此卷。余秋雨将带你走进贵池傩和昆曲,带你走进关汉卿和汤显祖,带你走进李渔和黑格尔……读《秋雨文化》,再次感受余秋雨带来的文化大餐和文化震撼,读《秋雨文化》,静心全览余秋雨数十年的文化耕耘和文化开拓。
  • 开天砚

    开天砚

    一块被盘古扔掉的磨斧石,经历亿万载的沧海桑田,变成了文具店的一尊砚台,恰好让练毛笔字的郭悉用八十元买去……
  • 重生之美女野兽

    重生之美女野兽

    万兽之王齐天,掌握百种神通,携带万种魔兽,重生为人。是男人就要做最强,征服绝世美女,碾压顶级强者,征服九天万界,成了他的终极信仰。“大王!您太胖了!”“不怕!我有神通《重塑形骸》,能够七十二变!”“大王!您没有帮手!”“不怕!我有神通《万兽通灵》,可以召唤万兽!”“大王!美女要跑了!”“不怕!待我召唤《魅惑之狐》,连女神都能征服!”“大王!对方是神族降世!”“不怕!待我召唤《末日神龙》,灭他全族!”【本书风格:无敌、装逼、美女、异兽、变身、探险】
  • 旧时光里的仰慕

    旧时光里的仰慕

    爱情是永不止息的思念,不管有没有结果,我还是情愿和你好好爱……七年之痒,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结局会是这个样子!也许是命中注定!但终究我们还是改变了,变得面目全非……
  • 九侯嫡女

    九侯嫡女

    她本是高高在上侯门嫡次女,却因错信他人葬送了自己的一生,被休沉井幼子被害家族破灭,一桩桩一件件的血腥控诉……重生后以她睚眦必报的个性她发誓要这些人血债血偿!复仇之路何其长远,步步为营只为不再重蹈覆辙。斗姨娘,斗庶妹,让这些害人精也尝尝她的手段。
  • 快刀和水果

    快刀和水果

    一开始,余全新并没有把方能武家拆迁的事放在心上,大不了多花两个钱就是了,这些年这样那样的麻缠事他也见得多了,最后,不要他说话,只要钱说话,事情就一二三摆平了。他没想到,后来的事会是那样一个走法。当然后来的事是后来才发生的。所以,当他听了在他手下负责前期工程的侄子余金明的汇报后,说还是那个方能武啊,这家伙,像茅缸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肯定是要找点麻烦的,这我早就料到了,你先做别的人家工作,他的事先摆一摆,到最后只剩他一家了,把他孤立起来,我看他还犟不犟。
  • 作义要诀

    作义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之潜龙出渊

    三国之潜龙出渊

    穿越来到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林立,现代人杨景该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挣扎沉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