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4500000158

第158章 有天使来了

经过好几次实验,徐清从一开始用抹猪油的方法防止松木吸水膨胀,再到刷蜡,终于掌握了雕版印刷大部分技巧。不仅印刷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且一个刻板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有了蜡的加入,为了进一步加强刻板的“保鲜”,也就是放置年限,徐清再一次重新对不同木材进行了一次比较。最终选中了,各方面都和松木不相上下,却质地紧密,防腐蚀性强的枣木。

找了一个清晨,徐清避开所有人,凭着记忆,默默的在书房挥笔写下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当然,这些写的只是草稿,徐清是不敢拿出去给别人看的。再找到了荀雪儿,让他一字字写过。让徐清格外汗颜的是,荀雪儿在认识徐清之前也几乎是一字不识,可如今那一笔子,娟秀清丽,比徐清的三脚猫“古拙”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雪儿,他醒来了啊?”徐清看见荀雪带着徐小清在后院逛。

“嗯,徐郎快帮我抱一抱,手都酸了……”荀雪儿看见徐清,嘴巴一撅,马上从一位仁慈的母亲变成了乖巧的少女。徐清本来是请了一位乳母的,别问为什么,电视里不都这么演的吗?可荀雪儿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是喝自己的奶好,于是就辞退了乳母换成更加有经验的老妈子跟着伺候。徐清一看荀雪儿被他开发的程度,如果不排除那些奶的话,反而对身体不好呢。

“来,让爸爸抱抱……”徐清接过徐小清,掂了掂:“长得挺快啊,这差不多要有十斤了吧?”

“吃了睡,睡了吃,自然长得快。”荀雪儿又转换成少.妇。

徐小清在徐清怀里挣扎,伸出小手摸了摸徐清的脸,一双好奇的大眼睛,不住地打量眼前这个大大的脑袋。徐小清天天看见这个脑袋出现,现在已经不再害怕了。而且看见的这个脑袋每天往他妈妈身上蹭,不由得也越发好奇了, 这个大脑袋,是弟弟吗?

咦?脑袋消失了,怎么回事……

吓,又出现了,这是怎么办到的?

消失了……

又出现了…….

又消失了……

再一次出现……

徐小清咧嘴一笑,笑的灿烂,徐大清也咧嘴一笑,对徐小清说:“傻蛋……”

徐小清嘴巴一抿,晴转多云,就是一声哭了出来:“哇~”

徐清顿时手忙脚乱,重新递给了荀雪儿道:

“汗,你听得懂?”

荀雪儿接过去摇了摇,徐小清哭声立马止住,荀雪儿道:“父子连心,他怎么不懂你的意思?”

徐清不抱小孩了,连着荀雪儿一起抱在怀里,一人赏了一个大吻。此时的徐清,或者说徐清这一具身体,才不过年二十啊。已经有了三妻,目测不过几年,就会儿女一大堆。那么多孩子,徐清一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头疼。

以前看各种晒熊孩子,他都会评上一句,都关我的鸟事,到现在,却成了真实。

“雪儿,帮我写一笔字把?”徐清想起正事,松开拥抱,把藏在怀里的写的弟子规掏了出来。

“夫君有命,妾自当从命……”荀雪儿莞尔一笑,指了一个下人,去拿文房四宝。不一会儿,笔纸墨拿过来,荀雪儿将徐小清放在徐清做的婴儿车里,自去铺纸写字。徐清无聊,又跑过去

“徐郎,这个字,我看不懂……”荀雪儿指着纸上一个字,徐清凑过去一看,原来是“髀”字,徐清便一笔一划写给了她看。

荀雪儿的字,清秀,却不方正,不敦厚,徐清不打算放在教材上,倒不是说教材上的字就非得敦厚,但敦厚的字的确显得严肃一些就是了。而且清秀一风,不是心地简纯如荀雪儿这等人,是写不出来的,不易模仿学习。

找来了方家,将《弟子规》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全部方方正正写上,再交付徐清自己建立的刻印坊去刻板。

约莫十六开的纸,一面才印上六句,只写一面,加上封面,一本书共六十二张。本来徐清是想一页纸写两面的,只是现在的学子都用毛笔,一落笔,浸的第二面看不起,于是就放弃了这个节约点的方案。

六十张纸,价值几何?

当初徐清在山东跟着张中一起抄寨的时候,发现他搜查的那间房子里摆着几十张大白纸,已经暗暗里惊呼这个房间的主人很有钱了。如此就可以知道六十张白纸的价格了。

当然,徐清是不会用白纸去印制书的。他采用的是,质地粗糙,但却便宜厚实的黄纸。这些黄纸用的原料都是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相对廉价的东西,一本书的造价不过几文钱,一斗米的价格。即便将来徐清不在此为官,这一笔钱,也不会让后来的地方官大感头疼而撤销。

开蒙的教材,就先用这一本,还有算术的,“高年级”上的《论语》等还要印制。不久之后,就会出现沧州纸贵的繁荣景象。

这本《弟子规》徐清先复印了七十本,给聘选上来的六十个教师一人发了一本,不论是教算术的还是教经书的。这本书,徐清还要一一给诸教师讲解一番。

徐清让魏冼选了个时间,借着踏春的契机,带着这些新教师一起出去,给他们传授《弟子规》的纯正解释。

可是,徐清忘记和魏冼说要“内部保密,严禁外泄”八个字,所以他要开坛讲课的消息,早已经不胫而走。

徐清在沧州的粉丝虽不比长安,但那也是有好大一票的。加上沧州四县,有三个县的县令都是徐清门生,这一开坛讲学,愈加被捧得高高的了。

第二天,《弟子规》就抄出去五百多本,是纯手抄啊,不是印。众学子读了这本《弟子规》,无不对徐清顶礼膜拜。

《弟子规》不比寻常文章,乃是三字一句的韵文写成,光是这韵文,就蕴含了别人一辈子也学不会的技巧。一片文章,现需句子通顺,语义清楚,然后再妙笔生花,花团锦簇,再上一层境界,才是返璞归真,有了韵味。

《弟子规》不仅好读,其中还参杂了各种礼仪道德,经典故事,读起来却流畅无比,趣意盎然。最关键的是,《弟子规》一千字,极为精炼的转述忠孝礼智信等儒家思想,可以说十分恰到好处。李氏为了标高自家祖先的位子,吧老子奉为先祖,可这治国之道,还是儒家的合适一些。

社会上,修仙不耽误礼仪,放荡不会是少了仁义,大家将诸子百家融会贯通,各自为用。

《弟子规》一文传开,原来研究徐清文章的各种流派,竟然一拍即合,众口一词,都说徐清这一篇文章写得好。上可居于庙堂,下可诵于孩童,乃是于日月争辉,于江海比大的好文章。

什么阳春白雪,什么下里巴人,都不如徐清写的这一篇文章,传达圣人之训来的好。要不是徐清抄的那本《笠翁对韵》已经被奉为《徐子》的话,那么这本《弟子规》肯定会是首选。

学子们都在争相传言,说徐清是西汉董仲舒以来,最得圣人真传的千古一人。徐清的名号也瞬间从徐子变成了徐公,好比从四五十岁,变成了六七十岁。可徐清,才二十岁啊~

沧州城一处民宅,几位书生焦急地等待着什么,大门口人影一动,一名书生走进来,众人都是站起身来问:

“打听到了没,打听到了没,徐公在哪里讲课?”

书生们在一众同年之间问道,念到“徐公”二字之时,还恭恭敬敬的用手握拳,举过头顶,行了一个礼。

“唉,别说了,那帮子所谓的教师,现在一个个都牛气冲天,不肯透露半分……”那进门的书生,灌了一碗茶汤,然后说道。

众位等待着的书生听了,不由得唉声叹气,愤愤道:“啧啧,那群见利忘友之徒,去年还和他们是一个桌儿吃饭的,现在却……”

“诸位,求人不如求己……一名男子站了起来:“徐公讲课就在这几日,我等不如轮流守在刺史府,一旦看见徐公出门,便可通知其他人,一并跟上……”

“此法甚好,我们来一个守株待兔……”

“你……怎可将徐公比喻成兔子,真是有辱斯文!”

“在下唐突了。”

“嗯嗯,我愿第一个去守!”

“我第二个去!”

“在下甘愿晚上蹲点!”

“还有后门,后门我去……”

一个个人争先恐后,自高风云,就连十天之后,徐清家第二扇小窗,都有人把守了。

那想出计策的书生忽的又提议道:“慢着,大家守得的时候,一定要悄悄的,千万不要打扰到徐公他老人家治学办公了。”

其余众人皆是道:

“还用你说,徐公日理万机,我等自然明白。”

教师们不说出徐清讲课地点,其实是徐清要求的。原因是《弟子规》中涉及的经典太多,他讲不透!

第二天,徐清还未起床,外面小厮慌张呼喊:

“有天使来了!”

同类推荐
  •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10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10

    本书收录了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里一些基层老兵的回忆性文章。这些文章均为其所亲历抗战事件的经历与见闻。当时他们或为刚刚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训练兵,或为刚刚军校毕业的小兵,或为下级军官……他们抱着保家卫国之心,满腔热血投身抗战。文章展现了这些基层军人眼中的抗战情形,记录了他们在战争中所做的点点滴滴,反映了基层军人的抗战状态,洋溢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对于抗战历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秘闻博物馆

    秘闻博物馆

    作为一家即将关门的博物馆里,唯一的讲解员兼管理员,白小乐却机缘巧合的,得到了一支书写历史的笔,自此他眼中的历史,不再像旁人那么简单。
  • 刺客

    刺客

    刺客与刺杀,永远是中外历史上最为触目惊心的一页。刺客这一神秘、古老而现代的另类群体,完全可当作人类几千年历史的一个断面,更可视为一部部“英雄时代”的挽歌。本书正是阐述了“刺客”这一历史断面上的终极职业与英雄文化。
  • 极品逍遥行

    极品逍遥行

    此生若不逍遥行,且疯狂,疯狂若不得逍遥,那吾为王!
  • 大梁乱中行

    大梁乱中行

    寒风起,乱中行,大梁建国于中原,根基未固,强敌环伺。北有北夷,南有南越,西有西夏,东有倭国。大梁神宗皇帝励精图治南征北战,震慑四方,保得大梁五十年平安。直到大梁神宗皇帝病重,帝国乱势初显。
热门推荐
  • 北京户口

    北京户口

    北京“成长杯”中学生外语大赛颁奖会在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中闭幕。一等奖获得者刘京生还没离开座位,就被几个记者围住了。好在她这几年多次在市、区一些比赛中获奖,也当然多次遇到过记者围人这样的场面,虽然不能像一些明星大腕在记者面前那样从容自若,应对如流,但也不慌张,不结巴。一位和她比较熟悉的记者说她不仅知识水平提高了,就连应变能力也增强了。刘京生的妈妈大胖手捧鲜花,早已等候在门口。刘京生一出门,她就兴高采烈地迎上前,搂着女儿亲了一口。与大胖同来的还有刘京生熟悉的孙姨、陈开阳大姐、她的好朋友陈北阳。
  • 都市漂泊

    都市漂泊

    夏娟娟是一个农村来城市打工的普通女孩子,由于家里从小就重男轻女,她读完高中就去大城市打工了,在打工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被骗过、有失业、还被人欺负,直到她遇到了外冷内热的豪门公子徐向前,在他的帮助下照顾下,经历了徐向前父母反对,情敌搞鬼等困难后,最终两个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的在一起了!喜欢的朋友多收藏多推荐,可以加我微信号13777416434!谢谢广大的读者
  • 案例:聪明人创业为何容易失败 (第25辑)

    案例:聪明人创业为何容易失败 (第25辑)

    大量的资金潮水般涌入,我们将首先看到这场创新创业泡沫的壮大。我们将看到阳光下这些泡沫折射出彩虹的瑰丽光芒。但我们已经可以有把握判断,这就是泡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不再专注于互联网本身,他们在兼并、收购,买他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业务;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没有再推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新发明、新产品,但它们的CEO们却越来越多地在公众面前亮相;所谓的创新,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它们每一个乍看都很美丽,可惜细看都似曾相识。
  • 法疆

    法疆

    耀天宫的后代赵天河,因修罗神晶被卷入神冥大战,为报杀父之仇与魔影殿展开战斗,保卫自己的大家乡——法疆。后爱人也被卷入这场纷争,且看赵天河如何在纷争中不断成长,成为绝世强者吧!
  • 追踪神秘光盘

    追踪神秘光盘

    张军是洪城晚报的记者,这天快下班的时候,手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张军的电话号码就印在晚报上,经常有读者打电话来曝料,所以电话号码陌生并不奇怪,但这次,话筒里传来的却是一个小孩的声音,像念课本一样问:“请问您是新华社特约通讯员张军先生吗?”张军愣了一下。他的确是新华社驻洪城站的站长,但一般给他曝料的读者都是冲他晚报记者的身份来的,很少开口就问他是不是新华社的。张军作了肯定的回答,然后紧接着问那小孩叫什么名字。如果是搞恶作剧的小孩,被他这样一问,肯定会吓得露出原形来。
  • 鬼神夫君别病娇

    鬼神夫君别病娇

    突然噩梦惊醒,醒来发现身边多了个靓丽的男“鬼”,之后便怪事层出穷,无故在停尸房醒来,和一个人说话,后来却发现他已经死了一周了。坐个火车都会被发现,曾经的“万人坑”。脖子上祖传的倒斗出来的玉坠,又频繁的带我附身回到死人生前的一幕。桃花运永远建立在各种被分尸的尸体上……但是他永远能护我周全,梦回千年,古墓里相互依偎,知情后解,愿你永生永世笑靥如花,可惜我却不在六道之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楼梦(古典文库)

    红楼梦(古典文库)

    本书以程乙本为底本,而校以各脂砚斋本及各程本。参校较多的是脂砚斋己卯本、庚辰本、甲戌本和《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及程甲本、王雪香评本。个别本子未曾寓目,利用了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及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
  • 逆天小魔妃,神帝追妻

    逆天小魔妃,神帝追妻

    “你……无耻!”“想当年,是谁先跟本座求婚的?”洞房花烛夜,封邪奕看着身下的她,万年不变的冰山脸罕见地出现了一抹柔和。她想起来了,曾与这个男人许下的承诺。他可以为了她覆灭世界。她可以为了他轮回九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就在身前。
  •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宋清如因“诗”相识,随后因志趣相投,便相知相许。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两人便两地分隔,开始近十年的苦恋之旅,以书信交流情感,倾诉相思。在信中,朱生豪无话不谈,畅聊人生、倾诉思念之情、切磋诗词、交流喜怒哀乐、相互鼓励、翻译莎剧……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对宋清如无限的思念和爱慕。朱生豪的书信,绝对适合在阴冷的冬日夜晚,暖心暖肺而又更坚定心之所向,是情人更是益友,被感动到触及灵魂,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本书精选了朱先生的188封情书,这些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这或许是他的同学、友人都不曾认识到的,因他在旁人面前不爱开口,所有的幽默、聪敏与遐思,只对他亲爱的“好友”宋清如讲。
  • 万界归来

    万界归来

    末日惊变,天地重塑,上古神话再现,诸天万界重开,大千世界,诸界争霸,就从这里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