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4500000140

第140章 初入草原(1)

公堂之上,徐清道了一句开始,两名小吏捧着六十多卷卷宗放到徐清旁边。两个大木盘,被堆得尖尖的,满满的。徐清抚了一下那些卷宗,然后朝同在堂内的四个县令拱手道:

“诸位,这里是本州百姓越级上访积累的诉讼,沧州四县都有。这些讼事都在诸位上任之前积下,这次叫诸位过来,也是想便宜将这些杂事一并处理了……”

四人齐道:“谨遵刺史大人差遣。”

徐清二话不说,摸来一卷宗,由于这些卷宗徐清已经看过两次,比较熟悉,所以他一目十行看完一卷,对堂下伺候的刑房司吏道:

“把南皮县苦主张三、李四带上来……”不一会儿,堂下来了两名百姓,上前跪下,道:“小人张三李四拜见父母老爷。”

徐清仿佛没管堂下两个苦主,继续拿起一卷卷宗读了起来,口里发话问:“你说邻居李四抢你之木仓,有何凭证?”

张三当下开口诉说案件,徐清一面听,一面继续拿起手中的卷宗飞快的浏览,寻找巧破之法。张三说完案件,李四正要分辩,徐清却止住问道:“你们二人用这木仓盛什么?”

张三道:“装菜籽。”

李四道:“装谷子。”

二人说完,徐清毫不犹豫的道:“汝二人之话,不知真假,待我将木仓审上一审。把木仓带上来,打二十大板!”

众人听了,先是一惊,再是心里暗笑。那刑房司吏也愣了,提醒道:“禀大人,木……木仓不是人……”

“我怎会不知?带上来,打板子!”徐清不容置疑地道。

三两衙役把木仓抬了上来,拿起水火棍几通板子就噼里啪啦打在木仓之上,在场之人无不好奇,这刺史大人干嘛呢?

只见徐清目不转睛看卷宗,看也不看堂下那出怪戏。打完了二十棍,徐清问:“仓中有何物?”

堂下衙役上前一看,回禀道:“仓中有菜籽……”

“好,此案以定,木仓判给张三。”

众人此时已经明悟,打木仓只是为了将木仓缝隙里的夹藏敲出来,以辩其主何人。对徐清转瞬即想出此法,不由得心里大叫佩服。

徐清手中又有一个案子,王五有个儿子,早年过继出去给了赵家,而现在,王五又想把儿子收回去了。

王五说生恩大于养恩,理应让儿子认祖归宗,而赵六说养恩大于生恩,十多年养育之恩,早就化清水为浓血了,理应儿子归赵家,且此子已经不认识王五了,也不愿认这个突然出来的生父。

两人各自道完苦情,各自不服,先是互相指责,后来竟然当堂吵起架来。徐清眉头一皱,喝到:“来人!先将此二人拖下去杖六十。”

衙役们作势要拉二人下去,王五赵六顿时吓得噤若寒蝉,忙跪了下来道:“老爷饶命……”

徐清做了一个打住的手势,衙役见了,退了下去,徐清这才道:“依古法,过继子弟只可在本宗五服之内,若有收养异姓子弟者,送养者,养者皆杖六十。”

王五赵六听了都是大惧,一并跪下道:“此小民不知,求老父母饶命,替我们二人裁断,只要不受杖责,如何我们都听。”

徐清当下继续翻看剩余的卷宗,一边口中判到:“例载归宗,姓难乱也,赵六收养异姓子弟,已是违律在先,本不正焉言末正,怎能以生恩养恩论之,判子归王五……”王五赵六二人对视一眼,只能领判。

至于旁边四位县令再一次给了徐清一个大大的“服”。詹增尤其是,别人不清楚此案的风险,他作为官场前辈,他是心知肚明的。争子案,事关伦常,十分难判,一个弄不好老百姓骂,御史听到了也要问责。

但徐清一句话摆平二人,断案更是合情合理,更难得是片刻间作出决定,这不得不让人极度佩服。

众人看徐清手书判词,眼睛不停,口中发落,耳边听判,断案无有任何失当之处。任何疑难的案子,到了徐清口中,三言两语立解。

就算被告人是已经消失的盗匪,还是出走的世族,徐清也能安抚一下原告,判一个原告能接受的结果。

恩威并施,张弛有度。但见徐清每审一案后,听判的老百姓无不心悦诚服,连连叩头而去。

詹增等人唯有惊奇,徐刺史真乃奇才!三国演义中庞统决案,也不过如此吧……

不消多久,但见徐清公案旁如山高的卷宗,如冰融雪化般消解,最后余下几卷,徐清抬头一看,天色尚早。门外的百姓们早已经看得目瞪口呆,双.腿都已经站的麻木,也不肯稍移一步。

最后一个案子审完,众百姓齐齐跪下,呼道:

“万岁,青天大老爷!”

徐清微笑一下,摇摇头心道还好唐朝时候,“万岁”一词不算皇帝专用,不然就真要出大事了。

案子审完了,可审案子的影响还在继续传播。随着从沧州一队队出去的商队,“沧州刺史日审百案”的故事被绘声绘色的散播到河北各地。而且,传得越远,就越传奇,都说徐清是星宿下凡,能上问天庭,下寻地府,手下三千鬼差察人间,八百仙巡导清明。

不然,怎么能一断一个准,一判一个服呢?

百姓们把徐清捧得高高的,自然就有人不高兴了。刘墨听了手下一人的禀报之后,重重的将手中的笔拍在桌子上:

“哼,一个黄毛小儿,也敢玩弄刑法,简直是扰乱地方教化!”

刘墨是贰佐官代属正印事,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他也是憋着委屈的。本想趁着开张三把火,赚一些名气,证明自己的,却没想到这风头都被徐清抢了去,根本就没百姓想到他的功劳。

没赚到风头也就罢了,他这一个“挖坟”行为还得罪了不少下属,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让他恼火得不行……

主子不爽,狗子自然要出歪主意给主子消气了:“刘大人,要不要发文去……”

他的意思是要发文责难徐清。一文责难,若是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升官难望了,政治污点嘛……

“唉~他总归做了实事的,还是我先提出来的,要是我责他不周,未免让冀南同僚笑话。”刘墨也是官场老人,贪名好利却也头脑清醒,知道不好凭此事朝徐清发难,徐清现在在百姓心中可大有声望啊。

狗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幽北局势紧张起来,兵员增加,食盐已是不足,上面摊派下来的份额不少,既然徐刺史这么能干……”

刘墨微微眯眼,思考道:“你是说……”

狗子接着上面的话,继续道:“可以让徐刺史去办这件事,上面只要五千斤,咱们可以问他要一万斤,如此一来……”

刘墨听了眼前一亮,要一万斤,交五千斤,还有五千落在他手里,五千斤盐,那可是宝贝啊,刘墨又问道:“可他能凑出难么多盐吗?”

“大人有所不知,沧州地界有一处盐山!若是凑不齐,不正好让大人你……”

“有个盐山?!那正好……他能学庞统审案,我看他能不能再学诸葛亮借箭!”刘墨恶狠狠地道。五千斤盐的份额,搁在刘墨手里也的确很难完成,沧州有盐山,如此一事,不推卸给徐清,还能推卸给谁?

一万斤白盐!五天时间!看徐清怎么借的来!

以前盐山的产量,一天也不过百斤,加上销量展开不了,沧州的存量也就三千斤。按照这个数据,五天时间四千斤都凑不齐!

凑不齐就是渎职,渎职就得被罚,如此一来,刘墨就有了机会借徐清上位了。官大一级压死人,刘墨的命令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徐清也无力拒绝。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话放在同是徐清的身上,竟然也同样印验。当然,前提是徐清真的像刘墨心中所想的那般普通。

可这天难的盐供任务,放在徐清身上,不和凑齐一万斤泥巴一样简单?

海盐的生产早已进入了量产阶段,日产五百斤,一直在攒着呢。为什么攒着?一则不想和黄家争利,二则欠李渊的盐,总要想办法攒起来还了不是?

沧州商队有所增加之后,徐清才放出一部分以稳定盐价,如今还有六千多斤放在库房里头。加上盐山的产量,徐清白得了三成,一万斤的数,只消一天时间运筹,就能凑得齐。

问题是,徐清这一次送的盐,算不算在李渊的账上呢?

恰如此,徐清接到了刘墨发来的文书时,就是如此想的。纠结了半天之后,那送信之人要徐清给个回信,说是徐清若有难处,可让他回报副总管大人。

徐清暗笑,一万斤盐,放在别的地方简直就是下了死手,回报有用的话,就根本不会全部摊派在他头上了。

也不知道,这个素未蒙面的副总管大人为何对徐清如此。

总之,这件事徐清想接也得接,不想接也得接。徐清沉吟一下,对那求回信的人道:

“你回禀刘大人,就说一万斤盐没问题,我三天之内必送到……”

“什么?三天?”

“军情瞬息万变,前线缺盐,容不得耽搁,三天盐不齐,我立即辞官!”

同类推荐
  • 猛卒

    猛卒

    这是一个迷失在乱世中的大唐,中原藩镇割据,边疆危机四伏,内忧外患,长安却夜夜笙歌,罗裙慢舞。他是一个独孤的猛卒,鹰镝千里,强悍的游牧勇士闻之丧胆,但大唐却没有他的荣耀。他拔剑茫然,英雄无觅归处。。。。。。
  • 师爷来了

    师爷来了

    许子言一觉醒来,却蓦然发现自己已身处崇祯十一年。而且,自己竟然成了一伙流寇的狗头师爷。更让他惊掉半条命的是,自己辅佐的流寇头子竟然称帝了,然后,没多久就托孤了……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三国人臣

    三国人臣

    水镜先生:曹操不敢称帝。曹操:朕呸!朕就称帝了。孙权:朕靠,朕也称帝。刘备:本来我也应该称帝的。汉献帝:朕还没死,你等逆贼竟敢称帝!张爱卿,给朕削逆贼。张起:陛下息怒,臣去去就来。
  • 孟河镇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孟河镇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孟河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孟河镇文化底蕴深厚,精英人物辈出。这里是齐梁故里,是齐梁文化的诞生地;这里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开创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繁荣局面;这里也是革命先驱恽代英的故乡。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孟河镇的概况、历史、文化、名人、遗存和自然风光,还专设一章介绍了孟河的今天和明天。
热门推荐
  • 冥界三生石

    冥界三生石

    “奈何桥下奈落河叹奈何,三生涯上三生石盼三生”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壶野史

    玉壶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国奇案之红楼凶宅

    民国奇案之红楼凶宅

    本书为《民国奇案》系列第二部,第一部《鬼市人头》,第二部《红楼凶宅》均根据真实历史谜案创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华秘文

    青华秘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个凡人有点烦

    这个凡人有点烦

    【我不是小偷,我只是他人秘籍的搬运工!】【我这人啥本事也没有,只会给人送钟!】【抱歉,我不是针对你!我想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我又丑又没钱的时候,你怎么不喜欢我!滚吧!小小年纪你竟然沉迷美色】【一二三四五,修仙好辛苦!沉迷修真,无法自拔】【这个凡人有点烦】
  • 成仙记

    成仙记

    1973年夏天,我离开了就读的第六中学走向社会。我不是读不起书,而是怕学校派我去浙江兵团。我家里兄弟两个,按照当时政策,是要有一个去外面的,但我父母舍不得我远离家乡,就叫我辍学了。当然,当时还有个很费解的思潮,认为读书没用,认为随便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比读书好,都比读书来得重要。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拉板车,运输社设在南门的双莲桥,社里有七八辆车,大的两辆,小的大概是五辆。因为力气大,我被分配去拉大车。大车我们叫单吨车,就是可以载重在一吨以上。单吨车是个什么概念呢?就好像跑长途的“双节拖斗”,神气,是强大的人才能伺候的。
  • 霸汉(1)

    霸汉(1)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酿就天下大乱。汉室武皇刘正七次蹄踏皇城,以无可匹敌的武力屠尽王莽的各道势力,但其仍不是宿命之帝,心灰意冷终让复国大业由天而定。无赖少年林渺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他巧造声势,妙借诸雄之力,更以无人能敌的勇猛与战无不胜的军事天赋,带领一群忠心不二的部下征战天下,慑服群雄。历经千战终独霸大汉江山,成一代无敌皇者。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 盛世医华

    盛世医华

    前世虽为商贾嫡女,但儿时也是集宠爱一身。自从父亲的小妾和一双子女进门,母亲身子一天不如一天,早早病逝,自己也不得善终......老天有眼,竟然让她重生回到一切开始前,这一次,她绝不会让那恶人得逞,学好医术,定不让母亲早逝!只是,这冒出来的腹黑王爷,是怎么回事?
  • 诸天之摸金校尉

    诸天之摸金校尉

    发现终南山活死人墓,我擦,这小龙女是个包子脸。这个墓中的火云邪神是活的,如来神掌秘籍到手,嘿嘿。其实我最想挖的是雷峰塔地宫,白素贞还在那儿。还有荒天帝的墓,再牛逼的人物都是被我挖出来的。悄悄告诉你们,我在异世界遇到一个现实的老丈人,盗墓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买京城的房子。作为一个妻管严,我的口号是:一切以月池为中心,认认真真盗墓,踏踏实实赚钱,让月池开心,让月池快乐,最紧要的还得锻炼身体,和月池生个娃。月池:瞎逼逼什么,这个月奶粉钱呢?曹昂:老婆大人说得是,我马上去盗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