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5400000008

第8章 创 新 篇 (2)

事情远远没有结束。1996年,郭凡生宣布慧聪未来的上市目标。根据他的设想,公司上市后,慧聪内部将出现上百个有百万身价的员工。基于国内从未有过民营公司上市的情况,所以许多职工对此不以为然。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给郭凡生“面子”而认购公司的内部股票。甚至直到公司上市前,还有众多持有慧聪大额股票的高层人士离职。

然而,自从郭凡生作了这个决定后,他铆足了劲要让公司上市。为此,他曾两次更换目标市场和投资银行,创下了中国上市的民营企业中花费最高、换得担保人最多、耗时最长的公司之一。

十二年后,慧聪终于上市,这个乌托邦式梦想成为现实,一百二十多名员工因持有大量股票而摇身一变为百万富翁,而他们在慧聪工作的平均年限仅有6年。至此,郭凡生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说:“一个上市公司一下子创造了这么多的百万富翁是‘前无古人’的,也许有的创造了几个亿万富翁,但创造的百万富翁绝对没有这么多的。好的企业制度把笨人变聪明,把懒人变勤奋。”

郭凡生并不是埋头苦干的创业者,他更近似于股份制的狂热追随者。他的口才很好,经常参加各种公众论坛,每次演讲也必然提到股份制。他认为这是一种当之无愧的使命:“我觉得,我的最大价值就是使资本市场对知识经济的规则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接受到接受,要让知识经济的规则从知识分子的推动和挣扎变为一种大家公认的常理。”

【在京档案】

1982年,郭凡生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1992年10月,他邀请几个知交一同建立了慧聪有限公司。他持有50%的股份,因此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2003年12月17日,慧聪国际咨询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

陈景润:活在数学中的智者

【北京人物】

陈景润(1933~1996),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66年,他发表了《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掀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个成果也被称为“陈氏定理”。他因此而获得了中国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1999年,紫金山天文台以他的名字为一颗行星命名。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六平方米的小屋,一盏煤油灯,一张床板,一支笔,六麻袋的草稿纸,一位数学家在这样的环境下解开了世上最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而他距离摘取数学皇冠顶端的明珠——“1+1”,仅有一步之遥。

这个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人,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小时候的陈景润是一个瘦弱羞怯的孩子,却对数学如痴入迷。计算数学题占据了他一天中大部分的光阴,他却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幸福感。1953年,陈景润从厦门大学的数学系毕业。他在数论系列问题中的出众表现,引起了华罗庚的注意,将他调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研究所。

50年代初期,陈景润针对球内格点问题、高斯圆内格点问题、华林问题及塔里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重新计算,得出重要结论。60年代后期,他又投入到对筛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中。

两百多年来,悬而未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吸引了无数的数学家,却无一人将其摘下。早在高中时代,陈景润就听老师介绍过:数学是自然科学界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冠,“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那皇冠上璀璨的明珠。这一番美妙的启示,成为了他一生中的奋斗目标。

为了解开“哥德巴赫猜想”,摘下这颗闪耀夺目的明珠,陈景润凭借惊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在数学的长河里摸索前进。辛勤的汗水终会得到丰美的果实。1973年,陈景润终于寻到光明的道路,他找到一条简化的证实“哥德巴赫猜想”的捷径。当他发表这一成果后,立即引起世界轰动。“1+2”被称为“陈氏定理”,人们称赞它为“光辉的顶点”。华罗庚等著名数学家高度赞扬陈景润的研究成果,世界各国知名的数学家们也纷纷撰文,称陈景润的成果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个成果”。

陈景润在数学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至今仍难以被后人超越。1978年及1982年,陈景润两次受邀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作最高规格的45分钟报告。

另外,陈景润还对人类密切关系、现代经济管理与数学组合以及尖端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他为此在世界各大报刊发表七十余篇科学论文,并写下《组合数学》、《数学趣味谈》等著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等多项荣誉。

陈景润声名远播,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但他毫不骄傲。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1996年3月19日,在饱受帕金森氏综合症长达12年的折磨后,陈景润因呼吸衰竭去世,享年62岁。

【在京档案】

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1954年任教于北京四中,后调回厦门大学担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1956年被调至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研究所。1980年成为中科院的物理学数学部委员。1978年开始培养自己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邓稼先:“两弹”是他的勋章

【北京人物】

邓稼先(1924~1986),中国“两弹”元勋,中国著名科学家,先后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当年即返回中国。他是我国核武器研究的奠基者,参与组织我国核武器的研发;他在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试验中作出巨大贡献;他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特等奖。由于他在我国原子弹的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被人们尊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是我国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试验中,邓稼先组织进行了流体力学、爆轰物理、中子输运、状态方程等基础研究,完成了基本理论方案,并指导了核武器的模拟试验。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又领导科研人员继续探索氢弹的原理,并于1967年亲自参与了中国首枚氢弹的研制工作。

1958年,二机部的刘杰慕名邀请邓稼先参与一项国家机密科研工作,邓稼先欣然答应。从此,曾经家喻户晓的邓稼先在各类刊物和社会活动中销声匿迹,除了戈壁沙漠和警卫森严的大院里,人们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

邓稼先担任二机部的主任后,精心挑选了一些大学生,并准备好相关的俄文资料以及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方面终止了原来的协议,中央政府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发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及人造卫星。

邓稼先接到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工作后,便组织人手开始投入研究中。先前,苏联专家留下了一个核爆大气压的数值,邓稼先在同事的帮助下推翻了原有的结论,从而顺利突破原子弹试验的关键性问题。

研制原子弹期间,正逢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这里的科学家虽然配有较多的粮食,却仍然缺少油水,经常得饿着肚子进行试验。邓稼先的岳父捎给他一点可怜巴巴的油票,他全都买了饼干,在工作时与同事一起分享。在这种异常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以饱满的精神态度日夜赶工,讨论着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邓稼先工作的地方并不仅仅是科研机构,他的足迹遍及大漠的试验场。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在这个秘密基地度过了八年的单身汉生活。他甚至有十五次亲自到现场领导核试验,据此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1964年10月,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爆炸结束后,他亲自带队进入现场采样,以确定效果。之后,他和于敏等人立即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最终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原子弹到氢弹,邓稼先只花了两年零八个月,而法国花了八年、美国花了七年、苏联花了十年,这样的速度堪称世界第一!

就在他领导中国第二代核武器试验圆满成功的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他的癌细胞已扩散全身,无法挽救。国庆节那天,他提出的愿望是想去天安门看看。1986年7月16日,国家授予他“五一”劳动勋章。7月29日,邓稼先于北京逝世。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在京档案】

被清政府赞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的大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石如,是邓稼先的祖先。他的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1946年,邓稼先在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系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担任助教。邓稼先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科技强国”的梦想和包袱,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知识分子的榜样。

华罗庚:“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北京人物】

华罗庚(1910~1985),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矩阵几何学、自安函数论、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等众多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科学家之一。1985年6月12日,他因心脏病在东京病逝。目前,国际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研成果有“怀依—华不等式”、“华氏定理”、“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华氏算子”等。

1949年,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华罗庚感到热血沸腾,他克服了重重阻力,偕同家人返回中国。途中停留香港期间,他为留美学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希望海外留学生都能归国,为新中国效劳。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一行终于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国后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紧接着,他接受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组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研究所顺利成立,他就任为所长。在以后的时间里,华罗庚潜心培养了众多数学人才,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为了后来著名的数学家,如陆启铿、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龚升等。

回国不过数年,他便发表了多篇数学研究领域的论文,引起学术界的轰动。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1957年,他出版《数论导引》;1957年,他的《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首先被译成德文,后来俄文版和中文版又先后出版;1963年,他和万哲先合著的《典型群》得以出版。为了培育祖国未来的数学英才,他在北京积极发起各种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并亲身参与出题、监考、阅卷环节。他还撰写许多数学通俗读物,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他力主在科学研究中养成学术氛围,因此学术讨论是必须的。他还建立了我国最早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华罗庚还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53年,他参与科学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他还代表中国的数学家,参加了匈牙利的世界数学家大会。此外,他列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亚太和平会议。1958年,他与郭沫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新德里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就任中国科技大学的副校长,兼任应用数学系主任。除了继续数学理论研究以外,他还探索数学与实业相结合的道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后,他认为优选法和统筹法完全可以在工农业生产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改变管理面貌。所以,他在科技大学授课的同时,还带着学生去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他撰写《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并带着科技大学的师生到企业工厂中去宣传“双法”的用处。“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他勤勉的一生足以令世人仰望。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归其原因,在于他真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此奋斗一生,成为世界闻名的杰出数学家。

【在京档案】

1930年,熊庆来在学术杂志上了解到华罗庚坎坷的自学经历和卓越的数学才华后,果断破格录取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让他进入清华大学。从1931年开始,华罗庚在清华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便完成了数学系的所有课程。此外,他还自学了英、法、德文,并在国外杂志刊发了三篇论文,被聘任为助教。新中国成立之后,华罗庚放弃了美国优渥的生活,毅然返回祖国,立志发展我国的数学科研事业。

王淦昌:两次踏到诺贝尔门槛

【北京人物】

同类推荐
  •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

    本书从分析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司空见习惯的“大团圆”结尾模式入手,由浅入深地梳理了中国审美情趣、社会心理以及哲学观念中一脉相承的圆满崇拜意识,视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主要偏失与病态。作者引导中国人反思种种历史教训,从而决心无情抛弃那种热衷目的与理想却轻视手段和过程的思维习惯,真正落实“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
  •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系列》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将展示给您历史中的种种玄机:关于攀升的学问,关于明哲保身的计策,关于统驭天下的智谋,关于处世的哲学,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带给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您掩卷而思时,您会发现这是历史、文化与智慧最完美的融合体!
  • 贺麟全集:文化与人生(全新升级版)

    贺麟全集:文化与人生(全新升级版)

    《文化与人生》是哲学家贺麟撰写于抗战时期的论文集,是贺麟先生前期思想的代表作。《文化与人生》中每一篇文字都是为中国当时迫切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所引起,而根据贺麟先生读书思想体验所得去加以适当的解答。这些解答所取的途径,如从学派的分野来看,似乎比较接近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洋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所代表的理想主义。《文化与人生》中大都系亲切地自道所思所感和所体察到的新意思,以与青年朋友们谈心论学。
  • 经典里的中国(全集)

    经典里的中国(全集)

    华文世界独一无二的经典领读者杨照,带你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走进经典里的中国。本系是杨照结合“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的选读和导读。通过对这十部经典的部分章节的逐字逐句解读,还原经典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历史脉络,展现出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面对现实变化提出的因应之道,勾勒学派代表人物有血有肉的个人形象和个性及其现实活动;同时,通过还原,让今天的读者领略到经典所展现的思想和时代精神独特魅力,既因为古今时代境况差异而激发个人的思考,又因为古今相同而感同身受,汲取古人先贤应对生活的伟大智慧。
热门推荐
  • 人间正道(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四)

    人间正道(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四)

    本书写的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巴拉格特氏这支族人的故事。捻军将领麻政和的后人为避朝廷追杀改姓林。绥远将军的“小舅子”要霸占林家店铺。林永盛怒而杀之,与巴丰落草为寇。林妻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婴;一个被林弟收养,取名林玉凤;一个被巴氏夫妻收养,取名巴文雅。巴文栋与林玉凤相爱,林玉凤的父母死在巴文栋父辈之手,有情人难成眷属。辛亥革命爆发,巴文栋、巴文雅与包头同盟会革命党相聚,清兵突然杀出,巴文雅及时赶到,救出了哥哥巴文栋等同盟会骨干。巴文栋、巴文雅兄妹抗议北洋政府放垦草原、征收锅厘税,与警长刘彪进行多次斗争。刘彪把巴文雅、林玉凤众人引入采煤巷道,试图一网打尽。日本黑龙会出现,刘彪死前才知道被黑龙会利用。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竞争力:企业版

    竞争力:企业版

    企业需要竞争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找出自己的竞争力,发展自己的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企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如何能在企业中快速的露出头角,虽然没有捷径,但也是有经验可以遵循的。
  • 你貌美如花,我仗剑天涯

    你貌美如花,我仗剑天涯

    月黑风高,新婚之夜……他望着我一脸惊恐地说:“妖女,你到底对我做了什么?”我忍不住从心里翻了一个大白眼:哎哟喂呀,你才妖女呢……嘤嘤嘤嘤……如此高冷,简直丧心病狂!到底是你抢亲,还是我抢亲啊,大哥!总之,这是一个八卦,萌蠢,因祸得夫的故事。也是一个执子之手,将子拖走的故事。
  • 赵相之死

    赵相之死

    每年大年三十傍晚,父亲手拿几根香,我和二叔跟在身后,我们一起从奶奶家出发,步行三公里到祖父坟前,父亲与祖父简单寒暄几句以后,我们便一起磕头。从我记事起,这一项仪式与父亲右手拿香不紧不慢的背影,在我的脑海中延续了很多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后生们选择开车或骑车,去完成这项每年一度的缅怀先人仪式,我不禁向父亲提问:“你看看人家,咱这次还是走着去奥?”父亲看了我一眼:“有些东西可以变,有些东西不能变”。
  •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我们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我们

    本书是一本关于青春的散文、随笔、情感小说等文章的合集,内容充满青春的气息,乐观积极,能帮助青少年们正确认识青春这段时光并好好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让走过青春的读者从中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寻找那个熟悉而又亲切的自己。
  • 江山为谋:公主有毒

    江山为谋:公主有毒

    东方天授王国的第十三个公主,因天生龙格,假龙真凤,被当成皇子将养。王朝覆灭,她从死人堆里爬出,更名改姓,成为那背家弃国乱臣贼子的庶出女儿。朝堂步履薄冰,皇帝阴险多疑,皇后机关算尽,后妃暗藏祸心。妖娆内宫总管挑逗连连,有没有搞错?就算你貌比天仙,倾国倾城——那也是个太监啊!爱情诚可贵,性福价更高!!!银样蜡枪头,逮谁谁敢要?美貌克妻王爷频频试探,那又如何?你克妻专业户八百年绝不手软,对上我天煞孤星命比金刚钻还坚,天作奇缘,还是怨偶天成?针尖对麦芒,务必要分出个谁上谁下!看你驯服了我,还是我来压倒你!这是一场亡国帝女的腹黑逆袭之路,各类奇葩炮灰粉墨登场,有太监总管乱入,克妻王爷搅局,群魔乱舞,扑到与反扑倒,为谁上谁下而终身奋斗,敬请期待。【克妻王爷小剧场】楚玥:这位姑娘,你长得像我第十三任未婚妻。晏离非:殿下,容我提醒一下,您的第十二位未婚妻是吏部尚书嫡女,尚在人世。楚玥:不急,就快了。咱们可以未雨绸缪,先培养一下感情。晏离非:……骑驴找马,渣男!楚玥:本王的目标是——侍卫元澈挥舞双手呐喊:没有空窗期——!【病娇厂公小剧场】苏如晦:裙子长一寸,出门带帷帽,笑不露齿,步不显足。谁若是看了你的脚,见了你的脸,瞧了你的笑,本督公便挖了他的眼,扒了他的皮,敲了他的牙。晏离非:???本姑娘年方二八花枝招展,从头到尾裹一张黑布守寡吗?苏如晦:晚上酉时以后必须回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晏离非:???本公子气血方刚年轻气盛,酉时回家陪太监过夜生活吗?苏如晦:你养那么多花娘小倌作什么?给本督公就地遣散!一群庸脂俗粉也不怕脏了自个的眼!晏离非:???本老鸨开门迎客,牌照齐全,合法经营!不开青楼你养我啊?苏如晦:本督公不仅养你,还要喂饱你。晏离非:你有病,有病要治。苏如晦:你有药,乖乖送过来,给本督公吃掉。
  • 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就是要教给大家怎样积极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各个方面不断积累起促使成功的资本,从而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纯事录

    纯事录

    一段高中时代的经典录制,白纯平凡不平淡的故事开始了。小说内容主要包括主角白纯从高一到高三的经历,尽量描摹现实不虚构,不脱离实际。此书为刍见木早期作品,是一部青春日常系小说,语言风格轻松幽默,新人新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痕之翼之赵无痕

    痕之翼之赵无痕

    他是被人抛弃的,他是谁连自己都不知道,来自哪里,去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