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04000000037

第37章 初次做人都一样

发言稿事件后,安小雅基本成了单位的业余写文专业户,直属的、不直属的领导都让安小雅来写材料。

本着好好活下去的想法、本着不得罪人的原则,安小雅基本都照单全收。

除了前两个月有点儿手忙脚乱,略显吃力外,现在的安小雅对写文的生活也算适应,反正工作做什么也是做,写点文对自己来说总算还有输入输出的过程,不然安小雅觉得自己重复了一天又一天。

安小雅本来就不是多么爱凑热闹的人,安小懒嘛,名副其实。但是在学校时有张美丽,在七月有顾阳,身边总有性子活泼的朋友,所以安小雅也能被动的活泼起来。工作之后,安小雅觉得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只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热情,所以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别人的活动与话题,想着早些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之中。但是安小雅发现,你今晚说的一句话,明天可能就能传遍全单位。这让她觉得既可怕又不可思议,而且,信息几经转手,已然变味,你的原话是什么好像已经没人关注,也不重要,毕竟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工成自己的版本。挨个人去解释么?既幼稚又欲盖弥彰,索性安小雅放弃了努力营业的自己,又做回了安小懒。有领导交代写材料的任务,就认真写文。没事儿就在自己脑海里搭框架,想把自己所见所闻付诸文字。

毕竟,她来工作,不仅仅是因为挣钱。她觉得她所写作品总是缺点生活的底蕴。可能是以前顺风顺水的生活经历无法给予她作品以厚重的感情,所表现的感情也是顺顺利利的幸福,总是差那么点儿嚼劲儿。古往今来,但凡伟大传世的作品不大多是“发愤著书”“不平则鸣”“有为而作”嘛,不经历点生活的挫折,单单从书中或者别人的经历中提炼,总感觉像几经转手的信息般变了最初的味道。

所以,即使生活不如她最初所想,安小雅也对生活保持着沉默的热情。

碰到别人聊八卦,躲不开就听听不说话,躲得开乐得清闲。

作为一个资深扑街网络小写手,对于A与B一起说C的小话,转头B与C碰头了又说起A的八卦,喜剧的是,A也能与C说B的坏话说得津津有味这种剧情,闭着眼都能写出来,俗套!但却最真实。

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的故事里扮演什么角色,反正不想当长舌妇,所以安小雅对于八卦,只听不说。

但你知道别人的秘密,别人对你一无所知,这样别人就没安全感了。所以有时安小雅会被问:“小雅,你觉得呢?”

每每这时,小雅就笑笑:“我不知道啊!不熟。”

“可拉倒吧,我那天还看你俩聊得开心。”

安小雅无奈:“哦,我也没接触几次,反正对我还挺好。”

“你就那么怕得罪她?”

安小雅:……

诸如此类的经历还不少。

“小雅,刘阿美太有心机了,领导不在眼前一点活都不干,领导一来,又是端茶又是递水的。哎?你当时不是还在场么。”

“啊?哦,我在,领导来了我就干巴巴看着,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

就这么简单的对话明天明天可能就演变成:

“刘阿美太有心机了,我昨天还跟小雅一起说了呢,小雅说她太有眼力见儿。”

古人为什么说吃一堑长一智,因为被绊得多了,还没走就知道哪条路有坑,我不走还不行么!

安小雅对此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鲁迅说:从来如此,便对么?

大家都做,就好么?

安小雅不会傻到普度众生般到处跟人说:老师说过,背后不能讲人坏话。

保持沉默的同时,安小雅又在想,大家为什么热衷于吐槽一个人?为什么吐槽起刘阿美所有人一瞬间就同仇敌忾?阿美真有那么坏?

没吧,我来报道热情回应我的是她啊!我遇到问题,给我建议告诉我怎么做的是她啊!领导在大家面前,给领导倒水的是她啊!明明,她是那个劳动者。

可是,安小雅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扎推吐槽刘阿美。最初,安小雅听完之后也不自觉用大家描述的标签看到她,有点儿敬而远之。但是,安小雅发现,热情跟她打招呼的永远是刘阿美。虽然有人告诉过自己,刘阿美跟人说自己名牌大学研究生不过如此。可……安小雅想了想,自己就是不过如此,说的也没错。

所以为什么呢?爱表现?可表现这种事谁都可以去做,做不做是你的自由。总不能你不做还得嫌弃别人去做吧?没这个道理。就像你自己不努力总不能嘲笑别人努力学习吧?这样就有点不要脸了。再说了,作为一个领导,喜欢一个见了你打招呼并递给你一杯热茶的她还是喜欢一个梗着脖子有个性的你?显而易见。

都是人。

安小雅把这些现象与思考记录下来,作为素材,虽然不一定用得到,但是这也算来七月的收获,一种人生阅历。记录的时候为了生动趣味有可读性又没有针对性,安小雅隐去人名,换成代号,写着写着,安小雅突然灵光乍现,嘿,这不就是古代文学小说中所谓的圆形人物嘛。《三国演义》中写人物“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人物描写类型化、性格简单单一。《红楼梦》人物性格有着多个侧面,甚至美丑互渗,描写了大批的“圆形人物”,比如林黛玉,有才华横溢的一面,也有尖酸刻薄小心眼的一面。最突出的是王熙凤,她时恶时善、时而爽朗时而阴险、时而温良时而狠毒,令读者无法简单地判断其美丑。

说起文学理论,安小雅熟啊!

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生活经历终于对上了学了这么多年的文学理论。

有小心机的一面,有能力强乐于助人的一面;有说闲话的,有应和的,转头又说别人的……其实本人都有可爱的一面,今天说了你,明天照样跟你是好朋友……而且,不管加工了你多少手信息,几天之后谁还记得你的话?你本就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所有人都吐槽刘阿美,但是需要她帮忙的时候大家不都对她热情有加?因为她有工作能力,你看,强者就是无论别人怎么看不惯他还是微信又热情的对待他……生活,这不就是一活生生的众生相嘛。

安小雅多日来的抑郁一扫而光。

说白了,大家都是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

安小雅对于她接下来的小说,终于有了眉目。

果然,生活是作品最好的灵感与养料啊。

想通了这些,安小雅不再对生活中各种八卦充满抵触与反感。这就是生活呀!

“哟,你们又在一起说什么好笑的呢?”安小雅又听到在聊八卦。

“小雅,今天这么开心?”

“那是!生活这么热闹,哪有理由不开心。”

同类推荐
  • 四月季

    四月季

    四月是江南潮湿阴冷的季节,是犹豫不决,缠绵悱恻的季节,也是不堪一击的季节。陈染起床的时候,看到了桌上的留言条,字迹潦草,但是清秀干练,间架结构疏密得当,一看就是习过书法的人。没错,这就是先生徐蔚的字迹。两个人在手机盛行的时代,还用这样原始的方法留信息,实在让人羡慕和不解。但是这不妨碍两个人的喜欢,首先他们都学过书法,徐蔚还是绘画出身,对于书法也是半个行家。
  • 青文日记

    青文日记

    就是普通人的日记,真正的日记,不是小说也不是剧本。没有惊喜,没有高端大气,就像一碗放了几天的白开水,无味,还有点难以下咽。
  • 不可忘却的记忆

    不可忘却的记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都被卷入这场大战中。远在东方的中国此时刚刚摆脱封建帝制,在西方各国的势力夹缝间艰难求生。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提出“以工代兵”计划,派遣劳工到欧洲为协约国提供战略后勤援助。1916年到1918年,14万华工怀着“出洋工,挣洋钱”的美梦到达欧洲,开始了艰难而又危险的异国旅程。张长生和张玉山是一起长大的好兄弟,从小生活在山东农村。为了让家里过上更好的日子,两人应征华工,前往欧洲。在招工局内结识了前往欧洲开阔眼界的小学教员王鸿林和从浙江远道而来的朱永福,兄弟四人在前往欧洲的旅程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到达欧洲后虽然有过摩擦和不愉快,也曾因为工作安排到过不同的地方,但他们最终保住了兄弟的情谊。虽然最后各奔东西、生死离别,但这段欧洲华工之旅成为了几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 在郑州的10年拼搏

    在郑州的10年拼搏

    本文包含一个农村大学生在郑州拼搏十年的人生经历,是一个对农村到城市阶层跨越的思考和总结,同时也是一个在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下一个郑漂的描绘。
  • 握不住的晨曦

    握不住的晨曦

    初见他的小同桌时,小姑娘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偏偏柔柔弱弱的仿佛风一吹便会倒.从小到大,路诗姗便是别人家的孩子,乖巧,听话,学习好,就是不爱说话偶然间,傅如斯发现这位小同桌不仅不爱说话,还是个小哭包.可为什么那一滴一滴泪似砸在了他的心口,惹起一阵阵心颤.那一刻傅如斯才意识到自己早就栽在小姑娘手里了.一切还没来得及,路诗姗却从他的生活里毫无征兆地消失了;再次相遇时,小姑娘冷漠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年少时的爱慕总是小心翼翼,又格外珍视.无人看到少年多次红了眼眶的模样,亦无人知晓少女的手札里记着多少心事.
热门推荐
  • 药爱(下)

    药爱(下)

    这本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思考青春,回忆青春的方式。青春在这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语言的中介,而是一种情愫,充满哀伤。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说,年少的爱,纯真却注定失去的伤痛;爱她却来不及带她看一场烟火,一切朦胧而温暖。
  • 恰似一抹白月光

    恰似一抹白月光

    “虞夏,我说过你是我的,就一辈子是我的。”
  • 羽化浮

    羽化浮

    电闪雷鸣之际,一红一绿两团卵形巨物从天而降,坠于吐蕃境内,致其周边恶蟒异兽丛生。后有火魔现世,祸乱人间...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海底两万里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海底两万里

    本书讲述了一个险象环生而又美妙绝伦的海底旅行的故事。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与同伴在参与追捕海上“怪物”时,不幸被这只“怪物”——由尼摩艇长指挥的潜水艇俘获,从此便跟随这位神秘而充满智慧的尼摩艇长开启了漫长的海底旅程。
  • 匪医

    匪医

    当某一天,身为小跟班的某指挥官,露出霸道专制地神色,开口:“你的团队解散了。”作为一个靠实力吃饭的某医:“你养我啊?”“我的妻,自然是我养。”某指挥官色气地说道。某医冷脸:“不是打击你,你养不起我这么娇贵的人。”“不怕,我可以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我不介意。”某指挥官不要脸地说道。某医:………不养废物点心。
  • 农家无赖妻

    农家无赖妻

    仇露露眼一睁,穿了,人在乞丐窝。刺激过度,眼一闭,昏了,再一睁眼,就成了佃户的童养媳。名曰:虎妞。从此多了一个小相公程文,小相公想读书,没钱,木有关系,咱们可以做旁听生。先生怒,没钱旁听生也木有。小相公羞愧而逃,虎妞看到村里地主家的傻儿子二胖,顿时眼里发光,打劫土豪!必须的!小相公羞愧难当,虎妞怒:花别人的钱读书不是更爽?还矫情?再矫情信不信老娘揍得你屁股开花?某日,虎妞抽筋,怀疑傻二胖是装傻,愣是拉着二胖指着一对羊粪:“二胖阿,这个可是很甜的巧克力豆,你吃吃吃!”说完忍着恶心,用手指夹着一颗黑色的圆润的羊粪往二胖嘴里放。动作缓慢,就是要看傻二胖是不是真傻。傻二胖要气出内伤了,此女有事没事就瞄着自己钱,现在更是无耻,竟然让自己吃羊粪?我擦擦擦!肥肥的拳头捏的紧紧的,又颓然松开。不能被人知道自己装傻,逼着自己张开嘴巴,还露出自己招牌傻笑。“停,傻二胖阿傻二胖,我今天再教你一个,像这样看着是巧克力豆的东西其实不一定就是巧克力豆,你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有臭味嘛!掏钱,这个知识起码要值二两银子哦!”虎妞因为道德层次过低,被小相公嫌弃,虎妞头一昂,嘿嘿,老娘早就等你这一天呢,隔壁村的张居正同学可是好大一只潜力股啊!勾搭勾搭去!哦哈哈哈哈!赚大了!大明第一首辅啊!啊?大名朝?不是大明朝?卧槽!毛潜力股啊!推荐我正在连载的np女强文《凰天下,儒门千金》推荐我刚刚完结的种田一对一文《彪悍农家大嫂》
  • 大周北荒录

    大周北荒录

    大周元年,太祖筑长城,设守卫军,不受调宣,享诸侯供奉。诏曰:国之利器,永镇北荒。
  • 他似星河璀璨

    他似星河璀璨

    八年前,方竽的生日宴上,武靖第一次见到许东山,竟有“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觉。她知道自己动了心,更明白许东山绝不是她能肖想的人,他必须也只能是自己的妹夫。八年后,武靖看着站在神父旁边、别着新郎胸花的许东山,不自觉的吞了吞口水。“唉。”明明应该有多远走多远,怎么就发展成和他在一起工作了?怎么又发展成要和他在一起生活了?许少剑眉微挑:“许太太,往后余生,你怕是都要为爱加班了。”
  • 电竞王者:大神夫人在这里

    电竞王者:大神夫人在这里

    重生后的第三个卧底任务,女扮男装,以新身份混入中专学校,接近A区电竞大神?Soeasy!奈何大神太高冷?没关系,同一个宿舍同一个班级,多的是朝夕相处的机会。什么?大神是她小号的师傅?还是国服野王?Noproblem!她也不赖啊!战队赛,排位赛,他各种补位,她各种配合,强强联手,天衣无缝!A区与B区的大神被网传爱的火花?攻受问题难分难解?这还不简单吗?(故事纯属虚构,大神勿喷)
  •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炉边蟋蟀(I)(英文版)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炉边蟋蟀(I)(英文版)

    John Peerybingle, a carrier, lives with his young wife Dot, their baby boy and their nanny Tilly Slowboy. A cricket chirps on the hearth and acts as a guardian angel to the family. The title creature is a sort of barometer of life at the home of John Peerybingle and his much younger wife Dot. When things go well,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chirps; it is silent when there is sorrow. One day a mysterious elderly stranger comes to visit and takes up lodging at Peerybingle's house for a few days. The jealous old man, Tackleton, poisons John's mind about Dot, but the cricket through its supernatural powers restores John's confidence and all ends happily. Dickens described the novel as "quiet and domestic innocent and pretty.".It is the third of Dickens's five Christmas books, preceded by A Christmas Carol (1843) and The Chimes (1844), and followed by The Battle of Life (1846) and The Haunted Man and the Ghost's Bargain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