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1400000008

第8章 抢人心胜于抢市场 (1)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种工作,那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1.营销之战,攻心为上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案例:说,如果有一天可口可乐的工厂被烧掉了,请问可口可乐还在不在了?

一样在。

为什么?

第一,被烧掉的工厂不是它的,只是为它做代加工的厂子。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可口可乐的分公司,都有它的工厂。我们中国也有许多公司叫可口可乐公司,但这些公司绝对不是“可口可乐”,它是我们中国的公司跟“可口可乐”合作的产物。

耐克球鞋所有的工厂也都不是它的,它只有标志和品牌,这叫做虚拟经营。未来的优秀企业都是这样的:不要工厂,虚拟经营——只做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因为只有你站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如果只是在下游采购原料、生产产品,那你的利润率会很低。

第二,可口可乐的品牌不在市场上,而在客户的心里,所以它无法烧掉——任何优秀的品牌都是在人心里。

所以,营销之战的终极市场在哪里呢?

美国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说:“商战是在现有客户和预期客户的心智中展开,那里是你取胜的地方,也是你落败的地方。”

但很多人自认为拥有质量最好的产品,觉得笑到最后的人一定非自己莫属,于是满怀信心地只身带着产品开往“前线”。在商战中经过一次次殊死搏斗,最终却没能杀出一条血路,只得丢盔弃甲、黯然离场……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客户心智之争,而非市场之争!在市场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营销的重点各不相同:

在工厂时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生产能力的高低,是产品之争,比如在我国的商品短缺时期,只要你能够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那时候是供不应求;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于是我们到了市场时代,这时的竞争焦点,是在解决产品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市场资源,占据市场和渠道(只要你能够把货“铺出去”,一般就不愁卖)。那时候是供求平衡;

最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们一脚迈进了营销之战的终极阶段——“心智时代”,这时候,企业掌握生产、掌握市场都已无法确保赢得客户,竞争已进入到直接争夺客户心智资源的阶段——因为这时候,供大于求。

心智时代的企业战略,主要围绕两大步骤展开:

第一, 将产品铺到市场中;

第二, 将产品铺到客户心中。

能否进入客户的心中,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很多企业家没能摸准这一时代脉搏,结果使得许多企业全然忽视了这一课题。到最后,大量质量完全没问题的产品从工厂中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进入了流通环节——市场。但客户看着一排排摆满了同类产品的货架,挑花了眼。那些始终无法进入客户心中的产品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生产这些无人问津的产品的企业,终于由于营销战略的失败“关门大吉”了。

我们都知道商场如战场,都懂得战争中“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那为什么不在发展自己企业的时候,推销自己产品的时候,运用上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呢?!

企业的营销决策,通常都会涉及资金、技术、人才、渠道等有形资源的评估,但是常常忽视了对一个极其重要的资产的评估,那就是客户的“心智资源”。要知道,在营销世界里没有客观现实,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客户心智中的认知,认知即现实,其他皆为虚幻!

经营一家企业、一个品牌,就是经营客户的心智资源。营销,不是要琢磨产品,而是要对预期客户心目中的想法下工夫。

所谓好的产品,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是质量最好的产品,而是最被客户认可的产品。在当今这个同类产品泛滥成灾、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后消费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式了。现在这个时代,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无论你是卖豆汁焦圈、飞机导弹等有形的产品,还是提供桑拿按摩、修脚理发等无形的服务),否则,您只有歇菜的份儿了!

所以,在“后消费时代”,客户就是上帝,您必须把这位“上帝”伺候好了,赢得他的“芳心”——抢人心胜过抢市场。

任何企业要想有所发展,必须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只有你先摸准了客户的心思,让他满意了,你才会有钱赚。所以,营销不在“我”的心里,不是企业家、当老板的说了算;现在是客户“当家做主”的时代,做生意可不能闭门造车。

其实有很多企业家天天忙着“闭关修炼”,自己一门心思琢磨产品怎么卖,却不考虑客户是怎么想的,这犯了商家的大忌。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营白酒厂,厂里有一个营销总监,非常善于做营销。后来他看中国的经济形势不错,一片飘红,于是就想凭着自己几十年磨炼出的“一身本领”,自己创一个品牌、自己做老板,捞笔大的!

所谓“想到不如做到”,有了这个好主意,他立马骑着那辆跟着老婆陪嫁过来的“永久”到了厂子里。刚进厂,正好碰见脑满肠肥的团委书记挺着“怀孕”的肚子往外走。一见书记这副嘴脸,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想道:既然要离开了,还有什么好顾忌的——都顾忌了大半辈子,也该“孙子变老子”啦!

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之后,他吹着口哨翘腿上车,颠儿了。只剩下一头雾水的书记站在厂子的铁门前,几十年来,他哪里受过这样的特殊待遇,几乎要流下两行“铁窗泪”了……

这位营销总监志得意满地回到家里,正好看到有一个电视剧非常火,叫《水浒传》。里面有一首歌,刘欢唱的《好汉歌》,里面有一句歌词,刘欢唱得很是强悍——“路见不平一声吼呀”。

“梁山好汉喝了一碗酒,然后是一声吼……”灵感来了,这个人就用“一声吼”三个字注册了一个商标,搞了一个“一声吼”牌白酒。

然后他就马上找钱、找人、找厂房,一年之后,连开厂带出产品,酒终于出来了。这个人欣喜若狂,心想终于可以往回敛钱了。这种激动、忐忑的心情,就跟经过十个月的漫长岁月,终于可以等待将来的某一天会有人叫自己“爹”了一样。

“一声吼”牌白酒生产出来之后,他等啊等,盼啊盼,结果,一瓶都没有卖出去。到最后,厂子关了、钱没了、风韵不再的老婆也跑了,这人见这种情况有点像他厂里那位书记被他骂了之后那样——逻辑停顿了。在他的观念里,这样超现实的事情是根本不会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

结果一激动,在短暂几秒钟的抑郁之后,他的神经彻底崩溃了——傻了,天天在大街上“一声吼、一声吼”地吼着……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人光是自己琢磨产品,从来不做市场调研,等过了一年酒出来以后,这首歌早就过时了,没人记得了,更别提他的“一声吼”牌白酒了!

所以呢,我们通过这个真实的例子可以总结出一条经验:市场不在你自己心里,在客户心里。不仅是故事当中的这个人得了抑郁症,我们周围很多企业家都得抑郁症,为什么?因为他们摸不着做企业的门道。

像房地产业讲究位置一样,企业定位的关键也是位置!!只不过这个位置是在客户的心里罢了。

2.营销“窥心术”:洞察客户内心的真实需求

既然抢占客户心智,获得其认可如此重要,那么,如果我们知道了客户心智的特点,知道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岂不是就可以闻风而动、对症下药了?

一说需求,好像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就是客户愿不愿意买嘛!

需求,真的这么简单,只是由收入、产品性价比等客观因素决定的?

要了解客户的需求,真的是做做市场调查,看看调查问卷,总结、整理一下就可以了吗?

完全按照客户的意见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客户就一定会买单吗?

某食品企业为了打击低端竞争对手,同时又不影响企业形象,决定把原来畅销的某产品降价不降质推向市场。无论是做客户调查还是做市场测试,结果都大受客户欢迎。

降价不降质,客户能不欢迎吗!

但事实证明,客户真的不欢迎,结果呢,弄得很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呢?原因是这家食品企业不懂客户的心理:对客户而言,只要产品以低价入市,他们就想当然地把产品当做低档货了,根本不可能得出“降价不降质”的结论!

那他们为什么又在调查问卷上撒谎呢?

这就是人的心理机制的问题了:当单纯地思考时,我们用的是理性思维;当真正行动时,我们会把潜在的感性需求不自觉地加进去。比如美国一直喊“种族平等”,但这个远大理想恐怕在现在这位黑人总统的任期内,也只能保持在“理想状态”——可望而不可即。

人,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客户也是人,所以我们就不能对他们“另眼相看”。客户的“言行不一”,这已经是个普遍现象。一项统计表明,如果企业只是根据各种调研结论进行生产和营销,90%都失败了,成功率只有10%。

客户调研通常隐含着一个重要前提:客户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其实,这个前提是无法成立的。客户也许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外在的需求,但他根本无法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潜在的需求。

正像每个人在恋爱时都有自己的标准,但这种标准总也说不出来,或者不能完整地说出来,就像一句诗说道:“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错。”直到有一天,一刹那的邂逅,让我们将秘密吐露:就是他(她)!

客户只能表达用他能理解的(或者用调研者引导的)语言和概念,来表述自己的需求。但是,由于客户的营销语言和概念极其有限,这不足以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

比如,客户说想买便宜商品,其实是要买占便宜的商品。前一个概念是客户能够表述的,后一个概念是客户不能够表述的。

可是,客户调研的理论基础恰恰是“客户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是客户调查问卷不可信的核心问题之一。

客户在表述自己的需求时,经常隐含着很多前提条件。比如客户说要购买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这仅仅是已经表述出来的需求,还有很多没有表述出来的。比如,必须是“三厢车”、“时尚车”、“蓝色车”……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客户才会产生购买行为。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很多客户购买轿车时,通常比他们计划的支出多花10%~30%的钱。反正十几万都花了,还怕多花两三万吗?只要朋友或导购员不断推波助澜,客户很容易改变主意。

而这种行为是无法通过对客户的调研发现的,只有营销现场的氛围能够改变客户。只要洞察客户购买大件商品的心理路程,就可以发现这是客户购买奢侈品的一贯行为。

客户经常“言行不一”,嘴里说的经常与消费行为不一致。人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动物,自己并不能清楚地解释自己的行为,更不用说用语言表达了。所以,企业在做客户调查问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上述问题,进而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才有可能问出客户的心里话。

接下来,在到街上采访客户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客户的心智有什么特点。知道了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才能透过层层“语言陷阱”,洞察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然后在推销的时候采取相应的、克敌制胜的对策。

第一,心智有限,营销要“七上八下”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人的心智就好像一个不大的杯子,可以容下的信息极其有限。它只会简单地记住某一个产品的某一种特性,然后会把所需要的产品做一个分类。

一般情况下客户对于某一个品类的产品,只能记住七到八种,而趋势是逐渐减少到两个相对立的品牌。如想起可乐,就会想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往往很难再想到其他的可乐品牌。

同类推荐
  • 如何创办学生小饭桌

    如何创办学生小饭桌

    本书系统介绍了创办学生小饭桌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如何经营好学生小饭桌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将人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对人才管理得法,用人得当,才能激发员工的无限潜能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 线上广告十五问

    线上广告十五问

    这本书更像是一篇随笔,我提出了关于线上广告没人敢问的十五个问题。直接来说:线上广告有用吗?更确切地说:线上广告到底对谁有用?通栏广告——我们曾经所谓的互动式广告现在所称的陈列广告,因为没人会点击它们,更不用说跟它们“互动”了——对发布者有用吗?它们对广告商有用吗?或者它们只对以硅谷为基础的媒介有用呢?
  • 刘强东:人到绝境是重生

    刘强东:人到绝境是重生

    大胸怀、大雄心、大毅力、大情怀!曾是“创业青年”,今是“行业翘楚”。他一直坚持,他也一直自信,他的人生就是相信自我……他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明星,他曾是普通的创业青年,经历过被骗、巨亏,中关村成立京东,他走上事业的快车道,果断决策,他搭上电商的列车,长期亏损,他不改初心坚守用户体验,一朝成功,美名天下传,这是一部精彩创业史,也是一部跌宕人生录。
  • 世界500强总经理的管理笔记

    世界500强总经理的管理笔记

    管理者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员工凭什么跟你混?这样的魅力,你有吗?企业管理,为什么会乱象丛生?好的公司,靠的是法治还是人治?如何打造高效的管理模式?如何让企业快速、倍增式发展?世界500强企业的崛起,无不依靠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团队。不会管理,管理者纵有三头六臂,只能培养出一群老油条,小绵羊;不会管理,管理者纵有三头六臂,也是自己累到死。本书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案例,作者利用自己在一些成功企业里的多年实践经验,将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人才运营、对外并购等成功经验总结出来,以作为众多企业管理者参考之用。
热门推荐
  • 一世梦浮华

    一世梦浮华

    “得君垂怜此生足矣。”“愿君花前月下有佳人相伴。”“没了你的江山算甚么?”“若有来世我护你一世长安。”
  • 哥哥是只妖

    哥哥是只妖

    在H市里流传这样的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与妖怪交合的而出生的人,来到这里,而之后所有继承那个血的家族都会十分繁荣。其中特别是深深继承妖怪之血的返祖,就是与那些祖先同日同时带着相同的属性降生的孩子。每个家族都把这些孩子当作祖先转世,全族人一起抚养。不过也因为将他们当做神明一样的养活方式,让他们失去了做为一个正常人应当有的亲情、爱情、友情的观念。他们将一直一个人孤单的生活下去,所以他……
  • 茅台故事365天

    茅台故事365天

    本书艺术地记录了茅台酒的千年史,从不同的侧面,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全维呈现了茅台酒的成长和发展。所收故事成稿以三种方式构成:一是作家自己的故事,二是从公开征集的茅台酒故事中择优选取的别人的故事,三是从茅台酒集团公司获取和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与茅台酒相关的民间传说、外交轶闻等历史的故事。
  • 环境污染赔偿责任

    环境污染赔偿责任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基本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问题出发,结合《环境保护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解答了百姓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本书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法条指引】的结构方式编写而成,内容循序渐进,易于理解,既让广大读者了解了法律的知识点,学习到了相关法理;又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排疑解难的法律帮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微人格心理学:发现身体里的微人格,看透人性里的另一面

    微人格心理学:发现身体里的微人格,看透人性里的另一面

    微人格心理学立足于传统人格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本书作者历经多年的研究,累积了大量的微人格心理学理论及案例,并联合一些知名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了实验、调查、收集、分析了,并以幽默、冷峻、犀利的语言风格描述出来,力求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更加生动有趣。本书的创作旨在引导热爱心理学的读者看透人们行为背后不为人知的动机,解读人们隐藏的微妙人格,科学剖析人格的众多侧面;在看透别人的同时,探索和发现我们身体中的另一个自己,学会下意识地控制并利用这些“微人格”,发掘自身潜藏的能量。
  • 炮灰安若一世

    炮灰安若一世

    语苏十年婚姻抵不过初恋一句后悔,带着儿子净身出户,才发现当年风光无限的大学生,也不过是比别人多一张纸,一次次的求职被拒,快到绝望之时,无意中进入心愿工作室,只要帮助原主多活一年就能有一万的提成,看看那些奇葩世界,语苏一闭眼,为了儿子拼了!
  • 仙门有喜

    仙门有喜

    “你不能亲我!”“我能。”“不是,你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因为…我们都是男的!而且…你还不喜欢我…”“傻瓜,我能…还有我喜欢你……”嗯?嗯??嗯???
  • 花心悍妻

    花心悍妻

    先自己打打广告哈:正式通知大家,新文《新欢霸爱》已经开坑,欢迎围观:---------------------------------------------------------------------------------------------为了不嫁到吐藩去,决定借腹生子;为了借腹生子,决定独进鸭店;来到梦里水乡,才发现官府查案自投罗网;稀里糊涂的关进地牢,莫名其妙的出嫁为妇,百般逃跑无望后,乖乖开始享受婚后生活。相公人不错,英俊潇洒还是个大官,三十出头身体棒棒,且从不妨碍自己“寻欢作乐”,就是烂桃花太多——一个是垂涎三尺的通房丫头,一个是虎视眈眈的十二公主,本着拆散一对是一对的信念,数次骚扰,想鸠占鹊巢。有道是谁家不摔锅碗瓢盆,牙齿和嘴唇也时常打架,小打小闹可以怡情,大吵大闹可以休夫。一张休书扔下,住进妓院继续寻欢作乐,管你们是想帮小妾还是当正室,老娘不奉陪!听说梦里水乡在扬州开分店,自然是要去捧场,突然天上掉下个“西红柿”,长着两个迷人的酒窝还会吹口哨,竟是梦里水乡的幕后老板。哈哈哈,认识你能打折么,能找把店里的台柱借来耍耍么……没问题,都可以……好,前方便是人间仙境,帅哥怀里死,做鬼也风流!说什么,这扬州我必定是要走一遭!出了京城才知道世界有多大,醉不归里搞评比,结果前相公没有赶走,还成了跟屁虫。玉池镇里撮合新人,不凑巧自己做了人质,闹得人心惶惶。最有意思的是女儿国,全是女人人间天堂,就连神秘的西红柿也跟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好吧,千辛万苦来到扬州的梦里水乡,又会有什么事发生呢?@某些人问:你有什么爱好吗?某女回答:钓男人算不算?不算,那我就没有了。@“你是谁?”“别问我是谁。”“你从哪来的?”“别问我从哪里来,也别问我要去哪里。”“……”短暂的沉默过去是一声惨叫,某人被踢下楼梯,从三楼完美的拐弯再拐弯再拐弯,最后摔倒在一楼大厅,猪头猪脑的,连哭都不会。@“你叫西红柿?”“对。”“你爹叫西瓜?你娘叫红椒?别告诉我,你爱吃柿饼,所以叫西红柿!”“你这女人,确实很聪明。”---------------------------------------------------------------------------------------------
  • 三月婚情,只要宝宝不要爹

    三月婚情,只要宝宝不要爹

    2016年7月新书《一吻倾情,总裁的秘婚佳妻》开更啦,求收藏~~~~http://pgsk.com/a/1311352/她不相信婚姻,却在遇见他的时候,提出结婚。他也不相信婚姻,却鬼迷心窍的同意了。不过,新婚生活似乎美好的超出他的预期。他喜欢每天早晨餐桌上摆好的营养早餐;他喜欢每天下班之前接到她的电话,问他要不要回家吃晚饭;他喜欢所谓的夫妻生活,事后抱着她睡的感觉很好。总之,婚姻生活其实也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糟糕。他以为他和她的日子,过得相当和谐。可是该死的!她居然在结婚三个月之后,提出离婚!结婚的时候,他没有考虑就同意了,可是离婚?他要好好考虑一下。他还没有考虑出个结果来就已经气炸了!她把离婚协议书放在他的面前,一百万的赡养费是她提的唯一要求。他勾唇冷笑,三个月换一百万,她打的是这样的如意算盘。原来她要的,不过是他的钱!他本来可以不签字,他本来可以什么都不给她。到底他还是签字了,一百万也亲自打进她的账户。他把离婚协议书甩到她脸上,“滚,老子再也不想看见你!”世界这么小。七年之后再相遇,她还是美丽的叫他恨的牙痒痒,只是身边多了个6岁的儿子,父不详。所有人都说那个孩子简直就是缩小版的他,仔细一看,确实很像。她说:“孩子是我的,和你没关系,请记住,我们早就离婚了。”原来,她和他结婚,为的只是要个孩子,她不相信婚姻,只要宝宝不要宝宝的爹!靠!他也不相信婚姻!但是,儿子和儿子的妈,他、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