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3300000039

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抓紧时间。仔细推敲一下,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就我的观察,有一部分人的时间管理的确很到位,大多数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时间观念”,按照三分法来分,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与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在此略过。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二者的冲突是那样激烈——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走神时,时光却快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那时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恼,却解释不了这个矛盾。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喜欢跟着感觉走,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孩子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关于怎样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变心理时间。

通常,人们做喜欢的事情时,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在事业上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他就很容易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是,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内心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洋溢着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恶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会让人备感煎熬。经历这样痛苦的过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胜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越感觉时间过得慢。家长也容易陷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总是发现慢的证据。我曾在另一本书中写过一篇文章《催出来的慢性子》,专门讨论这个问题。有时候,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因为受到大人心理状态的干扰。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相比之下,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且,心理预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有的家长给我写信说孩子做事很慢,问我应该怎么办。我问慢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描述并不具体,我就让家长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各项事务所用时间。看到记录,许多家长才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情绪也在心理时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最容易产生挫败感并责骂孩子。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等手段,短时间内取得了些许效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孩子的心理阻力。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孩子与大人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年,这时候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我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我监测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一分钟多一点儿,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这个方法成就了我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到哪里去了。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不信,你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正,而是因为能力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点儿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可使孩子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把记录当作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再次,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高效,一口气做完,孩子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做事效率很高,渐渐地,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能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肯定会让效率大打折扣,而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休息似乎很麻烦,但效率非常高。因为学习的单位时间短,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机会休息,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时候,孩子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

有位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很焦虑,问我该怎么办。我劝她继续坚持,如果孩子偷懒,等一会儿仍然没有改变,就简单提醒一下,比如轻轻敲敲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不用多说什么,更不用批评。如果孩子做得好,则及时给予肯定。一段时间过后,孩子30分钟内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惊,从前剑拔弩张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们就没必要偷偷给自己“放假”了。因为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便逼着孩子“连轴转”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有的孩子喜欢在写作业过程中问还有几分钟可以休息,多数家长都会将其理解为心浮气躁、光想着玩。在我看来,浮躁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证自己完成某项作业所用时间。所以我总是建议家长,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比如2分钟问一次),那就告诉孩子。不管孩子问时间的目的是什么,都将收获一个结果:孩子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同类推荐
  •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刘美芳编著的《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内容简介: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对于儿童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是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告诉你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成长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入才,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
  •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教育在学校,培养在家长!培养好孩子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父母要真正地了解并用适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本书首先向父母们分析了孩子的哪些特性是先天注定的,哪些特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先天注定的特性,如男孩女孩的区别,好动与好静的区别,才艺方面的区别等等,我们尽量不去违背而是引导。对于后天可以培养的,我们又从父母、环境、心理、德商、情商、智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争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性格有特点有能力有智慧的好孩子。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掌握受孕时机,获取早孕信息。避免有害因素,慎重服用药物。重视孕期营养,保持适度运动。选择分娩方式,促进体形恢复。
  • 如何明智培养孩子成长

    如何明智培养孩子成长

    本书是一本有关于培养孩子成长的经典著作,主题全面深刻,囊括了孩子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安全感受、心理需求、快乐成长等方面的内容,广泛适用于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旨在启发和引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避免与孩子形成对抗的关系,却要努力帮助孩子选择并从事正确的事。
  •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本书从家庭教育实施者——广大父母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难题及其根源,深刻地反思了父母们普遍存在的问题,给父母朋友们以警示、启发与指导。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帮助广大父母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
热门推荐
  • 血和泪

    血和泪

    一个懦弱但心意不干的男孩,经历犯错,躲避,改变,历练,逃亡,意外差点死亡后的悔悟,终于勇敢的面对过去,可对家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在挚爱陪伴下,回到家里,看到父母苍老的脸,血与泪的生活,使他无时无刻不受着罪人般的煎熬,每分每秒的精神压力,导致他精神抑郁,最后,他绽放了刹那芳华,写下了一生的感悟,用不华丽的语言,警醒世间儿女:“无论做什么事,请先为家里的亲人想一想,你的冲动,换来的是,家人的血泪!”带着解脱与无奈,与世诀别!
  • 所谓悲伤何为悲伤

    所谓悲伤何为悲伤

    我们每个人都想被甜甜的爱情包围,可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甜甜的爱情,所谓爱情不过是两个特别懒的人碰到一起,然后习惯依赖对方,又刚好不愿意换别人;可悲伤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太多了,他们羡慕着被上天眷顾的人,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人们都在悲伤啊,可人们终究不知何为悲伤……
  • 我家公主路子野

    我家公主路子野

    【甜宠到齁】【男强女强】【双洁】她是王朝最尊贵的公主,天命之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遇人不淑。被枕边人算计,被亲姐妹背叛,失了王朝,夺了身份,一剑穿心而死。一朝重生,携恨归来,掌先机,断生死。……他是王朝最神圣的国师,手握重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命犯孤星。本以为一世孤独终老,却偏偏被一颗崩坏的天命之星,歪打正着破了命盘。前世倾尽所有,逆天改命,却终究是血满盈亏。……
  • 安全保护证(小经典系列)

    安全保护证(小经典系列)

    《安全保护证》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40岁以前写的第一部自传体随笔,该书是在奥地利作家里尔克的影响下创作完成的,作者在自传中大量地阐述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看法。它带领读者穿过一个隐晦的回忆录作者的散文的迷宫,进入诗人的内向性的核心。在书中,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联想,随处可见;他的文笔同时还具备一种通感式的感受力,能轻松跨越人与事、自我与世界的界限,游刃有余。
  • 入门潇洒绝尘埃

    入门潇洒绝尘埃

    “瑞兽现,王者出,盛世启,龙登位,新皇继……”似乎在主角出生起,一条关于江湖的谶言就开始广为流传……
  • 命中注定你是妃

    命中注定你是妃

    心如素简,无忧无愁,她本来是小镇上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谁料国家战火四起,她与当朝战神二皇子有了层层说不清看不破的纠葛,是情?是债?还是单纯的同情?后宫的勾心斗角,战场上的血雨腥风,他纵然有心将她留在身边,可是美玉一旦被擦亮,绽放的光彩将再也无法隐藏,她终究不是池中之物!情深缘浅,许下的誓言又该怎样兑现?
  •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这个词总是勾连着独特的美学意象和文化气质,“东方舞蹈”则是这种美学意象最为生动、可感的呈现。本书作者从“东方美学”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日本、印度的传统舞蹈艺术进行了形态描述与学理分析相融合的研究,从身体观念、审美特征、美学气质与艺术精神四个层面论述了“东方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
  • 娱乐圈升职记

    娱乐圈升职记

    麻麻,我想回家了。迟舒扬假笑着坐在漂亮的宫殿里拿着手机在微博上咬牙切齿的发。什么时候可以把皇帝的头拧下来当球踢呢?于是为了能早点回家,女主走上了娱乐圈升级打怪的不归路。无CP,有暧昧,沙雕剧情。作者人傻且怂,理智码字,拒绝撕X。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十三局灵异档案.2

    十三局灵异档案.2

    《十三局灵异档案1》(又名《造物者》)获得起点2013年度最佳作品。《十三局灵异档案2》烧脑与悬疑并存,展现超常规事件背后的真相!原本生活平静的普通自由撰稿人邓龙,却因机缘巧合认识并深交了专门调查神秘离奇事件的特殊机构负责人吕布韦,两人成为好友。作为小说家的邓龙好奇心旺盛,和SPIN在一起就能够接触到无数不可思议的谜团从此,平静的生活陷入了精彩纷呈的冒险当中,被制造的人类生命,三万年前的外星遗产,疯狂进化的新新人类,神秘莫测的南疆蛊师,暗藏玄机的秦始皇陵。那些被人们所未知、所惧怕、所迷茫的事件背后的真相,在此刻被理性和科学猛然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