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3100000030

第30章 多年以后…… (10)

市府负责建筑物检查业务的史威迪表示,过去几年温市西区的高级“弃屋”有增加趋势,目前已超过了100幢,部分豪宅的市府估价达500万元(折合台币一亿多元)。市府担心这些“弃屋”遭人恶意破坏,已封闭了其中的40几幢。

由于近年来移入人口生态的改变,对房地产业的冲击影响甚大,这些豪宅想脱手都有很大的困难。就算是免费让我搬进去住,我也住不起。光是缴房屋税就够呛了,每年至少都得付上万元以上的加币,还得加上房屋的维护、整理,庭园的照顾,暖气的使用等支出,根本不是一般家庭能力所及。

任我评说五人谈——来的多,归的少:

雨晨:这是一篇老文章了,却也很有现实意义,特别说到的所谓“百万弃屋”,有些夸张,但也是事实,那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从1995年开始,许多香港人患上了“97恐惧症”,开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移民潮,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有40万左右的香港人移民海外,占当时人口的10%。可是到了1999年就有超过11万的人回到香港,2005年回流的人数已经过半。

我就是熬到2005年回来的,揣着加拿大护照回到香港的。

容许我再啰唆一些,讲一下这件事,因为这关系到后面我想说的话。

当时香港中产阶级移民是主力,他们卖了香港的房,能卖的都卖了,揣着几百万港币纷纷移民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

大量香港移民带动了加拿大消费市场,多伦多太古广场就是1996年落成的,九成商店都是港人开的。消费者也多为香港人。在太古广场的影响下,临近的华人商场一个接一个开了起来。但是,太古广场仅仅繁荣了3年,1999年,加拿大经济就开始下滑了,工作难找,人们收入降低,生意当然也不好做。这一年回香港潮就开始了。香港虽然也受亚洲金融危机之害,但有内地这个庞大的市场,也比加拿大强。

朱何富: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一方面是香港人的海外回归潮,但是,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内地的移民潮,这是很矛盾的。

宁宁:一点都不矛盾,香港是一个经济很繁荣的地区,人均收入在世界上也能排在前面,内地的人均收入却很低。

满浮: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经济越是发展,移民好像越多,这不是正比的关系,是反比,这又是因为什么?

我仔细研究了移民输入国和移民输出国的区别,移民输出国容易理解,都是穷国,至少人们收入低。输入国有两个条件,一、经济发达。二、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就是说,中国经济发达了,因人多地少,竞争还是相对会很激烈,所以移民潮不会减弱。英国就是经济发达国家吧,很多中国人都想移民英国。可是,英国人偏偏喜欢移民澳大利亚,长期占据澳大利亚移民的第一位。宁宁,你是澳大利亚的,这你肯定清楚。你们注意到了没有,韩国也是一个移民输出大国。

陈蓝玲:你说的对,许多时候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你给了我答案。所以啊,这个新移民在美国、加拿大不好找工作,机会少,是不公平的。它们能够成为移民进口国,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需要人工作、需要人消费,最后带动经济。否则,这些国家要那么多移民,不正是负担吗?

雨晨:可是生意难做是真的,大量的技术移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是事实啊,除服务业、脏活累活等美国人不愿意干、收入相对也比较低的工作外,我们找别的工作很难,把我们看成到美国打工的农民工一点都不错。

宁宁:这肯定不是常态。是的,如果说这些发达的移民输入国城市化已经完成,就是需要引入那么多人口消费来进行第二次“城市化”带动经济。

朱何富:我不完全同意中国经济发展再进一步移民潮不会减弱的观点,因为刚才举的例子并没有太多的代表性,英国移民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那是因为它们都是英联邦国家,文化环境类似,来往于英国与输入国都很方便。我们并没有看到大量的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移民吧。

我们看到的是经济不发达,或者说不很发达的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移民才是普遍的,无法输入大量的发达国家,是因为这些国家不接收,只有人口密度低的国家接收罢了。

可是毕竟人口密度低,发达的国家机会更多,发展空间更大,这也是事实。

朱何富:人口多少与经济发展空间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可能是中国政策长期的的误会,至少,中国的人口密度远没有达到危险的程度,接近于世界的平均值而已。

中国的人口密度与欧洲大体相当,在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中,也仅仅低于美国,远远低于日本,甚至人口密度只有印度的1/3。

所以我的观点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移民潮最终要减弱。

满浮:我不坚持我的观点,可是,我觉得应该以你的观点作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这本书结束了?没有,我们还不想对中国移民说点什么,如果这本书缺失一位标准的成功者,缺乏一位榜样,那我们就请一位吧。也不想对他说的什么,再进行评论了,他的经历比较多,那就让我们做一位观众,安静地倾听,之后自己去评论。

看完他的故事,大家就不必要客套地握手道别了,各自回家。所以,我们预先先说一声再见。

落幕——一位成功的老“投资移民”对新移民说……

蓝蓝的天空

清清的湖水

绿绿的草原

这是我的家哎耶

奔驰的骏马

洁白的羊群

还有你姑娘

当我骑着骏马唱着腾格尔的赞歌《天堂》,我并不是在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驰骋,而是美国德克萨斯的草原上漫游,其中近1000多英亩(注:1英亩=6.0亩)牧场是属于我的,是我2007年买下的,5位投资移民也入了股份(其中有3位中国投资移民),喂养了2000多头牛,我们就是这里的主人。是的,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让人心灵归于平静,大声唱着往往是中国来的歌曲,家在中国,家也在美国。

我这里有近20位农场工人,有中国来的移民,也有墨西哥人,因为德州位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这里墨西哥人很多。

听说过开直升机放牧的吗?我就是,而且在德州的大牧场用几架飞机放牧的都有。要生产有机奶,就必须告别圈养,回归到放养的那种原始状态。

当然,我这个牧场还不算很大,所以主要还是骑马放牧,偶尔我与我的牧民们闲闷的时候,以几瓶啤酒,或一瓶葡萄酒为赌,高喊“依——哈——”,或二或三人,多的时候有五六个人——这种情况很少,也是预先准备的较正规比赛了。我会预先把自己的来复枪装模作样向空中放上一枪,随后,我们踏着急促的蹄声、人声、风声一起向草原远处奔去。他们把身体尽量贴紧马背,黄沙在身后扬起,呛人的灰尘……这其实就美国西部片熟悉的场景。只不过马匹不好,马龄也不一样,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往往相差很远。

在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像一位20多岁的美国西部牛仔了,尽情享受到了自在、激情,甚至是野蛮,可是我今年已经39岁了,来美国15年了。

我虽然知道马匹和人的技术不尽如人意,但要是预先准备的比赛,装束我却严格要求他们要正统,可西部牛仔的正规装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没有统一的装束,什么也不需要准备,只是那顶牛仔帽不能少。虽说不要求统一的装束,可分明又是统一的,我们工作与平时也都穿风靡美国的德克萨斯油田工人所穿的工装,这种西服不仅适合工作,也很时尚,就连姚明在德州休斯敦火箭队打球时也穿这工装。

对了,姚明在美国打球的时候,算是我最快活的时候,只要有空,我就带着孩子,领着老婆,带着道具或者开车或者坐飞机也要去看的。我们还去过姚明在德州田园风情的家。

我在这里最快活的事应该是生育了一群孩子,共5个,大的也就10岁,最小的还没有学会走路。我2001年结的婚,平均是每两年生一个,老婆也是中国留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做别的事了,为此我挺歉疚的。

孩子们在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环境里长大,牛是有机牛,人也是有机人吧,几乎都处于放养状态。孩子们大多时间都在户外,扔石头、躲猫猫,到小溪边玩水,偶尔也会弄得头破血流的,不过,尽情地探索牧场广阔空间,享受着无限的自由感。他们几乎每天都有机会看到小牛犊这些新生命的降临,当然也伴随着老牛的死亡发生。

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骑马,但这几个孩子无一例外地喜欢坐车、喜欢坐飞机,有空的时候我就让他们坐进车里,或坐进我只有四人座的直升机里,在蓝蓝的天空上,在宽阔的草原上,在树丛上盘旋、飞翔。

还要再等等,我还不想说我这特殊的五年——美国金融危机前后特殊的时期,我的投资回报,这5个新投资移民的回报和心态,以及来来去去的几个中国技术移民的事。相反,我想说,新移民,你准备好了吗?随后,我想说我这20年在美国是怎样度过的。

我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到美国留学,毕业于德州大学,学微电子专业的。毕业后,经过导师的推荐进了一家美国大企业做上一个小职员,与我的专业是吻合的。可是,作为新来的技术移民,先熟悉了解美国几年,打几年的工是正常的。与众多移民相比,我在留学期间就做过许多工作,完成了我的打工生涯——当餐馆洗衣碗工几乎是每位留学生、新移民的必修课,但留学期间我主要是在农场当牧民。从某种角度上讲也就完成了了解美国、适应美国的过程,毕业后找到专业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过,我打工的那个牧场的东家老鲍曼,却让我租下他的小牧场来经营,因为他老了,快70岁了。虽然身体健康,可他想与老伴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想去世界各地去走一下,但仅有的一位女儿嫁到加州去了,也不愿意回到城外当牧民、农夫。他想把牧场出租出去,他认为我是最好的人选,也是唯一的人选。否则他想把牧场卖掉,仅仅保留他的房子和花园。

给他做工的人,包括中国留学生来来去去很多,他为什么仅仅看重我?他说是因为上帝喜欢我,上帝喜欢老实人,是因为我乐于干活,还很诚恳。他之所以选择一个信赖的人,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他的租金收益,还因为他爱他的牧场爱他的牛,不想让别人糟蹋。

他与他的牛亲近到什么程度呢?他给它们都取了名字,重要的是牛也认可自己的名字,比如他朝着牛的方向大喊了一声“布什”(他喊的是老布什的名字,小布什还没有上任美国总统呢),就会从牛群中传来“哞——”的声音,再喊它就会“哞——”地叫着跑向他那边,这头牛耳朵上挂的牌子就一定是“布什”了。当然,并不是哪一头牛都能叫得过来的,牛也有智力高低,也有性格,有的就很固执,比如“卡特”和“罗斯福”就不是很听话。但要是别人喊这些牛的名字,一头牛都不会过来的,当然,要学着老鲍曼的嗓音、音调来喊就另当别论了,这些牛大体能识别他的声音。

我想说的是,老鲍曼给我这个机会,看似我运气好,其实是时刻都准备着的结果——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没有着意要讨好老鲍曼,对谁大体都这样,所以我的机会就比较大了。

有机奶的技术沉淀,是发展的大前提。

我在打工期间,对他的牧场有特殊贡献吗?有!不过没有给他创造多少经济利益,却是为以后租他的牧场进行大发展积蓄了发展机遇,那就是鼓动他生产有机奶。

他喜欢我,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乐意与他聊天,乐意听他说话。我记得认识他之后的第一次聊天,他说到了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在德州看牛仔表演——当时在老布什的陪同下,邓小平戴着牛仔帽在德州观看套小牛、无鞍骑野马……我还说到邓小平那次访问的重要性,因为之后中国大举进攻了越南,把越南打得满地找牙,对现在的越南人看来,他们还认为今天的落后是这场战争造成的。作为中国人,我乐意说这个,他不想说这个,但他乐意说起美国人在越南深陷泥潭的事,我告诉他是中国人帮助他们报了一箭之仇,他开心地笑了。

当然,我主要与他聊牧场的事,因为人也年轻,不太满足于现状,对什么都有意见。何况这个牧场经营状况一般,且竞争大,我除了弄出一堆可以聊天的东西外,多少有点实际的东西,老头也采纳,但对牧场的发展没有起多少作用。

不过,在老鲍曼的鼓动下,我开始走访德州的各个牧场,看他们是怎样经营的,同时也查找包括各个国家畜牧业的相关资料。

最后,我竭力鼓动他生产有机奶,当时在这方面,美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利润空间很大,很有诱惑力,虽然喂养这种牛成本大体上高出一般哺养2倍。但有机奶的生产涉及各种问题,首先牛必须进行放养,还要做草原的土壤平衡,用以种植更加健康的草料,不能使用杀虫剂,同时也要取消氮肥肥土。奶牛也喜欢这样。

同类推荐
  • 大地的阶梯

    大地的阶梯

    一位法国汉学家认为,在阿来作品中,《大地的阶梯》的文学价值其实超过了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是著名作家阿来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写的所看、所想、所感、所闻。文章构思独特,笔风流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藏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于是全文既有散文的随意与洒脱,又有着小说的生动与感人。在他的笔下,藏族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神秘、遥远、浪漫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存在。阿来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表现了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他把从成都平原开始一级级走向青藏高原顶端的一列列山脉看成大地的阶梯,文字与景色一样气象万千。
  •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本书讲述作者因为爱情、家庭等变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的场景美轮美奂,醒来后,她决定去找寻梦中的地方,借以疗伤。她走遍欧洲,最后来到非洲,终于找到了自己梦中的地方!书中记载了她旅行期间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爱情的回忆。在非洲野性天然的美景中,她对人生、爱情都有了新的顿悟。全书文字优美,感情充沛,堪称一部关于爱与人生的逐梦之旅。
  • 众山的拴马桩

    众山的拴马桩

    作者在帕米尔高原的地域,通过在天空无蔽,峦山重叠,河脉稀落的背景之下,以与作者有着深厚羁绊的尼亚孜一家为主角,讲述高原上的河、高原上的女人、高原的转场、高原的婚礼等的群体行为,展示了一种过于渺小的社群与自然对峙的必然逻辑。作者以高原的自然和人文为描写对象,并通过行旅感受将自己融入其间,与他挚爱的西极大地一起历经岁月。正是这种深深的情意使作者在面对着的山地、旷野、牧场、村落的时候,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切,使他的文字透明洁净而又真实自然。
  • 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奥地利的斗牛、巴西的狂欢、英国的傲慢和优雅、美国的务实和率真、法兰西的浪漫、德意志的理性、俄罗斯的豪放和热情、日本的“菊花与刀”……这些独特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特性也将展现在你的眼前。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这些古迹不仅能引发你思古之幽情,更会使你领略人类文明的古老和悠远。
  • 伦敦环城骑行记

    伦敦环城骑行记

    生于英国伦敦的查尔斯·乔治·哈珀(1863—1943)是著名作家及插画家。其足迹遍布英国公路和海岸线,留下多本自制行记。《伦敦环城骑行记》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本。在当时的伦敦,每个周末会有数以千计的伦敦人骑行六十到七十公里,环绕伦敦寻访国道亦或者历史古迹,而作者也正是其中之一。与其他旅行者不同的是,作者在骑行过程中记录下了当时伦敦周边大大小小数十处经典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绘精美插图贯穿始终,不仅为本地人,也为外地甚至外国人提供了一本极为优秀的伦敦周边旅行指南。
热门推荐
  • 全职者天启剑法师

    全职者天启剑法师

    几十年前,一场大雪,将雪落带到西方,那场大雪被光明廷教称为神之愤怒。
  • 弗莱迪和宇宙飞船(小猪弗莱迪)

    弗莱迪和宇宙飞船(小猪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不死者契约

    不死者契约

    主角被异界所召唤,沦为不死生物,一系列的谜团也都接踵而至,幕后的推手究竟在下怎样的一局棋?致使各大种族皆沦为棋子?最终……主角该何去何从?是带领不死大军称霸天下?还是……直面那九天之上的恐惧……
  • 我的甜味生活

    我的甜味生活

    顾糖结婚了!对方是一个她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帅气多金,可心里有一个白月光,她以为,她的婚后生活会过得特别苦,现实却是意想不到的甜。南宫莫原本的生活是无味的,加入顾糖以后,混搭出不一样的甜蜜。
  • 北问南风归不归

    北问南风归不归

    如果说何以南是栀子花,坚强地用一生去守候着永恒约定。那么叶析北是否是常春藤?能否做到忠实于她,能否与她永不分离?盛夏栀子,能否相遇春藤?南方暖风,能否吹到北城?南北平行,能否做到相交?
  • 投胎顾问

    投胎顾问

    你好,我是你的投胎顾问,你的来生,我说了算!(特殊说明:本书并非传统灵异,虽有鬼魂之事,却并非惊悚类型,男女老幼均可放心阅读。)
  • 圣源武祖

    圣源武祖

    大争之世,群雄并起,一位位绝世天骄在此世演绎着独属于他们的传奇一名背负着重大使命的少年自神秘之地而出,向着璀璨的大争之世高歌猛进,镇压各方天骄,灭杀各路强敌终于有一天,当少年驻足回首之时,已然发现自己走到了所有人的最前面,遥望来路,已然铺满了敌人的尸骨
  • 大乘入楞伽经

    大乘入楞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世界500强高效管理笔记:用纪律和制度说话

    世界500强高效管理笔记:用纪律和制度说话

    制度让文化落地生根。下令不随便,令出如山倒。避免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没有用的事。借来的火,点亮不了自己的心灵。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善于把发奖金的激励手段用活。设法让下属愉快地接受处罚。制度到位,责任到人。好的制度才能造就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