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87400000022

第22章 矛盾重重的王家

相比起父子俩在县城的顺遂,此时青山村王家大院的日子就鸡飞狗跳多了,而这种热闹,自打他们数月前离开后,就开始了。

最早家里还在造房子,那时倒是一片和谐,可等房子造好后,一切就变了,王鹏从偶尔回次家,提一些意见顺便结算工钱,直接到后来的不见人影了。

如此,王鹏新建的大宅子里,就只剩下一双不对付的妻妾跟她们各自的子女了。

妻妾之间,本就难有和睦的时候,尤其当赵氏发现王鹏从不在钱氏屋里过夜,而钱氏发现赵氏照样留不住丈夫,以致人家照旧一走就个把月后,彼此间就互相看不顺眼了。

而她们最开始的矛盾,其实是从那几分菜地开始的。钱氏一直有开垦菜地的习惯,如今赵氏进了门,她自然要拉着赵氏一起干的,怎么也没有她干活人家歇着的道理不是?可谁知就这么理所当然的事,赵氏却死活不同意,每天都要大闹一场,日子过得跟打仗似的,让钱氏不满极了。可赵氏呢,她也有自己的难处,妾跟妾是不一样的,有受宠的妾室,也有当半个下人的妾室,她要是就这么认了,那她儿子以后还怎么在家中立足?所以哪怕每次闹起来,都没占到便宜,可她依然是周而复始,从不妥协。

这场闹腾终结于王鹏的一次偶然归家,那时双方都拉他评理,钱氏觉得自己理直气壮,赵氏则说自己身体不好,干不了活。赵氏的理由,自然没什么可信度,可架不住王鹏心偏,硬是同意了,直把全家气得够呛。

当然,王鹏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至少他认可赵氏不干活,钱氏也就不该干,为此,他特地补了钱氏每月200文家用,算是那分菜地收益的补偿。

王鹏自诩公正,可对钱氏来说,这种因为妾室受益的事,其实是一种侮辱。这么多年,怎么就没见丈夫补贴过?这一让他妾室干活,人家立马就心疼地补贴上了,钱氏心下自是更不平了。可再不平,这事也得揭过去,然而紧跟着就是第二件事。

王家如今是钱氏掌家,以王鹏给的养家银子来说,要是舍得花销的话,家子的日子也能过得不错的。可钱氏节俭,甚至可以说抠索,家里饭菜就很简单了。大丫她们习惯了,并没说什么,倒是赵氏母子,自打跟了王鹏后,就再没吃过苦,如今就很不适应。

没两天,赵氏就受不了了,私下打发孙浩出去买好吃的,母子俩偷偷开小灶。至于说她们哪来的钱,那自然是王鹏给的,原来,王鹏虽然明面上交由钱氏掌家,可背地里却担心赵氏受委屈,又私下给了她一笔零花钱,所以她手头并不紧张。如此,导致的结果就是,钱氏她们过得苦哈哈的,倒是赵氏母子却可以吃香喝辣的。

一段时间下来,钱氏这边的人都快要气疯了,可让钱氏多出钱,她又死活不肯,顶多只肯开小灶让二郎的伙食上去了。

这日,大丫提议,让全家都跟着吃,花了的钱回头找父亲补回来。可钱氏对此并不应承,显然她觉得这个理由站不住脚,毕竟这钱花了,丈夫也只会觉得,她是花了当初交给她的家用钱,根本没有补的理由。大丫见了,又说实在不行,就找大郎说项,到时总能要到钱的。钱氏听了动心了,可也踌躇,最后嚅嗫道:“大郎肯吗?”显然没有多大把握。

大丫看着钱氏手上的镯子,轻声道:“他会帮忙的。”

钱氏顺着她的视线看向自己的镯子,终于也跟着点了点头,若是不出钱,就能让一家子吃得更好,她当然不会拒绝。

之后的日子,大厨房的伙食越发简单,倒是私下的小灶越发丰盛了,如此倒也相安无事地过了一段日子。当然日常挤兑是少不了的,因为饭桌的伙食更简单,她们也就更有功夫动嘴皮子了。赵氏嘲讽钱氏的容颜衰老,不受夫君待见,而钱氏则讥讽赵氏留不住人,又不曾为王家诞育子嗣,晚景堪忧。

开始这还算是好的,也就是打打嘴仗,可后来,孙浩的学业出了问题,矛盾开始升级。

孙浩已经十一了,如今才开始读书识字,尤其识字还慢,学里的夫子已经明言,孙浩学会识字就算了,科举就不用想了。可赵氏母子如何甘心呢,要知道赵氏之所以为妾,有一大半是为了孙浩的将来。若是孙浩科举无望,读书顶多也就只能再读两三年,将来不定就只能种田了,想到这里,她们就越发焦躁了。

这日,赵氏难得对钱氏说软和话,说是想让二郎帮衬一二,在沐休或是放假的时候,教一教孙浩功课,好让他能学得快一点。然而,钱氏并没有答应,只推说没时间,沐休放假更是要休息的。后来,还是赵氏咬牙进贡了一两银子,钱氏这才松了口,说是让二郎自己决定。这一决定,就又是半个月,赵氏天天说软话,钱氏跟二郎始终没松口,赵氏母子已经恼上了,偏又无计可施。

就在她们一个催逼,一个拖延的情况下,王鹏又一次出门回来了。

王鹏进门后,在大堂跟家中众人打了个照面,知道家里没什么大事后,就让各自散去了。

当夜,他歇在赵氏处,这时赵氏逮住机会开口道:“夫君,浩儿基础不好,你看是不是能让二郎给他补补课?再说,姐姐都已经收了妾身一两银子了,却没个下文。”一两银子,对赵氏来说不少了,她身上最值钱的是首饰,活钱并不多,尤其前段时间开小灶还花了不少,这会就更心疼了。

王鹏一听,就觉得钱氏是个蠢的,眼皮子浅,一两银子而已,至于的吗?你要真不乐意,别收钱啊,收了钱不办事,这不就理亏了,人家能不记恨吗?想到这,王鹏当场就应下了。

其实王鹏是饱汉不知饿汉的饥,钱氏手头一向没多少积蓄,王鹏归家后,又把当初给的十两银子收回去了,这更是让她挠心挠肺地难受。王鹏平日在家时,偶尔还会给赵氏零用钱,却一向不给钱氏家用以外的钱,这自然让钱氏更贪财了,尤其在钱氏看来,赵氏的钱,本就是丈夫给的,她拿了也不亏心。

这边,赵氏心下暗喜不已,还暗骂自己蠢,早知道就不跟钱氏她们磨叽了,说了那么多好话,结果还一点用都没有。这不,跟王鹏一说,事情就成了嘛,自己果然是王鹏的真爱啊。

第二天一早,王鹏就告知二郎,让他沐休放假时,有空就去辅导孙浩的功课。二郎心下不忿,可看着父亲的脸色,到底还是咬牙应了。

可二郎虽然应了下来,心里却一百个不乐意。二郎是被钱氏宠大的,哪怕对着大郎,都是他占便宜的时候居多,如何肯受这种委屈?虽然他也隐隐知道,大郎比他更受重视,可这不是不在他跟前吗,他不想给自己找难受,没看见的就权当不知道。

接下来的日子,二郎天天气恨得不行,可惜孙浩不是大郎,钱氏的话对孙浩完全没分量。二郎教得憋屈,自然教得非常敷衍,大有听不懂,你别学啊?孙浩呢,觉得王鹏都同意了,二郎还能翻了天去?当下两人就闹上了,直闹到了王鹏面前。

王鹏很是不悦,一时也不知是对谁不高兴更多一些,是怪二郎找事,没把他这父亲的话当话,还是怪孙浩的不识好歹,真敢找二郎麻烦?而在无意将赵氏母子赶出门的前提下,他根本就不好对孙浩说教,到底那不是自己儿子,于是,他只好对二郎劝道:“二郎,多点耐心。”

王鹏是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不过教识字而已,就是不教,孙浩也会在私塾里学会的,教了,家里还能融洽点,何乐而不为呢?再说,二郎本身就不是什么科考的料,他就是对孙浩教得再精心,也教不出什么读书苗子来,反正也就读几年书的事。退一万步说,哪怕孙浩真就是个读书苗子,自己要跟他说没钱让他科考了,他还能翻天不成,前程不都还在他手上捏着吗?所以,二郎怎么就不能大度点,非得学钱氏的小肚鸡肠呢,王鹏对此很是困扰。

可二郎不这么想,只觉得父亲偏心,当下激愤道:“爹,到底谁才是你亲生的?”

王鹏听了,也有几分气短,可还是坚持道:“这,一码归一码,再说孙浩进了我们家,也算是一家人了。”别看上面的理由挺多的,可其实,说一千到一万,这事就是他为了自己的日子过得舒心,而让二郎受屈的。

二丫看父亲没松口,二郎又气愤不过,生怕二郎再说什么,把关系给弄僵了。于是,她赶紧接口道:“爹,我们家可从来就没有补课的传统,哪怕大郎当年也没有啊。”大郎显然是个标杆人物,不是个能被人随意超越的存在,想来父亲应该不会再坚持了,二丫偷瞄了下父亲,暗中想到。

哪怕大郎不在,王鹏还是解释道:“这跟大郎没有可比性,大郎功课好着呢,哪里就需要补课了?”

二丫看他口气松动,再接再厉地,以一脸为她爹着想的架势劝说道:“就怕大郎不这么想,要是他误会爹更疼别人就不好了。”

王鹏突然想到初见面时,赵氏说的什么顺便为大郎买礼物的事,当下就扫了赵氏一眼,虽说大郎知道他没有那个意思,但这种惹误会的事,还是可一不可再的,多了可就真伤感情了。所以,王鹏听了二丫的话后,沉吟了一下就说道:“嗯,那孙浩就认真读书,不要搞补课那一套了,有事找夫子就好。”

这话一出,赵氏母子脸色都变了,气的,她们从不知二丫变得这么鬼精,懂得扯虎皮当大旗了。

赵氏这会更是委屈地叫道:“老爷,姐姐还拿了我一两银子呢。”

王鹏语气淡道:“钱氏,还钱。”对这点,王鹏其实很不高兴。

二郎他们,此时才知道还有这一幕,一时对钱氏都有些生气。而钱氏也憋屈,“他爹,二郎都已经教了一段时间了,总不能白教吧。”

二郎听了,却气愤地叫道:“娘,还钱。”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是被他娘给坑的,要不是她收了钱,说不定自己就不会被憋屈了。

钱氏看着一家子都打定主意要还钱,恨得直咬牙,最后还是把一两银子摔到桌上,气冲冲地出了大堂。

之后的日子,王鹏在西院留宿时,赵氏天天对着他絮叨,想让他改主意,可王鹏就是不松口补课的事。惹急了,他更是宁可留宿书房,没奈何,赵氏最后只拿到了一个会继续供孙浩读书三年的承诺。

事情虽然落幕了,可是东西两院的人,都不满意。赵氏觉得东院的人,不过举手之劳,却死活不肯相帮,为人小心眼,爱记仇,因此对东院的人越发记恨;而二郎他们,却觉得不过是个继子,到底哪来的脸,让人家亲生子教他功课的?越发地觉得西院的人是搅事精,不识好歹。

赵氏看补课的事没戏之后,又把脑筋动到私塾上去了。她觉得,在村里读三四年,绝对是读不出头的,可镇里却不一样,总有几分希望的。于是,新一轮的斗争开始了,赵氏要求孙浩去镇上读书,可钱氏如何愿意,西院多花一分,家里的钱就会少一分。一个继子,能让他读书,就该感恩戴德了,还敢挑?过分!

王鹏倒是不介意多花点钱买清静,只要花费是可控的,他都不会太在意,可钱氏却说他亲疏不分,直把他吵得头疼。后来没待几天,干脆又去县城了。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王阳明(全集)

    知行合一王阳明(全集)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王阳明得到力量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大唐帝国的黄昏

    大唐帝国的黄昏

    在安史之乱后,一批唐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里面有皇帝,有文臣,有宦官,有军阀。皇帝有复兴帝国之志,文臣有重振王朝之心,宦官有甘心为奴之情,军阀有爱国忠君之意。可惜的是,皇帝的志向没有实现,文臣的诚心没有兑现,宦官的情感没有释放,军阀的意愿没有实践。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反面。
  • 大唐您好

    大唐您好

    新书《高武足球》已经上架,喜欢的体育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谢谢????第一卷李愔带着不靠谱的娱乐系统穿越了成了皇六子,有系统、有个好爹这样的人生猪都可以飞,李愔也确实在飞。第二卷李愔落水失忆了,“莫有”系统、“莫有”好爹,李愔继续在飞,奋斗的心比拼爹更重要。第三卷当然要征吐蕃踏高丽,身为大唐男儿不征服四方,岂不可耻?本文是一篇非常老实不博眼球的穿越文,希望你能喜欢。
  • 晚明天子

    晚明天子

    被雷劈得魂穿到南明朱由榔身上,北驱清庭,南平安南,西定西域,北收漠北漠南,再现大明盛世
  • 死不掉的永乐年

    死不掉的永乐年

    人生得意须尽欢,然后死在第二天,恍然惊醒到大明,夜半再次被捅穿。然而……我又活了!
热门推荐
  • 走歪路的魔法师

    走歪路的魔法师

    别的法师刷怪用法术,雷霆,火焰,陨石,冰刺。夜色刷怪用药,剧毒、减速、减伤、不融合、出血、顺手再拯救个虚拟世界……《新月学园》求收藏,谢谢
  • 超级锋芒

    超级锋芒

    他曾经是篮球场的畸形天才,却成为了足球场中的王者。生涯巅峰期,禁区被称为“神之领域”,而他则被球迷称为“战神”!这是一个尽量真实的故事,有哭有笑,有磨砺,有挫折,不是个一帆风顺的故事。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小窗幽记》共十二卷,是明代陈继儒所编撰的一本随文集锦。整本书看似是一种对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记录,而实则是对内心感悟的梳理,悟的是一种人生百态,悟的是一种世间真情,悟的也是一种人生真谛。《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个人所著述,而是他摘取各个文章中的经典言语,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所编纂的一本格言形式的随文集,成书之后不但收到当时文人的青睐,在之后的历代时光里都得到了较高的赞誉。清代陈文敬赞扬这本书说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而现今的文学研究者更是将这本书与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经典。
  • 普通史

    普通史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史官家族从史官到士兵再到普通老百姓,从秦王登基到2019年的故事。
  • 最强蜘蛛侠闯漫威

    最强蜘蛛侠闯漫威

    轩宇穿越了表示压力很大,选定的还是漫威宇宙,生无可恋啊,碰到坑爹系统我表示我选择死亡。(前面是蜘蛛侠平行宇宙获取力量后面才是漫威主世界)
  • 历代小品

    历代小品

    小品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我国古代即有此种文学样式,明清更为盛行。
  • 我灿烂的青春时代

    我灿烂的青春时代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性格迥异的大学生,在青春岁月中的成长。胆小自卑却又自尊心极强,渴望成为不一样的人的周大伶,她遇到了搞怪又温柔的喻晓、外表狂傲的音乐才子李责,独立有个性的叶丽盈,娇娇女陈澈等各种朋友。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中,他们或张扬,或叛逆,或隐忍,或努力……这其中都有你我的影子。青春是一道必考题,我们终归会前往各自的方向。但幸好能与你相遇,让我的自传里曾经有你。
  • 韵的青春

    韵的青春

    本作品是关于我的学习生活,梦想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算是我的青春的记忆。
  • 史上最飘驸马

    史上最飘驸马

    高三历史老师高辙穿越到了大宋宣和六年。 这一年,“浪子宰相”李邦彦等六贼正在祸乱朝廷,宋金联合灭辽的战事依然没有停息,李纲也还在南剑州沙县做税务工作。 这一年,大宋邑屋之繁,舟车之盛,商贾财货之充羡盈溢,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气象如云。 这一年,距离靖康之耻,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 而高辙在这个时代, 什么金榜题名,万里封侯,通通都存在。什么斗鸡走狗,沾花惹草,通通感兴趣。~~~~~轻松历史爽文,开心使用,请勿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