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85400000003

第3章 红玉

馨宁知道古代这些妇女们聊天的话题无非就是些家长里短,馨宁听了一会儿就不想听了。她也许这辈子根本不可能去湖广老家,没兴趣知道这些事情。正愁不知如何脱身呢,周建峰从学堂回来了,他进了门之后照例拜见了母亲。王氏高兴的说:“快拜见你三婶和四婶。”周建峰礼数周全的拜见了两个婶婶。

蒋氏又夸上了周建峰:“峰哥儿也这么大了,听说峰哥儿在跟着二伯学骑射,哎呀,我们家是不是又要出个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啊。”

周建峰虽然被夸的耳根发红,但依旧很大方的说:“父亲说过,习武是强身健体,体力上去了,读书也会更加有精力的。”

蒋氏奇道:“还有这种说法?”

周建峰接着说:“父亲是这么说的,不过我自从习武之后,读书时精力是比往常要好些。”

韩氏本来只是微笑着听大家说话,听到周建峰的回答,仔细的看了周建峰一眼,便移开了目光。这些都叫馨宁瞧了一清二楚。

蒋氏还要再问。

王氏开口说话了:“弟妹,我看泊哥儿大小伙子一个,陪着我们几个女人说话也不大自在,老爷还没有下衙,不然叫峰哥儿陪泊哥儿逛逛园子。”

周建泊正觉得不自在,二婶给自己解了围,自是从善如流,“早听说二婶是园林大家,正想让峰哥陪我逛逛这宅子呢。”王氏道:“哪里的话,这宅子不过是早前主人家布置好了的,我也没怎么动。不过辽阳城倒是可以逛逛,毕竟北国风光自是与湖广不同,峰哥儿,带你大堂哥好好逛逛,银子不够到娘这里来取。”

周建泊忙说:“怎能让二婶破费。”

王氏摆摆手:“大侄子这是和你二婶见外呢。让峰哥尽下地主之谊。”

周建泊不好再推辞:“那侄儿就多谢二婶了。三位婶婶,侄儿告退。”拉着周建峰就退下了。

馨宁一看好机会。假装趴在乳娘身上睡着了。

王氏见宝贝女儿已经困得睡着了,对蒋氏和韩氏说:“两位弟妹见笑了,馨姐一向有午睡的习惯,我让乳娘把馨姐送回去睡觉吧。”

崔妈妈抱着馨宁回了如意轩,之前馨宁一直住在王氏的后厢房来着,病好了才搬出来住。如意轩与内院的小书房挨着,人很少,王氏之前不喜欢这里,觉得太偏,可是架不住馨宁喜欢,如意轩的丫头有四个,名字都很俗,红玉,红珠,红莺,小红。还有一个管事妈妈崔妈妈,是周馨宁的乳娘。红玉十岁,一直贴身伺候馨宁。红珠十二,人比较细心,管着馨宁的衣物首饰还有各种赏赐。红莺十四了,她是厨房李妈妈的女儿,已经定亲了,是卫妈妈做的媒,就等十六岁嫁出去,她做菜的手艺十分好,所以管着馨宁房里的吃食。小红和馨宁同岁,是王氏找来陪馨宁玩的。

如意轩在周府西侧,从正房出来是西边的小花园,有两条路往左走是内院的小书房。往右走是女孩儿们住的院子,先出现的是一个分岔路口,直走是周淑宁住的素萃轩,里面是馨宁的如意轩,往内院走的是庶女们住的秀园,再往内院里走馨宁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了,毕竟从来没去过。

进了如意轩大门之后,馨宁就假装醒了,她叫崔妈妈放自己下来,就跑到院子里的葡萄架子下面呆着去了。崔妈妈忙劝:“小姐进屋里躺着吧,小心受了风。”馨宁知道崔妈妈是怕自己再病,可是屋里太暗,不想进去,就说:“屋里闷,你又不要我开窗,你进屋帮我拿个毛毯就行了。”

崔妈妈无奈,只好进去拿毯子了。

红玉过来给馨宁打扇,馨宁就问她:“你知道三太太和四太太家里的事情吗?”

红玉说:“知道,三太太和大太太都是大房的,我们是二房,四太太是三房的。大太太陈氏出身小户,是个秀才的女儿,但是很会持家。三太太出身显赫,是江西彭州蒋氏的嫡女。而四太太是江南绍兴韩氏的女儿,在闺阁中是有名的才女。大太太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没有庶子,却有三个庶女。三太太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庶子有两个,听说因为没有儿子,家里每天都不太平。四太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那女儿才两岁。”

馨宁感觉十分神奇,这红玉简直是“包打听”那型号的,对她的来历十分好奇:“你是府里的家生子吗?”

红玉说:“我是夫人的陪房孙掌柜的侄女,因为黄河大水,家都冲没了,就活我一个,孙掌柜看我可怜,叫我进府里来伺候夫人的。”

馨宁又问:“你和府里的人都熟吗?三太太和四太太进府才大半天的功夫,你就打听清楚了?”

红玉却皱了眉:“小姐,我还没打听太清楚呢。几位太太家里的姑娘儿子们的名字我还不知道。府里的人基本都熟的,因为我年纪小,除了老爷身边伺候的,府里的人基本都认识。这其实还是借了小姐的光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我是小姐的大丫鬟,所以基本都没有顶撞我的。”说完话,红玉一脸崇拜的看着馨宁。

馨宁无奈,心想这倒是捡到宝了,谁能想到,她身边的第一助理居然是个当间谍的人才。她现在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于是她说:“你想一直做我的大丫鬟吗?”

红玉立马点头:“想的,小姐。”

“那好,做我的大丫鬟,首先第一点,不能随便被收买,知道吗?”

红玉说:“小姐,放心,前些日子荷叶过来悄悄问我小姐你平时都做什么,我什么都没说,她还给我了做双袜子,我都没有收。”

馨宁奇道:“荷叶是谁,她打听我做什么干嘛?”

红玉回答道:“她是五小姐的大丫鬟,我也不知道她要干什么。”

周丽宁居然打听自己,馨宁更加奇怪了,她都十二了,过几年该出嫁了。俩人之间毫无利害关系,她一时想不明白,正好崔妈妈在屋里大喊红珠问冬日里的毛毯去哪了。

馨宁扭头对红玉说:“你记住我说的第一条,然后平时有人给你送礼,问我院里的事情,你这么做,人应着,礼收着,回头告诉我那人要打听什么,我告诉你怎么回答他。至于送你那礼,你就拿你那去吧!”

红玉点头:“我记住了,小姐,有第二条吗?”

馨宁笑到:“当然有,这第二条是,府里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给我打听清楚,缺银子找我来要,不过,你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切不可为了一些没用的阴私事儿把自己折进去。”

崔妈妈抱着毛毯过来了从屋里出来了。

馨宁连忙说:“我交给你的事情你不要和别人说,除了你我知道,不可再有第三人知道。我过几天会教你识字,你得认识字这事情才能办的更好。”

崔妈妈抱着毛毯,边走边说:“小姐,等久了吧,红珠这丫头把毛毯放进了柜子里,害妈妈一通好找。”

红珠跟在崔妈妈身后解释道:“没想到小姐八月末要毛毯,所以放的难找许多。小姐恕罪。”

馨宁不耐烦:“好了,找到就行了,我要说另一件事情。”

崔妈妈说:“小姐缺什么,妈妈给你找来。”

馨宁无语:“我什么也不缺,不用妈妈找。”说完,目光转向红珠:“你管着我的账册和衣物,应该认识字吧。”

红珠答道:“认识的,不过认识的不多,我之前跟着夫人屋里卫妈妈学的字。”

馨宁想,应该可以了。于是说:“你每天抽出一个时辰教红玉识字,红玉以后专伺候我的笔墨,不识字不行。”

崔妈妈想着这是好事,便建议道:“小姐,不如丫头们都跟红珠学好了。红莺在跟李妈妈学食谱,李妈妈说她已经快要出师了,小姐昨天吃的春饼就是她做的。毕竟她是管小姐吃食的,学个字以后对小姐好。”说着看了看四周,悄声道:“卫妈妈说红莺做饭做的好,夫人要红莺以后跟着小姐,给小姐管厨房。”

馨宁大囧,王氏可想的真远,她才六岁就想着以后她嫁人的安排了。

馨宁咳了咳:“恩,红莺要学认字,让她和红玉一起学吧。至于小红,她年纪还小,过几年再学吧。”

崔妈妈笑的眼睛都看不见了,“小姐说的是,就这么办。”

同类推荐
  • 梦情若水

    梦情若水

    当江湖遇见朝廷,他们是否能分礼抗庭,一见高低。还是他们都敌不过命运的洪流,被命运牵着走。她可以为了爱人舍弃生命和一切,却战胜不了内心的胆怯与懦弱。一个人在陌生的世界里恐慌不安,习惯了不辞而别,习惯一个人自私地做好所有决定,这样的她是不是太残忍?异世,她将战胜这命运,还是开始对命运俯首称臣。最终是这宿命选择了她?还是她选择了这宿命?我们可以错过世上所有美好的风景,但是不要错过该与爱人相爱的时光。
  • 权谋天下之为后

    权谋天下之为后

    一朝重生,她弃了荣华与富贵,生来呆滞,她被亲生父亲视为灾星,母亲早亡,她只待笈?之年便可踏出家族的牢笼,怎奈姊妹横刀夺爱,断了她命中良人,巇险之世,步步惊心,究竟她该何去何从....“如果命运,从不曾淡薄,我又何来丑戏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一家三口穿越古代,穿越过来就遇战乱,只能带着油带着酒,浪迹天涯一起走。冷了,没法加外套;饿了,没地买面包;遇到抢劫要人命,没有医院给看病。就这样,即便哭着去逃荒,仍要笑着相信未来能绽放。
  • 盛世荣宠:神医嫡妃

    盛世荣宠:神医嫡妃

    他是惊采绝艳,倾绝天下的宁王世子。她是无才无德,懦弱无能的相府嫡女。一场赐婚,一纸诏曰。命不久矣的宁王世子与声名尽毁的相府嫡女缔结良缘。世人或嫉妒,或同情,或幸灾乐祸!殊不知,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他们看到的表象。————沐清菱,中医世家的医者天才,一朝不慎,轰轰烈烈的死在自己突发奇想制作的药丸下,再次睁眼,成为了南陵无才无德的相府嫡女。亲娘早逝,生父厌恶,继母算计,伪善嫡妹害她性命,全府上下冷眼旁观。沐清菱轻叹:还真是多灾多难的!无情未婚夫与伪善嫡妹勾结,她巧笑嫣然,素手微扬,一纸退婚书飘然落下。“王爷,不是自己的终究不是自己的,还是王爷觉得吃软饭的感觉很美妙。”前有财狼,后有虎豹,周围危机四伏,阴谋算计接踵而来,再加皇上赐婚,病弱世子一枚。——“世子,既然你不情我不愿,这场婚事何不就此作罢。”“只可惜本世子现在急缺一位世子妃。”“你就不怕我一不小心将你克死了。”“…”————一朝风云骤变,国之动荡,家族纷争,本是只想淡看云卷云舒,过着采采药,顺便来个悬壶济世的生活,却身陷天下混局。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惊才绝艳,举世无双。她不畏权势,唇角浅笑吟吟,一手银针,医尽风华。他本心冷如冰,却因她而融化,她本无心情爱,却沉溺在他的温柔之中。——他说,只要有他在的一天,天下人休想欺她一分。——她说,只要有她在的一天,就算是阎罗王也休想带走他。ps:本文甚宠,1对1,男主强大,女主也不赖,喜欢的亲们可以放心入坑。∩_∩
  • 原配嫡女

    原配嫡女

    一不小心,穿书了。温宥娘以为自己穿到了一本继室文里,结果穿越十几年后才知道是另外一本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本报告包括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地区报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报告和研究报告五个部分,从全省总体情况,各个行业、各市和绥中县、昌图县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等层面,回顾了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 民间笑话(民间幽默笑话集)

    民间笑话(民间幽默笑话集)

    笑话在古今民间文学中都大量存在。为了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并使之读后内心发笑、精神受益、心灵得到陶冶,编者从古今笑话中精选了一些优秀篇章,根据现代人口味作适当修改,并根据国内外笑话分类学的方法,主要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类。
  • 两朝凤仪

    两朝凤仪

    世人都说,可怜那东周的悯德皇后,薨殁时不过十五岁。京郊吉祥铺的花二收着银子,翻了个白眼。一头是长她二十岁名正言顺的夫君。一头是跪在她脚下贼心不改的儿郎。花二觉得,被那么多人惦记的她,余生成了一场豪赌。若干年后,花二扶了扶脑袋上的凤冠,嗯,确实,玩大了。-------------------------总之,这就是一个逆臣之子觊觎帝王之妻,一不要脸,就吃到了嘴里的故事。--------------------------非重生!非穿越!非宫斗!双洁!HE!绝对甜文!书友扣群号743945110阿枕的大宇宙开篇,全文免费。
  • 雷雷更健康:弃妾要转正

    雷雷更健康:弃妾要转正

    “给我一纸休书,从此两不相欠!”这个,是她唯一的要求。“不,生,你是卫家人的。死,你是卫家的鬼!”看不得她的决然离去,就算是相互折磨,他也要留下她。木紫晗穿越成为了卫家人人厌恶的小妾,走不了,留不下,在痛苦中受尽折磨。大夫人人前温柔,背后阴狠。老夫人残忍霸道,眼中只有自己是对的。小姑子冷酷可怕,心机用尽。连自己的相公也是阴郁可怕,变脸比翻书还快,让她难以适应。既然不能走,那她就要当家,要弃妾转正,要是有的人都听她的。
  • 不朽浪神

    不朽浪神

    三界大战,神血落墟,宇界紊乱,虚界崩溃,暗界大伤。三界为契,神血为笔,十万年不得开战,各自封界,休养生息。十万年转眼便过,逝去之神纷纷转世或降召回归神界。这个时代,注定天才纷起,以血铸帝路,以骨为天梯,成盖代之神!神血为海,神骨为舟,神魂为帆,帝路注定只有一人能走到尽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山河永寂

    山河永寂

    出了无数皇后王妃的纪氏是天下第一名门,当身为纪氏旁支的纪天市出现在摄政王益阳面前时,往事被悄然揭开。深宫中太后与摄政王的生死之恋背后,隐藏着伤痛和背叛;无辜的天市深爱摄政王却因此而被卷入了一场复仇中。爱情被辜负,信任遭背叛,天市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坚强赢得真正的尊重,却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伤害别人的刽子手,于是一轮新的背叛和报复在她身上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全才医仙

    全才医仙

    他,鬼门之后,人称阎王……他,旷世奇才,人呼男神…………他说,我没有吹牛皮,只是想做梦………………...
  • 决战王妃1

    决战王妃1

    看到信箱里的那封通知书时,妈妈开心得简直要晕过去了。那一刻,她认为我们所有的难题都迎刃而解,并且再也不会出现了,而我就是这所有改变的关键。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跟父母对着干的女儿,但我也是有底限的,而这件事就是我最后的底限。
  • 中医小秘方

    中医小秘方

    有人说中医药是国粹,更有人说民间偏方是“国宝”,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所谓偏方,指药味不多,大众尚未知,且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药方。中国传统医药,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留下来的偏方,更是历久弥坚,绝非西洋药品所能替代。民间素有“小偏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之说。有些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其疗效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