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200000061

第61章 关于加重说

社会上有多种流行病。这是指那些有大害或小害而自以为得意的花样,例子举不胜举,只说一种语文方面的,是不宜加重说而加重说。这也是古已有之,而且外亦有之。古,如韩文公的《师说》,既“嗟乎”又“呜呼”;外,记得50年代,大量苏联著作译文,其中磕头碰脑是“必须指出”,都是加重说,虚张声势。言归正传,说今和中的,也是同样很多,只举一点点例,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

直接,最典型的是“最”和“太”。先说“最”。记得多年以前,我看拙作的一本小书校样,是编辑大人已经校过的,发现原来的“什么什么之一”改为“最什么什么之一”。我删去“最”字,唯恐再加,旁边加个说明,是“我向来没有这样说过”。何以不这样说?理由是:一、把两种意思不能协调的说法合在一起说,不合理。“最什么什么”是只此一个,“什么什么之一”是不只此一个,合在一起说就成为,既是只此一个又不是只此一个,可谓莫知所云。二、事实是,这样说的所指都是不只一个,为什么要先来个“最”呢?是以为这样就抬高了身价。姑且假定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可是不幸,接着就来个“之一”,一瞬间又降了价,成为可怜无补费精神。

三、只打个小算盘,假定既可以说“泰山是中国名山之一”,也可以说“泰山是中国最有名的山之一”,意思无别,那就还是用前一种说法好,因为可以削去三个字,既省时间,又省纸省墨,除非有理由证明,不加最的说法包括普陀山,加最,普陀山就落第了。再说“太”,现在大有成为否定说法中动词、形容词的前缀之势,如“不喜欢”,要说“不太喜欢”,“不漂亮”,要说“不太漂亮”。这有时使我感到惶惑,不知道这个“太”在这里是否起作用。比如有一次我问往某条小巷的路,那位答“不太清楚”。我理解为“清楚”,只是不“太”,就又问,希望能告诉个大致方向,那位发火了,说:“不是说了吗,我不太清楚。”还有更离奇的,是有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坐车不买票,那不太好。”怨我胶柱鼓瑟,理解为“好”,只是不“太”,心里不免慨叹,语文的地面上也竟有这样污秽的垃圾。

加重说还有间接的,是加无用的修饰语以求壮声势。只举两个例,都是看电视时候听来的。一个是政场,说如何如何,解决了农民的“具体”困难;一个是足球场,说带球向前,“直接”射门。还有抽象困难吗?间接射门吗?可是还是要加上这类废话,好像不这样说,力量就不够。

也许在时风的大氛围中,就应该这样;至少是小节,用不着大惊小怪。我惊我怪,是因为有另外的想法,那是,一言一语,个头儿虽然不大,很可能与“风”(语风文风)有关;而这风,深挖,又很可能与心态有关。什么心态?可以挖出两种。一种是喜欢繁琐,不喜欢简洁,所以开口下笔,总是乐得加些无用的甚至有反作用的零碎。一种是喜欢浮夸,不喜欢平实,所以应该冲淡时,也惯于大声叫喊。就语论语,就文论文,我是推重简洁和平实的,认为那是高的境界,达到甚至接近都不容易;但总是应该心向往之。往,要做,放弃这类的加重说也许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吧?

同类推荐
  • 静静流淌的河

    静静流淌的河

    诗歌如同音乐,富有韵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产生出动人心弦的共鸣。写景时瑰奇独特,抒情时低回吟咏。晦涩的音调,神秘的隐喻表达悲哀、失望、痛苦和死亡。视觉,听觉,幻觉在字里行间起舞。沉睡的石雕,断碣残碑,空旷孤寂的草原,静静流淌的河流,令人心酸的落叶,等等,伴随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而绽放。
  • 不装

    不装

    王小柔最新段子《不装》延续以往“把日子过成段子”叙事风格,全书文字与日常息息相关的话题直抵人心,涉及话题从都市白领的职场生活到从侧面观察教育及亲子关系,从互联网包裹的游戏人生到闺密的相处。每一个话题由头都是从大众关注点出发,不失热度,把最真实的百姓日子用风趣幽默的态度呈现出来。
  • 命运描绘(最适合青少年的短篇小说)

    命运描绘(最适合青少年的短篇小说)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
  • 火车上的威风

    火车上的威风

    《火车上的威风》是一部改编旧作《马裤先生》是独幕话剧,属于老舍作品全集之一。
热门推荐
  • 乱世商女倾城妃

    乱世商女倾城妃

    身逢乱世,沈倾歌为他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助他一统天下,外祖顾家一门忠烈,家财散尽,她居后宫之首。
  • 千禧年的我们

    千禧年的我们

    国际上有一个专门的代际术语“千禧一代”(1982-2000出生),英文是Millennials,同义词Y一代,是指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即2001年)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百度百科千禧年的孩子们,成年了。他们的青春,将要画上一个句号。句号之前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 北齐帝业

    北齐帝业

    一个政界新星因为一场意外,重生成为那个北齐历史上著名废柴高纬,此时天下三分,朝廷腐败,外面还有一个北周虎视眈眈,地狱级别的难度,怎么破?
  •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是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一本电影随笔。在这部作品中,他成功地用文字还原了电影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的每个画面,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隐喻与象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同时,作为塔可夫斯基的铁杆影迷,杰夫·戴尔为读者讲述了该电影拍摄时的一些趣闻轶事,以及自己年轻时观看此片的感受。这些由《潜行者》而诱发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原本严肃的电影文本。杰夫·戴尔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文字引导着众多对塔氏和《潜行者》感兴趣的读者进行了一次十分愉悦的电影探索之旅。
  • 净土承恩集

    净土承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本妖娆:权谋女帝醉蓝颜

    凤本妖娆:权谋女帝醉蓝颜

    五岁时,家族被灭,白慕萱的奶娘凤娘带着自己逃命。十五岁时,已成为落花门门主及宜人馆馆主,却遇上了一个将‘笑看人生,人生如戏’发挥的淋漓尽致的莘岚国国师——宋子懿。“宋大人您就这么闲吗?有事没事的就来我宜人馆,就不怕朝中之人参你本子?”白慕萱身穿白色仙霞洛裙,看着时常来骚扰自己的宋子懿,无奈的说到。“白大人也很闲吧?朝中因你那所谓的凤儿妹妹闹得鸡犬不宁,若让他们知道,你便是那所谓的凤儿,会如何?”看着眼前如此懒散且气急的女子,宋子懿笑意满面的说道,甚是得意。“你……卑鄙无耻。”“彼此彼此。”坑情敌篇“国师,你说凤儿会喜欢什么?会喜欢这七彩珍珠吗?”两人在太子寝宫,商议着为白慕萱送什么好。“你若在送她一些金银财宝,她会更喜欢。”宋子懿坐在椅子上,把玩着大拇指的扳指说道。“好,我这就去准备,国师可一定要送入凤儿手中。”太子秦越豪气十足的说道,接着风度翩翩的向外走去。“呵,我定会好好的送入她手中,可是,自己手中不就是她手中吗?”看着秦越去准备礼物,宋子懿嘟囔了一句,若这句话被太子听道,必定会气的吐血。直到……上半辈子,我为复仇而活,而下半辈子,我只因你而在,因你而活……
  • 骑行:知道这些就够了

    骑行:知道这些就够了

    一辆自行车,骑遍全世界,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甲骨文(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甲骨文(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汉字起源到甲骨文的诞生;甲骨文概述;甲骨文的发现与早期研究;“甲骨四堂”等。
  • 快穿之明迹

    快穿之明迹

    一场使命的对决,一次责任的明迹,慢慢的觉醒的神志,懂得背负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