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200000014

第14章 难 得 糊 涂

旧历一年五次,正月初三(拜年),清明(扫墓),七月十五(施食),十月初一(送寒衣),忌日(忆别),我老伴要祭她的先母。早饭之后,擦净遗像前的柜面,摆四碗供品,行三鞠躬礼。她幼年丧父,为什么祭母而不祭父,为什么不劝我也照此规程行事,我没问过。在这样的名义大实际小的事情上,我们是既各行其是又互相尊重。各行其是,我可以不祭;互相尊重,行三鞠躬礼的时候,我就不好旁观或旁而不观。正面说,我也要立在遗像之前,行礼如仪。这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先说其影响之小者,是鞠躬前先要静听老伴的一番祷辞,总是这些:今天是什么什么日子,我和某某来给您上供,准备的有点心、水果、糖,……您慢慢吃吧!最后是言而兼行,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都完了,下解散令,“你愿意写就写去吧。”影响还有大的。邻居有一位刘奶奶,好说玩笑话,每次行祭礼,如果她看见,就要说:“心到神知,上供人吃。”言外之意,不过就是那么回事,活人眼目,可有可无。老伴口不反驳,心里不愿意,说这是把大事看轻了。这就使我更加不好办,因为我是连“心到神知”也不信。不信而静听祷辞,行礼如仪,说轻了是演戏,说重了是自欺欺人,总之是很难堪。难堪而不得不做,所以有时,尤其行礼如仪的时候,我就常常想,如果我也真信,那会多好。

这使我想到一些说玄远就玄远说切身就切身的难以命名的问题。题目“难得糊涂”四字,是从七品芝麻官郑板桥那里借来的。他有解释,重点是“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意思是得过且过,不必过于认真。我觉得这是以俗讲传微言,大材小用了。何以这样说?说来话长。是1988年年初,母校北京大学准备纪念建校90周年,来约我写点什么。我左思右想,不幸就找了个“怀疑与信仰”的题目,想说说30年代初在红楼混了四年,“心”的方面走了什么样的路。主脑意思是,从母校学来怀疑精神,遇事想追根问底,可是也赞赏英国培根的话,“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但是惭愧,我只是始于怀疑,而未能终于信仰,尤其是背倚权威的一些信条,我多方勉励自己,结果还是“吾斯之未能信”。这里有什么傲慢吗?完全不是。如果说有,那有的只是无所归依的惶惑,或说烦恼。换为带有积极气氛的说法,是希望糊涂而“难得糊涂”。

因为有这样的烦恼和希望,多年以来,对于有些人,我曾多次泛起羡慕的心情。其中第一位是我的外祖母,那篇文章也曾提到。她坚信一种道门,以为她的善言善行必得善报。报大概有多种,我记得的只是,死后魂灵走往土地庙,小鬼和土地老爷都要客气,并起身让座云云。她活过古稀,作古了,其时我在外,推想瞑目之前一定是心安理得的。这就可证,坚信真就倒也得了善报。我呢,一失足念了些哲学的科学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以致不能信小鬼和土地老爷让座,更以致——,显然就不能不慨叹“难得糊涂”了。

再说一位,是一个同学的同事楚君,当年也相当熟。有那么一次,来看我,不知怎么话题一转,就陷入形而上。他充满善意地开导我,处世,对人,要记住五行的道理,“譬如你吧,一看就知道是木命,走路格登格登响。金克木,所以一定要躲金命的人,否则会吃大亏。”他的话使我很惊讶,但看他那既坚决又善意的表情,想说不信,没有勇气;顺情说好话,当面欺人,更难。我又一次感到“难得糊涂”。

再说一位,是邻居,女性,年岁比我大。推想是出自开明的高门,民国初年就走出家门到教会学校上学。我开始认识她是70年代中期,某某高位女士一手遮天的时候。有一天,这位女士到我们住的学校来,说了表示慰问的话,她见着我就赞叹,今天听见谁说了什么,感到太光荣了,太幸福了。我只好说“是”。不巧,过了不久,那位女士不能遮天了,她像是忘了过去,慷慨激昂地说:“天下竟有这样坏的,真该杀!”我只好再说一次“是”。其后,有时我想到她的有高度适应性的正义感,颇疑惑她有个或者只是心理上的神龛,龛长在而神可以顺应时势更易,所以获得的福报是永远身安和心安。我呢,比她吃粮食不少,竟不能置备这样一个神龛,以致即使想顶礼而不能得。烦恼,自怨自艾,无用,只好又慨叹“难得糊涂”。

再说一位,就信说也许是更值得赞叹的。比如相信天堂尽善尽美,不难建造,因而望见天颜就是最大的幸福,把己身放在天平上必重如泰山,等等。我呢,因为一直不知道有没有天堂,就不能获得望见天颜的幸福,放在天平上就轻于鸿毛。这有时使我想到利害和荣辱,因而又不能不慨叹“难得糊涂”。

羡慕别人的话说得太多了,应该转到正面,说说在哪类大事或小事上,自己苦于求糊涂而不得。想由道而器,说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天”。记得北欧哲学家斯宾挪莎有这么个想法,人的最高享受是知天(他多用上帝,这里以意会)。他写了一些很值得钦仰的书,推想他会自信,他知了,所以已经获得最高的享受。许多人,国产的,如汉人的阴阳五行,宋人的太极图,等等,进口的,如旧约的上帝创造一切,柏拉图的概念世界,等等,都是斯宾挪莎一路,幻想自己已经独得天地之奥秘。对比之下,康德就退让一些,他知道以我们的理性为武器,还有攻不下的堡垒。根据越无知越武断、越有知越谦虚的什么规律,现代人有了看远大的种种镜子,看近小的种种镜子,以及各种学和各种论,几乎是欲不谦虚而不能了。以爱因斯坦为例,自然的奥秘,他探得不少,可是常常慨叹,我们这个世界有规律,但何以会有规律,终归是个谜。他希望能明白,这值得同情,他承认他不明白,这值得钦佩。钦佩,赞叹三句两句,或三句五句,也就罢了。至于同情,就会引来麻烦。什么麻烦?这也许是我私有的,也许是一些人共有的。为了避免越俎,姑且算做自己私有的。

且不说以什么为根据,就“自己”或“我”说,人生,夭折也好,百年甚至更多也好,总是只能一次。生,不能无所求(为解说的减少头绪,限定合理的);因为种种条件的制约,求不能尽得。但也可能尽得;即使不能,还可以用祖传的秘方“知足常乐”来补救。只是有一点,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就是:我们活了一生,生确是“有”,生不能不向外延伸,这外也确是“有”,这总的“有”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大概是中了相信因果规律的毒,既然已经是“有”,为什么会“有”,总当有个原因,可是我们不知道。过去的多种猜测,我们不能信,能不能拿出个有确凿证据可以使人信服的什么来,以解望梅之渴?看来,至少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办不到。那么,奔波劳碌一生,自己忝为“有”的一部分,对于“有”是怎么回事,终于不能知道,撒手而去,想起来就不能不感到“太遗憾了”。说遗憾也许还太轻,应该说“苦闷”,或“苦”,即使只是知识方面的。由利害的角度看,上策显然是不求知,但那要走回头路,又是不可能的。这就使我有时候深深地慨叹,“难得糊涂!”

二是关于“人”。我是常人,跟一切常人一样,糊里糊涂地有了“生”。生之前,以至可推想为已有而尚未凝聚为“我”的时候,情况不好说,只好不说。专说有了“我”之后,既已接受(假定有此一着)了生,其他随着来的种种就只好顺受。《礼记·中庸》开头说了几句重要的话。“天命之谓性”,我们只好饮食男女;“率性之谓道”,我们只好柴米油盐,并以余力而琴棋书画,等等。这其间,循不知从何而来,以及应如何正名的什么什么规律,我们不得不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最终是医治无效,享年若干云云。由“有了生”到“享年若干”,中间这段路,至少戴着主观的眼镜看,是不短的,或颇长的,或很长的。长,比如是个空的长廊,其中要放一些或很多乱七八糟的,由即位加冕到偶然低头拾得一分钱是一类,由挤车丢个纽扣到走向刑场是另一类。

为了这里的问题容易说清楚,扔开不可意的后一类,那就只剩下可意的,古人有三多九如之说,今人更多,因为古人虽能化蝶而不会贴胸跳舞,可卧游而没有家用电器。太多,只好减缩,说一般有群众基础的,那就是,饮食,吃过红烧肉和烤白薯,男女,生了也许不只一个,都教养成人,此外还可以有立德、立功、立言,等等,可谓懿欤盛哉。问题是,一旦将撒手而去,如果不能如莲社诸公的相信即将往生净土,就不免要反躬自问:这些究竟有什么意义?答复可以因人而异。我的认识,满意的答复是没有的,唯一的上策是“不问”。我不幸,常常想问问。这就有如不慎陷入泥塘,既已陷入,挣扎上来就大不易了。不得已,可以自制一种安慰药,曰“自欺”,其疗效是把不见得有什么意思的看做有意思,或大有意思。但这很不容易,不能像“不识不知,顺帝之则”那样轻易而有把握。可惜的是,不识不知已经离我很远,但又不能不顺帝之则,其结果就成为既大吃羊肉串又大喊没味儿,可笑亦复可怜。这也是苦恼,而且是长期伴随的,所以每一想到,就不能不慨叹“难得糊涂”。

三是关于“时”。时的所指不是时间,是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时宜”。这就根柢说没有前两种那么深,却表现得更加尖锐而鲜明,因为尖锐,明说多说就不合适。只好由感受方面略加点染,是我感到惭愧,而且很深重,所以痛心。惭愧什么?是孟老夫子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知之而未能行。具体说,是为了能活,我说过顺应时风的假话。由这引来的痛心有等级之差,依不成文法的规定,面对众人,背诵制艺,不动心,听者半数得意,半数谅解,根据吾乡某小学生“惯了一样”的生活哲学,自己也可以不求甚解。

但情况并不都是这样,比如有一次,我就先则很狼狈,继则很痛心。是70年代中期,一位老友,由于关心我的德业和安危,敦劝我应该如何如何。我表示谨受教并述感激之意。他看看我,说:“看你的表情,话不是出自本心。”我只得用更假的话应付过去。其实不能说是“过去”,只是心照不宣罢了。其时是在江南。以后我们没再见面,来往信有一些,当然不便提这类事。1988年炎夏,他作古了,接到讣告,我想到终于没有告诉他那次正如他所推断,是假话,心里立即泛起双重的悲哀。人往矣,我有时想到他的善意,就不禁慨叹,当时如果能够信他之所信,皆大欢喜,那该多好。可惜已然的不能变为未然,现在,除了默念几句“难得糊涂”之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到此,有的人也许会想,我是悔恨受了读书的毒害,所以变闲话为诉苦了。也不尽然,因为书上的话,也有增益另一种智慧的,如下面两则就是。抄出,供同病参考。依时风,先外后中。

(1)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神)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旧约·创世记》)

(2)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

这两则,我不只看过,而且深有同感,牢记在心。那么,良药为什么没有利于病呢?我想,坏就坏在“知”是个淘气鬼,你有七窍,任它钻进来,它就会胡闹,不听话,并且不计利害,到你有“知”,计利害,想逐客的时候,已经做不到了。做不到,而又忘不掉。除了慨叹“难得糊涂”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路呢?

同类推荐
  • 为世界开一朵花

    为世界开一朵花

    有这样18位女子,她们身处不同时期,来自不同国家,她们有着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人生,她们是全世界最耀眼的18位女神,她们是女作家、女演员、女音乐家、女画家、女舞蹈家、女政治家……萨冈、香奈儿、波伏娃、赫本、杜拉斯、弗里达、戴安娜、琵雅芙、阿加莎、邓肯、贝隆夫人……她们都有着令人羡慕的传奇人生,都是各自时代里的璀璨符号,但当剥去一层层神秘光环后,她们也有着同你我一样的心酸和脆弱、焦虑和无奈。每个女神都活得不容易,在人生困境中的用心经营锻造了她们独一无二的质感。看别人的故事,品自己的生活。愿你我能从这些顶级女神的身上,领悟某些人生真谛,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做一个自信、独立而快乐的质感女人。
  • 怀旧和终结

    怀旧和终结

    西方全球化的胜利喧嚣,正在引起怀疑、反感、厌倦和愤怒。同这种喧嚣音调不和并且显示出深层持久力量的,是在反思中的怀旧。美国著名学者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在以他为主撰写的《自由主义的终结》的绪论中,半是惶惑半是嘲弄地提出一个令世界为之一惊的严肃问题:“我们这个时代这么快就进入怀旧的时代了吗?”一般地说,“怀旧”很容易被理解为倒退,在人类历史中未必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概念。但是西方全球化的进程却使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含义:否定西方全球化的现实。
  • 张抗抗随笔

    张抗抗随笔

    中国社会出版社素以出版优秀图书服务城乡社区,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在为大众文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认为对高雅文学的扶助和推广同样不可或缺。他们这次推出的“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首批包括了获奖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杂文随笔集。以这些作家思想的敏锐及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思考,以其个性纷呈艺术老到的表现力,相信读者通过这次高雅文学的巡礼,会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和极大的艺术享受。
  • 西雅图睡不着

    西雅图睡不着

    西雅图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海洋性气候和高纬度内陆季风巧妙平衡下,成为一个水气丰盈,却无潮湿之害的美丽城市。依山傍水的地点在亚热带国家也许是乏人问津的居家之处,但是在西雅图却是炙手可热的好地点。西雅图的浪漫非比寻常,诚如作者所说,对西雅图的感觉是绝对需要人来分享的,否则一个人承受不了!
  • 马背上的青海(龙仁青藏地文典·散文卷)

    马背上的青海(龙仁青藏地文典·散文卷)

    著名藏族作家意西泽仁题写书名,阿来、吉狄马加高度评价并推荐本书。收录了龙仁青翻译、在当代藏族母语文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五位作家的作品。五名藏族母语作家,六篇藏文化题材的小说,带你领略雪域高原的人性之美,原初之美。也许你一生都无法踏上那个神秘、浪漫的地方,本书是一个机会。
热门推荐
  • 九级星辰诀

    九级星辰诀

    赵家少爷赵辰从小表现的修武天赋了得,然而三年始终无法踏入武者,逐渐沦为天星宗的笑话。三年时间里,赵辰没有放弃过修炼,三年努力,破茧成蝶,得九级星辰诀,走上一条武道巅峰之路。
  • 陛下我的青春倾慕你

    陛下我的青春倾慕你

    顾寒熙我爱你!台上那个俊朗少年便是今天的主角楚熙琛,然而令人窒息的并不是他而是旁边坐拥亿万星辰大海的妖娆哥哥,啊啊啊,我快把持不住了!这是一个接近疯狂的追星时代,然而我就是那个接近疯狂的妙龄少女。可以显而易见的看见我,因为我就是那个拿着麦克风举着寒熙广告牌大喊我爱你的傻叉。没办法月光族的我只买得起追星的路程。只能对不起路边的装修哥,拿来广告牌一用。演唱会结束,熙熙攘攘的街道,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我却久久不能平复,心情复杂的环绕四周。虽然我也有穿越时空,霸道总裁的梦,可那仅限于梦中,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情况啊!我是不是再也见不到我的熙哥哥了。在合适的时间错的人我丫丫的穿越了。
  • 魔生艰难

    魔生艰难

    嚣张跋扈的画玖魔尊终于死了!这个消息传遍整个六界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当然欢喜的更多。据说这个魔尊生性残忍,自上古战争中存活下来后,不幸抑郁了,动辄就以杀人为乐,犹爱灭族。据说这个魔尊霸道贪婪,六界凡事有点名声的藏宝的地方都被她踏了一遍,能夺就夺,能抢则抢,有次还顺道抓守护神兽做自己的宠物,美称旺财。……总之这个魔尊并不是个好玩意儿,这次终于死了。怎么死的?据说被梧乐仙君穿心而死,而那把剑还是她自己在无涯海抢的封魔剑。真是自掘坟墓,可悲又可笑。人们不知道地方有一魄自冥界觉醒,记忆散失,整日无所事事,到处浪荡。好死不死,要活不活。出来玩都能碰到仇家,她不负众望的被梧乐仙君抓个正着。只是这个梧乐仙君与记忆的不一样哎?“仙君~老大~”她死皮赖脸的吸引他的目光。
  • 意大利风光(狄更斯别集)

    意大利风光(狄更斯别集)

    一八四四年,狄更斯从辛苦的小说写作中抽身出来,带领家人赴法国和意大利旅游度假,本来打算休息几个月时间,实际上在意大利待了将近一年。他们游览了意大利那些最著名的景点:热那亚、罗马、那不勒斯(当时维苏威火山仍在闷燃)、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在他的游记当中,狄更斯描绘了一个具有巨大反差的国度:宏伟的建筑与城市的凋敝,在古代的遗迹旁边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令他大感兴趣的是意大利那丰富多彩的街市生活,尤其是罗马狂欢节上的着装、易装以及勃勃生机。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故人不在旧里

    故人不在旧里

    听过太多久别重逢后结局美满的故事,只是,或许不是所有的久别重逢都让人期待,也不是所有的久别重逢都美好得令人艳羡,重逢后继续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就像相交过后的直线不会再相交,故人也终将离开旧里,各自奔赴人生前途……
  • 于是开始喜欢你

    于是开始喜欢你

    什么是爱情呢?某天,我终于明白过来,却是在你离开许久之后。——“你喜欢我用什么法子追你?”尹臻从没想过两人重逢后,女人会讲出这么一句话来。他吃惊片刻,继而故作冷淡问:“你……要追我?”女人志在必得地点了点头:“追定了。”“抱歉,我结婚了。”他掩痛,转身离开,就怕再多望一眼对方便后悔拒绝了。
  • 英雄联盟之全民解说

    英雄联盟之全民解说

    (本书已完结,希望大家支持作者的新书《网游之这货不是骑士》) 职业选手王磊重生了,他反思过去,决定分享自己在联盟中得到的快乐,于是他成为了一名解说。平时打打直播,没事调戏调戏美女主播,和女房客搞搞暧昧,教育教育文化女青年,还有一群漂亮的女粉丝......人生得意须尽欢,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娱乐小说,搞笑娱乐,逗比书,不是技术流的。)
  • 快穿之渣你还需要理由吗

    快穿之渣你还需要理由吗

    系统一线牵,珍惜这段缘。柔弱白莲表小姐×风华无双嫡长子论如何虐哭玛丽苏女强文男女主,让他们悔恨终生。清冷师尊×伪奶狗徒弟林微笙:(惊慌失措)阿煜,快放开我!其实内心暗爽,来呀,哇,黑化之后真带感,刺激!(三)道长背着个鬼娃娃李
  • 毕生幸

    毕生幸

    【平淡治愈文】【内心戏十足的沙雕女x可爱又温柔的男医师】魂穿到自个儿玩过狗血剧情游戏里的世界,就。。。离谱!大幸的是,不会跟故事里的角色有任何关联,也没有任何任务,就。。。很棒!池陌:“我的人生我做主!”男人:“你的人生里。。。会有我吗?”池陌:“。。。啊哈哈,会有的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