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000000034

第34章 “禅”的禅外说 (2)

这也难怪,宗教想解决的不是家常的柴米油盐问题,而是有关灵魂、永生之类的问题。灵魂,永生,由常人看是非人力所能及,可是创立宗教,就必须证明难及为易及,不能及为能及,于是,由于日常的举手投足无此大力,就不能不到另外的什么处所去乞援于神异。佛教起源于印度,古印度是最喜欢并最善于编撰神话的,于是近朱者赤,有关佛教的史料中就充满神异。释迦牟尼之前的种种想象可不放在话下,从他降生时起,就是:“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其后,由成道、转法轮(传法),一直到入涅槃(寂灭),是处处充满神异。这种神异还从教主往四外扩散,三世诸佛,以及无数的菩萨、罗汉,都是具有多种神通。这些,因为我们是现代的常人,科学常识在头脑中占了主导地位,想全盘接受当然有大困难。缩小到中土,再缩小到禅宗,也是这样,记载常不免因夸饰而失实。

大的如道统,由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这一段,看《六祖坛经》,是如此如此传授,看《楞伽师资记》,是如彼如彼传授,同物异相,可证,至少是可以设想,传说的南宗的光荣历史,其中有些必不是事实。小的如大量的著名禅师的事迹,初始的一段是有异禀异相,末尾的一段是预知示寂的时日,等等,与我们看到的“人”的事迹合不拢,显然也应该归入神话一类。就是看来不神异的那些,见于大批僧传、灯录、语录中的,就都可信吗?似乎也不好全盘接受。原因是:一、材料的大部分来自传说,传说,由甲口到乙口,由乙口到丙口,不能不因记忆、措辞等而变,尤其不能不因个人的想炫奇斗胜而变。二、即使是亲炙弟子所记,因为意在扬善以取信,也就会或多或少走些样子。所有这些,都会成为如实介绍、合理评价的困难,想克服,就只能以科学常识为尺度,选取看来可信的,抛掉看来不可信的。抛掉意味着,对于信士弟子所信的,我们可以不信,不信,当然是早已站在禅外了。

说禅,站在禅外,会碰到禅内不会有的困难。以势力广而大的净土宗为例,信士弟子在内,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千遍,自己确信必能往生净土,言为心声,对别人也这样说,可以信不信由你。地位变到在外就不成,不要说向别人介绍,就是自己捉摸,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真有所谓净土吗?如果有,在哪里?只是念念叨叨就能到那里吗?显然,这样一追根问柢就麻烦了。

说禅也是这样,或者更甚,因为净土是个理想世界,其形质,还可以引《佛说阿弥陀经》之类典籍,描绘个大概;禅就不然,由外界收缩到内心,自性清净,即心是佛,距离近了,形质却更模糊了,怎么说明?这在禅内,过去一贯是乞援于名相(即教内的专用术语),像是并无隔碍。以最难捉摸的一种事物(姑且称之为事物),即参禅的所求,或顿悟的所得为例,用旧的名相就没有什么困难,说那是真如,实相,佛性,涅槃,菩提,自性,以至彼岸,净土,等等,都可以。地位换在禅外就不能仅仅这样,因为人家要问,——连自己也要问,所有这些,是什么形?什么质?能不能指给我看看?既然有,而且是实相,应该能够指给想看的人看看。可是,这偏偏不同于现代化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可以用大镜子和小镜子,或符号数字的方程式,让人看到或悟到。想说,可是拿不出实物来,所以难。

以上是说所求,比喻是目的地,想指明,不容易。同样难的还有通往目的地的路,即古德用机锋引导,学人有省,以至灵光一闪就顿悟“师姑元是女人作”,如果这都像记录的那样货真价实,其内容和作用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内,实有所感,即使是无能名焉,却可以算做知其妙。在外就只能凭猜想,可能猜对了,也可能猜错了,总之还是难。

此外,还有一类难,数量更大,是记录的禅的言行,由常人看,常常是颇费解的。费解,在内可以如对拈花而微笑,或以机锋对机锋,装做能解,混过去。在外就不成,因为需要用常语讲清楚,这是见难而无法逃避。只举一桩公案为例。《五灯会元》卷六“亡名道婆”条:

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按照书的体例以及记录的口气,这里以禅理为标准,论高下是婆子高而庵主下,论是非是婆子是而庵主非。为什么?可惜道婆只论断而没有说明理由。我们想补理由,不容易,因为不能躲开“女子抱定”。不得已,或者可以乞援于《六祖坛经》,庵主是“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所以错了。或者更深地追求,道婆是“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所以对了。这说来像是头头是道,但“道”,要不只能说,而且能行。如何行?那就不可免,要“不断百思想”,要保留“烦恼”。

这据我们常人的理解,也许是无妨“动心”吗?可是,真要是这样,影响就大了,积极的,修不净观,消极的,持五大戒,就都完了。还会影响到世俗,如苏东坡的和尚朋友参寥写诗赠官奴马盼盼,其中的名句“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也就不能成为美谈了。在禅宗的历史中,道婆烧庵是有名的公案,究竟是表明什么禅理?——当然,如果只是玩玩机锋,我们也可以为庵主想想办法,如也乞援于祖师,说“仁者心动”,或利用流行的成句,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类,也许就可以不被赶出去吧?这里的重要问题不是被赶不被赶,是被女子抱定的时候,依照禅理,究竟应该如何反应(语言的,心境的,身体的)。很难办。所以也就很难讲清楚。

难,但既然还要说,就只好勉为其难。办法是明知路难通,却捏着头皮驾车闯。闯,求通,要有个指引的力量。这力量,我的想法,或说我选用的,是科学常识。用现在习用的话说,这是路线问题:对了会有所得,错了就全盘错。错,可以分为轻重两种。先说一种轻的。禅,由参到悟,心有所住,心有所移,都离不开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只能自知”的事,何况我们是现代人,上溯到李唐,说马祖如何如何,赵州如何如何,烧木佛而取暖如何如何,见桃花而顿悟如何如何,隔雾看花,甚至痴人说梦,究竟能够取得几分可信?这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说就难免以主观代客观。

错还有一种重的,是禅,也许根本就不能用科学常识来解释。推想历代的禅师们会这样看,他们没有明说,可以不提。明说的有日本的禅学名人铃木大拙(已故)。他著书立说,宣扬禅是反科学的,不能用科学方法来把捉。他说了不少常人听来会震惊的话,如他甘愿接受奇迹,相信禅师一笑能震撼乾坤;禅是趋近法,悟就能进入物体本身;自我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并能从零移向无限,从无限移向零;方是圆,圆是方,等等。这是说,禅是神秘的,超常识的,正如禅师们所常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而还要说,并想强把它纳入科学知识的系统,结果当然是大错。

对于这样的疑虑,我必须想方设法破除,否则就只能扔下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疑难,已有庄子代答,“我知之濠上也”,可以不再说。科学常识行不通云云,至少是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同意。事实胜于雄辩。据说赵州和尚活了一百多岁,铃木大拙也高寿,活了九十多岁,这或者可以说都是禅的所赐,但终于还是死了,这是禅和自然规律较量,仍是自然规律占了上风。在我们觉知的这个世界或宇宙的范围之内,容许有神秘吗?这个问题很复杂。“有”可以指已有,我同意爱因斯坦的想法:这个世界有严格的规律,至于为什么会有规律,总是个谜。“有”还可以指将有,将来会不会出现科学不能解释(即跳出规律)的神秘?在我们还没有彻底了解这个宇宙之前,说不可能怎样怎样是只能以信仰为根据的武断。

这样,是至上有神秘(意思是还不知其来由),将来还可能出现神秘。但对于我们,重要的是“现实”这一段,人类的知识表明,其中确有还“未能”了解清楚的,却没有由推理可知“不可能”了解清楚的。换个说法,我们所觉知、所推知的诸多事物,都在因果关系的大网中,因而不可能有因果关系大网之外的神秘。这样,在因果关系的大网之内,就应该是,没有任何事物是不能用科学常识来解释的。这个原则当然也适用于禅,因为和吃饭、睡眠、读书、看戏等一样,参禅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甚至连所求都可以说是大同,即心安理得、少苦恼而已。就是本于这样的观点,说禅,我站在禅外,以科学常识为依据,解释、衡量看似难解的种种。在有些人的眼里,这也许像是把小玉、双成说成黄毛丫头,但为了化迷离恍惚为可见可知,也实在想不出别的路。

同类推荐
  •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

    本书是译述的纪实文学作品。是韬奋先生的师母自述的,是关于老师与师母的故事,每节后附有作者撰写的“译余闲谈”。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逆流(译文经典)

    逆流(译文经典)

    德塞森特厌倦了巴黎的虚伪和浮夸,转而避居于丰特奈小镇,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依据个人审美和品味布置住所,沉浸在自己一手缔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中,对抗世俗的潮流。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涉及绘画、宝石、花卉、文学等。于斯曼借这位反英雄的主人公之口诠释了他的颓废美学,斩断了和自然主义文学的联系,奠定了19世纪邪典之作的地位。王尔德称《逆流》是一部“毒液四溢的书”。
  • 人间海市:长岛

    人间海市:长岛

    长岛县诸岛,古为莱夷之地。秦、汉、晋、隋时期属黄县(现龙口市)。自唐朝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属蓬莱县。1929年,山东省政府设置长山岛行政区,始自蓬莱县划出,直隶山东省。1935年撒区归属蓬莱。1945年第一次解放,成立长山岛特区’隶属北海专区“1947年国民党占领。1949年第二次解放,恢复长山岛特区。1956年建立长岛县。
热门推荐
  • 重生苏铭

    重生苏铭

    错过的未来,错过的青春,错过的那个人,午夜里的辗转反侧,你有没有被撕裂般的疼痛,心口上的裂缝,再多的温暖也填补不上的遗憾!假如一切能够回到从前,你想做什么?对苏铭来说,这是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事,她本想只要一家人能够幸福的活着就好,可是想要的越来越多怎么办,可不可以多要一点点幸福吗呢!好可惜,她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人生,那么这一次换我从这里跳下去,听说跳楼的人,回一直在这里徘徊,重复遗忘不得解脱,那么,我来替你可好!“咚~”冬日的雪花晕染了一片,彼岸花开了,刺目的耀眼!
  • 血液循环皆是你

    血液循环皆是你

    【震惊!影神岛主竟然和冥帝岛主结婚了?!】她因为躲避他的死缠烂打,逃到了地球上。秋凝:你来何用?夜煜:有夫人的地方就有我(抛媚眼)俗话说傲娇一时爽,追妻火葬场。【男强女强,虐贱虐渣!】
  •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宝镜三昧本义

    宝镜三昧本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男神全都暗恋我

    快穿之男神全都暗恋我

    修真界有修名南瑶,其貌绝艳,其音撩人,奈何天赋不济,注定筑基无望。南瑶这一辈子没什么执念,唯独成仙。但谁又知,大道三千,各有不同,并非所有修炼,皆靠天赋——南瑶勾唇一笑,波光流转,摄人心魂:我美吗?男人痴狂:美!南瑶:你爱我吗?男人:爱!南瑶满意一笑,愈发绝艳。三生:恭喜主人获得三颗真心,修为等级+1!一句话概括:修士南瑶的修(liao)练(han)实(guo)录(cheng)。Ps:女主苏苏苏,又渣又浪,全天下皆女主她最好看!男神都爱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殇倾城

    云殇倾城

    那一天,皇家别苑,他说从今后你便是我的妻。可自她葬身火海,在他心中却是宫中再无云色佳人。她等不到他的花轿,只等来他娶妻的消息,原来他终究放不下天下霸业……命途多舛,却远宫门而不得。凤冠加持,她替姐易嫁,二进宫门。二王夺嫡,她亲手把毒药放进太子的饮食。再次相见时,却是她亲手夺去了太子性命,含泪在他和她的大婚夜里逃离。记忆恢复,飞霞山上她纵身一跃追随太子的身影以命赎罪。一个流落民间的孤女,几位风神俊秀的皇子,她与他们的相遇,是前世今生的绝恋,亦是兵马乱世的传奇……
  • 靠近左耳说爱你

    靠近左耳说爱你

    痛!这是尹若曦的第一感觉!“这姑娘真是可惜了,”…………她听到周围好像有很多人在说话,“若曦,你醒醒…………”“对不起,请让一下…………”一群身穿白色大衣的人抬着担架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她感觉自己被人小心翼翼放在了担架上…………你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女儿,你不配拥有幸福……若曦对不起,为了小沫只能让你走…………这些话像过电影似的在她的脑海中一遍一遍地回放着。她仿佛回到了出车祸前…………尹氏集团设计部“若曦,你真的很有天赋,竟真的被你设计出来了…………”洛翰有些看着这件以梦幻系列为主题的婚纱自豪地说道。…………沫如星一脸高傲的看着尹若曦那象牙般洁白的脸颊上突然多出来的五个手指印,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她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来历不明的野种,甚至不能算野种,只是一个孤儿,居然在短短时间内就能得到设计之神乔治的青睐。而她却只能屈居在尹若曦之下,她不甘心…………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菡萏曲

    菡萏曲

    武周久视年间,十五岁的少女苏菡萏下山重夺家主之位,名闻天下意气风发之时,围绕她的秘密与诡计却早已展开。烟雨望春双城困,瑾年流光往事沉。从江南云碧到漠北月白,从荒山凉夜到九重之巅,她与他携手走过十年风雨,而秘密的尽头,又是一场风雨。一句话简介:双重人格少女的江湖复仇之路。
  • 台宗精英集

    台宗精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