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300000004

第4章 一诺百年的爱情守望 (2)

复出的李才莲更老练,更聪明,更成熟了。

男人的征战就是女人的煎熬。池煜华面临的又是一轮漫长的等待,而每一轮新的等待又有伴随着新的冀盼。行前,池煜华红晕着脸,对李才莲发出了曾千百次萦回心底的疑问。

“你在外面给那么多人写信,为什么不写信给我?”“写信给你,你又不认得字,两公婆的事还要请别人念,几多不好意思呀!”李才莲说:“你要学习识字,要学习文化。”他用柴火梗在地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李才莲、池煜华”几字。

池煜华不吭声,晕红的脸羞得更红更美了。是哩,两公婆的事怎么好请别人念呢。难怪李才莲经常叫自己要学习识字。

望着温柔美丽的妻子,李才莲按照农村发誓的习惯,站在门槛外对站在门槛内的池煜华指天地发誓:“现在是战争年代,谣言特别多,如果有人说我死了,千万不要相信。我算过命,算命先生说我不会死,会命长,大富大贵。记住,等着我。20年30年,哪怕50年60年,革命成功我就一定会回来和你相聚”。

面对信誓旦旦的如意郎君,池煜华半嗔半娇,请老天爷作证,发出了誓言:“你放心地去吧,我会等你。你20年30年不回来我就等50年60年,50年60年不回来我就等你100年。一定会在家里等你回来团聚!”

生活在领袖身边,锻冶于革命营垒后龙山长长的崖坡,李溪长长的流水都映照着一个痴情的身影。常常的思念化为常常的动力,常常的动力就是常常的学习。山坡上、沙滩上、田野里处处都种下了池煜华歪歪扭扭的笔迹池煜华李才莲,池煜华李才莲。

识3个字就认得自己的名字,识6个字就可以把丈夫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睡在一起,识几十个字就认得全家人的名字,识几百个字,就认得县名区名村名和全村人的名字,识一千个字,就可以与丈夫通信了……

池煜华李才莲,池煜华李才莲。学识字的池煜华写得最多的字就是池煜华李才莲6个字,她喜欢把这两个人的名字睡在一起。无尽的思念呵,有时,池煜华心里也难免泛起一缕缕疑云:李才莲在外面会不会像我思念他一样思念我呢,听说,他在外面都说自己没有结婚,没有妻子,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外面的女人洋气不洋气,李才莲在外面会不会有外遇呢?!这些怀疑都是一念之差,随风飘散,她坚决相信:自己这么思念着李才莲,李才莲怎么能不思念着自己呢。

郁郁蓊蓊,一片硕大的古樟树拽着连绵不绝的绿,伸向远山。这是江西宁都县城郊,一个叫七里的村庄,1933年6月,池煜华与人搭伴。步行三天,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中共江西省委,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如意郎君李才莲。

才莲、才莲——池煜华情不自禁,呜咽着扑进了惊奇不已的丈夫怀里。识字果然好,识字长了池煜华眼界、智慧、勇气和力量。池煜华知道了丈夫革命的官名,叫做少共江西省委书记,丈夫革命的地方是江西省委所在地——宁都。她一点一点打听清楚了宁都怎么走,有几天路程要经过哪些地名。丈夫不回来,久久苦恋的池煜华决定出门去寻找丈夫,现在识了字,什么都挡不住她,就是缺路费。平常,自给自足的农村很难见钱的面,但这也难不倒她,通过布告,识了几百字的池煜华知道距离教富村十来里远的地方,有一个红军豪兴医院,柴火挑到那里去可以卖钱。

柴火可以卖钱,却是最便宜的商品。2担柴火才卖五分钱,40担柴火卖一块银元。池煜华用了半年时间,足足卖了120担柴火才凑足3块银元。一担柴火就是一二个血泡,血泡溃烂,血水把刀柄都浸透了。她原本细嫩的手,一层血泡叠一层血泡,已经粗糙得如同柴皮。一路上,她忍饥挨饿却舍不得动用那3块银元,舍不得吃带给李才莲的菜干子、鱼干子。此刻,她布满血痂的两手把这些物品连同两双布鞋,一齐捧到丈夫手里,作为见面礼要丈夫买点补品补养身体。

久别胜新婚。一年多未见,面对着兴奋不已,激动异常的妻子,刚刚被任命为中央苏区儿童局书记的李才莲,抚着她新泡叠旧痕的两只粗糙的手,却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恰恰相反,他轻轻地推开了浑身滚烫,热泪盈眶的池煜华,举止冷淡得让人生疑。

这是我家乡的一个人。李才莲对通讯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我是他家乡的一个人,他怎么不说我是他老婆呢?池煜华心里犯嘀咕。

吃过饭后,李才莲也不大与池煜华说话,却曲里拐弯把池煜华带到一户老表家里,安排在那里与一个妹子搭睡。夜间,躺在光板床上辗转反侧、百思不解的池煜华问那个妹子的名字,竟与自己同名同姓也叫做池煜华。天下哪有这样的怪事!朝思暮想终相遇,相遇却仍是分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夜之间,池煜华委屈的泪水把床板都打湿了。

几天后,李才莲终于把池煜华带入自己的住房。这虽然也是一幢干打垒的土房,房里阴暗潮湿,是一张用两条凳子架起来的光板床,池煜华却感到亲切,有一种回到家里的踏实。

在这片戒备森严,平常却不寻常的建筑群落,突然冒出来一个穿着浑身缀满补丁的土蓝布衣服,却生得眉清目秀、明眸皓齿的美女子,远远走来,犹如荒草地里长出了一支婷婷的山菊花。在警惕性极高的年代,她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所有人注意。

池煜华逐渐接触了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一些有着神奇传说的中共高层领导人物。首先使池煜华感到可亲可敬,又主动为她释疑的是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兼白区工作部长蔡畅,蔡大姐。

那一天,李才莲突然对池煜华亲热起来。他说自己受了批评。

蔡畅部长问我为什么在外面见到池煜华时,不打招呼不说话,象不认识的人一样,这是对妇女不平等的思想作怪,是瞧不起妇女同志的表现。要好好反省反省。这一夜,李才莲把自己反常的言行、前因后果,对池煜华作了一个彻底的坦白。

第二天,池煜华走进了蔡畅部长的办公室。

蔡大姐,李才莲不是瞧不起我,在屋子里面他对我很好,还会给我洗脚哩。他在外面不跟我说话是避嫌,战争年代,大家出外革命都没带家属,那些战士看见领导干部带家属会想家的……

哦,如果他不是瞧不起你,那是另外一回事。池煜华,你对领导干部带家属这事是怎么看法的?

我的看法是男女平等,男同志可以出外面革命,女同志也可以出外面革命。带不带家属要看革命需不需要,革命需要当然可以带家属,池煜华对这个问题想过很久,深有感触:女同志不光是家属,还可以是革命干部。

哎,你说话还蛮有水平嘛。你在家里是不是参加了革命?你愿不愿意到省委来工作,与李才莲一道革命……

蔡畅知道池煜华在家也担任了苏维埃妇女干部。从此,她们成为了朋友,池煜华经常去找蔡畅谈心。平易近人的蔡畅是池煜华真正的大姐。省委工作的危大姐等人也时常参进来与池煜华聊天,李富春见了面都会打招呼、聊天,有一次,他还买了些果子来吃。一边聊天一边问兴国农村的扩红情况,妇女组织打布草鞋的数量,农村中借谷运动的情况。朱德总司令也偶尔凑过来聊几句。

南方有一说:夏季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有一回,暴雨倾泄,下了一夜。天亮时,大家的床都立在水中,出门一看,有些战士的床板漂浮在低洼处。

池煜华本能地下到水中为战士们打捞床板,洗晒补褥,早早晚晚,忙碌了两天,给所有的战士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间久了,神秘的毛泽东也不神秘。有一次,毛泽东与池煜华聊天时聊出了久蓄心底的一个秘密。当时,苏区的《红星报》、《青年实话》等刊物上经常能见到李才莲的署名文章,特别是《青年实话》有时每期都有李才莲的名字。这就不能不引起敏感人的注意。

过去,我总觉得李才莲不像是穷苦人家的子弟。他长得文质彬彬像个舞台上的小白脸,读过书有文化,能说会道,很会写文章,组织能力又强,办事果断有魄力,还有一定的经济头脑……这样的人不是地主家出身,就是富农家出身。

直到看见了你,看见你一身补了又补的衣服,看见你年纪轻轻一双手长满了老茧,我才相信他确实是穷苦人家出身。

一天晚上,池煜华无意间把毛泽东的话说给李才莲听,李才莲像老年人那样长叹了一口大气,久久没有吭声。池煜华陪着李才莲一夜未眠,那个无眠之夜,她似乎明白了刚来时才莲对自己的冷淡,又似乎什么都不明白。从此,她感觉到革命以及革命队伍并不那么简单哩,她再也不是原先的池煜华了。

无论如何,走出家门的见识、境遇以及收获与在家里面就不一样。她愿意接触那些新鲜、新奇的事物,愿意走出家门。

一个月后,池煜华是带着蔡畅的手令回兴国老家的。蔡畅在一张中共江西省委的便笺上写着:

中共兴国县委:

经研究决定,调你县池煜华同志到中共江西省委土地部工作。

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蔡畅1933、7、19、眼看夫妻双双就要在一起革命,一块生活了,天真浪漫的池煜华多高兴呵。

战争的硝烟弥漫在苏维埃的上空,新一轮反“围剿”日益迫近,红军的兵员却日愈枯竭。当时,李才莲正在参加筹备成立少共国际师,对即将到来的团聚他没有表露出太大的高兴。面对天真浪漫的妻子,临别之际,他摸摸索索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铮亮铮亮的小方镜子,赠送给她作礼物。

海枯石烂心不变,望穿世纪情不移赤日炎炎,酷暑如灼。7月,是农村最繁忙的双抢季节。池煜华一向是家里的壮劳力,回来便操镰下田,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抢收抢种。一连干了三天,每天干得汗流浃背,天昏地暗。那天正干着,一场透雨不期而至,把池煜华一身淋得透湿。她硬是用体温把一身衣服烘干,直干到日头落岭,月挂东山。当她把最后一担稻谷挑回家时,浑身没有一丝力气,人与稻谷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六十多年后,池煜华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7月11日。

一场上吐下泄的人瘟突然在兴国县蔓延,人们一个接一个莫名其妙地病倒,莫名其妙地死去。全村先后有四分之三的人染上了人瘟,大部分人熬不过七天就七窍流血一命呜呼。

我不死,我还要与才莲团圆。

池煜华却不肯死,十天又吐又泄,不吃不喝,全身瘦成了一把骨头仍不肯死,全身都没有感觉了仍睁着一双无神的眼睛在等待医药。那时哪有什么医生,哪有什么医药呀,有的只是土郎中传下的土药方。池煜华食下了一剂治人瘟的土到了顶的土方子。用尿勺到粪坑里捞一碗蛆虫,到李溪水里面冲洗干净,然后把蛆虫放到擂钵里擂成浆,再冲冷水往肚子里灌。水米难进口的人,喝臭气薰天的蛆虫浆液反而不呕吐。不呕吐并不是好喝,一碗蛆虫浆液,池煜华捏着鼻子一天喝了三次才喝完。喝了蛆虫浆液就感觉到有一条条的蛆虫在喉咙管、肚皮里边一蠕一蠕爬来爬去,爬得人心惶惶,那蛆虫爬着爬着就象立即要爬出嘴巴。

从没有任何感觉,到有再生的感觉,这感觉是蛆虫慢慢爬出来的,爬得人心惶惶,然后感觉到人生的无味、人生的无奈、人生的痛苦、人生的期待、人生的……然后就活过来了。

促使池煜华从死亡中活过来,可能是蛆虫也许是人虫。这个人虫就是她的身孕。

20多天后,她爬起来料理李才莲祖母的丧事,人世变了一个样。办丧事是最需要人手的,平常大家人众的李家却没有多少人向前。一问,李才莲的弟妹已接连死了5人,整个家族屋场中先后有12人得了瘟病,死去11人。

灭了人,就灭了做事的帮手,也就灭了人的负担。池煜华再要脱产革命,就没有理由也没有人会阻拦。

当池煜华持蔡畅的手令前往区、县办理调动手续时,兴国县刚刚由一个县分为两个县,即一个兴国县,一个杨殷县,县里安排她到杨殷县委,担任巡视员兼熬园区妇委会书记。池煜华多么想去土地部,日夜与丈夫在一块工作呵。在与县委组织部人员争执时,她突然觉得身体十分不适,拼命地呕吐起来。经人提醒,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她留了下来,也就改变了人生。

杨殷县辖兴国、赣县、泰和三县交界的各一部分,含茶园乡教富村在内,是最偏僻的山区地带。池煜华任县委巡视员兼熬园区妇委书记近两年,红军便长征离开苏区。红军长征前夕,李才莲因布置撤退工作曾经回到兴国县城一趟。形势已万分紧急。一到兴国,他便匆匆捎信要池煜华在一周内来兴国城相会,并反复交代:估计一周后白军将占领兴国县城,你就不要来兴国县城了。这是李才莲最后一封写给池煜华的信件,信件的命运与以往一样,被李才莲的父亲及后母扣押。当信件转到池煜华手中,一周早过了。已是“就不要来兴国县城”的时间。

1934年底至1935年底,赣南各县到处张贴着一份内容大致相同的购买人头的布告:悬赏——谁获得共匪首犯项英、陈毅、李才莲……其中一颗人头,即可持人头到县剿匪总部领取奖励五千块银元……

旧中国历来有株连的习惯,政府当局及乡邻都知道池煜华是李才莲的老婆,但当局并没有珠连她,首先向池煜华发难的倒是李才莲的亲父后母。

同类推荐
  • 智慧故事荟萃(下)

    智慧故事荟萃(下)

    读聪明人的故事能让人更聪明、更快乐地生活。智慧的故事,还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激发我们的人生追求。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使自己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本系列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智慧故事荟萃”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世事明察、是非分明、看清真相、晓事明理、权宜应变、顾全大局、聪明智慧、知已知彼、醒悟觉察、借鉴教益等系列内容。下册收录了飞行员智脱虎穴、法国军官巧审间谍、闻香味夜行军、强光射目破德军、假战士真勇士、隔岸观火解放长春、爱迪生妙算数学题、希特勒借刀杀人、给狼洗礼、瞎子坠桥、杨修智悟丞相题字等智慧故事。
  • 有点痛,有点暖

    有点痛,有点暖

    《有点痛有点暖》是一本带有温度的随笔集,即“青春治愈”系列。作者笑以苛亦花亦如刀的文笔,或疯狂放肆、或冷静自持的态度,在字里行间记录下了青春历程与人生思考。作者感性回忆,记录了在维也纳、慕尼黑、苏梅岛等国外旅途与际遇,抒发了青春时代的自己对爱情、亲情以及当下舆论话题所引发的一系列生命感悟。阅读本书,跟随作者感受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一起来横扫诗意的“独”青春,从疼痛的现实中寻找温暖的自己。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由张方、冰融所著,是一部反映援藏工作的报告文学。《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介绍了主人公、援藏的水利专家张春荣为西藏的水利建设、公路建设以及西藏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作为老一代援藏专家,扎根边疆,发扬“老西藏精神”为后来的援藏者做出了榜样。作品重点介绍了张春荣进藏以后带领当地百姓治山、治水,改变当地面貌的具体事迹,感人至深。
  • 当代散文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名家散文佳作,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亲人的无限深情,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孤独旅者

    孤独旅者

    《孤独旅者》是《在路上》作者凯鲁亚克一系列旅行主题的文章的合集。从美国南部到东海岸再到西海岸再到偏远的西北部,他的足迹遍及墨西哥、非洲摩洛哥、巴黎、伦敦,他乘船横渡两大洋:大西洋和太平 洋,遇到各色各样有趣的人和城市。他去铁路上、货船上、深山里工作,在纽约同“垮掉的一代”谈天玩乐,在巴黎巡游教堂和博物馆,生动展现一个独立自主且受过教育但又身无分文、四海为家的浪子的生活状态。
热门推荐
  • 重生女主播

    重生女主播

    彭佳是华夏国大华市电视台主播,前世因为误会和倔强的个性,间接导致母亲病故,高官继父入狱。家破人亡之后,彭佳在年华老去时惨遭电视台无情抛弃。当彭佳意外重生回到15年前,她决心抓住上天恩赐的机会扭转前世的颓势,重新塑造自已的未来!不论是职场小人、谋害亲人的恶人、能让自已上位的贵人,女主播一一接招……职斗、官斗、娱乐,全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电影中的北大与北大人的电影

    电影中的北大与北大人的电影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特定年代里的北京大学,注定了将与中国电影发生一些特殊的关联。但在讲述这种关联之前,我还要辨析一下电影与大学之间存在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同质性。在我看来,电影与大学的同质性主要体现为两者都能产生一种类似“震惊”的现代体验。
  • 浮尘鬼书记

    浮尘鬼书记

    一直在尘世漂泊着,。。。。。。。。。。。。
  • 晋国土地制度

    晋国土地制度

    本书正编《晋国土地制度》对晋国的变革分早、中、晚三期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春秋时期土地制度乃至春秋史的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附编中《试论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阶段》对当地彝族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详细论证,《郭老古史分期研究的特点及其战国封建论有关问题的重新阐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试论郭老古史分期研究的特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郭沫若的古史分期研究进行了评判,《试论儒学现在面临的发展阶段及其任务》探讨了儒学在当今形势下的意义与价值。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五张犁

    五张犁

    该书收录了被称为“当代小说之王”的王祥夫先生的25个短篇小说。所收小说多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及首次出版的新作,其中的代表作品荣获各类大奖,如鲁迅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国内重要奖项。这些小说不仅集中反映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窘迫状态和积极进取精神,从而体现出一种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加上点评者准确到位的剖析,使得该书读起来更加耐人寻味。
  • 坠宿

    坠宿

    总想用一部作品来与青春告个别,即使青春并无如此的荒诞与绚烂
  • 影帝的喵系萌妻

    影帝的喵系萌妻

    季影帝家的猫据说会识字,懂法律,还会自己叫外卖。唯一让他不省心的就是,喜欢勾三搭四,招蜂引蝶,一点都……不乖。季影帝直接用一根红绳拴住喵生,这辈子,你只能在我家的地盘上浪……“喵——”某猫提出抗议!季影帝:抗议无效,维持原判!
  • 两界殊途

    两界殊途

    一百年后,地球不再属于人类,龟缩在星城的人类守望相助,延续文明;另一个时空里,大国林立,魔法昌盛,万术兴盛,极北之地却有虚空裂口横贯千里。我只是个学生,为什么要承受这些?天基降临,虚空入侵,谁又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