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8300000051

第51章 工匠智慧的故事(13)

“您锔的是什么大家伙呀?”

“什么大锔什么。”

大家都爱这么问他,因为爱听他说“锔大家伙”,天长日久,“锔大家伙儿”老头儿几乎是家喻户晓了。

现在白塔这个大家伙裂了缝子啦,大家都发愁了,谁也没心肠再问老头儿会锔什么了。

这天,大家正在这家切面铺里议论着白塔裂缝子,有的说:“白塔裂缝子,这得要拆了重修啊!”有的说:“拆了重修,那得多大工程啊!还不如把它锔上呢。”有人说:“这么大的家伙,怎么锔的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纷纷。

这时候,锔补缸的老头儿,掀帘子进来了:“喂,伙计,煮一斤宽条儿面。”

大家瞧见他进来啦,有的就乐着说:“老头儿,您会锔什么来着?”

“锔大家伙。”

“白塔可以称得上是大家伙,您会锔吗?”

老头儿不假思索地说:“会锔。”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有人说:“您要真能说到做到的话,我们大伙一定请您喝酒。”

过了几天,人们发现白塔上真有七道光华灿烂的铁箍,那个老头儿自白塔锔好后也没有了踪影。大家都说白塔上的箍一定是那老头儿给打的,还说老头说不定是鲁班爷变的呢。

妙应寺至今仍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里,传说中的光华灿烂的铁箍已看不见了,但塔肚子上却有几条凸起的道道,人们一看见这几条道道,就会想起这个锔白塔的故事来。

【乏塔的离奇传说】

北京天坛的正东,体育馆的东南,龙潭湖的北面,在金朝的时候,有一座法藏寺,法藏寺的后院有一座玲珑塔,此塔七层八面,高有十丈,人称“法塔”。后来又称为“乏塔”。“乏塔”的故事是因鲁班而起的。

据说,早年的北京东城一座塔也没有,而西城却有双塔寺两座塔、万松老人塔一座塔、白塔寺一座大白塔、北海山上一座小白塔,共计五座塔,住在北京西城的人,曾以此自豪地说:“说北京吗,西城五塔,东城无塔啊!”

有一天,鲁班爷逛了一趟北京城,回来后,大为不悦,就对妹妹说:“北京城很好,可是塔都凑在西城去啦,我心里有点不痛快!”他妹妹告诉他可以在东城建一座塔呀。鲁班说,那也要找一座好看的塔样来做。于是他们决定云游四方去寻找。

一天,兄妹二人云游到了西湖,发现雷峰塔很好看,便决定照这个样子去做。兄妹二人一齐动手,自然会做得很快,从太阳偏西,到刚交定更,一座七层八面的玲珑塔就做成啦。

塔建好了,他的妹妹就对塔说:“老塔呀,北京城东城没有塔,你愿意上那里去住吗?”塔发出嗡嗡的答话说:“我愿意去!”

鲁班爷让塔切记,路上不要休息,二更动身,四更到北京,五更之前一定要找好地方,否则过了五更,你就永远不能挪地。塔应了应声,瞬间变成一个尖头顶,灰布袍的黑大汉,他辞别了鲁班爷兄妹,转身往北,嗖的一下,已不见了踪影。

还不到四更天,黑大汉就已到了北京。塔走到法藏寺的庙后面,听见院里有说笑声,他探头往墙里一瞧,原来有很多人在墙角边上赌钱,他想:我走了几千里地,剩下的路也不多了,不如休息一下。

就这样,他看起了耍钱的。里面赢钱的人,是哈哈大笑,输钱的人,是直嚷晦气,他愈看愈上瘾,并不自觉地说了声“好”,这下不得了,大伙回头一看,墙外站着一个比墙还高的大黑人,他们也顾不上钱了,就往庙里头跑去。

此时,庙里的钟楼的晨钟响了,远处的公鸡叫了,大黑人也不动啦,只好显了原形。又听哗啦一声,原来庙的后墙,叫塔挤塌啦。

这时庙里的老方丈,带着徒弟们来了,瞧见这“庞然大物”,大家都给吓傻了,方丈大喊道:“徒弟们,快随我给宝塔磕头!这是天上赐给我们的宝塔!”

大家跪下后,身上的钱都掉到地上,没人敢承认这钱是自己的。老方丈看见钱高兴地说这钱是上天赐给他们修墙用的。

墙修起来了,塔被围在墙里。民间则传说鲁班爷修的塔,实在是太累了,便停留在这里,所以就叫它“乏塔”。

【样楼建造中的怪事】

北京城有数座城楼,修建这些城楼的时候,总有个先后顺序吧!但大多老百姓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座城门先盖起来的呢?唯独北京的老瓦工、老木工知道是先修的哪一座城楼。他们说,最先修的那座楼叫“样楼”,意思是,它是北京各座城楼的样子。

他们说样楼是他们“祖师爷”修盖的。

当年,皇帝修建北京城,他要求城门楼子要九丈九高,要盖得楼上加楼,要盖得檐子像飞起来一样。

管工大臣召集了全城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厂(建筑厂),来设计城楼,可商议后,也没有想出好法子,因为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厂,也没做过这么大的工程。

之后,管工大臣又约齐了老瓦工、老木工师傅们一起商议,到底人多力量大,没有几天,施工图就画出来了。管工大臣瞧了画样,说:希望皇上能满意。他把图纸上呈皇帝,皇帝看后频频点头,说:“就这么修盖吧。”

可是,先盖哪一座呢?后来大家决定先盖东面靠北那座城门楼。因为这座城门地势偏僻,皇帝不可能来这里巡视,就是样子差一点,也不要紧,只要管工大臣交了差,大家就能赚钱了。

他们商量好了要修建的那座城门,就是现在的东直门。修建这座城楼,第一步要打起拱门,再砌第一层城楼。第一层城楼起来后,大家一看:周围二十四根大楠木明柱,中间包着一座四个城楼门,挺美观,包工大木厂、管工大臣心里都美滋滋的。

往下该起升斗(斗拱)了,升斗起来了,怎么瞧怎么觉得东北角高出一截儿,怎么办呢?包工大木厂的掌柜的,赚钱心切,不愿返工,告诉工头说:“你们在东北角上用的椽子,多一些重一些,也许椽子一压,就压平了。”

工头心里疑惑,木工师傅也觉得不妥,要减少东北角升斗的尺寸吧,做升斗时候,又是按照规矩做的,一分一厘也不差,任凭大家怎么冥思苦想,可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只好继续修建。

等椽子上完了,椽子钉完了,再瞧,东北角更高了,木工师傅急得直出汗,拿尺量吧,怎么量也都够尺寸,大家更加不解了,更无奈了。东北角这么高,没法上草苫子、盖瓦。

大伙儿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就瞧有一个壮工(小工),围着这个东北角来回转悠,木工师傅本来心里就烦,工头心里也急,就喝叱这个壮工,说:“大伙儿心里正着急呢,别在那儿瞎转悠了!”

这个壮工毫不理会,一转身直奔了脚手架,噌噌地就顺着架子向上爬,大伙儿都瞧愣了,只见这个壮工到了脚手架顶头上,仿佛忽然一跺脚似的,似乎要从脚手架上掉下来了。

下面瞧的人,不由地喊了一声:“糟了!”再瞧,这个壮工,并没摔下来,只见他一只脚落在东北角的椽子上,跟着一转身,抓着脚手架就出溜下来了。工头和木工师傅也正要指责这个壮工,却见这个壮工一溜烟儿不见了。

大伙儿正为壮工的举动而不解时,有一位木工师傅忽然惊叫起来,说:“你们快瞧,城楼东北角怎么不高了!”工头和木工、瓦工师傅赶紧过来一瞧,东北角与其它角一样平了。大伙高兴了,再找那个壮工,怎么也找不到了。大伙儿说:“这个壮工,一定是鲁班爷。”

同类推荐
  •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一。它与荷马的另一部作品《奥德赛》一起并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巨著,叙述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历时10年的战争;赞美了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了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多变。他的小说,主题深沉、语言凝重,人物形象历久弥新他的散文,文辞优美、意趣盎然,充满了温馨的情怀;他的诗歌,博厚深刻、沉郁愤激,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他的杂文,犀利缜密、鞭辟入里,读来酣畅淋漓。《鲁迅经典》浓缩了鲁迅各个时期的创作精华,代表了鲁迅创作的较高成就。这些作品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韧人格和鲜明个性,充满了思想的力量。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激发思考,陶冶情操,还可以汲取人生智慧,获得精神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 王小波散文(插图珍藏版)

    王小波散文(插图珍藏版)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〇〇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六种,作为第三辑出版。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本书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老舍先生经典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滇行短记》《诗人》《敬悼许地山先生》等。老舍的散文大雅若俗。他精通写作之道,绝不光以“情真”和“形散神不散”的说词做注脚。他懂得如何将自己的学养才华幻术般融入写作之中,让个性的灵气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
  • 松山大战

    松山大战

    松山,是血腥和悲壮的象征。它的故事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传说它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武器和财宝……五十年前的松山大战,是武力的拼搏,更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书27万字,再现1944年夏秋时节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之役的血战历程,为段培东先生所著“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热门推荐
  • 甜心萌妻:首席宠翻天

    甜心萌妻:首席宠翻天

    李沐霖重生之后,打算好好的享受白富美的人生,把自己的遗憾给补全。谁知道不小心惹上了传说中的首席沈少。看到被欺凌的自己,他冷冷的瞥一眼道:“滚过来,我宠你!”她又不是球,滚什么滚?你宠我,你就大了啊?气得李沐霖转身就跑。首席连忙追上来,丢掉高冷人设,宠溺而邪肆一笑,“别跑?我的甜心!”事后,李沐霖扭过头,看着神邸一样的面容,戳了戳他的胸膛:“说好的高冷男神呢?怎么变得如此无赖?”
  • 带着青山穿越

    带着青山穿越

    新书《我的作精姐姐们》已上线,请大大们多多支持!青山也能穿越?山神能否称尊?……李天生带着青山穿越诸天,在射雕、天龙、神话、诛仙、花姑子、天外飞仙、仙剑、古剑、花千骨、精卫填海……各个世界寻觅长生,逍遥世间,似仙实魔的故事……主角略毒,大秦世界和诛仙世界稍微虐主,其他世界有点儿爽,请大家谨慎食入!新建交流群:818908319
  • 最胖刺客

    最胖刺客

    别人重生都是带着天赋,来个位面领主当当。而纳兰晓的却不同,他重生成了个胖子。胖子就胖子吧,可他却偏偏选择了刺客职业。别人潜行术完美,胖子潜行露大腿。别人闪现一百米,胖子闪现十来米。只不过,当一个抗打,爆发力强大的胖子刺客近身时,那便是末日!好了,让胖子先飞一会儿~就算是个胖子,我也要当那最强的刺客!
  • 逆归元

    逆归元

    好生恶死,为万物之本能。作乐与痛苦,盛衰与荣辱,都如自然流水。从哪里来,终将归哪里去,万物如此,而万物之灵的人,更是如此,谁能幸免?
  • 氤氲岁月

    氤氲岁月

    打打骂骂,轰轰烈烈,终究归于平静。争争吵吵,糊糊涂涂,终究一生如烟似梦。如若必须慨叹这一生,那不过是“痴心来生是重生”。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

    已改编成同名电影《活着》,由张艺谋导演执导,葛优、巩俐两大影帝影后主演,1994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并还荣获了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奖项。《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本书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0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余华本人则于2004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 快穿之邹静

    快穿之邹静

    邹静自从遇见了002,就开始了苦逼的穿越生活。
  • 王小波作品精选

    王小波作品精选

    集中了王小波的杂文和小说代表作。王小波是中国富有创造性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英。其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他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胧的,是本份的也是狡猾的。迷宫一般的文字,可以让你想到博尔赫斯……总之,你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
  • 庶女谋天

    庶女谋天

    她,离悠悠,古医派的一品大药师穿越到一个贫瘠的大陆,一个不受宠的庶女身上。一身修为化为虚无,父不慈,母还弱,一堆琐事接踵而来。让她烦不胜烦。好在,苍天有眼,没了灵力,她弄出了仙力!啥?自个渣爹是个大人物?用丹药灌他!什么?皇帝要算计她?我仙力在手,打个仗我也就江湖走一走!漠北的大人物居然是自己以前的死对头,不用说,今天就砍他!当所有人看到她作为天下独宠大丹师的时候,纷纷捂脸懊恼悔不当初啊!某太子整整衣衫道:“看你们还嫌弃乞丐不?”众人默,看到一身影,某太子连忙跑过去“大丹师,我求娶!”
  • 极品特战兵王

    极品特战兵王

    三年前,最爱的女人因为他而死,绝望的他,从此销声匿迹。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可是他却王者回归,将整个都市掀的天翻地覆。身为男人,只能站着死绝不跪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