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3800000003

第3章 乡下的孩子(2)

尽管如此,曾玉屏的转变却是千真万确的。曾玉屏改过自新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自家那一大块凸凹不平的梯田改成大块良田。这可是一个“愚公移山”般的大工程。看过云南哀牢山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或者是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的人都应该知道,要把一个坡式梯田改造成水平梯田是很需要一番勇气和毅力的。按照曾国藩的回忆,曾玉屏三十五岁那年,在高嵋山下盖了一间简陋的小瓦房,每天亲自带领人开垦这片土地,开山凿石,拓荒为田,将几十块零七碎八的小土地连成一块大田。晚上亲自放水,以夜听虫鸣朝观晨露推定天气为乐。搞好梯田农业之后,又搞起养殖业,养鱼喂猪,教育儿孙,忙得不亦乐乎,颇有点百十年后“农业学大寨”时期的架势。老爷子的这套做法,后来被曾国藩总结为“曾家八宝饭”。

这“八宝饭”是: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书:读书。曾玉屏认为保持家庭兴旺的根本之路就是耕读。耕是生产基业,读是基础教育。在过去的家庭里,每个人总要读三年五年的书,即使一般女子,也要读一二年的书,俗称“三代不读书,一屋都是猪”。

蔬:蔬菜。一个耕读之家,田有谷米,园有蔬菜,除盐之外,无所求于他人。

鱼:鸢飞入天,鱼跃于渊,天机活泼,这是兴旺气象。

猪:生猪至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何况几百年前的农村。

早: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俗话说“天道酬勤”,而勤字之本是早。后来的李鸿章就十分不习惯,屡屡赖床。

扫: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考:祭祀。曾玉屏通过对祖先的祭祀,既奠定了自己在家族中的领导地位,又团结了家族。

宝:善待亲族邻里。“人待人,无价之宝。”曾玉屏认为,假若与亲族邻里不能和睦相处,这一家庭,便成怨府,迟早是要毁败的。

曾氏数代,按照“曾家八宝饭”的要求,克勤克俭,保持了家族的长久不衰。

后来一来二去,曾家的农业发达了,家庭人均GDP不知猛涨了几十点,乡亲们听说昔日飞车党变成今日自耕农都震惊了,对曾家和曾玉屏本人也刮目相看起来。

曾玉屏把经济基础搞起来后,又开始着手上层建筑。曾玉屏干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考”——倡导曾家修建祖宗祠堂、定期祭祀的活动。前面说过,中国人是很在意祖宗的,祖宗祭祀是一件大事。曾家也一样,但是早年家境不佳,活人吃饭尚且成问题,何况死人的祭品。曾玉屏自己的日子过好之后,就着力于把原来分散的曾家宗亲组织到一起,商议为自己的曾祖父以及祖宗们建祠堂的事情。他提议购置祭祀专用的家族公共田产,每年的租金作为专款专用到祭祀活动上。当时的族长曾尊三、曾以彰等人本来就缺少魄力和财力,只是靠着辈分高而空占族长之位,更兼囊中羞涩,说话缺乏底气。曾玉屏财大气粗,自然敢大包大揽,揽来揽去,就把族长的实权揽到了自己手里。可见“和平时期钱说话、战争时期枪说话”总是历史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招手握筹码借机上位,就被曾国藩严重地发扬光大了一把,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曾玉屏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书”——大兴文墨。前面说过,曾玉屏年轻的时候因为酷爱飚马而耽误了学习,等到有钱了年岁也大了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做了族长,时常在家人乡亲们面前说上几句,文化修养低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声如洪钟,见者惮慑”——走到哪儿都扯个大嗓门,吼不出一句斯文的话,一看就是缺乏修养。曾国藩回忆说,他爷爷大庭广众之下想骂就骂,无论家里家外一视同仁(“往往稠人广坐,壮声呵斥。或有不快于他人,亦痛绳长子。”)。这样的人,看作“土财主”可以,距离“乡绅”可就差了那么一块儿了。

人对于自己得不到的总是充满憧憬,所以曾玉屏对于自己的文化水平总是耿耿于怀,便将子孙送出去读书,而且对待知识分子尤其礼数周全、敬意十足。无奈天不遂人愿,曾玉屏三个儿子,竟然没有一个读书的料:老大曾麟书(曾国藩父亲),十六次院试不中,十三岁才好不容易考中一个秀才;老三曾骥云更是一辈子没考上秀才,到死都只是一介童生;老二曾鼎尊,名字起得霸气,却违反了“名贱好养活”的民间法则,还没来得及去应考就英年早逝。英国谚语有云:“面包掉落总是抹黄油的一面着地。”按此推测,曾鼎尊要是在世必然会成为一代文豪。所幸长子曾麟书之子曾国藩,天资聪慧,在曾麟书四十四岁那年,也就是曾麟书考上秀才的次年,就前赴后继地也考上了秀才。曾麟书一羞愧就不考了,回家办了个“利见斋”(可见曾麟书考不上真怨不得别人,这名字就可见一斑),教家族中的子弟。

爷爷曾玉屏虽然培养儿子的计划不太成功,但是培养了一个好孙子,也算是间接圆了自己的读书梦。所以说,曾玉屏是给曾国藩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的“栽树前人”。他对曾国藩也有诸多直接教诲,譬如“晓得下河,需晓得上岸”、“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等等,都是话糙理不糙的大白话。曾国藩虽然书读的比爷爷多,对爷爷的教诲却是一点不敢怠慢,一一奉为终身处事的座右铭,他说:“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唯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余行路容止亦颇厚重,盖取法于星冈公。”其受教之深,见微知著。

和曾玉屏相比,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就没有那么多可大书特书的事迹了。苦读十多年,差一点没考过儿子,在读书仕途上,实在是乏善可陈。相比之下,比较值得一说的是曾麟书对老爹曾玉屏的孝顺。这一点很可以和郭靖对比一下,只不过郭靖最后是以“降龙十八掌”的功夫和抱得美人归善终,曾麟书则是以孝道、儿子显贵扬名。前面说过,曾玉屏骂起曾麟书来,那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拎起来就骂的,但是曾麟书“起敬起孝,屏气负墙”,从来都是和颜悦色。曾玉屏晚年中风,卧床不起,曾麟书长年服侍未尝废离。古语有云:“久病床前无孝子。”而曾麟书照看曾玉屏能做到年届花甲之时,仍然细心呵护,亲身伺候老父大小解,整夜小心看护,最后达到父子二人日常只用眼神就能传情达意的境界,真堪称尽孝楷模。另外,曾麟书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曾国藩这个好儿子,从小监督学习、指导做人,等儿子青出于蓝之后索性真做了全职的教书先生,并且一生以教导晚辈为乐、为荣。正如其晚年一首自况联:

粗茶淡饭布衣衫,这点福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儿曹当之。

结束了前面洋洋数千字的铺垫,终于要讲到曾麟书长子、本书主角曾国藩。至于改名“国藩”,那是后来的事了。不过为了大家看起来方便,我们仍然把他唤作曾国藩。

曾国藩的童年可谓波澜不惊。这里的“童年”仅指从出生到上学前的这段时间。因为在笔者看来,天天按时到某处报到,然后呆到某个时间才能恢复人身自由,一旦过上这样的生活就已经不能算是童年了。换句话说,人的童年仅限于可以“整天在自家院子里和小朋友玩得尘土飞扬,直到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那几年,或者是鲁迅先生喊出那句忧郁的“Ade,我的兄弟们”以前的日子。比较不幸的是,曾国藩在童年岁月里,既没做出司马光砸缸的壮举,也没传出孔融让梨的美谈,除了有时候娱乐性地放牛,到自家田地旅游外,基本上就是五六年的人生空白。到了六岁他开始跟着老师识字,七岁进入私塾“利见斋”,从此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了学海无涯苦做舟的学生生活。

“利见斋”的老师就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

自己的父亲做班主任,对于每个有过学生经历的人来说,光是想想就应该能体会到有多可怕,特别是自己的父亲还是屡试不第而把宝都押在儿子身上这样的心态,那少年曾国藩的私塾生活是怎样的,也就可想而知了。曾麟书恨不得儿子五岁中举人,十岁中状元,授课之余,没少给曾国藩开小灶。因为是亲儿子,课后补习也不用额外缴费。只是老师水平实在有限,只能师生互勉,一有空爷俩就找个角落一蹲面对面嘀嘀咕咕地复习,那架势跟今天的孩子背英语单词的劲儿倒是有几分相像。所幸曾国藩天资不错,虽然在一些史料上也有记载说曾国藩“愚钝”,但是事实上曾国藩九岁读完五经,开始作八股文。看看现在的孩子,九岁的时候还停留在看图说话的阶段,而曾国藩已经可以写公文、作报告了。就算在当时,也是可以拿出来骄傲一下的成绩了。

曾国藩十四岁的时候,已经颇有才气。一日曾麟书的朋友欧阳凝祉来拜访,这位欧阳先生也算是湘乡当地有名的学者,听说老友的儿子颇有才华,就有心考他一考,结果“一考倾心”。面对曾国藩的对答如流,欧阳先生连声称赞,一看他绝非池中之物(应该颇善相面之术,曾国藩不知是否得其真传),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欧阳氏后来嫁给曾国藩,是曾国藩的结发原配。自古听说过赌徒手痒结果把女儿输给人家的事,而读书人嘴痒结果把女儿“考”给人家的,可不多见。不过欧阳凝祉嫁女儿嫁得也不吃亏,事实证明曾国藩果然是一支潜力股,没有辜负岳丈大人对他的期望。

“书中自有颜如玉”,欧阳氏是否颜如玉我们不太清楚,但是读书读出了老婆终究只能算意外收获,走上仕途才是正道。而走上仕途,对出身寒族、从小苦读的曾国藩来说,参加科举是唯一一途。

于是,曾国藩十六岁时,在父亲的敦促下赴长沙府,参加了童生府试,从此踏上了漫漫科举求官路。

3.苦读的动力是功名

这里我们先说一说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

清朝的科举被称为“进士科”,进士科考起来一点都不比今天的层层升学容易。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之外,在乡试之前还有府试和院试。

府试级别最低,通过府试的称为“童生”,而童生才有资格参加公立学校的入学考试。

公立学校的入学考试就是“院试”,院试通过就可以成为公立学校——县学、乡学的学生,当时称作“生员”,民间俗称“秀才”。秀才中成绩比较突出的称为“禀生”,国家会定期划拨口粮,大概算是最早的奖学金了。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秀才也只不过是国家承认的“学生”,连学历都没有,更算不上不得了的名头。

当然,连秀才都考不上的人就更为凄惨了,只能继续背着“童生”这个有点贬义的称号,一个人到了五六十岁还被称为“童生”,听起来确实觉得很悲剧,比如曾国藩的三叔曾骥云。

在公立学校饱读几年诗书,就可以去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了。请各位注意,自此才是我们熟悉的科举考试的正式开始。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就是民间所谓的“进城赶考”。乡试的排场绝对不同凡响,考场上建有一排排远看像是一长溜公共厕所一样的多个隔间小平房,称为“号房”。每个考生都有自己单独的“蹲位”,看上去很奢华,其实坐在里面很憋屈(就一个字,小)。考生就在号房里面一边体会关禁闭的感觉一边答卷。考中的人称为“举人”,其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中三元”的第一元。

举人有资格参加次年更高一级的会试,无论会试能不能中,举人都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所以乡试算是当时最基层的公务员考试,而有官可做的举人在各种史料和民间故事里,普遍比身为穷学生的“秀才”牛很多。

乡试的次年举办会试,会试考场在北京,也就是所谓的“进京赶考”。共考三科,每科三天,共计九天考期,比今天的任何一种考试都要漫长。会试的考场跟乡试差不多,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号房,不过环境要略好,相当于从普通间升为标准间,而且附带三餐送上门的客房服务。考中的人称为“贡士”,其中的第一名称为“会元”,也就是“连中三元”的第二元。

贡士由皇帝亲自面试,即最高级的“殿试”。清朝的殿试,从某些方面讲其规格和对读书人表示的敬意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今天的各种考试,断然没有研究生考试由校长亲自面试或者公务员考试由国家主席亲自面试的情况。殿试只考“策问”一科,最后皇帝会亲自确定考试的排名,将所有中榜的考生按照排名划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其中排名前三的合称“一甲”,即“状元”、“榜眼”、“探花”,给予的称号叫“进士及第”,是科举考试的最高殊荣。“状元”就是常说的“连中三元”的第三元。如果有谁能一路“解元”、“会元”、“状元”考过来,就会被认为是男人中的男人、进士中的进士,不仅会被各路野史家、小说家授予“连中三元”的至高荣誉,而且将被载入史册,附带各种故事、传说流传后世。实际上,确实每一位连中三元的进士都被载入了史册,因为整个清朝268年间只有两个人连中三元,其中一位还是当时的皇帝乾隆说“这个人连中两元了,就让他连中三元吧”这样凑整凑出来的。可见,人一辈子牛掰一次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牛掰。

殿试之后,还会安排一次朝考。三甲是不用参加朝考的,因为三甲是皇上钦定的,万一三甲的成绩退步了,受挑战的不仅仅是三甲的学识和名声,更重要的是皇上的面子。剩下的人,通过朝考会有一个新的排名,这个排名和前面的排名一起,作为日后授予官衔的参考。

同类推荐
  • 我的三国有些乱

    我的三国有些乱

    三国,三国,是每个热血男儿都挥之不去的一份情怀。无论白马银枪的常山赵子龙,还是挥扇间百万雄师灰飞烟灭的美周郎,都让人心驰神往。三国归晋之后的五胡乱华,让后人每多唏嘘。于是乎就有了这些许自言自语般的文字。(ps,纯属臆想,勿以正史为例喷之,更不必考究之。)
  • 孝宣治世

    孝宣治世

    在他的时代,呼韩邪单于入朝称臣,绵延百年的汉匈之争基本宣告结束。在他的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得以流传于世,令后世铭记。在他的时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大汉的版图。在他的时代,麒麟阁十一功臣榜,每一个名字都熠熠生辉,诗圣杜甫云“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在他的时代,石渠阁会议令谷梁传得以正式列入学馆,春秋三传流芳千古。在他的时代,平定了西羌,扫清了边患,注定了中国的民族大融合。他的文韬武略不输于任何贤君英主,他的重情重义令天下人为之动容。他是刘询,中宗孝宣!
  • 历史小白的穿越

    历史小白的穿越

    谁最有钱?东林党!——抢!谁最有粮?东林党!——抢!谁说我是阉党?东林党!——割!就是这么横,就是这么没文化!
  •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20世纪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来说,是开端的世纪,是转型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收获的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中国历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传统中国历史学中分离出来,在3040年代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服务的、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倾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占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导地位。
  • 召唤之国色生枭雄

    召唤之国色生枭雄

    闭月羞花起舞,沉鱼落雁添香。有大乔小乔唱吴曲,也有大小周后弄琴箫……水浒世界,隋唐演义,五代十国,汉末三国,楚汉争霸,春秋战国…… 一段段乱世纷纭,一个个国色天香,追寻历史的轨迹,创造新的王朝辉煌!
热门推荐
  • 邪帝—绝爱娇妃

    邪帝—绝爱娇妃

    【本文是架空历史】七年前,我的准驸马在大婚当夜率领十万大军杀入皇城,诛杀大随暴君随末帝而我又在国破家亡不久‘纯属意外’自缢殉国这年头气节?算个鸟!贞操?算个鸟!保住小命才是正果为了活命,我要过饭,偷过赃,贩过毒,卖过娼……做了跑腿的龟奴子,纯属混口饭直到有一天,我的身份被发现,狂风浪蝶蜂涌而至惜日驸马,当今九五至尊;惜日竹马,当今当朝宰相惜日护卫,当今魔教教主;惜日伴读,当今天下首富全天下女人喷着唾沫星子拍肿了大腿骂我:不守妇道、水性扬花、朝三暮四、伤风败俗其实我身为公主,自有一骨子骄傲你,你,你,还有你,警告你们,老娘活了二十二年,还是个处呢!【场景一】“做朕的皇后,好吗?”“命短”“……那做朕的妻,可好?”“命更短”想当年我才做了他两个时辰的正房媳妇就成了前朝余孽【场景二】“那个抢男霸女,恶贯满盈,色遍天下无敌手外兼半只脚进棺材的魔教教主派你来接我?”“……是,公主,请。”“离开本公主这些年你混得不错嘛,什么职务?来日本公主在你主子面前红了不忘提你一把。”“魔教教主”“……”【场景三】通缉令:江洋大盗———如图!特点:黑头发,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身边带着一只不像狐狸的野狐狸此人暴戾恣睢,人面兽心,杀人如麻,丧尽天良。如有提供行踪者赏黄金一万两。注:不准伤其本人城门口的告示前人山人海,议论纷纷角落里一个小身影挥着小肉拳恨不得冲上去撕烂那张纸“公主,镇定,镇定”如玉的男子满脸黑线投向人头攒动的远方,沉吟片刻后转身往回走“赫连无痕,你去哪儿?”“买块布遮住你那副尊容”~~~~~~~~~~~~~~~~~~~~~~~~~~~~~~~~~~~~~~~~~~~~本文非虐,很甜很宠,过程很搞笑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理论宣讲学

    理论宣讲学

    编写这本书的想法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工作实践的现实需要,是为回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时代呼唤的初步探索。
  • 先做秘书后做领导

    先做秘书后做领导

    为什么面对一样的工作机遇,一样的发展平台,有的秘书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成为老板眼前的红人,进入团队的领导层;而有的秘书虽然付出很多,却依然得不到领导的青睐,甚至还沦为公司裁员的对象?显然,如何做一个好秘书,这里面的学问可谓博大精深,除了拥有足够的“硬件设施”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预见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这些,都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磨炼,需要你用心去想、去琢磨、去体会。更重要的是,秘书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有从一名普通秘书成长为卓越领导的“野心”。在平时的秘书工作中,要端正态度,找准位置,修炼内功,获得领导赏识,把握升职机会。先做秘书后做领导”不但是企业秘书的升职路线图,也是普通企业员工、机关公务员、公司白领的职场圣经。每一位追求伟大人生的有志之士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每一位在职场打拼的人士也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 言离心殇

    言离心殇

    悲剧从一开始就己注定,无法更改!向离与计言,他们无果的爱,便是证明!
  • 亡灵契约:魂归

    亡灵契约:魂归

    林熹本来以为这辈子日子会相当平淡。?没想到居然要背井离乡,去陌生的地方打工,还顺便遇上了一个无良老板。?她以为自己已经够倒霉了吧。?没想到这场难以预料的阴谋,却带着她开启了寻找强大力量的旅途。?魂归,灵魂归息之所。?你的愿望,愿为完成。
  • 梦一场江南烟雨

    梦一场江南烟雨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红颜本多磨,风尘何时休?历史上的和亲公主表面风风光光,实则大多人是在不可抗拒式命运下凄凉度日,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她们在身上彰显出了我们民族很多的人性美好的光辉。我们的女一女二正是大唐时空里那千古的月光。《梦.雨》的世界就是一个诗意大唐的世界不带跟风与浮夸,以它的魄力折射历史中的美好与曲折,展露大唐的风华、朝堂的险恶、江湖的恩怨;刻画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特别是时代先进的女性;呈现命运的曲折与世事变迁;江湖也好朝堂也罢,踏过万水千山,总绕不过爱恨情之一字。长安第一女才子希妍,诗名远扬被回纥太子指为和亲,平战的大将军天松为爱妻出殡冲撞了希妍册封。觐见对其有意的帝王;与才华横溢的潇洒书生(回纥太子少萧)结知音;陵园迷路遇悲情将军。长安诗会后众人约游,骊山的刺杀中希妍性命攸关少箫重伤,将军闯崖索药,绝无第一女杀神竟是青梅竹马,一系列的恩怨纷争牵扯出前朝旧怨与江湖新仇,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围绕在他们身上的那些挥之不去、求之不得,一笔一画勾勒出一幅锦绣的山河......
  • 手机,婚姻与坟墓

    手机,婚姻与坟墓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理由。
  • 我不是猪大肠

    我不是猪大肠

    我们已知的世界正在被异常同化、封锁......这是一个冲破牢笼的故事......新的纪元即将开启......
  • 思考的力量

    思考的力量

    人和人本质的区别是思考的区别。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的思考大相径庭,从而导致他们的行动和结果也千差万别。乔布斯预料到了个人电脑的繁盛前景,从而创立了苹果公司;马云判断电子商务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从而创立了阿里巴巴;马斯克预见了电动汽车的趋势,从而投资了特斯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