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3800000011

第11章 出师不利(1)

1.左膀右臂

《沙家浜》里,胡传魁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地方武装的组建,大抵都是如此。创业本来就是一件又辛苦又有风险的事情,要创立一支足以逐鹿天下的部队,更是难上加难。

曾国藩1853年出山之初,就面对着类似的困境。一方面,军情紧急,就在曾国藩创立湘军的同一天,太平军攻陷了湖北省城武汉,进军长沙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另一方面,咸丰帝虽然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但这终究是个应急的职位,名义上只是“帮办”团练,空有组建部队的义务,却没有号令同僚的权力。而且曾国藩一介京官,戴孝出山,在湖南当地的官场上人生地不熟,平日里又清廉度日,手里没什么积蓄——筹办部队需要的权钱两样,他是一样都不占。咸丰帝被火烧了屁股,天天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盼着各地团练救自己于水火,但是又想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吃得少,对于团练坚持国库一毛不拔的政策。曾国藩上书咸丰帝表示一定会组建一支剽悍骁勇的部队击溃长毛贼,咸丰也不过是回了一句“悉心办理,以资防剿”,给予亲切的口头鼓励,钱的事提都没提。可见,曾国藩此次出山,确实困难重重。

不过,“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曾国藩敢答应出山,也绝对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处事稳字当头的曾国藩,没有相当的把握是不会贸然行动的。尽管筹办团练,皇上圣意的“天时”和地方支持的“地利”都占不到,困难随便一想就是一大堆,但是曾国藩却占到了“人和”,那就是他身边汇集了一群支持者。这些人或为麾下先锋,或为外部策应,或为背后靠山,群策群力,各显其能,这才让曾国藩有胆色逆势出山,将与天地斡旋一番。

在曾国藩身边的将星,首推江忠源。江忠源,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江忠源以忠义闻名一时。道光年间一位老家新化的举人邹柳溪病逝于北京,江忠源以同乡之谊,一路护送其灵柩返回湖南;湘乡籍举人邓铁松病死河北,也是江忠源一路护送灵柩返乡。北京到湘乡,三千余里,江忠源三千里送灵,一时传为美谈,时人谓之“奇人”、“义士”。那时候民风淳朴,没有媒体炒作借机搏出位之说,江忠源此举完全是他忠义任侠的天性使然。曾国藩素习理学,对忠义之道本来就心向往之,听说了江忠源的事迹,更是击节赞叹“真侠士”,非要结识一下,结果二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

任侠之道,除了忠义不二,更要有勇力谋略。难得的是,江忠源就是这样一个忠勇并称、可远追武圣关帝的人物。道光二十八年,太平天国起事之初,江忠源就在老家新宁组建了一支地方团练武装,号称“楚勇”,以五百勇士纵横湘乡,平定民乱,阻击太平军,与清军协同作战。在剽悍的楚勇面前,清军就像是一群刚刚参加完军训的大学生。咸丰二年,江忠源率楚勇在蓑衣渡截击渡江的太平军,大获全胜,不仅击毁了太平军几乎所有的船只,更是将太平军重要将领、“开国元勋”南王冯云山一炮轰死,一战成名。同年,又在长沙防卫战中梅开二度,炮击轰死太平天国另一“开国将领”西王萧朝贵。

一方面,在清军见到太平军如老鼠见到猫的咸丰初年,江忠源的楚勇屡战屡胜,更是连续击杀对方大将;另一方面,在太平天国册封的诸王中,在天京事变之前死于战场的西南二王,都死于江忠源之手。由此不难想象,江忠源当时是何等的名动天下,令清军又嫉又恨、太平军又恨又怕。

此后不久,江忠源因为战功卓越,被提拔为湖北按察使,咸丰四年(1854)升任安徽巡抚,成为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而此时,曾国藩还在领着手下不成形的部队到处瞎折腾。

就是这样一个江忠源,却与曾国藩甚为交好。一方面是因为当年江忠源在北京时官位在曾国藩之下,受曾国藩赏识而没少得到照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两个人趣味相投。在曾国藩筹办团练最窘迫的时候,江忠源频频上奏朝廷,替曾国藩说了不少好话,又以自己的实权,为曾国藩谋求了很多政策上的实惠,成为曾国藩筹办团练最硬气的靠山。

另外一位在湘军创立之初就鼎力加盟的悍将,就是后来人称“湘军儒将”的罗泽南。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罗泽南家中贫苦,为了供他读书,只能过着卖了大衣柜交一年学费、卖了冬棉衣再交一年学费这样的惨淡生活。而且罗泽南身世悲苦:十九岁母亲去世,二十岁父亲、兄嫂相继过世,好不容易结婚生子,二十九岁出门赶考,适逢家乡大旱,回家时发现妻子哭成了泪人,一问才知道,几个月不见三个儿子居然全饿死了。十年死了十一个亲人,除了命犯天煞孤星外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解释。就是这样,也丝毫不能阻止罗泽南读书的决心,到了三十三岁,他终于“补县学生”。

为了补贴日常用度,罗泽南早年就在各地开馆讲学谋生。他开设的学馆授课风格别具一格,上午学文,下午习武,修身打坐,拳脚枪棒,无所不包。曾国藩的两个弟弟曾国华、曾国荃曾就读于此,湘军的数名重要将领也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讲,称之为湘军的“黄埔军校”也不过分。这种办学方法,也展示了罗泽南退而修学、进而勤王的儒家人格和价值追求。另外,文武并举也显示出一介儒生的罗泽南在军事上的专长。后来罗泽南成为湘军重要将领,亲赴战场,白日里在战场上率军冲杀,夜里在营帐秉烛夜读《春秋》、《左转》。麾下李续宾等人均是以一当百的虎将,却在书生罗泽南面前俯身受教。由此足见,罗泽南“儒将”之称,无论是为“儒”还是为“将”,都不是浪得虚名。

咸丰二年,罗泽南在家乡以自己的学生为班底,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带着这支人马随曾国藩出山,组成了湘军最初的底子。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的领袖,那么罗泽南就是湘军不折不扣的“教父”。

除这两位之外,曾国藩在京时的至交老友刘蓉、罗泽南的学生王錱、亲弟弟曾国葆,还有劝说曾国藩出山的郭嵩焘,也都在这个时候聚集在曾国藩身边。虽然是书生居多,但都有一腔报国热情。加上湖南巡抚张亮基,一直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曾国藩的团勇来救急,自然对曾国藩格外关照,不仅恭敬有加,在大小事务上更是鼎力配合。这些人汇聚到一起,让曾国藩有了成功的信心。

人才有了,但是外部条件却依然恶劣。曾国藩早就听说太平军之乱起,民心思变,社会动荡,但是听说终究是听说,事不关己,不过是添了几分日常的谈资,直到亲身来到长沙,才发现比自己想象的要乱得多。湖南湘乡原本民风就勇悍机巧,既多产名儒猛将,也有不少惯盗悍匪,其实原本就是一批人,走的路不同而已。太平天国之乱,调动了不少兵勇,吓跑了不少官员,原本暗潮汹涌的湖南社会忽然少了官方势力的制衡,各种牛鬼蛇神就一股脑地冒了出来,除了土匪流寇大行其道,也有不少小股的“党”、“会”借着太平天国狐假虎威地想要起事。这边曾国藩刚到长沙,道州的一支天地会就宣布起义,曾国藩赶紧派王錱、刘长佑带兵前去镇压。王刘二人的部队前脚跨出衙门大门,又传来衡山刘积厚率众杀死地方官策应太平军的消息,曾国藩又命王錱先灭刘积厚。王錱领命刚走,又有一大堆结党起义的消息传来,什么攸县黑红会、桂阳半边钱会、安化串子会、永州一炷香会,不一而足。曾国藩应接不暇,手下区区一千人,分身乏术,恨不得把一个兵勇掰成三个使。

2.杀人不眨眼

大事忙不过来,小事也冒出来添乱。曾国藩初到长沙,因为“团练大臣”是临时委任,并非编制内的官职,要设立个办事处,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名头。曾国藩思考良久,大脑搭错了线,起了个名字叫“湖南审案局”。老百姓没文化,只知道按字理解,一看这位新来的大人是审案子的,心想原来审案子的衙门老爷也不知道被长毛贼吓到什么地方去了,于是满地皆是的小偷小摸、巷头抢劫的案子,就都一股脑地报到曾国藩的案头。偏偏曾国藩是一个以“为民做主”为己任、不知“推卸责任”为何物的儒官,也明白“一二游勇、三五强人”,如若不加惩治,早晚也会酿成大事,所以一桩不漏地全部接下。这下这一群儒生,就彻底手忙脚乱了。

曾国藩思前想后,眼下已经不是怀柔的时候了。用今天的话说,这群歹人正是蹬鼻子上脸的时候,看准了现在怎么闹都没人管,想通了自古法不责众、责也不重,这才敢如此嚣张。在这个关节上谁先服软,就只能被对方一辈子当软柿子捏。于是曾国藩下定决心:乱世用重典!他下达命令,对地方不法分子一律从重惩处,不管你是强奸杀人的大恶人,还是偶尔顺手牵羊的小偷小摸,抓一个,杀一个,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还命人制作了一批木笼子,把抓获的穷凶极恶之人关在里面游街,游街后连人带笼子扔到一边,任其风吹日晒、饥渴交加而死。等到尸身发臭了,影响市容了,再派人去收拾干净好迎接下一位“住户”。曾国藩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下令杀人,因为抓获的犯人太多,审理过程一律从简,只要验明正身:是他偷的吗?是!好,拖出去砍了。下一个。整个过程不过三两句话,曾大人的三角眼都不会眨一下。

一开始,长沙的歹人们还不相信这位曾大人真敢抓一个杀一个,只当是口头威胁,照干不误。游了几次街,很多歹人觉得事情不太对头,但还是又干了几桩。这么一来,曾国藩更是杀得不亦乐乎。据不完全统计,仅最初的四个月就杀了137人,其中按大清律不当死而死的人,占到了一半以上。这下民间才知道这位大人不是善类,一时间“曾剃头”、“曾屠夫”地叫起来。值得玩味的是,长沙的犯罪率却开始降低了。

曾国藩在长沙的大开杀戒,成为他身后备受争议的焦点,后世评价不一。有人说:“曾国藩作为一个儒生,怎么能这么杀人呢?可见曾国藩是假道学。”说这话的人实际上是不懂儒学和道学的区别。确实,道学源于儒学,儒学正宗孔圣人的思想是“以人为本”、“仁爱”。但是从孟子开始,儒家思想就更多地和“秩序”联系在了一起。而道学则把儒家思想中的“秩序”以“道”、“理”的形式提炼出来,升华为最重要的因素。道学家、理学家为了维护“正道”,是不在乎人命的。在曾国藩看来,守“理”守“道”的老百姓,是要“仁爱”的;而意图破坏“道”,也就是君王的统治秩序的,则是敌人,不仅可以杀,而且非杀不可、唯恐杀之不速。引用一句雷锋同志的名言就是:“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敌人像冬天一样冷酷无情。”虽然从今天的人道主义视角来看,无论怎样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但是事实往往是暧昧不清的,有时候对有罪生命的过度尊重就是对无辜生命的不尊重。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曾国藩身上那种仁与狠的结合。

曾国藩的这一套做法,不仅在后世有所争议,在当时也是很不得人心的。老百姓就不说了,“曾屠户”的外号说明了一切;官场上也有很多对他不满意的声音。一方面是觉得作为读书人和朝廷命官,这种大开杀戒的做法实在是太不含蓄而有失体统了;另一方面也觉得,你曾国藩在地方上无名无份,不过是让你帮办一下团练,你还越俎代庖地当起地方官,在咱们地头蛇眼皮底下杀人了,也太狂妄了吧!于是各种各样的上诉书递到了巡抚衙门。不过湖南巡抚张亮基和曾国藩穿的是一条裤子,一听说曾国藩杀的是土匪,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责怪?官员们到张亮基那里告状没用,索性上书咸丰帝,说曾国藩在地方滥施权威、杀人如麻云云。咸丰这会儿正被各地的流寇土匪、太平军闹得不胜其烦,听说曾国藩杀土匪心里也兀自暗爽,加上张亮基这边上书说曾国藩用重典遏制了湖南的混乱局面,有功于国家,结果咸丰帝不仅没有责怪曾国藩,反而大加嘉奖。一来二去,曾国藩的威望不降反升,在湖南也更加有恃无恐。

可惜好景不长。罩着曾国藩的张亮基,在武汉失守后不久就被调任湖北巡抚。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以及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恩培,都是和曾国藩路数不合的人,对于曾国藩在湖南的所作所为,看不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虽然没有明刀明枪,却在暗地里排挤他。曾国藩沉浸在“皇帝巡抚撑腰”的钦差大臣的迷梦里,仍旧我行我素,完全不把那几双虎视眈眈的眼神当回事儿。结果,就弄出了乱子。

曾国藩为了使自己的部队以后能和绿营军协同作战,就经常让湘军和绿营军同场练兵。曾国藩对于绿营兵懒散懈怠的情况早就有所耳闻,待亲自监督了绿营军的演练之后更是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经常在训话中加以训斥。曾国藩的本心自然是好的,希望绿营军的战斗力能够再上一个台阶,问题是绿营军根本不在乎战斗力低下,反而埋怨曾国藩多管闲事。团勇和绿营军会操同练时,团勇不休息,绿营军碍于面子也没法休息;曾国藩对团练高标准严要求,团勇没什么,陪练的绿营兵却叫苦不迭,这就是所谓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这笔账还是要算到曾国藩头上。于是,绿营军内部对曾国藩的不满开始聚积。

3.组建一支打不垮的队伍

同类推荐
  • 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天下三分,如三足鼎立,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泰始元年,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建武元年,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王朝灭亡后,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与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合称南北朝。
  • 穿越回到唐朝

    穿越回到唐朝

    二十一世纪高材生韩立穿越回到唐朝,续写一幅盛世大唐。
  • 明末小舵手

    明末小舵手

    孙世平因索贿,误遭雷劈,被泰山王误送明末,本着出名要趁早的理念,伴随他的成长,频频金手指,点亮科技树。跟随伯父孙传庭的落寞、升迁、建军、斩杀高迎祥直至兵部尚书的过程,孙世平利用资金、技术一路帮扶孙传庭走向一条于前世不同的道路。同时自己以所有的积累,创造了近代化强军打败所有对手,又从经济文化建设入手,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明朝。主角:孙世平安逸沉静的性格本不适合争斗,但是末世的灾难,一次次冲击下,慢慢的成就了一个雄伟的身影。小舵手是我第一次写小说,文笔可能差强人意,逻辑和故事性上有欠缺,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 雪夜孤颜

    雪夜孤颜

    《泰武史记》第九篇,第三章。泰武元年秋,阳,玉,二关失守,安西大将克突厥于望月关,阿史那部走。十年风云变幻,盛唐变为大周。十年后少年负重而行,神州大陆风云再起。
  •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的五十多年间,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在这一历史时期,还出现了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说法认为唐朝亡于907年,北宋建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907年至960年期间。
热门推荐
  • 千年大妖

    千年大妖

    讲述一个成名已久的奇葩大妖怪扮成人类斩妖师猎妖、除妖的故事。
  • 余生有你,灿若繁星

    余生有你,灿若繁星

    在旁人眼中,程千悦虽然聪明机灵却感情迟钝情商为负。她的确聪明,聪明地瞒过了几乎所有人,有个男人在她心里已经住了四年。常人只道付允生冷淡无趣,不知爱情为何物,可没有人知道他看见她的第一眼,她回眸浅笑的样子就烙进了他心里。从此坠入了爱情的网,挣不脱,逃不掉。“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开始一段感情,遇见你之后,我只想和你白头到老。”女孩眼中有美丽的闪光,“爱你,是我唯一想要坚持一辈子的事情。”“挚爱对我来说,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从相遇到现在,我这一生都只有你一个人。”男人语调轻缓,浑身都有柔和而坚定的气场。没有什么配不配,合不合适,只要她爱他,他就愿意陪她一起走下去,无论前路如何。
  • 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本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第一章对孩子益智饮食新观念的介绍;第二章对益智主食的推荐;第三章提出合理搭配水果有益智力之说;第四章提出了四季饮食以及相关食品搭配的方案;第五章主要针对“如何躲避损脑食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荔枝树下流苏甜

    荔枝树下流苏甜

    青梅竹马,也难逃命运安排。佳人另嫁,真爱错过?我与你青梅竹马,却婚嫁他人,往后该如何?
  • 麒麟CEO的游戏婚约

    麒麟CEO的游戏婚约

    她,家世并不显赫,却是广告策划的奇葩;他,是身价数百亿的CEO总裁,也是三聚帮的龙头老大。一次救命之恩,造就了他们之间的缘分;一封股份转让书,造就了他们之间的故事。一纸婚约,造就了他们坎坷的生活。是游戏,还是真情,是错误,还是幸福?
  • 不死狂神

    不死狂神

    天帝之子,不死不灭,炼至造化,唯我独尊。魏枫,一个不被世人所认同的天才少年。偶然的机遇,他修得九元造化功,从此开始了逆天之路。天要灭我,我便逆天;人要杀我,我便屠戮无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愿望规化局

    愿望规化局

    浩瀚的九洲,纷繁的异域,未知的星空……一切从代托管的系统开始,少年在无垠的洪荒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强者之路。游万界集太古大能,穿位面召现代超英,山水倒流日月逆转,面对强敌,究竟是未来已成定局,还是踏天改命?一个浩大而磅礴的世界,奇幻无限,超越想象……从传奇都市,到大航海时代,科幻的星空,魔法与斗技并存的绚烂,诸神争霸,冥亡降世,热血、传奇、史诗,这个世界恭候诸君!
  • 鹰扬巷

    鹰扬巷

    读范小青笔下素淡的江南小城、吴越乡村,和平常的街巷阡陌中的寻常人物,便能感受到她笔尖下这种静水深流的万象。作者隔岸观火却世事洞明,她以口语化的吴侬软语、机智内敛的叙事不断开掘着那些家常而琐碎、温润而细致的姑苏风物,不经意间让她那些令人会意会心的人物,于平淡无奇中不断表现的着生命的平常与无常、人性的深度与宽度。于是,司空见惯的生活表象、宁静鲜活的民情事态,却直抵世道人心,令人掩卷难释。一如自然现象的静水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