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6500000001

第1章 作者简介

张国华,男,字洛壤,号陶然居士,山西孝义人;生于1946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中共党员,研究员。

1970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灵石县上庄九年制学校教师,灵石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导副主任,灵石县成人教育中心副校长,灵石县科技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中共灵石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灵石县委社教工作队队长,灵石县史志办公室主任等职。其间先后兼任政协灵石县委员会特聘委员、委员、常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灵石政协文史资料丛书》编委会副主任,《灵石县志》编辑,灵石县修复王家大院指挥部副总指挥等职。2002年卸任史志办主任,2006年7月退休至今。

先后任世界杰出晋商协会顾问、中国管理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华全国地方志大全》编委、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山西省语言学会理事、山西省民俗协会理事、山西省楹联学会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山西天星集团文化顾问、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晋中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灵石县文史研究会副会长、《灵石文史丛书》编委会常务副主任、灵石县作家协会顾问、灵石县诗歌学会顾问、灵石县收藏家协会顾问、灵石县书画家协会文化顾问、灵石正和实业有限公司文化顾问兼企业文化科科长、灵石县天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山西德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等职。

曾参与《山西大典·卷二》《山西大典·卷三》《山西通志·民俗方言志》《晋商文化旅游区志》《山西辛亥人物传》《山西年鉴》《山西石膏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丛书》《史粹新观》《晋中民间文学集成》《晋中古今名人选录》《晋中市政协文史资料》《辛亥革命前后的晋中》《晋中年鉴》《灵石县志》《灵石县政协志》《灵石政协文史资料丛书》《灵石文史丛书》《灵石民间文学集成》《奉献者之歌》《灵石人文六十年》《身边的感动》等书的编辑、撰写工作;曾担任《牛文绘画七十年》《灵石县军事志》《灵石县乡村志》《灵石县电力工业志》《灵石煤运公司志》《交口乡志》《尹方村志》《刘氏族谱》《景氏族谱》《王忠智书画集》等书编审、顾问、编委等职。

先后担任《山花》报主编、《正和报》总编、《灵石健康报》总编、《灵石文史通讯》主编、《灵石文史》主编、《今日天星》编审。先后在中外报纸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上百篇,50余万字;有个人独著《灵石县民政志》《灵石县乡镇企业志》《王家大院楹联匾额集注》《新编王家大院全览》《资寿寺》《峥嵘岁月》《历代咏灵诗词诠释》《灵石名胜古迹楹联集释》《夏门梁氏诗歌集释》《风雨人生路》《三晋名贤介之推》《古镜今鉴》《石膏山故事》《延安村志》《旌介村志》《逍遥村志》等,达300余万字。

先后受到省、地(市)、县、部门各级各类表彰、奖励60余次;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灵石县人民政府记三等功一次。

同类推荐
  • 林徽因:最美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最美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最美人间四月天》曾有素衣、红妆、一盏香;曾经跋山、涉险、过湘江。她是林徽因,有着沸腾的情感、血液,更有着温存的眼角、眉梢。文学的、哲学的、建筑学的意义都曾染过她的风气;诗人、哲学家、建筑师都曾倾倒于她的顾盼生姿。她曾用指间触摸过无数古迹的余温,她曾置身诗篇沾染着文字的热切,她曾随着命运的波涌翻山越岭,她曾用满腔赤诚跳脱出了人潮汹涌,她自始至终付诸一生探寻着美学真正的奥义。
  • 请说我美

    请说我美

    痛快并细腻,热烈而温情,情感记录者琦殿七年成长倾情书写,给失意者力量,令伤心人不孤独!这个世界被胖瘦限制、被外表主宰,但不管外貌变成什么样子,永远都要觉得自己是美丽的、自信的、充满能量的。无论你是谁,有着一张怎样的脸和如何的社会地位,我希望你永永远远爱护自己,而非鄙薄自己,拥抱自己,而非离弃自己,不要被轻易地规定和物化,不要从受害者变成施加暴力的人。
  •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

    《故事新编》自诞生起,就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书从以往人们所忽视的《故事新编》与越文化精神的联系入手,选取了其中的务实、创新、复仇、耿直等五个方面,分五个章节进行论述,叙述了古越历史上该精神的表现,鲁迅自身在言行、作品中透露出的这种基因,以及最终鲁迅在《故事新编》这部作品中人物身上对这种精神的演绎,以期勾勒出鲁迅根植于故乡的精神内核。
  • 美丽的权利

    美丽的权利

    这是龙应台《野火集》之外的“三把火”。在这三次著名的风波事件中,龙应台就其所见社会即景有感而发,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的争议与回响。“龙卷风起”,各界人士纷纷加入论战;风过之后,深层的反思却没有息止。本书分为 “美丽的权利”、“星洲风波”和 “啊,上海男人!”三部分内容,并加上读者投函回应的各种文章和相关文字,集为一册。
  • 中国最美古诗词: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词+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全集)

    中国最美古诗词: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词+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全集)

    《中国最美古诗词》套装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先生主持编著,甄别、挑选历代古诗263首,古词250首,古文90篇,加以注释和赏析。阅读这些古诗词,能使我们增长见识,得到教益,也对整个中国古代诗词的流转有最直接的认识。希望本书能成为面对卷帙浩繁的古典诗词时最好的观澜平台。
热门推荐
  • 做个会说话办事的女人全集

    做个会说话办事的女人全集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女人如何提高说话水平,改善办事能力的方法与技巧。会说话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把事办得妥妥当当,如何把话说得滴水不漏,堪称“最全面、最完美的女人说话办事指南”。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以“桂学”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视角评述桂学研究发展状况及其研究现状,阐发“桂学”概念内涵、外延及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与文脉精神,辨析桂学作为广西地方学学科性质、特征与定位及其与百越文化、骆越文化、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广西民族文化等关系,确立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学理依据,夯实桂学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桂学学科发展及其桂学研究提供学科基础、文献资源与理论支撑。
  • 梦境深处是真实

    梦境深处是真实

    我做的一个梦让我完全的记了下来,我回忆起来却发现和现实中吻合度极高,展开探索竟然发现意外收获
  • 食品真相大揭秘

    食品真相大揭秘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现实似乎越来越印证了这一点。民以食为天。俗有“耳枕妙音,舌食上味”之说。然而发展到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上味”还是古云中的“上味”吗?当一盆猪骨汤端到您面前,它没有猪骨,用的全是“白色粉末”,您相信吗?当您津津有味地品尝鲜美的速食肉丸时,您可曾想过这吞进胃脘里的全是黏糊糊的“废肉”,是厂家煞费苦心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堆积而成的。当化学添加剂摄入过量,身体不适,您是否想知道美食“黑幕”,您是否要求知情?……
  • 末世重生之轮回

    末世重生之轮回

    对也好错也好!不忘初心,负重前行,自己看的起自己就好!别丢了自己
  • 千城

    千城

    世人有心,一心一城。红尘千人,故有千城。这是小慕儿女们的爱情故事。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