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2000000020

第20章 读书沙龙(6)

孔子听后长叹道:“凤凰不向此地飞来,黄河没有龙图出现,这真是天命啊!”

从那以后,孔子开始反复研读《易》。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再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也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过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透彻理解《易》的精神和实质后,孔子写下了10篇观后感:《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7种10篇。这10篇观后感被后人称为《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周易》是我国一部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另有说“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还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所以叫《周易》。“易”一说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一说在西周,易即雅乐,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还有说,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揭示阴阳循环交替之理。另外,易也有日出、占卜、变易、变化、交易、恒常的真理“道”的意思。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7种10篇。因“传”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关于《周易》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向有争议。《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认为我国人文始祖伏羲氏画八卦,西周奠基人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至圣先师孔子作传解经。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只要能读懂《周易》,无论是哪一行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作为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周易》的内容极其丰富,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我国的文明。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易经》在西汉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

民国四大才女

摘编/晓月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和张爱玲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吕碧城

吕碧城(1883——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父亲吕凤歧是光绪三年进士,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吕家有姐妹四人,吕碧城是老三。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当有人告诉他这其实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能相信。

1895年,吕碧城的父亲吕凤歧去世,此后不久,吕碧城的母亲带着4个尚未成人的女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1903年春,20岁的吕碧城有意到天津市内探访女学。思想守旧的舅父严辞骂阻,吕碧城一时激愤,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天津的火车。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去往天津的火车上,熟识了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到达天津后,就暂住在她家中。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吕碧城的生活一时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吕碧城写信向居于《大公报》报馆的方夫人求援。这封信恰好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英敛之一看信,即为吕碧城的文采所倾倒,连连称许。不仅如此,爱才心切的英敛之还亲去拜访,问明情由,对吕的胆识甚是赞赏,并当即约定聘请她任《大公报》见习编辑。从此,吕碧城就走上了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就在报端屡屡发表诗词作品。她的诗词作品格律谨严,文采斐然,颇受诗词界前辈的赞许。接着,她又连续撰写鼓吹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韧之志》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吕碧城也因此在文坛崭露头角,声誉鹊起。她在诗文中流露的刚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横刀立马的气概,深为时人尤其是新女性们所向往和倾慕。一时间,出现了“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

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亡故,一大批人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国家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办才好。这时却有人填了一阕《百字令》登在报上,痛斥慈禧,说她在主朝的近半个世纪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塌糊涂,把中国边疆的大片领土、国库中的大把银钱送给帝国主义国家,她到阴曹地府,一定怕和汉高祖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见面。这首词使清政府十分恼火,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而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当时年轻的吕碧城。

1904年到1908年,吕碧城借助《大公报》这一阵地,积极地为她的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而发表大量的文章和诗词。她结识了大批当时的妇女运动领袖人物,与秋瑾尤其交好。

1907年春,秋瑾主编的《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其发刊词即出于吕碧城之手。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吕碧城与秋瑾的交往也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致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一度起了逮捕吕碧城的念头。只是由于找不到恰当的借口,才没有实行。

除了在《大公报》积极宣扬女权,做妇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吕碧城还在办女学的实践上,积极筹办北洋女子公学。首先,吕碧城发表多篇言论以作舆论宣传,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兴女学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以此冲击积淀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反过来说,女权运动的兴起,恰恰证明了社会上男女观念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吕碧城认为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才是国家自强之道的根本。

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吕碧城积极筹办女学,英敛之介绍她认识严复、严范孙、傅增湘等津门名流,以求支持和帮助。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吕碧城任总教习。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改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23岁的吕碧城任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为中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吕碧城在这所当时女子的最高学府,从教习提任到学校的监督,一待就是七八年。她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把中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希望她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能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到来尽各自的力量。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曾经在这里亲聆吕碧城授课。

吕碧城的志向不仅在于教育,还有振兴国家的宏愿。在许多文章中,她都谈到怎样建立一个强国的想法。她认为在这竞争的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人,济世救民。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吕碧城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是黑暗的官场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野心昭昭时,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可见她不只是才学过人,同时也有非凡的经济头脑。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她的诗词造诣深厚,尤擅填词,字字珠玑,吟咏自如,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传世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

1928年,吕碧城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精彩绝伦的演讲,与会代表惊叹不已。在游历的过程中,吕碧城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认为自己在代表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她要让世人领略中国女性的风采。此后,她周游列国,宣讲动物保护的理念,成为这一组织中最出色的宣传员。

吕碧城虽姿容优雅,但终身未婚,其后逐渐对宗教产生兴趣。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1943年1月24日,她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

萧红

萧红(1911——1942年),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备受父亲虐待、继母冷眼,年幼时一直住在祖父家,与祖父相依为命。长大后因受不了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报社青年编辑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石评梅

石评梅(1902——1928年),原名汝壁,山西省平定县城关人。父亲石铭是清末举人,其家庭为平定城内一个书香门第。

石评梅自幼聪颖好学,很受父母喜爱,从三四岁开始,父亲就教她认字,每晚坚持不断。遇到教的字没有认熟时,即便是深夜,严父也不许她去睡,直到念熟为止。后来石评梅进了小学,白天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晚上放学以后,她父亲仍然教她读《四书》《诗经》等。正是由于童年时代父亲严正的教育,使得石评梅打下了坚实的国文根底,为她以后从事文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不久,石评梅的父亲石铭到省城太原山西省立图书馆任职,于是评梅随父来到太原,进入太原师范附属小学就读,附小毕业后直接升入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学校里她学业突出,被誉为才女。

1919年暑假,石评梅从太原女师毕业,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到北京后,她本来要报考女高师的国文科,但是当年女高师国文科不招生,她便改考体育系。

石评梅到北京时,正值“五四”爱国运动以后不久,新文化、新思潮方兴未艾。就文学革命而论,鲁迅等已发表了一系列新文学作品,白话文已开始取代文言文。封建旧道德、旧礼教受到强烈冲击,民主与科学已成为思想进步青年心目中新的旗帜。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石评梅一方面在女高师勤奋学习课业,一方面即开始写诗和散文向各报刊投稿。1921年12月20日,石评梅的诗歌《夜行》在山西大学“新共和学会”办的刊物《新共和》第一卷第一号上正式刊出。

1920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结识了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健将、山西籍最早的共产党人高君宇。这是石评梅一生中又一重大转折点。在同乡会交谈中,她得知他们父辈即有交谊。他乡遇故友,格外亲切,于是二人便建立了友谊,经常通信,谈思想,谈抱负。由于思想深交,高君宇认为石评梅是一个才情十分可取的女子,便由友情转成了爱情。石评梅也视高君宇为知己。

同类推荐
  • 杭州呼吸

    杭州呼吸

    《桂雨文丛》网罗了众多杭州地区的优秀作家的作品,其中《杭州呼吸》这本书在培养、壮大杭州创作力量上的意义不言而喻。
  • 世上没有灰姑娘

    世上没有灰姑娘

    本书从一些女性的真实案例出发,以精致和不精致为两个维度,选取大量事例告诉女性朋友们,精致女人的生活和不精致女人的生活分别是什么样,以及怎样成为一个女人爱,男人也爱的精致女人。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即便是灰姑娘,在得到水晶鞋后,也能变得精致起来,赢得王子的芳心。本书从自我认知、细节打造、创意生发、一人生活和伴侣相随的五个角度全面带领女性加入精致生活的行列,使她们的生活脱离平庸乏味,走向五彩纷呈。女人的精彩需由自己做主,需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由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如今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他们将十五年来的稿件、图片、版面进行梳理、选编,结集成册,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三晋文化研究会这些年陆续出了一批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们深知,出书是一件很兴奋也很艰难的事情,如同一位母亲孕育一个生命。个中甘苦,身心的付出,不亲身经历者很难感同身受。
  • 第四战线: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掇实

    第四战线: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掇实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正式揭幕并首播,国民党当局称之为除陆、海、空军以外的“第四战线”。本书以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记录了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创建、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第四战线”在维护国民党统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社会纷纭复杂的风云变幻,具有独特的史料参考价值。
  • 大轰炸 昆明血海记忆

    大轰炸 昆明血海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发生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一个偶然又偶合的际遇,不可思议地触碰到尘封岁月中那神秘的暗道机关,历史沉重的幕布,唰一下在我眼前猛地拉开,貌似沉睡但仍悄悄流淌着的苦难长河,顿如火山爆发,狂浪汹涌。惨烈,严酷,血腥……飕飕扑面而来。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55年初春的一天,当时,我正读小学五年级。和所有同龄的男孩子一样,春风一起,我们最疯魔、最快乐、最魂牵梦萦的游戏,便是放风筝。我所居住的青云街老宅毗邻翠湖,一到放学时间,大伙便涌向翠湖边各显神通。
热门推荐
  •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重生前,白紫涵本本分分留山顶别墅养胎,却不料在产下男婴的当天被叶寒枫老婆给弄死。白紫涵好冤好委屈,不想再遇到这对没良心、没诚信的夫妻。却没想到她再睁开眼,竟发现自己重生了。还因为某种不可告人的原因,成了叶寒枫的堂继妹,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最最让人崩溃的是,尚还处于少年的叶寒枫竟有事没事壁咚她,天天逼她叫哥哥。白紫涵怒:“叶寒枫,你真是够了!”叶寒枫:“别生气,有人说你不愿叫我哥哥,是因为你喜欢我,我就是想证明这一点。”白紫涵想笑:“然后呢?”
  • 达尔文笔记

    达尔文笔记

    查尔斯·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进行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提出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特创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 逆天狂少

    逆天狂少

    前世惨遭算计,纨绔十载败尽家财,更连累父母家族一朝化飞灰,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幸运重生三百年前,凌霄逆天改命篡夺气运,斩仇敌,挽红颜,戮神魔,霸九荒,三界内外,唯吾独尊……
  • 医笑回眸0a

    医笑回眸0a

    他用万年到修为换得她重生,与她相遇,一切都是注定。且看盛京冷家的废材嫡女是如何调教忠犬夫君,带领冷家走向青云大陆到顶端。小剧场;冷凌霜声音沙哑到说:何人在门外喧哗?丫鬟小青苦笑不得的说;“小姐,门外的风家小少爷,大皇子,还有云世子来抢亲啊,小姐你快出来啊。”小青向着门大声叫喊着。只见冷凌霜横街一脚“你给我去解决”。本文绝宠结局一对一美男美女cp多多,欢迎入坑。
  • 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在深秋,别在仲夏

    爱在深秋,别在仲夏

    爱情都是美丽的,虽然你们的爱情或者并不动人;恋爱中的人们都是美丽的,虽然你们或者都很平凡。舒婷描绘过这样一道风景:大街上,一个安详的老妇人和一个从容的老人微笑着,从不同的方向面对面地走近,走近;然后是微笑着,鼻间顶着鼻间地站着,双手紧紧地系在一起,身后西下的阳光把他们的头发和笑容染成一片暖暖的黄,身旁的人们被他们的幸福染成一片温暖。
  • 在镖局抢劫的日子

    在镖局抢劫的日子

    一个跌入人生低谷的江湖菜鸟,在门派学艺被大佬排挤,去京城求职四处碰壁,到酒楼打工沦落为杂役,幸好否极泰来,在女鬼的调教下,修炼绝世功法,走上了土匪头子的混世之路。抢一人为罪,抢一城为匪,抢遍天下,我看谁还敢治我的罪。
  • Fuzzy
  • 有一种我爱你叫作某人

    有一种我爱你叫作某人

    这是一个以青春为主题的情感故事集。在每个故事里,“我”就像个静观万物的巫师,看着主人公们青春的各种姿势:冷眼旁观,关键时仗义出手的巢城老板姜东山;渴望爱情,屡战屡败终获幸福的平凡剩女冬青;西装笔挺,只为掩饰柔软内心演技拙劣的王丘八;嫁做人妇,当年一起追过温婉依旧的班花骆依婷,以及皇帝、高列宁,大锤,橘子,德山……在这些故事中,青春是猛兽、是呼吸满肺的美好、是软绵绵的缅怀,是埋葬这一切后长出的花朵——智慧。总有一种成长能让你冲进阳光里,如同总有一种我爱你叫作“某人”。
  • 禀报王爷,王妃又上朝了

    禀报王爷,王妃又上朝了

    [双洁爽文]胭妩用行动践行,不泡任务对象的内奸不是好内奸。近水楼台先得月?先把王爷骗到手!他,战无不胜极喜声乐的鬼王殿下;她,表面清高内心逗比的魔女琴师;当小魔女遇上大魔王,原来是一对欢喜冤家!好不容易成为礼部尚书,以谋略才艺一鸣惊人,却一不小心成为鬼王妃,她欲哭无泪,鬼王殿下为什么您烂桃花这么多?[本文有权谋但很逗比,有玄幻因素但基本可忽略,架空历史非正经,反正就是一本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