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8800000010

第10章 突破传统的藩篱(5)

探讨历史进化背后的动因,是康有为新历史观的另一贡献。他引入传统“智”的概念,加以改造,赋予其近代内容。首先,智是人道最重要的概念,它的地位在仁、义、礼、信之上。康有为承认:“吾昔亦谓仁统义、礼、智、信。”后认识到:“人道之异于禽兽者,全在智。……夫约以人而言,有智而后仁、义、礼、信有所呈,而义、礼、信、智以之所为,亦以成其仁,故仁与智所以成终成始者也。”可见智是基础,仁是目的。其次,智是社会进化实现至善的根本动因。“人道以智为导,以仁为归。”“人惟有智,能造作饮食、宫室、衣服,饰之以礼乐、政事、文章,条之以伦常,精之以义理。”[84]智既推动着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又推动着人们创造精神财富。由于智,人们脱离了动物界,战胜了野蛮状态,进入了文明社会。中国中古社会由于智的衰落,沦入长期停滞和黑暗。随着近代社会的来临,智将再一次得到推重而引导人类社会实现新的飞跃。[85]最后,智的内容既包含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又包含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就前者而言,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许多尧舜周孔连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今天借助科学手段变成了现实。[86]就后者而言,“人类之生,其性善辨,其性善思,惟其智也”[87]。这种思维能力外化为物质进步,物质进步反过来又促进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当自我认识达到“吾以天天为家,以地地为身,以人类为吾百体,吾爱之周之,血气通焉,痛痒觉焉”[88]的程度,便实现了对自我本质的把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康有为的“智”孕涵着真正哲学意义上的自由观念。以智解释社会发展的动因,是康有为的创造。这个创造既来自西学的影响,又代表了西学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认识。西学影响主要反映在《万国公报》上,如《中西相交之益》一文认为:“格致一道最足增人智识,根于实学,非遁于元虚,为救时之急务,而中国未能知其要领也。若是者则西国之格致宜考究也。”这段话强调了科技(格致)与智的关系,指出救中国的办法唯有学习西方科技增长智识一途,充分肯定了智与科技对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意义。再如《善恶理征》一文指出:“人之智慧一开,其才干则由惑而遂通,由渐而致广。”智慧为人认识事物的能力,随着智慧的增加,人的认识能力也愈强。至于人的自由,不过是人“内心之愿欲”的外化。[89]当时中国先进分子的认识,举郭嵩焘为例。1880年10月,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西洋以智力相胜垂二千年。”[90]西方的进步和强大完全得力于智力的发达,中国若想自立,必须交接西方,学习先进科技,以推动国家的进步。

由于进化思想对康有为的影响,他在论述社会进化动力的时候,也朦胧地注意到了竞争的因素。“人事之义,强弱而已矣。”他分强弱为两类:“有以力为强弱,有以智为强弱。”不言而喻,他欣赏后者。不过他又认为,为了能在竞争中立足,“期待有益于己”,必须通过“矫世弊”和强调“势”来增强危机感。所以他倡言“势生理,理生道,道生义,义生礼。势者,人事之祖,而礼最其曾、玄也”。[91]空谈礼义,没有势作后盾,无益于世事。只有具备强大的实力,才能有所作为。康有为此时已粗通世界历史,[92]也接触过类似的观点,[93]故发表上述言论,不为偶然。

对历史进化的描述和进化动因的探讨,使康有为历史观表现出进化论的特色。但是,至此他仍然无法合理解释中西历史发展的巨大差异,何以原来强盛的中国会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一至今困扰历史学界的问题,康有为当时更不可能解决。不过,他毕竟给出了有一定合理因素的解释。他的理论根据是18世纪启蒙时期流行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中国地理“截”与西方“散”的不同特点,决定中西历史的差异。“中国地域有截,故古今常一统,小分而旋合焉。”决定了文教“夫敛者、聚者、义者,皆引而入内”。而“泰西山川极散,气不团聚,故古今常为列国,即偶成一统,未几而散为列国焉”,决定了文教“散者、辟者、仁者,皆荡而出外”。所以“二帝、三王、孔子之教,不能出中国”,而“耶稣、泰西能肆行于地球也”。“泰西之政教盛行于亚洲必矣[94]。”这种历史观比较起中世纪的神创论来,毕竟是一种进步。

上述事实说明,早在1886年前后,在西学的启发影响下,康有为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人类社会历史进化观念。这一观念既包括对人类起源、发展到大同社会的进化趋势的描述,又包括对人类社会发展动因,不同文化差异原因等理论探讨。从总体上说,这一历史观念呈现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又吸收了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某些特点。它表现为:第一,人类社会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和一部分,并非神创。人类产生遵循了先物质后精神、物质决定精神的客观规律。“夫有人形而后有智,有智而后有理。理者,人之所立。”[95]第二,人类社会是进化的而非倒退的或循环的。第三,推动人类社会进化的动因是“智”,即人的智慧及其外化。它们分别为智的物质和精神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康有为的历史观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我们再把下面将要谈到的现实政治主张联系起来观察,就会发现,康有为此时已经勾画出了中国社会通过君主立宪制走入近代再迈向大同的发展蓝图。以后这一观念成为他终生不渝的信条。所谓“公羊三世说”等等,不过是这个信条的一种表达形式罢了。

3.民主政治的设想

康有为的政治观可以说是他思想体系中受到责难最多的部分。本文不拟对此多加评论,仅力图说明,康有为的政治观是他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为武器,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开出的一剂药方。

康有为在政治体制上主张君主立宪制。按他的解释,这种制度的政治学基础是“以平等之谓,用人立之法”。因为维系人类社会秩序,单凭正义、道德观念不能奏效,“盖天下之制度,多有几何公理所不能逮”,还需要人们制订法律来保证。“无几何公理所出之法,而必凭人立之法者。”但是,“人立之法”必须“最有益于人道”,即“以平等之意”立法。就是说,“人立之法”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的“自主之权”。如何保证这一点呢?康有为提出:“人立之法”由“众共推之”。代表公意的“人立之法”庶几接近“平等之意”。君臣、君民关系的规定,出自“人立之法”。当初“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直到目前,这一规定仍有积极意义。中国政治制度改革无需废弃君主,只要将“人立之法”的“法权归于众”而“圣不秉权”,就可以革除专制弊端,保证人民的平等权利。在这种制度下,各级官吏由民主选举产生,“地球各国官制之最精者,其人皆从公举而后用者”。君主不应干涉官吏的任免,“官吏之疏陋者,用人则以为君者一己之私见,选拔其人而用之”。上述措施能够保障各级官吏为民服务。至于君主,原没有什么神秘的色彩,百姓选举的各级官吏皆可以君称之。“官者民所共立者也,皆所谓君也”,他们不过是为民服务的人员罢了。康有为还从历法主张上进一步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点。他认为“以圣纪元”“甚不合实理”,而“以君纪元”“更无益于人道”,唯“以地球开辟之日纪元,合地球诸博学之士者,考明古籍所载最可信征之时用之。而递纪其以后之年历学,则随时取历学家最精之法用之”,为“最公之法”。这未免有失幼稚,但在当时敢于提出破除“以君纪元”的大胆主张,无疑是对专制君权的一种反抗。康有为设想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行政权属议院。“立一议院以行政。”不过在解释时,他又把行政权与立法权混为一谈。看来,康有为此时掌握的西学知识,还不足以使他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区分清楚。他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大概面貌如下:康有为不主张直接民权(“民主”),他的“议院”掌行政权,立法权在“议院”和人民之间恍惚不清,司法权则毫无涉及。[96]这些,反映了他当时西学知识的粗陋,更反映了过渡时期的矛盾。他毕竟是在旧学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然而,就本质而言,康有为的君主立宪制政治主张,明显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范畴。首先,立法权归于民众或由民众参予立法。其次,各级官吏由人民选举产生,以保证他们对人民负责。再次,行政权归议院。最后,君主被架空,纯粹成为权力或民意的象征,不但往日君权的内容尽遭剥夺,且笼罩在君主头上的神圣光环也被扫荡。下面,我们考察一下康有为君主立宪制的西学之源。早在1875年6月,《万国公报》上便刊载过一篇题为《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的文章,介绍了西方民主制的基本原则、内容以及民主化的一些手段。关于基本原则,“泰西各国所行诸大端,其中最关紧要而为不拔之基者,其治国之权属之于民,仍必出之于民,而究为民间所设也。推原其故,缘均是人”。这似乎是国内“民有、民治、民享”见诸报端的最早说法。关于制度内容,“其中之最要者言之,不过分行权柄而已。……约举其目,盖有三焉:一曰行权,二曰掌律,三曰议法”。其中“行权”由君执行。虽然“治国之法亦当出之于民,非一人所得自主矣。然必分众民之权汇而集之于一人,以为一国之君。此即公举国王之义所由起也。而辅佐之官亦同此例矣。第以众民之权付之一人,为其欲有益于民间而不致有叛逆之事与苛政之行,此之谓章程也”。不过作者此处的君既指总统制下的总统,也包括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传位之国君为尊,欧洲各国之法是也。若美国与南亚美利加各国,由公举而为君者是也。”[97]前述林乐知《环游地球略述》一文,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几条政纲:“夫日本国皇自兴新政以来朝纲独揽,特于军机大臣懿戚屏藩前毅然矢誓:其一曰欲设国会如公议堂然,其二曰欲凡事必由公议始定,其三曰欲古者遗传之礼仪规矩悉扫除而更张之,其四曰欲行事公平无偏党之弊,其五曰欲延聘各国之才高学博者以辅兴邦之基。斯乃明治皇帝践祚执政第一事焉。”[98]该文还从七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美国政治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康有为此时已经注意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并有所评论。[99]此外,《佐治刍言》等书中也提及西方民主制度。如该书第十章说过:“民主之国,其原意欲令众人若干时公举若干人为众人代立律法,又为众人选择才能兼备者以为国主。美国行此法已经数代,百姓称便焉。”所有这些都说明,西方民主制思想已经传进了中国,它们与康有为的政治观之间,有理论上的联系。

为什么中国要改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呢?康有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由于“政事有未修、地利有未辟、教化有未至”[100],使得社会生活方面“穷民终岁勤动而无以为衣食也”;文教方面“浮华相扇,空说经文”[101],不重实学。如此发展下去,“强弱”纷争的世界会使我泱泱华夏“圣伦”泯灭、“王教”坠毁,[102]走上印度“中弱于汉,罗马中弱于唐”[103]的道路。要想赶上西方列强,首要之务为“审时势、通民心”,认清形势,争取人民的支持。然后“酌古今之宜,会通其沿革,损益其得失”,制订正确的改革方案。从中国条件看,教化未备,[104]且有君主制传统。应当利用中国人普遍接受的“君权独尊”之“势”,“震之以雷霆,润之以雨泽”,大胆改革,“富农”、“阜商”、“精百工”、“开学校”、“练水陆之兵师”,“三年而规模成,十年而本末举”,“内治修矣,而后外交可恃”,则二十年内必“为政于地球”[105]。得出上述看法,康有为承认“日本王睦仁之变西法也,并其无关政事之衣冠正朔而亦变之,所以示民有所重也”[106]的经验对他有所启发。

康有为政治观中还包含着萌芽状态的法治观念。《实理公法全书》“刑罚门”只有“无故杀人者偿其命,有所因者,重则加罪、轻则减罪”一条法律条目,但他解释:“此门俟译出各国律例之后列表求之,今先发一端,以为引例。”说明他对西方法律比较重视,有效法西方法治的动机和具体打算。另外,该书中对西方“人立之法”的分析,也说明他希望有适当的法律约束社会生活。这方面西学的影响,除《万国公法》[107]等西方法律书的中译本外,首推《佐治刍言》。如该书第二章有“是以国家所立律法章程,俱准人人得以自主,惟不守法者,始以刑罚束缚之”等文字。

同类推荐
  • 世界十大科学家(共10册)

    世界十大科学家(共10册)

    影响孩子一生的科学家传记,全方位拓展青少年阅读视野,树立孩子坚强意志力,打造未来精英!从牛顿到诺贝尔,引用翔实历史资料,讲述科学家不平凡的一生。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积累知识、夯实基础,引领青少年走向科学体验科学。套装收录《哥白尼传》《伽利略传》《牛顿传》《法拉第传》《达尔文传》《诺贝尔传》《爱迪生传》《莱特兄弟传》《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传》。这些在生物、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如何穿越蒙昧,高高擎起真理的明灯,为人类造福的?这套传记丛书用翔实的资料,生动引人的故事,讲述科学家不平凡的一生。
  • 戴笠全传(下)

    戴笠全传(下)

    从1927年到1946年这整整20年的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影子,其中不少事件更是由他一手策划实施,从而一次次在民国历史上造成强烈震荡。这个人就是戴笠。一提起戴笠,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之者说他是旷世奇才、时代英豪;贬之者说他是混世魔王、政治杀手。有人说他阴鸷,有人说他豪义,有人说他风流,有人说他残忍。一个原本只是负责收集情报、负责领袖安全的特工人员,何以令人谈之色变?他的死因为何到现在还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他生之真相如何?死之终局究竟?他的一生,到底有多少离奇隐秘……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认识一个真实的戴笠。
  • 名人传记丛书:牛顿

    名人传记丛书:牛顿

    名人传记丛书——牛顿——他与他的定律永存于人类史:“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倪徵奥的一生堪称传奇,东京大审判,他以凛然正气,将侵华日军战犯绳之以法,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他以高见卓识,贏得了国际法界的尊崇。
  • 从不被盛名宠坏:坚毅女神居里夫人自传

    从不被盛名宠坏:坚毅女神居里夫人自传

    本书内容包括居里夫人亲笔书写的自传、皮埃尔·居里传记及她在居里先生身亡后写下的催泪日记。从这些毫无矫饰的文字里,我们看见一个出生平凡的女孩如何通过智慧和努力,走上曲折的梦想之路,为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居里夫妇如何相濡以沫一起获得诺贝尔奖。他们不仅是两情相悦,志同道合的生活伴侣,更是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死搭档。
热门推荐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活在漫威修个仙

    活在漫威修个仙

    拳打奥丁,脚踢灭霸,探寻漫威修仙的正确姿势。这是一个正经人在漫威世界搅风搅雨故事。
  • 一点过往

    一点过往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都成了过往,人都得向前,只是偶尔回首,能会心一笑,便是收获,能开心向前,已是万幸。
  • 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

    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城七月

    小城七月

    小城的七月,是孩子的季节。暑假里的孩子撒开欢儿在街头巷尾疯玩儿。没有天真,就没有烂漫的童年,没有七月,就没有小城的夏天。我的故事开始于那个七月。六七岁的男孩儿趴在窗台上,双膝跪着炕,数着雨天胡同水洼里的水泡儿,水泡儿是雨水落在水坑里激起的,水坑是车在土路上碾出的。窗户不到一米见方,屋里昏暗,一铺火炕临着窗台。窗外是一块巴掌大的小园子,种了些许绿绿的葱。房子是建在洼兜里的,所以朝南的窗子下沿几乎与地齐平。
  • 星辰喜欢糖

    星辰喜欢糖

    绝美禁欲,权势滔天,不近女色,洁癖到熟人也勿近的帝国第一帝少。遇到糖糖,自此,宠妻入骨。只是,糖糖想要就上,不要就扔的毛病让他很无奈。糖糖:时效期过了自然就扔了。帝少:我的时效期很久,用多了更持久……当晚,帝少卖力证明……务求让糖糖过上夜夜腰酸背痛双腿发软的生活……帝少将某人视之逾命,捧在手里怕摔,含在手心怕化,生怕她受一丁点委屈。帝少的格言:糖糖说对的,就是对的。纵然不对,也是对的。【1V1,男主绝美高冷,女主扮猪吃老虎,女主重生,双洁,身心干净,甜宠。】【完本小说《千亿蜜宠:宋少,轻轻亲》,1V1,绝宠,欢迎亲们跳坑】
  • 成功的态度

    成功的态度

    对成功抱有一种向往的态度,了解自我、相信自我、制定目标、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走向成功。相信吧,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妨碍你进步、阻挡你成功。如果说信息技术的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那么生物技术的风暴将直抵人类的心灵深处,它不仅会大大延长人的寿命,更会改变人的心态,直至改变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状态。在一个高龄的社会中,人类文化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 神木匠

    神木匠

    一个东风无力的春雨潇潇夜,水珠子在落花流水声中无声逝去。这一年,刘旨辇也死了。他是被蒋委员长处决于江西……往事如烟云,日月变沧桑。如今,芝罘大庙还在,刘旨辇的碑还没倒。孩子们常常骑在碑上听庙中老道士讲神木匠的故事。孩子们常捏着“小鸡儿”朝碑上撒尿。刘旨辇大概做梦也没想到,要流芳百世的碑却偏偏历遭“尿劫”之灾!
  • 我能吸你的造化

    我能吸你的造化

    【免费精品】诸天万界,万道争锋。他出生于微末,后无敌于世间!我狂门弟子,当战尽九霄不辱名,杀尽万界不服天,斩尽天下不世敌!狂帝不死,狂门永存!一剑无生,我名无天!世间有得双全法,不负苍生不负卿!
  • 平淡为官

    平淡为官

    一个生活在现代的青年徐青,靠着自己父母给他留下来的十几套房产过着米虫一般的生活,徐青一辈子过的都还算舒服,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可也不会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而这笔不小的财产呢,也算是改变了徐青,让他变成了一个没什么生活动力的人,虽然待人随和,也有很多朋友,可也缺少了拼搏的勇气,而就这样一个现代都市的青年,在一觉醒来之后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北宋浙江东路的一个小小县令,看着自己的一妻两妾和两个小萝卜丁,以及那案头上无数的文件,徐青彻底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