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6900000012

第12章 与杨献平对话:“千万不要把写诗当个事儿”(1)

桫椤 杨献平

杨献平,河北沙河人,七十年代生。在《天涯》、《百花洲》《北京文学》、《山花》、《诗刊》《人民文学》、《小说界》等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批评等近百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文本《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匈奴帝国》,散文集《沙漠之书》、《生死故乡》《川藏秘境高处—西南记》《作为故乡的南太行》《丝路上的月光马蹄》等十多部。现居成都。中国作协会员。

桫椤,河北唐县人,1972年出生,在《当代作家评论》《光明日报》《文艺报》《南方文坛》《网络文学评论》等媒体发表大量文学评论文章,出版文学评论集《阅读的隐喻》。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作协特约研究员,保定市作协副主席。

桫椤:去年你的《生死故乡》影响甚广,“百度”一下能得到一千多个结果。你不要得意,今天先不谈散文,聊聊诗歌。记得之前跟你说过,我喜欢你的诗——尽管一个做理论的这样暴露个人好恶不太好,但我还是忍不住表达一下心情。其实,在我看来,诗才是你的“文学”,散文只是你的“职业”。你自己认为呢?

杨献平:《生死故乡》不是我最得意的一本散文集,但是“效果”最好的一本散文集。此前的《沙漠之书》也不错,尽管其中没有特别惊艳的作品。

对我个人来说,在文学这条路上,诗歌可能真的是我的主业和最强项,而且是无意之中得来或修来的。刚开始写东西时候写诗,而且很上心。写了几年之后再看,自己的诗歌不是其他诗人的对手。再者,觉得诗歌这东西是有些限制的。“体量小”导致的麻烦是,你必须回旋着去表达。尽管这是诗歌的强项。诗歌也是文学体裁中的“塔尖”建筑或者建构,但当下的诗歌,尤其是近十年来的诗歌,倘若细读下来,我相信每个有眼光的人都是失望的。

必须要说的是,鲁院几个月,我个人最大收获,大抵是重新开始写诗。

我自己也认为我的诗歌要比散文好,批评要比小说强。散文我最用心,但效果可能最差;小说是刚开始写着玩。当然,诗歌也是玩。我认为,玩是文学出其不意,登峰造极的不二法门。这就像我相信文学天才就在我们之间一样。

桫椤: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无名的秘密。你我都是“70后”,我感觉这个代际的人都曾经是文学青年。你的文学梦是从诗歌开始的吗?假如不是,你是怎么想起来写诗?你还记得你发表的第一首或第一组诗吗?

杨献平:每个好作家都是诗人。贾平凹也写过诗。但我不是说贾平凹就是当今最好的中国作家。从本质上说,凡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当代中国作家,身上和骨子里都有点“贾平凹”。作家按出生年代划分是你们批评家为了言说方便而生造出来的一个“含糊的,不讲理的概念。”我本人不反对,但也不赞成。因为,批评和写作是两套话语系统。批评家和作家、诗人最好的状态是各干各的,各说各的。交叉时候就交叉了,不交叉那就相安无事。

我第一首诗歌发在《河北文学》,责编是王洪涛老师。一直想报答他,却没想到,他却在2000年去世了。痛心。第一组诗歌是刘立云老师发在《解放军文艺》上。这两位诗人对我的鼓励巨大到无法形容的程度。

桫椤:好编辑的伯乐作用不言而喻。因为你没有诗集出版,我只能在网上找到你近几年的部分诗作,早期的诗是什么样子的?诗风与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没有?

杨献平:除了九十年代中期那三四年,把诗歌当回事之外,直到现在,我对诗歌丝毫不当回事。想写的时候就写,不想写就拉倒。没有使命感,也没有功利心。没有宏伟目标,也不想和谁比试高下。“华山论剑”“美人谷论争”一类的事儿是浮在面上的几个半吊子诗人所热衷的。我就是写点诗。而且觉得,自己的诗歌完全可以秒杀现在于诗歌界混得人模人样、风生水起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所谓诗人。

我早期的诗歌抒情是必须的。看看九十年代多数诗人的诗歌作品,就知道我的诗歌了。那时候耽于抒情和想象,当然也耽于美。对社会视而不见,对庙堂江湖也懒得搭理。就是自我的抒情,美好,铁血,纯正,有爱,略微疼几下,如此而已。现在的诗歌,从态度上是一种游戏的,不正经的,不装逼的多。记得2010年左右,我一个人刚到成都工作,没事写了几个诗歌。摇滚式的,有点嬉皮和江湖混子的感觉。有一次和朋友聊起,忽然想创立一个“摇滚诗派。”仔细想了想,还觉得真可以。可到现在,觉得搞流派没意思。诗就是诗。流派都是自我标榜的,充其量一个符号而已。真正的诗人,根本不需要什么鸟流派和团体来“站台”和当“背景”。

2013年在鲁院,再写诗歌,也是想告诉其他人,诗对我来说,不在话下。我要写诗,也应当是一个好手甚至高手。只是我不把诗歌当成一个事儿,至少不是主业。诚如你所言,我的诗是可以自视甚高,自感牛逼的。只是我不愿意去争,懒得去争罢了。

说起来这三个阶段,变化是有的。90年代中期写诗是苦大仇深,掏心扒肺地当个事儿去干,干到一定程度之后,发现自己真的无力突围。尽管那时候有几位诗歌前辈对我的诗歌非常看好。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转向了散文写作。现在回身去看,90年代中期的诗歌一般,有几首还行,大多数是可以称之为“标准垃圾”的。2010年写的诗歌,倒是有点意思。其中多了反抗意识,也更切身,尤其是时代中的个人经验的强度引入,是我90年代诗歌所没有的。再就是2013年在北京的诗歌。说实话,多年不写诗忽然再拿起,却发现自己修炼了几年的诗歌技艺丢失了。所幸,很快又找了回来,而且越来越像模像样,还与前几年所写的诗歌截然不同,无论语言还是技术,思想还是经验,都有新的拓展和进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桫椤:你再次强调鲁院的学习,看来这段经历对你我都是重要的,让我更深地理解了文学,也让你我相识,更让你重新找回了诗歌。促使你的诗风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觉得人生的阅历和文字的训练哪一个更主要呢?这个问题也可以算作你的经验总结,供后来者参考。

杨献平:就是当回事和不当回事的原因。当回事儿的话,你是诗歌的奴才,被它绑架和统治;当然不会有好的诗歌出来。不当回事,你就是诗歌的王。它是你的臣下和奴婢。这样说,估计很多人会骂我冒犯缪斯。且不管他们。人生的功课人人时时都在参详,作为写东西的人来说,苦难、疼痛、失败、爱着、宽恕、自由的不可能、生命在时间中的被摧毁感、灵魂也时刻被复杂的人心、人性凌迟和震撼着。人生是一门系统课程,文学也是,诗歌更是。生命本身就是诗。诗其实就是人与神的对话,是人与兽,善与恶的“接壤”那部分的植物和云霓,风雷和雨。

桫椤:很诗化的总结。最近杨克先生出版了《杨克的诗》,其实我也一直在说你应该出诗集。尽管诗人和诗人之间是不能比较的,但是我还是想说,杨克先生的诗我也很喜欢,所以我在跟一些诗人交流的时候,数次推荐“二杨”的诗。在我看来,他和你的诗有某种共通之处,就是离生活现场近,即所谓有“烟火气”,即所谓“及物”,他的比你的“烟火气”还很重。你曾经说“散文是离生活现场最近的文体”,你怎么看待诗和生活的关系?

杨献平:杨克先生的诗歌我也拜读过,好诗。这几年,他把《作品》杂志也办得很好。在这里向他致敬。你推荐我的诗歌,算是有眼光的行为吧。哈哈。尽管这话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会嘲笑我。不过,那些嘲笑我诗歌的人,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们会向我致敬。这话说得不着调,但可能是有的。

散文随笔我觉得就是写当下之事的一个文体。前事前人做了,做得比我们好。未来自有后来人去干。当代人就是要写当代,哪怕是临摹,照搬,仿写,也比趴在前人典籍和尸体上吸血要强上一万倍。说实话,我挺可怜那些围着历史“施法”的散文随笔写作者。他们以为找到了历史真相的大门,却不料,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你连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特别是个人在时代中的生存、生命、精神和思想经验都写不出来,去写隔了几十年,几百上千的时代,那不是隔靴搔痒是什么?因此,对于真正的作家诗人来说,如何更好地书写“此时我在”这个命题,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桫椤:我赞同你的观点,对当下生活本质的把握确是有难度的。这也说明你的诗歌创作是重视生活经验的,对经验的重视或许保证了你的诗歌宽度,但也许更重要的是让你获得了上述的自信。的确,你在诗中能够“所见即所得”“所想即所写”,你有驰骋纵横的野心,但是很多时候,你还是不想天马行空,你有更多的脚踏实地的写作。你也写自己的沉思,比如在北京的那一组,《失眠之书》《不被挪移的名牌》等,但它们显然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妄想”。这是你的自主还是无意识?

杨献平:写作就是掠地飞行,有尘埃泥土,也有风声彩虹。现实生活和现场的经验是“触发器”,半人半神才是爆破点。文学写作,不就是从大地上来,到精神里去吗?没有哪一种文学凭空臆想构成,虚构也必须建立在现实的经验之上。因为,现实之中某个“场景”和“细节”就是一个导火索,就是空中武器“点火系统”,写作本身就是“精确制导”的过程,尽管谁也难以精确地“命中目标”,但每个写作者都会朝着这个目标费尽周折且不遗余力。

桫椤:记得鲁院毕业前,你和高鹏程发起“离别赋”的同题写作。你的作品中有两句我记得特别清楚:“来到以后,你像钻石,在靠近心脏的骨头/一手捧着玫瑰,一手把持小刀”。就像黑泽明说的,“没有比一部电影更能说明导演的了”,看上去生活中的你那种放达、豪迈,其实在你的诗面前完全可以判定是虚张声势的“伪装”,这是一种矛盾吗?你自己怎样解释?

杨献平:鲁院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对我来说,人到中年,再恬不知耻地“任性”几个月,也是人生之幸事。我和鹏程是一对好搭档,在鲁院有“基友”之名。但落实到诗歌上,我觉得我们那一届有几个很好的诗人,除了他们诗歌组的,还有苏瓷瓷、孙学军等写小说的。发起那样的一个活动,其实是想大家都写写诗。写诗我觉得是任何文学创作都是有益的。伟大的作品本身就是诗。你可以没有诗意但不要没有诗性。

具体到我个人,我是非常矛盾的一个人,也是一个多面体。我玩是玩,沉默就是沉默。有时候各种情绪和表现转换还非常快。这一点,我自己知道,但没法克制和预料。我唯一的优点就是很真诚地对待某个人某件事,但是我发现某个人某件事有点让人“不爽”就会起戒心,而且这个“戒心”会持续很久。这不是记仇。我还觉得,人的品性好坏,是与生俱来的。我也觉得,搞文章的人,都应当是放达的通透的,他对世事人心有着精密的观察,也有着天性的敏感与近乎科学的分析。

文学就是探究复杂的人心人性的,作为作者,本身也是很复杂的。唯其自己复杂,才会与这个复杂的时代和人性人心相衔接。

桫椤:透过你的诗,我知道你的真。你有一首写父亲病故的作品:《失去父亲的夜晚》,或许是相同的经历引起我和这首诗的共鸣。从诗歌到散文,你的“南太行”叙事不脱对亲人、对乡邻、对故乡的怀念。你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你远离故乡,“乡愁”一直是支撑你写作的动力吗?

杨献平:我还有一首《父亲》,比较长,也口水,纯叙述。我觉得那个更好。将一个农民的命运与他所经历的时代链接起来,目的是让人看到时代这架重型机器在具体人,尤其是一个农民身上碾压的痕迹。此外,我还写了一首《给儿子的诗》,一百多行。也写到了时代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认为一个作家可以真正地胸怀天地,即使他有囊括寰宇的境界,但在实际的写作当中,他也只能专注于具体人群和具体人来完成。

乡愁其实是一个很空茫的词语。乡,其实就是生身之地;故乡,就是一个人在人世间首次扎根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对故乡的依赖,不是地域在起作用,而是亲人。尤其是在这使人越来越孤单的当下时代。很多人对世界失去了信任,进而对周遭也没有了依赖。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找一个安妥之地,不管是精神的还是情感的。因此,故乡便成为了我们的不二之选。当然,故乡也是我们根脉所在。任何人一生都必然与之发生关联。

桫椤:你基于故乡建构起的“南太行”文学地理学辽阔而深切,其背后的图景中深含对传统的回望和敬畏。你的很多诗作都在探究传统与当下生活的关系,以及你基于这种关系之上的生命感受,《回乡》《悲歌》《关于母亲的饥饿记忆》《在故乡的城市给你写诗》,从中我甚至看到古代士子的伦理道德,即所谓“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本”,诗书孝悌,你觉得你当下的生活有否受此影响?

同类推荐
  • 神州轶闻录系列:字里乾坤

    神州轶闻录系列:字里乾坤

    本套书的作者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物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台湾《世界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轶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字里乾坤》叙述的是名人们与文字的故事。
  • 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

    酸啾啾、婆婆丁、灰灰菜、瓜豆酱、焦叶、酿皮、栲栳栳……不用山珍海味,无需精致杯碟,家常的食材与烹饪,一样能做出令人无法忘怀的珍馐佳肴。食物生长于大地,人亦是如此,时时回味起这些质朴风味,心头便牵系起对故乡的思念,对往事的感怀,和对生活里每一处细枝末节的珍重以待。在《故乡的味道》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在故乡吃到的各类蔬果饭菜,也列举了成年后走南闯北尝试过的多种特色小吃。
  • 夏夜花事

    夏夜花事

    《夏夜花事》,一本走出佛系,拥抱人间烟火的散文集。作家黄爱东西,将时光刻印在她生活里的人、情、物、事倾注于文字,不做宣告,更无劝解,只以最自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书中有买菜、做饭,讲述寻常日子的《生活基本款》,我们从作者自在不羁的笔下得以感受老城广州的日常,逛茶餐厅,品粤菜馆,仿佛走至街边巷里,领略那些人间烟火和妖娆风情,这些生活底色就是人生的基本款,让你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遭遇,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第二章《情何物》对各种情事一针见血、直抵真相的另类探讨,是走过半生岁月沉淀出的洞见和智慧。《夏夜花事》则是作者的肺腑真情在不经意间的舒展呈现,凡人我辈,每一天都是余生,要好好过。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流年杂履

    流年杂履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收入作者发表于报刊的文学评论、书评和影视评论。还有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对家乡、亲朋和学校生活的回忆性文字,以作者的亲历亲见亲受所感见证了家乡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历史发展,表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乡情的眷顾和热爱,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并透视出特定历史时代风云的沧桑激变。书中收入的域外观感和国内游记类文字,意在通过对域外风情的介绍见出文化背景的差异,为我们的建设提供参照。国内游记旨在激发爱国情怀和亲近自然,以珍惜爱护我们的旅游资源。
热门推荐
  • 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是一部汇集“中国小品大王”黄小平千篇作品的大型文集。黄小平的小品文取材生活,寓意深长,励志耐品。作者站在生活细处低处仰视人生人性和灵魂的高处,融合寓言、故事、诗歌特性,文风雅致,细致考究,干净凝练,微言大义,充满生活的草根气息和人生的烟火气息,充满音乐的节奏感,充满知性和诗性,贯穿着爱、乐观、进取、顽强等主题,闪烁着心灵和智慧的火花,有益于职场心理建设,有益于当代人的精神建设,具有醒世警世的作用,给人以精神滋养和思想启迪。
  • 附体人偶师

    附体人偶师

    几百年前,一块不明石头的坠落,导致整个世界的政治四分五裂,这块石头导致整座黎欧大陆充满着各种异能,无论是善良邪恶,这个世界究竟是被消灭殆尽,还是会焕然新生呢?
  • 穿越成兔,在线直播

    穿越成兔,在线直播

    【无敌爆笑流,拯救不开心】穿越王者大陆,变成一只兔子。兔子不是妖,如果不能拼出个明天,那就一定闯出个未来,老铁们关注走一波,兔子,在线直播了!不以狂傲惊天下,但以风情动世人。此生所愿无它事,浪荡三千英雄魂!书友群:35721393
  • 异界召唤之帝主九霄

    异界召唤之帝主九霄

    异界召唤,华夏群雄驾临,掀起万重杀戮......华夏诸多豪杰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征伐九天杀神白起卷起苍白旗帜,漆黑镰刀下咆哮的是无尽冤魂;鬼才郭嘉自往幽冥之地,化身冰霜凤凰永镇北地;虓虎吕布持戟战于星辰,挥霍无度的煞气碾碎神魔;无尽英豪在咏唱,亿万子民在祈祷,为了守护炎朝武打下九天万界无上帝国
  • 魔法人偶公主

    魔法人偶公主

    因为爆炸而死亡的若兮转生到了异世界。可是,转生后的身体却是木偶。成为了蔷薇公主。小小的身体虽然活动不方便,但蔷薇绞尽脑汁,学习技能,并踏上了新世界。文化的差异,神的秘密,爱和憎恶,忠诚和背叛,权力和阴谋,暗杀,战争一个接一个地缠上了她。蔷薇从知道自己秘密的那天开始,一边烦恼着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一边前进,从少女成长为大人。
  • 绣满田园:山里汉,小娇娘

    绣满田园:山里汉,小娇娘

    【推荐新书《极品农媳:山野汉子,强势宠!》】云绣在如花的年纪本想干一番大事业,谁曾想一朝穿越,竟成了山里汉的便宜媳妇。山里汉长得英俊威武,无家可归的云绣觉得跟他凑合凑合在一起过日子也不是不可。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俩人日子过久了,英武不凡的山里汉妻奴本性越来越藏不住了!“媳妇儿,我会对你好,好好疼你。”“媳妇儿,我发现我一秒钟都离不开你,就像是鱼儿离不开水。”“媳妇儿,我会用我结实的臂膀、魁梧的身躯好好保护你,再也不会让你受任何伤害。”云绣怒,一脚踹开花美男,“滚开!不要挡着老娘去挣钱!”【穿越女、重生男】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有个天使是恶魔

    有个天使是恶魔

    谁说带翅膀的就是天使?它还有可能是烧鸡。谁说纯白羽毛就是天使?它有可能是羽绒服。这些都是谁说的呢?但是天使确实是在人间,只是你们见过吗?断翼的天使又是什么呢?传说中的天使不是头上戴小圈圈的吗?你见过拿小叉叉,笑起来很邪恶,使起手段很恶毒的天使吗?嘿嘿,因为那个本来就是恶魔,天使背后化身为恶魔的家伙——恐怖暴力份子之粱小羽是也!“对!说你呢!我最近手痒痒,给我当个免费沙包吧!”“唉,不要爱上我,我可不是拉拉公主。”“怎么地?这世上没女人啦?都盯着我一个算什么?!”“说SHIT不文明,我说屎屎屎,总行了吧!”为什么哥哥要指定说是个新同学呢?是他?还是他!难不成是他们!?谁才是她该守候的人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汉国相董仲舒

    大汉国相董仲舒

    儒家大师董仲舒,在江都国为相十年。他一介儒生是如何匡正‘素娇好勇’的大王刘非,还有十恶不赦的太子刘建?如何把江都国治理成大汉当时诸侯的先进行列。故事从董仲舒遇见附身‘淖姬’的现代人开始,以淖姬与太子王子们感情纠结为主线,以董仲舒宣传儒家思想为动力,发生的跌宕起伏故事。淖姬是个大meiren。她不但跟过三代诸侯王,而且在史书有上3次记载她。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是在江苏盱眙大云山刘非古墓发现了疑似她的陪葬坑。淖姬最后是嫁给赵王刘彭祖的,怎么又到了刘非的陵墓中了……太子刘建十恶不赦,为何还当上了第二代江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