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7300000031

第31章 被吞噬的记忆(1)

田静[8]

一个人,一生能写多少日记,又能忍受剜眼剖心之痛,毁掉多少日记?

在文学馆的展柜里,第一眼看到那个奇怪的小本儿,这个问题便开始对我纠缠不休。

小本儿是展开的,巴掌大小。

右侧,一张黑白照片,清晰可辨,赫然在目。卜兰夫,三十五岁,第二分所长,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像镌刻着久远历史的碑文,证明着照片主人的身份。机关名称,宁晋县公署警察所;办理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一日。

左侧,是详细的《手牒须知》。

所有信息,都清晰地透露出:这个在当时叫作“手牒”普通小本儿,俨然一个人的身份证。它的主人是宁晋县伪公署警察所第二分所所长卜兰夫,办理时间是1943年6月1日。

展柜里,它与徐光耀的书同在!

我疑惑地合上它,黑色的封皮,只字皆无。正因为如此,疑惑和好奇在我内心的碰撞就愈发激烈。

这个奇怪的小本儿,不起眼的外表下,蕴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上,“秉公守法”四个大字,沁入纸心,力透纸背。

翻到第七页,我才恍然大悟。

这一页,徐光耀写下了1944年1月1日的日记。

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藕断丝连、不屈不挠地在线上挂着,每翻过一页,便抖落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翻到最后一页,整个小本儿完整地记录了徐光耀1944年1月1日到31日的那段经历。

卜兰夫的“手牒”办理时间是1943年6月1日,徐光耀却写下了1944年1月1日的日记。看来,卜兰夫的“手牒”还没捂热,就易了主。

这个奇怪的小本儿,历经南征北战、硝烟弥漫而得以幸存。望着它,我感触颇多:历史是无限放大,又是无限凝缩的,必定有一段历史凝结在这个奇怪的小本儿上。

1938年,13岁的徐光耀远离家乡河北雄县的段岗村,开始了四海为家的军旅生涯。

他的运气不错,一入部队,参加的就是正正规规的八路军。这支部队是由老红军改编的120师359旅特务营。之后,特务营脱离了120师建制,改属冀中军区,又相继与“冀中民军”合编为“民抗”,与“挺进支队”合编为警备旅。1939年冬,警备旅被调往晋东南,参加反击国民党修的碉堡群。大获全胜后,警备旅又回到赞皇、井陉一带参加百团大战。警备旅此后便在冀中6分区(后改11分区)安家了。从那时到抗战胜利,徐光耀一直活动在石家庄至衡水段铁路两侧,跟那里的人民一起,共同度过了一段血与火的残酷岁月。

小本儿成为徐光耀的战利品,是在1943年下半年的一次战斗中,战场就在石家庄至衡水段铁路的两侧。

参军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徐光耀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00多次炮火连天的战斗,在徐光耀的血液里流淌,就像爬满他脸上的皱纹,历历在目,清晰而深刻。

100多次战斗,缴获的战利品不计其数,唯独这个小本儿,令他印象深刻。

缴获的战利品,其他东西,徐光耀毫不犹豫地交了公,甚至于今天想来,到底都有些什么东西,亦在他的记忆中烟消云散了。唯独这个小本儿,让他如获至宝,那一张张的空白页,让他垂涎三尺。战争年代,纸张实在太匮乏了,尤其是装订如此整齐、精致的小本儿。徐光耀后来回忆,当年写日记最难的就是找纸和笔,他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很多日记本,都是一张张纸订起来的。

思量再三,几经犹豫,他还是留下了这个小本儿,写下了1944年1月1日到31日的日记。

面对这个厚不盈寸、巴掌大小的黑色小本儿,我清晰地感到了它的重量与沧桑,厚重与沉静。那微微翘起的页脚,似乎急切地想要诉说一段神秘的传奇。

作为远离战争和灾难的青年一代,却意外地从战争中获益,且受益匪浅。那段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它们或者成了文字落在纸上,或者凝固成影像,被一遍遍地演绎。神奇的是,较之于这些鲜活的启示,那些摆在文博类展馆内、侥幸从战火中逃生而幸存下来的物证,却偏生引起了我更大的兴致。我总是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它们,只有透过它们,才能更加真实地触摸到些许与那个年代相关的记忆。

在这本日记的一开始,徐光耀写道:“从今天开始写日记,恰和一九四〇年一月一日起写的日记相对照,那是我比较好的第二年,那次的日记也坚持得最为长久。回忆我孩提幼稚的日记,每天还在写买花生花了几毛呢,我亲爱的王司令员还曾耻笑过我这一点呢,那是第一次写日记……”

由此得知,徐光耀的第一本日记是写在1940年,那一年是他所处环境稍好的第二年。

1938年,参军的第三天,他就随部队开始了长途跋涉。有一天,行军九十多里,最后十里,实在走不动了,他就抓着马尾巴,让马拖着走。可拖着也走不动了,就挤掉旁人,骑上了马。骑着马是舒服了,可到了目的地,下不来了,腿木木的胀得厉害,动弹不得,只好由人抱了下来。

1939年春天,梨花开放的时节,他被调到“民抗”锄奸科,当上了文书。

情况稍有好转,对文学的热爱和向往,就一下子重新蹦了出来。

说起写日记的初衷,徐光耀直言:“从小就想搞写作,但那时对文学的理解比较朦胧,文化水平也不高,就想办法加强创作功底,写日记一方面记下自己的行动,一方面可以练笔,让自己的文字更加流畅。”

从1940年开始,徐光耀救命的行军包中便多了一样他视如生命般珍爱的东西——日记本。它们换着颜色和大小、变着节奏和内容,却保留着初心,让徐光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找到了快乐和精神上自我倾诉的“舞台”。岁月在硝烟弥漫中萧然而去,唯独日记伴随他走过了形格势禁的日子……一直走到了今天。

他的日记,一写,就写了70余年。几百册,千万字,堪称活生生的史料,生命中的汤镬炼骨,写作中的哭笑癫痴、呕心沥血都从笔尖游走而出。

他挤占着每天临睡前的那一点点时间,有时伴着炮火轰鸣,一个字一个字,写下了战斗、生活中随时跳出来的人物、事件和场面。

一本本薄薄的小册子,全用牛皮纸包着封皮,每本都标明着起始时间、截止日期以及写作地点等。

这是徐光耀现存的第一本日记,却不是他写下的第一本日记。

1939年开始,一直到1945年,徐光耀在部队做了六年多锄奸工作。一开始当文书,凡送锄奸科的犯人,“第一审”都经他的手,都是他亲眼所见。

1940年7月,他被提拔为技术书记,并被选送去参加冀中军区举办的锄奸干部培训班,而此时的冀中军区早已转移到北岳山区。

月光笼罩,山峦起伏。他们一行人悄无声息地猫行在山间羊肠小道,欲北过正太线,进入北岳山区。半夜行至娘子关,临近石太线时,却突然惊动了日军的巡逻队,只得无功而返。又一个漆黑的夜晚,依然没有突破。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曲线救国,改走东边,过平汉线。寂静的深夜,他们屏住呼吸,猫腰跳过铁路,一头扎进稠密的庄稼地里,躲过了日军的巡逻队。在敌占区,他们在敌人炮楼之间的缝隙中绕来绕去,有时刚要吃一口老百姓做好的热饭,忽地听到枪声,不得不仓皇而走。徐光耀的小说《望日莲》便由此段经历脱胎而来。

3个月后,培训结束,他和战友几经辗转返回部队。不久,他便被调到冀中警备旅第六分区锄奸科当干事。

六年多时间,他亲见了太多的血腥、背叛与死亡,他的日记中必定也有工作的影子。

1940年的第一本日记因此罹难的念头刚一兴起,马上就又被推翻了。

这期间写下的日记,消失的仅仅是1940年的第一本,其他日记都高枕无忧。

后来得知,那本日记中确实记载了很多当年绝对不可以曝光的事,比如他们怎样奉命去挖地道,怎样夜间运土、如何保密等等。

然而,1944年的日记可以确证:1940年的日记里,更多的是他孩提时幼稚的记忆,比如花一角钱买花生吃,比如和其他小八路拌嘴。13岁的徐光耀,一个月就一元钱,拿出一角钱买零食吃,要下很大的决心。现在看来不值一提,可当时他觉得都是“大事”。

他写下那些日记,无非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

这种执着,让我想起了在展厅内看到的另外一样东西:诗人钱丹辉的手稿本。

几张纸装订而成的简陋小本儿上,密密麻麻爬满了字。因年代久远,更因字迹过于纤细,我很难用肉眼看清楚,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我曾试图用放大镜放大,也只能看清很少的一部分。最终,我放弃了去看清上面的字,因为我已经实实在在看清了一位老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对创作的执着。在战争年代,在纸张极其匮乏的年代,他因着这份热爱和执着,写下了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

阅读一个作家的作品,无异于光明正大地“登堂入室”。当我揣着疑惑,数次“登堂入室”之后,终于发现:1940年的那本日记在战火中丢失了。徐光耀很多儿时幼稚美好的记忆也都被战火吞噬了。

那是他写下的第一本日记,也是他无奈毁掉的第一本日记。

旧的疑惑解开了,追寻中,我却无奈地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从1957年到文革结束,很多时间段的日记都是缺失的。

今年是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徐光耀这位经历了硝烟洗礼的战士,在今年迎来了他90岁的生辰。

一位老作家,几乎走过了一个世纪。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了70余年的酸甜苦辣而从未间断。这些日记,已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记忆。它既是一个人的生命史,也是一个时代的投影。它属于一个人,更属于现当代史。

我试图通过现存的日记,寻找那一部分缺失的记忆,寻找日记被毁的初衷,甚至那曾经爬满纸面的横竖撇捺。

翻开一本日记,当年参军的豪情与哭笑不得一跃而出。

为了参军,徐光耀软磨硬泡,连哭了七天,把父亲的狠心磨软了,最终如愿以偿。

参军的第二天,发的军装又肥又大,可以装下两个他,引得大家嘻嘻哈哈围着他乱转……

又翻开一本日记,第一次参加战斗的场景历历在目。

1938年冬,日军第一次进犯肃宁城,他所在的特务团驻扎于此。战斗从清晨开始,由于大雾弥漫,部队遭到了重创。可撤退时,又幸而大雾茫茫,敌人的飞机在天上漫无目的的盘旋,像一只只无头苍蝇。炮弹四野乱落,第一次参加战斗的他就领略到了挨炮弹的滋味。也是这场真刀真枪的战斗,让他真正懂得:枪声一响,人命关天。

……

再翻开一本日记,1942年五一大扫荡的残酷与激烈鲜活起来。

当时,他正在冀中一支县游击队里工作,活动在石德路南的宁晋一带。环境越残酷,斗争越激烈,出现的英雄事迹也就越多,王家堡战斗、护驾池伏击、双井村突围、朱家庄喋血……

战火间隙,大家围坐地洞里闲谈,常常说:“抗战胜利后,再想想今天的斗争,不定多么有意思哩!”

偶尔也有人说:“如果有人把这些编成书,实在太好了。”

可在当时,那些都是多么遥远的奢望,一个闪念也就过了……

人们随口而说的那些“有意思的事”,就在当年的那个闪念里,镌刻在徐光耀的一本本日记里。

翻开日记,那些战友就活生生地立在字里行间。那些事件和场面,时常零零星星地跳到眼前来,感动他。

1946年,冀中发起过一次“抗战八年写作运动”,号召每一个识字的人,都写写在八年抗战中最感动的事迹。他想念着战友们,写下了《斗争中成长壮大》,写一支游击队在大扫荡中,如何由失败、退却,经过整顿和斗争又成长起来走向胜利的。

1947年,他有机会到华北联大文学系去学习了八个月,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朦朦胧胧觉得:表现五一大扫荡那段斗争的责任,不一定非指望别人不可,他也应该担负一下。

他所受的感动越来越强烈,日记也就越写越多。

他兴奋地把这些随时跳出来的人物、事件、场面,都捉住塞进日记里。

《平原烈火》就诞生在这些日记里。

慢慢地,原本互无关联的事件,也逐渐联系起来,原本分散片断的人物,也有的合并了,一些独立单个的场面,也连接扩大起来。逐渐的,人物也由模糊趋于明确。周铁汉由一个名叫侯松波的战斗英雄作模特儿,加上程等的材料,钱万里由宁晋县大队副的模样作原型,再换上另一位参谋长的“深嵌在眼窝里的黑眼睛”等等,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形象便逐渐鲜明起来……

1949年7月,徐光耀所在的部队转入和平练兵环境,他也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安静,于是动了笔。故事的梗概就大致按“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发展顺序进行了扩充。书中的人物,凡是当干部的和侦查员、通讯员们,几乎都有一个真实的人做模特儿。

同类推荐
  •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宋词亦然。《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精心选取宋词中的精品之作,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词人的生平,阐述其词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宋词中波谲云诡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 蒋光慈作品集

    蒋光慈作品集

    拜轮啊!你是黑暗的反抗者,你是上帝的不肖子,你是自由的歌者,你是强暴的劲敌。飘零啊,毁谤啊……
  • 生活·文学与思考

    生活·文学与思考

    李炳银参与文学活动,从事文学批评写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同这个已不算短的时间相比,所取得的成果显得十分单薄。每想到此,不免汗颜。选入这本书中的论文共有三个部分,它们是有关作家作品的论评,有关小说、散文创作的思考,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写作发表的时间几乎伴随着我全部的文学评论研究历史。
  • 山野的日常

    山野的日常

    那些在乡野里度过的时光,如此美妙轻灵。看水流,听鸟鸣,摘野果,晒太阳;云在流,风在走。作者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写下自己的生活,也呈现出那时那刻与自然对话所领受的感悟与体验。那样的诗意生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但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一一呈现。阅读这些美好的文字,身在闹市,心也可以去过一段山野的日常。
  • 命运描绘(最适合青少年的短篇小说)

    命运描绘(最适合青少年的短篇小说)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热门推荐
  • 蜜爱成婚:霍总宠妻无度

    蜜爱成婚:霍总宠妻无度

    她要接的人迟迟没有出现。原本今天是她的生日,虽然她不喜欢太热闹的聚会,但还是跟男友成灏约好了让他来家里给她庆生,可成灏刚进家门不久,父亲就把她叫到了屋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第七块鳞片

    第七块鳞片

    压抑昏沉的海底,四周都是冰冷流动的涟漪,躺在沙地上呼吸。像落在云里,坠在罅隙,刺耳又美妙的歌颂响起。眼前是一瓶墨绿色的药剂,味道是可口的雨期。耳边的是呼唤?在星子的光辉下,我听见……“我喜欢你。”-----------------------------------------------沙雕小甜饼!!!!绝对甜!!!!不甜你咬我!!!ps:今年六月份之前,有一条评论我就写一篇番外!!!!!说到做到!!!!
  • 超凡学术

    超凡学术

    你是一名乡村教师。一觉醒来,你发现世界变了。语文课,你讲到《望庐山瀑布》,【经验值+50,获得文学类技能:太白剑歌。】数学课,你讲到圆周率,【经验值+50,获得数学类技能:π斩。】下课后,你遇见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薛定谔的猫:Lv100,物理类超级BOSS,血条不可见。建议:装死。】你知道,世界成了游戏模板,你是唯一玩家。你也知道,这是一个学气复苏的世界!
  • 徒不嫁,师之过

    徒不嫁,师之过

    【完结】【欢乐版】“云绯,我要娶你,开个条件吧。”岑岳勾着唇,笑得风流倜谠。云绯,南朝第一美人,有绯色倾城之称。想见她的人千千万,敢娶她的大缩水,而敢让她开条件的,这人可谓是第一个。不过……那也没用,她,不,嫁。问为何?云绯指了指温衍,一字一句道:“师门规矩:肥水不流外人田。自产自销,方为上策。”“徒不嫁,师之过啊。”温衍捂脸叹息完,瞬间换上笑脸:“没事儿,爱徒嫁了吧。正好为师没抢过亲。”【忧伤版】她是他的徒,他是她的师。日日朝暮相对终生情愫,可当她鼓足勇气说出心意时,却没想到他的心里,曾经有过那样一个人。原来,纵使她能倾城倾国,也倾不了他的心。———————————————————片段:“师妹,这是你的房间。你要不喜欢,可以住我那儿。”简疏白踏进屋子,看着正挑剔打量着的云绯笑着说。跟着进来的温衍笑眯眯问了句:“所以为师是要看着自己的爱徒变成徒弟媳妇么?”云绯眯眼,简疏白连连摆手,“当然不是!”“哦?做不了徒弟媳妇就做你师娘吧。疏白你看如何?”——师傅出场较晚,着急请品尝男二【被男二pia飞】——
  • 巫师古代史

    巫师古代史

    简介:向《巫师世界》致敬!正文:如果你知道巫师流小说,那我会对你说这本书是没有芯片的巫师流小说,故事发生于原著两万年前,所以原著中包括主角在内的九成九的角色都不会出现,一些设定我会遵从原著,一些不会,或者增加补充。如果你没有听过这个流派,那你可以想象一下哈利波特,传统西方法师小说,咒怨,还有克苏鲁这四种风格的融合体是什么样子的,那差不多就是这本小说的样子。故事的色调主要是压抑,激昂和惊悚,顺带一点搞笑和男人都喜欢的元素。本书人物智商在线,情节新奇,结局震撼人心,客官您确定不试一下么?恩恩,差不多就是这样。
  • 道天秘

    道天秘

    人类到底是如何出现在地球的?《进化论》?可为何各个神话传说并存不悖!神话传说都是真的吗?可为何神魔鬼怪鲜为人知!一个光怪陆离,绚丽多彩的世界在等你!!!
  • 婚意萌动:这次绝不放过你

    婚意萌动:这次绝不放过你

    我这辈子做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爱上湛少凌,然后眼睁睁的看着他娶了别人…我不择手段的怀上了湛少凌的孩子,最后却落了一个痛不欲生的下场,我爱湛少凌,可我更恨他。
  • HP之狼狈为奸

    HP之狼狈为奸

    你剁手,我割舌;你做毒药,我添材料;你要杀人,我便埋尸;你在黑魔王面前演忠诚,我则在校长面前装忠心。你为了最爱之人存活于世,我确实为一个誓言而苟活在此。你我是曾经的同学,后来的战友,现在的同事,并且都是该死之人。人们都说你我狼狈为奸,可我觉得却像是琴瑟和鸣。西弗勒斯·斯内普,咱俩认识了27年,你还少的了我吗?(斯内普教授×原创女主,女主绝非白莲花,心狠手辣请放心食用。与普通的同人文不同,此文章不会对hp原作结局进行修改,也就是说教授依然会死,女主也会最终入地狱,这篇文只是想让教授不那么孤单。狼狈为奸,一个有关于恶人的故事。只为爱好不签约不上架)
  • 魔帝绝宠倾城妻

    魔帝绝宠倾城妻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神秘杀手,她,是圣皇大陆的远近驰名的废物,易是圣宇国的欧阳丞相府的三小姐,从小被比自己地位还要底的大人欺凌,被世人所看不起;当她变成她,看她如何打破这世间世人的眼睛,且看她如何收服这世人眼中那不可遥望的、不可亵渎的神秘大国师!!!(宝宝是一个简介废,也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o( ̄ヘ ̄o))(写得超烂,别看了,怕吓到你们(?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