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0000000027

第27章 描绘阴影的艺术(1)

上课的第一天是写生。

林译苇在纸上写道。

林译苇想象着几十年前的一堂写生课。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出贵都美术专科学校里的一间教室。教室的式样很古旧,雕花的窗户,雕花的门。室内的地面用整齐的青石板铺成。光线从窗户透射进来,映照着教室里二十多个学生。

叶一峰把画板放在膝盖上,手中捏着一根炭条。在他前面约三米远的地方,有一张小桌子。桌子罩着一块蓝灰色的布,上面摆放着一个深色的陶罐,一个白色的瓷碗,一个玻璃瓶。他回头看了一眼,同学们坐在各自的座位上,等待着老师到来。当他正准备收回目光的时候,感觉到一个人的目光在注视自己。他用眼角的余光一瞥,看见一个女同学坐在他身后的第三排座位上。她正是操场上穿白球鞋的少女。这时,她没有回避他的目光,并且正用嘴唇做出口形,对他无声地说话。他看不明白,不知道她对他说什么。他只分辨得出,她说的是三个字。

叶一峰转过脸。老师进教室了。是陶蕴玄老师。他穿着深蓝色的呢子中山装,脚上穿一双圆口布鞋。他背着手,绕着教室里走了一圈。

“我们今天开始上第一课。”他说,“这一节课,我不打算讲什么。你们直接做作业,静物写生。我要看一看你们的风格。我给你们三个小时,你们把它们画在自己的纸上。开始吧,不许说话。”

画画的笔是细细的炭条。叶一峰在纸上迅速地勾勒出陶罐的轮廓。他描得很精细。他画完了陶罐,又画瓷碗。然后,他又画了玻璃瓶。炭条才磨秃了一小截,他就完成了作业。

一道阴影投射到画板上。叶一峰抬起头,看见陶蕴玄站在身后。

“哦,这就是你的风格。”陶蕴玄说。

叶一峰点点头。

陶蕴玄从衣兜里摸出一只棕金色的海泡石烟斗。他往烟斗里填烟丝,用火柴点燃,美美地抽了一口烟。一股灰白色烟雾从他的鼻腔里喷出来。

“小伙子,对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你还懂得不多。”陶蕴玄说,“你只看见了线条,还没有看见光线。线条只是物体轮廓概念化的表达。实际上,轮廓是物体的体积的边缘,它是不存在的,是假设的,因而,线条也是不存在的,是假设的。而光线是存在的,是真实的。你看见了假设,却没有看见真实。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对真实视而不见。你明白吗?”

叶一峰迟疑地点点头。

“这不要紧。”陶蕴玄说,“你能够坐在这里写生,就是为了学习。承认自己不懂,是好事情,说明你有学习的决心。你看。”

陶蕴玄从叶一峰手里拿过炭条,用拇指和中指、食指横捏着。

“炭条要这样拿。”陶蕴玄说,“在作画的时候,要用腕力运动,不要依靠手指的力量。这样,一根炭条才能够在纸上不费力地到达最远的地方。明白了?”

叶一峰点点头。

“还有,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素描的概念。什么是素描呢?简单地说,它是用单色塑造物体的艺术形式。我们画素描,实际上是在画光线。我们画光线,实际上是在描绘阴影。素描就是描绘阴影的艺术。你明白吗?”

叶一峰没有点头。他的眼睛盯着陶蕴玄老师的眼睛,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我知道你不明白。”陶蕴玄说,“这不要紧,我会在以后的素描课里讲这个问题。你看,这个陶罐,它有亮、灰、暗三个部分,那都是因为有了光线。没有光线,我们什么都看不见。有了光线,有些人也看不见应该看见的东西。比如你,一只陶罐摆在你面前,你却没有看见它真正的形体,只看见了它的概念。也就是说,你没有看见光线,只看见了线条。刚才我已经讲了,线条只是我们概念中的东西,你把它画在纸上,还认为自己画得很好。是不是这样?”

“是。”叶一峰说。

“你用线条表示你看见的东西,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看见物象,只看见了经验,而且这是别人的经验。中国画就是这样表达的,它是一种传统的经验,缺少自己的观察。但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另一种绘画方法。要掌握这种绘画方法,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你坐在这里的全部理由,就是为了学习怎样正确观察物象、怎样正确表达物象。你要记住,线条是一种危险的物质。它像一根黑暗中的线,可能把你带到地狱,也可能把你带到天堂。这要看怎样使用它。那些不会观察的人,往往会被一根线条带到地狱。”

叶一峰感觉到画板上的阴影越来越浓。他抬头一看,同学们都围在他的身边。

“你看你的作业,它只有空洞的线条。它表达的只是别人的经验,没有你自己的东西。光线就在那里,你却视而不见。你看,那个陶罐,它的左侧面临光源,光线把这部分照亮了,在你的画纸上,它应该是白色的。这里,陶罐的中间部分,没有光线直接照射它,它就应该是深色的,在画纸上,它就是深灰色的。这边,陶罐的右边,桌面的反光映射着这一部分,它应该比陶罐的中间部分更亮一点,是浅灰色的。还有一点,亮部和暗部的交接处是明暗交接线,这里是画面色调最深的地方。”

陶蕴玄挥动炭条,在纸上迅速排出了陶罐的素描大关系。一个立体的陶罐出现在纸上。

“明白了?”他问叶一峰,“你要记住,素描的任务就是表现物象的块面和体积。在这里,线条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们假定的东西。当然,以后你懂得了块面和体积,能够正确地表达它们,线条又会回到你的心中,回到你的手里。那时,它就不再是危险的,而是自由的,因为,它成了你自己的个性的产物了,它会把你带到天堂。那个时候,虚构就变成了真实,你也就真正懂得素描了。”

叶一峰一个劲地点头。

“继续画。”陶蕴玄对着大家挥了一下手中的烟斗。

对照着陶蕴玄老师画的陶罐,叶一峰重新画瓷碗。他的炭条迟疑地在纸上游移,久久下不了笔。最后,他狠心地在瓷碗的一个地方涂抹了几下,这个地方,正是陶蕴玄老师说的明暗交界线。

“你终于敢落笔了。”一个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叶一峰扭过头,是她。

“你其实不笨。”她说,“你听懂了的。这是明暗交界线,是整个画面最暗的地方。还应该大胆一点。你看我的。”

她夺过叶一峰手中的炭条,在纸上飞快地涂抹。很快,一个明暗关系明确的瓷碗跃然纸上。这时,下课铃响了。

“怎么样,烤红苕?”她说。

“你说什么?”叶一峰不明白她的话。

“我叫你‘烤红苕’,你没有听清楚吗?”

“什么意思呢?”叶一峰还是不明白。

“你真笨。”她说,“我给你取了一个名字,就是‘烤红苕’。”

“你为什么要这样叫我呢?”叶一峰的语气里透出一丝不愉快。

“我喜欢,怎么样?”

叶一峰一下就明白了。刚才,她在后面的座位上对他用口型说话,说的就是“烤红苕”。

“我不喜欢。”叶一峰说。

“我喜欢。”她说。

“那你叫什么名字呢?”叶一峰问。

“陶雅。”

“陶老师是她爸爸。”一个同学插话。

“怪不得,你这么凶。”叶一峰说。

“不关我爸爸的事。”陶雅说,“我就是我。你过去没有学过素描吗?”

“没有。”

“我看你的雕塑作品还有些功力。”陶雅说,“你是怎么做的?”

“做什么?”叶一峰问。

“雕塑啊。”陶雅说,“你真笨。”

“我家在一个小镇上。”叶一峰说。

“我看得出来。”陶雅说。

“小镇的旁边有一座庙子,里面有许多菩萨。”叶一峰说,“离庙子不远的地方,有人在烧陶缸。他们把泥巴从山坡上挖回来,放到池子里,浇上水,然后把水牛牵到池子里踩。牛蹄子把泥巴踩融。他们就用这样的泥巴做陶缸。我家经常买他们的陶缸。”

“你家买陶缸来做什么呢?”

“我家开了一个酱园,需要很多陶缸。豆油和醋都需要在陶缸里发酵。”

“哦。”陶雅说,“陶缸和菩萨有什么关系呢?”

“是这样。”叶一峰说,“我经常到陶器工场去玩。那种做陶缸的泥巴很软,可以在手里捏成任何形状。我就用这样的泥巴捏菩萨的头像。这很容易。他们都说,我捏得很像。”

“像烤红苕。”陶雅说。

“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我。”叶一峰说。

“我知道你不喜欢。”陶雅说,“但我喜欢。”

叶一峰不吭声了。

“你说下去啊。”陶雅说。

“我不想说了。”叶一峰说。

“但我想听。”陶雅说。

叶一峰有点生气了。他盯着陶雅的眼睛。陶雅的眼睛里含着一丝笑意。她是双眼皮,瞳仁是深褐色的。他从来没有与一个女子在这么近的距离对视过。她的眼睛真漂亮。他的心里有点慌乱。

“你不说了吗?”陶雅说,“其实,我说烤红苕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你还记得前两天的事吗?我在操场上看到你的雕塑作品,那些菩萨头像,第一感觉像烤红苕。仔细一看,这些菩萨头像雕塑得真好,造型很准确,充满了灵气。这是天生的。你明白吗?”

“他们都说我捏的菩萨很像。”

“不要听别人怎么说。你要自信。你有天分。明白吗?”陶雅说,“但你不懂素描。你应该接受正规的绘画基础训练。你要在正确的艺术道路上行走,才能到达别人无法到达的高度。”

“你多大了?”叶一峰问。

“十七岁。”陶雅说。

“我还以为你比我大,你懂得那么多。”叶一峰说,“我十八岁。”

“在美术方面,我比你更懂得多。至少现在是这样。”陶雅说,“几年前,你还在对着菩萨像捏泥巴时,我就在画室对着陶罐和玻璃瓶画素描了。我们起点不一样。但你会比我走得更远。我爸爸是雕塑家,你爸爸是酱园老板,但你比我更有天分。这有点奇怪,是不是,烤红苕?”

叶一峰发现,现在教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外面出太阳了,淡淡的黄色光线从窗户射进来,把地面晒成了几块亮晃晃的斑块。同学们的画架安静地站立着,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馒头味。同学们用馒头替代橡皮,擦掉纸上画错的木炭条痕迹。馒头碎屑掉在地板上,散发出粮食的香味。

叶一峰转过脸,陶雅的眼睛还在盯着自己。他突然感到有点不自在。这时,上课铃响了。

田单岭从树林里背了一捆柴回家。

林译苇想,田单岭应该用一条草绳捆住树枝,把它背回家。

他背着一大捆从树林里找到的桢楠、青冈和黄楝树枯枝,手里提着一只野兔。野兔是昨天布下的陷阱套住的。他沿着幽暗的林间小道往坡上走。昨天夜里降了霜,在草叶间,凝结着细小的水晶般的冰晶。地面冻硬了,他的布鞋底踩在小路上有点打滑。

林译苇想象着田单岭在树林里行走的情景。她仿佛闻到了从树林里散发出来的腐殖土气味,听见了田单岭的双脚踩踏地面的细微声响。有了这个形象,她就可以把自己融入陌生的时间和空间。她的思绪随着田单岭的脚步走出树林,来到单岭堡。

在这里,路已经很熟悉了。林译苇认出了那条通向田单岭家的小路,路面有一些陷在泥土里的石块,下雨的时候,就不容易滑脚。

林译苇还能认出来,田单岭的家坐落在村里的最高处,它是一幢泥土垒成的房子,茅草盖顶,但窗户却镶嵌着雕花玻璃,图案是日本樱花。

现在,田单岭看见家里的窗户亮起了灯光。橘黄的油灯光亮从玻璃窗户里映射出来。他看见有两个人影映照在窗户上。其中一个影子晃了一下,消失了,剩下的影子没有动。他认出来,是母亲。

田单岭感到奇怪。父亲前几天与祝师叔一同下山走了。父亲临走时对自己说,他要带祝师叔到很远的地方去跑江湖。他会挣钱回家,给他买花玻璃纸裹着的夹心洋糖。过去,父亲一走就是一个月,现在才几天,他就回来了?

田单岭把柴火放在屋檐下面,推开门走进屋,看见祝师叔站在堂屋里发愣。田单岭感觉到,祝师叔身上少了一样东西。但是,他想不起是啥东西。

祝师叔向前走了一步,身子突然歪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的神情。他用手捂了一下胸口,咳嗽了一下,咳出一口带血的痰。他的手在墙边摸索了几下,摸到了一张木凳。他慢慢坐到凳子上。

母亲从里屋走了出来。她把田单岭搂在怀里。她的胳膊在轻微颤抖。田单岭知道,母亲在克制自己的哭泣。

“你爸爸死了。”祝师叔说。

田单岭不知不觉地摇头。母亲抱着他的头。

“是真的,儿子。”母亲带着哭腔说。

“我们遇见了他们。”祝师叔说。

“他们是谁?”田单岭问。

“你们不认得,只有你爸爸和我认得。”祝师叔说,“我们在好多年前就结了梁子。这次他们人多。我们这边,只有我和你爸爸两个人。”

母亲紧紧抱住田单岭,没有再说话。天黑了。

“我们要关门了。”母亲说。

祝师叔仰着脸,看着母亲。田单岭感觉到他的眼睛里有一丝哀求的神情。母亲转过脸,不理睬他。

祝师叔慢慢站起来,扶着墙壁走到门外的黑暗之中。母亲关上门,用一根粗木棍死死抵住。

从里屋透出的油灯光线射在他们身上。母亲把脸埋在田单岭的头上轻轻地哭出了声。过了一会儿,她擦干了眼泪。

“我们吃饭,儿子。”母亲说,“今天晚上,你陪妈妈睡。”

晚饭是白水煮洋芋,母亲从坛子里舀出半碗豆瓣酱,让儿子蘸着吃。田单岭瞟了一眼墙角的野兔,他想叫母亲把兔子炖了,但母亲的眼神发直,死死盯着窗户。

“妈,你也吃吧。”田单岭说。

母亲轻轻摇摇头。

“妈不饿,儿子。”

田单岭听见屋外起风了。风掠过墙角,发出轻微的尖啸。他想到了祝师叔。现在不知他走到哪里了。外面很冷,天很黑,下山的路很陡。

同类推荐
  • 第七感

    第七感

    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周德东力作!主人公碎花小鳄被迫来到一个古怪、诡异的学校——永远无声无息的209寝室、莫名其妙的同窗室友、不同寻常的冰镇可乐怎么喝都会中奖、只要出门就能看到的那辆出租车和那位表情猥琐的司机,所有的种种无不隐藏着惊世骇俗的秘密。是死神的诅咒,抑或是活人的阴谋?母女二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结局会是怎样?是什么堆积出难解的亲情仇恨?已经过世的父亲为什么会变身成为“电子父亲”?浪子的爱情究竟情归何处?“第七感”是个人的主观感觉,还是蕴藏在何种情感中的不为人知的情结?
  • 一路向西

    一路向西

    光义家是塬上的大户,家里有两百多亩田,外面还有买卖儿子叙伦,在新式学堂读书,毕业后,他成了三青团的骨干,在省党部做事加入国民党后,他进入胡宗南在西安设立的军官训练营,加入胡宗南的部队,在临潼一带打鬼子叙伦一米八的个头,身材魁梧,浑身上下都是精肉他高颧骨,深眼窝,生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牛眼,看起来英武俊美按照塬上大户人家的讲究,叙伦刚过十岁,光义给他定了亲在西安上学时,前后好几个女同学追求叙伦,想起家里的亲事,胸怀着抗日救亡的大事,叙伦十分木讷,也没有谈情说爱的心情一位叫桂丹女同学看到他不循儿女私情,认定他是干大事的人,更是狂追不舍。
  • 剧团里那点事

    剧团里那点事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是必不可少的情节。有的人演了一辈子喜剧,却以悲剧结尾;有的人演了一辈子的悲剧,却以喜剧落幕。这就是所谓的戏剧性。“文化大革命”那年,郝秀梅刚念完高二,学校就停课闹革命了。郝秀梅是郝大赖的老闺女,他没让郝秀梅跟同学们出去串联造反,而是让她回队里当了社员。郝大赖本名叫郝永泰,他这人性子好,不论怎么逗他、取笑他,他总是赖赖唧唧地不火不恼,大伙就给他取了这么个外号。
  • 不要轻易买风信子

    不要轻易买风信子

    烟花市春天总是下雨。郑语修坐在公交车上,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他转过身问邻座的人,“李同志,这个‘箬’字怎么读?看上去好复杂笔画好多啊!”“ruo,四声。”“不愧是李远山李警官,警视厅五大精英侦查员之一,真是博学多才啊!”郑语修感叹,“那这个绿蓑衣的‘蓑’字怎么读呢?”
  • 花儿与黎明

    花儿与黎明

    这部小说描写了2000年前后,发生在北京的一对年轻的夫妇之间的故事,和他们周围的人的生活变化,这些人形成了一种紧密的社会关系。他们大都是传媒人,他们都活动在北京的全新商务区东三环和亮马河一带,是承受今天的北京都市生活的巨变的当事人。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建立与分崩离析,是这部小说涉及的主要主题。而这部小说……
热门推荐
  • 霸总火葬场追妻

    霸总火葬场追妻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虐我妻呀,是一时爽啊;小白菜呀,地里黄呀;追我妻呀,是火葬场啊。小白菜呀,地里黄呀......
  • 穿越致富撩汉攻略

    穿越致富撩汉攻略

    为了救一只流浪小猫咪而死了,穿越到一个和前世相似的平衡空间,拥有一只神奇的灵兽黑猫和能创造万物的神奇空间这种穿越大神赠送的作弊利器,她雄心壮志,带着家人踏上致富的道路后,看着甩都甩不掉的眼前前世夫君,吕晓晓想着,嫁人要嫁优质男,同一个坑绝不跳第二次,可是这一次,这个男人不光很优秀,还是忠犬一只肿么破?难道好马不能吃回头草吗?
  • 影子(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影子(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本书是林焕彰的童诗集,收录了《妹妹的红雨鞋》《影子》《叽叽喳喳的早晨》等100余首优秀童诗。其中《影子》入选小学语文二年级统编教材。作者带着深沉的爱,专注地观察着儿童的生活。他将对孩子的爱心,化作灵感的源泉、想象的催化剂、幻想的翅膀,“自动自发”地将生活经过提炼,纳入到他的儿童诗的内容和形式中,写出被孩子们理解和喜爱的诗篇。
  • 碧邪传说

    碧邪传说

    刀剑利刃,雪白轻盈,如她们的纤纤素手,睹之先是目眩,旋即失魂;风霜雨露,踏歌江湖,如她们的游离心事,揣之如晴如雨,如诗如画;夜色下,谁挽起剑花,那尘土竟飞扬了整个天涯。翩若流云,艳若桃花,芙蓉清傲,清露无痕……这是传说。
  • 神武王爷

    神武王爷

    只见他身披铁龙甲,手提双鲨刀,脚踩镇压环,脊背九龙刃,在战场上大开大合,勇猛无敌,在他面前无一合之敌,所有同境界的人到他镇元符阵里,力量被严重的压制起来,而他需要做的就是提着刀过去......沙场马蹄疾,乱世高武敌。要做天外人,还需拼命抵。终得皇权柄,醉卧美人膝。戏数天下事,秦朝万世迷!
  • 我的性别是假的

    我的性别是假的

    你想象过,如果你可以改变性别,会怎样生活?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吗?你想象过,如果你可以穿越,会怎样生存?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吗? ?????????????????? 我在生产事故中意外穿越,与丈夫天各一方,却奇迹般的在神海相遇,然而两方世界竟有着让人无法接受的时间差,为了活下去,为了可以更长久的陪伴家人,我必须去往残酷的修仙世界冒险,去寻找悠久的寿命,长生
  • 我怎么就火了呢

    我怎么就火了呢

    来到平行世界的方别只想过普通的生活。直到他相亲第五十次失败的那一天,他捡到了一个女高中生。身为逃家富二代的她梦想成为大明星。于是方别陪着她来到了横店。原本他只想随意整两部烂片打破她的明星梦,好让她回去继承亿万家产,自己也能跟着混口饭吃。直到他发现......门口美甲店的老板说他叫吉良吉影。横店巡逻的那个有着演员梦想的小片警,他的名字是陈永仁,他还有个哥们,名字叫刘建明。那个被大小姐她爹派来暗中保护她的保镖,名字叫燕双鹰......然后......方别火了。后现代主义电影教父?那是什么鬼......群:908776453(快满了,没V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祁少你老婆跑了

    祁少你老婆跑了

    祁少带回来了一个‘野人’,一个漂亮的‘野人’。祁少把她放在心尖上,可这‘野人’实在是太能惹事了!画面一,“祁少,夏小姐带了一群兔子回来,说是兔子无家可归了。”“养着吧。”隔天,“祁少,夏小姐又带了一群狐狸回来,说是天气接连下雨,狐狸洞坍塌了。”“养着吧!”接下来的日子里,祁越隔三差五的就能听到,助理汇报他家又进了什么动物。而随心所欲的夏小姐,什么动物都往家里带,把祁家都快变成动物园了!导致世人说起祁家,人人都会说一说,祁家这位漂亮的‘野人’。
  • 青蛙写诗(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青蛙写诗(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本书精选了张秋生的经典童话作品和诗歌,如《青蛙写诗》《称赞》《妈妈睡了》等,其中有许多被选入小学课本。张秋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活泼有趣,多以诗意的语言,真善美的形象和意境,使小读者着迷,带给小读者快乐的幻想和智慧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