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1000000201

第201章 听说春天快来了

“明日六郎就能到洛阳了吧?”

又送走了一拨客人,韦氏终于得空休息一下,在大儿媳刘氏的搀扶下坐到座榻上,顺口问了一句。

刘氏道:“按行程算,明天一早就能回到洛阳了。阿家可是想六弟了?快了,他就快回来了。”

韦氏叹道:“再快又能如何?若是以前,回宫当日就能回来,如今他做了羽林卫大将军,总要把差使安排好才能回来,也不知需要几日。”

刘氏安慰道:“阿家先前已使人送了信去,六弟看到便是明日无法回来,也会使人回来禀报阿家您的。”

这也是!六郎那孩子素来孝顺。韦氏欣慰的点头,刘氏看她心情不错的样子,想及来时亲家母的请托,心里转了两转,道:“阿家,说来六弟翻年便十六了吧?他的亲事……阿家还未留意吗?”

韦氏道:“怎么会没留意?我从去年便想着要开始相看了,但是他郑太太那边和宫里的上官修仪皆劝我暂缓,说六郎读书有成快下场科举了,莫若等他科举结果出来再相看也不迟,届时,定能说上一门名门淑女。我想着,她二位怎么说也比我有见地,六郎年纪也还小,缓一缓也无妨,便不曾相看。谁知这小子……如今倒是让我措手不及!”

说着,不由骂了张昌宗一句。

刘氏几乎把小叔子当儿子养大的,闻言不禁有些遐想:“阿家,郑太太那边……莫不是想与六郎说个郑氏女?”

眉宇间神情有些亢奋。

郑氏女?!

韦氏一听,先是一喜,想及郑氏,突然清醒过来:“莫胡说。荥阳郑氏女天下间只要是出色的男儿人人皆想娶,然清贵如五姓七宗女,便是天家也不可得,又哪里会嫁给我们这种毫无根底的小门小户!快别乱想了!”

刘氏一想也是,对她们来说,张昌宗这羽林卫大将军已经是难得的富贵,但对五姓七宗来说,既谈不上难得,更谈不上清贵,怕还会嫌弃是军中莽汉。

婆媳俩儿齐齐叹了口气,使劲儿的掐灭不该有的幻想,刘氏问道:“阿家有无中意之人?”

韦氏道:“我中意又有何用?若臭小子不点头,便是他郑太太和宫里的修仪答应了,只怕也是不成的,臭小子主意可正了。”

说起这个,婆媳俩儿又是一叹,心有戚戚的点头。张昌宗别看平时笑眯眯地,看似开朗和气,然而在那幅笑面孔下却是一副不受人摆布的性子。犹记得他十岁那年,直接带人拖了一车钱币回来,直接把一家人吓了一跳——

那是婆媳俩儿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钱!

韦氏和刘氏不过是妇道人家,再精明也见识有限,那么一车铜钱摆在面前,吓得连睡觉都不敢,又不好声张,只好拉了张昌期来,三人一块儿审他。结果审了半天,除了得到一句“这是与太平公主合伙做事分的红利”的话外,什么也没审出来,反而被他七说八说的,安心的数钱去了。

刘氏还记得,那天她和婆母、丈夫三人一起,坐在库房里,一脸兴奋的数钱,数完了才想起要审问的事情,结果自然是什么也问不出来。

后来,张昌宗拿回家的钱越来越多,问了几次都会被他顾左右而言他,莫名其妙的把话题引到别处去,等醒悟过来,基本上话题也拉不回来了。

次数多了,三人也明白,张昌宗若是不想说,他们便是问再多也无用。终归,张昌宗心里是记挂着家人的。他即便学业再忙,也没忘了督促五郎和侄儿们读书上进,时不时的还会弄些好看的首饰珠钗回来赠予家里的女眷。前些年,二叔家招婿,张昌宗居然还亲自出马考校对方人品,选出来的人,便是二叔、二婶也是赞不绝口的。

这样的六郎……刘氏一顿,在她眼里是顶好的,打心底里说,她觉得便是郑氏女也是配得的,只是,若是六郎不喜欢,郑氏女也是无用的。

在心里转了一圈,刘氏道:“不瞒阿家,儿媳动身来神都前,文阳的岳母曾请托我说,她娘家有一侄女,人品相貌样样出众,年龄也可与六郎匹配,阿家可愿见见?”

“文阳的岳家?我记得是京兆杜氏吧?”

韦氏心头一动,问了一句。刘氏点头:“正是。京兆杜氏虽比不得五姓七宗清贵,却也是名门,说的是杜氏正房的嫡女,看重六郎的才貌,故而请我问问。”

韦氏不禁有些意动:“京兆杜氏的嫡女……也是难得的名门淑女了,待六郎回来,我与他说说。”

神都张宅,韦氏与刘氏正为张昌宗的婚事操心,同样的对话,在驿站的房间里,也在上演,只是,对象换成了太平公主和张嬷嬷。

着小丫头们服侍着主子泡了个热水澡去乏,让主子趴着,给她按捏肩颈松筋骨,以祛除连续数日乘车带来的疲乏。

眼看着快回到神都了,有一桩事情,张嬷嬷想了好几天了,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殿下今日的小菜吃着可还爽口?”

太平公主趴着没动,懒懒地道:“还成吧,这趟回程的膳食倒比往日顺口些,是嬷嬷特意交待的?”

张氏一笑,道:“殿下可夸错人了,非是老奴交待的,而是六郎特意着人先行准备的。六郎知道去时途中的饭菜不合殿下胃口,回来之前,特意使华为小哥来向老奴打听殿下的口味,提前让人嘱咐了沿途各州县,着他们特意按照殿下的口味准备的。”

太平公主颇感意外:“竟是六郎特意交代的?难怪我说沿途这些人怎么便机灵了,原来是六郎的功劳,不枉本宫往日那般疼他。”

说着,眼里浮现出几缕笑意,笑完了,扭头瞥了张氏一眼,道:“嬷嬷往日可不是喜欢替人表功的人,突然说六郎的好话……想说什么?尽可直言便是。”

“喏。”

张氏应了一声,话头在嘴里转了几转,还是直言道:“殿下,六郎翻年便是十六了,如今他又出仕做了羽林卫大将军,神都张宅的门槛怕是快被媒婆踏烂了!”

太平公主不语,只是却不再趴着,而是缓缓直起身子,浑然不管滑落的衣衫,嬷嬷连忙眼疾手快的给她披上,遮住欲泄的春光。

太平公主任由张氏给她披好衣裳,若有所思:“只是我看着,六郎似乎尚未开窍。”

张氏一怔,顿感惊奇:“六郎今年十五,明年便十六了,还未开窍……难道是尚未长成?”

太平公主白她一眼,道:“谁家十五六的小郎还会未长成的?听阿韦的话头,应已长成,只是于情事上却未有开窍的迹象。”

张氏不解。太平公主顿了顿,道:“这两年,阿韦在他院中也放了几个美貌的丫头,也不见他对谁动手。每次进宫,因他长成那样,朝他抛媚眼的宫女也不乏其人,可也不见他对谁稍假词色,行事颇为规矩,大郎像他这般大时,屋里人可就有两个了。”

主仆俩儿纳闷的互相对视一眼,张氏心头一动,突发奇想:“莫不是六郎的身子……”

太平公主断然摇头,面上浮上几分笑意,道:“大郎曾带他去过教坊司,结果这小子居然被人逗得面红耳赤,狼狈而逃。大郎笑话他,为这个两人还打了一架。六郎的身子应该没问题。”

张氏奇道:“这…身子康健,少年人血气方刚竟能不及于乱,莫不是……心里有人了?”

主仆俩儿对望一眼,太平公主没说话。张氏想了想,道:“殿下,当年大娘与张昌宗于大狱中关在一室内,两京知晓的人不少。大娘也十四了,六郎翻年便十六,为大娘计……有些事殿下该提了。”

太平公主眼睛微微眯了眯,缓缓点头:“嬷嬷提醒的是,此事确实该放在心上了。”

同类推荐
  • 乱世降星

    乱世降星

    乱世降星讲的是刺客墨云从失忆到清醒,为家族和妻子报仇,从而建立墨门,与天下门派朝廷争夺能改变天下命运的京机图而展开的斗智斗勇的过程。
  •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1994年12月13日,南京创新性地在历史上首次举办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仪式,此举开创了如何举办群众性纪念抗战期间遇难同胞活动的先河,在全国抗战类博物(纪念)馆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此后的20年时间,江苏省暨南京市先后用佛教、文艺、烛光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还曾经把纪念活动办到美国旧金山,并且多次邀请国际友好人士来宁参加和平集会,在海内外产生一定的正效应和积极影响。从2014年开始,连续20次的12月13日地方性纪念活动,将演变为国家公祭。本书详细介绍这一活动个中经历,揭示由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披露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耶路撒冷告白

    耶路撒冷告白

    这是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成长于孟加拉国的利皮卡.佩拉汉,随其英国籍犹太人丈夫里欧搬进耶路撒冷──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备受争议的神圣之地。面临新环境的冲击,两人婚姻一度岌岌可危。陷入矛盾难解“以巴冲突”中的佩拉汉,从个人经验出发,以婚姻生活为轴线,进而观看周遭,体认当地人们的对立与仇恨、矛盾与误解;记录下文化之冲突,生活之龃龉。失根的灵魂试图找到归属,在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交互激荡中,尽管模糊,仍试图在这座繁复的城市里勾勒出和解与希望之图像。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的时间节点是从宇宙中的地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是一部独具韵味的世界史,从人类文明的起源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把人类文明各种滋味的旅程都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本书中,对于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战争等,作者都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描绘,还涉及到了像儒家和道家这样的东方文化。作者没有用枯燥堆砌的文学史料进行陈述,而是用剥离的方式对繁冗的文学史料进行简炼,把这段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称为世界史的代表作品。
  • 如果这是宋史3:变革时代

    如果这是宋史3:变革时代

    本书讲述了北宋中期,虽涌现出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等名臣,却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在如此大环境下,北宋开启了变革时代。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施行新政,但因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英宗重新起用改革派重臣,试图裁救积弊,但因过早病逝,少有作为。神宗继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在守旧势力的攻击下,勉力维持新政。此后,宋军两次败给西夏,神宗郁郁而终。高太后垂帘听政,新法被废止。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罢黜旧党,起用新党,恢复新法。但此时,新法已沦为党争的屠刀,改革的本质丧失殆尽。赵家四代皇帝苦苦支撑的变革时代就此终结,北宋的历史也将步入尾声。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与你的七年

    与你的七年

    我为何无法无天,只因我生而为王,我的存在不允许失败!
  • 玄黄方真劫

    玄黄方真劫

    白虹一剑,斩妖除魔代天执刑。人身三宝,修持有方闻道登真。玄黄五境,妖魔造祸遍地焦土。正法七真,诡谲算计人心险恶。仙灵九宝,弘道护法以定千秋。书友群-291446209
  • 谋忍之侧妃天下

    谋忍之侧妃天下

    堂堂护国将军府嫡女,却沦落至性命难保、卑微求存的地步。新婚夜独守空房,夫君心仪之人竟是异母嫡妹。隐忍退让换来的是一纸休书,备受嘲讽狼狈回府得知生母死因真相。无力还击欲投空门青灯为伴,不想竟成为把持朝政狂肆阴邪的摄政王云思安之侧妃。“谁不让你好过,你就以牙还牙反击为上,让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妖孽般的声音在耳边缭绕,深深触动她蠢蠢欲动的心。以己为代价,从此在他的帮扶下她步步为营显露猖狂本色,大仇得报登上权欲顶端。
  • 夫人威武,将军求饶快

    夫人威武,将军求饶快

    前生,顾谨看着宁若从城墙一跃而下,可是她还在对他笑,一如既往:"哥哥,我没事。"他能看懂她的唇型,知道她说的是什么。那日,大昭灭,大昭皇后宁若殉国,大昭景帝生死不明。他抱着她冰冷的尸体,哭得肝肠寸断。那日炎国将军,前大昭丞相养子顾谨叛国,屠城。大昭都城__金陵血流成河。顾谨对宁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阿宁,天下人负了你,我便覆了这天下。现在哥哥来陪你,下辈子你喜欢我好不好。"重生归来的顾谨,从小就开始养妻子,宠妻子。金陵城的人都知道,顾谨小将军是妹控。谁要接近宁小姐,谁就滚蛋;谁要娶宁小姐,先过了宁将军这一关。于是乎,宁小姐的婚事,成了丞相夫妇的一大心病。丞相夫人:"你说,这金陵的人是瞎了吗?为什么,我宁宁如此优秀,竟然还找不到夫家?""是啊。"丞相也无奈。这时,顾小将军收网了。"父亲,母亲。儿子也喜欢阿宁。"顾小将军出手了。丞相夫妇,乐见其成,当天便敲定了二人婚事。大婚当日,顾小将军十里红妆,将心心念念的小姑娘娶进了门。婚后。"将军,夫人..."属下的话还没说完,顾谨急了。"谁又欺负阿宁了?"下属翻了个白眼,有您罩着,谁敢动夫人?不过还是把话说完了。"夫人,去...去了青楼。"果然顾小将军拍案而起。"去,把青楼给我抄喽。敢勾引我家阿宁。"然后夺门而出,直奔"醉仙楼"。夜晚,宁若,是被自家亲亲的夫君抗回家的。"阿宁,胆子肥了,敢逛青楼。看来是夫君没满足你。过来,过来,,夫君好好伺候你。"顾谨勾勾手指,脸上带着淡笑。宁若吓得抱紧了小被子。"谁把宠我的哥哥还给我?"当晚,宁若被顾谨在床上狠狠收拾了一顿。最关键的是这家伙还逼着她叫"哥哥"。从宁若的哥哥,变成宁若的丈夫,顾谨花了几十年,但是,他将用一辈子去宠,去爱宁若。
  • 把困难留给谁

    把困难留给谁

    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逃避困难的人,永远是弱者;用微笑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人,将永远是强者。回顾新中国的建立,其实就是一部与困难抗争的历史,红军及其后继者一次次穿过重重困难的荆棘才摘取了胜利的果实。在敌人无情屠杀镇压的生死存亡的关头下,敢打敢拼的人民军队毅然决然地举起起义的大旗,打响了反抗的第一枪,从而缔造了伟大的红军;在面对百万敌军四面“围剿”的万分危急中……
  • 陌上花开草离离

    陌上花开草离离

    邺都城人见人爱文武双全的小公子居然是个女的!小公子还跟她家徒弟跑了!一众怀春少女少男纷纷落泪。洛小爷四处留情,沾花惹草。额,好像惹了个难缠的大麻烦,跑路吧!小徒弟变身大灰狼,撩完想跑?想都别想!
  • 茶酒论

    茶酒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国那些事儿:禅机卷(1912-1949)

    民国那些事儿:禅机卷(1912-1949)

    民国山川,英雄竞逐。人物品藻,任诞风流。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乱世,政事纷繁复杂,局势动荡不安。在这个非常时期出现了许多显赫一时的人物,在内忧外患的民国,他们扮演着自己特殊的角色,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民国的历史。那些耳熟能详或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我们演绎了历史的另一种的“真实”,使我们对活跃在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有了全新的看法。我们且从这些风云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捕捉当时的历史真相,洞察近代中国的跌宕起伏。
  • 只因慕君心

    只因慕君心

    就像那个游戏的那两个人物一样,你留生者时间,我留死者容颜。她眉间纹灵微亮,指尖画笔飞舞,温柔的描摹着死者的容颜。他轻轻暗下摄影机上的快门,“咔”一声轻响,一幅水墨画在映出的摄影中徐徐展开……(男主秀走位,女主回首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