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0300000004

第4章 我们为什么害怕失去朋友(3)

由补偿心理导致的“社交过度”现象非常之普遍,以至于心理学家都开始集体关注这个问题。越想得到关注,我们就越离不开朋友;越是离不开朋友,我们的社交就越失控,最终既体验不到友情的珍贵,也享受不到社交的乐趣。

所以,妞妞很累。她说:“我渴望从交际中体会到与朋友互动的快乐,从朋友的肯定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但这么做似乎并不成功,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她的关注点是向外释放的,而不是对着自己的内心。

我对她的建议是——不要再从外界的认可中发现自我价值,而应自己去做一次客观、真实的评价: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现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些工作?

我有没有能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我离开朋友就不能活吗?

我是否愿意下定决心,享受一段自己一个人的时光,比如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独居?

我把这6个问题通过邮件发给了妞妞。要她自己做一次认真的询问和回答,答案必须是唯一的、肯定的,不能存在丝毫的犹疑。我让妞妞每天早晨起来都拿出6分钟进行一次问答——如果用6分钟就能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而不是通过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借鉴这个方法。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本身就有寻求群体认可的特质。但过度强化与扩张的补偿心理,却很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在社交中的独立性,变得完全被社交行为所掌控。因此,必须战胜和控制补偿心理,才能冷静地保持与朋友的距离。

◎不懂拒绝:这是朋友看得起我

我们几乎每周都能遇到参加社交的机会,收到聚会的邀请,拒绝这种邀请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此,钱伯斯说:“为什么不好意思拒绝?因为这关乎朋友对我们的看法。聚会就像一个友情的考验,你是我们的人吗?如果是,你就不要拒绝。这是无形的压力。”

去年,我们随机向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学的1000名学生发放了一张问卷,调查社交应酬的相关问题。有29%的受访者的社交聚会达到了每周两次以上,有63%的受访者每月至少三次。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42%的人在社交应酬方面的开支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了30%。这是一组惊人的数据,但多数人表示应酬都不是自愿的,他们其实并不喜欢到处参加社交活动,接受朋友的邀请去吃饭、唱歌等活动。但同时每次都热情地参与,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拒绝的勇气。

小齐是上海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她说,自己从进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加入了多个名目不一的社团与学生组织,课余生活十分充实,尤其是每月都有非常多的聚餐,就像赶场子一样,每个周末几乎都没有私人时间,全部是不同的组织、社团的不定期聚会,和不同的人接触,留下联系方式,或者加深感情。

她苦恼地说:“其实我不想去,加入社团的目的就是应酬吗?我认为不应该这样,但如果拒绝,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将来我再难收到社团的邀请,他们也会疏远我。”在她看来,有的聚会是必要的,但有的则理由牵强。大学早就与社会接轨,社交的风气十分浓重。平时,好朋友也经常请她出去吃饭、唱歌,或看电影,她每次都不好意思说“不”,因为既怕伤了朋友的感情,又怕自己在朋友心中留下负面的印象。

1.你有多长时间没做过拒绝的决定了?

为什么不能果断地拒绝没有意义的社交邀请?

为什么明明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应酬活动中,却仍然硬着头皮参加?

就职于北京一家公司的赵先生认为自己不是那种喜欢活跃在各大聚会中的积极分子,相较于下班后就四处参加朋友聚会和泡在社交圈子里结交朋友,他宁愿早点回家睡觉。但这只是梦想,尽管他的心中一直在念叨着要抵御这些邀请,但实际上总是推辞不掉。选择去参加这些聚会,赵先生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都是好朋友,朋友请我是看得起我,我怎么好意思拒绝?第二:多认识一些人总是有好处的,可以为今后积累社交资源。

出于这样的心理,赵先生在社交中充当着一种双面人的角色,他很头疼,可他并没有做出改变的勇气。

想一想,你有多长时间没对朋友的社交邀请说一声“不”了?拒绝不是逃避,也不是偷懒,更不是对朋友的不敬。拒绝既是对自己的真实想法负责,也是对别人的诚意负责。有时候,适当的拒绝不仅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你将烦恼及早地扼杀在摇篮里。我们不是超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但我们能遵从自己的内心。

2.面子让我们负重而行

大部分人不好意思拒绝没必要的社交活动,是为照顾到双方的面子。就像在深圳上班的贺先生,他是北方人,每当春节回家时,由于亲朋好友一年未见,他的档期总是排得满满的,除了大年三十当天可以与父母团聚外,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外“应酬”,电话响个不停,全是想和他见一面的邀请。

贺先生很不情愿,但又有些无奈:“不去太伤面子。”沉重的面子让他被社交绑架。由于不好意思拒绝对方,自己丧失了对生活的掌控权,因此,各种各样的烦恼接踵而来。“面子”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它让我们在社交场上负重而行,很难做出完全符合内心想法的决定。

◎虚荣和炫耀:他是我的朋友

孟先生是一个喜欢炫耀朋友的人。对他而言,朋友就是一件漂亮的衣服。特别是交几个有实力的朋友,会让他觉得自己“倍有面子”。所以,孟先生对社交充满了热情,每个周末都有固定的社交聚会。虽然他的工作和收入在北京只能算是中等偏下,不足一万元的月薪勉强能让他支付房贷和一些必要的开支,但他仍然参加了四五个能够接触到高端人士的社交俱乐部,为此每年要交不少钱。

“这很值得。”孟先生说,“我能在这里认识许多高层次的人,和他们产生交集。我见了世面,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问题就这么简单吗?有一次孟先生看到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自己一位社交联络人的名字,非常得意地对同事说:“我上周刚和他一起吃过饭,就在某地。”同事震惊的表情让他的内心感到极大的满足。交到高质量的朋友成了他满足虚荣心的工具,也是向自己亲近的人炫耀的资本。

1.“朋友”成为攀比的工具

在自卑的人眼中,朋友就像是一件档次不一、有高有低的商品。孟先生的行为本质上便是出于一种隐匿的自卑心理,通过进入高层次的社交圈,塑造一种“我很优秀”的虚幻感和外在形象。在他的炫耀行为中,“我和某某一起吃饭”“我和某某认识很久了”等言论频繁地出现。听者表示惊讶时,他便心情愉快;如果听者漠然置之,他就会很失落。

我们发现,越自卑的人就越自恋和虚荣,喜欢用攀比来证明自己,喜欢用炫耀来打击别人。社交在这里被扭曲了,味道变得不正常。他们拼命结交朋友并努力维持优质朋友,是为了压过别人。所以,这样的人在聊天中会经常告诉人们自己认识某些有本领的人——用这种方式获得满足。

从心理学上看,一个人越嫉妒就越炫耀。比如,买了个贵一点的东西秒发朋友圈,一刻不能耽搁;搭朋友的顺风车,一上车就要拿出手机自拍一下,传到社交平台;一有新款手机出来了就马上买,借钱也要买;平时喜欢买一堆档次高但对自己没用的东西,摆拍起来发到网上,或者邀请朋友到家聚会时,有意无意地将这些东西布置到朋友能一眼看到的地方。他们将自己装扮成高等人,超级虚荣和骄傲。

这些举动都是和炫耀朋友的行为一同出现的。采访中我发现,在靠朋友赢面子的人中,有78%的人同时有喜欢炫耀式购物的习惯。他们的朋友圈大部分内容都与此有关,还会在出入高端场所时用互联网进行定位,让自己的朋友看见。当然,他们也会频频发布自己与某明星或刚认识的其他知名人士的合照——虽然对方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在照片下写上几百字的感慨。

所有的行为都在表述内心的一句话:我和你们不一样。

2.虚荣心正让社交失去原有的快乐

“你的朋友很多,但是快乐吗?”

面对这个问题,许多人是沉默的,他们不知如何回答。孟先生在交流中极力回避“快乐”这个词语,他提到最多的是“成就感”——交朋友,特别是交高层次的朋友让他富有成就感。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因为在梳理孟先生的社交圈时,我发现,他似乎同时在两种不同的圈子里游走,拥有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可能产生交集的社交圈。

第一个圈子是他的工作和生活圈,有亲人、同事和大部分朋友。这个圈子我们都熟悉,人们多数是工薪阶层,年收入在7万到20万之间,有人混得差一点,有人混得好一点。但没关系,大家都是一个阶层的,差距并不大,平时的交流也比较频繁。

第二个圈子是他的“娱乐圈”,主要集中于周末的社交俱乐部,在打高尔夫球、骑马等娱乐活动中,他认识了一些人。这些人有企业家、大学教授、文化名人及其他成功人士。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成员,是富人阶层,年收入均不低于一百万。孟先生努力维系着和他们的“一面之缘”,一起打球、拍照、聊天,并留下视频和文字记录。

可见,第一个圈子是孟先生的根据地。这是他终生都难以离开的根本,有他最亲近的人,但他却把三分之二的社交资源投入到了第二个圈子中,不计成本地拼命结交那些其实并不在乎他的高端人士,来满足自己无法遏止的虚荣心。亲朋好友都高看他一眼,觉得他很有本事:“你看,小孟认识那么多大人物。”他总是得意地一笑,内心无比地满足。

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但失去了交友的快乐。他和这些朋友没有真诚的交流,但又害怕失去他们。社交在他身上变成了一张越勒越紧的大网,每天都制造着令人窒息的压力。就像一位借钱不成又贷款去买苹果手机的学生描述的心情:“这个东西并不是我一定要有的,我知道。但我必须买,否则别人会瞧不起我。”

同类推荐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讲述一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一百多年来此文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却已经在全球的许多地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希望他的助手能够向罗文一样去做,所以他送给他的助手这本书。
  • 影响力 意志力 创新力

    影响力 意志力 创新力

    本书是励志类读物,该书在总结众多成功人士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影响力、意志力和创新力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为人们详尽提供了发掘和提升影响力、意志力和创新力的有效方案和途径,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打造强大影响力,锤炼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创新习惯和思维,从而有效应对纷繁复杂和竞争激烈的时代,拓展事业和生活空间,成就辉煌事业和美好人生。
  • 愈放下愈自在

    愈放下愈自在

    适度的欲望可以是生活的动力,但是过度的不满足,只会为自己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觉得痛苦。本书通过一个个经典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哲理小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真谛:愈放下,愈自在。放下看似消极,实质却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当你学会放下时,在获得心灵愉悦的同时,还能免去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和纷争。
  •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该如何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该如何在仅有一次的生命中活得更加精彩?《卖掉法拉利的高僧》就是一本有方法的个人价值实现手册,它将指导读者一步一步地审视现在的生活,活出想要的人生。在本书中,身家千万的朱利安律师突发心脏病晕倒在了法庭上,而这场心脏病就像一记警钟,迫使朱利安下定决心辞职,卖掉法拉利,远赴印度寻找生命的真相。没人愿意在生命尽头才意识到,这一生都是在为实现别人的梦想而活,却因此丢失了真实的自我。人生尤为可惜的是不冒任何风险,错失发现和展示自己天赋的机会。生命有限,现在就是机会,打破局限,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 抗逆力

    抗逆力

    现今社会,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人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逆境,重压之下,有的人能在调整自己的状态后打破逆境,有的人却在受到创伤后一蹶不振,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抗逆力的强弱,抗逆力是可以逐步培养的一种能力。本书阐述了抗逆力的内涵,从个人成长、人际情感、亲子教育、身心调适、心理救援等六个方面入手,制定出一套全方位的应对方案,帮助人们建立起强大的抗压能力,打破生活逆境,超越自我。
热门推荐
  • 余生是你,你是余生

    余生是你,你是余生

    大雨磅礴的雨夜,从那个女人手里逃出来的我饥肠辘辘的守在你必经的路上。我已经不敢奢望你曾许下的承诺,只想看一眼我们的孩子。而你却说,我只是一个想要靠陪睡上位的女人。为了情报,你可以把我送到变态身边。没想到多年炽烈的深情,换来的却你的无情。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多么可笑......
  • 电竞网游之大神归来请绕道

    电竞网游之大神归来请绕道

    (剧情崩了)全电竞圈都知道“四方神迹”里有四位神,其中最接地气的就属林芊纤“我知道你们都喜欢我但是你们不能窥觊我,人家会害羞的”“我知道这个BOSS很诱人但是你们要是想抢,人家会生气的”其他玩家“快来个人把她拉下神坛!!!”
  • 都是中二惹的祸

    都是中二惹的祸

    你们打不过我,都逃命去吧!嗯,不该这样说,不霸气。应该是……如果我这一巴掌下去,你们都……擦,简介无力,无敌文,还是自己进来看吧!
  • 宏图魏业

    宏图魏业

    谢鸣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没金手指,没系统,没特异功能也就算了,居然差点被活埋。如果有个穿越最惨主角榜的话,他一定能荣登榜首。想安安静静的做个富家翁,却总是有人来搞事。于是他一路斗地主、斗贪官、斗权贵、斗外敌、斗太子,最后没得斗了,只能回家养老去了。
  • 亦是颜开

    亦是颜开

    从小被抛弃,长大被利用?亲生的?还是夺命的?一朝得到爹亲娘爱的家庭,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秘密吗?管它呢,我自开心展颜开。
  • 锁空之麒麟龙

    锁空之麒麟龙

    本书作者以真心打造,希望大家喜欢。作品的主角是以上古两大超神兽大战死亡后的能量,集合生命源珠重生于异界大陆。其间慢慢的成长,最终走向极限境界。大家要是喜欢的话,可以加我的qq群号:106104960满本书二群61915713本书三群121433218已开通另外希望喜欢看本书的朋友能够,看完之后,推荐收藏一下感激涕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听见灵魂的声音

    听见灵魂的声音

    ?一次意外,被所有人厌弃的“抹布女子”,和站在商界顶端的“极品男人”,相遇了。【宠文】
  • 网游之重温年少时光

    网游之重温年少时光

    全息网游《修真世界》出世了!而人却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怎么办?肖笑受不住诱惑,登陆了《修真世界》。可人物形象怎么会是三四岁的奶娃娃?还一不小心拜了一位小师傅,这让她老人家情何以堪?可这游戏偏偏不一般,不像其他游戏那么死板,真的似一个真实的世界,还总能找到意外的惊喜……但玩游戏会增强记忆力、让人有更多的精神是怎么回事?游戏会提取她的记忆、获知她的想法是怎么回事?游戏进阶竟还要渡过心劫,这到底是游戏还是修仙学习器?别的玩家可以学着修仙,可她这腐朽的身上却是怎么都不可能修得了仙了。肖笑觉得这游戏对她满满都是恶意……
  • 周生烈子

    周生烈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